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构造陡带含气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冯青平 宋朝辉 +2 位作者 朱占美 黄书君 廖松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19,共4页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经历 10多年的开采 ,发现气井的生产与早期的地质认识不相吻合 ,位于构造轴部的少数几口气井已逐渐构成主力生产井 ,并比预测的稳产期更长 ,稳产气量更多。为了重新认识该气田的地质模式 ,本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经历 10多年的开采 ,发现气井的生产与早期的地质认识不相吻合 ,位于构造轴部的少数几口气井已逐渐构成主力生产井 ,并比预测的稳产期更长 ,稳产气量更多。为了重新认识该气田的地质模式 ,本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实钻井资料对卧龙河构造进行重新解释 ,发现阳底构造为断膝状背斜 ,而非原二维地震解释的“半边”形断背斜 ,构造轴部与主断层间为陡褶状。该构造陡带的石炭系地质储量大 ,丰度高 ,渗透性好 ,对轴部生产井起到能量补给作用 ,使其产能大 ,稳产时间长 ,控制的动态储量数倍于容积法地质储量。经数模拟合 ,该地质模式与实际生产过程吻合较好 ,并为解决川东地区其它类似的特殊气藏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河气田 石炭系气藏 构造陡带 含气性评价 地震勘探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3
2
作者 易娟子 张少敏 +5 位作者 蔡来星 陈守春 罗鑫 于吉星 罗妮娜 杨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5-815,共21页
为了明确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决策,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沉积岩石学分析和油气地质学分析等手段,在系统梳理研究区层序地层结构与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探讨沉积序列约束下的页岩油气、... 为了明确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决策,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沉积岩石学分析和油气地质学分析等手段,在系统梳理研究区层序地层结构与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探讨沉积序列约束下的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协同成藏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典型的“二分”层序地层结构,早期湖侵阶段形成凉下段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半深湖—深湖退积式准层序组,晚期湖退阶段形成凉上段进积式准层序组并可细分为3个准层序(亚段),整体由半深湖向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演变.凉高山组半深湖—深湖、前三角洲泥页岩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可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旁生侧储”多类型源储接触关系,为凉下段页岩油气、凉上段致密砂岩油气协同成藏提供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格架 三角洲 凉高山组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中黏土矿物发育特征及其生长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来星 杨田 +2 位作者 田景春 易娟子 任启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9-1889,共31页
[目的]沉积岩中广泛发育的黏土矿物贯穿构造—沉积—成岩整个地质过程,记录了全盆地、多尺度的水—岩—烃相互作用信息。针对砂岩储层中黏土矿物的形成、生长和转化过程进行系统调研,不仅对健全成岩作用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探索意义... [目的]沉积岩中广泛发育的黏土矿物贯穿构造—沉积—成岩整个地质过程,记录了全盆地、多尺度的水—岩—烃相互作用信息。针对砂岩储层中黏土矿物的形成、生长和转化过程进行系统调研,不仅对健全成岩作用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探索意义,也从孔喉结构演变和物性响应角度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围绕这一主旨,详述了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混合晶层黏土矿物的基本特征、物质基础与生长环境,在归纳前人经典认识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梳理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研究热点。[结果]黏土矿物与母岩性质、沉积微相之间空间耦合特征明显;黏土矿物内层包膜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机械渗滤和生物诱导两种机理,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明确;在成岩环境主导下,黏土矿物外层包膜的生长与其他流―岩作用的发生存在物质依赖和空间竞争关系,并反向影响介质条件。在含油气盆地中,黏土矿物通过改变孔喉结构和成岩进程对储层品质表现出绝对消极和相对积极的“双刃剑”作用;利用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精准揭示多尺度的黏土矿物生长过程和控储作用,既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实需求,又推动了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发展。[结论]技术创新驱动储层地质学认识不断深化,并在实际勘探工作中逐渐完善,为实现油气增储上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生长机理 致密砂岩 控储作用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唐蒙 李珍义 +1 位作者 范浩 王晓琴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8-180,188,共4页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可用于天然气中硫化氢分析的 4项国家标准和一项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是GB/T 110 6 0 .1- 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GB/T 110 6 0 .2 - 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亚甲蓝法” ,GB/T 110 6 1- 1997...