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长兴组油气成藏时空匹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延钧 夏吉文 +3 位作者 李明隆 蒲洪果 耿超 王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7-885,共9页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伏3套烃源岩,分别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中二叠统泥质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长兴组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对天然气的烃源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长兴组天然气...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伏3套烃源岩,分别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中二叠统泥质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长兴组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对天然气的烃源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长兴组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甲烷含量高、干燥系数大,属于典型的干气;结合储层显微特征和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测试,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首次发现并证实蜀南地区长兴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深层志留系烃源岩,并混入少量的龙潭组煤系成因气;长兴组储层未捕获各期烃源岩生油高峰期生成的液态烃,以充气聚气为主;燕山运动早中期为主要充气期,而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早期为局部天然气充气期,与川东地区长兴组以龙潭组煤系来源的天然气不同。油气成藏时空匹配是圈闭有效捕获油气的关键,决定着油气来源和成藏富集程度,历史地、动态地揭示油气运聚过程是现代油气成藏研究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时空匹配 志留系烃源 长兴组 蜀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缓蚀泡排一体化技术
2
作者 何宇 何天宝 +2 位作者 谢波 凡田友 黄霖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5-679,共5页
采用起泡剂和缓蚀剂解决气田开采过程中的积水和腐蚀套管问题时,会出现配伍性较差导致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优选十六烷基磷酸酯甜菜碱(CLJ-1)作为起泡剂,并结合与其配伍性好的咪唑啉类缓蚀剂硬脂酸二乙烯三胺咪唑啉(SDEAI)... 采用起泡剂和缓蚀剂解决气田开采过程中的积水和腐蚀套管问题时,会出现配伍性较差导致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优选十六烷基磷酸酯甜菜碱(CLJ-1)作为起泡剂,并结合与其配伍性好的咪唑啉类缓蚀剂硬脂酸二乙烯三胺咪唑啉(SDEAI)形成复合缓蚀起泡剂CLJ-1Y,研究了CLJ-1Y的缓蚀泡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复配体系在m(CLJ-1)∶m(SDEAI)=10、85℃、矿化度300 g/L的条件下,起泡能力为201 mm、稳泡能力为68 mm、携液量为181 mL、缓蚀率为75%,有较好的缓蚀泡排性能;在高温、高盐下该复配体系仍能保持良好的缓蚀泡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排泡性能 缓蚀率 抗高温 抗高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某区块气井生产规律与阶段划分研究
3
作者 林宇 伍坤一 +4 位作者 丁道权 刘大凡 杜彭花 秦灿 周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240,246,共6页
旨在深入探讨某页岩气田的气井生产规律,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明确的阶段性划分。通过详尽数据分析,揭示了以下成果:建立了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规律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总结了各生产阶段的压力、产气与产水量的分布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依... 旨在深入探讨某页岩气田的气井生产规律,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明确的阶段性划分。通过详尽数据分析,揭示了以下成果:建立了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规律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总结了各生产阶段的压力、产气与产水量的分布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依据压力和产量递减率特征,明确划分了该区块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过程为3个阶段:排采期、递减期和低压小产期。研究的成果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块页岩气气井的生产动态,也为后续或其他页岩气区块阶段划分、生产管理与优化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统计学 生产规律 生产阶段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茅口组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4
作者 桑琴 未勇 +4 位作者 程超 黄静 吕宗刚 吴昌龙 彭祚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4-644,共11页
蜀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勘探面积为5.03×104km2。该区茅口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基质岩块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在对工区地质、钻井、生产等资料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气水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复杂的气水关系表现为:同... 蜀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勘探面积为5.03×104km2。该区茅口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基质岩块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在对工区地质、钻井、生产等资料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气水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复杂的气水关系表现为:同一背斜构造范围内无统一的气水界面;同一缝洞系统也通常存在多个气水界面;一些缝洞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经历了产纯气、气水同产、产纯气到再次气水同产等多个反复过程。根据气藏储层特征、开发动态和地层水演化分析,归纳出3种气水分布模式:似构造圈闭的整装气藏类型,背斜-缝洞复合圈闭类型,缝洞圈闭类型,并以宋家场、荔南桐、荷包场茅口组气藏为例加以说明。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不同的岩溶区域的水动力条件是控制气水分布的决定因素;构造运动控制了气水分布的调整;流体势特征指示了水体的活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 茅口组 气水分布 模式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4
