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油田无固相强抑制水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爽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8,共7页
为解决辽河油田低渗透储层保护难度大、钻井故障发生概率高等问题,以卤水为分散相,通过优选核心处理剂,形成了无固相强抑制水基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钻井液能抗高温180℃和25%钻屑;抑制性能好,岩屑滚动回收率达98.7%;对储层伤害... 为解决辽河油田低渗透储层保护难度大、钻井故障发生概率高等问题,以卤水为分散相,通过优选核心处理剂,形成了无固相强抑制水基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钻井液能抗高温180℃和25%钻屑;抑制性能好,岩屑滚动回收率达98.7%;对储层伤害小,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大于90%;能封堵0.1~0.3mm裂缝,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和抗返排能力。该钻井液在辽河油田在坨62井三开低渗透储层钻进过程中进行了现场试验,该井三开井段井径规则,未发生井下故障;与邻井相比,机械钻速和产油量高,表皮系数低。这表明,无固相强抑制水基钻井液能满足辽河油田低渗透储层安全钻进和储层保护的要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集层 水基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无固相钻井液"方止地层伤害 坨62井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二区自发乳化驱油体系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3 位作者 汪庐山 靳彦欣 王涛 杜鹏飞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84,9-10,共9页
针对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水驱采收率低问题,开展适合胜坨油田二区油藏条件自发乳化驱油配方研究.采用乳化能力测试和油/水界面张力测量,对自发乳化驱油体系中的碱、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质量浓度进行优化,并结合物模实验对优选出的配方进... 针对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水驱采收率低问题,开展适合胜坨油田二区油藏条件自发乳化驱油配方研究.采用乳化能力测试和油/水界面张力测量,对自发乳化驱油体系中的碱、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质量浓度进行优化,并结合物模实验对优选出的配方进行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碱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并导致油滴在轻微界面扰动作用下自发乳化;表面活性剂静态吸附量较小,且油砂上的吸附量小于净砂上的吸附量;均质模型中,自发乳化体系与残余油在多孔介质剪切作用下形成乳状液,依靠乳状液液滴堵塞大孔喉产生的贾敏效应和分流作用,提高波及系数,同时伴随油带的形成,自发乳化驱的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25%;非均质模型中,形成的乳状液不足以有效封堵高渗通道,而是被驱替液携带流出地层,驱油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乳化 界面扰动 波及系数 采收率 贾敏效应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曹台潜山太古宇高凝油藏封闭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军生 庞雄奇 +1 位作者 宁金华 初振淼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辽河坳陷曹台潜山埋藏较浅,缺乏良好区域盖层,油气成藏与局部封闭条件密切相关。对曹台潜山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测井资料、油品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存在泥岩盖层封闭、异常流体压力封闭、断层封闭、岩脉封闭、物性封闭、高凝油... 辽河坳陷曹台潜山埋藏较浅,缺乏良好区域盖层,油气成藏与局部封闭条件密切相关。对曹台潜山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测井资料、油品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存在泥岩盖层封闭、异常流体压力封闭、断层封闭、岩脉封闭、物性封闭、高凝油自封闭和岩墙封闭等封闭形式,单种封闭类型和多种封闭类型的组合都能形成油气藏。从研究区已完钻井的资料分析,物性封闭、岩脉及岩墙封闭、断层封闭和高凝油自封闭是控制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封闭形式;古潜山具有良好的构造、储集层和油源条件,寻找和识别有效封闭盖层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根据研究结果,该区已部署滚动探井多口,钻探效果明显,落实圈闭面积为5.6km2,预计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0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宇潜山 混合花岗岩 高凝油藏 封闭特征 物性封闭 高凝油自封闭 岩墙封闭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古宇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以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曹台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军生 庞雄奇 +1 位作者 宁金华 初振淼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9,23,共4页
从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入手,对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曹台地区太古宇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是决定基岩潜山圈闭能否成藏的关键,研究区具备良好的油源条件;在侧向供油的情况下,与潜山接触的烃源岩的深度控制了... 从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入手,对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曹台地区太古宇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是决定基岩潜山圈闭能否成藏的关键,研究区具备良好的油源条件;在侧向供油的情况下,与潜山接触的烃源岩的深度控制了潜山油气藏的底界深度。储层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太古宇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储层类型为裂缝型,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构造条件在潜山圈闭形成及储层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断层在沟通烃源岩及油气在潜山内部的运移中起到了通道作用。封闭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油气藏的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发育的泥岩、非渗透层及凝固的高凝油层等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宇 古潜山 高凝油油藏 法哈牛-曹台地区 大民屯凹陷 辽河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旋转钻孔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刘平全 黄生松 +5 位作者 张富强 施连海 白冬青 徐涛 韩龙 张帆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为解决油水井近井污染,研发了水力喷射径向钻孔技术,采用高压水射流破岩机理,从井筒向储层钻出长达100 m的生产流道,在松软地层中应用效果显著,但不适用于硬地层,破岩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硬地层的径向旋转钻孔技术。... 