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碳酸盐岩完井方式优化研究——以安岳气田灯影组X井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唐庚 陆林峰 +3 位作者 王汉 李玉飞 张林 罗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8-112,共5页
安岳气田灯影组储层埋藏深、温度高、非均质性强、缝洞发育,施工难度大,完井投资大,对单井产量及开采年限要求高,完井方式选择应有利于发挥气井产能并保证其长期投产。为此,文章结合安岳气田灯影组储层特征,对裸眼完井、衬管完井和射孔... 安岳气田灯影组储层埋藏深、温度高、非均质性强、缝洞发育,施工难度大,完井投资大,对单井产量及开采年限要求高,完井方式选择应有利于发挥气井产能并保证其长期投产。为此,文章结合安岳气田灯影组储层特征,对裸眼完井、衬管完井和射孔完井三种方式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分析了射孔参数和衬管参数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保证气井产能的射孔完井和衬管完井参数优化方案。结论认为: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推荐射孔完井,从打开完善程度和完井成本考虑,推荐裸眼完井;射孔完井推荐孔密20孔/m,相位角60°;衬管完井推荐孔密20孔/m,孔径15 mm。文章研究成果对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安全高效完井,保证气井产能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完井方式 射孔完井 衬管完井 产能评价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长林 彭欢 +3 位作者 桑宇 杨建 潘琼 李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9,129,共4页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不仅应注重产量的突破,还应加强节水/无水压裂等新工艺、新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文章通过对CO_2泡沫压裂液的研制、CO_2泡沫压裂液性能评价、CO_2泡沫压裂工艺参数模拟、CO_2泡沫压裂施工工艺及相关配套装备4个方面的调研...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不仅应注重产量的突破,还应加强节水/无水压裂等新工艺、新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文章通过对CO_2泡沫压裂液的研制、CO_2泡沫压裂液性能评价、CO_2泡沫压裂工艺参数模拟、CO_2泡沫压裂施工工艺及相关配套装备4个方面的调研,了解CO_2泡沫压裂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结合四川地区具体情况,形成一套适用于四川盆地页岩储层的CO_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不仅为进一步丰富开发页岩气的压裂工艺技术奠定基础,而且为四川盆地水资源紧缺地区的页岩气大规模工业化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储备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压裂 性能评价 工艺模拟 施工工艺 施工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区块强封堵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志远 黄维安 +3 位作者 范宇 李萧杰 王旭东 黄胜铭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8,共8页
分析清楚长宁区块龙马溪组和五峰组井眼失稳的原因,提出强化井眼稳定的钻井液技术对策,对该区块水平井水平段的钻进至关重要。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页岩膨胀、滚动分散试验,揭示了复杂地层的井眼失稳机理,提出了“强化封堵... 分析清楚长宁区块龙马溪组和五峰组井眼失稳的原因,提出强化井眼稳定的钻井液技术对策,对该区块水平井水平段的钻进至关重要。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页岩膨胀、滚动分散试验,揭示了复杂地层的井眼失稳机理,提出了“强化封堵微观孔隙、抑制滤液侵入和阻缓压力传递”协同的井眼稳定技术对策。采用砂床滤失仪、高温高压滤失模拟装置、微孔滤膜等试验装置,优选了以封堵剂为主的长宁区块油基钻井液处理剂,构建了适用于长宁区块的强封堵油基钻井液体系,其抗温135℃,抗盐10%,抗钙1%,抗劣土8%,400μm宽裂缝的承压能力达5 MPa,0.22和0.45μm孔径微孔滤膜的滤失量均为0,封堵效果突出,综合性能优于常规油基钻井液。该钻井液在长宁区块现场试应用10余口井,龙马溪组和五峰组水平段均未出现井眼失稳的问题;与同区块采用常规钻井液的已钻井相比,复杂地层的井径扩大率平均降低10.82%,建井周期平均缩短4.5 d。研究结果表明,强封堵油基钻井液技术解决了长宁区块水平井龙马溪组和五峰组水平段的井眼失稳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封堵性 油基钻井液 井眼稳定 页岩气 水平井 微纳米尺度 长宁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油井水泥的原位增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小伟 张高寅 +2 位作者 马志超 李斌 辜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4,共7页