5
作者 金惠 杨威 +3 位作者 夏吉文 马彦良 施振生 沈珏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与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相对比,近年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蜀南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是否存在岩性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潜力一直为众人所关注。综合分析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并通过对该区须家河... 与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相对比,近年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蜀南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是否存在岩性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潜力一直为众人所关注。综合分析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并通过对该区须家河组构造背景、沉积砂体、烃源岩和储层等成藏条件、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蜀南低缓构造之间存在大面积地层平缓区,具备大面积岩性气藏形成的构造背景;须家河组一段、三段、五段及六段二亚段为广覆式分布烃源岩,具备面式生烃特征,为岩性气藏的形成奠定气源基础;大型敞流型湖盆内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一亚段和须六段三亚段以砂岩沉积为主,砂体分布广并多层叠置,具备较好储集条件;源岩层与储集层间互沉积,源储一体使蜀南须家河组与川中须家河组具有相似的面状供烃、近源高效聚集成藏特征。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岩性气藏形成基础,可形成大规模岩性大气区,勘探潜力巨大。该认识为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勘探部署提供充分地质依据,并指明低缓构造之间的平缓区域是下一步勘探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缓构造 成藏条件 岩性气藏 须家河组 蜀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老气田开发后期综合潜力分析及开发建议——以W气田震旦系气藏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浩 周鸿 +5 位作者 隆辉 凡田友 吴洪波 伍亚 汪敏 杨通水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6期877-885,共9页
四川盆地W气田历经50余年的勘探开发,剩余地质储量大、开发潜力大,然而,气藏整体出水制约了气藏后续有效开发,导致目前采出程度仅为36.6%。为最大限度地挖潜已开发后期老气田剩余潜力,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提出“以水找气,变废为宝”... 四川盆地W气田历经50余年的勘探开发,剩余地质储量大、开发潜力大,然而,气藏整体出水制约了气藏后续有效开发,导致目前采出程度仅为36.6%。为最大限度地挖潜已开发后期老气田剩余潜力,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提出“以水找气,变废为宝”的思路,系统梳理了震旦系气藏的天然气和地层水组分,针对天然气组分进行提氦,地层水提炼贵金属离子,综合利用热能,以此来实现气藏的整体有效动用。研究结果表明:①W气田天然气中氦气含量占0.20%~0.35%,是氦气工业开采限值的4~7倍(0.05%),氦气储量约为0.8×10^(8)m^(3)。氦气资源非常可观,为国内大型富氦气田之一;②气田水中锂、溴等微量元素资源丰富,其中锂含量是工业开采值的2~3倍,溴含量是工业开采值的2~4倍;③气田水温度可达到90℃,以5000 m^(3)/d的产量规模计算,年可利用热量3.47×10^(11)kJ,节约标煤1.18×10^(4)t。通过对W气田震旦系气藏的综合利用实例分析,结合新能源有效开发与利用,为其他开发后期气田提高采收率及潜力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综合潜力 氦气 剩余储量 综合利用 震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水回注处理工艺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倩 唐建荣 喻宁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前气田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回注地层。从蜀南气矿的回注情况分析,回注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回注井回注层的渗透性与有效储集空间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回注水质情况,主要是地层水组分、水中悬浮物、氧化物与回注井地层岩石的配伍情... 目前气田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回注地层。从蜀南气矿的回注情况分析,回注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回注井回注层的渗透性与有效储集空间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回注水质情况,主要是地层水组分、水中悬浮物、氧化物与回注井地层岩石的配伍情况。以碳酸盐岩枯竭气藏为目标,论述了回注井的选择原则和回注水水质的处理方法,并以纳8井为例探讨了回注工艺技术,应用文中的方法不仅可以确保正常回注,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回注工程建设费用和生产运行成本,对提高有水气藏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回注 碳酸盐岩 枯竭气藏 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灯四段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笑天 潘仁芳 +2 位作者 鄢杰 黎洋 张福榕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1-195,共5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对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为阐明岩溶古地貌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域,根据收集的工区内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采用了寒武系底-沧浪铺组顶的"印模厚度"同时...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对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为阐明岩溶古地貌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域,根据收集的工区内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采用了寒武系底-沧浪铺组顶的"印模厚度"同时依据地层厚度的组合关系来准确地恢复震旦系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以及岩溶洼地3个地貌单元,根据恢复的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发现研究区西部发育岩溶洼地,中部发育岩溶斜坡,而东部发育岩溶高地,灯四段整体地貌形态特征为西部凹、中部高、东部低;同时发现具有优质储层的岩溶斜坡为油气最主要的储集区,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地貌 岩溶斜坡 震旦系灯影组 “印模厚度”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多元判别法在靖边气田盒8段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春华 周文 +2 位作者 李海鹏 李幸运 李蒋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2,112,共4页
