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井钻进中页岩小层结构元素录井智能实时识别
1
作者 夏国勇 彭仕轩 +5 位作者 陆林超 欧成华 权昊森 倪根生 邱前程 马韶光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3,共6页
当前,水平井钻进中页岩小层结构需要依靠导向师利用元素录井曲线特征人工识别,常因页岩小层厚度小、导向师经验不足,井底位置判断失误,造成水平井出靶。为此,建立了页岩小层结构元素录井智能实时识别技术。该技术输入元素录井数据,利用... 当前,水平井钻进中页岩小层结构需要依靠导向师利用元素录井曲线特征人工识别,常因页岩小层厚度小、导向师经验不足,井底位置判断失误,造成水平井出靶。为此,建立了页岩小层结构元素录井智能实时识别技术。该技术输入元素录井数据,利用残差多层感知机算法,采用“1+u”个算法模型,依靠从页岩小层到小层结构的二级识别策略,实施水平井钻进中页岩小层结构元素录井的智能实时识别。此外,设计了以当前井元素数据为核心、迭代式更新计算的“一次训练,一次预测”工作流程,以适应不同地域、同一页岩小层元素特征间的差异性。应用该技术完成了川南泸州页岩气区的水平井钻进导向,证实了技术的可靠性、适用性、实时性,以及相较于人工分析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地质导向 元素录井 小层识别 残差多层感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钻井地质信息测井拾取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洋 赖锦 +5 位作者 别康 李栋 赵飞 陈康军 李红斌 王贵文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9,共15页
顺应国家深海、深地、深空和深蓝战略部署,陆地钻井不断向深层超深层进军,但深部极端环境测井资料获取困难,采集新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和阵列声波)测井少,导致测井资料多解性强,亟需利用有限的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挖掘深层超深层钻井... 顺应国家深海、深地、深空和深蓝战略部署,陆地钻井不断向深层超深层进军,但深部极端环境测井资料获取困难,采集新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和阵列声波)测井少,导致测井资料多解性强,亟需利用有限的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挖掘深层超深层钻井蕴含的地质信息。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论述了深层超深层测井评价的重点,通过对典型研究案例的分析,系统地梳理测井地质学在深层超深层领域的应用,包括利用测井资料实现对井旁构造地质现象解读、沉积学信息拾取、储集层评价与预测、储集层裂缝评价和对地应力评价。最后探讨了深层超深层领域发展趋势:重视多角度数据的融合(岩心、实验资料和地震资料等数据),并根据深层超深层环境的差异,发展适应深层超深层环境因素的先进岩石物理模型。同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下,利用新技术测井的优势,推进深层超深层领域测井地质学突破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地球物理测井 地质信息 拾取与刻画 测井地质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
3
作者 王泽宇 欧成华 +5 位作者 肖富润 李航 郭培培 权昊森 闫博 彭仕轩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实现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驱油量及埋存量表征与评价,在开发中后期油藏中充分考虑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机制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首先,开展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 为实现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驱油量及埋存量表征与评价,在开发中后期油藏中充分考虑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机制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首先,开展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分阶段分类研究,包括基于5因素法的CO_(2)驱油-物理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基于6因素法的CO_(2)驱油-物理化学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基于6因素法的CO_(2)化学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然后,实施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包括基于埋存系数法的CO_(2)驱油量可视化分级分类评价、基于埋存系数法的CO_(2)埋存量可视化分级分类评价。将提出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国东部某典型低孔、特低渗油藏,先后建立了适宜度三阶段三类标准、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模型、每个阶段各类储集体的驱油量与埋存量三维模型,计算出实例区三阶段各类储集体CO_(2)驱油量648.24 t、埋存量2956.84 t,表征了各阶段各类储集体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下一步CO_(2)捕获、利用和存储(CO_(2)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项目精细化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 分阶段分类评价 三维表征 驱油量 埋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龙门气田石炭系气藏水体的动态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正录 周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85,共4页
