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某气田集输管线积液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伍坤一 张露露 +2 位作者 林宇 李蔚熹 周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针对四川某气田起伏湿气集输管道积液严重问题,基于全动态多相流模拟软件(OLGA)仿真模拟建立了积液模型,考虑了输气量、输液量、压力及温度对管内积液量的影响,揭示了管内积液随输气量、压力、输液量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绘制了积液版... 针对四川某气田起伏湿气集输管道积液严重问题,基于全动态多相流模拟软件(OLGA)仿真模拟建立了积液模型,考虑了输气量、输液量、压力及温度对管内积液量的影响,揭示了管内积液随输气量、压力、输液量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绘制了积液版图,直观展现积液变化趋势,为气田分析积液影响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由于大落差起伏管线流型变化复杂,因此,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流型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积液最先在较长的上倾管段形成环状流,随积液增多逐渐向上堆积形成段塞流,直到管内全部充满积液。在积液规律基础上,建立并模拟了混输和分输工况的清管作业,研究了最小输气效率法、最大积液量法和最大允许压降法确定清管周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混输工况,最大允许压降法确定清管周期最长为4.5 d;对于分输工况,采用最大积液量法确定清管周期最长为3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GA 积液 流型 清管周期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开发腐蚀控制关键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2
作者 闫静 文绍牧 +5 位作者 喻智明 沈萍 莫林 徐磊 曾德智 徐婧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8,共13页
随着四川盆地高含硫气田的持续上产,深层/超深层、特高含H2S气体等愈发恶劣的工况环境对气田腐蚀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高含硫气田腐蚀控制难点及需求,系统梳理总结了近年来高含硫气田在材料腐蚀分析与评选、缓蚀剂防腐、腐蚀监/检... 随着四川盆地高含硫气田的持续上产,深层/超深层、特高含H2S气体等愈发恶劣的工况环境对气田腐蚀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高含硫气田腐蚀控制难点及需求,系统梳理总结了近年来高含硫气田在材料腐蚀分析与评选、缓蚀剂防腐、腐蚀监/检测、腐蚀控制管理信息化4大方面取得的腐蚀控制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开发效果,提出了腐蚀控制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形成了H2S分压大于1 MPa条件下的腐蚀分析和耐蚀材料评选技术体系,建成了国内唯一高含硫气田腐蚀与防护现场试验基地,支撑了国产化双金属复合管、耐蚀合金的大规模应用;②自主研发了集输系统碳钢配套用长效膜缓蚀剂、抑泡缓蚀剂和防冻缓蚀剂新体系并实现了国产化工业应用,性能较国际同类产品提高16%,同步解决了易发泡、水合物堵塞等生产问题;③研发了钢质管道全线腐蚀风险分布定量评价技术,形成了基于腐蚀单元划分及风险排序的野外远程在线集群监/检测体系,实现了全区域、全系统、全流程覆盖;④建立了腐蚀异常数据智能识别和腐蚀地图构建技术,自主研发了具备大数据管理、腐蚀预测、风险评估及实时预警、腐蚀控制管理功能的腐蚀智能诊断与管控平台,形成了腐蚀信息化管理能力。结论认为,中国高含硫气田腐蚀控制技术已全面实现国产化,建议在金属/非金属耐蚀新材料全生命周期适应性、多因素耦合下腐蚀机理、多功能缓蚀剂研发、腐蚀智能化管控应用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科研生产一体化和生产运行腐蚀综合管理,助力中国高含硫气田开发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 腐蚀控制 材料评选 缓蚀剂 腐蚀监/检测 信息化 腐蚀风险分布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成功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文绍牧 肖杰 +5 位作者 计维安 青春 黄雪松 邱蜀峰 杨建 张连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9,共13页
202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TSP气田全面达产,开启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DKH—QLB特高含硫气田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至此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步入... 2023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TSP气田全面达产,开启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DKH—QLB特高含硫气田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至此四川盆地特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步入全新阶段。