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公司体制下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群管理模式探索——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任丽梅 詹玉霞 +3 位作者 夏江华 高卓月 王隽 张文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2期73-79,共7页
致密气勘探开发市场主体涉及投资方、合作方、地方政府、管理方等,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加快推进致密气快速上产,积极探索油公司体制下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群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加快致密气增储上产中项目管理的瓶颈问题... 致密气勘探开发市场主体涉及投资方、合作方、地方政府、管理方等,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加快推进致密气快速上产,积极探索油公司体制下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群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加快致密气增储上产中项目管理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按照“协同创新、规范程序、安全优质、风险共担、共管共享、加快发展”的工作原则,持续优化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群,以石油会战新模式配置项目要素资源,试点勘探开发完全项目制管理机制,探索实践油公司体制下的致密气上产项目群管理模式。(2)项目管理群模式结构包括5个方面,即项目战略规划系统、项目组织管理系统、项目业务运行系统、项目决策支持系统和项目绩效管理系统。(3)项目群管理模式建设策略包括4个方面——持续转变项目管理理念,试点完全项目制管理;加大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提高项目管理效能;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价,保障项目激励与约束;持续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提升项目管理运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公司 致密气 勘探开发 项目群 管理模式 完全项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制管理模式创新及策略——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梅小兵 任丽梅 +3 位作者 沈积 王潇汉 林啸 邓遥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为了适应致密气勘探开发一体化价值管控及规模效益开发与市场化经营方式选择的需要,满足实施致密气开发项目群一体化管理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致密气勘探开发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为例... 为了适应致密气勘探开发一体化价值管控及规模效益开发与市场化经营方式选择的需要,满足实施致密气开发项目群一体化管理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致密气勘探开发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为例,构建了油公司体制下不同投入主体的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制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规划计划体系、项目制组织管理体系、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体系、项目决策支撑体系、项目绩效考核体系等构成),并提出推进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制管理的策略措施,内容包括:①建立基于提质增效的项目价值管理机制;②强化油气田企业战略成本投资成本管控;③创新基于项目要素一体化的协同化管理;④搭建基于资源共享的项目管理创新平台等。结论认为:探索油公司体制下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项目制管理模式,对促进致密气规模效益开发和提质增效有现实意义,可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致密气勘探开发战略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项目群 一体化 项目制 模式创新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节流技术在西南油气田致密气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温庆 张文娟 +2 位作者 邹尼波 郑强 胡顺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3期109-116,共8页
井下节流技术是将地面节流移至井筒,在井下油管适当位置安装节流器,从而防止在节流过程中形成水合物而造成井筒堵塞的一项技术,实现气田低成本开发的目的。目前西南油气田致密气井采用“中高压集气+带液计量+气液混输+集中增压+集中处... 井下节流技术是将地面节流移至井筒,在井下油管适当位置安装节流器,从而防止在节流过程中形成水合物而造成井筒堵塞的一项技术,实现气田低成本开发的目的。目前西南油气田致密气井采用“中高压集气+带液计量+气液混输+集中增压+集中处理”集输工艺,在平台加热节流,内部集输采用“串接+枝状”管网气液混输至集气站集中处理,为防止地面管线水合物的形成,初期在平台参考常规气田采用水套炉加热,后期逐步推行了电感应加热。为进一步优化、简化地面工艺流程,降低生产运行成本,2022年3月优选QL20H井作为首口井下节流试验井,并于2022年6月在QL212-8-H1、QL212-8-H2井这两口井下入节流器生产。基于3口试验应用井,对气井应用井下节流前后的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使用井下节流技术能充分利用井底温度,有效防止水合物形成;②采用井下节流装置能使节流井套压下降相对缓慢,合理控制生产压差,实现气井平稳生产;③井下节流技术确实能够有效简化地面流程,降低运行成本。结论认为,井下节流技术在西南油气田致密气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还需持续开展试验及技术攻关,根据气田自身特点摸索经验,使井下节流技术在气田效益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节流 节流器 水合物 致密气井 电感应加热 优化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致密气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实施进展及展望
4
作者 王瑞莲 刘东明 +2 位作者 罗旻海 姚莉 尹涛 《天然气与石油》 2025年第1期88-92,112,共6页
为确保四川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对四川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发展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开展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致密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总体较好、易于规模聚集成藏,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勘探... 为确保四川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对四川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发展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开展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致密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总体较好、易于规模聚集成藏,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勘探开发主体技术基本形成、成本持续下降,加快上产条件已成熟;在精细刻画河道砂体分布、甜点地震精准预测、实现优快钻井和加快上产节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应进一步深化盆地致密气成藏研究以明确天然气富集规律;开展致密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和砂岩有水气藏的开发技术攻关以降低开发成本;持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以实现致密气规模效益开发;加大对致密气开发经济政策支持的应对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致密气 规模效益 勘探开发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产品谱系构建 被引量:20
