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研究院完成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组织的数字化气田腐蚀监测系统的完工验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强 谷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腐蚀监测系统 油气田 数字化 研究院 天然气 组织 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著名天然气研究机构简介(三)——法国石油研究院(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被引量:1
2
作者 原青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7-328,共2页
这是本刊介绍的第三篇有关国外著名天然气研究机构的文章。在前两期中分别介绍了“俄罗斯天然气科学研究院”和“美国天然气工艺研究院”。我们希望通过介绍这些国家各具特色的天然气研究机构 ,以资对我国天然气研究机构的不断调整和充... 这是本刊介绍的第三篇有关国外著名天然气研究机构的文章。在前两期中分别介绍了“俄罗斯天然气科学研究院”和“美国天然气工艺研究院”。我们希望通过介绍这些国家各具特色的天然气研究机构 ,以资对我国天然气研究机构的不断调整和充实专业方向、建设并完善综合性天然气研究单位及其下属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天然气研究机构 法国石油研究院 科学研究 工业发展 培训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中总硫GC-SCD测定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3
作者 朱华东 曾文平 +1 位作者 黄灵 李晓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目的 为解决GC-SCD天然气总硫测定方法缺乏不确定度评定应用案例的问题,开展实际样品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价,提升测定数据的实用价值。方法 结合GC-SCD天然气总硫分析方法和实际检测经验,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依据JJF 1059.1... 目的 为解决GC-SCD天然气总硫测定方法缺乏不确定度评定应用案例的问题,开展实际样品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价,提升测定数据的实用价值。方法 结合GC-SCD天然气总硫分析方法和实际检测经验,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提出了不确定度评价方案。结果 实际样品总硫分析不确定度评定案例结果显示,样品1的总硫分析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9 mg/m^(3)(k=2),主要来源于羰基硫(质量浓度为0.18 mg/m^(3),k=2);样品2的总硫分析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4 mg/m^(3)(k=2),主要来源于硫化氢(质量浓度为0.12 mg/m^(3), k=2)。结论 总硫分析和单个硫化合物分析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样品分析重复性和标准物质,其中硫化氢和羰基硫单个硫化合物分析不确定度为总硫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建议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可选择重复测定2次,或综合实际工作量适当提高重复测定次数和采用高准确度标准物质提升测量不确定度水平,并采用抗硫吸附材质的取样容器、管线阀门等元器件,减小硫化氢和羰基硫单个硫化合物分析不确定度,以保证数据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总硫 硫化合物 气相色谱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硫化合物检测的气相色谱技术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4
作者 陈梓浔 周理 +2 位作者 吴姝虹 黄灵 张镨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61,共12页
含硫天然气中的硫化合物具有毒性和环境污染风险,严重影响天然气的安全生产、净化、运输和交易,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含硫天然气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对天然气中硫化合物含量的精准监控,但目前缺乏对天然气硫化合物检测的气相色谱技术的系统性... 含硫天然气中的硫化合物具有毒性和环境污染风险,严重影响天然气的安全生产、净化、运输和交易,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含硫天然气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对天然气中硫化合物含量的精准监控,但目前缺乏对天然气硫化合物检测的气相色谱技术的系统性分析总结。为此,在简述气相色谱技术分离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气相色谱技术在天然气硫化合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和具体案例,最后提出了气相色谱技术在含硫天然气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硫化合物气相色谱进样技术中的自动进样和前处理,以及进样前杂质的处理和压力、流量、温度的稳定控制,有利于保障分析数据稳定性,有待继续研究;②目前已有多种型号的气相色谱柱可用于硫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新材料的兴起和分析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改善硫化合物的分离检测;③热导检测器(T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SCD)是目前最成熟的用于天然气硫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多种检测器的联用和新型检测器的引入拓宽了气相色谱在天然气检测中的使用;④标准化建设推动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针对天然气硫化合物气相色谱的国内外标准在持续更新完善中。结论认为,气相色谱技术仍处于持续发展和突破阶段,未来应注重提升重复性、准确性,推动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便捷性,持续完善气相色谱技术体系,为天然气质量控制和安全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天然气硫化合物 检测 新材料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法的掺氢天然气分析研究
