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科技创新战略绩效管理——以西南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辜穗 李林洪 +3 位作者 周小玲 黄媚 李蒲 王秀英 《石油科技论坛》 2017年第4期26-30,共5页
为保证科技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西南油气田立足战略绩效管理理论,运用平衡积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构建了天然气科技创新战略绩效管理模式。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技术集成、生产应用、研发体系、保障体系几大战略目标,通过分解战略... 为保证科技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西南油气田立足战略绩效管理理论,运用平衡积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构建了天然气科技创新战略绩效管理模式。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技术集成、生产应用、研发体系、保障体系几大战略目标,通过分解战略目标关键要素、绘制战略地图、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构建多维度的指标与方法体系,实施天然气科技创新战略绩效评估。评估中需做好组织管理、评估流程管理、结果反馈与绩效激励等工作,使管理过程更精细化,管理评估和反馈结果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科技创新 战略绩效 管理模式 运行方法 战略地图 平衡积分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气田深井超深井试油完井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李文哲 李玉飞 +2 位作者 王汉 曾松 谭舒荔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7,共6页
蓬莱气田超深井高温、高压、高含硫环境给试油完井作业带来巨大挑战。为实现安全高效试油完井作业,开展深井超深井试油完井工艺优化研究,并在蓬莱气田多口井成功应用。通过研究建立了超深井射孔爆轰瞬态冲击载荷计算模型,升级超深井射... 蓬莱气田超深井高温、高压、高含硫环境给试油完井作业带来巨大挑战。为实现安全高效试油完井作业,开展深井超深井试油完井工艺优化研究,并在蓬莱气田多口井成功应用。通过研究建立了超深井射孔爆轰瞬态冲击载荷计算模型,升级超深井射孔酸化测试联作工艺技术,优化了射孔联作管柱结构;建立了考虑高温强度衰减、气井动态生产的管柱力学分析方法和气密封螺纹密封性能评价方法,指导超深高温高压气井试油完井管柱、气密封扣选型设计;优化试油完井投产一体化工艺技术,有效降低试油风险和完井周期;开展室内腐蚀评价实验,建立完井管柱防腐工艺优选方法,考虑技术经济一体化,形成钨合金镀层油管防腐方案。研究成果对于保障蓬莱气田安全、高效试油完井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试油 完井 蓬莱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集输站场工控系统国产化替代应用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杨智 姚渝琪 +2 位作者 谈锦锋 杨克龙 徐勇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2期88-90,共3页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和公司关于信创战略的要求,立足油气田集输站场工控系统建设与运行,避免工控系统基础设施在关键技术方面被“卡脖子”带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涉密安全等风险,梳理工控系统运行管理现状,开展国产化替代应用的研究与...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和公司关于信创战略的要求,立足油气田集输站场工控系统建设与运行,避免工控系统基础设施在关键技术方面被“卡脖子”带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涉密安全等风险,梳理工控系统运行管理现状,开展国产化替代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提前完善优化对策,明确管控方法与实施路径,进一步提升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生产保障能力,夯实数字化、智能化油气田的建设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工控系统 国产化替代 信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成功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文绍牧 肖杰 +5 位作者 计维安 青春 黄雪松 邱蜀峰 杨建 张连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9,共13页
