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径向旋转钻孔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刘平全 黄生松 +5 位作者 张富强 施连海 白冬青 徐涛 韩龙 张帆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为解决油水井近井污染,研发了水力喷射径向钻孔技术,采用高压水射流破岩机理,从井筒向储层钻出长达100 m的生产流道,在松软地层中应用效果显著,但不适用于硬地层,破岩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硬地层的径向旋转钻孔技术。... 为解决油水井近井污染,研发了水力喷射径向钻孔技术,采用高压水射流破岩机理,从井筒向储层钻出长达100 m的生产流道,在松软地层中应用效果显著,但不适用于硬地层,破岩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硬地层的径向旋转钻孔技术。通过地面水压驱动,井下螺杆马达产生扭矩,液力加压器形成钻压,万向节沿转向器垂直到水平90°转向,铣刀切削套管,进行开孔。试验表明,开孔失败集中在铣刀突破套管瞬间,万向节断裂。通过设计一种台阶式铣刀,降低了开孔扭矩,解决了此问题。进一步下入旋转钻进工具,柔性钻杆和微型钻头穿过套管窗口、旋转钻入地层,形成泄流孔道。现场应用证明,该技术可以在砂岩、辉绿岩、白云岩等硬地层钻出6~15 m的孔道,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旋转钻孔 水力喷射 柔性钻杆 微型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录井在国际录井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应钊 何登发 +2 位作者 万德辉 钟建文 院国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86,110,共3页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石油技术服务企业也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但由于录井行业技术门槛低、投入少、风险低,小公司进入比较容易,因而竞争比较激烈。为此,分析了国际录井市场上中国录井在设备、技术、QHSE管理、作...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石油技术服务企业也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但由于录井行业技术门槛低、投入少、风险低,小公司进入比较容易,因而竞争比较激烈。为此,分析了国际录井市场上中国录井在设备、技术、QHSE管理、作业人员管理、物资材料保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及面临的困难。指出国际录井低端市场进入容易但不能确保赢利,中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垄断严重。提出了中国录井在国际市场运作应重点加强的3个方面:借鉴在苏丹、叙利亚、阿塞拜疆等国员工当地化的成功经验,积极培养当地员工,降低人力成本和作业风险;在国际市场大力推广使用国内已成熟使用的核磁录井、定量荧光录井、地质导向等中国特色录井技术,增强中国录井的国际竞争力;做好设备、技术、人员等储备,为进入高端录井市场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录井 国际录井市场 雇员当地化 录井新技术 竞争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漏失井微泡修井液连续油管冲砂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钟鹏 杨立刚 +1 位作者 车守龙 温立欣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4,共6页
随着页岩气田开采进入后期,地层能源不足、漏失严重,导致井筒内砂粒大量堆积,严重影响页岩气的生产。在连续油管冲砂作业中,由于地层漏失,无法建立正常循环,不能疏通井筒,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压漏失井的微泡修井液连续油管冲砂技... 随着页岩气田开采进入后期,地层能源不足、漏失严重,导致井筒内砂粒大量堆积,严重影响页岩气的生产。在连续油管冲砂作业中,由于地层漏失,无法建立正常循环,不能疏通井筒,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压漏失井的微泡修井液连续油管冲砂技术,并进行研究应用。根据砂粒在不同井段中受力分析,确定了砂粒的沉降速度计算模型,结合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要求,建立了连续油管冲砂作业上返排量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应用,顺利完成了5井次冲砂解堵作业。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在使用微泡修井液建立正常循环的基础上,通过连续油管冲砂上返排量模型确定施工排量,能够解决地层低压漏失问题,顺利完成冲砂解堵作业,为恢复页岩气生产提供条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低压漏失井 微泡修井液 连续油管 冲砂作业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约束下钻井机械钻速智能预测泛化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祝兆鹏 朱林 +5 位作者 宋先知 李永钊 张仕民 柯迪丽娅·帕力哈提 张诚恺 王超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189,共11页
钻井机械钻速的准确预测可辅助油气井钻井前科学配置资源,对制订更加合理的钻井作业方案以及钻井提效、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智能化预测钻井机械钻速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为解决常规智能模型在不同井间迁移能力较差的问题,在对综... 钻井机械钻速的准确预测可辅助油气井钻井前科学配置资源,对制订更加合理的钻井作业方案以及钻井提效、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智能化预测钻井机械钻速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为解决常规智能模型在不同井间迁移能力较差的问题,在对综合录井数据进行降噪、补全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钻井专业知识构造约束条件,引入了域对抗神经网络(DANN),建立了机械钻速模型在不同井间的迁移机制,结合滑动窗口、增量更新与实时录井数据,形成了机械钻速模型随井下工况的实时更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数据层约束和网络层约束均可提高智能模型的精度与稳定性,且双机理约束下的BP模型相比于普通BP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提高;(2)基于域对抗神经网络的机械钻速预测模型可有效地将邻井(源域)数据知识迁移到测试井(目标域);(3)基于增量学习算法建立的双滑动窗口数据更新机制,使模型实时适应地下钻进环境变化,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进一步提升;(4)机理约束、迁移训练与实时更新对模型泛化性能的强化作用具有叠加效应,新井机械钻速预测平均相对误差降低至20.2%。结论认为,建立的机械钻速预测模型及迁移方法相较于传统钻速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迁移性和更高的准确度,减少了迁移过程中重复训练时间,为机械钻速智能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钻速 机理约束 域对抗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增量更新 模型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生产动态模型及其应用