5
作者 张佩颖 陈勇 +2 位作者 涂振权 周理 李蒲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为了确认现有分析方法标准是否适用于分析氢气含量较高的掺氢天然气样品,开展掺氢天然气分析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掺氢天然气组成,通过减小定量环、调整升温程序、调整转阀时间等措施优化分析方法。结果氢气和氦气的分... 目的为了确认现有分析方法标准是否适用于分析氢气含量较高的掺氢天然气样品,开展掺氢天然气分析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掺氢天然气组成,通过减小定量环、调整升温程序、调整转阀时间等措施优化分析方法。结果氢气和氦气的分离度、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GB/T 13610—202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的要求。当氢气物质的量分数为3.01%~25.50%时,气相色谱仪呈线性响应。此外,明确了标准气体本身引入的不确定度对评估样品气不确定度的重要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掺氢天然气质量监测和准确计量提供了支撑,为在役管道掺氢输送业务发展奠定了分析测试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气相色谱法 分离度 准确度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管网特征与计量要求 被引量:1
6
作者 常宏岗 周代兵 +1 位作者 黄敏 邵璟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5,共10页
在推进中国双碳目标实施进程中,天然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然气管网中的天然气计量是多参数耦合的连续动态气体计量,其计量的复杂性增加了实现准确计量的难度。为此,从中国天然气计量界面、计量保障和计量结果准确度等维度系统... 在推进中国双碳目标实施进程中,天然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然气管网中的天然气计量是多参数耦合的连续动态气体计量,其计量的复杂性增加了实现准确计量的难度。为此,从中国天然气计量界面、计量保障和计量结果准确度等维度系统分析了天然气计量特点与计量管理要求,提出了天然气计量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一张网”的天然气管网大格局下,不同交接界面应对应不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系统;(2)中国配套建立了以体积计量为基础的天然气计量技术体系,天然气流量计、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流量计算机是天然气计量系统的关键计量器具;(3)天然气计量系统等级越高,对应的计量系统设计、建设、计量器具配置、投资、运行、管理要求越高,完整的天然气计量结果应有不确定度评定说明,以表示结果的可信程度。结论认为:(1)天然气计量是天然气工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准确、可靠的天然气计量结果是天然气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加快天然气计量向能量计量转变;(2)进一步加强计量溯源性与量值传递能力建设,能量计量是天然气计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计量系统 计量器具 界面 准确度 不确定度评定 能量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膜分离材料在天然气脱硫脱碳领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钰 黄娅 +1 位作者 高峰 段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0,共9页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其燃烧时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低于其他化石能源。原料天然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气体如CO_(2)和H_(2)S,在进入输气管网之前须予以脱除。膜分离工艺操作简单,在天然气脱硫、脱碳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调研了...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其燃烧时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低于其他化石能源。原料天然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气体如CO_(2)和H_(2)S,在进入输气管网之前须予以脱除。膜分离工艺操作简单,在天然气脱硫、脱碳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调研了近40年以来聚合物膜的发展、分离机理以及膜分离技术在天然气脱硫、脱碳领域的应用。