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零碳智能采油气井场新型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汪俊 檀朝东 +5 位作者 刁路青 陈培堯 冯钢 景霖茹 刘天宇 艾信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针对新能源特性与油气连续生产制度不匹配、常规装备及工艺与油田智能生产不适应、当前生产管控制度与协同生产管控及能源综合利用不完备的问题,开展了低碳零碳智能采油气井场新型建设模式探讨。文章分析了采油气井场生产用能特征,设计... 针对新能源特性与油气连续生产制度不匹配、常规装备及工艺与油田智能生产不适应、当前生产管控制度与协同生产管控及能源综合利用不完备的问题,开展了低碳零碳智能采油气井场新型建设模式探讨。文章分析了采油气井场生产用能特征,设计了新型的绿色智能采油气井场生产用能供配能模式。研究了油气生产多能微网协同管控关键技术,即实时感知、预测新能源供电功率和生产用能侧需求,协同优化源—网—荷—储配置及运行调度,通过微网优化控制器进行多能源耦合互补、多元负荷协同调控,提升油气生产能源使用的计划性和效率,减少弃风、弃光、弃热,解决了清洁替代中能源转换高成本、现有采油气工艺不适应新能源特点、消纳能力低的难题。实例分析了低碳零碳智能油气井场实践案例,指出了“光风能+直流母线+智能间开+电机柔性驱动”组合模式是解决低产低效抽油机井群生产提质增效的技术创新,助力了采油气生产实现从“安全高效”到“低碳智能”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气井场 用能特征 多能微网 协同优化 新型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全瞬态温度压力场耦合模型求解及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何淼 柳贡慧 +3 位作者 李军 李梦博 查春青 李根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共8页
为准确掌握高温高压条件下环空多相流的流动特性,基于井筒多相流、传热学理论,充分考虑循环流体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建立了适用于深井、超深井的井筒多相流全瞬态温度压力场耦合模型,并提出了迭代求解算法,以塔里木油田某深井为... 为准确掌握高温高压条件下环空多相流的流动特性,基于井筒多相流、传热学理论,充分考虑循环流体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建立了适用于深井、超深井的井筒多相流全瞬态温度压力场耦合模型,并提出了迭代求解算法,以塔里木油田某深井为例分析了井筒瞬态温度、压力耦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循环8h后井底钻井液的密度由1 360kg/m3升至1 460kg/m3,塑性黏度由8.6mPa·s升至13.8mPa·s;开始循环时井底压力迅速降低,循环0.2h时降至最低,然后逐渐升高,最后趋于稳定;井底钻井液的密度和塑性黏度随循环时间增长而增大;气侵量对井底压力的影响最大,钻井液地面密度、排量、井口回压次之,钻井液地面塑性黏度的影响最小。分析结果可为深井、超深井水力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温度 压力 耦合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阻抗约束下的测井信息在储集层岩相随机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玉君 邓宏文 +2 位作者 田文 程彦武 张艳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9-571,共3页
在井距较大、完钻井较少的砂泥岩储集层岩相表征中,采用多级建模思路,充分利用地震和测井信息,首先根据波阻抗数据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地震资料为约束,利用同位协同克里金模拟方法,模拟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然后... 在井距较大、完钻井较少的砂泥岩储集层岩相表征中,采用多级建模思路,充分利用地震和测井信息,首先根据波阻抗数据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地震资料为约束,利用同位协同克里金模拟方法,模拟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然后根据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与岩相之间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岩相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此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某井区主要储集层三工河组二段二砂层组(J1s22)的岩相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弥补了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揭示该区内砂体分布和油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拟 波阻抗 同位协同克里金 自然伽马 自然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驱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刘鹏 王业飞 +4 位作者 张国萍 王桂杰 郭茂雷 陈庆国 程利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2,117-118,共4页
表面活性剂驱是高温高盐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其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为了分析濮城油田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驱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通过对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性能评价,优选... 