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期不同开采制度下产液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欢乐 吴则鑫 +1 位作者 张博 毋晓喻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掌握油田在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的生产过程中产液量的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开采制度下产液量的变化规律。基于研究区块近几年的实际产油量与满足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根据油田实际生产需要,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高含水期定产液量... 为了进一步掌握油田在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的生产过程中产液量的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开采制度下产液量的变化规律。基于研究区块近几年的实际产油量与满足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根据油田实际生产需要,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高含水期定产液量下产油量的变化规律、定产油量下产液量的变化规律及产油量以不同速度递减时产液量的变化规律,实现了产液量变化规律的定量化。以实际油田的某一生产区块为例,利用满足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及实际产量,得到了不同开采制度下产液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搞清产油量递减时产液量的变化特征,便于油田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开采制度。同时,该方法也能推广到其他的高含水区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水驱特征曲线 开采制度 产液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混合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赵会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90,共8页
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通过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等分析,认为该区混合沉积特征为结构混合和互层混合,其中结构混合(狭义的混积岩)在不同构造部位混积岩岩石成分... 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通过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等分析,认为该区混合沉积特征为结构混合和互层混合,其中结构混合(狭义的混积岩)在不同构造部位混积岩岩石成分不同,西部以内源型混合沉积为主,中东部以陆源型混合沉积为主,局部为火山岩型混积岩。混合沉积作用类型包括渐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Ⅰ类,局部发育突变式混合沉积。最后,分析本区白云岩的成因,进而探讨形成混合沉积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碳酸盐 陆源碎屑 沙四段 雷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早期聚合物驱动态规律及见效时间判断方法 被引量:29
3
作者 姜汉桥 郑伟 +4 位作者 张贤松 何春百 陈民锋 陈付真 胡庆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8,111,共5页
基于渤海某油田数据,建立典型模型,进行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产油量变化规律研究。提出无因次见效时间的定义,判断早期聚驱的见效时间,分析注聚时机、纵向变异系数和流度比对无因次见效时间的影响,提出不同时机聚合物驱见效时间判... 基于渤海某油田数据,建立典型模型,进行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产油量变化规律研究。提出无因次见效时间的定义,判断早期聚驱的见效时间,分析注聚时机、纵向变异系数和流度比对无因次见效时间的影响,提出不同时机聚合物驱见效时间判断原则。结果表明:早期聚驱存在临界注聚时机,大于该临界值时,含水率曲线形态与中后期聚驱一致,有明显的下降漏斗;小于该临界值时,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下降漏斗,而处于缓慢上升趋势;是否出现含水率下降漏斗不能作为判断注聚见效以及确定见效时间的唯一标准。利用生产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相对误差小于10%,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聚合物 注聚合物时机 含水率变化形态 无因次见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乔 宋立新 +2 位作者 韩亚杰 赵会民 刘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3,共12页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是该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弄清该段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基于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等开展了研...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是该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弄清该段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基于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等开展了研究。根据各层序边界在岩性、测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上的标志特征,认为雷家地区沙三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各三级层序均又细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和高位体系域(TST+HST);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扇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等微相,湖泊相包括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深湖亚相;SQ1扇三角洲砂体的沉积特征受控于断裂活动、古地貌形态及物源供给;在东部陡坡带,SQ1的LST扇三角洲砂体与上覆TST+HST和SQ2的泥岩形成上生下储式生储组合,是岩性油气藏有利的勘探目标。该研究成果对雷家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岩性油气藏 沙三段 辽河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伤害下的低速非达西斜井产能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占伟 刘继林 杨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6296-6299,共4页
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损害因素的基础上,对斜井井眼周围的单相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规律分析,通过空间坐标变换,建立了适用于具有供给边界的稳定渗流条件下的斜井产能公式。以海拉尔盆地某低渗透油田的一口斜井为例,进行了斜井的流入... 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损害因素的基础上,对斜井井眼周围的单相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规律分析,通过空间坐标变换,建立了适用于具有供给边界的稳定渗流条件下的斜井产能公式。以海拉尔盆地某低渗透油田的一口斜井为例,进行了斜井的流入动态和产能分析。为斜井的合理配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析研究认为,当启动压力梯度(小于0.001 MPa)、井斜角(小于20°)较小时,对斜井的流入动态影响较小,当启动压力梯度、井斜角较大时,对斜井的流入动态影响较大。当井斜角较小时,斜井非达西无阻流量变化不大,井斜角大于20°时,曲线开始出现明显上翘,并且随着井斜角的增大,斜井的非达西无阻流量急剧增加。随着油层厚度的增大,斜井非达西无阻流量越大,并且斜井非达西无阻流量与地层厚度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伤害 低速非达西 斜井 无阻流量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会民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3期18-25,共8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环境、气候条件等层序背景分析,将该区白垩系划分1个Ⅰ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6个Ⅲ级层序。其中,SⅢ1(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构型完整、特...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环境、气候条件等层序背景分析,将该区白垩系划分1个Ⅰ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6个Ⅲ级层序。其中,SⅢ1(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构型完整、特征典型,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层序发育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出胡力海洼陷SⅢ1具有近物源、多物源、快速沉降、快速沉积的特点。SⅢ1高位体系域在西部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在东部缓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在中央洼陷带则以浅湖—半深湖为主,局部区域分布浊积砂体。由于该层段介于两个级别层序(Ⅱ级和Ⅲ级)的湖侵体系域之间,烃源岩和盖层条件良好,且发育多种有利储集体,是胡力海洼陷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最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沉积体系 九佛堂组 胡力海洼陷 钱家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