5
作者 张楠 邓又文 +1 位作者 严仁田 孟口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4,共8页
针对WY区块页岩气井产量递减规律、地层压力动态不明确等问题,以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为核心,考虑应力敏感、基质收缩、多尺度孔隙渗流效应等影响因素,建立了页岩气藏单井生产动态模型;通过对区块内145口气井生产动态历史拟合,校正并统... 针对WY区块页岩气井产量递减规律、地层压力动态不明确等问题,以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为核心,考虑应力敏感、基质收缩、多尺度孔隙渗流效应等影响因素,建立了页岩气藏单井生产动态模型;通过对区块内145口气井生产动态历史拟合,校正并统计出适用于本区块气井的模型地质参数。研究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拟合效果良好,符合率达83%,可用于研究地层压力变化与气井生产动态;根据典型井模拟得到的气藏地质模型参数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极大提高了本区块气井的拟合效率与效果;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可辅助诊断页岩气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措施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动态 数值模拟 物质平衡 页岩气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干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6
6
作者 潘林华 张士诚 +2 位作者 程礼军 陆朝晖 柳凯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9,共6页
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是开发低渗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关键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压裂改造的体积,达到提高油气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为了研究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裂缝的干扰规律,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的基... 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是开发低渗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关键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压裂改造的体积,达到提高油气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为了研究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裂缝的干扰规律,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的基本方程,根据损伤力学基本理论,利用零厚度黏结单元模拟压裂过程中压裂裂缝起裂、延伸造成的损伤,建立了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裂缝扩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射孔簇数、射孔簇间距、储层参数、施工参数等对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裂缝干扰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射孔簇数和射孔簇间距是影响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裂缝干扰的最大的影响因素。利用该模型对某水平井压裂的射孔簇间距进行了优化,使得该井的油气产量比邻井明显提高,证明了模型对于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优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水力压裂 “多段分簇”裂缝干扰 -固耦合 数学模型 有限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样本熵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 被引量:58
7
作者 苏文胜 王奉涛 +3 位作者 朱泓 郭正刚 张志新 张洪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6,263,共5页
将样本熵引入故障诊断领域,讨论了样本熵的性能和计算参数的选择。结合小波包分解和样本熵,提出了一种新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然后对归一化能量最大的子带进行重构,计算重构信号的样本熵;最... 将样本熵引入故障诊断领域,讨论了样本熵的性能和计算参数的选择。结合小波包分解和样本熵,提出了一种新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然后对归一化能量最大的子带进行重构,计算重构信号的样本熵;最后通过样本熵评价故障状态。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分解 样本熵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含硫气井环空流体热膨胀带压机理 被引量:46
8
作者 车争安 张智 +3 位作者 施太和 涂军军 向亮 刘乃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0,共3页
在高温高压含硫气井中,环空带压值过大将会影响正常生产,一旦超过允许值将诱发潜在的安全事故。针对开采过程中井筒温度升高使密闭环空流体受热膨胀而导致的环空带压问题,建立了高温高压含硫气井环空流体热膨胀带压值的计算模型,并进行... 在高温高压含硫气井中,环空带压值过大将会影响正常生产,一旦超过允许值将诱发潜在的安全事故。针对开采过程中井筒温度升高使密闭环空流体受热膨胀而导致的环空带压问题,建立了高温高压含硫气井环空流体热膨胀带压值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含硫气井环空流体热膨胀引起的带压值很有可能会引起生产管柱的失效,给油气井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因此,有必要在井身结构设计、套管强度设计与环空保护液优选时,根据油气井正常开采的工作制度,降低开采过程中环空带压值并开展有效的环空带压管理,确保高温高压含硫气井的长期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带压 硫化氢 高温高压 套管 气井 安全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早期聚合物驱动态规律及见效时间判断方法 被引量:29
