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毅辉 李勇 +1 位作者 蒋蓉 傅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3,共6页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针对其长输和集输天然气管道场站的特点,按照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针对其长输和集输天然气管道场站的特点,按照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在管道及场站管理系统、适用于不同介质工况的管道风险评价技术、管道完整性检测技术、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管道维修与维护技术、场站完整性管理配套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建立和完善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实施模式,显著提高了该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不但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管道场站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其他油气田公司推广应用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管道 完整性管理 风险评价 完整性检测技术 维修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项目研究环境建设——在西南油气田的应用
2
作者 刘学军 何东溯 王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120,共2页
近期实施的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A1系统)、上游生产信息系统(A2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2000年制定的《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中的2个关键项目。利用现代化的软硬件平台,建立勘探开发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集成数据平台... 近期实施的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A1系统)、上游生产信息系统(A2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2000年制定的《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中的2个关键项目。利用现代化的软硬件平台,建立勘探开发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集成数据平台和统一共享的地学模型,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实现勘探协同工作,提高业务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和综合研究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发布和应用于一体,形成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管理的信息应用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研究环境是A1、A2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该系统展示其精华和应用的界面及平台。它由主数据库、数据准备区、数据服务区、软件应用区4部分组成。根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实际需求,将项目环境建设分为环境构建、数据准备和加载、软件集成及勘探开发工作一体化流程建立几个阶段,逐步实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信息 系统 信息处理 项目管理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沉积演化特征及页岩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春雨 张少敏 +7 位作者 韩璐媛 周红飞 吕龑 姜瀚 余凯 谢强 洪海涛 邱玉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7,共15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沉积期湖盆面积广,三角洲体系砂体、湖相泥(页)岩频繁交互,形成了有利的砂页岩岩性组合,为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油气的主要勘探对象。为探究多期湖盆迁移演化背景下的砂岩—页岩分布规律,指导页岩油气的勘探...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沉积期湖盆面积广,三角洲体系砂体、湖相泥(页)岩频繁交互,形成了有利的砂页岩岩性组合,为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油气的主要勘探对象。为探究多期湖盆迁移演化背景下的砂岩—页岩分布规律,指导页岩油气的勘探有利区带预测及优选,基于大量二、三维地震资料、连井地层、沉积相对比,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揭示了盆地凉高山组湖盆变迁与沉积演化过程,进一步结合砂页储层分布及成藏富集条件,明确了页岩油气的勘探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发育2期规模湖盆,第一期湖盆形成于凉一段最大湖侵期,面积达2.5×10^(4) km^(2),主要分布于川东北的平昌—川东的丰都地区,优质泥(页)岩(TOC>1%)厚度介于15~40 m;第二期湖盆形成于凉二段晚期,面积达1.6×10^(4) km^(2),主要位于川中的南充—川北的巴中地区,优质泥(页)岩(TOC>1%)厚度介于10~30 m。