202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TSP气田全面达产,开启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DKH—QLB特高含硫气田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至此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步入... 202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TSP气田全面达产,开启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DKH—QLB特高含硫气田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至此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步入全新阶段。为实现特高含硫气藏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以TSP气田、DKH—QLB气田产能建设为依托,在特高含硫气田高效高产开发、地面集输、天然气净化、腐蚀防护、安全环保、数智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取得中国特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研究结果表明:①高陡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及地层模型重构技术,实现了60°陡倾角地层构造样式恢复,进一步建立高产井部署模式,开发井均获百万立方米天然气高产;②“评价—设计—管控”三位一体井控技术、复杂地质环境优快钻完井技术、高产高效益建井关键配套技术和全生命周期井完整性保障技术,保障了特高含硫气田井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③形成包括气液混/分输工艺、材质评选及缓蚀剂防腐、有机硫深度脱除及尾气超低排放、全面施工质量控制、多重联锁保护和多级紧急截断的特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体系,支撑了地面系统安全高效平稳运行和清洁生产;④建立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最严格的安全防护距离及应急管控系统,形成含硫气田水闪蒸气增压回收技术,实现站场闪蒸气零排放,保障了特高含硫气田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⑤储层—井筒—地面元素硫沉积预测及防治技术,实现储层—井筒—地面元素硫沉积的有效预测,解决了元素硫沉积堵塞的难题,支撑特高含硫气田长期稳产;⑥优化了数字化交付标准,打造了生产全系统的数字孪生体,建立了融合开发生产上下游一体化模型和多场景智能工作流,构建了智能管理平台,提升了特高含硫气田开发生产管控水平和工作效率。结论认为,特高含硫整装气田取得的关键技术创新,支撑了四川盆地TSP气田、DKH—QLB气田等特高含硫气田的产能建设,为中国特高含硫气藏安全清洁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特高含硫气藏 TSP气田 DKH—QLB气田 安全清洁高效 智能化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翔宇 蒙承 +7 位作者 张千贵 马天寿 李柱正 王旭东 张惊喆 赵鹏斐 邓健 周桂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6,共18页
超深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因超深地层复杂地质环境导致的井壁失稳已经成为制约超深地层油气资源动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从地质和工程2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超深地层井壁失稳机理,进而分析了超深地层岩石物理力学... 超深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因超深地层复杂地质环境导致的井壁失稳已经成为制约超深地层油气资源动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从地质和工程2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超深地层井壁失稳机理,进而分析了超深地层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及本构方程、地应力测量与地层压力预测等地质力学参数评价技术,并探讨了超深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促进超深地层钻井理论技术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强还原超深地层环境的岩石物性、力学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耐高温高压地应力和井筒压力测量仪器研发,是认识超深地层极端环境下岩石与地质力学特性的关键;②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岩石力学理论是构建超深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技术体系的基础;③攻关融合超深地层钻井的大尺寸多开井身结构设计、抗高温高压钻井液体系、防漏堵漏工艺与材料、精细控压钻井理论与工具等井壁稳定控制技术是实现超深井钻井提质增效的前提。结论认为,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油气钻探朝着超深地层进军,还有力推动了深地工程科学考察、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装备的迭代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地层 油气钻井 井壁稳定性 地质参数评价 岩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模量法的数字岩芯三轴压缩行为研究
6
作者 林铁军 曾馨 +2 位作者 孙鑫 于浩 余文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4,共11页