为实现特高含硫气藏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以TSP气田、DKH—QLB气田产能建设为依托,在特高含硫气田高效高产开发、地面集输、天然气净化、腐蚀防护、安全环保、数智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取得中国特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研究结果表明:①高陡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及地层模型重构技术,实现了60°陡倾角地层构造样式恢复,进一步建立高产井部署模式,开发井均获百万立方米天然气高产;②“评价—设计—管控”三位一体井控技术、复杂地质环境优快钻完井技术、高产高效益建井关键配套技术和全生命周期井完整性保障技术,保障了特高含硫气田井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③形成包括气液混/分输工艺、材质评选及缓蚀剂防腐、有机硫深度脱除及尾气超低排放、全面施工质量控制、多重联锁保护和多级紧急截断的特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体系,支撑了地面系统安全高效平稳运行和清洁生产;④建立了中国特高含硫气田最严格的安全防护距离及应急管控系统,形成含硫气田水闪蒸气增压回收技术,实现站场闪蒸气零排放,保障了特高含硫气田的安全清洁高效开发;⑤储层—井筒—地面元素硫沉积预测及防治技术,实现储层—井筒—地面元素硫沉积的有效预测,解决了元素硫沉积堵塞的难题,支撑特高含硫气田长期稳产;⑥优化了数字化交付标准,打造了生产全系统的数字孪生体,建立了融合开发生产上下游一体化模型和多场景智能工作流,构建了智能管理平台,提升了特高含硫气田开发生产管控水平和工作效率。结论认为,特高含硫整装气田取得的关键技术创新,支撑了四川盆地TSP气田、DKH—QLB气田等特高含硫气田的产能建设,为中国特高含硫气藏安全清洁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特高含硫气藏 TSP气田 DKH—QLB气田 安全清洁高效 智能化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页岩气区块集输站场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勇 郑鹤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4-138,共5页
页岩气气井压力的迅速衰减会伴随砂含量、水含量、站场压力等参数的改变,最终导致页岩气集输设备腐蚀速率的动态变化,传统的多米诺效应后果计算方法对页岩气区块撬装设备失效后果计算会产生高估。针对以上问题,基于页岩气区块的生产特点... 页岩气气井压力的迅速衰减会伴随砂含量、水含量、站场压力等参数的改变,最终导致页岩气集输设备腐蚀速率的动态变化,传统的多米诺效应后果计算方法对页岩气区块撬装设备失效后果计算会产生高估。针对以上问题,基于页岩气区块的生产特点,结合三次样条插值法,建立了三次样条插值法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同时,改进了传统的多米诺效应失效后果计算方法,建立了撬装设备附加多米诺效应失效后果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页岩气集输站场设备的腐蚀速率增大1.25~1.48倍,面积风险最大增加30.18%,验证了模型的有益性。研究结果为准确计算页岩气集输站场设备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集输站场 腐蚀速率 撬装设备 多米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水露点敏感参数研究
5
作者 唐秋平 姚江 +5 位作者 练兴元 刘辉 庞钰 罗刚 冉丽君 薛小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确定影响高含硫天然气三甘醇(TEG)脱水工艺水露点的敏感参数。方法基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使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原料气入塔流量、原料气入塔温度、原料气入塔压力、贫液入塔温度、重沸器温度、TEG循环量、贫液质量分数、TEG溶液pH这... 目的确定影响高含硫天然气三甘醇(TEG)脱水工艺水露点的敏感参数。方法基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使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原料气入塔流量、原料气入塔温度、原料气入塔压力、贫液入塔温度、重沸器温度、TEG循环量、贫液质量分数、TEG溶液pH这8个影响因素与水露点的关联程度进行评价。结果TEG溶液pH、原料气入塔温度、贫液入塔温度、原料气入塔压力与水露点的关联度值均大于0.9,是影响高含硫天然气TEG脱水工艺水露点的敏感参数。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高含硫天然气TEG脱水工艺运行参数、提高脱水效率及降低能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三甘醇 脱水 水露点 敏感参数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分析的集输橇装设备运行故障诊断
6
作者 邱艳华 赵祥东 +6 位作者 何焱 温庆 刘勇 林宇 吴宇 王嘉欣 王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408-5414,共7页
中国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通常采用便于拆迁、运输与再组装的撬装设备,而撬装设备长期处于高压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故障。为了杜绝生产事故,消除安全隐患,有必要对集输撬装设备进行定期监测和故障诊断。常用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仅... 中国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通常采用便于拆迁、运输与再组装的撬装设备,而撬装设备长期处于高压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故障。为了杜绝生产事故,消除安全隐患,有必要对集输撬装设备进行定期监测和故障诊断。常用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仅仅能够得到相对独立和离散的故障信息,无法把故障之间的关联关系挖掘出来。对此,提出了两阶段关联分析技术,对页岩气集输撬装设备的故障信息展开分析,发现故障间的关联关系及缺陷类型分布,进而指导设备维护与工艺优化。在真实数据上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准确发现了撬装设备缺陷位置间的关联关系及缺陷类型分布,为集输撬装设备的预防性检测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装设备 故障分析 关联分析 缺陷分布 APRIO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某区块气井生产规律与阶段划分研究
