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置式纺锤形滚柱套管塑性整形工具设计及应用分析
1
作者 李明飞 王乐康 +5 位作者 宋显民 曹欣 米红学 张文哲 景志明 崔健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3,共9页
设计了一套内置式纺锤形滚柱套管整形工具,其采用纺锤形滚柱代替滚珠,用均匀面接触代替非均匀点接触,使整形段套管发生塑性变形,可以完全消除凸痕的致命缺陷;通过内外管结合通槽结构实现滚柱内置,克服了套管整形工具滚珠掉落的缺陷;通... 设计了一套内置式纺锤形滚柱套管整形工具,其采用纺锤形滚柱代替滚珠,用均匀面接触代替非均匀点接触,使整形段套管发生塑性变形,可以完全消除凸痕的致命缺陷;通过内外管结合通槽结构实现滚柱内置,克服了套管整形工具滚珠掉落的缺陷;通过滚珠行程槽内置深度的改变,上提整形工具时,纺锤形滚柱缩回到滚柱安装通槽内,避免对整形后套管形成剐蹭的二次伤害。设计的整形工具还具有易加工、易安装的优点。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完整的内置式纺锤形滚柱套管整形工具有限元模型,施加套管整形典型工况下的载荷,分析了中心管轴肩抗压、连接螺纹抗拉的强度,安全系数均在3.0以上,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建立整形工具与缩径变形、椭圆变形、弯曲变形、局部凹陷4种常见套管变形配合整形的仿真模型,用ABAQUS动力学显式模块,仿真分析整形过程,结果表明,整形工具各部件无塑性变形、可重复使用、滚柱未掉落;整形后的套管通径达标、无凸痕、上提无伤害,整形效果理想。该整形工具在大庆油田的宁8井、岔81井、华北油田的强2-4X井等30多口井投入使用,整形效果显著,克服了现有整形工具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整形 整形工具 纺锤形滚柱 凸痕处理 防止掉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活动性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以柴达木盆地西部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海 柳少波 +6 位作者 王立新 刘钰 汪泽成 卓勤功 张国卿 沈晓双 刘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1-1934,共14页
断层活动性分析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古环境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断层历史活动性,该方法可考虑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差异压实减薄、地层剥蚀厚度缺失等重要信息,同时能够直接以曲线方式测量断层的滑距大小... 断层活动性分析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古环境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断层历史活动性,该方法可考虑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差异压实减薄、地层剥蚀厚度缺失等重要信息,同时能够直接以曲线方式测量断层的滑距大小,特别是在识别某一特定地质历史时期断层的活动方向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传统断层活动性分析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法分析了柴西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断层活动性,识别出两期构造反转,第一期由中生代晚期的挤压环境转换为新生代古近纪的伸展构造环境,第二期为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由伸展构造背景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E32)的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之后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控制了柴西现今主要圈闭的形成,捕获晚期形成的烃类。靠近断层的反转构造可形成早期圈闭,具有捕获早期生成的低熟烃类的潜力,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烃源岩 咸化湖盆 反转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测试中井筒内流体变化对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家富 毕全福 +3 位作者 郑伟东 赵志辉 吴保中 王福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气井试井过程中井筒内流体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分布是不一致的。在井口关井测压时,压力计距油层中部的距离、相态分异、重力分异等因素对关井压力资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气井测试全过程记录井底压力的变化,分析了气井试井中井筒内流体... 气井试井过程中井筒内流体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分布是不一致的。在井口关井测压时,压力计距油层中部的距离、相态分异、重力分异等因素对关井压力资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气井测试全过程记录井底压力的变化,分析了气井试井中井筒内流体的变化和当关井达到一定时间后压力小幅降落的原因,并了解了关井早期井底积液和液体淹没压力计的过程,此过程在双对数早期诊断图中表现为实测点偏离理论斜率线。这些认识对压力资料的分析和处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态分异 多相流 试井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超深层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
4