对聚合物膜中的橡胶态聚合物膜、玻璃态聚合物膜和杂化膜的种类和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对膜分离技术在天然气脱硫、脱碳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橡胶态聚合物膜对H_(2)S具有较高的渗透性,但H_(2)S/CH_(4)选择性相对较低;玻璃态聚合物膜对H_(2)S的渗透性较低,但H_(2)S/CH_(4)选择性较高;杂化膜通过聚合物和功能性纳米材料、离子液体或深共熔溶剂结合,可兼顾渗透性和选择性,是未来膜分离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膜分离 脱硫 脱碳 橡胶态聚合物膜 玻璃态聚合物膜 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脱硫系统腐蚀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黄刚华 苗超 +3 位作者 鲁大勇 李林峰 吴文炎 江晶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明确天然气净化厂脱硫系统的腐蚀影响因素,形成适应的脱硫系统腐蚀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开展运行工况分析和腐蚀评价试验,分析了脱硫系统的腐蚀状况、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结果脱硫系统腐蚀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高温区域,甘氨酸和草酸... 目的明确天然气净化厂脱硫系统的腐蚀影响因素,形成适应的脱硫系统腐蚀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开展运行工况分析和腐蚀评价试验,分析了脱硫系统的腐蚀状况、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结果脱硫系统腐蚀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高温区域,甘氨酸和草酸根对溶液的腐蚀性影响很大,腐蚀速率最高达0.5584 mm/a;温度在110~150℃时,腐蚀速率增加了1倍;通过参数控制、结构优化和材料优选,可有效控制天然气净化厂腐蚀问题。结论天然气净化厂脱硫系统腐蚀环境恶劣,腐蚀机理复杂,基于腐蚀影响分析形成针对性的腐蚀控制措施,可控制腐蚀速率低于0.125 mm/a,确保天然气净化厂的安全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厂 腐蚀控制 脱硫系统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天然气脱硫过程多目标预测建模研究
9
作者 王诗慧 蒋巍 +4 位作者 黄坤 高晓根 张春阳 曹杰 罗永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对天然气脱硫过程进行准确建模有助于天然气企业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提高产品气气质,增加经济效益,同时确保尾气排放达标。现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建模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通常侧重于对单一生产目标的预测,无法应对多样... 目的对天然气脱硫过程进行准确建模有助于天然气企业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提高产品气气质,增加经济效益,同时确保尾气排放达标。现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建模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通常侧重于对单一生产目标的预测,无法应对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使其在工业装置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方法采用多任务学习(multi-task learning,MTL)技术充分挖掘天然气脱硫工艺生产数据中各个变量间的内在关联,结合Savitzky-Golay滤波去噪、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随机森林算法特征降维,精确地识别出脱硫过程中的关键生产变量。在此基础上,采用MTL方法同时完成了产品气中总硫含量和硫化氢含量的多目标预测任务。结果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提出的MTL模型在预测准确性和预测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产品气中总硫质量浓度和硫化氢质量浓度的决定系数平均值(R^(2))分别为0.980和0.972,均方误差平均值(S_(ME))分别为0.127(mg/m^(3))^(2)和0.008(mg/m^(3))^(2),预测误差减少了50%以上。采用沙普利加法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度量模型中输入变量的重要度,发现MTL模型能准确识别关键操作变量,并且在两个预测任务中,关键变量的重要性排序及其对预测目标的影响规律具有一致性,表明模型在准确捕捉多任务间协同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结论所提出的建模方法不仅实现了对多个目标的准确预测,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和可解释性,同时还降低了建模计算的成本,提升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实用性,可为开发适用于天然气脱硫过程的建模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 人工智能 Savitzky-Golay滤波 特征工程 深度学习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气田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厚安 汪波 +3 位作者 金洪 任宇 王刚 佟国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00-303,359,共4页