龙门气田位于大天池构造带中段断下盘 ,其石炭系气藏探明储量 183 99× 10 8m3,气藏生产井 6口 ,日产能 15 1× 10 4 m3,年产能 5× 10 8m3。《龙门气田石炭系气藏初步开发方案》认为 ,气藏存在边水 ,且气水界面海拔 - 44 2... 龙门气田位于大天池构造带中段断下盘 ,其石炭系气藏探明储量 183 99× 10 8m3,气藏生产井 6口 ,日产能 15 1× 10 4 m3,年产能 5× 10 8m3。《龙门气田石炭系气藏初步开发方案》认为 ,气藏存在边水 ,且气水界面海拔 - 44 2 0m。 1997年 12月 7日气藏投入试采 ,动态资料表明 6口气井彼此相互连通为同一压力系统。以构造鞍部相连的任市高点与龙门高点气区相互连通为同一压力系统。气藏存在两个独立水体 ,天东 9井附近存在一个有限水体和气藏较大范围内的边水。气水同产的天东 9井多次加大气量提水的生产管理方式在川东气田开发史上属于首例。位于构造北端的水井动态资料表明与气区可能不连通。生产动态表明气藏的气水界面比原气水界面低 5 0m左右。试采对气藏水体的认识与气藏初步开发方案的结论有较大差异。文章结合气藏大量生产动态资料 ,对水体进行分析研究 ,为正在进行的气藏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气田 石炭纪 天然气藏 水体 气井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槽-隆”控制下的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差异性成因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骁 郑马嘉 +8 位作者 刘勇 赵群 石学文 姜振学 吴伟 伍亚 宁诗坦 唐相路 刘达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39,共20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是继五峰组-龙马溪组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层位,目前在德阳-安岳裂陷槽中心和槽缘部署的Z201井和WY1井页岩气勘探取得良好效果,但裂陷槽内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仍不清楚。以槽内中心Z201井和槽缘WY1井...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是继五峰组-龙马溪组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层位,目前在德阳-安岳裂陷槽中心和槽缘部署的Z201井和WY1井页岩气勘探取得良好效果,但裂陷槽内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仍不清楚。以槽内中心Z201井和槽缘WY1井为重点,结合其他页岩气勘探开发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各小层矿物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储层及储集空间特征、含气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筇竹寺组可划分为8个小层,页岩整体以脆性矿物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大于1%,为优质烃源岩,且槽内TOC高于槽缘,具备良好的生气条件。②筇竹寺组页岩有机孔与无机孔均发育,槽内孔隙发育更好,具有极高的含气量。1,3,5和7小层黑色页岩储层品质较好,5小层储层品质最优。③德阳-安岳裂陷槽控制了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槽内Z201井钻遇的筇竹寺组页岩储层优于槽缘WY1井。④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筇竹寺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古隆起内筇竹寺组有机质热演化成熟度普遍低于古隆起外,隆起区适中的热演化程度具备大规模富气的条件。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各项条件较好,是未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接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阳-安岳裂陷槽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储层特征 页岩气 筇竹寺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井-震双控建模 被引量:1
6
作者 欧成华 王泽宇 +6 位作者 闫博 张连进 彭仕轩 张飞 毛正林 徐睿 薛赛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030,共10页
针对我国湖相页岩油分布范围广,储层岩性复杂、单层厚度薄、储集物性差、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提出了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井-震双控建模技术系列:1)岩心标定测井。测井识别湖相页岩岩相并解释出孔隙度参数,采用层控方法建立岩相... 针对我国湖相页岩油分布范围广,储层岩性复杂、单层厚度薄、储集物性差、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提出了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井-震双控建模技术系列:1)岩心标定测井。测井识别湖相页岩岩相并解释出孔隙度参数,采用层控方法建立岩相三维模型,利用层控加岩相控制策略建立测井孔隙度三维模型。这虽保证了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模型的纵向预测精度,但横向预测精度不足。2)地震属性提取与优化。经过测井解释孔隙度粗化,采用遗传反演方法,结合时深转换,建立深度域地震孔隙度三维模型,完成对湖相页岩油层的横向非均质性精细刻画。此结果的纵向非均质性刻画精度有限。3)井-震双控孔隙度建模技术。依靠建模方法优选与参数优化,以测井孔隙度三维模型为主变量,地震孔隙度三维模型为次变量,完成井-震双控孔隙度建模及可靠性检验,实现对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的可靠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油 井-震双控 地质建模 岩相分析 遗传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超长侧链的疏水缔合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减阻性能评价
7
作者 张亚东 敬显武 +1 位作者 刘友权 戴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4-1610,共7页