作者 吴海 卓勤功 +4 位作者 柳少波 张亚丽 鲁雪松 张梓煜 刘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6-2232,共1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近年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随着勘探持续深化,在工业油气流圈闭附近的构造却钻探失利,下组合区域差异较大,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高泉地区构造进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研...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近年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随着勘探持续深化,在工业油气流圈闭附近的构造却钻探失利,下组合区域差异较大,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高泉地区构造进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高泉地区下组合的构造演化与成藏过程,并分析了部分井失利的原因。结果表明,高泉构造在前侏罗纪已经存在,为一宽缓古隆起,新生代早期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分割为若干断块构造,分割后的圈闭成藏过程具有差异性。高泉构造总体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和晚期的调整改造:第一期为中新统塔西河组沉积时期(约16 Ma)的低熟原油充注,对应包裹体荧光为黄色;第二期为独山子组沉积中期的成熟原油充注(约7 Ma),对应的是石英颗粒愈合缝内蓝色、蓝白色荧光油包裹体;第三期为上新世(约3 Ma)以来的天然气充注,天然气来源主要为四棵树凹陷,高泉地区本地烃源岩主体并未进入生气阶段。四棵树凹陷近端和远端圈闭成藏潜力和勘探远景具有较大差别,凹陷周边圈闭晚期多经历改造和调整,近端圈闭具有距离油源近、供烃充足等优势,应作为优先勘探目标,远端圈闭改造后油气源补充不足,具有较大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油气成藏 包裹体 高泉地区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间干扰对聚能射流成型及射孔穿深的影响规律
5
作者 李明飞 邱金平 +6 位作者 刘军严 张伟 陈超峰 江武 王峰 李必红 窦益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3,共10页
射孔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射孔间距是影响射流成型效果和穿深的主要参数之一,相邻两射孔弹之间会产生弹间干扰,进而影响射流质量和穿深。为探究弹间距对弹间干扰的影响规律,利用LS-DYNA软件,结合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 射孔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射孔间距是影响射流成型效果和穿深的主要参数之一,相邻两射孔弹之间会产生弹间干扰,进而影响射流质量和穿深。为探究弹间距对弹间干扰的影响规律,利用LS-DYNA软件,结合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算法进行算子分离,实现了单元边界的质量、内能和动量的穿透,并以某油田井下射孔为例,建立了射孔弹—射孔枪—套管—水泥环三维模型,分析了弹间干扰对射流成型和射孔穿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弹间干扰降低了射孔弹总能量转化为射流能量的效率:弹间距为5.0 mm时,临近射孔弹射流能量转化率减少0.31%,射流轴向速度减小39 m/s,径向速度增大20 m/s;弹间距为3.5 mm时,临近射孔弹射流能量转化率减少2.21%,射流轴向速度减小130 m/s,径向速度增大111 m/s。②弹间干扰减小了对穿深有效的轴向速度,增加了无效的径向速度,径向速度的增大影响射流质量,使得射流趋向发散,降低射孔穿深。③数值模拟结果揭示,随着相位角的减小,射流线之间的距离减小,弹间干扰加强,有效能量转化降低,射孔穿深降低。结论认为,该规律认识给出了弹间干扰对射流成型和射孔穿深的量化影响,可为合理优化射孔孔密和提高射孔弹穿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间干扰 弹间距 射流成型 射流速度 穿深 射流质量 相位角 起爆延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wan模型的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滞回曲线
6
作者 窦益华 王子迪 +2 位作者 李国亮 张伟 于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特殊螺纹接头是高温高压井油套管柱连接的重要部件,管内流体压力、流速的变化诱发管柱振动,引起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发生微滑,表现为力与位移的刚度软化与滞回等非线性特征,进而导致接头密封性能下降。为查明密封面的微滑机制,基于离散I... 特殊螺纹接头是高温高压井油套管柱连接的重要部件,管内流体压力、流速的变化诱发管柱振动,引起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发生微滑,表现为力与位移的刚度软化与滞回等非线性特征,进而导致接头密封性能下降。为查明密封面的微滑机制,基于离散Iwan模型本构关系,建立某锥面-锥面Φ88.9 mm×6.45 mm P110特殊螺纹接头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不同循环位移载荷下密封面处的力-位移滞回曲线,通过滞回曲线离散化分析,识别出离散Iwan模型的4组参数;构建该特殊螺纹接头等效Iwan模型,分析密封面间的微滑状态;对比分析两种模型滞回曲线的相似度,验证等效Iwan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构建的特殊螺纹接头等效Iwan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综合相似度较高,滞回曲线面积重合度大于92%,位置误差小于2%;利用特殊螺纹接头等效Iwan模型得到的滞回曲线,能够准确描述密封面间黏着、滑移、宏观滑移之间的转化过程,从而为特殊螺纹接头滞回曲线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螺纹接头 滞回曲线 Iwan模型 参数识别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湾凹陷砂砾岩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成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况昊 周元东 +4 位作者 刘豪 潘浪 周润驰 王钧民 谭先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微观实验,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集层中沸石胶结物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储集层中,塑性岩屑变形及偏碱性地层...