针对川渝气田冬季生产过程中的水合物堵塞问题,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天然气水合物防治及管理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和较好的冰堵防治效果。结合近年来川渝地区含硫气田冬季生产水合物堵塞现状,分析总结了... 针对川渝气田冬季生产过程中的水合物堵塞问题,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天然气水合物防治及管理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和较好的冰堵防治效果。结合近年来川渝地区含硫气田冬季生产水合物堵塞现状,分析总结了发生水合物堵塞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川渝气田在天然气水合物形成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产品开发与现场应用、水合物堵塞防治措施、天然气水合物防治和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提出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田 集输管线 天然气水合物 动力学抑制剂 堵塞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组成相关性及其对物性参数不确定度的影响
11
作者 蔡黎 周理 +3 位作者 苏师卿 袁晓云 陈辰 朱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目的在气相色谱分析天然气组成过程中,使用多组数据的线性模拟和协方差计算等,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天然气组成相关性及其对所计算物性参数的不确定度影响研究。方法对5个天然气样品分别进行超过40次组成分析,得到了各样品不同组成之间的... 目的在气相色谱分析天然气组成过程中,使用多组数据的线性模拟和协方差计算等,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天然气组成相关性及其对所计算物性参数的不确定度影响研究。方法对5个天然气样品分别进行超过40次组成分析,得到了各样品不同组成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计算了5个相关系数矩阵的平均值。结合所用分析设备特点和分析流程,讨论所形成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形成原因,并推荐了在无法实际进行相关系数测定时确定相关系数的推荐方法。结果基于模拟天然气组成及其不确定度,评估了在不同的相关系数矩阵下,由组成计算得出的天然气发热量的不确定度差异达到20%。分析了使用不同的相关系数矩阵得到不同天然气物性参数不确定度的影响大小。结论不同组成在取样、分离和检测等过程中,不同组成的重叠越多,相关性就越强。组成之间相关系数越大,所计算物性参数不确定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相色谱 相关系数 不确定度评估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开采中管道微生物腐蚀防护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7
12
作者 侯保荣 闫静 +6 位作者 王娅利 吴贵阳 管方 董续成 任麒静 裴莹莹 段继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79,共9页
腐蚀是油气田管道设施运行中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在油气田环境中,微生物腐蚀是油气田主要的腐蚀类型之一,也是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腐蚀控制难题。综述了目前油气田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认识现状、研究进展和当前的主要防腐蚀方法和控制技术... 腐蚀是油气田管道设施运行中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在油气田环境中,微生物腐蚀是油气田主要的腐蚀类型之一,也是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腐蚀控制难题。综述了目前油气田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认识现状、研究进展和当前的主要防腐蚀方法和控制技术,分别介绍了腐蚀微生物群落、微生物腐蚀机理、腐蚀微生物检测和管道微生物腐蚀控制措施等,并针对油气田微生物腐蚀研究和防护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管道 微生物腐蚀 腐蚀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检测 腐蚀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国际标准进展
13
作者 沈琳 周理 +2 位作者 宋柯静 敬豪 刘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目的探索天然气分析方法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分享国际标准ISO 11626:2024《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硫化氢含量》制定经验,规范该技术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方法对采用色谱柱预分离的间接检测技术和无需色谱分离直接检测... 目的探索天然气分析方法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分享国际标准ISO 11626:2024《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硫化氢含量》制定经验,规范该技术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方法对采用色谱柱预分离的间接检测技术和无需色谱分离直接检测的两种检测原理的紫外吸收光谱法的检测限、准确性、精密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紫外吸收光谱法具备准确、快速检测天然气中H2S含量的能力,总结了制定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天然气中H2S含量国际标准的经验。结论提出的国际标准制定历程对今后天然气中含硫化合物含量的国际标准化分析工作思路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硫化氢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检测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中二氧化碳与羰基硫脱除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靖文 朱雯钊 +6 位作者 高峰 冉龙超 彭维茂 何熨 张伟 李双龙 尹国川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2,168,共9页