针对深部硬脆性难钻地层取芯困难、难获取完整的岩芯样品、室内岩石力学参数实验成本高等问题,采用数值方法结合矿物组分含量建立以泰森多面体为骨架的多组分数字岩芯模型,提出等效模量法实现三轴压缩条件下矿物力学性能的动态调整。开... 针对深部硬脆性难钻地层取芯困难、难获取完整的岩芯样品、室内岩石力学参数实验成本高等问题,采用数值方法结合矿物组分含量建立以泰森多面体为骨架的多组分数字岩芯模型,提出等效模量法实现三轴压缩条件下矿物力学性能的动态调整。开展数字岩芯三轴压缩过程仿真模拟,获取了数字岩芯破裂裂缝形态、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及岩石弹性模量,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一致;对比分析了三轴压力对岩石整体和矿物颗粒的损伤和应力分布影响。研究表明,三轴压力对矿物颗粒的影响因矿物种类及空间分布而异,同时抑制了岩石裂纹的扩展。研究方法和结果为研究数字岩芯的力学及破裂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有效模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石力学响应和破裂形式,为解决深部硬脆性地层取芯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芯 三轴压缩 岩石力学 裂纹扩展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油气田价格管理促进降本增效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任丽梅 罗婷婷 +1 位作者 包棘 邓慧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年第5期64-66,80,共3页
油气田企业价格管理涉及油气商品销售价格、物资采购价格和内部产品结算价格等,通过价格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基本思路是,提高油气产品销售价格、降低物资采购价格和内部交易成本。研究认为通过提高价格管理认识,加强组织与协同管理;建立... 油气田企业价格管理涉及油气商品销售价格、物资采购价格和内部产品结算价格等,通过价格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基本思路是,提高油气产品销售价格、降低物资采购价格和内部交易成本。研究认为通过提高价格管理认识,加强组织与协同管理;建立健全价格管理体制机制;健全价格管理考评与激励机制等途径可以实现油气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价格管理 降本增效 信息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草峡储气库浅层采空区安全钻井关键技术
8
作者 李涛 杨哲 +1 位作者 陈烨 王旭东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2-507,共6页
黄草峡储气库是断裂控制的裂缝性枯竭气藏储气库,目的层嘉陵江组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地层压力系数约为0.66,钻井期间易发生失返性井漏,气液重力置换现象严重。因目的层埋藏浅、井眼尺寸小,漏溢转换间隔时间短,给钻井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井控... 黄草峡储气库是断裂控制的裂缝性枯竭气藏储气库,目的层嘉陵江组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地层压力系数约为0.66,钻井期间易发生失返性井漏,气液重力置换现象严重。因目的层埋藏浅、井眼尺寸小,漏溢转换间隔时间短,给钻井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井控安全风险。为此,通过分析裂缝性地层气液重力置换机理和井筒环空天然气运移规律,明确漏溢转换特征与间隔时间,为钻进及起下钻作业期间的井控技术措施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气液重力置换存在压力窗口,钻进期间通过控制井底压力能够只发生井漏而不溢流;钻井液漏失速率越大,气液重力置换后的气侵速率越大,导致井下积聚的严重气侵钻井液液柱高度越高,漏溢转换间隔时间越短(多在1 h以内)。基于研究结果,形成了浅层采空区清水强钻、环空连续吊灌起下钻等配套安全钻井技术,并在现场进行应用,5口严重漏失井均安全顺利钻至完钻井深,保障了黄草峡储气库高效安全建井,同时可为类似复杂地层的安全钻井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气液重力置换 漏溢同存 井控 浅层采空区 储气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与孔隙度对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力学参数的影响及定量表征研究
9
作者 朱演 李皋 +2 位作者 吴雪锋 李红涛 张毅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常面临岩石力学参数获取不及时的困境,文章以室内三轴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非均质砂岩岩心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原则,分析力学参数随围压和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定量分析其关系,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常面临岩石力学参数获取不及时的困境,文章以室内三轴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非均质砂岩岩心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原则,分析力学参数随围压和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定量分析其关系,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最优模型,并绘制出力学参数图版。