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油气田企业低成本战略绩效管理优化路径
1
作者 杨越 骆翼 +3 位作者 蒋涛 赵倩 任丽梅 廖欣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2期83-90,共8页
为了适应我国能源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能源安全供应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针对油气田企业发展态势与目标,采用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其低成本战略绩效管控进行优... 为了适应我国能源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能源安全供应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针对油气田企业发展态势与目标,采用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其低成本战略绩效管控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以战略管理视域,优化形成油气田企业低成本战略绩效管理模式,其结构包括低成本战略发展环境分析、发展规划计划、绩效管理组织、绩效业务流程、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决策支持等;②以平衡计分卡视域,优化油气田企业低成本战略绩效评估模型,包括对战略地图、业务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评估指标计算模型、绩效评估流程、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化;③以协同创新视域,提出通过培育低成本战略新理念、构筑油气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积极开发与培育油气市场、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构建绩效综合评估体系等措施,保障油气田企业低成本战略绩效管理顺利实施。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对优化油气田企业传统低成本战略绩效管理模式,提高绩效管理作用机制以及关键控制环节的工具和方法应用效能,促进绩效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协同创新、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政策法规与油气田企业治理协同创新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低成本战略 管控模式 绩效管理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视角下企业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中石油西南油气田企业文化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平 李季 +1 位作者 孙喆 蒲顺南 《现代营销(下)》 2021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提升天然气企业和行业的形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以西南油气田企业文化为例,分析天然气企业文化传播的现状、问题并给出建议。研究表明,西南油气田企业文化传播取得构建契合发展目标的文化体系、构建符合行业特质的文化群落、构建... 提升天然气企业和行业的形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以西南油气田企业文化为例,分析天然气企业文化传播的现状、问题并给出建议。研究表明,西南油气田企业文化传播取得构建契合发展目标的文化体系、构建符合行业特质的文化群落、构建彰显精神内涵的文化品牌等成果;西南油气田企业文化传播面临利益相关者关注主题较少、开放环境下的整合营销传播力度有待提升、融媒体策略运用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可以从打造多维度信息服务、整合传播、开放式内容集成、高层次媒介融合等方面提升传播效果;需要理顺宣传任务与盈利任务的关系、常规任务与突发任务的关系、自主生产与内容集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企业文化 合气文化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途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蒲蓉蓉 李丛菲 +3 位作者 杨丹 杨舟洲 马英恺 钟健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年第6期71-73,84,共3页
能源革命关于结构调整、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为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分析了能源技术革命对天然气产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全面梳理了公司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优化科技... 能源革命关于结构调整、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为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分析了能源技术革命对天然气产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全面梳理了公司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优化科技资源组合、强化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营造高效的开放式合作攻关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天然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包括:构建和完善"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研发组织体系,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和加快成果形成和转化应用效率,深化外部技术引进和对外技术合作交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及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技术革命 科技创新 天然气产业 人才培养 组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开发腐蚀控制关键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闫静 文绍牧 +5 位作者 喻智明 沈萍 莫林 徐磊 曾德智 徐婧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8,共13页