7
作者 林宇 伍坤一 +4 位作者 丁道权 刘大凡 杜彭花 秦灿 周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240,246,共6页
旨在深入探讨某页岩气田的气井生产规律,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明确的阶段性划分。通过详尽数据分析,揭示了以下成果:建立了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规律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总结了各生产阶段的压力、产气与产水量的分布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依... 旨在深入探讨某页岩气田的气井生产规律,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明确的阶段性划分。通过详尽数据分析,揭示了以下成果:建立了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规律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总结了各生产阶段的压力、产气与产水量的分布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依据压力和产量递减率特征,明确划分了该区块页岩气气井的生产过程为3个阶段:排采期、递减期和低压小产期。研究的成果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块页岩气气井的生产动态,也为后续或其他页岩气区块阶段划分、生产管理与优化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统计学 生产规律 生产阶段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湿式火驱注入井温度场及腐蚀规律研究
8
作者 张智 敬耘博 杨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针对湿式火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变化大、不同阶段腐蚀速率难以确定这一问题,以典型湿式火驱注入井进行研究,建立井筒温度场,计算各个阶段的井筒温度,通过氧腐蚀预测模型对管柱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注气、注水下的油管腐蚀速率。研究结果表... 针对湿式火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变化大、不同阶段腐蚀速率难以确定这一问题,以典型湿式火驱注入井进行研究,建立井筒温度场,计算各个阶段的井筒温度,通过氧腐蚀预测模型对管柱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注气、注水下的油管腐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井筒温度主要受注入蒸汽温度、日注气量、日注水量和油层燃烧影响,注入蒸汽温度达到350℃时,井底温度高达266.1℃;管柱腐蚀速率随注水量增大快速上升,日注水量达30 m^(3)时,井底附近的腐蚀速率高达1.23 mm/a。研究结果可为湿式火驱注入井腐蚀规律分析提供一定参考并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注入井 湿式正向燃烧 温度场 氧腐蚀 腐蚀规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管道埋地阀井智能监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炜 戴志向 +3 位作者 夏太武 王飞 王峰 陈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38,146,共8页
目的城市燃气管网中阀井在燃气管网适应性分析、管网泄漏报警和应急抢险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城镇阀井还不能满足管网流量计量、管道安全监控报警及管网参数收集等生产需求。该研究旨在扩展传统阀井的功能,提高设备生产能... 目的城市燃气管网中阀井在燃气管网适应性分析、管网泄漏报警和应急抢险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城镇阀井还不能满足管网流量计量、管道安全监控报警及管网参数收集等生产需求。该研究旨在扩展传统阀井的功能,提高设备生产能力。方法在传统阀井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生产需求,提出了一种兼具流量计量、信息采集、气体浓度检测等功能的阀井紧急切断阀。同时为解决对阀井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故障报警、阀位显示、远程切断操作等难题,在结合SCADA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阀井信息采控一体化设备。结果该设备具有切断阀位显示、切断远程控制、泄漏报警、液位报警、数据采集等功能。结论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采用该阀井一体化设备可实现对城市管网进行远程化和智能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阀井 窄带物联网 远程控制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态下CO_(2)管道输送技术经济评价分析
10
作者 杨继忠 戴万能 +3 位作者 李茜 刘恩斌 计维安 钟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2,共10页