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可用于天然气中硫化氢分析的 4项国家标准和一项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是GB/T 110 6 0 .1- 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GB/T 110 6 0 .2 - 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亚甲蓝法” ,GB/T 110 6 1- 1997“天然气中总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和GB/T 186 0 5 .1-2 0 0 1“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醋酸铅反应速率单光路检测法”和SY/T 6 5 37- 2 0 0 2“天然气净化厂气体及溶液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些标准 ,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比对分析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符合标准规定条件的前提下 ,分析结果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规定的精密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硫化氢 含量 比对分析 检测 标准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启动压力梯度的亲水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以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蒋裕强 高阳 +3 位作者 徐厚伟 罗明生 杨长城 程方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共4页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是客观合理认识气藏的基础,常规的研究方法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气体低速渗流机理为指导,以气体低速渗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是客观合理认识气藏的基础,常规的研究方法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气体低速渗流机理为指导,以气体低速渗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中的渗流规律,并建立了应用启动压力梯度确定该类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即利用气体低速渗流实验查清研究区储层气体的渗流规律,建立孔隙度、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界定启动压力梯度的临界点,进而确定储层的物性下限。应用该方法对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确定了河包场地区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8.61%,4.67%,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储层 物性下限 须家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斜域水井资料在确定气水界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冯青平 宋朝辉 +2 位作者 廖松柏 朱占美 黄书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6,共3页
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的气水界面主要分布在两个范围内 ,一是潜伏构造气藏的气水界面海拔较深 ,一般为 - 380 0~ - 4 70 0m ;另一是主体构造气藏的较浅 ,一般为 - 16 0 0~ - 2 6 0 0m。各构造带之间相邻的潜伏圈闭气藏往往受同一大向斜... 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的气水界面主要分布在两个范围内 ,一是潜伏构造气藏的气水界面海拔较深 ,一般为 - 380 0~ - 4 70 0m ;另一是主体构造气藏的较浅 ,一般为 - 16 0 0~ - 2 6 0 0m。各构造带之间相邻的潜伏圈闭气藏往往受同一大向斜内的水域相隔 ,并在原始状态下相互维系了气水的压力平衡 ,因此同一向斜内某一构造的水井资料就可用于计算另一构造同一气藏的气水界面。基于这种认识 ,文章根据同向斜域内相邻构造的水井资料计算卧龙河、双家坝、云和寨、高峰场、胡家坝等气田的原始气水界面 ,得到的气水界面与实际误差为 - 3~- 18m。说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较好 ,可节省钻井投资 ,缩短气田的评价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斜域 水井资料 气水界面 石炭纪 气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金属络合物的亲和常数 被引量:7
7
作者 夏之宁 刘勇 +1 位作者 张小川 屈鹏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1,共3页
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方法 ,根据“峰漂移”模型 ,通过迁移时间的测定 ,可以获得在水体系中有极低亲和常数的金属络合物的亲和常数。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镁离子 柠檬酸体系和锰离子 酒石酸体系 ,在 pH为 5 .0 1,运行电压为 2... 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方法 ,根据“峰漂移”模型 ,通过迁移时间的测定 ,可以获得在水体系中有极低亲和常数的金属络合物的亲和常数。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镁离子 柠檬酸体系和锰离子 酒石酸体系 ,在 pH为 5 .0 1,运行电压为 2 0kV ,缓冲溶液组成为咪唑和醋酸的条件下 ,测定了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配体后金属离子迁移时间的变化 ,经过数据处理后得出它们的亲和常数对数值分别是 3.2 7和 2 .2 8,与文献值较为一致。该方法适用于结合比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毛细管电泳 间接紫外检测 亲和常数 镁离子 锰离子 柠檬酸 酒石酸 金属络合物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