随着四川盆地高含硫气田的持续上产,深层/超深层、特高含H2S气体等愈发恶劣的工况环境对气田腐蚀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高含硫气田腐蚀控制难点及需求,系统梳理总结了近年来高含硫气田在材料腐蚀分析与评选、缓蚀剂防腐、腐蚀监/检... 随着四川盆地高含硫气田的持续上产,深层/超深层、特高含H2S气体等愈发恶劣的工况环境对气田腐蚀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高含硫气田腐蚀控制难点及需求,系统梳理总结了近年来高含硫气田在材料腐蚀分析与评选、缓蚀剂防腐、腐蚀监/检测、腐蚀控制管理信息化4大方面取得的腐蚀控制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开发效果,提出了腐蚀控制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形成了H2S分压大于1 MPa条件下的腐蚀分析和耐蚀材料评选技术体系,建成了国内唯一高含硫气田腐蚀与防护现场试验基地,支撑了国产化双金属复合管、耐蚀合金的大规模应用;②自主研发了集输系统碳钢配套用长效膜缓蚀剂、抑泡缓蚀剂和防冻缓蚀剂新体系并实现了国产化工业应用,性能较国际同类产品提高16%,同步解决了易发泡、水合物堵塞等生产问题;③研发了钢质管道全线腐蚀风险分布定量评价技术,形成了基于腐蚀单元划分及风险排序的野外远程在线集群监/检测体系,实现了全区域、全系统、全流程覆盖;④建立了腐蚀异常数据智能识别和腐蚀地图构建技术,自主研发了具备大数据管理、腐蚀预测、风险评估及实时预警、腐蚀控制管理功能的腐蚀智能诊断与管控平台,形成了腐蚀信息化管理能力。结论认为,中国高含硫气田腐蚀控制技术已全面实现国产化,建议在金属/非金属耐蚀新材料全生命周期适应性、多因素耦合下腐蚀机理、多功能缓蚀剂研发、腐蚀智能化管控应用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科研生产一体化和生产运行腐蚀综合管理,助力中国高含硫气田开发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 腐蚀控制 材料评选 缓蚀剂 腐蚀监/检测 信息化 腐蚀风险分布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企业人才“生聚理用”管理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辜穗 王良锦 +3 位作者 张浩淼 王蓓 秦园 宋媛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70-78,84,共10页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油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形势与新环境,迫切需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健全人才发展管理机制。为此,提出了油气企业人才“生聚理用”的管理机制。研究结果认为:①该机制是在油气企业人才...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油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形势与新环境,迫切需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健全人才发展管理机制。为此,提出了油气企业人才“生聚理用”的管理机制。研究结果认为:①该机制是在油气企业人才强企战略管理视域下打造油气人才供应链的路径指引和有效保障,协同发挥人才发展边际效益递增效应;②“生才”需通过内生、外生、选拔培养多措并举“使其生”并“使其成长为才”,应持续优化育才规划、拓展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培养支撑体系;③“聚才”要在组织适配和岗位匹配前提下发挥人才聚集效应,应多渠道持续引进人才、配套政策吸引人才、服务引领关爱人才;④“理才”要以价值贡献为导向、考核与激励协同,优化全员绩效考核、完善薪酬分配管理、优化人才精准激励奖励;⑤“用才”要在人岗匹配和充分授权的基础上,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动人才市场化流动配置。结论认为,通过四个机制协同发展管理,能够为油气企业人才发展管理和人才强企提供有效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企业 人才管理 “生才”机制 “聚才”机制 “理才”机制 “用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晓钟 王子怡 +3 位作者 张岚岚 白龙 廖芸羚 胡静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3期6-10,25,共6页
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的新要素,能够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是油气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为了促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中国油气行业改革质量,基于新质生产力衍生出的新要素、新理念、新模式,通过生产技术创新、行业管... 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的新要素,能够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是油气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为了促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中国油气行业改革质量,基于新质生产力衍生出的新要素、新理念、新模式,通过生产技术创新、行业管理创新、产业链模式创新的三个维度,对油气行业生产高质量、管理高水平、产业高发展提供新的赋能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赋能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不足;②“数”“实”发展不均衡,发展机制仍需完善;③上下游一体化进程慢,产业融合体系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政策:①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②加速“数”“实”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③加速纵向一体化进程,完善产业融合体系的优化策略,以实现新质生产力对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油气行业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油气技术有形化、价值化以及商业化的几点思考
7
作者 李季 贾佳 +1 位作者 张青燕 钟长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年第5期68-70,共3页
技术商业化是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过程,而在油气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技术有形化、价值化以及商业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分析了油气技术有形化、价值化以及商业化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在油气技术商业化... 技术商业化是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过程,而在油气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技术有形化、价值化以及商业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分析了油气技术有形化、价值化以及商业化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在油气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和应对策略建议。研究认为:为了进一步促进油气科技成果的商业化,需要建立油气技术专业交易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油气技术交易基础数据库建设以及加强技术交易专业人才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技术 技术有形化 技术价值化 技术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集输系统内腐蚀数据治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磊 汪云福 +4 位作者 刘楚茹 唐永帆 吴文莉 田源 喻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4,92,共7页