5
作者 姜子昂 辜穗 +4 位作者 王径 任丽梅 刘维东 彭彬 马英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6,共8页
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工艺技术流程和技术体系结构复杂、数量巨大,投资风险巨大。但由于技术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技术级序与功能赋权工作已经成为单项技术价值评估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该行业技术价值化评估与科技发展战略实施。为此,基于谱... 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工艺技术流程和技术体系结构复杂、数量巨大,投资风险巨大。但由于技术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技术级序与功能赋权工作已经成为单项技术价值评估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该行业技术价值化评估与科技发展战略实施。为此,基于谱系学理论思想,以技术价值化、商业化为主导,构建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级序及数量谱系;进而以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为例,按照5n等比级数、四级序设计构建了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级序谱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技术谱系化发展将成为油气技术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②油气技术产品谱系构建是精细刻画技术体系间和技术级序的基本关系索引,是有效解决技术创新成果效益剥离的工具,也是核查技术创新成果分成率的关键工具之一;③深化探索油气技术谱系构建,将有助于拓展油气技术推广应用与市场开发、推进技术创新成果价值化。结论认为,所构建的技术产品谱系不仅能描述整个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及其技术间的基本能级关系、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资源匹配,而且还能够找到创新性技术的基本功能“位置”来解决技术创新创效能力赋权以及分成基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油气行业 勘探开发 技术资源 技术产品 谱系构建 技术级序 创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要素收益分成量化模型 被引量:17
6
作者 姜子昂 刘申奥艺 +4 位作者 辜穗 王径 任丽梅 刘维东 彭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7-154,共8页
油气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活动紧密围绕着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成果与生产成果融于一体、难以分离,相同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油气藏所产生贡献的差异有可能很大,并且通常是许多项科技成果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产生... 油气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活动紧密围绕着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成果与生产成果融于一体、难以分离,相同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油气藏所产生贡献的差异有可能很大,并且通常是许多项科技成果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产生效益,因而采用“有无对比法”或“增量效益法”难以直接计算出技术要素对企业收益增长的贡献,也无法量化具体技术成果的价值。针对油气技术要素收益分成率难以科学合理计算的难题,基于要素分配理论和科技价值分享理论,剖析了油气生产全要素对油气储量和产量收益的影响机制,构建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要素收益分成的量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全要素分成余值法、油气储量评价规范和油气藏核心要素特征指标,能够确定非技术要素收益分成率;②应用技术创新指标测算具体技术创新强度系数,确定技术创新成果收益分成净值,能够量化具体技术价值、实现从总体到单一技术要素收益分成。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为油气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创新并发展了规制条件下的科技评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 油气储量产量收益 收益分成 生产全要素 技术要素 量化模型 方法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分成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子昂 辜穗 +3 位作者 任丽梅 刘申奥艺 魏繁 谢敬华 《石油科技论坛》 2021年第4期40-49,共10页
管理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但现有管理创新成果收益评价或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较少,不利于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深入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与创效机制,规范设计油气田企业经... 管理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但现有管理创新成果收益评价或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较少,不利于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深入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与创效机制,规范设计油气田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要素谱系,建立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分成模型。研究认为:(1)管理创新是涵盖企业发展要素投入与产出、企业软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的综合复杂系统,管理创新成果创效本质是生产要素组合创新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2)按照管理要素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原理,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净值(净现值或净利润)等于项目收益净值与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分成率之积;(3)管理创新成果收益分成率与管理要素收益分成基准值、递进分成基数、管理成果创新强度系数密切相关。实证结果表明,评估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促进现代油气田企业管理要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企业 管理要素 创新成果 收益分成率 模型构建 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