结果表明:致密砂岩的抗压强度随围压近似呈线性增长,当围压从15 MPa增至90 MPa时,抗压强度增大了86.5%,弹性模量也随围压增大而增大,而泊松比整体波动稳定;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波动较小;随着围压的增大,试样抵抗变形能力增强,剪切裂纹比例增多;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其中围压与抗压强度关联度最好,力学参数与围压和孔隙度拟合程度较好。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油气勘探开发中岩石力学参数的快速预测提供一种可靠且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参数 围压 孔隙度 须家河组 非均质砂岩 灰色关联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府气田致密气水平井二开一趟钻钻井关键技术
10
作者 余文帅 苏强 +3 位作者 孟鐾桥 夏连彬 李亚天 谭天一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6期35-44,共10页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致密气资源丰富,多用水平井开采,钻井过程中存在机械钻速低、二开趟钻数高、施工摩阻扭矩大、卡钻等复杂事故频发等难题。为此,针对天府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藏,从钻头型号、旋转导向工具、旋转导向配套工具、钻具...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致密气资源丰富,多用水平井开采,钻井过程中存在机械钻速低、二开趟钻数高、施工摩阻扭矩大、卡钻等复杂事故频发等难题。为此,针对天府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藏,从钻头型号、旋转导向工具、旋转导向配套工具、钻具组合、钻井参数以及钻井液性能等方面开展优化研究与技术攻关,制定关键技术措施,改善与升级了以“二开井身结构+三维轨迹剖面+高效PDC钻头+油基钻井液+旋转导向”为主的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优化PDC钻头布齿与强化钻头攻击性,可有效提高钻头对非均质地层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机械钻速;(2)通过优化钻具组合及强化钻井参数,形成一套适用于CG STEER国产旋转导向系统的钻具组合,进一步确保了破岩能力,减少了卡钻风险;(3)基于摩尔-库伦准则的井壁稳定性评价,优化油基钻井液性能与密度设计,再度降低了卡钻风险。该项钻井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现场8口井,实现二开?215.9 mm井眼的“一趟钻”优快钻井,应用结果表明:(1)较之未应用该项技术的井,8口应用井的二开平均机械钻速由17.75 m/h提升至23.20 m/h(提高30.7%),二开平均钻井周期由12.00 d降至9.19 d(缩短23.4%),全井平均钻井周期由16.10d降至11.19d(缩短30.5%),应用效果良好;(2)8口井中效果最好的JQ12-8-H2井,机械钻速高达40.62m/h,二开钻井周期仅为6.15 d,刷新了天府气田致密气水平井的最快机械钻速与最短钻井周期纪录,钻井提速效果显著。该项钻井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力支撑了四川盆地致密气快速上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水平井 钻井提速 天府气田 一趟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含硫深井气举技术研究及应用
11
作者 张婷 于洋 +2 位作者 王果 彭杨 董宗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占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的59%,已开发气藏普遍受水侵影响,气藏具有埋藏深、高温、高压、含硫、井筒条件复杂等特点,导致气举技术在该类气藏中应用时面临设计方法缺失,工具性能不足等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优化设计...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占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的59%,已开发气藏普遍受水侵影响,气藏具有埋藏深、高温、高压、含硫、井筒条件复杂等特点,导致气举技术在该类气藏中应用时面临设计方法缺失,工具性能不足等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优化设计方法、研制高压气举阀及排水采气工具等技术攻关,并进行实际应用,形成了高压深井气举、免修井排水采气等一系列含硫深井排水采气新技术。研究成果表明:(1)在常规气举设计基础上,引入地层吸液指数,建立基于地层—井筒耦合流动的高压深井气举设计方法,该方法增加顶阀下入深度,气举阀布阀支数减少60%,降低阀间干扰;(2)通过气举阀结构优化设计,研制了充氮压力35 MPa、抗外压90 MPa的高压耐蚀气举阀,可满足6 000 m井深范围内酸化—气举联作和井下长期工作的需求;(3)设计以单向注入通道为核心的气举封隔器构建单向工艺通道,以自验封和悬挂为核心的气举封隔器重建工艺通道,研发了预置式、隔离式、跨隔式排水采气工具,满足永久式封隔器在气井完井不同阶段开展排水的技术需求,实现免修井排水采气。在川渝地区含硫深井中现场应用300余井次,应用井深超6 000 m,最大排水量达650 m~3/d,有效地解决了川渝地区气田含硫、高压、深井排水采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深井 气举 设计方法 排水采气工具 高压气举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封隔器段完井管柱在多工况下的安全研究