9
作者 姜汉桥 郑伟 +4 位作者 张贤松 何春百 陈民锋 陈付真 胡庆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8,111,共5页
基于渤海某油田数据,建立典型模型,进行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产油量变化规律研究。提出无因次见效时间的定义,判断早期聚驱的见效时间,分析注聚时机、纵向变异系数和流度比对无因次见效时间的影响,提出不同时机聚合物驱见效时间判... 基于渤海某油田数据,建立典型模型,进行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产油量变化规律研究。提出无因次见效时间的定义,判断早期聚驱的见效时间,分析注聚时机、纵向变异系数和流度比对无因次见效时间的影响,提出不同时机聚合物驱见效时间判断原则。结果表明:早期聚驱存在临界注聚时机,大于该临界值时,含水率曲线形态与中后期聚驱一致,有明显的下降漏斗;小于该临界值时,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下降漏斗,而处于缓慢上升趋势;是否出现含水率下降漏斗不能作为判断注聚见效以及确定见效时间的唯一标准。利用生产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相对误差小于10%,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聚合物 注聚合物时机 含水率变化形态 无因次见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君庙油田水驱后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盈盈 宋新民 +3 位作者 马德胜 宣英龙 李海波 张小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利用新鲜含油岩心样品,研究玉门老君庙油田主力油层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和长期水驱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储集层中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以膜状和填隙形态为主,孔隙结构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状态和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期水驱后,物... 利用新鲜含油岩心样品,研究玉门老君庙油田主力油层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和长期水驱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储集层中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以膜状和填隙形态为主,孔隙结构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状态和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期水驱后,物性较好部位孔隙中填隙物减少,渗流阻力进一步减小;L层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大孔隙中,M层有近三分之一的剩余油分布在小孔隙中或浸染于岩石颗粒表面,呈束缚态难以流动;大孔隙中的可动水含量与储集层综合含水率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君庙油田 高含水层 薄片观察 剩余油 核磁共振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体积压裂的地应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广明 刘勇 +4 位作者 刘建东 包劲青 金娟 程威 张毅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5-972,共8页
页岩储层属于致密超低渗透储层,需改造形成复杂缝网才有经济产能.体积压裂是页岩储层增产改造的主要措施,而地应力场特别是水平主应力差值是体积压裂的关键控制因素.理论研究表明:(1)当初始两向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容易形成缝网,反之不... 页岩储层属于致密超低渗透储层,需改造形成复杂缝网才有经济产能.体积压裂是页岩储层增产改造的主要措施,而地应力场特别是水平主应力差值是体积压裂的关键控制因素.理论研究表明:(1)当初始两向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容易形成缝网,反之不易产生缝网;(2)人工裂缝的形成能够改变地层初始应力场.因此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压裂方式,以克服和翻转初始水平主应力差值,产生体积缝网.基于此,建立了页岩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多孔介质流固耦合单元模拟页岩基质的行为,采用带有孔压的"cohesive"单元描述水力裂缝的性质,模型对"Texas Two-Step"压裂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得到了压裂过程中地层应力场的分布及其变化,模拟结果和解析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表明:(1)裂缝的产生减弱了地层应力场的各向异性;(2)对于低水平应力差页岩储层,采用"Texas Two-Step"压裂方法可以产生缝网.对于采用"Texas Two-Step"压裂方法无法产生缝网的高应力差页岩储层,提出了三次应力"共振"和四次应力"共振"压裂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得到了压裂过程中页岩储层应力场的分布及其变化,得到了缝网形成的区域,模拟结果表明:(1)对于高应力差页岩储层,采用"Texas Two-Step"压裂方法无法产生缝网;(2)对于高应力差页岩储层,三次应力"共振"和四次应力"共振"压裂方法是有效的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体积压裂 缝网 地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45H钻铤钢的示波冲击性能及其动态断裂韧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飞 曾德智 +3 位作者 施太和 刁玉宏 任建 土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1,104,共3页