(2)湖盆萎缩期即凉二段沉积早期、凉三段沉积早期环湖三角洲砂体广泛发育,整体岩相组合表现为泥(页)岩与细砂岩、粉砂岩频繁互层,形成了页岩型、夹层型2种页岩油气储层。(3)夹层砂岩型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其中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坝复合砂体物性好,纵向上主要发育于凉二段、凉三段的三角洲前缘相带,且紧邻优质页岩,成藏条件好。(4)半深湖相页岩厚度大、粉砂质纹层发育,具有生烃能力强、储集物性好、含油气好的特征,纵向上主要发育于凉一段晚期、凉二段晚期的半深湖相带。结论认为:(1)两种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大,近期G119H井的突破证实,川中地区湖盆边缘规模发育的近源有利砂体为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气的重点勘探方向;(2)川东、川东北地区高TOC纹层状页岩稳定发育、有机质成熟度高、地层压力系数高,为页岩型页岩油气的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沉积中心 湖盆迁移 沉积相 页岩油气 勘探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开发中后期高效治水关键技术
4
作者 雍锐 张连进 +4 位作者 李滔 彭先 张春 杨玉斌 戚涛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是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强水侵碳酸盐岩气藏,随着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气区和水区压差持续增加,水侵形势更为复杂,“认识水、控制水、治理水”成为高效治水、高效开发气藏的关键。为此,以气藏整...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是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强水侵碳酸盐岩气藏,随着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气区和水区压差持续增加,水侵形势更为复杂,“认识水、控制水、治理水”成为高效治水、高效开发气藏的关键。为此,以气藏整体治水理念为指导,开展了不同类型储层非均匀水侵和水封机理研究,建立了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4类储渗体与气水组合模式,划分了14个治水单元,优化了治水对策,保障了气藏年产气70×10^(8)m^(3)以上规模稳产(已达9年)。研究结果表明:①孔洞型储层中水侵前缘相对均匀向前推进,裂缝—孔洞型储层中水相主要沿裂缝非均匀窜进,且随着水区和气区压差逐渐增加,非均匀水侵现象更加显著,当压力梯度由0.02 MPa/cm增加至0.06 MPa/cm时,采收率下降25%~35%;②不同类型储层水封气形成的临界含水饱和度为30%~80%,解封含水饱和度在25%~70%,其中裂缝—孔洞(孔隙)型储层为解水封主要对象;③气藏储渗体气水组合模式可分为高渗优势通道型、中—高渗视均质型、外低内高型、相对低渗型,其中高渗优势通道型宜采用主动排水,中—高渗视均质型宜采取排控结合,外低内高型和相对低渗型以控采速为主。结论认为:①强化纵横向水侵前缘监测、预防气井水淹、解水封和地层水综合利用等是气藏下一步的重点治水工作;②实现“驱动要素优化、渗流方向优化”是强水侵气藏抑制非均匀水侵、提高气藏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 碳酸盐岩 开发中后期 非均匀水侵 储渗体 治水单元 水封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坝气田雷三气藏高效开发及其对中国高含硫气藏开采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勇 惠栋 +7 位作者 杜强 蒋德生 李滔 刘其松 闫静 陈颖莉 李隆新 刘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6,共13页
四川盆地中坝气田雷三气藏是中国首个自主开发的大中型高含硫有水天然气藏,经过50余年的勘探与开发,当前气藏采收率高达95%以上,已经成为中国高含硫气藏高效开发的典范。在对雷三气藏地质特征、开发建设历程与成效、开发主体技术等内容... 四川盆地中坝气田雷三气藏是中国首个自主开发的大中型高含硫有水天然气藏,经过50余年的勘探与开发,当前气藏采收率高达95%以上,已经成为中国高含硫气藏高效开发的典范。在对雷三气藏地质特征、开发建设历程与成效、开发主体技术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阐述了雷三气藏高效开发对中国大型整装复杂(特)高含硫气藏的指导和奠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创新形成了多维度全要素的高含硫有水气藏全生命周期精细描述策略和高效开发模式,实现高含硫有水气藏稀井高产、长周期稳产的重大突破;②创新形成了集增产改造、解堵酸化、排水采气、增压集输为一体的高含硫有水气藏开采系列技术体系,有效解决高含硫有水气藏开发中后期低压、超低压开发阶段的关键生产难题;③创新建立了高含硫有水气藏井筒—地面腐蚀评价和防护技术体系,形成了国内高含硫气藏开发整体腐蚀控制基本理念和技术体系1.0版;④创新研发了高含硫天然气有机硫脱除溶剂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硫黄回收系列催化剂,建立了针对高含硫气藏包括脱硫、脱水、硫黄回收、尾气处理、轻烃回收等天然气处理技术1.0版;⑤集成创新并打造首个高含硫气藏全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体系,保障气藏安全平稳运行近40年。