目的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明确不同相态下CO_(2)管道输送的适应性和经济性。方法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碳酸盐岩气藏CCUS-EGR关键技术研究为背景,优化建立了气相、液相以及超临界相3种相态的CO_(2)管道输送经济性估算模型,分析了流速... 目的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明确不同相态下CO_(2)管道输送的适应性和经济性。方法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碳酸盐岩气藏CCUS-EGR关键技术研究为背景,优化建立了气相、液相以及超临界相3种相态的CO_(2)管道输送经济性估算模型,分析了流速、输送距离以及输送量对相对总成本的影响。结果①最低输送成本气相管道最高,液相管道次之,超临界相管道最低;②气相经济流速为3.0~4.0 m/s,液相经济流速为1.0~1.8 m/s,超临界相经济流速为2.0~2.4 m/s;③在不同输送距离下,相对总成本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而增大;④在不同输送量下,相对总成本随着输送量的增加而增大,DN200以上规格的管道输送成本随输送量变化增长较慢,DN100的管道输送成本随输送量变化很大。结论通过建立CO_(2)管道输送经济性估算模型,分析不同相态下的CO_(2)管道输送经济性,为CO_(2)管道输送工程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_(2)管道 管道工艺计算 相态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0
11
作者 雍锐 胡勇 +8 位作者 彭先 梅青燕 戚涛 杨建 李隆新 郑伟 陈颖莉 李滔 张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5,共13页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有超级含油气盆地之称,是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开发对象复杂,气藏类型多且普遍具有低孔、低渗、水侵活跃、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天然气提高采收率面临巨大挑战。为此,系统剖析了四川盆地常规气...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有超级含油气盆地之称,是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开发对象复杂,气藏类型多且普遍具有低孔、低渗、水侵活跃、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天然气提高采收率面临巨大挑战。为此,系统剖析了四川盆地常规气藏特点和提高采收率难点,回顾了发展历程,梳理了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针对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过60余年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已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统筹、全生产系统协同”提高采收率核心理念;②创立了以“早期评价与部署,储量刻画与动用,水侵诊断与治理,工艺配套与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全生命周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③建立了地质与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气工程、地面工程等多专业协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4)随着盆地开发重心逐步向超深层复杂岩性气藏、非常规气藏等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的领域转移,提高采收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包括超深层气藏薄储层精细描述、多重介质跨尺度数值模拟、超深特殊工艺井排水采气、非常规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等多个方面。结论认为,60余年来不断丰富完善和形成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不仅为四川盆地天然气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国内外类似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均衡开采 降低废弃地层压力 提高采收率 技术模式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特性及参数敏感性
12
作者 闪从新 李琦 +3 位作者 胡太江 高谦 李长俊 贾文龙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超临界CO_(2)管道的泄放过程是一种具有焦-汤效应和汽化吸热现象的两相瞬态过程,该过程会导致管内温度急剧下降,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CO_(2)循环管道实验装置,开展4组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及泄放孔径的超临界CO_(2... 超临界CO_(2)管道的泄放过程是一种具有焦-汤效应和汽化吸热现象的两相瞬态过程,该过程会导致管内温度急剧下降,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CO_(2)循环管道实验装置,开展4组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及泄放孔径的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实验,通过记录管道不同位置处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分析并对比不同初始条件下管内水力、热力参数演化特性。