目的 内腐蚀数据治理是实现腐蚀控制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提,在现阶段内腐蚀数据来源不一、数据入库格式不统一、数据出现异常等背景下,引入内腐蚀数据治理能够高效解决腐蚀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脱节、数据标准化程度低以及数据质... 目的 内腐蚀数据治理是实现腐蚀控制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提,在现阶段内腐蚀数据来源不一、数据入库格式不统一、数据出现异常等背景下,引入内腐蚀数据治理能够高效解决腐蚀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脱节、数据标准化程度低以及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方法 分析探究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各生产环节的内腐蚀数据采集管理现状、数据治理流程以及数据治理成效,并基于西南油气田腐蚀数据与控制管理平台展示重点区块的内腐蚀数据入库情况。结果 (1)通过制定内腐蚀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了数据入库格式,提高了数据共享能力,降低了数据沟通成本,确保了各类数据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入库;(2)通过箱形图对内腐蚀数据开展异常数据识别研究,识别准确率达到88.3%,实现了内腐蚀数据质量的高效校准,提高了腐蚀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3)基于内腐蚀数据入库研究,2022年完成了205个场站以及233条管线的数据入库,有助于全面了解西南油气田各气矿场站及管线的腐蚀情况;(4)基于治理后的内腐蚀数据,围绕腐蚀预测、风险评估和整体腐蚀控制进行了腐蚀数据决策支持研究,提高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结论 内腐蚀数据治理的持续推进能够支撑西南油气田腐蚀控制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为西南油气田全业务链数字化一体协同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腐蚀数据 数据治理 腐蚀控制管理业务 西南油气田 地面集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安全防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4
9
作者 冯黎明 伍淑辉 卓勇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第8期48-51,60,共5页
油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巡护的方式进行保护。人工巡护的方式在时空覆盖性上无法实现24 h无盲区管控,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设计并实现了油气管道安全防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在视频监控系统上引入视... 油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巡护的方式进行保护。人工巡护的方式在时空覆盖性上无法实现24 h无盲区管控,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设计并实现了油气管道安全防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在视频监控系统上引入视频智能分析功能,对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大型机械施工和人员闯入进行识别,实现了对于第三方施工区域、重要燃气设施等天然气管道监控点的24 h保护,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安全防护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背景下天然气储运高质量发展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晓钟 杜全燕 +3 位作者 章阐引 白龙 尹红 钟一豪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的一种过渡性资源,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储运环节仍面临储气设施基础薄弱、管网连通性不足以及安全与环境风险等多重挑战。为此,立足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升天然气利用效率以及降低碳排放对环境的... 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的一种过渡性资源,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储运环节仍面临储气设施基础薄弱、管网连通性不足以及安全与环境风险等多重挑战。为此,立足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升天然气利用效率以及降低碳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多元化角度,提出了天然气储运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能源革命驱动天然气储运高质量发展,应立足于四个革命与一个合作的视角,以推动能源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储运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前提、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持续为根本路径,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天然气储运与的数字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化发展;②具体路径而言,应重点关注绿色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天然气储运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强化天然气管道、储气库及调峰设施的建设与升级;完善储运和管网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布局;构建高效的天然气市场监测体系和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能源通道合作创新机制;并积极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天然气储运专业人才。结论认为,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推动天然气储运向安全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进而顺利、平稳地实现能源转型,促进能源产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革命 天然气储运 高质量发展 问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火炬掺氢燃烧热辐射模拟研究
11
