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断块扇三角洲地震沉积学表征——以辽河油田HH19断块沙二段油藏为例
1
作者 张朝辉 闵忠顺 +5 位作者 刘洁 李滨 郭泽萍 谢俊 王金凯 张文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8,共11页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了储层砂体的精细刻画及其展布规律的高精度预测。首先,结合岩心观察、单井相表征及测井相结果,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并划分4种沉积微相类型;然后,基于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对比等技术,明确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借助属性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多种能够反映扇三角洲沉积规律的地震相属性,并进行融合分析,精确刻画沙二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最后,综合沉积相及地震相研究成果,预测沙二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沙二段 多属性融合 聚类分析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沈95块储层伤害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云鹏 卢宗盛 +2 位作者 王玉娟 李益龙 张保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4,共6页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伤害机理 低渗透 高凝油 储层保护 辽河油田 沈95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储层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辽河油田马19井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兵波 宁日亮 +1 位作者 张淑梅 柳世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随着辽河油田精细勘探的不断深入,在面向储层的油田开发阶段,对三维地震资料特别是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需求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阶段,如何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进一步挖掘地震资料在... 随着辽河油田精细勘探的不断深入,在面向储层的油田开发阶段,对三维地震资料特别是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需求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阶段,如何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进一步挖掘地震资料在储层开发中的应用潜力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针对马19井区主要目的层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段地震资料分辨率不够、微小断裂展布不清、水平井部署困难的实际问题,从目标地质研究和井资料分析出发,开展了保幅去噪、一致性处理、保幅叠前时间偏移、CRP道集频带拓展、叠前反演等5项面向储层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研究,对比以往在勘探阶段的地震资料处理,在处理方式上有了很大转变,首次开展了针对油田储层开发的地震处理技术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处理向开发领域的延伸,同时也为辽河油田下一步精细叠前反演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保幅去噪 一致性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频带拓展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英杰 王延山 +2 位作者 黄双泉 王群一 刘海艳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54,共12页
近年来辽河坳陷潜山及非常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以往的资源评价成果已不足以支撑油气勘探部署。从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入手,剖析了潜山、火山岩领域常规油及页岩油、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源储侧向对接型成藏、源外断层-... 近年来辽河坳陷潜山及非常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以往的资源评价成果已不足以支撑油气勘探部署。从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入手,剖析了潜山、火山岩领域常规油及页岩油、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源储侧向对接型成藏、源外断层-不整合输导型成藏、源内或近源聚集型成藏及源储一体页岩油成藏等模式。采用以类比法为主导,以成因法、统计法为补充的综合评价方法,预测辽河坳陷常规石油资源量为40.96×10^8t,其中,碎屑岩领域资源量为27.39×10^8t,潜山领域资源量为11.42×10^8t,火成岩领域资源量为2.15×10^8t。采用小面元容积法,预测页岩油资源量为3.56×10^8t,致密油资源量为1.92×10^8t。根据剩余石油资源分布和油藏形成条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带:兴隆台构造带、曙北-高升构造带、荣胜堡构造带和静安堡构造带是潜山油藏勘探有利区带;欢曙斜坡带、牛居-青龙台构造带、静西陡坡带和冷东-雷家构造带是碎屑岩油藏勘探主攻区带;小洼-月海构造带、大平房-葵花岛构造带、榆树台-盖州滩构造带是潜山和碎屑岩油藏兼探区带;黄于热-黄沙坨构造带是火山岩油藏勘探有利区带;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油页岩和大民屯凹陷西陡坡砂砾岩体分别是页岩油和致密油勘探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火山岩 页岩油 致密油 石油资源 勘探方向 辽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龙10块Es_3~1密井网条件下相控随机建模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玉君 邓宏文 +2 位作者 张新培 龙国清 田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681,共5页