8
作者 吴冠桦 刘宏 +2 位作者 宋林珂 曾琪 杨涛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2,共11页
针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岩性分析、地层切片、RGB属性融合等技术,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体系展开了研究。研究结... 针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岩性分析、地层切片、RGB属性融合等技术,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体系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主要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SQ2)、5个四级层序(ssq1—ssq5),其中SQ1属于湖退体系域,SQ2属于湖侵体系域。②研究区沙溪庙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三角洲平原发育于ssq2和ssq3,三角洲前缘发育于ssq1,ssq4和ssq5。③研究区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受基准面旋回和物源供给影响,ssq1—ssq3可容纳空间较小,物源供给充足,河道规模较大,以叠置型河道和侧切型河道为主;ssq4—ssq5可容纳空间较大,物源供给较弱,河道相对独立发育,规模较小。③研究区大规模连通河道砂体主要发育于ssq1—ssq3的河道中,储层物性好,为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浅水三角洲 叠置型河道 侧切型河道 基准面旋回 物源供给 沙溪庙组 侏罗系 东瓜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公山庙地区凉高山组地震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9
作者 曹脊翔 李唐律 +3 位作者 刘雪 肖柏夷 李建海 左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公山庙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利用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和RGB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方法,在层序格架和岩心的约束下,开展凉高山组沉积相精细刻画。结果表明:凉高山组经历了1次完整的湖侵—湖退过程,为1...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公山庙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利用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和RGB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方法,在层序格架和岩心的约束下,开展凉高山组沉积相精细刻画。结果表明:凉高山组经历了1次完整的湖侵—湖退过程,为1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可细分为SQ1、SQ2和SQ3共3个四级层序;受西北龙门山物源影响明显,公山庙地区凉高山组的重矿物ZTR指数呈现由西向东依次增大的趋势,地层厚度和含砂率则由西向东迅速减小;公山庙地区凉高山组储层沉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局部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半深湖,可细分为6种微相;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对多属性RGB融合结果进行标定,SQ1时的湖盆面积小、水体浅,以三角洲平原的砂质沉积为主;SQ2时随着大规模湖侵,沉积了巨厚的半深湖泥页岩,是公山庙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层和页岩油层;SQ3时湖平面下降,发育大规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致密油层。研究成果可为公山庙地区凉高山组的油藏分布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 凉高山组 公山庙地区 四川盆地 属性融合 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府气田致密气清洁化生产“1+N”管理模式实践
10
作者 王一茜 党录瑞 包曼竹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随着西南天府气田致密气区块上产节奏加快,平台钻试废弃物产生量较往年成倍增长,这对平台清洁化生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基于西南天府气田致密气清洁化生产管理现状,从人员素质、专业技术、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总结提出致密气清洁化生产“... 随着西南天府气田致密气区块上产节奏加快,平台钻试废弃物产生量较往年成倍增长,这对平台清洁化生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基于西南天府气田致密气清洁化生产管理现状,从人员素质、专业技术、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总结提出致密气清洁化生产“1+N”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致密气清洁化生产管理精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实施以质量安全环保部与井工程管理部为中心,QHSE监督站、承包商等多家单位配合的清洁化生产“1+N”监督检查体系,可确保清洁化生产全链条管理安全可控;②通过清洁生产技术“1+N”应用,实现废弃物源头减量,过程循环利用和终端无害处理,打造西南天府气田致密气清洁化生产“三废”治理体系;③采取“1+N”过程管理模式,通过优化拉运请示、建立终端厂家库、做好“两场一终端”监督检查等方式,可实现致密气清洁化生产全链条高质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井工程管理“1+N”管理模式 清洁化管理 水基岩屑 油基岩屑 压裂返排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油气企业合规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
