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
1
作者 刘豇瑜 任登峰 +3 位作者 秦世勇 张键 晏楠 刘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体的复杂缝洞集合体,实现储层纵横向立体改造。结果表明:通过高低黏液体和远中近井分区溶蚀的液体组合模式,可实现人工裂缝+天然微缝的深度刻蚀;缝洞导向的一体化参数设计方法,设计的施工参数满足缝洞体的动用需求,同时,大油管浅下的完井工艺及配套承压能力达140 MPa的采油井口,保障了大排量立体酸压施工;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可极大提高超深碳酸盐岩酸压效果,满足断控缝洞型储层纵横向深度改造需求;现场应用表明,改造后平均单井初期产量为260 m3/d,高效支撑了富满油田的勘探开发。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可极大提高酸压效果,也可为类似储层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酸压 复杂缝洞集合体 超深缝洞型 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地应力测井评价及其控储效应
2
作者 吴永平 肖露 +7 位作者 朱波 杨薰 白晓佳 闫炳旭 张荣虎 李栋 李红斌 赖锦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5-796,共12页
地应力对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品质控制明显,厘清应力控储效应对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综合评价与预测至关重要。通过岩心、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揭示了库车坳陷中秋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基本特征,实现了地应力大小测井... 地应力对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品质控制明显,厘清应力控储效应对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综合评价与预测至关重要。通过岩心、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揭示了库车坳陷中秋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基本特征,实现了地应力大小测井评价,并阐明地应力对储集层品质控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次生孔隙较少,偶尔可见裂缝。通过成像测井实现了裂缝面形态拾取,同时实现了裂缝参数测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测井资料完成了地应力大小评价,并揭示了地应力对基质孔隙及裂缝参数耦合控制关系。综合物性参数以及地应力大小实现了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分类评价,优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裂缝发育段以及低水平两向应力差区域。通过地应力测井评价结合储集层参数计算,可实现储集层品质分类评价以及优质储集层测井预测。研究成果可为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综合评价与有利区带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地应力 储集层品质 巴什基奇克组 中秋区块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英买力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中深层砂岩储层孔隙保存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亮 朱毅秀 +4 位作者 周露 秦凯旋 蒋俊 熊荣坤 李泽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5-108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英买力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物性好,油气勘探潜力大,但其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系列薄片(普通、铸体、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英买力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物性好,油气勘探潜力大,但其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系列薄片(普通、铸体、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资料和成岩过程重建与物性恢复技术,分析英买力地区中深层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的岩性与物性,探寻其孔隙特征与保存机制,划分储层类型和明确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该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杂基含量较低,其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中等;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孔隙,其次为次生孔隙,主要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巴什基奇克组中深层砂岩原生孔隙得以保存主要在于其形成的沉积环境与经历的成岩和成储演化:首先砂岩形成于高水动力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不断叠置的河道形成了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水道复合砂体,强水动力使得砂岩碎屑颗粒含量高、分选较好,为原生孔隙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早期长期浅埋和后期快速深埋的埋藏演化方式使砂岩经历了较弱的压实作用改造,同时晚期深层超压作用大大增强了砂体抗压实能力,残余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最后坳陷不断降低的古地温梯度使得残余原生孔隙得以有效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孔隙 中深层储层 库车南部斜坡带 巴什基奇克组 白垩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深层稠油减氧空气驱氧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伍藏原 张迅 +2 位作者 李杨 姚杰 冯其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37,共7页