靖边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受复杂气水关系和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影响,利用单一指标进行气水层划分和产能评价时效果较差,为此提出了多级多元判别方法。首先将砂岩层划分为气层、气水层、水层和干层;其次,在气层中判别出工业气层和非工... 靖边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受复杂气水关系和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影响,利用单一指标进行气水层划分和产能评价时效果较差,为此提出了多级多元判别方法。首先将砂岩层划分为气层、气水层、水层和干层;其次,在气层中判别出工业气层和非工业气层;最后,在工业气层中判别出高产工业气层和基本工业气层。三级多元判别每一级的回判率都高于一级多元判别的回判率,其判别结果更加可靠。三级多元判别法在靖边气田取得了较好的判别效果,其判别结果与动态分析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多级多元判别 储层评价 盒8段 靖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气田须家河储层加砂压裂气举排液一次性管柱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季 杨辉 +2 位作者 朱昆 熊杰 胡学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29,125,共2页
针对川渝气区须家河储层加砂压裂工艺特点,进行压裂后气举排液工艺设计方法研究,并研制出抗外压90MPa气举阀QJF254-2H、内径62mm整体式气举工作筒。在3口现场试验井上实施成功,证明工艺设计方法合理,工具工作可靠,工艺排液速度快,不动... 针对川渝气区须家河储层加砂压裂工艺特点,进行压裂后气举排液工艺设计方法研究,并研制出抗外压90MPa气举阀QJF254-2H、内径62mm整体式气举工作筒。在3口现场试验井上实施成功,证明工艺设计方法合理,工具工作可靠,工艺排液速度快,不动管柱即可实现压裂后气举返排,既简化了作业程序,又能达到缩短试油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砂压裂 气举 排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分段捕获揭示震旦—寒武系天然气成藏过程
11
作者 刘欢 李明隆 +2 位作者 江林 夏吉文 王廷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0,共9页
烃源岩生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序列性,构造活动和圈闭的形成也具有阶段性,加之富集型古油藏和分散型滞留原油产生的裂解气也会大量运移聚集,因此,油气成藏可能经历多个阶段。基于以上油气分段捕获原理"将今论古"地分析四川盆... 烃源岩生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序列性,构造活动和圈闭的形成也具有阶段性,加之富集型古油藏和分散型滞留原油产生的裂解气也会大量运移聚集,因此,油气成藏可能经历多个阶段。基于以上油气分段捕获原理"将今论古"地分析四川盆地南部威远、资阳、高石梯—磨溪3个典型构造的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过程与成藏规律,从而预测其他未知区块的成藏潜力。研究认为,高磨地区作为继承性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圈闭几乎捕获了烃源岩从早期生油到晚期干酪根生气所有阶段的油气;威远、资阳震旦系—寒武系圈闭则仅捕获了部分阶段的油气,对于未知区块——泸州古隆起区来讲,其震旦系—寒武系能捕获生气高峰及其以后阶段所有的天然气,包括分散型滞留原油裂解气和晚期干酪根裂解气,如果落实好储层和圈闭,天然气勘探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段捕获原理 天然气成藏 四川盆地 震旦系-寒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冯磊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夏吉文 伍亚 陈聪 曾云贤 于童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9,共10页
文中基于钻测井、薄片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对川南泸州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的探讨。选用残厚法恢复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并划分出岩溶台地、斜坡和洼... 文中基于钻测井、薄片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对川南泸州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的探讨。选用残厚法恢复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并划分出岩溶台地、斜坡和洼地,以及溶丘、浅洼等地貌单元。结果显示,岩溶洼地地层保存最为完整,岩溶台地普遍剥蚀茅四段、局部影响至茅三段顶部,岩溶斜坡的地层剥蚀程度介于洼地与台地之间。研究表明:中二叠世末,东吴运动引发的地壳抬升促使全区形成泸州古隆起雏形,进而导致区内茅口组地层普遍遭受剥蚀,且剥蚀程度由古隆起核部向两翼逐渐减弱,并由此形成茅口组顶部“北东高、西南低”的古地貌格局;晚二叠世初期,受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影响,龙潭组沉积前的古地貌演变为“西南高、北东低”格局。结合区内油气显示及生产测试资料,指出了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岩溶储层 中二叠统 茅口组 泸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成艳 陆正元 +1 位作者 赵路子 李其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具有深层震旦系、二叠系产淡水,浅层下三叠统产天然气的特殊性。在充分利用地层流体性质、地层压力等资料综合分析边缘地区各构造保存条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保存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盖层、断层、储集层岩性、露头...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具有深层震旦系、二叠系产淡水,浅层下三叠统产天然气的特殊性。在充分利用地层流体性质、地层压力等资料综合分析边缘地区各构造保存条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保存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盖层、断层、储集层岩性、露头地表水渗入。震旦系和下二叠统为厚层块状灰岩,在构造作用下容易产生裂隙带,为露头区地表水渗入提供通道。嘉陵江组透镜状储集层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嘉陵江组受地表水的影响较小。建议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勘探以三叠系嘉陵江组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保存 地层流体 地层压力 边缘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后压降速度在优选煤层气井管式泵泵径中的应用--以蜀南地区煤层气井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飞英 王林 +3 位作者 吴双 蒲娅琳 刘全稳 刘大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2,I0004,共4页
