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工程准周期性振动信号的新处理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吕苗荣 周琳 +3 位作者 王丽 马玉明 王茜 徐堪社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2,共4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处理准周期振动信号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信号的自相关特征将信号按基元分段,通过时域一致化和聚类处理确定相同的信号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优频率匹配法提取分段、分类后的基元信号,或基元子信号的特征参数。通过对... 介绍了一种用于处理准周期振动信号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信号的自相关特征将信号按基元分段,通过时域一致化和聚类处理确定相同的信号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优频率匹配法提取分段、分类后的基元信号,或基元子信号的特征参数。通过对分段同类信号的最优匹配抽取计算,实现典型信号与噪声的合理分离。利用该方法对采用多通道声振测量方法采集井场机械设备的振动信号和同步声信号进行了处理,提取了柴油发动机气缸盖、三缸单作用钻井泵和牙轮钻头振动特征参数,并从同类分段信号中提取到了各类基元信号中的典型振动信号,从而为进一步提取信号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信号的模型化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基元信号 最优频率匹配法 钻井 振动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纺锤形滚柱套管塑性整形工具设计及应用分析
2
作者 李明飞 王乐康 +5 位作者 宋显民 曹欣 米红学 张文哲 景志明 崔健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3,共9页
设计了一套内置式纺锤形滚柱套管整形工具,其采用纺锤形滚柱代替滚珠,用均匀面接触代替非均匀点接触,使整形段套管发生塑性变形,可以完全消除凸痕的致命缺陷;通过内外管结合通槽结构实现滚柱内置,克服了套管整形工具滚珠掉落的缺陷;通... 设计了一套内置式纺锤形滚柱套管整形工具,其采用纺锤形滚柱代替滚珠,用均匀面接触代替非均匀点接触,使整形段套管发生塑性变形,可以完全消除凸痕的致命缺陷;通过内外管结合通槽结构实现滚柱内置,克服了套管整形工具滚珠掉落的缺陷;通过滚珠行程槽内置深度的改变,上提整形工具时,纺锤形滚柱缩回到滚柱安装通槽内,避免对整形后套管形成剐蹭的二次伤害。设计的整形工具还具有易加工、易安装的优点。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完整的内置式纺锤形滚柱套管整形工具有限元模型,施加套管整形典型工况下的载荷,分析了中心管轴肩抗压、连接螺纹抗拉的强度,安全系数均在3.0以上,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建立整形工具与缩径变形、椭圆变形、弯曲变形、局部凹陷4种常见套管变形配合整形的仿真模型,用ABAQUS动力学显式模块,仿真分析整形过程,结果表明,整形工具各部件无塑性变形、可重复使用、滚柱未掉落;整形后的套管通径达标、无凸痕、上提无伤害,整形效果理想。该整形工具在大庆油田的宁8井、岔81井、华北油田的强2-4X井等30多口井投入使用,整形效果显著,克服了现有整形工具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整形 整形工具 纺锤形滚柱 凸痕处理 防止掉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用双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研制
3
作者 汤历平 梁育鹏 +2 位作者 朱年涛 黄崇君 李金和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遥控可变径稳定器能在不起下钻的情况下变化下部钻具组合,从而实现井眼轨迹的控制。在现有结构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实现两级变径的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并系统性地阐述了设计过程: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于有限元法... 遥控可变径稳定器能在不起下钻的情况下变化下部钻具组合,从而实现井眼轨迹的控制。在现有结构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实现两级变径的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并系统性地阐述了设计过程: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于有限元法的关键零件强度分析及密封性能分析;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的室内测试与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可变径稳定器可通过开停泵实现三种外径;所设计的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强度和密封性能可靠;室内测试和现场测试验证了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的运动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钻井过程中增斜、稳斜和降斜等工艺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变径稳定器 井眼轨迹 下部钻具 应力 接触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动窗口的水力压裂井底压力实时计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孟磊峰 张帅 +3 位作者 王军平 何建 徐亚军 盛茂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0,共5页