作者 彭佳欣 胡友龄 +3 位作者 夏晖 吴萌西 王一茜 刘文斐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油气企业面临日趋严格的合规管理要求,为了推动国有油气企业实现合规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分析了当前国有油气企业在合规管理的政策设计、组织运行、风险评估、标准建设、文化培育和技术赋能...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油气企业面临日趋严格的合规管理要求,为了推动国有油气企业实现合规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分析了当前国有油气企业在合规管理的政策设计、组织运行、风险评估、标准建设、文化培育和技术赋能六大核心维度取得的实践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尽管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国有油气企业在合规管理方面仍面临国际合规压力加剧、国内监管复杂度高、内部治理效能不足及产业链风险传导等挑战;②新一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能源转型政策红利、技术革新与市场机制的完善为国有油气企业合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③面对新的机遇,需从战略、技术、生态与国际参与四个维度突破,构建分层分类治理体系强化战略引领,以全链条数字化工具赋能合规管理,通过产业链共治机制分散风险,探索柔性合规模式应对国际规则差异,完善合规管理保障最终实现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赋能”的转型,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国有油气企业 合规管理 治理效能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递进分成法的构建——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姜子昂 辜穗 +3 位作者 彭彬 江如意 任丽梅 王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55,共8页
油气科技评价改革是深入推进油气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指挥棒,如何科学合理地量化油气科技创新成果的具体价值贡献一直都是前者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解决油气技术要素内部从总体到单一技术创新成果经济价值量化的问题,基于油气科技创新... 油气科技评价改革是深入推进油气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指挥棒,如何科学合理地量化油气科技创新成果的具体价值贡献一直都是前者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解决油气技术要素内部从总体到单一技术创新成果经济价值量化的问题,基于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分享相关理论与方法,立足于油气技术价值实现机制、技术谱系基本结构功能级序、创新性技术创效特性,集成建立了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递进分成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递进分成是实现从总体技术要素到单项科技创新成果收益分成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单一技术以其具体价值贡献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科学方法;②以油气技术要素收益分成基准值、油气技术收益递进分成基数、油气技术成果创新强度系数等核心参数确定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分成率,可以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中以宏观指标评判具体油气项目、参数权重平均化和过度简单化、科技创效被高估等问题;③油气技术谱系及其一级、二级、三级分成基数是递进分成法的关键工具,创新性技术创效能力强度水平是递进分成法的杠杆。结论认为:①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评估并没有精确解,而只有相对合理值;②油气科技创新成果收益递进分成法能够有效解决油气技术要素内部从总体到单一技术创新成果经济价值量化问题,多项应用结果表明其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收益 技术创新成果 递进分成法 分成基准值 递进分成基数 创效强度系数 油气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工程的研发成本管理创新策略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丽梅 鲍思峰 +3 位作者 涂罗乐 沈积 王斌 骆翼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1期67-73,共7页
油气田企业研发成本管理创新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家和油气行业制度性考核要求,也是适应央企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现实需要。以某油气田企业为例,针对油气田工程的研发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油公司体制下油气田... 油气田企业研发成本管理创新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家和油气行业制度性考核要求,也是适应央企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现实需要。以某油气田企业为例,针对油气田工程的研发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油公司体制下油气田工程业务对科学研究(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活动的需求和研发高投入客观情况,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油气勘探开发工程业务-工程类型-研发项目类型-研发项目预算-研发项目实施-研发项目核算-研发项目绩效评估(研发投入强度计算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分析路径,研究提出油气田工程的研发成本管理创新思路和策略。研究认为,油气田工程的研发投入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科学研究项目成本管理较为完善,而试验发展项目投入较大,其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均较弱。针对油气田工程的试验发展项目成本管理创新,建议通过加强研发项目合同管理,提升研发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合规化管理水平,强化研发成本预算和核算管理优化,增强研发项目数字化管理能力,重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精益化等措施,切实提高油气田企业研发成本管理创新水平,以增大研发投入比重和加计扣除税额,彰显油气田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工程类型 试验发展 研发成本 策略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经济特征
14
作者 李佳 丁遥 +3 位作者 谢春晖 余晓钟 何晋越 李果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79-84,共6页
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深入推进,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增大,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从以常规气为主逐步转向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并举,但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在技术经济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此,立足成因与地质特征、勘探开发... 