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低渗气藏的开发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洪志 陈友莲 +2 位作者 徐伟 李和 王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89,95,共3页
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砂体连续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单井产能低递减快,效益开发难度较大。近年来,对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开发实践表明,精细储层描述、精选开发层位井位是气藏开发的基础,新技术、新工艺和正确的开... 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砂体连续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单井产能低递减快,效益开发难度较大。近年来,对川西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开发实践表明,精细储层描述、精选开发层位井位是气藏开发的基础,新技术、新工艺和正确的开发技术和策略是气藏有效开发的保障。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储层各级别的等时地层格架,结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确定不同的沉积微相组合;利用测井、测试、地震相干数据切片,对小层的砂体展布和沉积微相进行描述和标定,建立高产富集区分布模式;应用多井约束、多井标定、逐井外推的方法,优选开发层位和井位,确保钻井成功率。通过滚动开发逐步认识储层,降低风险,采用多层合采、水平井、分支井、大斜度井、加砂压裂等提高单井产能的措施,利用欠平衡钻井、空气钻井、射孔压裂联作来降低储层污染,确保致密低渗气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低渗透油气藏 增产措施 晚侏罗世 四川盆地 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模式——以四川盆地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小菊 邓虎成 +8 位作者 徐争启 朱德宇 段博瀚 王小娟 伏美燕 李傥 凌灿 马自立 雍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46,共13页
四川盆地中部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亟须开展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进而明确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为有利区优选和高产井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四川盆地中部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亟须开展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进而明确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为有利区优选和高产井部署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以金秋气田沙溪庙组二段一亚段(以下简称沙二1亚段)窄河道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等,厘清了天然气分布特征,明确了天然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构建了“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富集高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砂组不同河道段含气性差异大,高产井主要分布于6号砂组JQ5H井区东北部、ZQ1井区东南部,8号砂组QL16井区中南部及东部、JQ8井区中西部、JQ5H井区西北部,9号砂组ZQ1井区东南部。②沙二1亚段天然气富集高产受控于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优质储层的发育程度和高效输导体系。③在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下,砂体连通性好且发育有利的断—砂“V”字形组合砂体的天然气充注动力强、充注阻力小,天然气充注程度较高,易形成天然气富集高产区。④东部的JQ5H井区和ZQ1井区,与角1号断裂“V”字形对接的连通砂体内Ⅰ、Ⅱ类储层占比高的河道段为天然气富集区;以须家河组为主要气源的西部QL16井区和JQ8井区,高产井分布在西南部河道砂体连通性最好的8号砂组,自西南向东北压力损失小且持续保持好,为天然气富集区。结论认为,“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富集高产模式揭示了四川盆地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规律,支撑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并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金秋气田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气藏 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高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金秋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多期砂组天然气复合成藏机理及模式 被引量:48
3
作者 张本健 潘珂 +4 位作者 吴长江 王小娟 唐友军 张吉振 黄亚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近年来,川中—川西过渡带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沙溪庙组二段(以下简称沙二段)纵向发现多期富气砂组,已提交探明储量约1000×10^(8)m^(3)。然而,该区天然气的气源问题研究较薄弱,多期砂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机理不... 近年来,川中—川西过渡带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沙溪庙组二段(以下简称沙二段)纵向发现多期富气砂组,已提交探明储量约1000×10^(8)m^(3)。然而,该区天然气的气源问题研究较薄弱,多期砂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机理不清,不利于有利区的优选和下步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天然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天然气成因和来源,结合热化史、埋藏史和流体包裹体信息分析天然气运聚机理,明确研究区多期砂组的天然气成藏机理,建立了相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轻烃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结果表明金秋气田沙二段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须家河组腐殖型烃源岩,局部地区存在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腐泥型烃源岩贡献;②金秋气田沙二段乙烷、甲烷碳同位素显著轻于须家河组,干燥系数也相对偏低,表明须家河组的干气滞留大安寨段后混合大安寨湿气并向上运移至沙溪庙组,经历二次运移调整;③晚白垩世油气发生第一次大规模成藏并发育异常高压,气藏受喜山期构造运动调整改造导致泄压,同时,喜山期内部断裂活化造成第二次天然气充注;④早期无机二氧化碳气受到晚期甲烷气毛细管力驱替并形成“自封闭”致密气层状态,流体驱替压力是致密气自川西向川中地区横向运移的主要动力。结论认为,多期砂组天然气复合成藏机理及模式的建立为盆地沙溪庙组致密气的勘探指明了方向,为更多规模优质储量的发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金秋气田 沙溪庙组 沙二段 多期砂组 天然气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体系演化及砂体发育特征 被引量:42
4
作者 杨跃明 王小娟 +5 位作者 陈双玲 文龙 吴长江 关旭 韦腾强 杨曦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4,共13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致密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但其沉积体系和砂体发育特征研究薄弱,制约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进一步弄清沙溪庙组沉积体系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沙溪庙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致密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但其沉积体系和砂体发育特征研究薄弱,制约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进一步弄清沙溪庙组沉积体系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沙溪庙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和地震资料,系统研究沙溪庙组沉积相微相和砂体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东北部大巴山和米仓山逐渐隆升影响,四川盆地沙溪庙组沉积时期为北东—南西向的前陆盆地,盆地内地势宽缓,古水系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北部的大巴山和南部物源联合控制川中地区沙溪庙组沉积格局;②川中地区砂岩多见海绿石矿物,表明沙溪庙组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沙溪庙组气候干湿交替频繁,湖盆水体较浅且动荡,地形较为宽缓,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背景;③沙一段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浅水三角洲多呈朵叶状,沉积相带展布宽广,平面表现为多个朵叶体叠合而成的复合体,砂体叠置连片发育,单期河道砂体宽度大,常见河口砂坝;④沙二段干旱气候条件下主要发育枝状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多呈鸟足状或树枝状,砂体顺河道呈条带状分布,河道较窄且相互切割,河口砂坝仅仅分布于河道的末端,单个规模较小。结论认为,系统分析了川中地区沙溪庙组沉积相的演化与分布规律,总结了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模式,对下步川中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沙溪庙组 致密气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 砂体展布 河道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