原料天然气中二氧化碳(CO_(2))、羰基硫(COS)、硫化氢(H_(2)S)和甲硫醇(CH3SH)等酸性气体需要采用碱性溶剂予以脱除,在吸收过程中,以瞬时质子机理反应的H_(2)S脱除速率远远大于COS和CO_(2),故尽管原料气中COS含量通常远低于H_(2)S,但用... 原料天然气中二氧化碳(CO_(2))、羰基硫(COS)、硫化氢(H_(2)S)和甲硫醇(CH3SH)等酸性气体需要采用碱性溶剂予以脱除,在吸收过程中,以瞬时质子机理反应的H_(2)S脱除速率远远大于COS和CO_(2),故尽管原料气中COS含量通常远低于H_(2)S,但用于脱除H_(2)S的常规技术不能完全有效地脱除COS。COS与CO_(2)化学结构相似,但CO_(2)吸收速率远大于COS,因此,要深度脱除COS且保留部分CO_(2)难度较高。目前,对COS和CO_(2)吸收机理差异性的研究较少,导致在大量CO_(2)和COS共存的条件下,COS选择性吸收溶剂的设计缺乏理论依据。因此,需深入研究COS的吸收机理。对有机胺法吸收CO_(2)及COS的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以下认识:①在机理研究方面,普遍认为COS在伯胺和仲胺中的吸收机理与CO_(2)吸收机理相同;②醇胺吸收CO_(2)的机理通常认为是通过形成氨基甲酸盐而脱除CO_(2),进一步的加热分解即是CO_(2)的释放与吸收液的循环使用;③COS与CO_(2)均为线性分子,物理化学性质也非常接近,使得在二者共存的条件下,COS选择性吸收的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硫 二氧化碳 天然气净化 吸收机理 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循环水系统无磷缓蚀阻垢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丽华 倪伟 +3 位作者 李蒲智 黄红兵 王月 马悦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0,共7页
目的在无磷缓蚀阻垢剂研发过程中,以聚环氧琥珀酸(PESA)与三元共聚物等为主要原料复配进行配方筛选。方法通过旋转挂片腐蚀实验、静态阻垢实验对无磷缓蚀阻垢剂进行适应性评价和研究。结果通过现场监测,该无磷缓蚀阻垢剂取得了良好的缓... 目的在无磷缓蚀阻垢剂研发过程中,以聚环氧琥珀酸(PESA)与三元共聚物等为主要原料复配进行配方筛选。方法通过旋转挂片腐蚀实验、静态阻垢实验对无磷缓蚀阻垢剂进行适应性评价和研究。结果通过现场监测,该无磷缓蚀阻垢剂取得了良好的缓蚀阻垢效果,腐蚀速率控制低于0.075 mm/a。同时,对实验前后循环水细菌进行测定,结果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降低,说明无磷配方对系统细菌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结论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均证实该缓蚀阻垢剂体系在中、低硬度水质下具有优异的效果,能够保障天然气净化厂循环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无磷 缓蚀阻垢剂 天然气净化厂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累积取样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16
作者 王伟杰 曾文平 +5 位作者 邹航 王晓琴 陈学锋 杨倩 何敏 丁思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目的累积取样系统作为一种获得天然气平均发热量而实现能量计量的重要方式,对其开展性能评价方法研究,以保障累积取样系统的正常运行及获得样品的代表性。方法根据GB/T 13609—2017《天然气取样导则》和GB/T 30490—2014《天然气自动取... 目的累积取样系统作为一种获得天然气平均发热量而实现能量计量的重要方式,对其开展性能评价方法研究,以保障累积取样系统的正常运行及获得样品的代表性。方法根据GB/T 13609—2017《天然气取样导则》和GB/T 30490—2014《天然气自动取样方法》的要求,并结合累积取样系统的现场应用情况,建立了包括取样系统配置的完整性、取样系统的符合性、取样系统的气密性、预设参数的符合性、取样系统的一致性等指标的性能评价方法。结果针对各项评价指标开展了现场应用,验证了累积取样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结论建立的累积取样系统性能评价方法能够满足目前的现场使用需求,后续将进一步建立相关方法标准,为天然气能量计量的推进和实施提供标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累积取样 性能评价 能量计量 标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水伴生资源提取技术进展及应用
17
作者 高云云 文绍牧 +3 位作者 范锐 陈立 谭遥 宋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力度的逐渐增大,油气田水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诸多环境问题,而部分油气田水中的伴生元素的含量均超过工业开采品位,适合综合开采或者单独开采。因此,分析油气田水中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并提出可行技术路线具有...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力度的逐渐增大,油气田水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诸多环境问题,而部分油气田水中的伴生元素的含量均超过工业开采品位,适合综合开采或者单独开采。