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难采油气藏开发管理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军 杨再勇 +2 位作者 王廷勇 张友彩 刘泽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2,114-115,共4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油气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历经半个多世纪滚动勘探开发,因油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益开发。"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开发管理,针对低孔...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油气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历经半个多世纪滚动勘探开发,因油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益开发。"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开发管理,针对低孔、低渗、高温、高压、高含硫、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油气藏开发技术瓶颈和管理难点,在深化不同类型油气藏地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集成创新,形成了低孔低渗层状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水平井开发配套技术,致密砂岩气藏"区块优选+丛式井+分层压裂+井下节流+地面标准化"的主体开发技术,以及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安全快速钻完井和高含硫环境下地面系统腐蚀监测与防治配套技术。通过管理创新形成了与复杂难采油气藏相适应的开发管理模式,提高了复杂油气藏开发水平,油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近5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4 887×108 m3,油气年产量由不到100×104 t油当量上升到300×104 t油当量。所形成的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开发配套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其他非常规复杂油气藏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气藏 开发管理 规模效益开发 开发配套技术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凝析油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文龙 罗冰 +13 位作者 谢增业 张本健 武赛军 张斌 谢武仁 陈骁 刘博文 崔会英 孙豪飞 冉钰 国建英 明盈 徐亮 陈大伟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蓬深10井在上二叠统长兴组发现凝析油,拓展了四川盆地液态烃保存的深度下限,亟需明确其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为此,应用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全油色谱、金刚烷、全二维气相色谱、芳烃色质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结合...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蓬深10井在上二叠统长兴组发现凝析油,拓展了四川盆地液态烃保存的深度下限,亟需明确其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为此,应用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全油色谱、金刚烷、全二维气相色谱、芳烃色质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及烃源岩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兴组凝析油成熟度为1.59%~1.75%,金刚烷指数和甲基菲指数等参数均揭示凝析油处于高成熟热演化阶段。②长兴组凝析油主要源于龙潭组煤系烃源岩;凝析油以环烷烃和芳烃化合物为主,芳烃化合物中联苯系列化合物含量达48.6%;凝析油全油碳同位素偏高(-26.4‰),与龙潭组干酪根碳同位素相似;类异戊二烯烷烃中姥鲛烷占优势,Pr/Ph值为1.73~1.85,凝析油烃源岩沉积于弱氧化沉积环境。③地质历史中未达到液态烃类完全裂解的温度、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改造强度弱以及异常超高压的共同作用是凝析油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结论认为,长兴组凝析油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产物,在龙潭组/吴家坪组烃源岩发育且后期未遭受TSR强烈改造的区域有望发现更多的长兴组凝析油;该研究认识为在四川盆地继续寻找长兴组凝析油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蓬莱气区 长兴组 凝析油 碳同位素 异常高压 深度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油气田含锂气田水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立 杨立 +3 位作者 刘韬 高杰 胡永碧 刘友权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7,共7页
截至2020年底,国内锂资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达70%。据统计,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各气田在开发过程中普遍产水,目前西南油气田拥有生产井1900余口,其中超80%的生产井产水,2020年常规气气田累计产水超120×10^(8... 截至2020年底,国内锂资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达70%。据统计,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各气田在开发过程中普遍产水,目前西南油气田拥有生产井1900余口,其中超80%的生产井产水,2020年常规气气田累计产水超120×10^(8) m^(3)。据研究报道,气田水与油气等烃类物质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油气成藏阶段,通常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甚至部分锂资源含量高于盐湖卤水。通过气田水取样分析证实,西南油气田17口井气田水中锂离子质量浓度最高达131.6 mg/L,约50%取样井气田水中锂离子含量高于最低工业品位,同时还含有较为丰富的溴、钾等伴生资源。通过对重点井气田水跟踪评价证实西南油气田气田水锂、溴资源长周期稳定性较好,此外,西南油气田地层水资源丰富,3处重点区块地层水储量达13.3×108 m^(3),初步估算了3处区块锂资源(以Li_(2)CO_(3)计)总价值超3100亿元,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油气田 气田水 锂资源 溴资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多因素耦合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影组二段为例
