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生命周期旋回理论预测辽河油田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 被引量:4
1
作者 田淑芳 张鸿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98-100,共3页
翁氏生命旋回适应于对生命总量有限体系的描述和预测,石油与天然气为非再生性矿产资源,能够用翁氏生命周期旋回模型进行描述和预测,运用已探明石油储量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进而对辽河油田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目... 翁氏生命旋回适应于对生命总量有限体系的描述和预测,石油与天然气为非再生性矿产资源,能够用翁氏生命周期旋回模型进行描述和预测,运用已探明石油储量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进而对辽河油田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目前辽河油田勘探程度较高,探明储量已进入缓慢增长阶段,预测今后几年探明储量年增长在3000×104t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氏旋回 生命周期 探明储量 增长趋势 生命体系 预测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铁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应急管理在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总结辽河油田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实践,进一步阐述了油田企业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结合油田生产特点... 应急管理在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总结辽河油田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实践,进一步阐述了油田企业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结合油田生产特点创新实践、创新思维、创新管理,以求整体提高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企业 应急管理 消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注水开发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8
3
作者 武毅 石利华 +1 位作者 阴艳芳 邱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6,共7页
辽河油田水驱油藏具有断层发育、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性强、泥质含量高、油藏类型复杂等特点。在近10 a的开发实践中,结合各类油藏注水开发难点,研发了深度精细油藏描述、细分注水调整、低效无效水循环识别、二三结合精细挖潜、多元... 辽河油田水驱油藏具有断层发育、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性强、泥质含量高、油藏类型复杂等特点。在近10 a的开发实践中,结合各类油藏注水开发难点,研发了深度精细油藏描述、细分注水调整、低效无效水循环识别、二三结合精细挖潜、多元注采调控等12项核心开发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中高渗透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特殊岩性油藏特点的注水开发技术序列,水驱油藏年产油量由324×104t/a提高至360×104t/a,水驱采收率提高3.3个百分点。探索形成的改善老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对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深部调驱 多元调控 二三结合 多元注采 稀油 高凝油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沈95块储层伤害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云鹏 卢宗盛 +2 位作者 王玉娟 李益龙 张保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4,共6页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伤害机理 低渗透 高凝油 储层保护 辽河油田 沈95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龙10块Es_3~1密井网条件下相控随机建模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玉君 邓宏文 +2 位作者 张新培 龙国清 田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681,共5页
辽河油区青龙台油田龙10块Es31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用确定性地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储集层的"空洞效应"。为了较好地表征龙10块储集层的"空洞效应"及其物性的不... 辽河油区青龙台油田龙10块Es31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用确定性地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储集层的"空洞效应"。为了较好地表征龙10块储集层的"空洞效应"及其物性的不连续性,应用密井网条件下的"硬数据"和地质家的经验,综合测井、录井及动态监测资料建立沉积微相的一维井模型,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该模型控制下,应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集层及其相关参数分布的随机模型。实践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砂体展布及储集层参数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建模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密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稠油污油泥调剖技术 被引量:13
6
作者 滕立勇 王尧 +2 位作者 赵永鸿 于福涛 于学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7,共4页
辽河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系统中污油泥大量囤积。针对该问题,在分析污油泥组分和粒径的基础上,以不同种类污油泥做为调剖剂的主要原料,添加适当的化学药剂和固相颗粒等添加剂,研制出污油泥超细颗粒调剖剂、污... 辽河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系统中污油泥大量囤积。针对该问题,在分析污油泥组分和粒径的基础上,以不同种类污油泥做为调剖剂的主要原料,添加适当的化学药剂和固相颗粒等添加剂,研制出污油泥超细颗粒调剖剂、污油泥高分子聚合物调剖剂和污油泥高温改性封口剂3种污油泥调剖剂,通过段塞组合,用于稠油蒸汽吞吐井的调剖封堵。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动用中、低渗透层,节约调剖成本,并解决了污油泥处理难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油泥 调剖 蒸汽吞吐 稠油 曙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超稠油蒸汽驱技术界限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洪岩 葛明曦 张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03,共6页