针对塔中深层稠油油藏开展静态氧化实验,通过测试分析不同氧含量与不同氧化时间下产出油气组成,研究了油藏注减氧空气过程中原油与减氧空气的氧化特征、氧化途径与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耗氧速率与减氧空气的氧含量呈正相关,与... 针对塔中深层稠油油藏开展静态氧化实验,通过测试分析不同氧含量与不同氧化时间下产出油气组成,研究了油藏注减氧空气过程中原油与减氧空气的氧化特征、氧化途径与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耗氧速率与减氧空气的氧含量呈正相关,与氧化时间呈负相关;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随氧化时间与减氧空气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原油与减氧空气的反应会一定程度上使原油黏度增加,其黏度增加的幅度随减氧空气氧含量的升高和氧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氧化后原油饱和烃与芳香烃的含量减少,胶质与沥青质的含量增加,且沥青质增加更为明显。原油在氧化后出现了C=O的伸缩振动峰,且振动峰随着减氧空气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说明原油在氧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氧反应生成了醛类等物质,且氧化反应随着氧含量的升高而不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氧化 减氧空气 加氧反应 四族组分 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塔科1井钻井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春生 冯少波 +3 位作者 张志 周波 吕晓钢 周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深地塔科1井设计井深11100 m,预测井底温度213℃,预测地层压力133 MPa,钻井作业面临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三超一高”的极端恶劣井况。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确定了火成岩、膏盐岩及碳酸盐岩内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其所带来... 深地塔科1井设计井深11100 m,预测井底温度213℃,预测地层压力133 MPa,钻井作业面临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三超一高”的极端恶劣井况。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确定了火成岩、膏盐岩及碳酸盐岩内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其所带来的工程风险,在实现地质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了井位优化,以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和五压力剖面预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深部地层地质、工程风险,设计了五开井身结构;开展了超深井套管设计及校核,除考虑套管抗拉强度、钻机承载力外,模拟计算了井口工具对超长超重套管的作用力,避免了套管下入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钻具组合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水力学参数及振动的影响,在最优钻井参数范围内实现安全钻进和提速。现场施工进展表明,深地塔科1井钻井设计关键技术能够解决面临的系列钻井技术难点,实现万米钻探工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塔科1井 地质工程一体化 井身结构 超深井 套管设计 钻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蜡量对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相态特征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东 刘建仪 +3 位作者 魏聪 袁华 任兴南 代力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针对大北凝析气田多口井流体含蜡量差异大,含蜡量对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相态特征影响认识不清的问题,建立了不同含蜡量凝析气藏地层流体样品的制作方法,复配了不同含蜡量的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开展了含蜡量对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相态特征的影响... 针对大北凝析气田多口井流体含蜡量差异大,含蜡量对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相态特征影响认识不清的问题,建立了不同含蜡量凝析气藏地层流体样品的制作方法,复配了不同含蜡量的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开展了含蜡量对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相态特征的影响试验。试验发现:随着含蜡量升高,闪蒸油与地层流体组分中重组分的含量增大,凝析油密度升高,闪蒸气组分变化较小;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的露点压力随含蜡量升高而升高,含蜡量每升高1%,露点压力升高0.2642MPa;凝析气重质烃类组分反凝析作用与地层反凝析油的损失随含蜡量升高而增大,导致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反凝析液饱和度升高,凝析油采出程度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高含蜡凝析气藏开发、结蜡预测模型完善以及清防蜡工艺技术优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含蜡量 地层流体 露点压力 相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深井井控风险及对策