采用曲拉通和丙烯酰氯醇解合成一种水溶性可聚合单体,仅使用水作为溶剂合成一种具有超长侧链的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HAPAM)作为减阻剂,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比了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合成的具有超长侧链的HAPAM与水的... 采用曲拉通和丙烯酰氯醇解合成一种水溶性可聚合单体,仅使用水作为溶剂合成一种具有超长侧链的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HAPAM)作为减阻剂,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比了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合成的具有超长侧链的HAPAM与水的相互作用,并分别以去离子水和盐水配液改变HAPAM含量,测量不同HAPAM含量的滑溜水在不同流速下的摩阻,并计算相应的减阻率。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超长侧链的HAPAM与水的相互作用最强;减阻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HAPAM含量越高,减阻率达到70%所需的流速越高,减阻率最高可达80%以上;盐对滑溜水的减阻率和黏度有显著负面影响,需提高HAPAM含量才能获得理想的减阻率;SEM表征结果显示,HAPAM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分布形态均为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溜水压裂液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 减阻剂 摩阻 减阻率 网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浅层页岩气地质-工程“双甜点”测井评价方法:以桂中坳陷北部鹿寨组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钟敏 黄玉越 +8 位作者 覃英伦 陈康军 王贵文 卓色强 毕少琛 陆文师 康海晶 党文乐 赖锦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7,共15页
桂中坳陷北部鹿寨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滇黔桂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在勘探初期已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评价工作极为关键。利用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和常规、成像、核磁共振及阵列声波等... 桂中坳陷北部鹿寨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滇黔桂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在勘探初期已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评价工作极为关键。利用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和常规、成像、核磁共振及阵列声波等测井资料,在岩心刻度测井和小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地质和工程“甜点”要素测井表征研究。通过对烃源岩品质、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叠合,最终完成了地质-工程“双甜点”的耦合与优选。研究表明:鹿寨组一段页岩岩性以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和灰质页岩3种类型为主。孔渗物性偏低,w(TOC)介于1%~2%之间。生物硅含量低,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供给,页岩气主要赋存在黏土矿物相关孔隙和微裂缝中,且以吸附气为主而游离气较少。脆性指数介于20%~80%之间,且基本均大于40%。应力差异系数介于0.26~0.50,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NE-SSW方向。优选③小层底部页岩“甜点”层段作为水平井靶窗,水平段实钻气测结果显示良好。研究成果能够为页岩气单井“甜点”测井评价与水平井靶窗优选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页岩气 “甜点” 测井评价 地质-工程一体化 鹿寨组 桂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高分辨率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任影 钟大康 +6 位作者 高崇龙 彭浩 贾浪波 谢瑞 杨雪琪 付明星 李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9-377,共19页
早寒武世中―晚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节点。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在确保碳同位素组成有效保留海水原始信息基础上,分析发现龙王庙组61个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V-PDB值分布在+2.7‰^... 早寒武世中―晚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节点。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在确保碳同位素组成有效保留海水原始信息基础上,分析发现龙王庙组61个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V-PDB值分布在+2.7‰^-4.3‰之间;碳同位素变化曲线大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地层中―下部δ^(13)C值波动幅度大,正、负漂移事件频发,出现可全球对比的幅度约为4‰的正漂移与幅度约为5‰的负漂移事件;地层上部δ^(13)C值具小幅波动,总体正偏。龙王庙组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特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风暴沉积、生物演化引起的海洋生产力变化。龙王庙组沉积的早―中期,海平面变化频繁,陆源碎屑注入量波动性增大,风暴沉积发育,海洋环境的稳定性较差,生物种属数量逐渐降低,导致海洋原始生产力下降及碳同位素组成的频繁波动与多次负漂移事件。龙王庙组沉积的中―晚期,海平面长期缓慢上升,风暴沉积发育程度低,海洋环境趋于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强,海洋原始生产力增大,使得碳同位素组成分布较为稳定,多表现为正值。渝东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中δ^(13)C的急速负漂移可能归因于较浅水体、较充足陆源碎屑注入背景下的风暴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地区 寒武系 龙王庙组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逐级憋压”固井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符豪 李成全 +6 位作者 何彦兵 廖伟 官红 姚舜 王文 张超平 邓天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0,共6页