4
作者 欧家强 王小蓉 +5 位作者 杨洋 庞进 陆峰 李娟 李松岑 陈昊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8,共7页
目的针对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应力敏感、水侵和堵塞等多机制耦合导致产能评价失准的问题,以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影组二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多因素协同产能定量评价方法。方法基于双重介质渗流理论框架,引入Forchheimer方程修正高速非达西... 目的针对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应力敏感、水侵和堵塞等多机制耦合导致产能评价失准的问题,以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影组二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多因素协同产能定量评价方法。方法基于双重介质渗流理论框架,引入Forchheimer方程修正高速非达西流动惯性效应,结合应力敏感本构关系量化渗透率动态衰减,通过分阶段含水饱和度模型表征水侵演化过程,并利用表皮系数反映近井堵塞程度,构建了气水两相多因素耦合产能模型;采用拟稳态半解析方法求解,并通过试井与生产数据约束关键参数。结果无阻流量预测相对误差为1.2%~4.3%,水侵阶段误差低于3.5%。定量分析表明,堵塞效应导致产能损失高达36%,应力敏感引起的产能下降30%~45%,水侵影响相对较小(2.0%~4.6%)。现场应用证实,控压生产可将月递减率从3.2%降至1.8%,酸化解堵后产能恢复率达93%。结论该模型为制定差异化的气井产能维护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提升同类气藏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产能评价 多因素耦合模型 应力敏感性 堵塞效应 水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成功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文绍牧 肖杰 +5 位作者 计维安 青春 黄雪松 邱蜀峰 杨建 张连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9,共13页
202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TSP气田全面达产,开启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DKH—QLB特高含硫气田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至此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步入... 202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TSP气田全面达产,开启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DKH—QLB特高含硫气田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至此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步入全新阶段。为实现特高含硫气藏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以TSP气田、DKH—QLB气田产能建设为依托,在特高含硫气田高效高产开发、地面集输、天然气净化、腐蚀防护、安全环保、数智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取得中国特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研究结果表明:①高陡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及地层模型重构技术,实现了60°陡倾角地层构造样式恢复,进一步建立高产井部署模式,开发井均获百万立方米天然气高产;②“评价—设计—管控”三位一体井控技术、复杂地质环境优快钻完井技术、高产高效益建井关键配套技术和全生命周期井完整性保障技术,保障了特高含硫气田井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③形成包括气液混/分输工艺、材质评选及缓蚀剂防腐、有机硫深度脱除及尾气超低排放、全面施工质量控制、多重联锁保护和多级紧急截断的特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体系,支撑了地面系统安全高效平稳运行和清洁生产;④建立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最严格的安全防护距离及应急管控系统,形成含硫气田水闪蒸气增压回收技术,实现站场闪蒸气零排放,保障了特高含硫气田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⑤储层—井筒—地面元素硫沉积预测及防治技术,实现储层—井筒—地面元素硫沉积的有效预测,解决了元素硫沉积堵塞的难题,支撑特高含硫气田长期稳产;⑥优化了数字化交付标准,打造了生产全系统的数字孪生体,建立了融合开发生产上下游一体化模型和多场景智能工作流,构建了智能管理平台,提升了特高含硫气田开发生产管控水平和工作效率。结论认为,特高含硫整装气田取得的关键技术创新,支撑了四川盆地TSP气田、DKH—QLB气田等特高含硫气田的产能建设,为中国特高含硫气藏安全清洁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特高含硫气藏 TSP气田 DKH—QLB气田 安全清洁高效 智能化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85
6
作者 蒋裕强 漆麟 +3 位作者 邓海波 王毓俊 蒋婵 罗明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域:①川中平缓构造区油藏分布不受构造控制,高能介屑滩、砂体叠加区及裂缝发育带是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具备大面积低渗透油藏叠加连片分布的特征;②川东褶皱带向斜区侏罗系地层保存完整,成藏条件与川中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龙门山、大巴山冲断带前缘可能发现多种类型的油藏或油气藏。建议开展老油田的挖潜工作,同时加大对川中北部及川东向斜区的勘探,寻找原油持续稳产的接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油气藏形成 条件 烃源岩 生储盖组合 圈闭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地层充填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 被引量:25