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油井水泥作为一种非均质多孔脆性复合材料,难以承受大型水力压裂带来的非均质载荷,导致水泥环的力学完整性失效破坏问题,开展了油井水泥原位增韧技术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固相烧结法和球形重淬技术,获得了微晶... 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油井水泥作为一种非均质多孔脆性复合材料,难以承受大型水力压裂带来的非均质载荷,导致水泥环的力学完整性失效破坏问题,开展了油井水泥原位增韧技术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固相烧结法和球形重淬技术,获得了微晶铁铝酸钙(MB)作为原位增韧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原位增韧材料在提升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降低了水泥石的弹性模量,养护7 d后的抗压强度可达24 MPa,抗拉强度提升50%,弹性模量降至5.55 GPa。微晶铁铝酸钙的增韧机制为:“裂纹偏转”、“裂纹终止”、“消耗断裂能”。该研究的开展对满足以页岩气开采条件下的油井水泥服役要求,延长页岩气井寿命,增加页岩气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水平井 固井 原位增韧材料 力学性能 页岩气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安全压力窗口地层精细控压下套管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璧华 李俊蝠 +2 位作者 李斌 田东诚 饶福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1,共8页
针对窄安全压力窗口地层下套管存在高漏失风险的问题,以瞬态波动压力为基础,建立了窄安全压力窗口地层下套管过程井筒压力控制模型,进而提出了精细控压下套管方法。利用瞬态波动压力模型进行了下套管过程波动压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窄安全压力窗口地层下套管存在高漏失风险的问题,以瞬态波动压力为基础,建立了窄安全压力窗口地层下套管过程井筒压力控制模型,进而提出了精细控压下套管方法。利用瞬态波动压力模型进行了下套管过程波动压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套管下放速度越大、套管下入深度越深、钻井液密度越大、环空间隙越小,下套管引起的井底波动压力越大。精细控压下套管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既能保证套管下放速度,又能有效避免窄安全压力窗口地层下套管漏失的发生。此外,通过实例对比精细控压下套管与常规下套管发现,套管下放到井底附近,采用常规方法下套管时套管下放最大速度调节范围非常窄,很难将井筒压力维持在安全压力窗口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套管 窄安全压力窗口 瞬态波动压力 精细控压 井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水基压裂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何乐 王世彬 +2 位作者 郭建春 张智 张艺耀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1-627,共7页
随着低渗、致密砂岩和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开发,水力压裂技术将被广泛运用,与此同时水资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油田产出水、压裂返排水和海水基压裂液的运用将极大缓解这一矛盾。笔者分析了高浓度矿物离子对常规压裂液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 随着低渗、致密砂岩和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开发,水力压裂技术将被广泛运用,与此同时水资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油田产出水、压裂返排水和海水基压裂液的运用将极大缓解这一矛盾。笔者分析了高浓度矿物离子对常规压裂液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系统总结和分析了近20年高矿化度水基压裂液体系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情况,展望了高矿化度水基压裂液体系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压裂液 高矿化度 产出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高液相渗入能力的钻井提速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范宇 郭建华 +3 位作者 马勇 刘森 吴杰 张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钻井提速是钻井降本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多年实践表明水基钻井液组分对机械钻速有显著影响,但其机理尚不清晰。文章针对川中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难钻地层,通过改变钻井液组分,以提高钻井液渗入能力为目的,探索了钻井液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 钻井提速是钻井降本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多年实践表明水基钻井液组分对机械钻速有显著影响,但其机理尚不清晰。文章针对川中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难钻地层,通过改变钻井液组分,以提高钻井液渗入能力为目的,探索了钻井液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岩石力学性质、可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基于膨润土、凹凸棒石、海泡石、纳米膨润土配置的水基钻井液,对川中沙溪庙组致密砂岩的快速渗入能力为纳米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膨润土。纳米膨润土由于粘土含量低,滤饼形成速度慢,具有较高的瞬时滤失量,配置的钻井液快速渗入能力强;钻井液快速渗入能力越强,对岩石力学性质劣化程度更甚、岩石可钻性级值越低、破岩效率越高,其内在机理为钻井液快速渗入促进了伊/蒙混层发生水化反应,破坏了岩石内部原有的胶结状态,抗破碎能力降低。现场试验表明:优化钻井液后平均机械钻速从1.25 m/h提高至2.29 m/h,说明通过提高钻井液快速渗入能力实现钻井提速在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地层取得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提速 钻井液组分 快速渗入 致密砂岩 沙溪庙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页岩储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良 唐贵 +3 位作者 韩慧芬 杨建 彭欢 王福云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5,共4页
