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含油气的有序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海洋 常智 +1 位作者 赵容容 莫耀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大油气田最多的一类盆地。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有丰富的烃源岩,配套的生储盖组合,油气在纵横向上的发育都有其有序性: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控制着盆地油气纵向上的有序性,构造单元控制...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大油气田最多的一类盆地。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有丰富的烃源岩,配套的生储盖组合,油气在纵横向上的发育都有其有序性: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控制着盆地油气纵向上的有序性,构造单元控制着油气横向上的有序性。前陆冲断带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形成背斜油气藏,中浅层都含气,适宜采用立体勘探思路。前渊凹陷带主要发育有岩性油气藏,前缘隆起由于地层向克拉通方向尖灭,常形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构造单元 沉积演化 有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对准噶尔盆地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雍自权 钟韬 +1 位作者 刘庆松 杨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2,共4页
论述了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盆地形成过程和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认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大,两盆地的油气勘探方法、理论等可以相互借鉴。指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注重腹部古隆起、断裂与油气成藏关... 论述了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盆地形成过程和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认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大,两盆地的油气勘探方法、理论等可以相互借鉴。指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注重腹部古隆起、断裂与油气成藏关系、油气并举及深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松辽盆地 大地构造 盆地演化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特征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德铭 谢晓斌 +2 位作者 黄董 余良志 张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及室内薄片观察,通过分析主要岩石类型及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震相特征,对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依据生物(屑)灰岩、礁灰岩和硅质岩等岩相发育规律以及地震地层结构和... 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及室内薄片观察,通过分析主要岩石类型及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震相特征,对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依据生物(屑)灰岩、礁灰岩和硅质岩等岩相发育规律以及地震地层结构和地层厚度变化特征,认为茅口组发育了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及斜坡—盆地等沉积亚相,总结出了开阔海夹点礁、开阔海夹点滩、台地边缘滩和灰质—硅质盆地等4种沉积微相组合,明确了沉积相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规律。结果表明,台地边缘高能生物滩平面上呈条带状在剑阁—元坝—龙岗一带规模发育,生物(屑)灰岩的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生物体腔孔发育,物性好,是优质储集层发育带;川西海槽和广元—旺苍海槽茅四段的硅质岩和泥岩有机碳含量高,则是优质生油岩,优越的沉积环境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生油和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类型 沉积特征 台地边缘 茅口组 四川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孔隙特征、成因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屈海洲 邹兵 +7 位作者 张连进 赵容容 张宇 唐松 张兴宇 李文皓 马梓柯 雷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3-1737,共15页
【目的】近年来,随着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的不断勘探突破,沧浪铺组呈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而目前孔隙研究的薄弱制约了对储层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方法】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的观察与鉴定,运用图像识别软件获... 【目的】近年来,随着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的不断勘探突破,沧浪铺组呈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而目前孔隙研究的薄弱制约了对储层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方法】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的观察与鉴定,运用图像识别软件获取岩石组分含量、孔隙参数等定量数据,对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的孔隙特征、成因、不同岩性的孔隙演化模式开展研究。