7
作者 雍自权 刘庆松 李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9,162,共4页
前陆盆地构造位置重要、油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此,利用构造、沉积及钻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已经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的川西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地层充填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川西前... 前陆盆地构造位置重要、油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此,利用构造、沉积及钻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已经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的川西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地层充填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发展始于印支运动的卡尼期而终于喜山期;盆地的发展在各个时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构造格局的变化。上述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藏的生、运、聚、保条件。该区油气藏主要受前陆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坳陷和隆起带控制,燕山期形成的绵竹—盐亭隆起带、邛崃—新津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也是川西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前陆盆地 发展 演化 构造 油气藏形成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北部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地震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坤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梁锋 王立恩 马梓珂 刘博文 杨孟祥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沉积期,蓬莱地区整体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丘滩复合体、丘滩间海、台坪、局限潟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通过地震-岩性精细标定,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带间的良好对应关系,其中高能丘滩相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幅丘状外形、内部杂乱或断续—弱断续反射、内幕核部亮点反射特征。基于地震相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PCA)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丘滩复合体识别精度。③灯二段丘滩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磨溪地区SQ1沉积期丘滩较蓬莱地区发育,至SQ2沉积期,蓬莱地区丘滩发育规模变大,滩核微相发育范围广,而磨溪地区以台坪沉积为主,丘滩仅在局部零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分析 低幅丘状 杂乱反射 亮点反射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北部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9
作者 屈海洲 杨诗媛 +2 位作者 李居正 文思颖 周琳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8,共15页
为深化川中北部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相认识、明确该区碳酸盐岩滩体展布的有利区,基于岩芯、测井、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研究区沧浪铺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沧浪铺组沉积相包括浑水潮坪相、混积台... 为深化川中北部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相认识、明确该区碳酸盐岩滩体展布的有利区,基于岩芯、测井、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研究区沧浪铺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沧浪铺组沉积相包括浑水潮坪相、混积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4种类型;其中浑水潮坪相可分为潮间带和潮下带两个亚相,岩性以碎屑岩为主;混积台地相可分为台坪和台内洼地两个亚相,以混积岩为主;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以沉积碳酸盐岩为主,前者以云岩为主,后者以灰岩为主。2)沧一段受西部陆源碎屑注入及德阳—安岳裂陷槽的影响,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浑水潮坪相、混积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3)沧二段沉积期,先期裂陷槽几乎被填平补齐,以浑水潮坪相沉积为主。综上,研究区有利滩体主要发育在先期裂陷槽东侧的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中,受裂陷槽及海退的影响,滩体逐渐往东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沉积模式 下寒武统 沧浪铺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磨溪气田嘉二段砂屑云岩储集层成因 被引量:25
10
作者 谭秀成 罗冰 +5 位作者 李卓沛 丁熊 聂勇 吴兴波 邹娟 唐青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8-274,共7页