作者 孙恒 高小雨 +1 位作者 刘楚茹 耿金亮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目的天然气掺氢后燃烧特性会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对掺氢天然气热放空过程进行研究,以确定掺氢输送条件下原有高架火炬适用的工况条件,从而确保天然气管输系统在掺氢输送时的安全。方法结合掺氢燃烧实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掺氢(摩尔分数... 目的天然气掺氢后燃烧特性会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对掺氢天然气热放空过程进行研究,以确定掺氢输送条件下原有高架火炬适用的工况条件,从而确保天然气管输系统在掺氢输送时的安全。方法结合掺氢燃烧实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掺氢(摩尔分数0~20%)天然气进行扩散燃烧时燃烧特性及热辐射半径变化情况,揭示掺氢对燃烧热辐射半径的影响机理,明确API STD 521—2014《泄压和减压系统》中热辐射半径解析模型可用于掺氢天然气的计算。结果在等体积流量下,掺氢减小了热释放量从而减短了火焰长度,而在侧风作用下的火焰倾斜角几乎不变,因此缩小了热辐射半径;在等质量流量下,掺氢增加了热释放量从而增长了火焰长度,而火焰倾斜角变大,使得热辐射半径变化极小。同时,风速增大会导致热辐射半径扩大。结论在安全热辐射半径不变的前提下,按体积流量计算,掺氢条件下最多可提高19%~23%体积流量的放空量,火炬系统的排放效率有所提高;按质量流量计算,掺氢条件下高架火炬的质量流量放空量与掺氢前相比几乎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火炬 掺氢 天然气 热辐射 CFD 火焰倾斜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经济特征
12
作者 李佳 丁遥 +3 位作者 谢春晖 余晓钟 何晋越 李果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79-84,共6页
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深入推进,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增大,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从以常规气为主逐步转向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并举,但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在技术经济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此,立足成因与地质特征、勘探开发... 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深入推进,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增大,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从以常规气为主逐步转向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并举,但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在技术经济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此,立足成因与地质特征、勘探开发风险、勘探开发成本以及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开展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成因与地质特征更为复杂,应通过对标等方式进一步摸清我国非常规气地质条件情况及发展规律,降低勘探工作的不确定性;②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风险普遍更高,需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成熟度研究等方式摸清风险底数,将风险“被动遇见”转变成“主动预见”;③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成本总体高于常规天然气,可采取常规-非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间联探并采、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开发效率、统筹优化作业环节减少无效成本、加强安全风险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推行成本目标管理制度等降低开发成本;④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技术体系各有侧重,可通过设立创新研究专项资金、搭建非常规气知识共享平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协同推进等措施促进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天然气 非常规天然气 技术经济特征 地质条件 勘探开发风险 勘探开发成本 开发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进一步完善LNG储气调峰成本疏导机制的探讨——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
13
作者 王浩 李爽 +2 位作者 田佳丽 李梦玲 唐刚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随着天然气用气高峰时期气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储气调峰技术已成为缓解用气高峰的通用措施,合理地选择储气调峰方式是保障供气安全平稳进行的首要前提。为了更好地对LNG储气调峰项目进行成本疏导,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四... 随着天然气用气高峰时期气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储气调峰技术已成为缓解用气高峰的通用措施,合理地选择储气调峰方式是保障供气安全平稳进行的首要前提。为了更好地对LNG储气调峰项目进行成本疏导,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四川省雅安市某项目为案例,对项目进行了效益测算,并针对其经济指标不达标的问题对项目进行了优化与改进。通过燃气企业储气调峰服务定价问卷调查,分析燃气企业储气调峰服务价格的可承受能力,将问卷调查与实例计算结合,得出燃气企业LNG储气调峰成本的推荐分摊比例,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对政府有关部门、燃气企业、终端用户针对性地提出三种成本疏导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对政府而言,需要合理区分基本与非基本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行业、企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公正,做好民生兜底工作,完善困难群体补贴政策,确保其基本生活用气不因价格联动等政策的实施而受影响;②对燃气企业而言,通过与终端用户合理分配LNG储气调峰成本,能够保证其合理利润,也体现了其作为保供主体的责任与优先“保民生”的社会属性;③对终端用户而言,充分考虑困难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在尽可能降低居民支出的同时能够满足其用气高峰时段、季节的正常生产,最终实现多方互赢。结论认为:本研究所得的燃气企业LNG储气调峰成本的推荐分摊比例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储气调峰 成本疏导 市场化定价 分摊比例 采购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科技创新战略的绿色发展路径 被引量:6
14