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深入推进,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增大,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从以常规气为主逐步转向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并举,但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在技术经济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此,立足成因与地质特征、勘探开发风险、勘探开发成本以及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开展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成因与地质特征更为复杂,应通过对标等方式进一步摸清我国非常规气地质条件情况及发展规律,降低勘探工作的不确定性;②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风险普遍更高,需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成熟度研究等方式摸清风险底数,将风险“被动遇见”转变成“主动预见”;③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成本总体高于常规天然气,可采取常规-非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间联探并采、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开发效率、统筹优化作业环节减少无效成本、加强安全风险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推行成本目标管理制度等降低开发成本;④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技术体系各有侧重,可通过设立创新研究专项资金、搭建非常规气知识共享平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协同推进等措施促进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天然气 非常规天然气 技术经济特征 地质条件 勘探开发风险 勘探开发成本 开发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关键参数一体化优化设计
15
作者 侯明华 唐慧莹 +2 位作者 肖红林 王艺云 张烈辉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5-1065,共11页
JQ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复杂、储层物性差、优质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存在实施井效果差异大、现有开发技术难以满足规模效益开发需求的问题。为提高单井产量、改善气田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效... JQ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复杂、储层物性差、优质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存在实施井效果差异大、现有开发技术难以满足规模效益开发需求的问题。为提高单井产量、改善气田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效益,文中以JQ气田沙溪庙组6号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体化数值模拟方法,对配产比、井轨迹方位、水平段长及井网部署等开发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压裂规模下,随着储层物性的降低,人工裂缝长度增加;储层性质越差,合理配产比越高,砂体宽度变化对配产比的影响越小;水平井轨迹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为90°时产能最优,但考虑砂体宽度的约束,对井轨迹方位进行小角度调整更有利于产能增加;储层性质越差,推荐巷道距、井距及经济水平段长度越小,合理井距随砂体宽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建立针对JQ气田窄河道不同类型储层的差异化开发技术对策,能够加大气藏储量控制动用程度,延长稳产期,提高气藏的开发效果,对于同类型气藏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道 致密砂岩气藏 合理配产比 井轨迹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 被引量:31
16
作者 辜穗 王文婧 +4 位作者 高琼 任丽梅 李佳 张文娟 周小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7,共8页
近年来,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新进展,已成为现实的规模效益开发对象和目标,即将迈入快速发展期。为破解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管理机制难题,加快推动该领域的规模增储上产和高效开发,立足我国致密砂岩气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新进展,已成为现实的规模效益开发对象和目标,即将迈入快速发展期。为破解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管理机制难题,加快推动该领域的规模增储上产和高效开发,立足我国致密砂岩气产业发展整体视域,构建了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模型,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是一个涵盖致密砂岩气产业价值创造系统和规模效益开发支撑系统的复杂综合系统,管理机制是促进系统有效平稳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目标实现提供动能;②应从致密砂岩气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机制、致密砂岩气自主开发与合资合作协调机制、致密砂岩气资源生产与销售协调发展机制、致密砂岩气效益开发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致密砂岩气企地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机制等5个方面做好具体管理机制建设。结论认为,我国致密砂岩气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完善健全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对推动中国致密砂岩气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规模效益开发 现状进展 管理机制 机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螺旋式创新路径——基于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高级别奖励视角 被引量:13
17
作者 辜穗 马玥 +4 位作者 彭子成 任丽梅 敬代骄 李佳 杨雪松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了适应管理创新驱动油气企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加全面客观认识管理创新成果从产生形成、集成创新到优化完善的系统性过程,以油气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高级别奖励工作为契合点,结合实践对其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适应管理创新驱动油气企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加全面客观认识管理创新成果从产生形成、集成创新到优化完善的系统性过程,以油气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高级别奖励工作为契合点,结合实践对其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以软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的油气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高级别奖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创新过程,总体上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时间为轴,需要经历至少三次集成创新过程,一次创新形成软科学研究成果,二次创新形成管理创新成果,三次集成创新形成申报高级别奖励材料,呈螺旋式上升趋势;②深入推进管理创新成果高质量产出与发展,必须强化报奖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加强软科学研究项目体系性布局、更加注重团队建设与协同合作、持续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才能推动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创新成果 螺旋式创新 高级别奖励 软科学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及其构建 被引量:17