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微观实验,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集层中沸石胶结物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储集层中,塑性岩屑变形及偏碱性地层水使得浊沸石与碎屑颗粒的粘结性较强;下二叠统风城组储集层浊沸石在异常高压、酸性流体等条件下,与碎屑颗粒粘结程度低,而片沸石由于其晶体特征,与碎屑颗粒的粘结程度较高;上乌尔禾组和风城组储集层中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主要与岩石成分、异常压力、矿物类型、晶体结构及后期成岩流体改造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凹陷 二叠系 上乌尔禾组 风城组 沸石胶结物 碎屑颗粒 粘结差异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裂缝井不稳态产能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波涛 李清泉 +5 位作者 张福祥 王新海 李国亮 卢冲 岳海玲 王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吉木萨尔(JMSE)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P2l)是致密油储层主要层位。为提高单井产能,目前多采用多级分段压裂技术。以往对于水力压裂的研究多集中于压裂缝为垂直裂缝的情况,但目前已认识的垂直裂缝模型不能解释... 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吉木萨尔(JMSE)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P2l)是致密油储层主要层位。为提高单井产能,目前多采用多级分段压裂技术。以往对于水力压裂的研究多集中于压裂缝为垂直裂缝的情况,但目前已认识的垂直裂缝模型不能解释该区块实际资料,且通过理论及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天然裂缝方位与地应力的匹配关系,该区块在实际压裂过程中易产生水平裂缝。因此,目前的研究导致该储层在实施压裂生产而形成水平裂缝时缺乏理论指导。文中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在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性及有限导流压裂缝的情况下,建立了双孔单渗油藏中多级压裂水平裂缝井的无因次数学模型,采用隐式差分法和共轭梯度算法对无因次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依次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地层非均质系数、窜流系数、压力敏感系数、压裂缝导流能力、压裂缝条数对不稳态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参数及地层参数均对产能曲线有影响,故而在优选该类油藏的压裂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裂缝参数,还要考虑到在地层压力降落时地层参数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双孔介质 多级压裂 水平裂缝 产能分析 致密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成岩流体期次及其来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智远 孟宪武 +2 位作者 宋晓波 郝晓波 隆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了明确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成岩流体的期次和来源,在镜下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精细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与碳、氧和锶同位素等地化资料,综合分析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成岩矿物的充填序列,确定成岩流体的期次和来源。研究结... 为了明确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成岩流体的期次和来源,在镜下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精细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与碳、氧和锶同位素等地化资料,综合分析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成岩矿物的充填序列,确定成岩流体的期次和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不同粒级充填矿物分为3期,充填序列分别为:第Ⅰ期微-粉晶白云石和方解石、第Ⅱ期细晶白云石和方解石及第Ⅲ期中晶白云石、方解石和嵌晶白云石,3期流体大致分别对应于晚三叠世早—晚期(距今232~214 Ma)、晚三叠世末期—晚侏罗世末期(距今212~145 Ma)、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末期(距今142~70 Ma)。雷口坡组四段基质白云石与孔缝充填物的碳、氧和锶同位素组成显示,成岩流体具有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的地化特征,并揭示了雷口坡组四段87Sr/86Sr高值是由于蒸发潮坪环境下同生-准同生期毛细管浓缩作用、渗透回流作用以及埋藏期封存海水释放作用的流体侵入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期次 包裹体特征 碳、氧和锶同位素 流体来源 雷口坡组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智远 孟宪武 +2 位作者 沈开元 张晓文 宋晓波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I0001,共10页