因此,分析油气田水中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并提出可行技术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油气田水的水质特点和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油气田水中伴生元素锂、溴、钾提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目前盐湖卤水中锂、溴、钾提取技术对于油气田水的适用性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油气田水中伴生元素提取技术和应用现状,认为吸附法提锂+热溶冷结晶法(或冷分解−浮选工艺)提钾+电氧化法提溴是油气田水中伴生有价元素综合利用可行的技术路线。目前的油气田水产业化只针对提锂,应尽快打通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全流程,寻求环保经济的油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达标处理工艺,为进一步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油气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采出水 伴生元素 提锂 提溴 提钾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标准数字化发展路径思考
18
作者 罗勤 周理 +1 位作者 周代兵 王婷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标准数字化是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的要求。分析了国内外在标准数字化方面开展的工作,介绍了标准数字化的内涵和分级及机器可控内容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天然气标准族谱研究、XM... 标准数字化是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的要求。分析了国内外在标准数字化方面开展的工作,介绍了标准数字化的内涵和分级及机器可控内容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天然气标准族谱研究、XML格式标准的研究进展。分析天然气工业标准数字化进程面临的挑战,如标准纸质档和电子版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同使用者对标准的解读差异导致计算结果和数据格式不一致、学习和掌握标准的成本高昂等,并据此提出天然气标准数字化发展路径建议。天然气工业涵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方法、设备材料、安全环保、计量计算等多个领域,更需要更高质量的数字化标准,以支撑天然气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标准 数字化 机器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法天然气裂解制石墨烯工艺及应用研究
19
作者 覃莉 何阳东 +5 位作者 陈昌武 杨汉杰 杨威 高华 邬娅洁 贺云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2,共8页
目的采用熔融法天然气裂解技术将天然气中的碳元素转化为高价值碳材料——石墨烯,结合可再生能源供能,可实现整个工艺零碳排放且副产氢。为进一步实现天然气的低碳、高值化利用,有必要对熔融法天然气裂解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介绍了熔融... 目的采用熔融法天然气裂解技术将天然气中的碳元素转化为高价值碳材料——石墨烯,结合可再生能源供能,可实现整个工艺零碳排放且副产氢。为进一步实现天然气的低碳、高值化利用,有必要对熔融法天然气裂解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介绍了熔融法天然气裂解制石墨烯工艺的反应机理、熔融介质研发进展与裂解反应器设计等,并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公司)熔融法所产石墨烯粉体为样本,对其进行分析表征与应用研究。结果在熔融法天然气裂解实验中发现:高温和高含量原料气有助于提升石墨烯生长的速度和转化率,石墨烯出现厚度增大的现象。西南油气田公司通过对熔融催化体系进行改性,降低裂解反应温度和提高原料气进气含量,成功制得少层石墨烯,提升了石墨烯产量。结论根据应用性能评估结果,表明西南油气田公司所产石墨烯粉体可在导热、防腐、导电与封堵液等应用领域进行开发。此外,加强裂解反应器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发、石墨烯行业标准编制将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综合利用 熔融法 天然气裂解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吸附剂在油气田卤水中的性能评价
20
作者 陈立 马骏 +4 位作者 高源 谭遥 高云云 熊福军 顾俊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8,共8页
目的油气田卤水含有石油类、悬浮物等杂质,对锂资源的吸附分离存在潜在影响,考查了气田水吸附提锂的可行性及市面主流吸附剂的吸附提锂适应性。方法研究对比了pH、温度对铝系、钛系和锰系3种粉体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优选... 目的油气田卤水含有石油类、悬浮物等杂质,对锂资源的吸附分离存在潜在影响,考查了气田水吸附提锂的可行性及市面主流吸附剂的吸附提锂适应性。方法研究对比了pH、温度对铝系、钛系和锰系3种粉体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优选的铝系吸附剂,研究了其吸附剂形态、进卤量、进卤流量对成型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评估其循环稳定性。结果在最优条件下,3种粉体吸附剂饱和吸附容量分别约为7.9 mg/g、12.5 mg/g、15.3 mg/g。铝系吸附剂解吸液中钠锂比、钾锂比等要优于钛系和锰系,并且钛系和锰系吸附剂溶损率分别是铝系的20倍和70倍,长期运行情况下使用寿命要远低于铝系吸附剂。采用陶瓷膜去除卤水中的悬浮物和石油类,铝系成型吸附剂在进卤量为20 BV(1 BV=50 mL)、进卤流量为12 BV/h、解吸水量为10 BV、解吸流量为10 BV/h的条件下,连续10次循环单柱实验铝系吸附剂吸附容量和尾卤锂浓度保持稳定,平均锂吸附率为79.2%。结论综合证实采用吸附法提取龙王庙气田卤水中的锂资源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卤水 吸附法 提锂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