随着页岩气资源的大力开发,近年来页岩储层的钻井作业不断增加。水平井结合水力分段压裂技术是实现页岩油气高效开发的关键,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页岩储层中的水平钻井作业会遇到频繁的井下复杂,如页岩固... 随着页岩气资源的大力开发,近年来页岩储层的钻井作业不断增加。水平井结合水力分段压裂技术是实现页岩油气高效开发的关键,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页岩储层中的水平钻井作业会遇到频繁的井下复杂,如页岩固有的井壁稳定问题、微裂缝引起钻井液漏失问题、长水平段导致的摩阻扭矩过大和井眼净化问题。因此,开发页岩气要求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页岩抑制性、封堵能力、润滑性以及携岩能力,以克服钻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此,文章调研了具有较好性能的油基钻井液、水基钻井液、防塌堵漏的纳米钻井液,并对近几年国内页岩油气开发中钻井液的成功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内页岩储层的钻井液技术发展、安全钻井作业以及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钻井液技术 纳米材料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深井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婷 唐寒冰 +3 位作者 朱鹏 杨智 叶长青 彭杨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柱塞气举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排水采气技术,在4000 m以浅的常规气井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深井中的应用国内还鲜有报道。为此,结合现场生产和常规柱塞气举技术应用经验,通过优化低压深井柱塞气举设计方法、研制深井柱塞工具和优化... 柱塞气举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排水采气技术,在4000 m以浅的常规气井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深井中的应用国内还鲜有报道。为此,结合现场生产和常规柱塞气举技术应用经验,通过优化低压深井柱塞气举设计方法、研制深井柱塞工具和优化改进柱塞工艺流程,形成了一套适合低压深井的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井筒流入、套管压力等多影响因素,建立了柱塞启动压力指导图版,形成的低压深井柱塞气举设计方法可以大幅拓宽工艺适用范围;通过改变柱塞结构,研发了自密封低漏失柱塞,相比常规柱塞,柱塞运行过程中漏失量降低20%~30%;通过地面流程优化设计,将薄膜阀两端采用丝扣连接,减少动火作业,单井可减少改造费用约1.0万元;现场试验1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单井产气量提高均超过20%,最高增加6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低压深井柱塞气举是适应川渝气田小产量深井排水采气的一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该类气井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低压 柱塞启动压力图版 自密封柱塞 柱塞气举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灯影组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和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祥 王冠 +6 位作者 刘平礼 杜娟 王铭 陈伟华 李金龙 刘金明 刘飞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6,共8页
酸压是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增产的核心技术,而如何在超高温和高闭合应力下保持住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酸压改造能否成功的关键。利用自研的高温高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测试装置开展不同酸液及组合下灯影组岩样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酸压是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增产的核心技术,而如何在超高温和高闭合应力下保持住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酸压改造能否成功的关键。利用自研的高温高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测试装置开展不同酸液及组合下灯影组岩样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酸刻蚀裂缝形貌,基于此,采用Airy(艾里)应力函数和复变量法,描述酸蚀裂缝闭合程度,结合局部立方定律,耦合酸压模型,形成了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数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与低闭合应力(5MPa)相比,高闭合应力(90MPa)下多数酸液及其组合的导流能力降低了一个数量级;闭合应力增加,不同酸液及组合的导流能力降低模式有较大区别,可能会出现2次快速下降阶段;不同酸液组合注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超高温和高闭合应力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平均误差较小,约10.6%,且能表征缝内各处导流能力分布及大小;相同工程参数条件下,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酸压裂缝导流能力较灯影组二段更高,可为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酸压改造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压 导流能力 酸液组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沙溪庙组河道致密砂岩开发工程关键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2