现有水力压裂井底压力模型计算方法难以适应当前普遍采用的大规模体积压裂中频繁变换排量、压裂液类型、支撑剂质量浓度等操作。为此引入滑动窗口算法,建立了压裂井底压力实时计算模型,以压裂秒点数据为基础,精细表征了压裂液类型、密... 现有水力压裂井底压力模型计算方法难以适应当前普遍采用的大规模体积压裂中频繁变换排量、压裂液类型、支撑剂质量浓度等操作。为此引入滑动窗口算法,建立了压裂井底压力实时计算模型,以压裂秒点数据为基础,精细表征了压裂液类型、密度、支撑剂质量浓度等关键参数沿井筒轴线分布并每秒更新,实现了分段分流态计算静液柱压力和流动摩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滑动窗口分段计算方法,可有效保证计算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经井底压力监测数据验证,模型平均计算相对误差为2.1%。研究结果可为压裂工况实时判识和裂缝扩展动态评价提供准确的井底压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井底压力 滑动窗口 实时计算模型 流动摩阻 秒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质量流的变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锐尧 王文明 +3 位作者 樊鹏 巨江涛 李军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了探究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被分离的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动态质量流对井筒温压场的影响规律,考虑动态质量流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影响、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多梯度参数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瞬态井筒... 为了探究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被分离的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动态质量流对井筒温压场的影响规律,考虑动态质量流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影响、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多梯度参数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瞬态井筒温度压力耦合场模型,结合经典模型和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了传统钻井、双梯度钻井和考虑动态质量流变梯度钻井井筒温压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弥补了以往模型只考虑多梯度参数所导致的预测误差,利用经典模型和测试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精度最高可以提升7%;动态质量流会减小分离器处环空温度约5℃,使得分离口处的钻井液密度增大,井底压力升高1.75~3.05 MPa;井筒压力在分离器处存在拐点,整体呈“折线形”分布,分离器位置和数量与拐点的位置数量相同。该研究可以为多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和控压钻井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梯度钻井 动态质量流 传热与传质 井筒温压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水平井低自由水活度水基钻井液技术矿场实践
6
作者 王波 林进 +4 位作者 吴金桥 吴慧民 马振锋 杨先伦 王金堂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针对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难题,基于降低液相活度、抑制水化作用、强化页岩封堵等原理,研制了页岩气水平井低自由水活度水基钻井液体系PSW-2,并进行了流变性、封堵性、抑制性实验评价和实用效果评价。研究表明:不同密度的... 针对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难题,基于降低液相活度、抑制水化作用、强化页岩封堵等原理,研制了页岩气水平井低自由水活度水基钻井液体系PSW-2,并进行了流变性、封堵性、抑制性实验评价和实用效果评价。研究表明:不同密度的PSW-2水基钻井液的API滤失量低于3.2 mL,封堵率大于86%,滚动回收率高于95%,线性膨胀率低于1.38%,具有较好的流变性、封堵能力和抑制性。矿场实践表明:PSW-2水基钻井液实施过程中性能稳定,API滤失量保持在3.0 mL以内,对长段泥岩、炭质泥岩及页岩井段均具有较好的稳定井壁效果,8口页岩气水平井实施成功率达到87.5%。通过增强纳米-微米级裂缝的封堵能力以及复合加重方式强化钻井液封堵防塌能力,并进一步降低钻井液成本是将来的发展趋势。该技术成果对页岩气水平井的低成本高效钻井具有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陆相页岩 页岩气 弱胶结地层 井壁失稳 延长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道轴向表面疲劳裂纹扩展及疲劳寿命研究