辽河油区青龙台油田龙10块Es31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用确定性地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储集层的"空洞效应"。为了较好地表征龙10块储集层的"空洞效应"及其物性的不... 辽河油区青龙台油田龙10块Es31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用确定性地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储集层的"空洞效应"。为了较好地表征龙10块储集层的"空洞效应"及其物性的不连续性,应用密井网条件下的"硬数据"和地质家的经验,综合测井、录井及动态监测资料建立沉积微相的一维井模型,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该模型控制下,应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集层及其相关参数分布的随机模型。实践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砂体展布及储集层参数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建模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密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处理技术在辽河油田曙一区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树生 张高 +2 位作者 刘文霞 宋宏文 赵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41-46,54,共7页
为识别薄储层、微幅构造和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支撑油藏开发区精细油藏描述,本文基于GeoEast处理系统,研究了表层吸收补偿、井控真振幅恢复、井控Q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和OVT(Offset Vector Tile)域处理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 为识别薄储层、微幅构造和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支撑油藏开发区精细油藏描述,本文基于GeoEast处理系统,研究了表层吸收补偿、井控真振幅恢复、井控Q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和OVT(Offset Vector Tile)域处理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辽河油田曙一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成果剖面地震反射层次清晰、层间信息丰富、断层成像清楚、地质现象真实可靠,目的层段地震资料主频提高10Hz左右,提高了开发地震资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恢复 井控Q补偿 OVT域处理 高精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域-陆地石油地质条件类比分析探索辽河滩海西部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光达 邹丙方 +2 位作者 王树昆 王淳 韩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0-1041,共12页
滩海区指辽河盆地向辽东湾延伸被≤5m海水覆盖的浅水区域,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探区。由于矿权和环保等条件限制,长期以来该类油气区勘探和研究进展迟缓。本次把滩海-陆地作为整体,从构造、地层格架、烃源岩、储层及油藏特征等方面系统... 滩海区指辽河盆地向辽东湾延伸被≤5m海水覆盖的浅水区域,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探区。由于矿权和环保等条件限制,长期以来该类油气区勘探和研究进展迟缓。本次把滩海-陆地作为整体,从构造、地层格架、烃源岩、储层及油藏特征等方面系统解剖滩海西部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海陆地质条件差异性,通过油气成藏要素类比从已知到未知,探讨滩海区油气勘探潜力。研究发现笔架岭—岭南斜坡带具备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斜坡背景下发育多种类型坡折带构成油气运聚指向区;多方向物源导致储集砂体发育;坡折带对砂体分布和沉积相的控制作用明显;斜坡带紧邻生烃洼陷,构成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生储盖配置。据此指出,以笔架岭—岭南斜坡带岩性油气藏为重点勘探方向,将会在滩海西部勘探中取得新的突破。该成果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渤海湾盆地其他油田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辽东湾滩海探区 渤海湾盆地 储层 油气 烃源岩 坡折带 斜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砂配置输导—封闭连续转换部位预测方法及应用——以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为例
8
作者 于雪峰 于福生 +1 位作者 郭强 韩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0,共9页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和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分布的预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结果表明:牛西断层与沙三上亚段砂体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主要分布在中段,少量分布在东段,有利于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并在沙三上亚段圈闭内聚集成藏,这与目前牛西断层附近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了该方法适用于刻画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配置 输导油气 封闭油气 连续转换 部位分布 刻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南部构造边界厘定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9