研究发现: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过程中存在非平衡气液相变现象;泄放过程中的温度与压力受到非平衡相变过程的影响,测试工况(Test1—Test3)管内相变起始压力p_(min)和气液两相阶段持续时间分别为:6.95、7.33、6.85 MPa和33.6、36.3、32.1 s,初始压力的升高与初始温度的降低,均会导致超临界CO_(2)进入气液两相区时的压力更高、气液两相阶段持续时间更长、管道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更低,加剧了管道发生裂纹延性扩展与低温脆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泄放 非平衡效应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三甘醇脱水装置脱水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勇 闪从新 伍坤一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页岩气井的开发具有生产初期产气量大、中后期衰减快的生产特征。三甘醇脱水装置处理量过大会导致脱水负荷超过最佳工况的允许范围,脱水效果不理想。鉴于此,采用HYSYS软件对三甘醇(TEG)脱水装置进行了流程模拟,定量分析了三甘醇贫液质... 页岩气井的开发具有生产初期产气量大、中后期衰减快的生产特征。三甘醇脱水装置处理量过大会导致脱水负荷超过最佳工况的允许范围,脱水效果不理想。鉴于此,采用HYSYS软件对三甘醇(TEG)脱水装置进行了流程模拟,定量分析了三甘醇贫液质量分数、三甘醇循环量对三甘醇脱水装置脱水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脱水装置在不同处理量下的现场实际考核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从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为满足三甘醇贫液质量分数在99%以上的生产控制指标,可在确保再生温度不超过热降解温度204℃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重沸器温度,并在15~25 m 3/h的范围内合理提高汽提气量。当贫液质量分数高于99%、水露点远低于设计值时,建议在保证产品气水露点达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三甘醇贫液的总循环量,从而降低重沸器燃料气耗量,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甘醇 脱水 页岩气 HYSYS软件 定量分析 工艺参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压差发电嵌入方式与工艺模拟分析
14
作者 周军 叶展鹏 +4 位作者 林宇 梁光川 胡承强 蒋轩 王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目的探索并推动储气库天然气压差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储气库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同时弥补国内在压差发电机组嵌入储气库可行性分析方面的不足。方法围绕储气库天然气压差发电注采流程,分析压差发电在储气库中的嵌入方式,建立注采... 目的探索并推动储气库天然气压差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储气库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同时弥补国内在压差发电机组嵌入储气库可行性分析方面的不足。方法围绕储气库天然气压差发电注采流程,分析压差发电在储气库中的嵌入方式,建立注采站单台、注采站双台、井口、井场及联合发电共5种嵌入方式下压差发电工艺仿真模型,同时分析天然气压差发电影响因素、降压运行方式、分流运行方式与不同嵌入方式下压差发电运行结果及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对注采站单台嵌入方式,为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可以采用分流运行方式控制进气流量,或降压运行方式对进气压力进行控制;双台嵌入方式可完全回收注采站压力能;井场嵌入方式仅比井口嵌入方式减少发电功率251.88 kW,约3.4%。结论该研究有利于了解嵌入方式对储气库系统低碳运行的影响,明确不同嵌入方式的优劣性,平衡嵌入压差发电的储气库系统运行碳排放量与机组的嵌入数量,对储气库嵌入压差发电机组项目的规划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压差发电 工艺仿真 发电功率 嵌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S的地下暗厨房燃气爆炸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善碧 李薇 唐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2,共8页
为更好地按抗爆要求设计地下暗厨房,利用FLACS软件建立含地下暗厨房的某民用建筑有限元模型,研究气云尺寸、点火位置、障碍物的形状以及位置和尺寸对燃气爆炸压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爆炸对暗厨房结构的损伤程度。研究表明:... 为更好地按抗爆要求设计地下暗厨房,利用FLACS软件建立含地下暗厨房的某民用建筑有限元模型,研究气云尺寸、点火位置、障碍物的形状以及位置和尺寸对燃气爆炸压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爆炸对暗厨房结构的损伤程度。研究表明:在暗厨房中,随着气云尺寸增大,爆炸对建筑物损坏程度也加大。点火位置在厨房、通风井和客厅时,压力峰值分别为41.9、19.5和3.25 kPa。障碍物的存在会使爆炸产生更大的压力,障碍物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时的压力峰值远大于圆形和长方形;障碍物越靠近点火位置,压力峰值越大;随着障碍物截面尺寸增加,压力峰值不断升高,电梯区域附近压力峰值上升幅度最大。