对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陵江组嘉二段二亚段C层(T1j22C)砂屑云岩宏观与微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建立滩相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的成因模式。原生粒间孔是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其主要特征及判识标志包括:储集层发育严格受沉积微相... 对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陵江组嘉二段二亚段C层(T1j22C)砂屑云岩宏观与微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建立滩相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的成因模式。原生粒间孔是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其主要特征及判识标志包括:储集层发育严格受沉积微相控制、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扩残余粒间孔为主、颗粒接触处仅有海底胶结物发育、初期压实使颗粒呈线-凹凸接触的格架支撑及部分孤立粒间孔隙的埋藏胶结物不具溶蚀现象等。原生粒间孔的保存机制为:在海底胶结后,初期压实使具早期环边胶结物的颗粒呈格架支撑、喉道减小;压实流体胶结使滩体周缘致密化,并且粒间孔内有限的浅埋藏胶结物使喉道堵塞,成岩流体达到溶蚀-胶结平衡后胶结作用终止;后期埋藏溶蚀主要调整、优化改造先期孔隙层,其对单个储渗体储集空间的绝对增加值仅占次要地位,并不改变这类储集层的储渗体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相碳酸盐岩 砂屑云岩 储集空间 原生粒间孔 成因机制 嘉陵江组 磨溪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石油勘探前景 被引量:60
11
作者 廖群山 胡华 +2 位作者 林建平 刘中良 穆献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5-822,838,共9页
从连续型石油聚集和与美国Williston盆地Bakken组对比的角度,对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的石油勘探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四川盆地侏罗系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O%-3.7%,渗透率平均为0.35×10^-3-0.53x10^-3μm。,... 从连续型石油聚集和与美国Williston盆地Bakken组对比的角度,对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的石油勘探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四川盆地侏罗系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O%-3.7%,渗透率平均为0.35×10^-3-0.53x10^-3μm。,中值孔喉半径平均为0.05-0.24μm,属于典型的致密储层。2)川中侏罗系产油层纵、横向上与生油层密切共生,源内或近源聚集;主力油层连续分布在斜坡区和凹陷区,没有明显的圈闭界限,不受局部构造控制;多层系叠合连片,大面积整体含油;多数含油区块为异常高压系统,油藏无水,没有统一的油一水边界,为较典型的连续型石油聚集,与Bakken组基本相同。3)Bakken组致密储层石油在近几年相对高油价背景下,主要以水平井及分段压裂技术实现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川中侏罗系受认识、投入和技术的制约,近十几年来未有实质性进展。4)从研究认识着手,建立先导性试验区,加强水平井及分段压裂等关键工艺技术攻关,有效提高单井产量,这是打开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石油勘探开发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压裂 水平井 连续型石油聚集 勘探前景 致密储层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磨溪气田嘉陵江组“土黄色”粉晶云岩成因及其储集层形成机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浩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宏 周彦 李凌 丁熊 唐青松 邹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12,共9页
以川中磨溪气田嘉陵江组二段2亚段B层为例,系统剖析"土黄色"粉晶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讨论"土黄色"粉晶白云岩成因和储集层形成机制。测录井及取心资料分析发现,粉晶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和晶间孔,喉道... 以川中磨溪气田嘉陵江组二段2亚段B层为例,系统剖析"土黄色"粉晶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讨论"土黄色"粉晶白云岩成因和储集层形成机制。测录井及取心资料分析发现,粉晶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和晶间孔,喉道以片状为主,孔喉配置关系较好,表现出中孔低渗特征,为孔隙型储集层。白云岩成因分析发现,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成岩早期,其空间演化规律明显,垂向上自上而下白云石化程度逐渐变差,横向上随着远离卤水源白云石化程度逐渐减弱,存在过白云石化现象,渗透回流远端白云岩物性优于紧邻卤水源白云岩,说明"土黄色"粉晶云岩为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成因。储集层形成机制分析表明,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晶间孔隙为后期储集层改造提供了优质渗流通道,早期喀斯特岩溶作用对晶间孔的扩溶改造是优质储集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黄色”粉晶云岩 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 喀斯特岩溶 嘉陵江组 磨溪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抗污染隔离液在川中磨溪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香艳 郭小阳 +2 位作者 李云杰 胡永东 陈家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86,共4页