12
作者 周朗 龚浩 +3 位作者 张林 周梓澄 黄顺潇 田璐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4,共7页
现场作业中,温度压力变化频繁,双封隔器与管柱承受巨大压差,导致完井管柱失效频发,威胁完井管柱力学完整性。为保障现场生产安全,根据双封隔器段完井管柱在多工况下的温度压力变化,考虑密闭环空流体的温度效应和油管的弹性变形对密闭环... 现场作业中,温度压力变化频繁,双封隔器与管柱承受巨大压差,导致完井管柱失效频发,威胁完井管柱力学完整性。为保障现场生产安全,根据双封隔器段完井管柱在多工况下的温度压力变化,考虑密闭环空流体的温度效应和油管的弹性变形对密闭环空流体压力的影响,建立了多工况下双封隔器密闭环空压力的计算模型,并对管柱的安全性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测试和生产工况下,双封隔器以及油管承受的压差小,不影响管柱完整性;在酸化工况下,双封隔器承受压差巨大,为79.74 MPa,此时管柱极易发生失效;建议在酸化工况下,合理控制酸化液流量,降低温度效应对管柱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双封隔器管柱的井身结构设计与现场工艺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管柱 双封隔器 密闭环空 力学完整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膨胀管的井身结构拓展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以四川盆地渝西区块Z203井区为例
13
作者 吴杰 马勇 +3 位作者 沈欣宇 何飞 杨兆亮 苏昱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1期99-102,108,共5页
四川盆地渝西区块Z203井区雷口坡组缺失,导致须家河组-嘉陵江组地层不整合接触,区内井漏频发,其中,Z203H5-2井钻至须家河组发生恶性井漏,采用常规化学方法堵漏34次仍未解决,采用膨胀管技术对漏失井段进行物理封堵,将原井段扩径至满足膨... 四川盆地渝西区块Z203井区雷口坡组缺失,导致须家河组-嘉陵江组地层不整合接触,区内井漏频发,其中,Z203H5-2井钻至须家河组发生恶性井漏,采用常规化学方法堵漏34次仍未解决,采用膨胀管技术对漏失井段进行物理封堵,将原井段扩径至满足膨胀管下入的井筒条件后,下入膨胀管至目的井段并开展固井和膨胀作业,通过膨胀管底部水泥密封和顶部悬挂密封确保漏失井段完整封隔。应用表明,膨胀管技术可物理封堵须家河组-嘉二段顶漏失井段,将地层承压能力由1.07g/cm^(3)提高至1.95g/cm^(3)以上,后续钻井作业中未出现井漏复杂并顺利钻至龙马溪组顶中完,最终采用原设计井眼尺寸完井,该技术为处理突发复杂井况并最大限度保留原井眼尺寸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管 井身结构拓展 恶性井漏 裸眼封堵 封堵复杂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含硫气井完整性关键技术——以安岳特大型气田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乐宏 范宇 李玉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90,共10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具有埋藏深、高温、高压、含H_(2)S和CO_(2)等特点,对气井完井管柱强度、密封性、抗腐蚀性能要求高,导致钻井难度大,井身结构及其管柱受力复杂,固井质量、气井环空异常带压等完整性问...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具有埋藏深、高温、高压、含H_(2)S和CO_(2)等特点,对气井完井管柱强度、密封性、抗腐蚀性能要求高,导致钻井难度大,井身结构及其管柱受力复杂,固井质量、气井环空异常带压等完整性问题突出。为此,针对上述气井完整性问题,基于钻完井设计、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井筒完整性评价、气井安全管控等方面开展了持续攻关及现场实践,形成了高温高压含硫气井完整性设计、评价和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了高温高压含硫气井全生命周期完整性设计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为建井阶段井控安全和建立良好的井屏障奠定坚实基础;(2)形成了环空压力评价、井口抬升评价、气井安全风险量化评价等井完整性评价关键技术,实现了气井安全风险定量评价,为井完整性分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建立了高温高压井完整性标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井完整性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结论认为,通过高温高压含硫气井完整性技术的全面应用,气井环空异常带压比例逐年下降,有效支撑了安岳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该技术可为国内外类似气井完整性设计、评价和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特大型气田 高温高压 含硫气井 完整性设计 环空带压 完整性评价 关键技术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苟波 马辉运 +2 位作者 刘壮 周长林 王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8,共12页