煤层气井在投产前,需要预测地层产水量,以便选择合适泵径的管式泵。然而采用地层水渗流方程来预测产水量,需要准确的地层物性参数,计算十分不便。文中根据裂缝闭合后压降速度反映地层产水量的现象,分析了蜀南地区龙潭组22口煤层气井压... 煤层气井在投产前,需要预测地层产水量,以便选择合适泵径的管式泵。然而采用地层水渗流方程来预测产水量,需要准确的地层物性参数,计算十分不便。文中根据裂缝闭合后压降速度反映地层产水量的现象,分析了蜀南地区龙潭组22口煤层气井压裂停泵后的压降速度与产水量数据,建立了产水量与压降速度的经验公式,实现了直接利用压裂停泵后的压降速度选择管式泵泵径。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现场排采实践证实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 压降速度 产水量 管式泵泵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定量评价及发育主控因素——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圣贤 夏自强 +7 位作者 李海 王高翔 邱振 刘绍军 张成林 李博 尹美璇 杨立成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5,共14页
【目的】为丰富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方法,明确裂缝发育主控因素。【方法】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心精细描述、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测井力学解释等手段,对页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 【目的】为丰富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方法,明确裂缝发育主控因素。【方法】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心精细描述、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测井力学解释等手段,对页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指数评价、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研究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异常高压裂缝三大成因类别,可细分为剪切缝、张性缝、顺层滑脱缝、层间页理缝、溶蚀缝、异常高压缝等六种裂缝类型;建立的耦合裂缝线密度—裂缝充填种类—裂缝倾角种类的天然裂缝发育指数(Ffz)评价方法,实现了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表征,明确了构造部位控制区域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背斜区>斜坡区>向斜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影响泸州地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心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构造作用、岩石力学性质、沉积成岩作用。【结论】相关认识可为海相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定量评价与差异化压裂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天然裂缝 发育指数 控制因素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泸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60
16
作者 肖笛 谭秀成 +5 位作者 山述娇 陈韵骐 夏吉文 杨坚 周涛 程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92-2002,共11页
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在中二叠世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地层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下,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古地貌迄今未得到准确恢复,影响了对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的正... 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在中二叠世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地层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下,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古地貌迄今未得到准确恢复,影响了对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的正确认识。本文以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为依托,通过地层精确划分、对比以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茅口组顶部侵蚀面上、下地层中优选并确定了长一段顶面和茅三段底面两个全区稳定分布的、近等时的地层界面作为恢复岩溶古地貌的基准面。在分别编制研究区残余地层等厚图和印模地层等厚图的基础上,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地层厚度法,运用Surfer软件分别恢复了研究区龙潭组沉积前的岩溶古地貌和长一段沉积后茅口组顶部潜山地貌。这两种方法恢复的茅口组顶部古地貌所反映的地形起伏变化和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可以划分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溶丘、残丘、丘丛、浅洼、浅谷等次一级地貌单元。指出岩溶台地主要以泸州古隆起为核心向四周展布,整体地势较平缓,山体多呈圆丘状,低矮坡缓,不发育峰丛地貌;岩溶斜坡分布于岩溶台地外围,其中的岩溶缓坡主要展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岩溶台地西缘则表现出岩溶陡坡地貌;岩溶盆地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的宜宾、沐川、绥江等地区,地势平坦,以平原地貌为主。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单元与大型储集空间及油气产出状况关系的分析表明,岩溶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与分布,进而控制了天然气产量的分布。指出岩溶缝洞型储层在岩溶台地和岩溶斜坡上基本同等发育,岩溶台地为重点勘探的有利区带,岩溶陡坡带则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风化壳岩溶 岩溶储层 茅口组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地区水系分布及岩溶地貌单元特征 被引量:30