7
作者 曹敏 汤历平 +5 位作者 石咏衡 谷浩 钟翔 唐丽 杨晓惠 徐涛龙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8-247,共10页
利用ABAQUS/FRANC3D对含表面轴向裂纹的X80长输管道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了波动内压对长输管道疲劳裂纹尖端不同位置的应力强度因子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比作用下,疲劳裂纹尖端不同位置的应力强度因子均随裂纹扩展而增大... 利用ABAQUS/FRANC3D对含表面轴向裂纹的X80长输管道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了波动内压对长输管道疲劳裂纹尖端不同位置的应力强度因子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比作用下,疲劳裂纹尖端不同位置的应力强度因子均随裂纹扩展而增大,且裂纹尖端不同位置处应力强度因子的波动也逐渐增大;随着裂纹深度增加,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在所有应力比下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逐渐增大,同时裂纹扩展速率也逐渐增大;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边缘位置相较于裂纹尖端中部更容易扩展,导致其裂纹扩展速率更高,寿命更低,疲劳裂纹在波动内压的作用下更倾向于轴向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轴向表面裂纹 疲劳裂纹扩展 应力强度因子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PCS取样扰动有限元仿真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维 彭枧明 +3 位作者 王红岩 陈晨 王馨靓 付伟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3-1189,共7页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进过程中,钻头扰动可能对井底和井周地层波速变化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导致难以通过钻探取心分析及测井获得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准确信息的问题,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构建保压取心器(PCS)钻头钻进水合物地层的...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进过程中,钻头扰动可能对井底和井周地层波速变化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导致难以通过钻探取心分析及测井获得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准确信息的问题,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构建保压取心器(PCS)钻头钻进水合物地层的有限元模型,模拟PCS钻头钻进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动态过程,得到不同时刻的扰动形态,同时得到了钻压、转速分别与水合物地层扰动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当转速一定,钻压增大时,超前钻头附近井底地层及钻头附近井周地层扰动程度呈增大趋势;当钻压一定,转速增大时,超前钻头附近井底地层最大扰动程度基本不受转速改变的影响,而钻头附近井周地层最大扰动程度整体呈线性增大趋势。(2)钻压和转速一定时,钻进方向上井底地层距离超前钻头越近,其水合物地层扰动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距离超前钻头0.09 m以内的井底地层扰动程度较大,在此范围之外的井底地层则扰动程度较小;同时径向上距离钻头体越近,其水合物地层扰动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距离钻头体0.055 m以内的井周地层扰动程度较大,在此范围之外的井周地层则扰动程度较小。研究计算结果可为天然气水合物地层PCS取心分析及水合物测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保压取心器(PCS) 扰动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柯柯亚山前构造深层煤岩层取心收获率关键取心技术
9
作者 周翔宇 张克明 +3 位作者 宋权 苏涛 李云志 张永磊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0,共9页