超稠油的黏度超过了蒸汽驱黏度界限,通常被认为不适合蒸汽驱开发,实际上超稠油蒸汽驱存在启动温度,当油藏温度超过启动温度后,蒸汽驱可以实施。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驱技术界限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建立... 超稠油的黏度超过了蒸汽驱黏度界限,通常被认为不适合蒸汽驱开发,实际上超稠油蒸汽驱存在启动温度,当油藏温度超过启动温度后,蒸汽驱可以实施。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驱技术界限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蒸汽驱启动温度模型,并利用经济效益法建立了不同油价下经济极限产油量预测公式。研究表明:曙一区超稠油蒸汽驱的启动温度为80~100℃;在2248元/t油价下,最低产油量界限为2.5×10^(4)t,油层厚度下限为14~18 m。以先导试验为基础,确定了单井最大产液量和最低注汽量的界限,优化设计蒸汽驱采用井距为70 m的反九点井网。目前已在曙一区兴Ⅱ—Ⅴ油层组优化部署了436个蒸汽驱井组,预测转驱后采收率为62.1%。该研究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驱 技术界限 启动温度 极限产量 井网 注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火驱开发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方礼 户昶昊 +2 位作者 马宏斌 史海涛 张洪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9,共8页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油品类型多等特点,为探索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后期的有效接替技术,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注蒸汽开发后火驱开发中深层—特深层层状、厚层块状、水淹稠油油藏以及浅层低渗透稠油油藏等不同...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油品类型多等特点,为探索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后期的有效接替技术,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注蒸汽开发后火驱开发中深层—特深层层状、厚层块状、水淹稠油油藏以及浅层低渗透稠油油藏等不同油藏类型的可行性,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火驱储层描述技术、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采油工艺技术、开发效果评价技术等,火驱开发油藏的采出程度大大提高,有效缓解了产量递减。该文论述了辽河油田火驱技术探索历程,对不同类型油藏火驱开发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可为辽河油田及同类型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油藏描述 油藏工程 采油工艺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SEC动态储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尹万泉 武毅 于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0,共5页
为了研究影响辽河油田SEC动态储量关键因素,运用单因素评价分析、多因素约束的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SEC动态储量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油价格是最敏感因素,低油价时期,常规油田经济极限产量增大而PD储量减少,操作成本是最关键因素;... 为了研究影响辽河油田SEC动态储量关键因素,运用单因素评价分析、多因素约束的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SEC动态储量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油价格是最敏感因素,低油价时期,常规油田经济极限产量增大而PD储量减少,操作成本是最关键因素;评估单元、递减曲线类型、评估初始点、递减率是SEC动态储量评估合理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对其他油田公司评估SEC动态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动态储量 储量评估 关键因素 PD储量 单元划分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于天忠 张建国 +3 位作者 叶双江 黄博 周元龙 支印民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114-119,共6页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原油黏度大,采用直井蒸汽吞吐开采,蒸汽波及半径小,周期产油量低,日产油水平低,产量递减快,井间剩余油得不到有效动用。通过开展超稠油水平井热采技术研究,对水平井部署方式、吞吐注采参数及提高采收率的...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原油黏度大,采用直井蒸汽吞吐开采,蒸汽波及半径小,周期产油量低,日产油水平低,产量递减快,井间剩余油得不到有效动用。通过开展超稠油水平井热采技术研究,对水平井部署方式、吞吐注采参数及提高采收率的SAGD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明确了水平井开采技术能够缓解油田开发层间、层内和平面上的三大矛盾,是一项非常有潜力、有优势的新技术。水平井吞吐及SAGD技术的应用,使该区块成功地实现了二次开发,油藏开发效果较用直井开发有较大改善。水平井技术已成为提高区块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 蒸汽吞吐 部署方式 注采参数优化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热采井套损防治新技术 被引量:41
11
作者 余雷 薄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过程中套管损坏严重。经大量调查研究认为,造成套管先期损坏的原因是:热应力大,油井出砂,API圆螺纹接头和偏梯形螺纹接头不适合热采井要求,水泥封固质量不好,水泥环空段套管易变形,隔热管和隔热措施不力。采取的措施有...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过程中套管损坏严重。经大量调查研究认为,造成套管先期损坏的原因是:热应力大,油井出砂,API圆螺纹接头和偏梯形螺纹接头不适合热采井要求,水泥封固质量不好,水泥环空段套管易变形,隔热管和隔热措施不力。采取的措施有:提拉预应力,用N80偏梯套管取代普通套管,使用热采专用水泥返到井口,用良好的隔热管。治理后热采井套管损坏虽有所下降,但套管先期损坏依然严重。采取的新措施主要是:用热应力补偿器减少注蒸汽时套管应力,用TP100H套管以增强抗热变形能力,用TP120TH外加厚套管解决油层套管因出砂和射孔引起的套管轴向应力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减缓了热采井套管先期损坏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热采 完井 套管设计 热应力补尝器应用 TP100H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天然气运移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波 李敬含 +3 位作者 李晓革 李国永 杜岳松 王传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9-412,共4页