基于川西地区构造演化,利用区域基础地质资料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数据,恢复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埋藏—热演化史,明确天然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两类包裹体,即含烃盐水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盐水包裹体较为常见,显微镜... 基于川西地区构造演化,利用区域基础地质资料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数据,恢复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埋藏—热演化史,明确天然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两类包裹体,即含烃盐水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盐水包裹体较为常见,显微镜下可见气烃和极少量的液态烃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80~200℃之间,表现为双峰型特征,峰温分别为130~140和160~170℃;天然气主成藏期有两期,第一主成藏期主要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中晚期,第二主成藏期主要为中—晚中新世。天然气成藏过程为上二叠统烃源岩在晚三叠世(印支末期)进入生油高峰期,形成古油藏;至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油藏裂解成气;中—晚侏罗世(燕山早期),雷口坡组烃源岩进入生气高峰期,进一步补充气源,在川西地区正向构造中形成天然气藏。受喜山期构造挤压抬升的影响,雷口坡组内部继续发育小断层,至中—晚中新世,古气藏发生调整并最终定型。该结果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特征 埋藏—热演化史 成藏过程 均一温度 雷口坡组四段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断连续油管落鱼打捞技术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波 汤勇 +3 位作者 焦文夫 白华明 蒋军强 秦本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连续油管在油田井下作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可避免的出现连续油管断裂等不同类型井下事故。目前国内外对拉断和剪断连续油管落鱼打捞研究较多,但对压断连续油管打捞的研究较少。压断连续油管鱼顶复杂,本体在井内呈螺旋屈曲状态,打... 连续油管在油田井下作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可避免的出现连续油管断裂等不同类型井下事故。目前国内外对拉断和剪断连续油管落鱼打捞研究较多,但对压断连续油管打捞的研究较少。压断连续油管鱼顶复杂,本体在井内呈螺旋屈曲状态,打捞难度极大,文章通过一口井案例研究与实践,分析压断连续油管螺旋屈曲状态并建立穿心引入模型,针对性研制打捞工具并制定打捞工艺方案,形成了一种压断连续油管落鱼打捞技术,并通过现场试验得到验证。研究表明:压断连续油管在井内处于螺旋屈曲状态,处置的关键在于解除螺旋造成的摩擦阻力;采用特制的螺旋屈曲释放工具和管柱组合能够分段释放螺旋状态,设计的打捞工具简单可靠;过油管修整鱼顶可降低井径比,防止二次弯折,减少晃动,同时能够有效重建循环通道,防止偏磨套管。文章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够为打捞压断连续油管落鱼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压断 落鱼 打捞 螺旋屈曲 穿心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潜山储层预测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仵永强 郑伟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4期439-442,共4页
为预测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潜山储层有利发育区,在钻井取心岩性观察、薄片鉴定基础上,结合潜山地震相分析,明确了该区潜山岩性及储层特征——区内存在白云岩、浅变质岩及变质岩3种岩性的潜山,潜山储层以裂缝为主;运用地震振幅属性圈定... 为预测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潜山储层有利发育区,在钻井取心岩性观察、薄片鉴定基础上,结合潜山地震相分析,明确了该区潜山岩性及储层特征——区内存在白云岩、浅变质岩及变质岩3种岩性的潜山,潜山储层以裂缝为主;运用地震振幅属性圈定了潜山岩性分布范围;利用高精度相干体属性对裂缝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在后期钻井中得到证实,获得了良好的油气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裂缝型储层 地震属性 三道桥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合气举方式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13