为探索吐哈盆地煤系地层煤岩气成藏模式,开辟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按照地质要求,对柯柯亚构造带侏罗系J2x煤层进行密闭保形取心。柯柯亚地区为山前构造,地应力集中,煤层胶结性差、割理和裂隙发育等特点,极易破碎,加上取心钻井过程... 为探索吐哈盆地煤系地层煤岩气成藏模式,开辟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按照地质要求,对柯柯亚构造带侏罗系J2x煤层进行密闭保形取心。柯柯亚地区为山前构造,地应力集中,煤层胶结性差、割理和裂隙发育等特点,极易破碎,加上取心钻井过程中的钻具涡动、水力冲蚀、井眼坍塌、卡钻、工具损坏等因素对取心收获率造成的负面影响,KX1H井前期平均取心收获率仅31.14%。文章针对该问题对本地区J_(2)x煤层取心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集成,通过确定取心安全钻进时间规避井塌卡钻风险、优化钻具结构及钻井参数有效地缓解了钻具涡动和水力冲刷对取心收获率的影响、提高取心工具强度保障了工具在高地应力挤压地层的安全、优选取心钻头有效缓解了水力对松散煤心进入取心筒前的冲刷,形成了一套适合深层煤岩密闭取心的关键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显著,除去一筒岩心因钻遇破碎断层导致收获率较低(50%)外,其余取心收获率均达到100%,为其它山前构造煤层取心钻井提供了较好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煤层气 山前构造 柯柯亚 密闭取心 地应力 应力坍塌 取心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改性纳米颗粒的抗钙封堵降滤失性能与机理
10
作者 李文哲 沈欣宇 +3 位作者 王锐 杨航 刘兴宝 谯青松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29,共6页
为解决水基钻井液抗温抗钙封堵问题,基于“反聚电解质效应”相关理论,通过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两性聚合物,得到了适应高温高钙钻井环境封堵性纳米颗粒ZP-NPs。借助红外光谱、电镜观察确认其微观结构,通过分散稳定、滤失实验、封... 为解决水基钻井液抗温抗钙封堵问题,基于“反聚电解质效应”相关理论,通过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两性聚合物,得到了适应高温高钙钻井环境封堵性纳米颗粒ZP-NPs。借助红外光谱、电镜观察确认其微观结构,通过分散稳定、滤失实验、封堵实验评价其性能。结果表明:ZP-NPs在高温高浓度钙盐水(160℃,11%CaCl_(2))中长期保持纳米级/亚微米级稳定分散,含ZP-NPs的基浆受高浓度钙污染后高温高压(160℃、3.5 MPa)滤失量不超过20 mL、滤饼薄而致密,协同膨润土封堵5μm裂缝可承受5.5 MPa。通过粒径分析、能谱元素分析揭示了ZP-NPs抗钙封堵降滤失机理:ZP-NPs具有强的“反聚电解质”效应,在高钙条件下仍保持纳米粒径分布,并且能屏蔽钙离子在膨润土颗粒上的吸附、改善膨润土浆的抗钙分散稳定性,由此使得膨润土浆在高钙条件下保持优异的降滤失性能。该研究成果为抗钙封堵剂新材料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聚电解质 抗钙 抗温 降滤失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活动性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以柴达木盆地西部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海 柳少波 +6 位作者 王立新 刘钰 汪泽成 卓勤功 张国卿 沈晓双 刘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1-1934,共14页
断层活动性分析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古环境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断层历史活动性,该方法可考虑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差异压实减薄、地层剥蚀厚度缺失等重要信息,同时能够直接以曲线方式测量断层的滑距大小... 断层活动性分析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古环境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断层历史活动性,该方法可考虑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差异压实减薄、地层剥蚀厚度缺失等重要信息,同时能够直接以曲线方式测量断层的滑距大小,特别是在识别某一特定地质历史时期断层的活动方向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传统断层活动性分析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法分析了柴西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断层活动性,识别出两期构造反转,第一期由中生代晚期的挤压环境转换为新生代古近纪的伸展构造环境,第二期为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由伸展构造背景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E32)的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之后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控制了柴西现今主要圈闭的形成,捕获晚期形成的烃类。靠近断层的反转构造可形成早期圈闭,具有捕获早期生成的低熟烃类的潜力,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烃源岩 咸化湖盆 反转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间干扰对聚能射流成型及射孔穿深的影响规律
12
作者 李明飞 邱金平 +6 位作者 刘军严 张伟 陈超峰 江武 王峰 李必红 窦益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3,共10页