作者 辜穗 王文婧 +5 位作者 李科峰 刘强 李幼萍 杨丹 曾玲 杨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下,选择绿色发展路径是天然气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总结了天然气科技创新战略绿色发展路径的内涵,即在天然气科技创新全过程...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下,选择绿色发展路径是天然气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总结了天然气科技创新战略绿色发展路径的内涵,即在天然气科技创新全过程中实行绿色化、生态化管理,在"战略计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的闭环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发展思想。进而梳理了天然气科技创新战略绿色发展路径的实现过程:(1)实行绿色发展目标管理;(2)建立绿色技术发展体系;(3)推行绿色组织运行方式;(4)塑造绿色文化环境;(5)进行绿色绩效评估。最后,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验证了绿色发展路径的实践效果:(1)有效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2)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3)获得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4)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技术与管理的模式及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绿色发展 路径 科技创新 战略管理 模式及系列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天然气组成分析方法标准对精密度的要求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文平 王晓琴 +1 位作者 冯韵霖 周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2,共7页
天然气组成分析是天然气工业中最为基础的分析项目,我国强制性标准GB 17820-2012《天然气》规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高位发热量两个指标均与天然气组成分析有关,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要求是天然气组成分析方法规定的重要技术参数。比较了国... 天然气组成分析是天然气工业中最为基础的分析项目,我国强制性标准GB 17820-2012《天然气》规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高位发热量两个指标均与天然气组成分析有关,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要求是天然气组成分析方法规定的重要技术参数。比较了国内外天然气常规组成分析方法标准规定的精密度值,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不同方法分析结果所能达到的精密度,对各方法标准规定精密度值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其结论可为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方法标准分析天然气组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组成分析 方法标准 精密度 重复性 再现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叠加的声学埋地PE管道定位新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葛亮 王甜 +4 位作者 肖小汀 吴佳晔 Mark Robinson 卓勇 杨国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121,共11页
聚乙烯(PE)管道凭借耐腐蚀、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在城镇中、低压埋地燃气管网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管道信息系统不完善,且已有的埋地PE管道定位技术还不成熟,导致管道位置不明确,易造成施工建设中对管道的损伤和破坏。为此,基于弹性波... 聚乙烯(PE)管道凭借耐腐蚀、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在城镇中、低压埋地燃气管网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管道信息系统不完善,且已有的埋地PE管道定位技术还不成熟,导致管道位置不明确,易造成施工建设中对管道的损伤和破坏。为此,基于弹性波反射原理,建立了弹性波在土壤—PE管道介质中的传播理论模型,提出了基于时域叠加的埋地PE管道定位新方法,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和现场管道定位测试验证了该定位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中传播的声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其在土壤—PE管道分界面将发生反射、透射以及波形转换,其中反射回地面的弹性波含有地下管道位置信息,因此可利用反射回波信号来定位埋地PE管道;(2)使用时域叠加法对仿真得到的6路检波器信号进行处理并对定位区域成像,由成像图可较准确地定位出埋地PE管道,图中颜色最亮的单元几何中心点表示的是埋地PE管道的顶点;(3)分别进行了埋深为0.5 m、1.0 m、1.5 m的PE管道定位测试,最大定位误差依次为0.090 m、0.243 m、0.304 m,即管道埋深越大,定位误差越大。结论认为,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定位精度可以满足现场定位埋地PE管道的需要,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声学埋地PE管道探测定位装备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叠加 声学探测 PE管道定位 弹性波波形转换 有限元分析 成像定位 现场PE管道定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LNG储气调峰项目投资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浩 李爽 +2 位作者 田佳丽 李梦玲 罗振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4期73-81,共9页
LNG储气调峰项目能够有效地保障民商以及工业企业的用气,尤其在采暖期的用气高峰时段起到有效的调峰作用,具备较高的社会效益,但其建设运营时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评估LNG储气调峰项目投资风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LNG储气调峰项目能够有效地保障民商以及工业企业的用气,尤其在采暖期的用气高峰时段起到有效的调峰作用,具备较高的社会效益,但其建设运营时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评估LNG储气调峰项目投资风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LNG储气调峰项目的特点,从政策、经济、财务、市场、技术设备、工程建设及运营、不可抗力七个维度建立了风险指标体系。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的组合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以雅安市某LNG储气调峰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LNG储气调峰项目投资决策风险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及可度量性原则;②雅安市某LNG项目投资风险等级属于中风险,其中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属于低风险,财务风险属于较低风险,市场风险、技术设备风险、工程建设及运营风险属于中风险,经济风险属于较高风险;③评价结果与该储气调峰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LNG储气调峰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储气调峰 投资风险 风险管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的复杂岩相智能识别与表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世一 孙盼科 +7 位作者 张林 贾浪波 何太洪 徐怀民 艾贝贝 张何锋 饶华文 丁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62,共16页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以下简称盒8段)为典型的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其强非均质性及复杂的储层结构导致该区面临“甜点”储层优选困难等关键技术瓶颈。