结论认为,该气藏树立了国内同类高含硫气藏高效开发的典范,推动了中国高含硫气藏开发理念认识创新与理论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全国唯一的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采研发中心和中国石油高含硫气藏开采先导试验基地,为中国高含硫气藏开发技术加快发展和高含硫天然气快速上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坝气田 雷三气藏 高含硫天然气 有水 安全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储气能力”建设的技术基础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勇 王梦雨 +3 位作者 罗瑜 李隆新 彭先 赵梓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保障国家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201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的建设项目,将四川盆地天然气储气调峰和战略应急保供能力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安全高度。此外,中国石油在“十四五”期间确立了打造“西南储气中... 为保障国家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201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的建设项目,将四川盆地天然气储气调峰和战略应急保供能力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安全高度。此外,中国石油在“十四五”期间确立了打造“西南储气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攻关各项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技术难题,已初步形成“西南储气中心”建设格局。为此,在分析四川盆地建设储气库面临的挑战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中国石油近17年在四川盆地的发展规划、建设现状、技术进展等方面的成果,并对打造“中国西南储气能力”提出了具体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且拥有与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连互通的完善管网设施,能够为盆地储气库建设提供坚实基础;(2)提出了复杂盆地气藏的“十指标”选址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储气库库址优选技术;(3)形成了储气库建库运行七大特色技术,健全了碳酸盐岩气藏建库主体技术系列;(4)构建了国内首个储气库地质体、井、地面完整性管理评价技术体系,保障了储气库安全稳定运行。结论认为,为支撑国家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建设,提出了“中国西南储气能力”建设的概念,其核心是以中国石油初步建成的企业级“西南储气中心”为基础,走出单一油公司储气库建设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协调、跨企业的储气库协同共建共享共营机制,全面推动四川盆地整体储气能力建设,保障国家天然气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储气能力 四川盆地 地下储气库 复杂气藏条件 选址 完整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成藏序列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7
7
作者 文龙 张本健 +6 位作者 金值民 吴长江 王小娟 邱玉超 王自剑 李勇 陈冬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7-1007,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形成了以三叠系须家河组烃源岩为中心的全油气系统。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为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气源基础;常规-非常规储层的发育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有利储集空间;断-砂耦合发育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优质输导体系。②烃源岩和储层在垂向上交互叠置,沉积环境、储层岩性和物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上三叠统—侏罗系自下而上有序发育源内页岩气-近源致密气和远源致密-常规气。③不同区带之间,埋藏深度、储层物性、地层压力以及生烃强度等地质条件的有序变化,控制平面上依次形成了冲断带构造气藏、坳陷带页岩气-致密气藏、斜坡带致密气藏和隆起带致密气-常规气藏的全序列成藏体系。④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思路,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致密气资源潜力巨大,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简称川中—川西)地区具备较大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陆相地层 全油气系统 三叠系须家河组 侏罗系沙溪庙组 常规—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小娟 张少敏 +5 位作者 庞小婷 杨曦冉 李晓芳 葛新锐 蔡来星 杨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3,共11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持续突破,展示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但是砂岩储层致密导致“甜点区”分布复杂,特别是对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沙溪庙组致密砂岩...