要实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开发,亟需相关酸化压裂技术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为了指导多种酸压工艺的现场实践,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酸压数值模拟技术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目前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工程的技... 要实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开发,亟需相关酸化压裂技术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为了指导多种酸压工艺的现场实践,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酸压数值模拟技术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目前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工程的技术需求,探索研究了当前酸压数值模拟面临的新挑战和需要突破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酸压三维数值模拟基于解耦思想,将酸压模型分为水力裂缝初始形态构建、酸刻蚀模拟及导流能力计算等3个模块,其中酸刻蚀模拟模块是酸压数值模拟的核心;②地质统计学参数方法在水力裂缝初始形态建模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酸刻蚀模拟通过N-S方程组、酸平衡方程、酸液滤失模型及酸岩反应溶蚀力方程耦合求解,已初步实现了精细化和油藏工程尺度的模拟,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计算主要基于局部立方定律进行求解,并考虑了多重因素对导流能力的影响。结论认为,酸压数值模拟面临的新挑战包括酸液在复杂流动介质中的多场耦合高效计算、酸刻蚀过程的精细模拟、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准确计算以及酸压数值模拟与酸压工程应用的匹配;需要突破的方向是实现多场、多尺度的酸压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碳酸盐岩 油气藏 酸化压裂 数值模拟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新疆油田Y区块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健 黄伟豪 +3 位作者 赵云海 张宇 王丹翎 张莉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8-294,共7页
针对新疆油田Y油藏的强非均质性特征以及开发剖面动用程度低、含水高的特点,筛选适合注入水配液的氮气泡沫体系配方,评价泡沫体系的油藏适应性、油藏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性能和细菌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研究泡沫的流变性,开展物理模拟分析在... 针对新疆油田Y油藏的强非均质性特征以及开发剖面动用程度低、含水高的特点,筛选适合注入水配液的氮气泡沫体系配方,评价泡沫体系的油藏适应性、油藏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性能和细菌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研究泡沫的流变性,开展物理模拟分析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所筛选的氮气泡沫体系的起泡体积为530 mL,泡沫半衰期为167 min,综合指数为66382 mL·min,具有良好的油藏适应性;优选出的氮气泡沫体系表现出典型的剪切稀释性,并且稳泡剂的加入对泡沫体系的黏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但不会对其在地层中的流动产生影响。在0.1~10 Hz的频率范围内,氮气泡沫的黏性模量均高于弹性模量(G''/G'>1),泡沫表现出较好的黏性行为,并具有一定的弹性行为。通过岩心流动实验看出,在水驱阶段,高渗透岩心的分流率随着级差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级差为11.53时,低渗透岩心不能有效启动;在泡沫驱和后续水驱阶段,低渗透岩心的驱油效率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渗透率级差为8.67时,低渗岩心提高驱油效率达到最大,为4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 油藏非均质性 细菌 流变性 岩心流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排水采气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向建华 文明 +6 位作者 王强 陈满 李小蓉 魏林胜 罗鑫 李泊春 蒋泽银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3期67-76,共10页