作者 罗威 姚坚 +3 位作者 冯建设 赵彬彬 谢向威 张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目前常用的深井气举降压设计与变流压设计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针对气举变流压设计方法与降压设计方法结合形成的新型混合气举工艺技术尚未有深入研究。根据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物理模型,从工作原理出发建立了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的工艺设... 目前常用的深井气举降压设计与变流压设计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针对气举变流压设计方法与降压设计方法结合形成的新型混合气举工艺技术尚未有深入研究。根据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物理模型,从工作原理出发建立了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的工艺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法,并与变流压设计方法、降压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混合气举方式的注气深度和排采能力大多介于降压设计方法和变流压设计方法之间,有时超过变流压设计方法,不仅注气深度增加、排采能力增强,还具有便于地面判断工作阀的级次、气举生产稳定和地面能控制气举阀开闭状况等降压设计方法所具有的优点;新型混合气举方式充分地利用了地面注气压力,提高了气举系统效率,其适用范围亦包含降压设计和变流压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文研究成果为新型混合气举方式完井管柱优化设计和生产参数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气举 新型混合气举方式 设计方法 优化方法 注气深度 排采能力 气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埋存条件下油井水泥石腐蚀的热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辛阳 宋雨媛 +3 位作者 秦川 吴广军 步玉环 郭胜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8,共9页
水泥石腐蚀问题是导致CO2埋存失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热力学吉布斯能最小化方法,模拟CO2埋存条件下水泥石的腐蚀,研究腐蚀过程中水泥石矿物组成与矿物质量的变化、矿物体积的变化和孔隙溶液pH值的变化,分析温度和压力对腐蚀的影响。... 水泥石腐蚀问题是导致CO2埋存失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热力学吉布斯能最小化方法,模拟CO2埋存条件下水泥石的腐蚀,研究腐蚀过程中水泥石矿物组成与矿物质量的变化、矿物体积的变化和孔隙溶液pH值的变化,分析温度和压力对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石矿物中羟钙石最先受到腐蚀,方解石的耐腐蚀性能最好,其他矿物的耐腐蚀性能相似;在羟钙石被完全腐蚀之前,水泥石矿物总体积不会缩小,孔隙溶液pH值基本维持不变,完全腐蚀之后总体积减小、pH值会降低,其他矿物陆续受到腐蚀。温度和压力对水泥石矿物种类的影响较小,温度越高时腐蚀水泥石所消耗的CO2质量越大;压力主要影响方解石的腐蚀,压力越高方解石的腐蚀程度越严重。研究结果可为水泥石CO2腐蚀的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埋存 腐蚀 矿物质量 矿物体积 孔隙溶液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压裂液对阜东斜坡区头屯河地层伤害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万正 申金伟 +1 位作者 张敏 于文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8,1,共6页
由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水杨酸钠、KCl制备了清洁压裂液,通过流动实验系统评价了清洁压裂液静滤失、动滤失对阜东斜坡区头屯河地层特低渗透砂砾岩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静滤失对阜东岩心伤害率可达30%左右,动滤... 由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水杨酸钠、KCl制备了清洁压裂液,通过流动实验系统评价了清洁压裂液静滤失、动滤失对阜东斜坡区头屯河地层特低渗透砂砾岩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静滤失对阜东岩心伤害率可达30%左右,动滤失对阜东岩心伤害率很小.进一步通过分析破胶液黏度、润湿反转作用、乳化作用等因素,发现清洁压裂液与岩心的油相发生乳化作用是导致岩心静滤失伤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特低渗透油藏 滤失 压裂液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却勒地区古近系薄砂层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戈 闫晓芳 +2 位作者 赵继龙 刘永福 郑伟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8,共8页
利用频谱分解和地层切片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结合关键井岩性资料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地貌形态,在塔北却勒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区古近系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优选出的GR拟声波反演最能有效预测目标砂体。通过对一系列典型地层切片的分... 利用频谱分解和地层切片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结合关键井岩性资料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地貌形态,在塔北却勒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区古近系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优选出的GR拟声波反演最能有效预测目标砂体。