针对石油钻井中钻铤断裂以及北方油田在冬季石油钻铤下井起钻之后存在的冷脆现象,通过示波冲击实验,获得了4145H钻铤钢试样在冲击变形和断裂过程中的冲击力—位移曲线,并用实验得到的总冲击功、起裂功来计算其动态断裂韧度。结论认为:41... 针对石油钻井中钻铤断裂以及北方油田在冬季石油钻铤下井起钻之后存在的冷脆现象,通过示波冲击实验,获得了4145H钻铤钢试样在冲击变形和断裂过程中的冲击力—位移曲线,并用实验得到的总冲击功、起裂功来计算其动态断裂韧度。结论认为:4145H钻铤钢的延性断裂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其冲击功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起裂功与冲击功的比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裂纹扩展功及其与冲击功的比值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钻井工程中表现为:常温下裂纹在钻铤中扩展速率较慢,钻铤不容易断裂;低温下裂纹在钻铤中扩展速率较快,钻铤更容易断裂。该研究成果为合理指导4145H钻铤的生产工艺和现场正确使用钻铤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45H石油钻铤钢 钻铤 示波冲击 温度 冲击功 断裂韧性 裂纹扩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井壁稳定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令东 程远方 +2 位作者 梅伟 李清平 高立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78,132-133,共5页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特殊的理化性质,水合物地层要比常规地层的井壁稳定问题更加复杂,钻井液温度对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稳定性影响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为此,考虑热传导、对流、水合物分解、地层力学性质变化等诸多因素及其相互耦合作用...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特殊的理化性质,水合物地层要比常规地层的井壁稳定问题更加复杂,钻井液温度对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稳定性影响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为此,考虑热传导、对流、水合物分解、地层力学性质变化等诸多因素及其相互耦合作用,建立了温度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井壁稳定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求解。最后以国外某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实际取得的地质资料为例,计算分析了钻井液温度对地层水合物分解、地层力学性质变化及井壁稳定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层水合物因受热分解会导致地层力学性质急剧变差,进而极易导致地层屈服失稳,选择低温体系钻井液并控制其温度低于水合物相平衡温度,有助于维持井壁稳定,实现安全钻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 钻井液 温度 井壁稳定模型 有限元模拟 地层屈服失稳 相平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地热井泡沫钻井流体技术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赖晓晴 楼一珊 +2 位作者 屈沅治 单正明 邓发兵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37-38,共2页
针对地热井的温度变化极其异常,常规泡沫流体很难满足施工要求这一问题,研制出了抗高温保护剂HT-1。实验结果表明,在形成泡沫的基液中加入抗高温保护剂HT-1,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泡剂的抗温能力,将发泡剂的抗温极限从180℃提高到240℃;H... 针对地热井的温度变化极其异常,常规泡沫流体很难满足施工要求这一问题,研制出了抗高温保护剂HT-1。实验结果表明,在形成泡沫的基液中加入抗高温保护剂HT-1,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泡剂的抗温能力,将发泡剂的抗温极限从180℃提高到240℃;HT-1对Ca2+、Cl-的污染不敏感,不会影响原有发泡剂的抗污染能力;HT-1具有保护泡沫流体在高温条件下有良好活性的作用;其适用范围广,应用成本较低,对现场工艺无特殊要求,且维护方便,可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流体 地热井 超高温 泡沫钻井 发泡剂 抗高温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混凝土早期内部水化结构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润清 刘宇 +1 位作者 欧阳鹏 崔云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3,39,共4页
为了从根本上了解低温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形成进程,有的放矢地解决寒冷地区混凝土冻害问题,采用差热分析以及SEM与EDXS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低温混凝土早期内部水化产物和水化结构,提出了低温混凝土早期内部水化结构进程假设。
关键词 低温混凝土 早期 水化结构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型致密砂岩油藏缝网压裂技术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志军 吴庭 +3 位作者 陈付虎 李国峰 王迁伟 杨立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缝网压裂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改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泾河油田属于裂缝型致密砂岩油藏,为了实现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分析了缝网压裂工艺在该油田裂缝型致密砂岩油藏中的适用条件,认为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脆性特征指数在38... 缝网压裂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改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泾河油田属于裂缝型致密砂岩油藏,为了实现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分析了缝网压裂工艺在该油田裂缝型致密砂岩油藏中的适用条件,认为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脆性特征指数在38.4%-42.4%,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净压力大于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之差,满足实现缝网压裂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压裂液、支撑剂及施工参数,并在JH69P25井进行了试验,净压力分析表明压后形成了复杂的缝网系统,日产油2.55 t,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致密砂岩 缝网压裂 岩石脆性指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储层分类、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2
17
作者 毛治国 崔景伟 +2 位作者 綦宗金 王京红 苏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2,共11页