射孔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射孔间距是影响射流成型效果和穿深的主要参数之一,相邻两射孔弹之间会产生弹间干扰,进而影响射流质量和穿深。为探究弹间距对弹间干扰的影响规律,利用LS-DYNA软件,结合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 射孔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射孔间距是影响射流成型效果和穿深的主要参数之一,相邻两射孔弹之间会产生弹间干扰,进而影响射流质量和穿深。为探究弹间距对弹间干扰的影响规律,利用LS-DYNA软件,结合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算法进行算子分离,实现了单元边界的质量、内能和动量的穿透,并以某油田井下射孔为例,建立了射孔弹—射孔枪—套管—水泥环三维模型,分析了弹间干扰对射流成型和射孔穿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弹间干扰降低了射孔弹总能量转化为射流能量的效率:弹间距为5.0 mm时,临近射孔弹射流能量转化率减少0.31%,射流轴向速度减小39 m/s,径向速度增大20 m/s;弹间距为3.5 mm时,临近射孔弹射流能量转化率减少2.21%,射流轴向速度减小130 m/s,径向速度增大111 m/s。②弹间干扰减小了对穿深有效的轴向速度,增加了无效的径向速度,径向速度的增大影响射流质量,使得射流趋向发散,降低射孔穿深。③数值模拟结果揭示,随着相位角的减小,射流线之间的距离减小,弹间干扰加强,有效能量转化降低,射孔穿深降低。结论认为,该规律认识给出了弹间干扰对射流成型和射孔穿深的量化影响,可为合理优化射孔孔密和提高射孔弹穿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间干扰 弹间距 射流成型 射流速度 穿深 射流质量 相位角 起爆延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超深层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
13
作者 吴海 卓勤功 +4 位作者 柳少波 张亚丽 鲁雪松 张梓煜 刘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6-2232,共1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近年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随着勘探持续深化,在工业油气流圈闭附近的构造却钻探失利,下组合区域差异较大,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高泉地区构造进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研...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近年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随着勘探持续深化,在工业油气流圈闭附近的构造却钻探失利,下组合区域差异较大,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高泉地区构造进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高泉地区下组合的构造演化与成藏过程,并分析了部分井失利的原因。结果表明,高泉构造在前侏罗纪已经存在,为一宽缓古隆起,新生代早期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分割为若干断块构造,分割后的圈闭成藏过程具有差异性。高泉构造总体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和晚期的调整改造:第一期为中新统塔西河组沉积时期(约16 Ma)的低熟原油充注,对应包裹体荧光为黄色;第二期为独山子组沉积中期的成熟原油充注(约7 Ma),对应的是石英颗粒愈合缝内蓝色、蓝白色荧光油包裹体;第三期为上新世(约3 Ma)以来的天然气充注,天然气来源主要为四棵树凹陷,高泉地区本地烃源岩主体并未进入生气阶段。四棵树凹陷近端和远端圈闭成藏潜力和勘探远景具有较大差别,凹陷周边圈闭晚期多经历改造和调整,近端圈闭具有距离油源近、供烃充足等优势,应作为优先勘探目标,远端圈闭改造后油气源补充不足,具有较大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油气成藏 包裹体 高泉地区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wan模型的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滞回曲线
14
作者 窦益华 王子迪 +2 位作者 李国亮 张伟 于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特殊螺纹接头是高温高压井油套管柱连接的重要部件,管内流体压力、流速的变化诱发管柱振动,引起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发生微滑,表现为力与位移的刚度软化与滞回等非线性特征,进而导致接头密封性能下降。为查明密封面的微滑机制,基于离散I... 特殊螺纹接头是高温高压井油套管柱连接的重要部件,管内流体压力、流速的变化诱发管柱振动,引起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发生微滑,表现为力与位移的刚度软化与滞回等非线性特征,进而导致接头密封性能下降。为查明密封面的微滑机制,基于离散Iwan模型本构关系,建立某锥面-锥面Φ88.9 mm×6.45 mm P110特殊螺纹接头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不同循环位移载荷下密封面处的力-位移滞回曲线,通过滞回曲线离散化分析,识别出离散Iwan模型的4组参数;构建该特殊螺纹接头等效Iwan模型,分析密封面间的微滑状态;对比分析两种模型滞回曲线的相似度,验证等效Iwan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构建的特殊螺纹接头等效Iwan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综合相似度较高,滞回曲线面积重合度大于92%,位置误差小于2%;利用特殊螺纹接头等效Iwan模型得到的滞回曲线,能够准确描述密封面间黏着、滑移、宏观滑移之间的转化过程,从而为特殊螺纹接头滞回曲线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螺纹接头 滞回曲线 Iwan模型 参数识别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土水基钻井液用超支化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伟俊 张颖 +4 位作者 余维初 丁飞 杨世楚 蒲洪兵 段文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在高温条件下,聚丙烯酰胺类降滤失剂分子易发生降解,导致降滤失效果大幅下降。