固井水泥浆凝结成水泥石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会导致水泥石与套管和井壁之间耦合力降低,甚至产生微间隙从而影响固井质量,严重时会导致环空带压。憋压候凝不仅能提高固井质量,而且解决了水泥浆失重引起的压稳问题。在地层承压能力不能满足... 固井水泥浆凝结成水泥石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会导致水泥石与套管和井壁之间耦合力降低,甚至产生微间隙从而影响固井质量,严重时会导致环空带压。憋压候凝不仅能提高固井质量,而且解决了水泥浆失重引起的压稳问题。在地层承压能力不能满足一次性憋压的情况下,可根据水泥浆在凝结过程中具有塑性体的特征,分时段逐渐提高憋压值以实现环空憋压。分段逐级憋压通过井口把压力分时段传递到正处于凝结区域的水泥浆,正处于凝结区域上部的浆体的凝结时间、高度、密度对传压能力影响较大。上部浆柱凝结时间越长,压力传递能力越低;上部浆柱高度越大,压力传递能力减小;相同的凝结时间和浆柱高度,压力传递能力随上部浆柱密度增加而降低。PX2井177.8 mm+193.68 mm尾管固井作业中采用了分段逐级憋压技术,固井质量合格率达到98.1%,环空无气窜现象,该技术不增加成本,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憋压 憋压值 分段逐级憋压 固井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声将 何敏 任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已有大量超声波流量计用于高压、大流量的天然气计量。尽管我国已于2001年颁布并实施了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使用方面的国家标准GB/T18604-2001,但是随着超声波流量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国内外对超声波流量计计量... 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已有大量超声波流量计用于高压、大流量的天然气计量。尽管我国已于2001年颁布并实施了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使用方面的国家标准GB/T18604-2001,但是随着超声波流量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国内外对超声波流量计计量性能的影响因素已有了进一步的研究;而且,目前我国超声波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中的应用效果也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因此,根据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噪声、脏污、压力及温度测量对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改变虽经实验室检定合格、但用于现场却不能达到预期计量性能效果的情况,使超声波流量计在现场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超声波流量计 噪声 脏污 温度 压力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有水气藏开采技术浅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川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23-126,共4页
四川气藏大都属于裂缝性封闭有水气藏 ,多数已受到地层水的影响 ,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治水措施 ,气藏必将受到地层水的严重危害 ,大大降低采收率。鉴于此 ,四川气田在多年开发实践中 ,针对不同气藏特征 ,开展了地质机理、油藏工程、生产... 四川气藏大都属于裂缝性封闭有水气藏 ,多数已受到地层水的影响 ,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治水措施 ,气藏必将受到地层水的严重危害 ,大大降低采收率。鉴于此 ,四川气田在多年开发实践中 ,针对不同气藏特征 ,开展了地质机理、油藏工程、生产动态的研究和开发实践总结 ,摸索出了一套裂缝性有水气藏的开采方法和开采工艺。文章在系统分析四川裂缝性有水气藏储层特征、渗流特征和水侵危害基础上 ,分析总结了适于不同类型裂缝性有水气藏的开采方法和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这对有水气藏的科学开发、综合治水和提高气藏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气田 裂缝性油气藏 含水油气藏 开发方案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秋林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钻井提速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文 刘家屹 +1 位作者 陈捷 黄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38,共5页
针对金华—秋林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钻完井过程中轨迹调整频繁、定向托压严重、制约钻井提速的问题,提出了致密砂岩地层高效钻井技术,并论述了该方法的特点及施工流程。金华—秋林区块以砂岩和泥岩互层为主,在分析岩性变化小的基础上,... 针对金华—秋林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钻完井过程中轨迹调整频繁、定向托压严重、制约钻井提速的问题,提出了致密砂岩地层高效钻井技术,并论述了该方法的特点及施工流程。金华—秋林区块以砂岩和泥岩互层为主,在分析岩性变化小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参数强化技术、配套工具组合优选原则和具体实例,给出了多种工艺参数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对复杂地层进行交叉使用。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基于致密气钻井提速模板,一开和二开的钻井周期分别缩短49.2%、45.2%,提速增效效果显著;全井平均机械钻速提升57.1%,平均钻井周期减少46.4%~49.7%。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致密砂岩地层高效钻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钻井提速 定向托压 钻井参数强化技术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氮气钻井技术在长宁区块页岩气井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光 代锋 颜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0,共6页