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持续突破,展示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但是砂岩储层致密导致“甜点区”分布复杂,特别是对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为此,以四川盆地天府气田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物性测试、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地球化学测试等多种资料,系统表征了致密砂岩储层的物质组成、储集物性、成岩作用等特征,并探讨了储层致密化机理,最后结合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沙一段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发育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为0.82%~17.48%,平均孔隙度为10.09%,渗透率为0.0001~632.4200 mD,平均渗透率为5.4200 mD,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局部发育长石溶孔和浊沸石胶结物溶孔;(2)沙一段压实作用以弱—中等为主,绿泥石包壳广泛发育,浊沸石呈基底式、孔隙式和颗粒交代状等多种形式胶结,方解石呈基底式和孔隙式胶结,溶蚀作用以长石溶蚀和浊沸石溶蚀为主;(3)沙一段发育3种类型的致密储层,第一种致密储层是在压实作用基础上早期强胶结作用下形成的;第二种致密储层是在压实作用基础上晚期胶结作用下形成的;第三种储层现今并未致密,但是早期的压实胶结作用导致储层曾经致密,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结论认为:(1)该区沙一段储层具有一期成藏特征,发生在距今88~68 Ma,第一种和第三种致密储层不能发生有效的油气充注,第二种致密储层可以发生有效的油气充注;(2)该区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控制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的天然气相对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储层致密化 形成机理 成岩作用 油气充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成功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文绍牧 肖杰 +5 位作者 计维安 青春 黄雪松 邱蜀峰 杨建 张连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9,共13页
202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TSP气田全面达产,开启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DKH—QLB特高含硫气田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至此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步入... 202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TSP气田全面达产,开启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DKH—QLB特高含硫气田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至此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步入全新阶段。为实现特高含硫气藏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以TSP气田、DKH—QLB气田产能建设为依托,在特高含硫气田高效高产开发、地面集输、天然气净化、腐蚀防护、安全环保、数智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取得中国特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研究结果表明:①高陡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及地层模型重构技术,实现了60°陡倾角地层构造样式恢复,进一步建立高产井部署模式,开发井均获百万立方米天然气高产;②“评价—设计—管控”三位一体井控技术、复杂地质环境优快钻完井技术、高产高效益建井关键配套技术和全生命周期井完整性保障技术,保障了特高含硫气田井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③形成包括气液混/分输工艺、材质评选及缓蚀剂防腐、有机硫深度脱除及尾气超低排放、全面施工质量控制、多重联锁保护和多级紧急截断的特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体系,支撑了地面系统安全高效平稳运行和清洁生产;④建立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最严格的安全防护距离及应急管控系统,形成含硫气田水闪蒸气增压回收技术,实现站场闪蒸气零排放,保障了特高含硫气田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⑤储层—井筒—地面元素硫沉积预测及防治技术,实现储层—井筒—地面元素硫沉积的有效预测,解决了元素硫沉积堵塞的难题,支撑特高含硫气田长期稳产;⑥优化了数字化交付标准,打造了生产全系统的数字孪生体,建立了融合开发生产上下游一体化模型和多场景智能工作流,构建了智能管理平台,提升了特高含硫气田开发生产管控水平和工作效率。结论认为,特高含硫整装气田取得的关键技术创新,支撑了四川盆地TSP气田、DKH—QLB气田等特高含硫气田的产能建设,为中国特高含硫气藏安全清洁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特高含硫气藏 TSP气田 DKH—QLB气田 安全清洁高效 智能化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部灯影组展布特征新认识及油气地质勘探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文龙 王文之 +7 位作者 李林娟 洪海涛 罗冰 张玺华 彭瀚霖 李堃宇 贾敏 田兴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5,共10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勘探成效显著、潜力巨大。