11
作者 范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2,共5页
四川盆地致密气总地质资源量为5.8×10^(12)m^(3),居全国第二,其中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是勘探开发最重要的层系之一,但该气田储层埋深浅,上部地层钻井造浆能力强,储层由23期河道叠置发育具有物性、岩石力学及地应力差异大的特征... 四川盆地致密气总地质资源量为5.8×10^(12)m^(3),居全国第二,其中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是勘探开发最重要的层系之一,但该气田储层埋深浅,上部地层钻井造浆能力强,储层由23期河道叠置发育具有物性、岩石力学及地应力差异大的特征,部分井区储层能量较弱。针对这些开发难点,在钻井方面通过开展浅层三维水平井轨迹设计与控制技术和以强化参数为主的钻井提速技术研究,形成了多河道浅埋深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在压裂方面通过研发低温全金属可溶桥塞和高强度、低伤害压裂液体系、优化水平井多缝压裂工艺,形成了高强度低伤害多缝压裂技术;在采气方面通过开展返排与出砂规律特征研究,形成了射流泵助排工艺和井下节流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现场应用,沙溪庙组致密气藏钻井周期缩短至最低8.08 d,井均测试产量由5.01×10^(4)m^(3)/d提高至46.75×10^(4)m^(3)/d,同时表明在井身结构优化及小井眼钻完井配套技术、全生命周期智能采气技术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金秋气田 致密砂岩气 钻井完井 压裂 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岩石表面气体润湿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颖颖 刘力 沈欣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47-1952,共6页
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国内外石油界面化学研究者在油气储层岩石气润湿性反转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进展。自2000年李克文首次提出气体润湿性名词及通过气润湿反转提高凝析气藏产能的思路后,国内外石油界面化学研究者们... 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国内外石油界面化学研究者在油气储层岩石气润湿性反转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进展。自2000年李克文首次提出气体润湿性名词及通过气润湿反转提高凝析气藏产能的思路后,国内外石油界面化学研究者们相继在气润湿性反转机理和控制方法、气润湿性反转提高采收率、气润湿性反转对岩石表面性质的影响以及对毛细管力、油/气/水分布和渗流规律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基本形成气体润湿性理论体系,为提高油气采收率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润湿性 岩石表面性质 多孔介质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深井SDCK1井上部超大尺寸井眼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黎然 李文哲 +1 位作者 张佳寅 刘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部署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超深井SDCK1井上部为ϕ812.8 mm超大尺寸井眼,钻井过程中面临岩屑运移困难、井壁稳定要求高等技术难题。为此,进行了钻井液流型参数调配,以辅助携砂;引入有机盐、无机盐复配的双盐抑制剂,嵌入黏土晶层间隙,降低钻... 部署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超深井SDCK1井上部为ϕ812.8 mm超大尺寸井眼,钻井过程中面临岩屑运移困难、井壁稳定要求高等技术难题。为此,进行了钻井液流型参数调配,以辅助携砂;引入有机盐、无机盐复配的双盐抑制剂,嵌入黏土晶层间隙,降低钻井液活度,并协同包被剂对泥页岩进行强抑制;优选多粒径封堵剂,形成了高抑制强封堵的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流变性良好,动塑比大于0.60,泥页岩一次回收率为99.54%,二次回收率为97.23%;API滤失量小于3.0 mL,具有较好的抑制封堵效果。现场应用表明,高抑制强封堵的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能够抑制剑门关组、蓬莱镇组的泥页岩坍塌,无井下故障和复杂情况发生,为SDCK1井顺利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结果为其他超大尺寸井眼钻井施工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超大尺寸井眼 井壁稳定 钻井液 抑制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气区射洪—盐亭区块灯四段储集层构造裂缝预测
14