长宁区块Φ311.2 mm井眼段井漏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度的难题之一。基于页岩气井中上部地层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长宁区块Φ311.2 mm井眼段钻井技术难点及相应井段漏层特征和井漏机理,提出了采用充氮气连续循环钻井进... 长宁区块Φ311.2 mm井眼段井漏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度的难题之一。基于页岩气井中上部地层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长宁区块Φ311.2 mm井眼段钻井技术难点及相应井段漏层特征和井漏机理,提出了采用充氮气连续循环钻井进行治漏的技术思路。从侧向阀优化设计、连续循环钻井工艺、EM-MWD测斜工具减振三方面完善了充氮气连续循环钻井工艺;以同平台2口已钻井的实测漏层压力系数为目标循环当量密度,通过软件模拟开展了氮气注入参数设计,形成了长宁区块Φ311.2 mm井眼段充气钻井的技术方案并在N216H14-5井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情况表明:实施充氮气钻井后有效减少了漏失量,提高了钻井时效,缩短了井漏复杂处理周期,实现了预期的治漏目标,并初步形成了上部快速钻井+中段防塌+下部井漏治理的防漏治漏钻井模式该模式具备进一步现场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区块 页岩气井 井漏 充氮气钻井工艺 连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高液相渗入能力的钻井提速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宇 郭建华 +3 位作者 马勇 刘森 吴杰 张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钻井提速是钻井降本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多年实践表明水基钻井液组分对机械钻速有显著影响,但其机理尚不清晰。文章针对川中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难钻地层,通过改变钻井液组分,以提高钻井液渗入能力为目的,探索了钻井液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 钻井提速是钻井降本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多年实践表明水基钻井液组分对机械钻速有显著影响,但其机理尚不清晰。文章针对川中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难钻地层,通过改变钻井液组分,以提高钻井液渗入能力为目的,探索了钻井液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岩石力学性质、可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基于膨润土、凹凸棒石、海泡石、纳米膨润土配置的水基钻井液,对川中沙溪庙组致密砂岩的快速渗入能力为纳米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膨润土。纳米膨润土由于粘土含量低,滤饼形成速度慢,具有较高的瞬时滤失量,配置的钻井液快速渗入能力强;钻井液快速渗入能力越强,对岩石力学性质劣化程度更甚、岩石可钻性级值越低、破岩效率越高,其内在机理为钻井液快速渗入促进了伊/蒙混层发生水化反应,破坏了岩石内部原有的胶结状态,抗破碎能力降低。现场试验表明:优化钻井液后平均机械钻速从1.25 m/h提高至2.29 m/h,说明通过提高钻井液快速渗入能力实现钻井提速在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地层取得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提速 钻井液组分 快速渗入 致密砂岩 沙溪庙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井多压力系统一次性上返固井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志伟 阳强 +3 位作者 李成全 李斌 徐明 周琛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5,共5页
针对西南油气田风险探井双探6井采用Φ177.8 mm+Φ184.15 mm尾管固井存在井深达7833 m、封固段长达4585 m、安全密度窗口窄(0.05 g/cm^(3))、漏失层分布广、气层显示活跃、温差大(74℃)、油基钻井液与水泥浆相容性差等固井难题,通过采... 针对西南油气田风险探井双探6井采用Φ177.8 mm+Φ184.15 mm尾管固井存在井深达7833 m、封固段长达4585 m、安全密度窗口窄(0.05 g/cm^(3))、漏失层分布广、气层显示活跃、温差大(74℃)、油基钻井液与水泥浆相容性差等固井难题,通过采用精细控压平衡法固井工艺设计、固井前降低钻井液密度、设计防漏防窜的浆柱结构、优化三凝高强防窜大温差水泥浆体系等固井工艺技术措施,解决了窄密度窗口下长封固段水泥浆一次性上返难、封固段顶部水泥浆强度发展慢等技术难题。其中,领浆顶部静胶凝43 h起强度,中间浆顶部静胶凝29.9 h起强度,尾浆底部静胶凝5.8 h起强度,水泥浆综合性能满足固井施工要求。固井质量合格率90.4%,优质率47.9%,创造了川渝地区Φ241.3 mm井眼固井套管最长、井斜角最大、窗口密度最窄等多项新纪录,为西南油气田超深井窄密度窗口长封固段固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尾管固井 精细控压 密度窗口窄 长封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防压窜工艺在L203H53-1井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柟乔 刘青 +4 位作者 王俐佳 陈华 岳文翰 冷奇成 张然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164,共7页