油气运移是成藏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领域。研究发现,天然气运移是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中的事件,故天然气运移特征研究应先确定其运移时间;再依据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输导层的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天然气运移通道;最后计算... 油气运移是成藏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领域。研究发现,天然气运移是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中的事件,故天然气运移特征研究应先确定其运移时间;再依据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输导层的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天然气运移通道;最后计算在运移通道格架内的天然气运移距离。按此思路,并依据生烃史法、包裹体法和饱和压力法,确定东部凹陷天然气运移时间为6 Ma至今。依据断裂、砂体、不整合面的空间展布形态,确定断层为凹陷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砂体是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根据东部凹陷天然气δ13C1-Ro关系,结合源岩埋深与Ro关系,计算出东部凹陷天然气垂向和侧向运移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运移时间 运移通道 运移距离 东部凹陷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边顶水超稠油油藏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9
13
作者 才业 樊佐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129-132,共4页
辽河油田边顶水超稠油油藏具有构造平缓、岩石颗粒粗、物性好、成岩作用弱、非均质性较弱、油水关系复杂的特征。通过对该类油藏的成因探讨,认为生物降解作用是形成边顶水超稠油油藏的物质基础;水动力和水洗作用使浮力对原油运动力的影... 辽河油田边顶水超稠油油藏具有构造平缓、岩石颗粒粗、物性好、成岩作用弱、非均质性较弱、油水关系复杂的特征。通过对该类油藏的成因探讨,认为生物降解作用是形成边顶水超稠油油藏的物质基础;水动力和水洗作用使浮力对原油运动力的影响变得极小;氧化作用形成的"沥青壳"阻止了地层水的下渗,有利于油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油藏特征 生物降解作用 边顶水油藏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储层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辽河油田马19井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兵波 宁日亮 +1 位作者 张淑梅 柳世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随着辽河油田精细勘探的不断深入,在面向储层的油田开发阶段,对三维地震资料特别是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需求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阶段,如何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进一步挖掘地震资料在... 随着辽河油田精细勘探的不断深入,在面向储层的油田开发阶段,对三维地震资料特别是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需求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阶段,如何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进一步挖掘地震资料在储层开发中的应用潜力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针对马19井区主要目的层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段地震资料分辨率不够、微小断裂展布不清、水平井部署困难的实际问题,从目标地质研究和井资料分析出发,开展了保幅去噪、一致性处理、保幅叠前时间偏移、CRP道集频带拓展、叠前反演等5项面向储层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研究,对比以往在勘探阶段的地震资料处理,在处理方式上有了很大转变,首次开展了针对油田储层开发的地震处理技术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处理向开发领域的延伸,同时也为辽河油田下一步精细叠前反演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保幅去噪 一致性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频带拓展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杨光璐 蔺玉秋 刘加林熏鲍君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前辽河油田大多数普通稠油油藏都已经历了蒸汽吞吐开采熏个别原油粘度较低的稠油油藏,在经历了短暂的常规干抽后转入了水驱开发。由于大多数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经过吞吐开采,其剖面及平面动用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压力大幅度下降、原... 目前辽河油田大多数普通稠油油藏都已经历了蒸汽吞吐开采熏个别原油粘度较低的稠油油藏,在经历了短暂的常规干抽后转入了水驱开发。由于大多数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经过吞吐开采,其剖面及平面动用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压力大幅度下降、原油脱气粘度升高,使开发效果明显变差。在这种条件下,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采用氮气泡沫驱可以改善上述油藏的开发效果。应用数值模拟及物理模拟方法首次较为系统地对氮气泡沫驱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出适合氮气泡沫驱开采的油藏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辽河油田6个适合实施氮气泡沫驱的稠油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稠油油藏 氮气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二氧化碳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红星 杨俊印 +3 位作者 刘家林 杨鹏成 姜文瑞 孙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337-9342,共6页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欢喜岭地区齐40块稠油油藏历经多年的蒸汽驱开发,其伴生气体中CO_(2)含量已上升至60%~90%。通过对该区块的油藏条件及开发前后的储层流体矿物分析,认为CO_(2)浓度的上升主要由于蒸汽驱开发导致油藏温度升高,储层流体...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欢喜岭地区齐40块稠油油藏历经多年的蒸汽驱开发,其伴生气体中CO_(2)含量已上升至60%~90%。通过对该区块的油藏条件及开发前后的储层流体矿物分析,认为CO_(2)浓度的上升主要由于蒸汽驱开发导致油藏温度升高,储层流体和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结果,其中与CO_(2)形成有关的化学反应包括:稠油水裂解、硫酸盐热还原、矿物碳酸盐的分解与转化。室内模拟实验结果结合现场伴生气体的δ^(13)C_(CO_(2))值(+1.7‰~+6.6‰)证实了CO_(2)主要来源为碳酸盐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驱 二氧化碳成因 稠油水裂解 硫酸盐热还原 碳酸盐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面旋回与冲积扇隔夹层分布的关系——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SAGD开发区馆陶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晨 樊太亮 +4 位作者 高志前 吴俊 钱小会 樊华 傅巍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3,102,共10页