作者 田刚 卢明德 +10 位作者 薛海军 汶小岗 马丽 袁安龙 宋立军 蒲仁海 贾会冲 陈杰 陈硕 吴大林 杨明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与伊陕斜坡两个构造单元边界的认识至今存在分歧。通过对盆地北部基底起伏、地层展布、基底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分布特征等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北部WE—NE向基底断裂以中元古代之前分隔不同...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与伊陕斜坡两个构造单元边界的认识至今存在分歧。通过对盆地北部基底起伏、地层展布、基底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分布特征等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北部WE—NE向基底断裂以中元古代之前分隔不同构造单元边界的新召北-泊尔江海子南基底先存断裂带(F4+F10)为界,呈对冲构造样式控制了伊盟隆起的形成;杭锦旗断裂带横贯盆地北部,是由上述基底先存断裂带在加里东期选择性活化、呈雁列式展布的泊尔江海子、乌兰吉林庙和三眼井等大型基底断裂组成。在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杭锦旗断裂带持续继承性活动,控制了盆地北部各时期构造-沉积演化格局。以杭锦旗断裂带为界,南部和北部构造活动强度、烃源岩展布和成熟度、储层特征和物性变化以及油气圈闭类型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揭示该断裂带控制了盆地北部油气形成与分布。因此,以杭锦旗断裂带作为伊盟隆起和伊陕斜坡两大构造单元的边界更为合理,这对深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质认识和指导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构造边界 杭锦旗断裂带 伊盟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锦25区块下第三系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10
作者 刘颖 崔彬 +1 位作者 林文姬 孙鹤天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1期119-121,107,共4页
从母岩特征、气候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锦25区块沙一段沉积背景。依据大量地质资料,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碎屑岩特征、粒度、沉积构造、泥岩特征等沉积特征,总结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的生储盖特征。
关键词 锦25区块 沙一段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牛心坨地区中生界火山岩预测技术与勘探效果 被引量:20
11
作者 慕德梁 李成 柳锦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9,共3页
在辽河坳陷牛心坨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层的预测中,将钻井、测井信息与地震资料有机结合,应用地震相识别与划分、特殊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预测火山岩的空间展布和储集层厚度的问题,为火山岩油气的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经钻探,... 在辽河坳陷牛心坨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层的预测中,将钻井、测井信息与地震资料有机结合,应用地震相识别与划分、特殊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预测火山岩的空间展布和储集层厚度的问题,为火山岩油气的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经钻探,在该区中生界流纹岩中发现了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坨地区 火山岩 储集层 预测技术 勘探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湖相页岩油综合评价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晓光 刘兴周 +1 位作者 李金鹏 田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648,共13页
页岩油是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新热点,辽河坳陷页岩油资源量巨大,是现实的接替资源之一。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岩性可划分为油页岩、泥质云岩、含碳酸盐油页岩、含粉砂油页岩及粉砂岩5种,整体上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为页岩油资源的... 页岩油是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新热点,辽河坳陷页岩油资源量巨大,是现实的接替资源之一。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岩性可划分为油页岩、泥质云岩、含碳酸盐油页岩、含粉砂油页岩及粉砂岩5种,整体上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为页岩油资源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针对研究区地质条件,提出页岩油“三品质”评价方法。评价烃源岩品质,确定油气富集段;考虑原油黏度、渗透率及地层压力等因素,计算表征储层渗流能力的流动品质曲线,通过流动品质识别页岩油高渗透段;通过计算脆性矿物含量,结合地应力各向异性评价技术,开展脆性及可压裂性评价,确定工程甜点,选定合适压裂段。老井试油及新井钻探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是有利的页岩油勘探层系,在页岩油“三品质”评价基础上,选准“甜点”,进行有效的压裂改造可以形成工业产能,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三品质”评价 页岩油 裂缝 甜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凸起太原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琴 庞正炼 +1 位作者 刘人和 毛俊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2,共8页
以辽河拗陷东部凸起海陆过渡相石炭系太原组为例,观察、描述太原组岩芯并系统采集佟2905井样品及辽宁省盘锦市小市泉山煤矿样品。通过ⅫD衍射、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全面刻画了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发育形... 以辽河拗陷东部凸起海陆过渡相石炭系太原组为例,观察、描述太原组岩芯并系统采集佟2905井样品及辽宁省盘锦市小市泉山煤矿样品。通过ⅫD衍射、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全面刻画了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发育形态和孔隙结构特征。压汞实验结果显示,页岩孔径呈双峰分布,双峰分布在10~100nm与10 000~100 000nm,其中孔径小于100 nm孔占主体。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弥补了压汞实验在表征页岩小孔隙上的不足,对100 nm以下的孔隙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划分,实验结果表明,中孔(10~50nm)提供了主要的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33.48%~43.96%。比表面积的分布与孔径大小呈负相关,极小孔(<2 nm)和小孔(2~10 nm)为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提供的比表面积占整个比表面积的82.92%~91.58%,均值为87.3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页岩的比表面积主要受控于黏土含量,其相关系数为0.901,有机质影响不明显。孔隙以四面开放的平行板状孔和狭缝状孔为主,这种开放纳米孔可提高页岩气解吸效率和储层渗透率,提高页岩气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高压压汞 低温液氮吸附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欧利坨子地区构造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文波 李雅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2,共8页