作者 李皋 上官自然 +3 位作者 杨旭 李红涛 李泽 王秋彤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为确定四川盆地蓬莱气区射洪—盐亭区块灯影组灯四段储集层裂缝分布特征,在统计分析构造裂缝参数的基础上,基于岩石破裂准则、产状演化条件和现今应力场特征,通过构造应力场反演,对研究区灯四段超深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进行了定量预测。... 为确定四川盆地蓬莱气区射洪—盐亭区块灯影组灯四段储集层裂缝分布特征,在统计分析构造裂缝参数的基础上,基于岩石破裂准则、产状演化条件和现今应力场特征,通过构造应力场反演,对研究区灯四段超深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灯四段构造剪切缝发育,斜交缝集中分布于东南构造高部位,高角度缝和直立缝多分布在断层附近,裂缝走向多为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和北北西—南南东向;裂缝线密度总体呈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格局,裂缝开度分布则与之相反,裂缝孔隙度变化相对较小;裂缝参数特征在断层内部、断层附近及非断层部位具差异分布的特点,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裂缝倾角、裂缝开度和孔隙度对气井产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蓬莱气区 射洪 盐亭 灯影组 灯四段 力学模型 构造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WGAN模型的柱塞-泡排复合排采系统预测控制方法
15
作者 赖欣 钱中程 +3 位作者 杨肖 刘永辉 叶长青 王强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0,共10页
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智能化管理是天然气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实际生产中页岩气开采仍然面临着井底积液造成气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为提高天然气井的产能和排水效率,充分利用泡沫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双元合一”的柱塞-... 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智能化管理是天然气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实际生产中页岩气开采仍然面临着井底积液造成气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为提高天然气井的产能和排水效率,充分利用泡沫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双元合一”的柱塞-泡排复合排采装置,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的复合排采LSTM-WGAN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基于密度的抗噪聚类算法(DBSCAN)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避免异常数据对模型预测的影响。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相互对抗并更新各自梯度方向的权重,不断优化使油套压差、水气比预测值逼近真值,从而准确预测下一时刻的油套压差和水气比。通过柱塞-泡排复合排采智能管理系统,实施预测的柱塞泡排投放策略。实验结果表明,LSTMWGAN模型的误差最小,与LSTM模型相比,LSTM-WGAN模型的油套压差和水气比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64%、5.13%、11.75%和8.81%、8.07%、6.60%。LSTM-WGAN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油套压差和水气比,指导柱塞-泡排复合排采系统发出正确的投放泡排球和柱塞指令,实现了泡排-柱塞的全智能化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排采 预测控制 LSTM-WGAN 油套压差 水气比 井底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空坐封用可溶桥塞锚定结构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喻成刚 杨建 +4 位作者 李明 尹强 梅蕾 祝效华 王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5,共9页
目前针对可溶桥塞卡瓦锚定行为的研究大多限于整体式卡瓦结构,该结构的膨胀极限比分瓣式卡瓦低,不能适应目前页岩气井套变频发且严重的现状。为此,基于分瓣式卡瓦受力分析,开展了可溶MgAl合金材料和套管材料力学拉伸试验,建立了可溶桥... 目前针对可溶桥塞卡瓦锚定行为的研究大多限于整体式卡瓦结构,该结构的膨胀极限比分瓣式卡瓦低,不能适应目前页岩气井套变频发且严重的现状。为此,基于分瓣式卡瓦受力分析,开展了可溶MgAl合金材料和套管材料力学拉伸试验,建立了可溶桥塞分瓣式卡瓦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优化了影响桥塞锚定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齿槽轴向角度的推荐选择范围为15°~20°,最佳齿槽环向角度为10°,齿槽最优深度为6 mm,最佳齿槽前端距离为28 mm,最佳齿槽间距为15 mm;箍环材料的选择要同时考虑限位效果和塑性变形能力,箍环材料选择316L可以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可溶桥塞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桥塞 锚定性能 分瓣式卡瓦 有限元模型 齿槽参数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兴场构造地应力与三压力三维展布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鐾桥 郭建华 +3 位作者 沈欣宇 李鑫洁 王秋彤 刘厚彬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大兴场地质构造、岩性复杂,地应力高,地层压力系统差异大,钻井中溢漏塌复杂问题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大兴场区块深层安全高效钻井进程,亟需开展大兴场构造地应力与三压力三维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场构造地处四川西南部地质构造运... 