对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开展野外露头、岩心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南部汉王场构造汉深1井震旦系灯影组具有贫藻富硅、Ca及Mg含量相对低、Si含量高、δ13C...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勘探成效显著、潜力巨大。对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开展野外露头、岩心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南部汉王场构造汉深1井震旦系灯影组具有贫藻富硅、Ca及Mg含量相对低、Si含量高、δ13C及δ18O偏低的特征,与灯四段在岩性特征、常量元素和同位素含量上基本一致,所钻揭的灯影组层位归属为灯四段;井震结合预测,川西南部灯四段主要在成都—犍为以西地区分布,厚200~300m,在盆地内分布面积达1.5×10^4km^2,向南一直延伸到西昌、云南地区。灯四段厚度向德阳—安岳裂陷内逐渐减薄,具有缓坡型台地边缘特征。川西南部地区灯四段储层发育,紧邻裂陷槽内寒武系优质烃源岩,成油期处于古隆起高部位,发育古油藏,后期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油裂气重新调整聚集,具备形成构造型、构造—岩性复合型、构造—地层复合型等气藏的地质条件,邛崃—大兴场—眉山地区是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灯影组 地层展布 同位素 成藏条件 缓坡型台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新认识 被引量:58
11
作者 杨跃明 黄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33,共12页
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等国内外能源公司相继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开展了油气勘探工作。为了有效地指导湖相页岩油气的相关勘探开发工作,针对该盆地侏罗系湖相油气资源量与储量不匹配、致密储层物性与油气产... 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等国内外能源公司相继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开展了油气勘探工作。为了有效地指导湖相页岩油气的相关勘探开发工作,针对该盆地侏罗系湖相油气资源量与储量不匹配、致密储层物性与油气产量不匹配等矛盾,综合岩心、露头、钻井、测井、试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侏罗系湖相油气系统开展了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勘探开发对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侏罗系发育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大安寨段以及凉高山组上段共计3套优质页岩层系,具有源储一体、源储紧邻的特点,是典型的页岩油气发育层系,其中又以大安寨段为典型代表;②大安寨段页岩层系具有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适中、生烃能力强、页岩物性好、储集性能优、脆性矿物含量高、源储配置关系好、页岩厚度大、含油气性好等特征,是典型的页岩油气藏;③通过对大安寨段万吨井的解剖以及页岩有机质含量、热解参数、储层物性等试验数据揭示,该页岩油气藏存在着页岩与介壳灰岩两类储层的油气补给,并且前者的补给能力可能更强,故而页岩层系是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储量有效动用的主要对象;④基于目前的新认识,以页岩油气为勘探对象,通过非常规油气的技术手段,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该层系一定会取得新的油气勘探突破。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可以为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的资源发现以及储量有效动用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自流井组大安寨段 湖相 页岩油气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新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构造与潜在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竹新 王丽宁 +5 位作者 杨光 张本健 应丹琳 苑保国 裴森奇 李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3-667,共15页