磨溪气田是四川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产能建设基地,钻探目的为开发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天然气资源。自2003年开发嘉二段气藏以来,固井完井质量一直存在很大问题,2004年底至2005年中试油的18口井中,有13口井出现了环空气窜。针对磨... 磨溪气田是四川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产能建设基地,钻探目的为开发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天然气资源。自2003年开发嘉二段气藏以来,固井完井质量一直存在很大问题,2004年底至2005年中试油的18口井中,有13口井出现了环空气窜。针对磨溪气田出现的完井质量问题,分析了磨溪构造特点和固井难点以及完井后出现环空气窜、井口漏气的原因。分析认为,采用隔离液技术是解决磨溪气田一直以来的环空气窜等固井质量问题的措施之一。因而进行了新型高密度抗污染隔离液体系的研发,研制的隔离液悬浮稳定性好、流变性可调、抗污染能力强,密度范围宽达1.20~2.40g/cm3。隔离液现场试验4口井共8井次表明,隔离液不仅隔离效果良好,而且对井壁界面虚滤饼、胶凝稠化钻井液具有磨蚀、刮削和有效携带作用,固井质量评价合格,各层套管外均无环空气窜,井口试压正常,经酸化压裂改造和生产测试,单井日产气量最高达36×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溪气田 固井质量 环空气窜 抗污染隔离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气田FF-NL级采气井口阀门腐蚀失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江晶晶 张强 +5 位作者 常宏岗 蔡忠明 张昌会 袁曦 张东岳 莫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81,共6页
以川渝气田某FF-NL级采气井口阀门为例,对阀门进行机械切割分析。发现由阀体、阀板、阀座组成的流体介质通道处于井口高温高压高流速的气液混输腐蚀环境中,通道内表面容易受到电化学腐蚀和机械冲蚀的双重作用,冲刷腐蚀及点蚀现象比较明... 以川渝气田某FF-NL级采气井口阀门为例,对阀门进行机械切割分析。发现由阀体、阀板、阀座组成的流体介质通道处于井口高温高压高流速的气液混输腐蚀环境中,通道内表面容易受到电化学腐蚀和机械冲蚀的双重作用,冲刷腐蚀及点蚀现象比较明显。阀杆和阀板因选择材料不同,表现出电偶腐蚀特征,密封失效。轴承组件受力部位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出现压应力诱导腐蚀。此外,阀座和阀体贴合面具备产生缝隙腐蚀的条件。室内模拟腐蚀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阀门主体材质12Cr13在模拟现场工况下腐蚀严重,与718镍基合金形成电偶后腐蚀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田 腐蚀 阀门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最优经济储量界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雨师 陈尘 +2 位作者 公维龙 陈武 米庆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69,共4页
以深层—超深层油气藏为研究对象,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结合某油气田的实际特征情况,在设置了众多可以赋值的参数的条件下,建立了经济储量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模型对其参数进行赋值,测算了在不同井深、圈闭面积和价格下的经... 以深层—超深层油气藏为研究对象,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结合某油气田的实际特征情况,在设置了众多可以赋值的参数的条件下,建立了经济储量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模型对其参数进行赋值,测算了在不同井深、圈闭面积和价格下的经济储量。最后,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测算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经济储量与价格、井深和圈闭面积呈高度相关的关系,并得到了以经济储量为因变量,以井深、价格、圈闭面积为自变量的线性相关模型。这对以后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有着一定得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超深层 油气藏 经济储量界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法”产能方程在高压气藏开发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蔡珺君 占天慧 +1 位作者 邓庄 甘笑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9,共8页
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受现场测试或产水影响,难以准确建立气井产能方程,从而导致气井动态描述困难、产能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对气井产水后修正产能方程、高压气藏产能方程、物质平衡方程的联合求解,建立了气井“动态法”产能方程,提出... 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受现场测试或产水影响,难以准确建立气井产能方程,从而导致气井动态描述困难、产能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对气井产水后修正产能方程、高压气藏产能方程、物质平衡方程的联合求解,建立了气井“动态法”产能方程,提出通过拟合地流压差、产气量和对产水后产能方程的修正,从而对产纯气和产水阶段的产能方程进行定量评价。该方程综合描述了原始地层压力、井底流压、生产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对产能方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的应用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方程 高压气藏 定量评价 安岳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雪莹 桑琴 +5 位作者 蒋裕强 方锐 周亚东 刘雪 李顺 袁永亮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9,共12页
在致密灰岩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薄片鉴定、测井响应、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SMI)等方法对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展开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大安寨段灰岩储层可... 在致密灰岩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薄片鉴定、测井响应、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SMI)等方法对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展开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大安寨段灰岩储层可分为厚层型和薄层型2种类型。灰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2%,平均渗透率为0.05 mD,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孔和微裂缝;②根据断层规模、断穿层位及平面上的断距,将研究区断层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大安寨段主要受一级和二级断层影响,与断层伴生的裂缝体系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③研究区有利相带控制了油气的分布,断储配置关系控制了油藏的产能,可分为“薄层灰岩+一级断缝”与“厚层灰岩+一级/二级断缝”2种高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系 介壳灰岩 构造缝 成岩缝 有利相带 断储配置关系 大安寨段 侏罗系 公山庙西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可动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8 位作者 杨长城 邓海波 蒋婵 洪海涛 唐松 谷一凡 朱讯 孙莎莎 蔡光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2-769,共18页