【结果】沧浪铺组一段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与总面孔率的正相关性最好,其次是粒间溶孔。较高的鲕粒/陆源砂的含量比例是孔隙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溶解作用是孔隙发育的最有利因素,而高能的陆棚鲕粒滩沉积是原生孔隙发育的关键。因为准同生期大气水的选择性溶解作用是形成沧一段主要鲕粒粒内溶孔的最有利的成岩作用,而准同生期—埋藏期的白云石化作用则增强岩石的抗压性、使固相体积缩小而增加岩石的面孔率,埋藏期的溶解作用则沿着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和早期孔隙进行溶解扩大。陆源砂、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等则不利于沧一段孔隙的发育。【结论】因此,有利的碳酸盐组分及后续的成岩—构造作用影响了孔隙的发育和演化,并形成了孔隙面孔率依次降低的岩性排序特征:亮晶鲕粒云岩、含砂鲕粒云岩、砂质鲕粒云岩、细粒岩屑砂岩、石灰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孔隙演化 沧浪铺组 第二统 寒武系 川中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部二叠系火山岩相地震预测及分布主控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柳 赵容容 +7 位作者 梁虹 邓绍强 陈伟 李光鹏 邹琴 彭忻 吴博闻 梁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为了刻画川西南部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相展布、厘清其分布主控因素,基于已钻井火山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结合火山机构模型正演,明确不同火山岩相所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采用多信息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火山岩相展布;结合火山岩相、基底... 为了刻画川西南部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相展布、厘清其分布主控因素,基于已钻井火山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结合火山机构模型正演,明确不同火山岩相所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采用多信息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火山岩相展布;结合火山岩相、基底断裂、古地貌等信息研究火山岩相分布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南部BMM地区发育规模性火山岩爆发相发育区,面积达500 km^(2),是四川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区带拓展的有利区。火山岩相分布主要受基底断裂及火山喷发前古地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火山岩相 地震响应 模型正演 基底断裂 古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胶结物特征及其对深层白云岩孔隙的作用
6
作者 屈海洲 陈润 +5 位作者 徐伟 张云峰 张亚 何溥为 唐松 李文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1-416,共16页
深层白云岩是近年深部勘探的重点,其孔隙内多见白云石胶结,但白云石胶结物晶粒赋存组合方式及其对孔隙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例,综合岩心、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及包裹体等资料,研究其白云... 深层白云岩是近年深部勘探的重点,其孔隙内多见白云石胶结,但白云石胶结物晶粒赋存组合方式及其对孔隙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例,综合岩心、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及包裹体等资料,研究其白云石胶结物类型、特征、结构、体积分数及其对孔隙的影响。白云石胶结物晶体在形态上主要有半菱形、菱形、环带状和鞍状等,粒径包含粉晶—巨晶。胶结物晶体与孔洞形成内衬状、桥接状和镶嵌状三种结构。使用发育频率(发育某种结构的样品数/颗粒白云岩或晶粒白云岩样品总数)来表征某种结构的发育程度,白云岩中镶嵌状结构最发育(发育频率为48.3%~89.5%),桥接状次之(22.4%~73.7%),内衬状最弱(8.6%~55.2%)。内衬状结构和桥接状结构主要发育在颗粒白云岩中,体积分数分别为0~15%和25%~50%,且其发育程度随细—粉晶白云石胶结物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强;镶嵌状结构在白云岩中普遍发育,体积分数主要为50%~100%,且其发育与中晶巨晶白云石体积分数正相关。内衬状结构和桥接状结构主要形成于同生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镶嵌状结构主要形成于晚成岩阶段。内衬状结构及桥接状结构形成较早可降低成岩进程中压溶压实对孔隙的破坏,而镶嵌状结构破坏残余孔隙。以主要发育镶嵌状结构层段的孔隙度为基准,主要发育内衬状结构和桥接状结构层段的孔隙度可提高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白云岩 白云石胶结物 孔隙 龙王庙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地台北缘下奥陶统分乡组风暴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夏舜 宋金民 +7 位作者 李智武 肖斌 安虹伊 金鑫 王瀚 韩雨樾 邓豪爽 王斌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102,共12页
