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录井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斌 沈文星 +1 位作者 周远福 周显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空气钻井是以气体为介质代替钻井液携带岩屑上返到地面的钻井工艺。空气钻井的使用,给井下信息的采集、处理与资料应用带来了挑战。由于钻进工艺使用的钻头是空气锤破碎地层、岩屑磨成粉末,气体携带岩屑上返,影响了岩屑的真实性,造成岩... 空气钻井是以气体为介质代替钻井液携带岩屑上返到地面的钻井工艺。空气钻井的使用,给井下信息的采集、处理与资料应用带来了挑战。由于钻进工艺使用的钻头是空气锤破碎地层、岩屑磨成粉末,气体携带岩屑上返,影响了岩屑的真实性,造成岩性辨别困难,给岩性定名及地层划分、工程预报、油气水层的识别与发现都带来了难度。针对准噶尔盆地所开展过的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录井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今后加大在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录井工艺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空气钻井 岩屑捞取 岩性识别 油气水监测 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充注与调整过程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会喜 曾治平 +2 位作者 宫亚军 沈扬 江波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压扭性叠合盆地,盆地内发育2套含油层系,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地史时期历经印支、燕山与喜山3次主要的构造断裂活动及3期主要的油气充注过程;盆地中部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油气分布关系复杂。为明确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压扭性叠合盆地,盆地内发育2套含油层系,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地史时期历经印支、燕山与喜山3次主要的构造断裂活动及3期主要的油气充注过程;盆地中部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油气分布关系复杂。为明确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文中以油气成藏期次为主线,通过古构造恢复,剖析地质历史时期3个关键时期的油气充注特征,动态分析了各时期断裂输导体系、不整合面、异常高压,以及烃源岩成烃演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建立了地质历史时期油气充注与调整过程的演化模式,明确了不同时期油气充注过程的成藏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输导体系 油气充注 调整 准噶尔盆地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锐 吴昌雄 +2 位作者 陈觅 鄢华 赵新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12,共12页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Ma的年龄,而2个斜长角闪岩样品则得到793±11~843±72 Ma的年龄.其中1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年龄值(793 11Ma)与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792~80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活动.秦岭(北秦岭、武当地区)-桐柏、大别和苏鲁造山带几近同时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表明它们在新元古代时可能是统一整体,且属于扬子陆块的组成部分;大别-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雪球地球事件和裂谷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变质岩 RODINIA超大陆 两路口 北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军 曾杰 +2 位作者 谢洪顺 戴传瑞 谢亚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4,204-205,共7页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E1t1)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E1t1)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岩阶段划分和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分析,认为泰一段基本上没有进入中成岩B期及晚成岩阶段;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泰一段储层的主要孔隙,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为认识研究区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洋心次凹 泰一段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盆成因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道雄 蔡明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有着同样的成因,是俯冲洋壳2次脱水的产物。第一次是洋壳的孔隙水脱出导致弧前盆地的形成,第二次是洋壳的晶间水脱出导致弧后盆地成盆。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用岩石膨胀因素分析弧盆的成因,实测了6种火成岩的膨胀... 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有着同样的成因,是俯冲洋壳2次脱水的产物。第一次是洋壳的孔隙水脱出导致弧前盆地的形成,第二次是洋壳的晶间水脱出导致弧后盆地成盆。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用岩石膨胀因素分析弧盆的成因,实测了6种火成岩的膨胀率。根据膨胀率,模拟计算了弧盆的三维膨胀长度、一维弦张长度和沉降幅度。讨论了脱水过程、陆陆俯冲、岛弧弧形的成因和盆地的成因等问题。认为弧盆的形成和演化是3种力作用的结果:一是岩石体积膨胀作用的三维膨胀力,二是重力沉降作用的一维弦张力,三是洋壳俯冲作用的挤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盆成因 岩石膨胀量 沉降弦张量 岛弧弧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壳扩张的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道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7-329,共3页
洋壳扩张是地幔体积变化的结果,地幔体积增加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固体物质态变,地幔体积减少的原因则是地球内部液态物质排放。洋壳扩张过程可分为扩张和顶置两个阶段:扩张阶段是地壳张性运动的时期,顶置阶段是地壳挤压性运动的时期,即洋... 洋壳扩张是地幔体积变化的结果,地幔体积增加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固体物质态变,地幔体积减少的原因则是地球内部液态物质排放。洋壳扩张过程可分为扩张和顶置两个阶段:扩张阶段是地壳张性运动的时期,顶置阶段是地壳挤压性运动的时期,即洋壳的俯冲期。洋壳扩张的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态变速度相关,扩张的宽度与海水的温度相关,扩张带热液流的温度与洋壳扩张的速度相关,扩张带的洋脊地势与地幔上部同密度层的厚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壳扩张 洋壳顶置 地幔物质 洋壳物质 浮力 挤压运动 海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火山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道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火山是地球物质重新分配的一种形式。火山的成因是地幔中物质的态变而导致物质分异,进而导致地幔顶层物质置换,物质置换导致置换空间的载荷下降,进而导致浮力上升,最终导致火山喷发。火山的形成条件有3个:置换物质、置换空间和喷发通道... 火山是地球物质重新分配的一种形式。火山的成因是地幔中物质的态变而导致物质分异,进而导致地幔顶层物质置换,物质置换导致置换空间的载荷下降,进而导致浮力上升,最终导致火山喷发。火山的形成条件有3个:置换物质、置换空间和喷发通道。火山的存在状态有5种:常流火山、间喷火山、开口火山、终结火山和未喷火山。火山的存在状态与物质的置换速度相关,物质置换速度又与固体物质态变速度相关。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物质排放,它会导致地球体变,即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的强度与地壳的厚度成正比,地壳较薄时以溢流为主,地壳较厚时才能聚集更大的压力。火山内部的压力与置换高度和置换物质的密度相关,根据置换高度和置换物质的密度可以计算火山内部的压力。火山的分布与地幔中固体物质的分布相关。地史早期的火山分布主要受撞击星子的影响,晚期的火山分布主要受俯冲板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成因 压力 状态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起源与地壳运动初探(二)
8
作者 胡道雄 胡晓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论述地壳运动的原动力——体变机制。体变机制是以地球热源环境为条件,以固态物质态变为基础,物质态变和物质排放为表现形式,通过地球自身的体积变化来实现地壳运动。分析地球的形成过程、热源环境、物质态变量、态变增量、地球体变量... 论述地壳运动的原动力——体变机制。体变机制是以地球热源环境为条件,以固态物质态变为基础,物质态变和物质排放为表现形式,通过地球自身的体积变化来实现地壳运动。分析地球的形成过程、热源环境、物质态变量、态变增量、地球体变量、地壳运动力、热变效应与地壳及体变机制的关系。计算出了地球物质的体胀系数、态变量及态变增量、地球的体变量及体变速度、洋壳的扩张与俯冲速度、地壳运动的挤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起源 热力 态变 体变 运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