表面活性剂驱是高温高盐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其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为了分析濮城油田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驱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通过对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性能评价,优选出2种表面活性剂YD-G1和SHY-1,用高矿化度的濮城油田现场注入水配制质量分数为0.3%的溶液,将其放入120℃恒温箱30 d后,油水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3mN/m的超低数量级,表明2种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将2种表面活性剂与濮城油田脱水脱气原油配制成乳状液,在同等质量分数下YD-G1乳状液的析水率低于SHY-1,且液滴的平均粒径也更小,表明YD-G1溶液比SHY-1溶液的乳化能力强。驱油实验结果表明,YD-G1溶液比SHY-1溶液的驱油效果更佳,表明乳化作用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实验优化设计,确定YD-G1溶液的最佳注入量为0.5倍孔隙体积,最佳注入质量分数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表面活性剂驱 乳化作用 提高采收率 界面张力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B-Ni-W-V系堆焊合金的组织性能及耐磨机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政军 张桂清 +3 位作者 刘铎 李永奎 尹奕君 谢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7,共4页
采用碳弧堆焊方法,通过堆焊层中合金元素的设计,成功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抗磨料磨损条件下的堆焊合金,合金系统为Cr-B-N i-W-V。该堆焊合金的抗磨料磨损性能很优异。系统地研究了Cr、B、W、V等合金元素提高堆焊层抗磨料磨损的能力及其对堆... 采用碳弧堆焊方法,通过堆焊层中合金元素的设计,成功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抗磨料磨损条件下的堆焊合金,合金系统为Cr-B-N i-W-V。该堆焊合金的抗磨料磨损性能很优异。系统地研究了Cr、B、W、V等合金元素提高堆焊层抗磨料磨损的能力及其对堆焊层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和耐磨机理,并最终确定了各合金元素的最佳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磨损 碳弧 堆焊合金 堆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天然气产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袁爱武 孙桂生 +2 位作者 杨先勇 陈刚 郑晓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86,共3页
随着气田进入开发后期,采气成本逐年增加,有必要加强天然气开采短、中、长期规划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采气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了保证天然气开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顺利实施、提高天然气产量预测的精确度,根据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产... 随着气田进入开发后期,采气成本逐年增加,有必要加强天然气开采短、中、长期规划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采气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了保证天然气开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顺利实施、提高天然气产量预测的精确度,根据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产量变化规律,选取了广义翁氏模型和一次指数平滑模型这两种常规预测模型,并应用最优化理论综合考虑了其特征,建立了一种新型天然气产量预测模型———最优化模型。通过对实际生产数据的拟合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一方面保持了广义翁氏模型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弥补了一次指数平滑模型的不足,实现了二者的最优组合,且具有更好的拟合预测效果。从现场实际应用来看,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准确,适用于天然气产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产量预测 数学模型 费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渗透率调节剂的选择性堵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齐自远 王业飞 +2 位作者 王涛 王桂杰 于维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针对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型相对渗透率调节剂,研究了RPM在不同润湿性砂子上的静态吸附以及选择性堵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PM在油砂和石英砂上均发生单层吸附,且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量(1 110μg/g)是其在油砂上的吸附量的2倍以上;吸附剂表... 针对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型相对渗透率调节剂,研究了RPM在不同润湿性砂子上的静态吸附以及选择性堵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PM在油砂和石英砂上均发生单层吸附,且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量(1 110μg/g)是其在油砂上的吸附量的2倍以上;吸附剂表面润湿性和聚合物链节的带电性是影响吸附量的两个重要因素;RPM的吸附可以使油湿石英表面(105°)转变为弱水湿(72°);采用了岩芯驱替实验研究RPM的选择性堵水能力:油、水相残余阻力系数随着渗透率、温度以及矿化度的增加而下降,聚合物吸附层的膨胀/收缩是RPM选择性堵水的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 相对渗透率调节剂 静态吸附 润湿 选择性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