作为一种由风化改造而成的油气储层,风化壳储层具有其特殊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已发现的风化壳储层,界定了风化壳储层的内涵,提出了三级分类方案,梳理了其全球分布及特征。认为风化壳储层可以分为隆升风化型和基岩风化型... 作为一种由风化改造而成的油气储层,风化壳储层具有其特殊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已发现的风化壳储层,界定了风化壳储层的内涵,提出了三级分类方案,梳理了其全球分布及特征。认为风化壳储层可以分为隆升风化型和基岩风化型,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层系上均有分布;岩性几乎包括了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浆岩及变质岩的所有岩石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孔隙(洞)型、裂缝型、孔缝复合型等均有发育;不同岩性的风化壳具有较独特的纵向结构和微观组构,纵向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和储集空间组合;平面上形成区域性分布的大型油气藏。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多旋回叠合发育了多期大中型不整合面,风化壳储层分布广泛,油气勘探潜力大;东部断陷—坳陷型叠合盆地风化壳油气勘探应以基岩风化型为主,中西部克拉通—前陆型叠合盆地风化壳油气勘探应以隆升风化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储层 隆升风化型 基岩风化型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分子尺寸与砾岩油藏孔喉匹配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刚 侯吉瑞 +4 位作者 邱首鹏 林梅钦 李明远 郝宏达 孙靓靓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71-774,共4页
采用核孔膜过滤实验,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线团半径与核孔膜孔喉直径以及砾岩油藏孔喉的匹配关系。通过对聚合物溶液过滤后核孔膜的过滤速率、质量浓度及黏度的分析可知,分子质量小于3.57×107Dalton的HPAM能够顺利... 采用核孔膜过滤实验,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线团半径与核孔膜孔喉直径以及砾岩油藏孔喉的匹配关系。通过对聚合物溶液过滤后核孔膜的过滤速率、质量浓度及黏度的分析可知,分子质量小于3.57×107Dalton的HPAM能够顺利通过孔喉直径大于0.70μm的核孔膜,但在孔喉直径小于0.70μm的核孔膜上产生明显滞留。随着HPAM分子质量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过滤速率降低,且更易于发生分子滞留。分子质量小于3.57×107Dalton的聚合物均不会对渗透率大于55.4×10-3μm2的砾岩油藏造成严重堵塞。HPAM的分子线团半径与核孔膜孔喉直径的匹配关系对研究其与砾岩油藏孔喉的匹配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分子尺寸 核孔膜过滤 砾岩油藏 油藏孔喉 匹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士春 冯朝荣 殷世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79-83,115,共6页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层序地层分析,将延长组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22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区发育北东、南西2大物源体系,其中北东物源(强势物源),为曲流...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层序地层分析,将延长组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22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区发育北东、南西2大物源体系,其中北东物源(强势物源),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富县—旬邑—宜君地区的沉积,发育2~3支分流河道砂体;南西物源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陇东地区和镇泾地区沉积,发育4~5支分支河道砂体,纵向上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西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8油层组,东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6、长2+3油层组,东南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低幅度构造的组合区成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沉积体系 砂体 油气聚集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热液活动与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的关系——以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梁钰 侯读杰 +1 位作者 张金川 杨光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113,共5页
为明确海底热液活动对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在综合中外热液成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资料,重点研究了海底热液活动特征元素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相关关系;通过2组沉... 为明确海底热液活动对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在综合中外热液成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资料,重点研究了海底热液活动特征元素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相关关系;通过2组沉积环境相似但受热液活动影响明显不同的剖面样品对比,对当时的古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环境进行了恢复。距离热液喷口较近的温水村剖面受到热液活动的影响强烈,特征元素大量富集;而较远的毛捭村剖面由底部到顶部受到热液活动的影响明显减弱。在恢复古海洋生产力中发现非陆源Ba(热液成因与生物成因总和)含量与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证明热液活动确实参与了海洋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认为热液活动可以为海洋生物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并提高古生产力。随着底层还原—酸性的热液流体的注入,在大环境为还原环境的情况下更加深了牛蹄塘组底部的缺氧程度,改善了有机质保存条件。热液活动为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有利于形成富有机质的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活动 古生产力 缺氧环境 有机质丰度 牛蹄塘组 黔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