应用地质、地震及钻井等资料,对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结构、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四川盆地西南(简称川西南)地区深层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川西南冲断带在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发育特征性的地层分布及构造变形结构,主要包括... 应用地质、地震及钻井等资料,对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结构、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四川盆地西南(简称川西南)地区深层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川西南冲断带在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发育特征性的地层分布及构造变形结构,主要包括前震旦纪多个近南北向的裂谷构造、震旦系灯影组阶梯状台地-台缘构造、晚古生代早期的西部古隆起、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碳酸盐台地、晚三叠世至白垩纪的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构造以及新生代多期多向再生前陆冲断构造等。现今川西南冲断带整体上表现为受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内盐层和基底拆离层控制的双层冲断变形几何学结构,浅变形层发育构造位移远距离传播的北东—南西走向的滑脱冲断构造;而深变形层则发育基底卷入的近南北走向的基底褶皱,并改造了上部早期形成的滑脱冲断构造,改造强度南强北弱。川西南冲断带南部地区以晚期基底冲断褶皱构造为特征,而中—北部地区则以浅层滑脱冲断为主。靠近山前的雾中山构造带呈现滑脱推覆结构特征,上盘推覆构造为复杂化的断层转折褶皱核部和前翼,深层则发育稳定的隐伏原地构造。从构造变形结构分析,区域盐滑脱层上、下的构造变形层中都发育了有利的勘探层系和区带,各变形层中多排显性背斜构造带是重点领域。而雾中山构造带深层原地隐伏的震旦系和二叠系、深层隐伏的前震旦纪裂谷层序及相关构造、震旦系灯影组台地-台缘带以及龙泉山构造东侧的印支期古隆起等是川西南冲断带潜在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四川盆地 深层地质构造 褶皱冲断带 构造变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水无机阴阳离子含量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关云梅 孔令明 +1 位作者 谭雅倩 邓晓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7,共7页
油气田水分析项目复杂,采用的分析方法较多,主要分为手工操作分析与仪器分析。手工操作分析主要有化学滴定法、重量分析法、计算法等,其步骤繁琐,分析周期长,多数水样颜色较深,干扰因素多,滴定终点难以判识,误差大。仪器分析主要有离子... 油气田水分析项目复杂,采用的分析方法较多,主要分为手工操作分析与仪器分析。手工操作分析主要有化学滴定法、重量分析法、计算法等,其步骤繁琐,分析周期长,多数水样颜色较深,干扰因素多,滴定终点难以判识,误差大。仪器分析主要有离子色谱法、光谱法、自动电位滴定法等。相对于手工操作分析,仪器分析更为快速准确,但是大型仪器设备及配套的气瓶不方便携带到现场。为确保采用不同方法测定数据的准确性,详细探讨了各分析方法的利弊及各方法的兼容性,通过水分析比对研究,对于正常地层水,化学法与仪器分析法基本兼容。仪器分析的引入刷新了对地层水新的认识,根据水分析数据甄别地层水的方法为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地层水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水 阴阳离子 分析方法 选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中二叠世茅口组台-槽分异演化及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新发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杰 肖笛 +5 位作者 罗冰 张本健 陈骁 张玺华 李明隆 谭秀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10,共19页
四川盆地二叠纪裂陷演化过程、沉积充填规律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基于露头、最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划分了川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研究了地层沉积充填过程。研究表明:裂陷活动从中二叠世早-中期开始,茅(茅口组)一段沉积晚期开始进入... 四川盆地二叠纪裂陷演化过程、沉积充填规律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基于露头、最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划分了川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研究了地层沉积充填过程。研究表明:裂陷活动从中二叠世早-中期开始,茅(茅口组)一段沉积晚期开始进入初始裂陷期;茅二段沉积早期15#和16#基底断裂活化明显加剧,受南北向拉张应力的影响,研究区变为“南台地、北裂陷”沉积地貌特征;茅二段沉积晚期以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加强,研究区进入裂陷持续发育期。多期构造-沉积分异过程很可能受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幕式活动影响,形成多期、多个坡折带。石柱、成20井区和张12井区的孤峰段为碳酸盐岩台地内相对低洼区域沉积,内部富有机质,高能滩区与周缘低洼区域孤峰段烃源岩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有望形成规模勘探区。成23井—忠县台缘浅滩带是天然气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裂陷演化 层序地层 天然气 茅口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的优选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关云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49,共1页