通过系统分析钻井取心资料,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细分为纯页岩型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等3类5种岩性组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差异,识别并评价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储层流体赋存状... 通过系统分析钻井取心资料,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细分为纯页岩型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等3类5种岩性组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差异,识别并评价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储层流体赋存状态特征及可动性,优选有利岩性组合类型。研究表明:①凉高山组页岩油分为游离油和吸附油,游离油具有易流动油和束缚油2种赋存状态,页岩孔隙中,小孔主要赋存吸附油和束缚油,中孔主要赋存束缚油和易流动油,大孔主要为易流动油;二维核磁共振T2≥0.2 ms,1≤T1/T2<10的区域为易流动油以及束缚油信号,T2<0.2 ms,10≤T1/T2<100的区域则为吸附油信号,并建立了凉高山组不同赋存状态流体二维核磁共振T1-T2识别图版;核磁共振孔径转换揭示了凉高山组页岩油游离油孔径下限为60 nm,建立了基于孔径大小和流体赋存状态的页岩油储层孔隙划分方案。②有机质含量、流体流动能力、矿物组成及孔隙结构是凉高山组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③粉砂型页岩组合大孔及微裂缝发育,易流动孔隙占比高,可动油更容易富集;粉砂纹层构造发育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储集空间,也会提高孔隙连通性,有利于页岩油聚集、赋存及流动,指示了粉砂型页岩组合为凉高山组有利岩性组合类型,其发育层段即为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段。明确粉砂型页岩组合孔-缝配置关系是未来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突破的主要攻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性 赋存状态 二维核磁共振T1-T2谱 岩性组合 页岩油 凉高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场气藏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珺君 彭先 +6 位作者 杨长城 李隆新 刘微 甘笑非 邓庄 李玥洋 赵宏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发现的天然气资源多元化和复杂化,矿场气藏工程技术研究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亟需破解难题的新理念、新发展、新实践。文中根据矿场气藏工程技术“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基本技术原则,通过调研分析,阐述了矿...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发现的天然气资源多元化和复杂化,矿场气藏工程技术研究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亟需破解难题的新理念、新发展、新实践。文中根据矿场气藏工程技术“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基本技术原则,通过调研分析,阐述了矿场气藏工程技术提出的背景,对比了目前矿场气藏工程技术的研究范式及其特点、不足和研究前景,展望了矿场气藏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探讨了提升矿场气藏工程技术研究的途径,以及提高气藏工程技术的矿场适用性对复杂气藏科学开发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工程技术 矿场 提升 实践 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点法”产能评价方法的内涵、矿场应用及改进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珺君 彭先 +6 位作者 李隆新 刘微 甘笑非 邓庄 李玥洋 王蓓 胡怡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气井产能评价实践中发现,针对低渗强非均质性和中高渗储层,常规“一点法”适用性差。为探索并解决该问题,文中系统梳理并总结了“一点法”产能评价方法的不同形式,揭示了其内涵。“一点法”的内涵主要包括均质储层、...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气井产能评价实践中发现,针对低渗强非均质性和中高渗储层,常规“一点法”适用性差。为探索并解决该问题,文中系统梳理并总结了“一点法”产能评价方法的不同形式,揭示了其内涵。“一点法”的内涵主要包括均质储层、可靠的稳定经验数、气井现场测试达到拟稳定渗流状态3个方面,围绕这3个方面的内涵,指明了“一点法”的矿场应用偏差。在此基础上,首先深入剖析了“一点法”计算参数的敏感性;其次对矿场应用提出了改进和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稳定经验数与试井地层系数的经验关系式及不同层系试井地层系数与测井储能系数拟合关系式;再次,提出了不同类型气井测试数据评价方法及试油建议;最后应用文中建立的“一点法”改进方法对四川盆地不同气田的31口气井进行了计算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该改进方法不仅适用于常规“一点法”的应用领域,也适用于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中高渗地质特征的气田,弥补了特定地质条件下常规“一点法”确定气井稳定产能误差大的不足,对于气田的开发设计、规模调整和现场生产组织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法” 产能 稳定经验数 低渗强非均质性 中高渗储层 测井资料 地层系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