为此,通过超支化单体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APE)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共聚合成了一种耐高温的超支化聚合物降... 在高温条件下,聚丙烯酰胺类降滤失剂分子易发生降解,导致降滤失效果大幅下降。为此,通过超支化单体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APE)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共聚合成了一种耐高温的超支化聚合物降滤失剂JHPAS,以JHPAS为基础配制了一种新型的无黏土水基钻井液,分析其降滤失机理,评价其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流变性能和降滤失性能。结果表明:JHPAS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水溶液中可形成网络结构,在无黏土水基钻井液中吸附于超细CaCO 3表面形成致密滤饼,并堵塞滤饼上的孔隙,进一步降低钻井液滤失量;构筑的无黏土水基钻井液在200℃老化16 h、饱和氯化钠盐水的条件下仍具有稳定的流变性和良好的降滤失性能,API滤失量和高温高压滤失量分别为5.5 mL和7.6 mL。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超支化聚合物在深层、超深层油藏钻井液中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降滤失剂 超支化聚合物 高温储层 高盐 深层 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层气水平井安全钻井技术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义 任凯 +4 位作者 刘俊田 李慎越 郭杨栋 曲艺超 杨立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针对吐哈盆地深层煤层气的勘探,前期以直井试采为主,水平井的钻井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该区块属于高陡斜坡区、煤系地层发育,导致直井段井斜易超标、煤系地层的井眼井壁易失稳、水平井井段的轨迹难以控制及固井质量差等问题,文章通... 针对吐哈盆地深层煤层气的勘探,前期以直井试采为主,水平井的钻井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该区块属于高陡斜坡区、煤系地层发育,导致直井段井斜易超标、煤系地层的井眼井壁易失稳、水平井井段的轨迹难以控制及固井质量差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高陡斜坡区提速限制因素,引入自动垂钻系统,形成直井段防斜打快技术,解决了高陡斜坡区防斜和大钻压快速钻进的矛盾;分析煤层井壁失稳机理,开展浸泡实验,优选了胺基有机盐钻井液体系,提高抑制性和封堵固结井壁性能,强化了煤系地层井壁稳定;结合深层煤层三压力剖面预测数据优化井身结构及轨迹控制,设计防卡PDC钻头和钻具组合,配套强抑制、强封堵性胺基有机盐钻井液,实现了煤层水平段安全延伸;强化钻井参数,应用岩屑清洁工具和个性化通井钻具组合,提高了井眼清洁效率;优化套管选型、扶正器配置及水泥浆体系,保障了固井质量。该系列技术为实现吐哈盆地深层煤层气水平井安全高效钻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深层煤层气 高陡构造 防斜打快 井壁稳定 安全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水泥浆共聚物类耐高温降失水剂的制备及其机理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雷 乔东宇 +3 位作者 王新东 代红 邓程文 石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2-1019,共8页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备了降失水剂FLA。考察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利用FTIR,1H NMR,GPC,TG-DTG对FLA的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含FLA的水泥浆性能...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备了降失水剂FLA。考察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利用FTIR,1H NMR,GPC,TG-DTG对FLA的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含FLA的水泥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FLA适宜的条件为:m(AMPS)∶m(AM)∶m(AA)∶m(NVP)=4∶3∶2∶1,反应温度50℃,pH=8,引发剂加量0.3%(w),反应时间4 h。FLA的添加降低了水泥浆的流变性能,但搭配分散剂时水泥浆的流变性能满足要求。FLA对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含FLA的水泥浆具有较好的稠化性能。FLA加量为6%(w)的水泥浆在淡水中210℃下失水量小于60 mL,在18%(w)和36%(w)盐水中失水量小于100 mL。FLA各项性能均满足高温下固井技术要求。FLA可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层,降低材料孔隙度,从而控制水泥浆过滤能力,有望应用于超深层油田固井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浆 四元共聚 耐高温 降失水剂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增能压裂不同生产阶段裂缝内CO_(2)滞留碳埋存