17
作者 桑琴 未勇 +5 位作者 程超 黄静 何术坤 郭贵安 吴昌龙 彭祚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为一套沉积稳定的巨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基质致密性脆。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使蜀南地区茅口组顶部发育古风化壳岩溶,古岩溶地区水系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和演化。在研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地层特征和区域构... 蜀南地区茅口组为一套沉积稳定的巨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基质致密性脆。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使蜀南地区茅口组顶部发育古风化壳岩溶,古岩溶地区水系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和演化。在研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地层特征和区域构造背景,采用印模法进行古地貌恢复,进而研究了古岩溶地区的水系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风化壳表面侵蚀溶蚀特征、沉积物性质、地貌组合形态、钻井和地震资料,把研究区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陡坡、岩溶缓坡及岩溶盆地4种二级地貌单元和溶丘洼地、岩溶槽谷、峰林平原等10种三级地貌单元,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地貌单元的岩溶特征,为下一步的储集层预测提供了有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 二叠系 茅口组 古地貌恢复 流域水系 地貌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气藏一井多层开采技术界限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熊钰 张烈辉 +2 位作者 阳仿勇 鲁友常 胡述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83,i022-i023,共5页
在气藏开发中,所遇到的气藏基本上都为多层气藏,而在气藏开发方案的决策中,多层气藏的开发层系的划分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气藏开采中的分层采气和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气藏合... 在气藏开发中,所遇到的气藏基本上都为多层气藏,而在气藏开发方案的决策中,多层气藏的开发层系的划分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气藏开采中的分层采气和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气藏合采和分采的技术界限对划分多层气藏的开发层系和单井采气方式的确定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文章在建立层间无串流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气藏压力、储层物性方面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因素分析方法入手,获得了多层气藏开发单井合采(分采)技术界限和界限方程,并通过实例应用说明了图版解释方法。实例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多层气藏开发层系划分提供正确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气藏 界限 开采技术 开发层系 气藏开发 开发方案 划分原则 划分方法 多层合采 气藏开采 工程意义 双层模型 数值模拟 因素分析 储层物性 解释方法 单因素 采气 单井 分采 应用 实例 油井 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气源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弢 赵路子 +2 位作者 陆正元 李其荣 杜本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1,18+17,共3页
对川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烃源岩生烃条件、碳同位素特征、气源方向及运移通道作了分析研究,认为其自身生烃条件较差,气藏常规组分差异较大,高干燥系数与储量大小关系密切;烷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特征分析证实该组气源与下伏上二叠统的烃... 对川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烃源岩生烃条件、碳同位素特征、气源方向及运移通道作了分析研究,认为其自身生烃条件较差,气藏常规组分差异较大,高干燥系数与储量大小关系密切;烷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特征分析证实该组气源与下伏上二叠统的烃源地层有关,混源特征明显;氩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组气藏气源与二叠系具明显的亲缘关系;结合运移与聚集条件等分析确认该区嘉陵江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深层二叠系烃源层,储量大与混源密切相关;烃源岩内部断层是其主要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三叠世 烃源岩 碳同位素 断层 通道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与成藏匹配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翔 田景春 +5 位作者 杜本强 夏吉文 古娜 林小兵 邓飞涌 梁宇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7,共7页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对储层成岩作用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分析认为:沉积时水动力强弱决定了砂体储集性能的好坏,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成岩期石英次生加大是砂岩...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对储层成岩作用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分析认为:沉积时水动力强弱决定了砂体储集性能的好坏,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成岩期石英次生加大是砂岩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包裹体温度分布在82.5~125.1℃,推算致密化深度介于1725~2864 m,发生在燕山构造活动期间。根据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运聚期次分析,认为:初次成藏期,砂岩储层未致密,天然气可以横向长距离运移;成藏高峰期前,砂岩储层已经致密,天然气不能横向长距离运移,以河道不整合面和高压开启的微裂缝作为运移通道;喜山期定型为现今的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气藏受岩性、构造共同控制,非均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构造-岩性复合气藏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观音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