18
作者 姜子昂 辜穗 任丽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146,共7页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的发展,遵从油气生产要素协同创造技术价值的基本特征,以及应对油气技术价值评估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分享经济、要素分配和技术创新等理论,从管理会计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的架构...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的发展,遵从油气生产要素协同创造技术价值的基本特征,以及应对油气技术价值评估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分享经济、要素分配和技术创新等理论,从管理会计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的架构,确定了分享理论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建设目标和重要内容。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为油气行业及国家有关部门准确评估油气科技绩效、提升激励水平,提供方法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②油气技术价值的分享本质、分享方式与方法、分享机制、分享管理等一系列理论构成了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的理论体系。进而根据中国油气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建设的措施:①加快油气技术价值评估制度建设;②建立支持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的管理会计体系;③强化技术价值评估的组织与人才管理;④建立油气技术价值化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技术价值评估成果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平台建设。结论认为,建设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油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可以为油气企业技术创新价值的评估和激励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行业 技术价值 分享理论 分享机制 框架构建 建设目标 策略 设计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侏罗统物源体系格局及时空演化
19
作者 赵晓明 胡成军 +6 位作者 肖尧 葛家旺 杨长城 冯潇飞 宋林珂 肖红林 吴鑫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6,共15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战场,其物源体系来源和母岩性质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沙溪庙组各亚段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碎屑...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战场,其物源体系来源和母岩性质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沙溪庙组各亚段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碎屑成分分析,研究了沙溪庙组碎屑含量、烃源岩性质及构造背景,并探讨了母岩来源和造山带构造作用对物源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西侧沙溪庙组单晶石英含量差异较大,砂岩成分成熟度平面变化明显;川中地区西北侧位于岛弧、混合造山带、碰撞造山带的综合构造环境,母岩性质及类型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与中—酸性混合火成岩为主,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活动大陆边缘性质,其与川北地区及大巴山前缘沙溪庙组母岩特征耦合度较高;而川中地区西南侧与川西地区及龙门山南段耦合度较高;川中地区东侧沙溪庙组锆石年龄谱与川东地区耦合度良好。(2) J_(2)s^(1)和J_(2)s_(1)^(2)时期川中北部地区受大巴山逆冲推覆影响,形成长轴物源供给格局的雏形,而川中地区西南侧由龙门山南段提供短轴物质输送;J_(2)s_(2)^(2)和J_(2)s_(3)^(2)时期大巴山强推覆作用,使川中地区整体被长轴远源沉积物充填;J_(2)s_(4)^(2)时期受龙门山北段冲断作用影响,为川中地区西北侧提供物质来源,但川中地区主体受控于大巴山物源体系。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重建四川盆地中侏罗世古地理格局和中侏罗统有利砂体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 碎屑分析 元素化学分析 构造作用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优化算法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结合的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山贵 赵玉龙 +4 位作者 肖红林 陈伟华 贺戈 张烈辉 杜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51,共12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开发方式,其中水力压裂裂缝参数的合理设计对于气藏的经济效益开发至关重要。基于群智能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代理模型的自动优化方法存在所需数值模拟次数多、收敛速度慢和代理模型更新复杂等问题,且...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开发方式,其中水力压裂裂缝参数的合理设计对于气藏的经济效益开发至关重要。基于群智能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代理模型的自动优化方法存在所需数值模拟次数多、收敛速度慢和代理模型更新复杂等问题,且依靠现场工程师经验和正交实验等传统方法难以获得最佳的裂缝参数设计。为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混合优化算法和自适应深度神经网络(DNN)结合的致密气藏裂缝参数优化方法。首先,混合优化算法采用遗传算法(GA)和贝叶斯自适应直接搜索(BADS)之间循环迭代的混合策略。在自适应学习过程中,提出了以“最大平均距离点”作为最不确定解,同时辅以最有希望解和少量拉丁超立方采样解共同更新优化过程中的DNN代理模型。随后,将建立的优化方法用于非均质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标准测试函数和低维裂缝参数优化问题上,GA+BADS混合优化算法表现出了显著优于GA的寻优速度;(2)针对高维裂缝参数优化问题,GA+BADS混合优化算法在约1/2的GA总数值模拟次数下提高了131万元的经济净现值(NPV),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都明显增加;(3)相比于GA+BADS混合优化算法,在获得相同NPV时,自适应DNN代理加速优化可再减少24.54%的数值模拟运算次数。结论认为,该优化方法显著提升了优化效率,为解决非常规油气藏中水力压裂裂缝参数设计问题提供了一套可行且高效的智能优化方法,将有力促进非常规油气的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沙溪庙组 裂缝参数优化 混合优化算法 深度神经网络 自适应学习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