欧利坨子地区是辽河油田稀油年产500×104t的重要资源接替区,石油地质储量近3000×104t。通过对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以及钻井、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和构造发育史研究,分析了欧利坨子地区新生界古近系的构造特征及成因,并... 欧利坨子地区是辽河油田稀油年产500×104t的重要资源接替区,石油地质储量近3000×104t。通过对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以及钻井、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和构造发育史研究,分析了欧利坨子地区新生界古近系的构造特征及成因,并探讨了其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认为:①古近纪为欧利坨子地区构造格局的定型期,其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拱张、裂陷、衰减、再陷4个阶段,主要构造运动为沙三段沉积时期的伸展运动和东营组沉积时期的走滑运动②研究区现今构造格局是伸展构造体系与走滑构造体系叠加而形成的,南、北构造差异演化是正、逆断层相间的特殊花状构造的形成原因并导致了同一条断层性质发生正逆转换;③主干断层在油气运移时期表现为封闭性,起遮挡作用,不利于油气的二次运移;④剧烈的构造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⑤花状构造高部位、依附于主干断层的断鼻等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域,西部超覆带发育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欧利坨子 构造叠加 走滑断层 花状构造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兴隆台油田成藏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渊 柳广弟 +1 位作者 杨伟伟 龚姚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资料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地区的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具有多油源供烃、多类型输导、多期次充注的特点。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气主要来源于清水洼陷,其次为陈家洼陷,其中清水洼陷沙三段为主要烃源岩。含氮化... 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资料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地区的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具有多油源供烃、多类型输导、多期次充注的特点。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气主要来源于清水洼陷,其次为陈家洼陷,其中清水洼陷沙三段为主要烃源岩。含氮化合物指示油气沿着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从生烃洼陷向构造高部位进行运移。流体包裹体与烃源岩生烃史显示研究区发生了多期成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末期。综上,建立了以下3种成藏模式:潜山油气藏的"单源供烃、断层—不整合输导、早期成藏模式",沙三段油气藏的"自生自储、断层—浊积砂输导、早期成藏模式"和浅层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油气藏的"多源供烃、断层—砂体输导、晚期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综合研究 兴隆台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稠油油藏转换开发方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9
16
作者 温静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13-16,共4页
欢喜岭油田锦612块大凌河油层为高孔、高渗、块状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该油藏投产以来,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边部油井全部水淹关井,内部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仅5 MPa左右),原油黏度升高,油井水窜严重,开发效果不理想,寻求有效开发方式... 欢喜岭油田锦612块大凌河油层为高孔、高渗、块状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该油藏投产以来,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边部油井全部水淹关井,内部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仅5 MPa左右),原油黏度升高,油井水窜严重,开发效果不理想,寻求有效开发方式迫在眉睫。通过对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及非混相驱开发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确定锦612块大凌河油层应主要立足于常规注水开发,采用水平井与直井多种组合的注水方式,辅以蒸汽吞吐开发,在注水后期转入非混相驱。非混相驱阶段提高采收率9.77%,区块最终采收率为4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开发方式 水驱 蒸汽吞吐 蒸汽驱 非混相驱 锦612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探区“非主力层系”再认识——辽河盆地黄金带油田挖潜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谷团 张晓玲 +1 位作者 陈淑凤 马全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4期14-18,27,共6页