【目的】扬子板块中发育有十分丰富的风暴沉积,但对上扬子板块北缘奥陶系风暴岩的发育特征以及该区下奥陶系沉积环境、古海洋条件、古地理和沉积古地貌的研究较为薄弱。【方法】以上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厚坪剖面分乡组中发育典型的风... 【目的】扬子板块中发育有十分丰富的风暴沉积,但对上扬子板块北缘奥陶系风暴岩的发育特征以及该区下奥陶系沉积环境、古海洋条件、古地理和沉积古地貌的研究较为薄弱。【方法】以上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厚坪剖面分乡组中发育典型的风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剖面详测和镜下薄片鉴定,研究分乡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结果】城口地区分乡组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底冲刷构造、风暴砾屑层、粒序层理、丘状交错层理等。同时识别出5种风暴沉积序列:序列Ⅰ主要由底冲刷和砾屑层(A)、粒序层(B)和平行层理段(C)组成,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相带;序列Ⅱ由粒序层(B)、平行层理段(C)组成,发育在靠近斜坡的台地边缘相带;序列Ⅲ由底冲刷和砾屑层(A)、粒序层(B)、平行层理(C)和泥质灰岩段(E)组成,主要沉积于台前斜坡相带;序列Ⅳ主要由粒序段(B)和泥质泥晶灰岩段(E)组成,主要沉积在台前斜坡下部;序列Ⅴ由粒序段(B)、丘状层理段(D)和泥质泥晶灰岩段(E)组成,主要发育在深水陆棚相带。风暴岩的发育指示上扬子地台在早奥陶世分乡期位于低纬度地区,城口地区以台缘—斜坡沉积为主,自下而上的沉积环境演化为台地边缘→台前斜坡→深水陆棚。【结论】上扬子地台城口地区分乡组风暴岩的发育表明上扬子地台在奥陶纪处于低纬度赤道附近,沉积环境为台缘带且具备发育大规模台缘滩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台 四川盆地 风暴岩 分乡组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溪气田嘉陵江组二段陆表海台地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及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宏 王高峰 +5 位作者 刘南 乔琳 丁伟 丁熊 段宏臻 谭秀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3-720,共8页
高频层序是由海平面高频振动变化而形成的地层记录,一般形成于具有稳定沉降背景的盆地中,可与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旋回相对应。作为非海岸沉积环境的陆表海台,其高频层序发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在大量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测井... 高频层序是由海平面高频振动变化而形成的地层记录,一般形成于具有稳定沉降背景的盆地中,可与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旋回相对应。作为非海岸沉积环境的陆表海台,其高频层序发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在大量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按能量环境、海平面升降及海水咸化旋回以及相序组合等特征,并考虑高频层序格架下储集层成因类型,将川中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碳酸盐台地高频层序划分为3类:台坪型、台内浅滩型与潟湖型。以膏质岩类、颗粒岩类广泛发育为特征,常见各种暴露标志,总体表现为向上变浅序列的多种岩性组合。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内各级层序界面特征清晰,岩性组合稳定,可对比性强。同时,探讨了高频层序格架下早期储层成因机制,指出稳定沉积陆表海台地背景下的高频层序控制了岩相发育序列及同生岩溶作用,进而控制了不同成因类型储集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碳酸盐岩 嘉陵江组 陆表海台地 磨溪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演化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振宇 曾浩 +5 位作者 屈海洲 赵容容 张宇 李文皓 唐松 张云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815,共8页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沧浪铺组勘探潜力巨大。文中结合钻井和野外地质剖面实测成果等最新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沧浪铺组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沧浪铺组沉积期,研究区内可识别出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潮坪相3种沉积相类...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沧浪铺组勘探潜力巨大。文中结合钻井和野外地质剖面实测成果等最新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沧浪铺组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沧浪铺组沉积期,研究区内可识别出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潮坪相3种沉积相类型,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横向上沉积厚度西薄东厚。沧一段沉积期,开阔台地相发育以鲕粒石灰岩、砂屑石灰岩为主要岩性并可见小型槽状交错层理的台内滩亚相,和以泥晶石灰岩为主要岩性的滩间海亚相;局限台地相发育以具有残余结构的砂屑白云岩和鲕粒白云岩为岩性并可见重结晶作用的台内滩亚相,和以灰质泥晶白云岩、砂质白云岩为主要岩性的滩间海亚相;在裂陷槽和古隆起之间区域,发育以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和砂质白云岩为主要岩性的混积潮坪相。沧二段沉积期,发育以紫红色泥岩、砂岩等为主要岩性的碎屑潮坪相,见小型水平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和砂岩透镜体。2)沧浪铺组沉积期,以大规模海退为主,水体总体逐渐变浅。沧一段沉积期,碎屑物质输入受到裂陷槽隔档作用影响,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在构造高部位发育以颗粒岩为主的台内滩亚相。至沧一段沉积末期,裂陷槽逐渐被填平,碎屑物质得以向东持续迁移。沧二段沉积期,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海退过程,水体由深变浅,最终形成以砂泥岩互层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碎屑潮坪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沧浪铺组 北斜坡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构造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5
10