页岩气井长期经济有效的生产是页岩气开发的基本要求。页岩气井积液严重影响采气生产,需要长期实施排水采气工艺。通过定制实验及现场测试发现:页岩气井后期带液生产,水平段以层流为主,斜井段为段塞流,是井筒积液开始发生的位置,斜井段... 页岩气井长期经济有效的生产是页岩气开发的基本要求。页岩气井积液严重影响采气生产,需要长期实施排水采气工艺。通过定制实验及现场测试发现:页岩气井后期带液生产,水平段以层流为主,斜井段为段塞流,是井筒积液开始发生的位置,斜井段积液后,液体回流导致水平段液量聚集;关井油管内的积液退回到储集能力强的长水平段,井筒液面低;油管下入水平段将限制气井产能;斜井段偏心漏失导致柱塞气举效率降低。根据页岩气井长期低压小产特征及井筒气液流动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页岩气井能量、实现经济高效排水采气的开采对策。选定优选管柱、泡沫、柱塞作为页岩气井排水采气3项主体工艺,优化各项主体工艺的技术方案和做法,实现通过工艺辅助页岩气井自喷排水采气。页岩气排水采气技术在川南地区长宁区块推广实施后,气举助排及复产工作量降低,水淹井次减少,有效维护了老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排水采气 优选管柱 柱塞 泡沫 气举 工艺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超深高温高压气井完井试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龚浩 唐庚 +2 位作者 张林 陆林峰 张健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1-63,I0004,共4页
针对川西地区超深高温高压气井完井试油面临多层试油施工周期长、压井作业次数多、小井眼环空间隙小、压力操作窗口窄以及对射孔器材、井下工具、试油工作液耐温性能要求高等难点,文章研究形成了深井超深井APR测试工艺技术、试油完井一... 针对川西地区超深高温高压气井完井试油面临多层试油施工周期长、压井作业次数多、小井眼环空间隙小、压力操作窗口窄以及对射孔器材、井下工具、试油工作液耐温性能要求高等难点,文章研究形成了深井超深井APR测试工艺技术、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配套研制了高温高压井下作业工具;研制了140 MPa超高压气井地面测试技术;完善了完井试油作业井完整性评价体系。该系列完井试油技术在川西地区成功应用10余井次,应用效果良好。同时,对其完井试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下步川西地区超深高温高压大斜度井、小井眼完井试油技术攻关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高温高压 完井试油一体化 井下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竭型气藏储气库完井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山 陆林峰 +3 位作者 姜艺 王汉 张健涛 田璐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7-60,I0003,I0004,共6页
在地下储气库、气田、小型LNG等众多调峰方式中,地下储气库仍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继西南地区第一座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建立以来,目前正启动相国寺储气库扩容工程,未来的十年内西南油气田将新建5个储气库,形... 在地下储气库、气田、小型LNG等众多调峰方式中,地下储气库仍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继西南地区第一座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建立以来,目前正启动相国寺储气库扩容工程,未来的十年内西南油气田将新建5个储气库,形成工作气量达100×10^8 m^3,日调峰采气量超过8300×10^4 m^3的储气库群。针对枯竭型气藏储气库,具有地层压力系数低的特点,在考虑完井工艺时不仅要充分发挥注采井的产能,保证储气库的应急调峰能力,同时还要保障注采井安全、高效注采,增加气井寿命。储气库在强注强采工况下,管柱会发生高频振动,导致管柱螺纹和封隔器疲劳失效,需进一步开展光纤监测管柱振动的研究。结合枯竭型气藏的特点,通过总结相国寺和国外储气库注采井完井方式、油管选择、注采管柱结构、井下工具及井口装置等工艺技术,为新建储气库完井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型气藏 储气库 完井工艺 强注强采 注采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页岩气自动化泡排加注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生茂 陈家晓 +3 位作者 杨智 朱昆 魏林胜 蒋泽银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4-67,I0004,共5页
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藏相比,具有储集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气流阻力大、生产能力低等特点,气井必须进行大规模体积压裂才能获得工业气流,大量的压裂液被挤入地层。随着开采的进行和地层压力不断降低,井筒积液日益影响气井的生产,需要采... 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藏相比,具有储集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气流阻力大、生产能力低等特点,气井必须进行大规模体积压裂才能获得工业气流,大量的压裂液被挤入地层。随着开采的进行和地层压力不断降低,井筒积液日益影响气井的生产,需要采取泡排等措施以实现稳产。在页岩气平台每口单井使用常规单井泡排加注装置,会增加劳动强度且占用场地空间。自动化泡排加注工艺解决了平台井多井泡排工艺中药剂加注难题,装置具有配液方便、持续时间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实现页岩气井开采的降本增效。以长宁7个平台现场应用为例,对自动泡排加注工艺装置、工艺特点、应用效果及效益进行分析,验证了该项工艺技术能为页岩气效益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自动化 泡排 排液采气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