大兴场地质构造、岩性复杂,地应力高,地层压力系统差异大,钻井中溢漏塌复杂问题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大兴场区块深层安全高效钻井进程,亟需开展大兴场构造地应力与三压力三维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场构造地处四川西南部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带,为典型走滑断层类地应力;大兴场构造陆相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制为沉积压实与加载作用,海相地层异常高压则与该地区多期次剧烈构造运动有关,熊坡断层的泄压作用导致断层附近地层压力降低;地层存在3套地层压力系统,严格控制井筒当量循环密度(ECD)在地层压力与临界漏失压力范围内,优化井身结构设计,有效封隔高低压地层,以降低溢漏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大兴场构造后期钻井井身结构设计、关键工艺参数优化及井下复杂防控工艺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模 地应力 地层三压力 井身结构设计 大兴场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气藏大斜度井水平井酸压技术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松 马辉运 +2 位作者 张华 叶颉枭 韩慧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溶蚀孔、缝、洞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具有埋藏深、高温、高压、强非均质性、高含H_2S、CO_2等酸性气体的特点,对现有储层改造工艺技术提出了挑战。大斜度井/水平井储层改造的关键是长改造井段酸液布...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溶蚀孔、缝、洞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具有埋藏深、高温、高压、强非均质性、高含H_2S、CO_2等酸性气体的特点,对现有储层改造工艺技术提出了挑战。大斜度井/水平井储层改造的关键是长改造井段酸液布置和酸蚀裂缝深穿透沟通储层天然缝洞系统。根据储层地质及地应力分布特征,优化并形成了大斜度井/水平井机械分层分段改造工艺,纵横向上层间或段间物性差异大的裸眼完成井,采用封隔器实现分段改造;层内或段内物性差异大的射孔完成井,采用可降解暂堵材料实现分层改造。天然缝洞发育的裂缝-孔洞型储层采用缓速酸酸压技术疏通天然缝洞系统,对于裂缝-孔隙型及孔隙型储层,采用前置液酸压技术形成深穿透酸蚀裂缝沟通孤立的天然缝洞系统,形成的两种大斜度井水平井酸压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储层改造效果;探索了滑溜水+自生酸+胶凝酸的复杂缝网酸压工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储层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灯影组 碳酸盐岩 大斜度井水平井 深度酸压 分层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压裂液携砂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欢 桑宇 +3 位作者 杨建 潘琼 周长林 李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0,131-132,共4页
泡沫压裂液具有伤害低、返排迅速、可减少用水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泡沫压裂液属于气液两相可压缩性极强的流体,导致评价泡沫压裂液携砂性能的难度大于常规纯水基压裂液。文章在调研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目前泡沫压裂液携... 泡沫压裂液具有伤害低、返排迅速、可减少用水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泡沫压裂液属于气液两相可压缩性极强的流体,导致评价泡沫压裂液携砂性能的难度大于常规纯水基压裂液。文章在调研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目前泡沫压裂液携砂性能评价方法分为间接法(实验法、数模法)和直接法(静态法、动态法)两大类,阐述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建议以实验为基础,数模为手段,充分整合目前已有的评价方法,发挥各评价方法的特点,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泡沫压裂液携砂性能评价体系,为泡沫压裂施工设计及现场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压裂液 携砂性能 流变性 数模 静态携砂 动态携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工况下单金属密封接触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毅 常学平 +1 位作者 付玉坤 吴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结合钻井领域高温高压工况,对单金属密封的装配过程和双侧受压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求得动密封面接触压力梯度分布,并结合MATLAB和雷诺方程提出了一种计算动密封泄漏率的新方法;然后根据钻井工况搭建了旋转动密封实验台,对动密封面的接... 结合钻井领域高温高压工况,对单金属密封的装配过程和双侧受压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求得动密封面接触压力梯度分布,并结合MATLAB和雷诺方程提出了一种计算动密封泄漏率的新方法;然后根据钻井工况搭建了旋转动密封实验台,对动密封面的接触压力分布情况和泄漏率进行测试。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在低压工况下动密封面呈收敛状态,有利于润滑油膜的形成,而高压工况下则发散;随着润滑油和钻井液压差的增大,动密封面内侧的接触压力逐渐减小,而外侧逐渐增大;泄漏率随着动密封转速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动密封轴向位移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金属密封 磨损 接触压力 泄漏率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