作者 代寒松 赵锡奎 +4 位作者 刘树根 孙玮 李坤 于腾飞 刘庆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的发育主要受到轮台、亚南断裂的控制。潜山形成于加里东运动的中、晚期,在海西-印支运动期持续凸起,直至燕山运动期下白垩统泥岩沉积期,才全面形成潜山披覆构造。由于多起构造运动的影响,潜山储集层类型多样,其... 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的发育主要受到轮台、亚南断裂的控制。潜山形成于加里东运动的中、晚期,在海西-印支运动期持续凸起,直至燕山运动期下白垩统泥岩沉积期,才全面形成潜山披覆构造。由于多起构造运动的影响,潜山储集层类型多样,其中震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受到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储集条件最好。研究区处于库车坳陷与满加尔坳陷之间,长期为油气的指向区。不整合面及裂缝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的输导体系。但断裂的强烈发育以及潜山顶部存在大规模的"天窗",使得油气不能大规模聚集。雅克拉构造带(Sc2井)北部碳酸盐岩潜山具有一定的再勘探价值,同时断凸西段(永丰庄地区)的碳酸盐岩潜山可作为勘探的后备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雅克拉 潜山 碳酸盐岩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北气田山2段小层砂体三维建模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祺 郑荣才 +2 位作者 王杰 吴奎员 丁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6,204-20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法对长北气田山2段4个短期层序的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小层砂体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模拟。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河道自北向南沿物源方向延展,其中SSC1~SSC4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河道加宽,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加大,物性较好,有利储层发育;下降时期河道变窄,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减小,物性变差。小层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指示模拟 层序地层 三维建模 小层砂体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多分量联合反演及在川西火成岩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鸿喜 曹杨 +3 位作者 何宇霖 王轶 杨俊 邝锡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2-458,I0008,I0009,共9页
近年来,非地震勘探在川西地区火成岩、深层结构和断裂研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时频电磁法通过弱异常信息提取、精细反演,在寻找火山通道、探索火山岩形成机制方面效果良好。由于人工场源的存在,其产生的非平面波效应、阴影... 近年来,非地震勘探在川西地区火成岩、深层结构和断裂研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时频电磁法通过弱异常信息提取、精细反演,在寻找火山通道、探索火山岩形成机制方面效果良好。由于人工场源的存在,其产生的非平面波效应、阴影效应以及场源附加效应会造成资料反演的多解性,使数据反演成像的质量偏低,甚至造成假异常。多分量电磁场反演是克服上述困难的一种有效手段。从时频电磁勘探的原理出发,推导了二维模型三维源九点差分结构的有限差分正演公式。根据正则化反演原理,构造了多分量联合反演目标函数,推导了适合时频电磁法的多分量联合反演算法。为了平衡不同分量之间数量级的差异,在反演过程中增加了动态平衡系数。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单分量数据反演,多分量联合反演对模型恢复的效果更好。加噪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正确、可靠,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噪性。利用该方法对川西地区实测时频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反演结果与钻井信息和其他已知信息吻合,证明该算法实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多分量联合反演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页岩气地震采集逐点激发井深设计优化及应用效果——以NJ-RC区块为例
13
作者 隆季原 赵容容 +3 位作者 李玉雯 苟恺文 马政嘉 卢轶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随着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环境愈发复杂,为获得更高品质的地震采集资料,提高激发井深设计的精度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室内设计仅圈定了激发井深的动态范围,实际钻井深度还依赖于钻井工人对井底岩性的识别,严重影... 随着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环境愈发复杂,为获得更高品质的地震采集资料,提高激发井深设计的精度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室内设计仅圈定了激发井深的动态范围,实际钻井深度还依赖于钻井工人对井底岩性的识别,严重影响了激发井深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在NJ-RC区块采用逐点激发井深设计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合理的井深范围,并利用对比实验明确了泥岩的最佳激发层段,将泥岩中部深度作为获取全区最佳激发面的基础数据;然后,结合地质统计学思想完善设计流程,对4种插值方法进行原理分析、效果对比、全区和局部的实际资料验证,兼顾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沉积岩性约束,提出最小曲率插值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最佳。