1.目的监测油气田产出水中无机阴阳离子含量的变化可以快速判断地层是否产出地层水;产出水矿化度或氯离子含量突增可以及时提示地层水的出现,有助于生产现场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油气田水分析测定水样中主要阴、阳离子含量,并根据离... 1.目的监测油气田产出水中无机阴阳离子含量的变化可以快速判断地层是否产出地层水;产出水矿化度或氯离子含量突增可以及时提示地层水的出现,有助于生产现场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油气田水分析测定水样中主要阴、阳离子含量,并根据离子含量得出水型及成因系数、保存系数等指标,结合地质背景可以辅助判断所处环境是否有利于油气藏保存;通过监测水样阴阳离子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地质背景 水矿化度 氯离子含量 油气田水 阴阳离子 阳离子含量 气田产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形成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安岳和蓬莱气田为例
16
作者 魏国齐 张本健 +6 位作者 谢增业 杨威 李剑 崔会英 国建英 王晓波 谢武仁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震旦系—寒武系已发现安岳、蓬莱两个超万亿立方米规模的特大型气田,为寻找接替领域,亟须明确其富集主控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安岳、蓬莱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震旦系—寒武系已发现安岳、蓬莱两个超万亿立方米规模的特大型气田,为寻找接替领域,亟须明确其富集主控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安岳、蓬莱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深层—超深层特大型气田形成主要受控于四大因素:(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育德阳—安岳和万源—达州两个克拉通内裂陷,控制下寒武统优质主力烃源岩发育,裂陷内烃源岩厚度是邻区的3~4倍,生气强度是邻区的2~3倍;(2)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发育安岳—奉节陆架镶边台地,控制震旦系灯影组二段、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寒武系沧浪铺组下段和龙王庙组台缘丘滩体或颗粒滩4套优质储层形成,台缘带储层厚度大,储集性能好;(3)桐湾期形成的高石梯—磨溪巨型古隆起长期继承性发育,控制古隆起核部大型构造—岩性和斜坡区岩性圈闭群形成,古隆起核部和斜坡区灯影组圈闭群面积分别达7500km^(2)和5720km^(2);(4)大型古油藏原位裂解成藏,聚集效率高,不同宿主矿物中发现大量液态烃包裹体,丰度达10%~80%,天然气富集区储层沥青含量高,主要介于1%~8%。根据台地边缘丘滩体、台内滩、规模烃源岩、目的层构造与勘探程度,以及研究区具备立体成藏复式富集的地质条件等因素,评价提出3类形成大型—特大型气田的有利区,Ⅰ类区是已发现安岳、蓬莱气田的安岳—蓬莱台缘丘滩/台内滩发育区;Ⅱ类区是已有突破或具备规模勘探潜力的洪雅—乐山、仪陇—广元、荣昌—古蔺、巴中—达州、石柱—利川等台缘丘滩/台内滩发育区;Ⅲ类区是重庆—梁平、威远—泸州等台内滩发育区。研究成果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克拉通内裂陷 陆架镶边台地 主控因素 震旦系—寒武系 安岳气田 蓬莱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源内致密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17
作者 谢武仁 汪泽成 +5 位作者 罗冰 郑马嘉 马石玉 陈娅娜 辛勇光 杨荣军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7,共13页
随着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拓展战略接替领域已经成为油气发展的关键问题。最新勘探突破揭示,四川盆地源内致密气具有超万亿立方米的资源潜力,有望成为新的战略性接替领域。基于大量岩心精细描述、测井解释和地球化学... 随着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拓展战略接替领域已经成为油气发展的关键问题。最新勘探突破揭示,四川盆地源内致密气具有超万亿立方米的资源潜力,有望成为新的战略性接替领域。基于大量岩心精细描述、测井解释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源内致密气成因类型及层系展布特征,揭示了其油气成藏富集规律,明确了资源潜力及未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受多旋回构造演化和海—湖平面频繁波动影响,发育多套优质厚层烃源岩,形成了海相和陆相多类型源内致密气。(2)源内致密气具有两种源储配置样式,一是近源成藏,被烃源岩包裹,封盖条件优越,如筇竹寺组致密气和须五段致密气;二是源储一体、高压封存,如雷三2亚段和茅一段海相泥灰岩致密气。(3)筇竹寺组致密砂岩、雷口坡组泥灰岩、茅一段泥灰岩和须家河组五段致密砂岩4套源内致密气资源潜力合计超过4×10^(12)m^(3),是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其中筇竹寺组致密气最有利区为资阳—蓬莱地区,海相泥灰岩有利区集中在蜀南—川中地区,须五段致密气有利区为蓬莱—金华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源内致密气 筇竹寺组 茅一段 须家河组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气库多孔介质中多组分体系扩散规律研究
18
作者 张芮菡 胡博 +3 位作者 彭先 张飞 汪永朝 赵玉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4-570,共7页