为此,在分析盒8段储层岩相类型及组合特征、岩相约束下测井数据特征...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以下简称盒8段)为典型的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其强非均质性及复杂的储层结构导致该区面临“甜点”储层优选困难等关键技术瓶颈。为此,在分析盒8段储层岩相类型及组合特征、岩相约束下测井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契合岩相及其组合特征、测井数据特征、人工智能算法原理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并开展了储层岩相的精确识别与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盒8段发育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中砂岩相、平行层理中砂岩相、交错层理细砂岩相、波状层理粉砂岩相、块状层理泥岩相8种岩相类型;(2)盒8上亚段曲流河相储层岩相密度偏小、岩相频率偏高、对应测井数据分布较分散,盒8下亚段辫状河相储层岩相密度偏大、岩相频率偏低、对应测井数据分布较集中;(3)建立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识别准确率可达89.06%,相较于单一神经网络模型、交会图、主成分分析和决策树等方法识别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认为,建立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不仅克服了现有岩相识别方法准确率低且难以推广的缺陷,而且对实现河流相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储层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 盒8段 河流相 致密砂岩储层 岩相类型 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 智能化 岩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大数据驱动的页岩气钻井成本动态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天翔 徐海棠 +3 位作者 段言志 陈江燕 马英恺 李庆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6期62-69,共8页
当前我国的页岩气开发投资风险较高,成本是制约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页岩气单井成本效益估算是页岩气区块开发经济性评价的基础,也是页岩气投资决策所必需的参考依据,对降低页岩气开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页岩气钻井成本较... 当前我国的页岩气开发投资风险较高,成本是制约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页岩气单井成本效益估算是页岩气区块开发经济性评价的基础,也是页岩气投资决策所必需的参考依据,对降低页岩气开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页岩气钻井成本较高、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以页岩气钻井成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各类影响因素数据,包括工程参数数据、时间维度数据和空间维度数据等,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综合分析建模。研究通过基于时序数据的LSTM模型和基于空间数据的SVM模型从不同数据视角分析钻井成本,并进行更准确的预测。通过Stacking方法融合与验证模型,并应用GBDT模型剖析了每个因素对钻井成本的影响程度,为成本优化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描述钻井成本的动态变化;(2)引入GBDT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各个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以制定更有效的优化策略;(3)使用LSTM模型和SVM模型分别对时间和空间因素进行建模可以提高成本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论认为,时空大数据驱动的页岩气钻井成本动态建模与优化方法在成本分析和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钻井成本控制和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并对大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的研究方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钻井成本 时空大数据 动态建模 机器学习 LSTM模型 SV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配气站运行参数智能控制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万 王飞 +4 位作者 黎登辉 张瀚月 梁平 游书婷 黄辉荣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91-98,共8页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油气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但目前部分配气站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干预进行调节,存在控制滞后、自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下游用户的用气安全。为此,以YGS配气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站场运...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油气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但目前部分配气站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干预进行调节,存在控制滞后、自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下游用户的用气安全。为此,以YGS配气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站场运行状态参数智能分析与控制模型,获得了正常和异常工况下配气站运行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形成了配气站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站场仿真模型获得的流量、出站压力等参数与实际运行数据吻合较好;配气站运行参数智能控制模型实现了对不同工况下站场运行状态参数的准确控制,为配气站智慧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气站 工艺流体模型 智能算法 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