7
作者 王春生 石希天 +4 位作者 张绪亮 毕韶琨 尹邦堂 王志远 孙宝江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超过9 000 m深度的特深井,其高温高压、岩性和地层流体复杂多样,面临井身结构复杂、多地层压力系统以及窄安全密度窗口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特深井的钻井数量均较少,常规井控工艺存在适用性及可能引发的井控风险尚不明确,无... 超过9 000 m深度的特深井,其高温高压、岩性和地层流体复杂多样,面临井身结构复杂、多地层压力系统以及窄安全密度窗口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特深井的钻井数量均较少,常规井控工艺存在适用性及可能引发的井控风险尚不明确,无法满足特深井安全钻进的高要求。文章通过对比深井、超深井特点,分析了特深井的井控风险成因,并以8 750 m的超深井井控案例,评估了工程师法及压回法在特深井中的井控工艺适用性。研究表明,溢流量和关井时间对特深井井控过程中套压的最大值起着主要作用;工程师法压井过程中压井排量对于能否控制最高套压起到了关键作用;特深井井控工况下,压回法压井无论从井控安全或效益上均优于工程师法压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深井 井控模拟 井控风险 高套压 压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溢流气体运移特征及对井控参数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鹏程 孙宝江 +4 位作者 邵长春 高永海 刘学青 孙小辉 辛桂振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6,共10页
水平井可以有效提升油气开发效率,但其井控难度相对直井更高。文章结合塔里木油田地质特性和井控工艺,考虑天然气相变和酸性气体在钻井液中溶解建立了超深水平井非稳态多相流动模型,探究了水平井井筒溢流运移特征及其对井控设计的影响... 水平井可以有效提升油气开发效率,但其井控难度相对直井更高。文章结合塔里木油田地质特性和井控工艺,考虑天然气相变和酸性气体在钻井液中溶解建立了超深水平井非稳态多相流动模型,探究了水平井井筒溢流运移特征及其对井控设计的影响。该模型能准确预测溢流运移及压井过程中的流动参数变化,关井套压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套压相比,误差在2.8%左右。研究表明气体在水平段运移缓慢,水平井溢流初期不易被发现,而气体一旦运移至造斜点附近,运移速度加快,溢流呈现隐蔽性和突发性;在相同垂深、地层压力、产气指数和产层条件下,水平井达到相同的钻井液池增量所需的时间多于直井,如1 m3钻井液池增量在水平井中用时约为直井中用时的1.8倍;在相同生产压差的条件下,随着产气段长度的增加,水平井达到相同钻井液池增量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在采用工程师法压井时,水平井所需压井时间长于直井压井时间,当压井排量为25 L/s时,水平井压井成功需要190 min,直井则只需要150 min;气体排出过程中,水平井套压峰值略高于直井;压井液排量对成功压井时间影响显著。文章研究结果可以为水平井井控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斜度井 水平井 多相流模型 溢流运移规律 压井模拟 井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南北向走滑断裂形成机制
9
作者 李兵 罗枭 +6 位作者 王轩 闫婷 刘宇 李会元 李梦勤 李正阳 王青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6,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围绕小位移走滑断裂勘探获得突破,揭示了断控油气藏的存在,但断裂活动强度弱,产状高陡,其地震解释和地质解析难度大,需要从成因机制出发加深走滑断裂发育特征的认识以指导地震解释。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走滑断裂为例... 塔里木盆地围绕小位移走滑断裂勘探获得突破,揭示了断控油气藏的存在,但断裂活动强度弱,产状高陡,其地震解释和地质解析难度大,需要从成因机制出发加深走滑断裂发育特征的认识以指导地震解释。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走滑断裂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运用构造解析结合相似性砂箱物理模拟,分析走滑断裂形成机制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北向走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为同期形成但产生阶段滞后,从北东向断裂向外生长逐渐连接,断裂交叉区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南北向断裂的形成受深部韧性层分布和北东向断裂间距的共同控制,推断研究区可能存在其他南北向断裂未被识别。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走滑断裂解释及指导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砂箱物理模拟 成因机制 构造解析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山前巨厚砾石层震动控制方法的研究
10
作者 李宁 陈凯枫 +4 位作者 宋国志 杨小龙 邹博 富强 阳君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