18
作者 惠波 赵博超 +6 位作者 杨尚儒 周长静 马占国 肖元相 苏煜彬 章思鹏 赵金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目的目前,碳埋存技术主要有地质构造埋存、残余气体埋存、溶解埋存及矿物埋存,随着CO_(2)压裂相关技术的应用,有必要针对增能压裂后CO_(2)的埋存机理及其主控因素开展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基于影响裂缝内孔隙空间和导流能力的... 目的目前,碳埋存技术主要有地质构造埋存、残余气体埋存、溶解埋存及矿物埋存,随着CO_(2)压裂相关技术的应用,有必要针对增能压裂后CO_(2)的埋存机理及其主控因素开展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基于影响裂缝内孔隙空间和导流能力的因素,研究支撑剂(石英砂和陶粒)在不同铺砂浓度(5.0 kg/m^(2)、7.5 kg/m^(2)和10.0 kg/m^(2))下施加闭合压力受不同返排率影响的裂缝滞留碳埋存的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裂缝滞留碳埋存影响的最优值。结果CO_(2)埋存主要是超临界状态下的埋存,CO_(2)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埋存率在80%以上;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埋存率急速降低,在压力降至6 MPa时,埋存率仅剩40%左右。埋存率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闭合压力>返排率>支撑剂类型>铺砂浓度。主控因素是闭合压力,随着闭合压力的增加,埋存率逐渐降低。结论解决了对CO_(2)增能压裂裂缝内CO_(2)滞留碳埋存认知不清的问题,明确了4种压裂裂缝相关参数对CO_(2)埋存的影响,在进行CO_(2)增能压裂相关设计时,可依据实验结果对埋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能压裂 CO_(2) 支撑剂 闭合压力 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A的采气井口HIPPS系统安全分析
19
作者 王春生 冯少波 +4 位作者 刘洪涛 宋诗冉 赵密锋 魏军会 郑文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4-60,共7页
针对采气井口生产管线超压时,HIPPS系统隔离高压危险源的安全可靠性,采用1种基于故障树的HIPPS系统功能回路安全性分析方法,在全面辨识系统自身风险以及功能风险的基础上,根据采气井口HIPPS系统具体的设计逻辑建立故障树,参考各相关数... 针对采气井口生产管线超压时,HIPPS系统隔离高压危险源的安全可靠性,采用1种基于故障树的HIPPS系统功能回路安全性分析方法,在全面辨识系统自身风险以及功能风险的基础上,根据采气井口HIPPS系统具体的设计逻辑建立故障树,参考各相关数据库、标准及报告,确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研究结果表明:顶上事件“生产管线超压时未及时切断”发生概率为6.02×10^(-9)/h,满足SIL3等级。此外,通过临界重要度计算,得到对HIPPS系统影响程度排名前5的基本事件。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活动中HIPPS系统的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井口 故障树 HIPPS 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井口RTU控制系统安全评估
20
作者 冯少波 胥志雄 +4 位作者 刘洪涛 孟祥娟 李凯欣 张宝 郑文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46-53,共8页
为了保证特高压井口的远程控制、信号传输和通讯功能在役全过程良好实现并风险可控,本文采用“风险辨识—事件树分析—不确定性分析”3步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辨识井口远程终端控制系统涉及风险源,确定各失效模式发生频率,针对评估结果... 为了保证特高压井口的远程控制、信号传输和通讯功能在役全过程良好实现并风险可控,本文采用“风险辨识—事件树分析—不确定性分析”3步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辨识井口远程终端控制系统涉及风险源,确定各失效模式发生频率,针对评估结果中重要危险场景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判断其失效概率的波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压井口远程终端控制系统中控功能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使用的风险分析方法能直观定量识别出系统内重要风险点,并给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井口 安全评估 远程终端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