通过对一系列典型地层切片的分析研究,结合钻井信息进行动态解释,可以看出研究层段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席状砂,纵向上主河道多期迁移叠置,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间沉积了相对稳定的滨浅湖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频谱分解 GR拟声波反演 地层切片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前置蓄能压裂在中深层低渗稠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斌昌 刘蕊 +4 位作者 胡广文 王倩 李雪彬 李秀霞 王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182,共5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深层低渗稠油的开发难点,将体积压裂与CO_(2)驱油技术有机结合,开展CO_(2)前置蓄能压裂提产机理研究及开发关键参数优化。实验表明,CO_(2)前置蓄能压裂有效增加了可流动原油体积,主要的驱油机理为“CO_(2)基质抽提、原...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深层低渗稠油的开发难点,将体积压裂与CO_(2)驱油技术有机结合,开展CO_(2)前置蓄能压裂提产机理研究及开发关键参数优化。实验表明,CO_(2)前置蓄能压裂有效增加了可流动原油体积,主要的驱油机理为“CO_(2)基质抽提、原油溶胀降黏、裂缝导流”。以准噶尔盆地J井区为例,开展CO_(2)前置蓄能压裂提产试验,与常规压裂相比,投产初期单井日产油量相当,但试验井压力保持程度更高,稳产能力更好,目前累计产油是常规压裂井的1.14倍,预计采收率可以提高3%,为新疆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体积压裂 CO_(2)蓄能 缝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防压窜工艺在L203H53-1井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柟乔 刘青 +4 位作者 王俐佳 陈华 岳文翰 冷奇成 张然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164,共7页
四川盆地泸州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两相应力差大、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方式,以形成复杂缝网为目的,增大改造体积从而提高产量。但随着加密井方式开发,压裂过程中井间压窜现象频发,压窜导致大量压裂... 四川盆地泸州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两相应力差大、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方式,以形成复杂缝网为目的,增大改造体积从而提高产量。但随着加密井方式开发,压裂过程中井间压窜现象频发,压窜导致大量压裂液浪费影响邻井产量,制约着深层页岩气高效开发。结合国内外大量压窜研究,开展了压窜机理以及防压窜措施机理研究:基于压窜类型的总结分析,压窜类型分为水力裂缝前端液体窜通、改造规模过大支撑剂窜通、压裂液沿天然裂缝流动与邻井窜通。根据分析,泸州深层页岩气压窜的类型为压裂液沿天然裂缝流动与邻井窜通,提出了针对性的防压窜措施;选取H53平台1井进行防压窜现场应用,现场应用表明防压窜措施可降低压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天然裂缝 邻井 压窜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内流体变化对压力恢复资料的影响与修复处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家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3-436,共4页
油水同出的测试井进行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时,早期井筒内油气水因相态分异,会形成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且会出现界面不断上移的现象,对饱和油藏,关井后期又会出现界面下移的现象。当测试压力计离油层中部较远时,在界面上行至淹没压力计的过... 油水同出的测试井进行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时,早期井筒内油气水因相态分异,会形成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且会出现界面不断上移的现象,对饱和油藏,关井后期又会出现界面下移的现象。当测试压力计离油层中部较远时,在界面上行至淹没压力计的过程中,测点压力的恢复速度小于油层中部地层压力恢复速度;在界面下移至低于压力计停点位置的过程中,测点压力的恢复速度大于实际地层压力恢复速度。在测点压力与地层压力恢复不同步的这段时间,实测压力将出现异常。这种异常波动,影响压力资料的准确性,增加了对资料处理的难度,影响程度严重时,还会导致压力资料不能使用。出现此类压力恢复资料后,可以对实测异常压力进行修复处理,尽量消除井筒内流体界面上行和下移对地层压力资料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测试资料质量和解释精度,变无用资料为有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恢复 相态分异 界面 压力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een函数法求解直井分层压裂裂缝井的井底压力
20
作者 杜宗和 王金礼 +3 位作者 咸玉席 俞天喜 晓春 封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712,共6页
为准确评价分层压裂裂缝井产能,文章利用直井经多层压裂后的动态测试资料建立垂直裂缝井分层渗流力学模型,引入Green函数,在Laplace空间求解计算得到生产过程中的井底压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模型预测的井底压力与实测井底压力吻合较好... 为准确评价分层压裂裂缝井产能,文章利用直井经多层压裂后的动态测试资料建立垂直裂缝井分层渗流力学模型,引入Green函数,在Laplace空间求解计算得到生产过程中的井底压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模型预测的井底压力与实测井底压力吻合较好,可用于在不考虑串流情况下预测分层压裂直井的井底压力,准确反演出地层流体的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井 分层压裂 井底压力 Green函数法 渗流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