为解决油水井近井污染,研发了水力喷射径向钻孔技术,采用高压水射流破岩机理,从井筒向储层钻出长达100 m的生产流道,在松软地层中应用效果显著,但不适用于硬地层,破岩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硬地层的径向旋转钻孔技术。通过地面水压驱动,井下螺杆马达产生扭矩,液力加压器形成钻压,万向节沿转向器垂直到水平90°转向,铣刀切削套管,进行开孔。试验表明,开孔失败集中在铣刀突破套管瞬间,万向节断裂。通过设计一种台阶式铣刀,降低了开孔扭矩,解决了此问题。进一步下入旋转钻进工具,柔性钻杆和微型钻头穿过套管窗口、旋转钻入地层,形成泄流孔道。现场应用证明,该技术可以在砂岩、辉绿岩、白云岩等硬地层钻出6~15 m的孔道,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旋转钻孔 水力喷射 柔性钻杆 微型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防塌水基钻井液体系研发与现场应用
6
作者 王晓军 平善海 +3 位作者 付云博 李迎 张建辉 戴运才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为解决常规水基钻井液的防塌性能和抗温性能难以满足复杂深井勘探开发需要的问题,研制了表面水化抑制剂和纳米封堵剂,并通过其他处理剂优选和配比优化,形成了密度达2.00 kg/L的抗高温防塌水基钻井液体系。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钻井液体... 为解决常规水基钻井液的防塌性能和抗温性能难以满足复杂深井勘探开发需要的问题,研制了表面水化抑制剂和纳米封堵剂,并通过其他处理剂优选和配比优化,形成了密度达2.00 kg/L的抗高温防塌水基钻井液体系。室内性能评价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抗温达220℃,静置96 h后上、下部密度差仅0.02 kg/L,抗岩屑污染3.0%以上,抗氯化钙污染0.6%以上,润滑性能和抑制性能稍差于油基钻井液,致密砂岩封堵率达到了85.6%。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在高温深井中仍然保持良好的井眼净化能力,沉降稳定性好,井壁稳定性突出,润滑减阻性能优异。抗高温防塌水基钻井液体系为复杂地层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抗高温 防塌 纳米封堵剂 表面水化抑制剂 封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稳定性及在非均质地层中的调剖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4 位作者 周代余 赵冀 李忠鹏 丁名臣 杜鹏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8-663,共6页
针对普通泡沫稳定性弱、在强非均质地层调剖效果差的问题,将氮气和起泡剂溶液(黄原胶/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同时注入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制备出一种直径细微、稳定性强的微泡沫体系。通过气泡形态、平均气泡直径、气泡密度等参数对比了普通... 针对普通泡沫稳定性弱、在强非均质地层调剖效果差的问题,将氮气和起泡剂溶液(黄原胶/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同时注入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制备出一种直径细微、稳定性强的微泡沫体系。通过气泡形态、平均气泡直径、气泡密度等参数对比了普通微泡沫(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与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稳定性差异,并借助微观模型和并联填砂管模型对比了两种微泡沫的调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随黄原胶浓度增加,微泡沫液膜的厚度和黏弹性提高,微泡沫平均气泡直径降低,气泡密度增加,微泡沫平均气泡直径和气泡密度的变化速率降低,微泡沫稳定性好于普通微泡沫。微泡沫在微观模型低渗区域的波及体积高达90%,远高于普通微泡沫。微泡沫对于级差为10的严重非均质地层具有较好的调剖效果,调剖效果的改善与起泡剂溶液中黄原胶浓度的增加有较好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 黄原胶 稳定性 调剖效果 非均质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地层电阻率及宏观裂缝孔隙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康志勇 陈昌 +1 位作者 李龙 张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30,共9页
针对受钻井液污染的基岩地层电阻率及宏观裂缝孔隙度评价难的问题,根据均质储集岩模型和侧向电阻率测井原理,建立了基岩地层体积模型,并导出了系列基岩参数分别与基质参数和宏观裂缝参数之间的关系函数。从基岩储层污染前的2类导电介质... 针对受钻井液污染的基岩地层电阻率及宏观裂缝孔隙度评价难的问题,根据均质储集岩模型和侧向电阻率测井原理,建立了基岩地层体积模型,并导出了系列基岩参数分别与基质参数和宏观裂缝参数之间的关系函数。从基岩储层污染前的2类导电介质到污染后的3类导电介质进行分析,引入了“地层流体替换率”和“钻井液滤液分配系数”,进而建立了基岩地层真电阻率和视电阻率评价方程及宏观裂缝孔隙度解释方程。结果表明,基质孔隙度的变化是影响基岩地层电阻率大幅度变化的本质内因,也是识别基岩储层的重要标志,随着基岩宏观裂缝孔隙度的增大,侧向电阻率逐渐减小。实际岩心分析资料证实,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基岩宏观裂缝孔隙度的解释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基岩储层评价及参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地层体积模型 侧向电阻率 宏观裂缝孔隙度 储层污染 地层流体替换率 钻井液滤液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深层稠油油藏火驱可行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诗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9,共7页
特深层稠油L4块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油藏进入低产低效开发阶段。针对油藏埋藏深、原油黏度大、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难题,开展火驱开发可行性研究。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对比热水驱、蒸汽驱、火驱3种方式开发效果,火驱开发明显好于热水驱... 特深层稠油L4块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油藏进入低产低效开发阶段。针对油藏埋藏深、原油黏度大、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难题,开展火驱开发可行性研究。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对比热水驱、蒸汽驱、火驱3种方式开发效果,火驱开发明显好于热水驱和蒸汽驱开发。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油藏工程设计。根据油层、隔夹层发育特点,采用2套开发层系、70 m井距正对行列式井网正向干式燃烧进行开发,确定注气压力为3~5 MPa,初期注气强度为200~250 m^3/(d·m),注气强度月递增量为60 m^3/(d·m),最大注气强度为800 m^3/(d·m)。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计算结果表明,预计火驱阶段采出程度可达26.1%,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开发方式 油藏工程 注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