辽河盆地黄金带油田投入勘探开发后,基本上以沙一段中、上亚段为主力勘探开发目标,而对浅层的东营组和深层的沙一下亚段及沙三段重视不够,为后期的老区挖潜提供了空间。在重新认识该区油气成藏模式和成藏组合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调整部... 辽河盆地黄金带油田投入勘探开发后,基本上以沙一段中、上亚段为主力勘探开发目标,而对浅层的东营组和深层的沙一下亚段及沙三段重视不够,为后期的老区挖潜提供了空间。在重新认识该区油气成藏模式和成藏组合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调整部署研究,在东营组识别出了大量的浅层气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在深层则发现了4个潜力断块区,采用油藏建模、储层反演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了合理部署,增强了油气产能,展示了深层潜力。通过对"十五"以前该油田老区挖潜成果的总结,有力地说明了对成熟勘探开发老区"非主力层系"进行再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暗示了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注重成藏模式、成藏组合等基础石油地质研究、坚持整体认识、深浅兼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主力层系” 再认识 成熟探区 黄金带油田 辽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立体开发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宁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22-325,共4页
油藏立体开发在辽河油田和胜利油田有所应用,但开发的油藏类型、目的、内涵等有很大不同。文中阐述了当前立体开发的应用重点、研究程度等,同时介绍了国外的立体开发重要基础——重力驱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油藏立体开发前景... 油藏立体开发在辽河油田和胜利油田有所应用,但开发的油藏类型、目的、内涵等有很大不同。文中阐述了当前立体开发的应用重点、研究程度等,同时介绍了国外的立体开发重要基础——重力驱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油藏立体开发前景、将来可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变质岩基岩潜山油藏及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并指出了油藏立体开发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立体开发 重力驱 变质岩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型被动陆缘盆地陆坡地貌演化研究——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
19
作者 蔺鹏 吴胜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2-1606,共15页
【目的】陆坡因其巨大的沉积物总量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勘探的热点领域。明确陆坡地貌演化特征能够助力于深水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研究旨在针对三角洲型被动陆缘盆地陆坡具有强物源供给条件的特征,探索一种基于沉积构型原理的古... 【目的】陆坡因其巨大的沉积物总量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勘探的热点领域。明确陆坡地貌演化特征能够助力于深水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研究旨在针对三角洲型被动陆缘盆地陆坡具有强物源供给条件的特征,探索一种基于沉积构型原理的古陆坡地貌演化研究新方法。【方法】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陆坡研究区为例,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根据13个层序的沉积构型时—空演化规律反演古陆坡地貌演化特征。【结果】研究区中新世至今的地貌演化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阶段1中,地貌演化受大型三角洲进积驱动,研究区由深海平原演化为陆坡,地貌始终为非限制型。阶段2中,在重力滑动作用下先后经历了由逆冲断层、泥底辟、填平补齐主导的演化过程,地貌由限制型、半限制型演变为现今的非限制型。逆冲断层期,泥底辟强度有限,地貌形态受控于断层活动,研究区处于重力滑动体系的远缘逆冲构造区。泥底辟期,底辟强度大幅增强,具备了独立改造地貌格局的能力,研究区由逆冲构造区向泥底辟构造区转化。【结论】重力滑动体系由沉积作用驱动,表现出与沉积相类似的空间组合与演化特征。平面上相邻的伸展、泥底辟、逆冲构造区存在成因关联,与具有排序特征的沉积相类似。因此,研究区两期构造活动的叠合关系指示了陆坡向海推进的过程。综上,典型深水研究区沉积构型的时—空演化特征能够为陆坡古地貌演化过程的恢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深水沉积构型 地貌演化 层序 陆坡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渗透隔层对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铭显 罗万静 +2 位作者 丁杰 田青 谷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1,共6页
经典的解析方法能计算带半渗透隔层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而流线模拟方法能提供水平井开采中的生产动态特征。将解析方法和流线模拟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流线模拟方法验证了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模拟了大于临界... 经典的解析方法能计算带半渗透隔层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而流线模拟方法能提供水平井开采中的生产动态特征。将解析方法和流线模拟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流线模拟方法验证了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模拟了大于临界产量生产下的水平井开发动态特征,深入讨论半渗透隔层对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影响。研究表明,底水绕开隔层上升,流线呈现明显的"幕帘",延缓了油井见水的时间。隔层渗透率、宽度、厚度、位置会影响临界产量,进而影响底水脊进的速度和油藏开发效果。其中,隔层的渗透率越小、宽度和厚度越大、距水平井段越近,水平井临界产量越高。针对研究区的模拟表明,隔层渗透率比(RK=K1/K)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影响最大,隔层宽度b和垂直位置c影响次之,隔层厚度d影响可以忽略。研究区中,当RK小于0.5、b大于200 m和c大于8.5 m以后,隔层对底水油藏的阻挡作用明显,但继续改善三者中任意一个参数,对提高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半渗透隔层 底水脊进 临界产量 流线模拟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