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稠油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陈星州
邵建欣
+4 位作者
孙转
韩宏伟
郭强
尹宜鹏
孙新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原油类型多样,但以稠油为主,其油气储量和产量均占该坳陷总量的50%以上。研究辽河坳陷油藏稠变的成因机理,进而搞清稠油的分布规律,对后继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辽河油田多年稠油油藏勘探开发形成的系统认识,...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原油类型多样,但以稠油为主,其油气储量和产量均占该坳陷总量的50%以上。研究辽河坳陷油藏稠变的成因机理,进而搞清稠油的分布规律,对后继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辽河油田多年稠油油藏勘探开发形成的系统认识,对稠油油藏的“边、浅、松、早、降、失、盖”等地质特征开展研究;并从构造格局、储层特征、油藏埋深、地下流体、封盖条件和氧化及生物降解作用等方面对稠油分布和稠变原因进行探讨,厘清辽河坳陷油藏稠变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发现,构造格局是控制稠油分布的决定因素,储层、埋深、地下流体和盖层等地质条件是控制原油稠变的重要因素,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是稠变的必要条件。辽河坳陷油气藏具有明显的环洼分布规律,围绕生油洼陷由内向外存在3个环带,内带以天然气、凝析油为主,埋深一般大于3500 m;中带以稀油为主,局部富集天然气及稠油,埋深在1700~3500 m;外带以稠油为主,埋深一般小于17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形成机制
油气分布特征
稠变影响因素
油气环洼分布
辽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家店地区油铀成矿(藏)条件对比及综合勘探意义
被引量:
10
2
作者
万军
陈振岩
+4 位作者
李清春
邵建欣
曹民强
肖程
王衡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5,共13页
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均赋存于沉积盆地中,对二者成矿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可为沉积盆地开展综合找矿工作提供借鉴。依据钱家店凹陷多年油铀兼探勘查实践资料和成果,从源、储、汇(聚)、古气候等控矿(藏)因素入手,探讨沉积盆地油铀成矿(藏)过...
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均赋存于沉积盆地中,对二者成矿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可为沉积盆地开展综合找矿工作提供借鉴。依据钱家店凹陷多年油铀兼探勘查实践资料和成果,从源、储、汇(聚)、古气候等控矿(藏)因素入手,探讨沉积盆地油铀成矿(藏)过程的相同点和差异性。研究认为,砂岩型铀矿和油气藏成矿(藏)条件类似,都需要优质的储层、隔挡层及良好的储隔组合,但二者又在物质来源、运移方式、空间展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砂岩型铀矿是典型的外源型、水动力运移矿床,在干旱—湿热过渡性古气候环境中有利于成矿,在盆地浅部地层更易发育;而油气藏为典型的内源型矿藏,主要受浮力作用运移成藏,成藏期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在盆地深部地层更易保存。铀的放射性可促进地层中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而早期生成的油气沿断裂向上逸散,又可为上部地层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提供还原剂和矿保剂。钱家店凹陷发现的特大砂岩型铀矿,证实了砂岩型铀矿常与油气藏同盆共生,通过对比两者各自的成矿(藏)特征,总结出新生代晚期及中生代晚期兴衰的断陷盆地是油铀同盆聚集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油气藏
油铀兼探
同盆共生
多种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稠油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陈星州
邵建欣
孙转
韩宏伟
郭强
尹宜鹏
孙新宇
机构
中国石油
辽河
油田分
公司
勘探
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EX05006005)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2017E-16)联合资助。
文摘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原油类型多样,但以稠油为主,其油气储量和产量均占该坳陷总量的50%以上。研究辽河坳陷油藏稠变的成因机理,进而搞清稠油的分布规律,对后继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辽河油田多年稠油油藏勘探开发形成的系统认识,对稠油油藏的“边、浅、松、早、降、失、盖”等地质特征开展研究;并从构造格局、储层特征、油藏埋深、地下流体、封盖条件和氧化及生物降解作用等方面对稠油分布和稠变原因进行探讨,厘清辽河坳陷油藏稠变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发现,构造格局是控制稠油分布的决定因素,储层、埋深、地下流体和盖层等地质条件是控制原油稠变的重要因素,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是稠变的必要条件。辽河坳陷油气藏具有明显的环洼分布规律,围绕生油洼陷由内向外存在3个环带,内带以天然气、凝析油为主,埋深一般大于3500 m;中带以稀油为主,局部富集天然气及稠油,埋深在1700~3500 m;外带以稠油为主,埋深一般小于1700 m。
关键词
稠油
形成机制
油气分布特征
稠变影响因素
油气环洼分布
辽河坳陷
渤海湾盆地
Keywords
heavy oil
generation mechanism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patter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ensification
oil and gas accumulate around depression
Liaohe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家店地区油铀成矿(藏)条件对比及综合勘探意义
被引量:
10
2
作者
万军
陈振岩
李清春
邵建欣
曹民强
肖程
王衡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
与生产分
公司
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5,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北方砂岩型铀能源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2018YFC0604205)。
文摘
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均赋存于沉积盆地中,对二者成矿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可为沉积盆地开展综合找矿工作提供借鉴。依据钱家店凹陷多年油铀兼探勘查实践资料和成果,从源、储、汇(聚)、古气候等控矿(藏)因素入手,探讨沉积盆地油铀成矿(藏)过程的相同点和差异性。研究认为,砂岩型铀矿和油气藏成矿(藏)条件类似,都需要优质的储层、隔挡层及良好的储隔组合,但二者又在物质来源、运移方式、空间展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砂岩型铀矿是典型的外源型、水动力运移矿床,在干旱—湿热过渡性古气候环境中有利于成矿,在盆地浅部地层更易发育;而油气藏为典型的内源型矿藏,主要受浮力作用运移成藏,成藏期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在盆地深部地层更易保存。铀的放射性可促进地层中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而早期生成的油气沿断裂向上逸散,又可为上部地层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提供还原剂和矿保剂。钱家店凹陷发现的特大砂岩型铀矿,证实了砂岩型铀矿常与油气藏同盆共生,通过对比两者各自的成矿(藏)特征,总结出新生代晚期及中生代晚期兴衰的断陷盆地是油铀同盆聚集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油气藏
油铀兼探
同盆共生
多种能源
Keywords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hydrocarbon reservoir
exploration on both oil and uranium
coexisting in same basin
multiple energy sources
分类号
TE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稠油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陈星州
邵建欣
孙转
韩宏伟
郭强
尹宜鹏
孙新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钱家店地区油铀成矿(藏)条件对比及综合勘探意义
万军
陈振岩
李清春
邵建欣
曹民强
肖程
王衡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