目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能源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储气库作为国家能源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缓冲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与供应中断风险,保障民生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稳定用气,成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对... 目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能源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储气库作为国家能源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缓冲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与供应中断风险,保障民生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稳定用气,成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对于储气库多组分、多周期注采的高效安全运行,准确掌握储气库中工作气与垫层气的混合气扩散流动规律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气体扩散实验多聚焦于页岩、煤和致密岩石,对碳酸盐岩中多组分气体扩散规律认识尚不清晰。该研究选用卧龙河气田石炭系黄龙组上统的碳酸盐岩岩样,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实验测定碳酸盐岩孔喉半径分布特征,开展了CH4与CO_(2)、N_(2)、O_(2)多组分体系的扩散实验,并通过拟合结果对比分析优选了适用于多尺度碳酸盐岩储层的气体扩散系数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岩样具有明显的多尺度孔隙分布特征。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各组分气体的扩散系数越大,CH4与CO_(2)的二元扩散系数高于N_(2)与CO_(2)的二元扩散系数。在多组分体系扩散中,O_(2)扩散系数最大,CH4扩散系数次之,而N_(2)与CO_(2)扩散系数最小。O_(2)的存在影响了CH4与N_(2)扩散系数对CO_(2)和N_(2)体积分数变化的响应。通过结合实验数据优选的气体扩散系数数学模型可推广应用于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扩散系数预测。研究成果可为储气库运行规律准确预测和运行制度合理设计提供实验和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扩散系数 多组分 扩散实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大安寨段页岩油井清蜡剂体系研究与测试
19
作者 熊钰 李莎莎 +3 位作者 王羚鸿 吴道铭 邓波 余凯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5-1019,1030,共6页
针对大安寨段LX1井蜡沉积导致部分管线流量减少的现象,为有效应对原油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此类沉积问题。采用气相-质谱、DSC、四组分及物性分析、含水率测定、溶蜡速率测试等手段对现场井口油样及各溶剂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大安寨段LX1井蜡沉积导致部分管线流量减少的现象,为有效应对原油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此类沉积问题。采用气相-质谱、DSC、四组分及物性分析、含水率测定、溶蜡速率测试等手段对现场井口油样及各溶剂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原油中饱和烃含量高于95%,易析蜡组分含量超过50%,含蜡量达21.4%,主要以正构烷烃为主,以蜡组成成分为相适应的选用了特定溶剂进行分析,结合正交实验确定最优配方为:50%复配油相溶剂+5%复配表面活性剂+2%互溶剂+1.2%碱性调节剂+41.8%水。测试表明:该乳液型清蜡剂的溶蜡速率可达0.0492 g/min,可以有效解决蜡沉积堵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蜡剂 含蜡原油 溶蜡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影组二段底水气藏试采特征及气井合理配产研究——以安岳气田GS1井区为例
20
作者 王维一 赵文韬 +6 位作者 吴洪波 聂权 韩琦 胡浩 江林 欧志鹏 江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4,共6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GS1井区灯影组二段气藏为大型低幅宽缓构造、下部发育具统一气水界面底水的裂缝—孔洞型气藏,非均质性较强,开发过程中面临底水沿高角度裂缝、孔洞推进风险。为了提高GS1井区灯影组二段底水气藏开发效果,文章通过气藏...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GS1井区灯影组二段气藏为大型低幅宽缓构造、下部发育具统一气水界面底水的裂缝—孔洞型气藏,非均质性较强,开发过程中面临底水沿高角度裂缝、孔洞推进风险。为了提高GS1井区灯影组二段底水气藏开发效果,文章通过气藏特征综合研究,储层渗流特征、井区试采动态特征总结,综合考虑储层展布、气水关系将气藏划分四类水侵风险区,建立水侵机理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区域水侵模式。结合国内外典型缝洞型底水气藏研究,设计GS1井区底水气藏采气速度合理区间1.5%~3%,以延长无水采气期和确保长期稳产为目的,制定四类水侵风险区气井配产,有效指导气藏开发生产并获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同类裂缝—孔洞型底水气藏的开发生产提供了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水侵 机理模型 合理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