库车山前巨厚砾石层软硬交错,钻进过程中钻具震动强烈,“蹩跳钻”现象严重,对钻头、地面设备等损伤严重,制约了山前主力油气区块的提速提效。为有效降低井下震动,保护井下工具、提高钻头使用寿命,文章设计了一款具有较好抗冲击、抗涡动... 库车山前巨厚砾石层软硬交错,钻进过程中钻具震动强烈,“蹩跳钻”现象严重,对钻头、地面设备等损伤严重,制约了山前主力油气区块的提速提效。为有效降低井下震动,保护井下工具、提高钻头使用寿命,文章设计了一款具有较好抗冲击、抗涡动和稳定性的PDC钻头;针对正在使用的碟簧减震器、防粘滑工具等减震工具存在的不足,研制出了震动解耦工具DDS,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带震动解耦工具DDS的钻具组合。现场试验表明,新配置的钻具组合在井下工作时钻头处测得的震动均值平均降幅达到30.2%,震动峰值平均降幅17.4%,新研制的钻头减小了对钻头和复合片的冲击,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满足了快速钻进需求,为国内砾石层钻进过程中的震动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前 砾石层 震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刻画 被引量:4
11
作者 成锁 简世凯 +2 位作者 谭杨 窦齐丰 刘云祥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6-821,共6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孔隙类型复杂,是地震勘探中孔隙度-纵波阻抗、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复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导致其表征一直是一个难题。根据Biot理论,Sun岩石物理模型引入表征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孔隙类型复杂,是地震勘探中孔隙度-纵波阻抗、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复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导致其表征一直是一个难题。根据Biot理论,Sun岩石物理模型引入表征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与传统岩石物性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更好地刻画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的多样性,其有效性及准确性在岩心及测井尺度得到验证和应用。在这个模型中,孔构参数是一个与孔隙度无关的弹性参数,它能够在孔隙度不变的情况下表征体积和剪切模量的变化,进而表征孔隙的形态变化特征。文中采用该参数表征储层孔隙类型及孔洞特征的变化:首先,通过成像测井的二次处理,实现孔洞储层孔洞段、裂缝段的定性识别及孔洞直径、孔洞数量及孔洞面孔率的定量评价参数,为后续Sun岩石物理模型参数反演提供基础数据;然后,利用Sun岩石物理模型,得到表征储层孔隙类型的孔构参数;最后,在成像测井定量解释参数及薄片资料的刻度下分析了孔构参数与孔洞的大小和充填程度、孔隙类型及裂缝的发育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岩溶储层,孔构参数可以表征溶洞储层洞体的规模及充填程度。对于基质孔隙,孔构参数刻画了晶间孔、微晶孔及成岩缝;对于2%以下的非储层段,孔构参数可以刻画裂缝段和致密碳酸盐岩段。利用孔构参数建立的孔隙度类型、孔洞充填程度及直径大小的定量解释图版,为研究区复杂缝洞体优质储层的预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石物理 孔构参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区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关键方法及其在尼日尔Agedem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勤 曾华会 +2 位作者 徐兴荣 王德英 孟会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8,共11页
针对表层沙丘对地震反射波的高频能量吸收衰减严重会导致沙漠区地震资料存在分辨率低、能量弱、频带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微测井约束的近地表叠前Q补偿、叠前深度Q偏移及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等3种方法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针对表层沙丘对地震反射波的高频能量吸收衰减严重会导致沙漠区地震资料存在分辨率低、能量弱、频带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微测井约束的近地表叠前Q补偿、叠前深度Q偏移及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等3种方法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并将该方法在尼日尔Agedem地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①经微测井约束的Q补偿法处理后,尼日尔Agedem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更高,同相轴更光滑连续,有效信息能量增强,细小结构刻画得更为清晰;频带宽度从35 Hz拓宽至约70 Hz,主频从30 Hz提升至约45 Hz。②Q叠前深度偏移消除了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非弹性因素和地层吸收所引起的衰减与频散,保证了成像精度。③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较无井约束拓频处理与井合成记录更为匹配,具有更好的保真性,进一步提升了弱信号能量,恢复了严重吸收衰减效应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尼日尔Agedem地区20~40 ms层位位置更准确,在无井约束处理后180 ms处出现的层位假象问题得到解决。④该联合方法在尼日尔Agedem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断层结构清晰、断面波干脆、小断层错段明显容易识别;结合测井数据对DB1井进行井-震标定后,全井段相关系数大于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Q补偿 叠前深度Q偏移 压缩感知叠后拓频 吸收衰减 高分辨率 地震波 尼日尔Agedem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