实际资料验证及应用结果均表明,优化后的逐点激发井深设计方法能够确定全区的最佳激发面,明确每个激发点的最佳激发深度,有效提升了井深设计的精度,使地震资料品质显著提高,为类似区块的采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逐点激发井深设计 最小曲率法 地质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超 杨雪飞 +4 位作者 王兴志 李博 黄梓桑 唐锐峰 杜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6-852,共17页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四川盆地致密油主产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川中地区已稳产数十年。川东地区大安寨段一直未取得突破,相应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选取重庆万州地区大垭口剖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四川盆地致密油主产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川中地区已稳产数十年。川东地区大安寨段一直未取得突破,相应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选取重庆万州地区大垭口剖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育稳定保存良好的湖相碳酸盐岩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万州地区大安寨段以湖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沉积为特征,其主要由5大类岩石组成,共细分为12种岩石类型。结合岩性、沉积特征及区域上的资料,可将大垭口剖面大安寨段划分出半深湖—深湖、湖坡、浅湖、滨湖4个亚相及多个微相。大安寨段由下往上可分为大三、大二以及大一共三个亚段,发育了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沉积旋回。其中,大三亚段和大一亚段岩性以介壳或介屑灰岩和结晶介壳灰岩为主,夹薄层黑色泥页岩及砂岩;大二亚段岩性以黑色页岩为主,夹薄层介壳灰岩。根据各岩石类型宏观、微观特征及岩石纵向组合特征,分析各亚相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万州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沉积环境整体属于较低能沉积环境,碳酸盐岩中多为泥晶方解石胶结,含泥质。根据实测剖面及区域上的资料,建立了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湖泊相沉积模式,该模式总结了该区域大安寨段各亚相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 湖湘碳酸盐岩 岩石类型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古地貌恢复及地震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虎 孙勇 +4 位作者 赵容容 罗鑫 安虹伊 陈思锜 徐姁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地层分布范围广、勘探潜力大,但存在礁滩储层厚度薄、礁滩体刻画难、演化规律不明显、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增加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对此,从生物礁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出发,提出了生物礁储层的纵向发育规律...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地层分布范围广、勘探潜力大,但存在礁滩储层厚度薄、礁滩体刻画难、演化规律不明显、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增加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对此,从生物礁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出发,提出了生物礁储层的纵向发育规律和部位,并利用生物礁储层的地震异常特征,刻画礁滩体优质储层横向展布特征,并重点分析了古地貌对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的关键性控制作用,最后结合古地貌恢复及储层反演等方法,对礁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总结形成了长兴组礁滩体储层地震识别模式,降低了礁滩储层预测的多解性。研究发现,长兴组沉积前已形成了海槽雏形,长兴组早中期形成了台缘及台内二排礁区域高地貌基本格局,到长兴组沉积末期海槽特征明显,古地貌高部位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域,优势储层主要集中在台缘外带及台内二排礁局部区域,该认识为四川盆地长兴组台内礁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长兴组 礁滩储层 地震预测 古地貌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及周缘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芷含 陈亚琳 +2 位作者 徐松 孟福林 葛新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5-1197,共13页
保存条件是影响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川东及周缘下古生界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构造作用、封盖条件、流体特征等3方面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并结合勘探开发实践建立了川东及周... 保存条件是影响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川东及周缘下古生界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构造作用、封盖条件、流体特征等3方面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并结合勘探开发实践建立了川东及周缘地区海相页岩气保存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构造运动是页岩气破坏与散失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构造变形强度、断层规模与断裂发育程度、地层隆升剥蚀程度等3个方面;封盖条件是页岩气藏富集的基础保障,厚度大、展布稳定、岩性致密的顶底板条件以及厚层页岩自身封闭性是有利于页岩气保存的宏观地质条件;地层压力系数与页岩气含气量呈对数正相关关系,是页岩气保存评价的重要判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保存条件 构造作用 封盖条件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水力裂缝网络延伸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赵立强 刘飞 +3 位作者 王佩珊 刘平礼 罗志锋 李年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2-569,共8页