利用岩心及测井资料,建立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SAGD开发区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储层隔夹层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杜84块馆陶组可识别出5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期长期基准面旋回,地层以发育物性隔夹层为主;中... 利用岩心及测井资料,建立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SAGD开发区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储层隔夹层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杜84块馆陶组可识别出5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期长期基准面旋回,地层以发育物性隔夹层为主;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是储层内部隔夹层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基本单元,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控制其内部隔夹层纵向分布规律,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控制中期基准面旋回内部物性隔夹层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于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不同阶段的物性隔层或物性夹层界面之上易形成多种类型的剩余油富集。该结果为冲积扇储层的隔夹层分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基准面旋回 隔夹层 冲积扇 馆陶组 SAGD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双底鱼骨井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天忠 喻晨 +2 位作者 叶双江 孙传宗 周元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38,19-20,共4页
与常规直井和水平井相比,鱼骨井因其泄油面积大、相同液量下压差小、能更加经济有效地开发复杂结构油气藏而在辽河油田获得成功应用。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和鱼骨井产能评价模型,对双底鱼骨井进行了井身结构设计,确定第一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 与常规直井和水平井相比,鱼骨井因其泄油面积大、相同液量下压差小、能更加经济有效地开发复杂结构油气藏而在辽河油田获得成功应用。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和鱼骨井产能评价模型,对双底鱼骨井进行了井身结构设计,确定第一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963 m,鱼刺分支共6个;第二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735 m,鱼刺分支共5个。从施工难点、钻完井工艺技术、钻井液技术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井现场实施的过程。该井油层钻遇率达到100%,初期日产油62 t,是同一区块水平井产量的3倍、直井产量的10倍,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该井的成功设计与实施为我国复杂结构井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双底鱼骨井 井身结构设计 施工难点 钻完井技术 钻井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与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波 李晓光 +2 位作者 李敬含 聂海宽 宋晓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23,共3页
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为例,对气藏与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都很丰富,作为同一套源岩的烃产物,天然气和石油在分布特征上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对比发现,西部凹陷内天然... 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为例,对气藏与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都很丰富,作为同一套源岩的烃产物,天然气和石油在分布特征上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对比发现,西部凹陷内天然气藏的分布既表现出与油藏同生共存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较之油藏在平面上显示更广、成藏更为集中,在剖面上集中在烃源岩及与其相邻层系且具有明显层次性的个性特征。结合实验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烃源岩生烃特征和油气运移能力差异是控制天然气藏和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的最根本因素:烃源岩油气兼生的特点决定了凹陷内天然气与石油共生并存;天然气自身运移能力强于石油又决定了天然气较之石油分布更广泛,但更倾向于在邻近于烃源岩的地区和层系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油藏 气藏 分布特征 烃源岩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开发技术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5
20
作者 武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00,共5页
辽河油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技术、成本效益等矛盾日益突出,为保持油田持续千万吨稳产的目标,在辩证评价油田开发形势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十二五"期间油田开发技术进展,深入分析"十三五"油田保持千万吨稳产... 辽河油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技术、成本效益等矛盾日益突出,为保持油田持续千万吨稳产的目标,在辩证评价油田开发形势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十二五"期间油田开发技术进展,深入分析"十三五"油田保持千万吨稳产开发技术需求与挑战,在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前提下,明确油田下步开发技术发展思路,提出低成本、高效益的开发技术对策,夯实油田千万吨稳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为辽河油田实现效益发展、稳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形势 技术进展 技术对策 开发方式 采收率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