四川盆地泸州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两相应力差大、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方式,以形成复杂缝网为目的,增大改造体积从而提高产量。但随着加密井方式开发,压裂过程中井间压窜现象频发,压窜导致大量压裂... 四川盆地泸州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两相应力差大、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通常采用体积压裂方式,以形成复杂缝网为目的,增大改造体积从而提高产量。但随着加密井方式开发,压裂过程中井间压窜现象频发,压窜导致大量压裂液浪费影响邻井产量,制约着深层页岩气高效开发。结合国内外大量压窜研究,开展了压窜机理以及防压窜措施机理研究:基于压窜类型的总结分析,压窜类型分为水力裂缝前端液体窜通、改造规模过大支撑剂窜通、压裂液沿天然裂缝流动与邻井窜通。根据分析,泸州深层页岩气压窜的类型为压裂液沿天然裂缝流动与邻井窜通,提出了针对性的防压窜措施;选取H53平台1井进行防压窜现场应用,现场应用表明防压窜措施可降低压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天然裂缝 邻井 压窜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应力差的承压堵漏施工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小江 张洪亮 +4 位作者 魏艺萌 吴坷 刘成 杨芯惠 于慧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承压堵漏作为低承压地层漏失防治的常用技术,理论体系和堵漏材料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重要的施工参数却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为此,根据井下地应力环境,优选了高强度的堵漏材料,确立了不同施工参数和随钻堵漏的承压堵漏实验方案,使用自研的... 承压堵漏作为低承压地层漏失防治的常用技术,理论体系和堵漏材料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重要的施工参数却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为此,根据井下地应力环境,优选了高强度的堵漏材料,确立了不同施工参数和随钻堵漏的承压堵漏实验方案,使用自研的大型真三轴承压堵漏实验设备,在致密砂岩试样(尺寸为300 mm×297 mm×297 mm)上产生诱导裂缝,观测了裂缝扩展规律,基于诱导裂缝开展了承压堵漏实验。研究表明:针对承压能力弱的地层,施工参数会导致井内压力变化,从而影响封堵效果;反复在同一地层开展堵漏作业会造成裂缝扩展,导致封堵效果降低;堵漏浆进入裂缝的先后顺序以及封堵层的结构均与裂缝的几何参数密切相关。本文取得的规律性认识可为承压堵漏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承压堵漏 施工参数 诱导裂缝 承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深井油管腐蚀开裂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选刚 吴玟 +4 位作者 彭芬 杨战伟 王辽 高莹 王丽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现有的酸液缓蚀剂对消除高温环境下酸性高浓度盐水对超级13Cr材质油管的应力腐蚀是无效的,实际生产应用中导致了应力腐蚀开裂,需研发新型缓蚀剂解决高温酸液及高温酸性高浓度盐水的应力腐蚀。研究已有缓蚀剂缓蚀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 现有的酸液缓蚀剂对消除高温环境下酸性高浓度盐水对超级13Cr材质油管的应力腐蚀是无效的,实际生产应用中导致了应力腐蚀开裂,需研发新型缓蚀剂解决高温酸液及高温酸性高浓度盐水的应力腐蚀。研究已有缓蚀剂缓蚀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不足之处,提出了聚合成膜的缓蚀机理,即利用一些化合物在酸液环境中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含至少2个活性功能团中间产物,可在金属表面快速生成聚合物膜。基于该理论,研发了新型缓蚀剂,在高温高压动态腐蚀速率测量仪测试,180℃下,15%盐酸腐蚀速率最低为16.0 g/m^(2)·h;四点弯曲法测试证实该缓蚀剂显著消除了酸性高浓度盐水在高温环境中对超级13Cr材质试片产生的应力腐蚀开裂。新型缓蚀剂可有效减少超级13Cr材质油管在超深高温高压气井中产生的应力腐蚀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高温气井 应力腐蚀开裂 酸性高浓度盐水 聚合成膜 新型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龙马溪组页岩坍塌风险分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其星 侯冰 +3 位作者 武安安 杨恒林 付利 邱小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龙马溪储层灰岩分布不均,采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钻井时坍塌、溢流、气侵等井下复杂事故频发。统计26口井的复杂工况发现,地质分层与井下工况发生层位的关联性较差。首先对地质分层和复杂事故的非关联性分析,总结...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龙马溪储层灰岩分布不均,采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钻井时坍塌、溢流、气侵等井下复杂事故频发。统计26口井的复杂工况发现,地质分层与井下工况发生层位的关联性较差。首先对地质分层和复杂事故的非关联性分析,总结为储层地质力学参数各向异性、纵向水平应力差异、井眼轨迹与地层倾角、岩性差异和弱面结构等因素。以安全钻进为主要目标,在工程角度提出井壁坍塌风险分层。相较传统地质分层不仅考虑岩性差异,井壁坍塌风险分层还综合了岩石弱面结构、地应力状态和钻进参数等综合指标。最后针对典型井复杂小层进行坍塌风险评价,进行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优化和优选井斜角和方位角。建议按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下限进行钻进,在高坍塌风险层提高钻井液的封堵性、降低井壁渗透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复杂事故发生。探索井壁坍塌风险分层能有效指导钻井工程作业,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为深部页岩储层长水平段安全钻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井壁坍塌 风险分层 各向异性 弱面结构 安全密度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