随着天然裂缝性储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致密油和复杂岩性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进程的加快,大规模体积压裂实践及微地震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对水力裂缝延伸模拟提出了巨大挑战。复杂网络裂缝延伸受储层岩性、岩石力学性质、地... 随着天然裂缝性储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致密油和复杂岩性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进程的加快,大规模体积压裂实践及微地震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对水力裂缝延伸模拟提出了巨大挑战。复杂网络裂缝延伸受储层岩性、岩石力学性质、地质力学和天然裂缝特征等影响,文中综述了天然裂缝对水力诱导裂缝延伸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水力诱导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前、相交时和相交后的复杂力学行为决定了水力诱导裂缝的复杂延伸规律:水力裂缝尖端逼近时,诱导应力场会导致胶结天然裂缝张性或剪性脱粘;相交时,天然裂缝可能出现剪切破裂导致压裂液大量滤失、或水力裂缝穿过天然裂缝沿原方向延伸、或转向沿天然裂缝延伸并在其端部或弱结构点起裂;相交后,可能出现多个裂缝尖端同时延伸的情况,形成复杂网络裂缝。真三轴压裂测试系统结合工业CT扫描、声发射装置、X-衍射等是研究复杂网络裂缝形成机理的主要试验手段;而非常规裂缝模型和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是模拟复杂网络裂缝延伸的主要数值手段。XFEM是处理含裂纹等不连续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并具有有限元方法的所有优点,考虑到裂缝内流体压力是水力裂缝延伸的驱动力,故基于XFEM的渗流-应力-裂缝延伸全耦合研究是未来体积压裂复杂网络裂缝延伸模拟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规律 相交作用准则 渗流-应力-裂缝延伸耦合 扩展有限单元法 网络裂缝 天然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恶性井漏处理技术探索 被引量:57
18
作者 郑有成 李向碧 +1 位作者 邓传光 马光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4-85,共2页
川东北地区复杂恶性井漏主要包括大裂缝或溶洞井漏、长段低压地层井漏等。恶性井漏虽只占井漏次数的 10 %~ 2 0 % ,其损失却占井漏总损失的 5 0 %以上。文章对川东北地区恶性井漏的类型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
关键词 井漏处理 川东北地区 堵漏工艺 水泥浆 钻井液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颖杰 刘阳 +2 位作者 徐婧源 邓传光 袁和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2,共7页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页岩储层潜力,提高水平井勘探开发效果,研究应用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包括:在深化页岩储层认识和准确预测"甜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根据三维地质模型提取的地层参数进行井眼轨...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页岩储层潜力,提高水平井勘探开发效果,研究应用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包括:在深化页岩储层认识和准确预测"甜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根据三维地质模型提取的地层参数进行井眼轨道优化设计;采用储层预测技术,落实目的层微构造变化,从而为水平段井眼轨迹预测提供地质依据;采用地质目标跟踪及轨迹调整技术,准确预测井底钻头位置,估算真实地层倾角并实时修正地质模型,确保井眼在储层中合理位置延伸。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四川盆地NH2-4井进行了应用,确定水平段位置距优质页岩底界35.00m,校正真实地层倾角为6.48°,实时修正地质模型并调整井眼轨道设计参数,实现优质储层钻遇率94.5%。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为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实用可行的集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集层 地质模型 井眼轨迹 导向钻井 一体化 NH2-4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基底断裂对长兴组生物礁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谭秀成 罗冰 +5 位作者 江兴福 刘宏 李凌 张本健 邹娟 赵长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地内长兴组发育有大量NE和NW向深大断裂,地层、岩相和构造证据均反映这些断裂在晚二叠世处于正断活动期,并形成了台—槽相间和台内棋盘格状堑垒构造格局。基底正断活动通过对古地理的影响来实现对生物礁的控制,生物礁受张性正断层上升盘"断隆"控制,分布于基底断裂古上升盘断阶处,如环海槽的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断垒周缘。因此,除已获得重大突破的"环海槽礁滩气藏富气带"外,在台地内部靠基底断裂带附近,礁滩也可能发育,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重点考虑的对象。这一研究新认识有助于拓展区域油气勘探思路,并为生物礁型油气成藏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基底断裂 古地理 长兴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