地下暗厨房燃气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地上空间影响大于传统厨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S 地下暗厨房 燃气爆炸 数值模拟 压力峰值 点火位置 障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水驱注采管柱极限寿命预测与安全管控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国振 崔宇 +2 位作者 丁鹏飞 张智 杨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国内部分稠油油田长期注水造成管柱存在完整性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N80、J55碳钢材质油管腐蚀后剩余强度难以满足需要,管柱穿孔、断裂时有发生。为了确定注采井管柱更换时机,基于CO_(2)腐蚀预测与O_(2)腐蚀预测模型,建立了注采井油套管... 国内部分稠油油田长期注水造成管柱存在完整性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N80、J55碳钢材质油管腐蚀后剩余强度难以满足需要,管柱穿孔、断裂时有发生。为了确定注采井管柱更换时机,基于CO_(2)腐蚀预测与O_(2)腐蚀预测模型,建立了注采井油套管腐蚀预测方法,选取渤海某油田注采井验证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参考API 5C3,建立了管柱考虑腐蚀的强度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油套管极限寿命预测方法;最后分别对渤海区域的实例采井开展了实例应用,并提出了管控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注水井腐蚀预测结果试验数据平均误差为5.27%,采油井腐蚀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平均误差为11.37%,具备较好的适用性;同时确定了实例注水井安全服役时长和溶解氧质量分数安全控制值。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稠油水驱井换管柱时机、注水水质合理控制,可为“老井延寿”、注采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水驱井 注采管柱 腐蚀 寿命预测 安全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干法脱硫剂用于烟气中SO_(2)达标排放
17
作者 廖小东 王敏灏 +5 位作者 李蒲智 江帆 李勇 刘雨露 刘宗社 刘志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钙基干法脱硫剂在烟气脱硫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钙基脱硫剂成本低、脱硫性能好及对环境友好的优势,以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硫(SO_(2))的达标排放。方法采用XRD、BET、FTIR、XPS技术对制备的钙基脱硫剂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模拟... 目的研究钙基干法脱硫剂在烟气脱硫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钙基脱硫剂成本低、脱硫性能好及对环境友好的优势,以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硫(SO_(2))的达标排放。方法采用XRD、BET、FTIR、XPS技术对制备的钙基脱硫剂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模拟含硫废气,借助固定床反应器考查SO_(2)含量、反应温度、O_(2)含量、体积空速对钙基干法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制备的钙基脱硫剂脱硫效果较好,其最佳操作温度范围为220~300℃,适用于烟气中SO_(2)体积分数不超过0.4%的情况。O_(2)含量的增加产生了新的用于吸附的活性位点,对脱硫过程起到促进作用。当体积空速在500~2000 h^(-1)范围内时,硫容变化不大。结论钙基干法脱硫剂应用于烟气脱硫领域具有高效性和稳定性,可为其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钙基脱硫剂 烟气脱硫 达标排放 干法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测试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建川 张文艳 余忠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4-182,共9页
地铁干扰下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呈现频繁波动的特点,无法通过传统的断电法获得管道的真实保护电位。从需要断开所有外部电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试片断电法进行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的测试,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影响管道极化电位准确测... 地铁干扰下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呈现频繁波动的特点,无法通过传统的断电法获得管道的真实保护电位。从需要断开所有外部电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试片断电法进行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的测试,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影响管道极化电位准确测试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建立了地铁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有效测试的参数设置方法:试片极化达到稳定的时间不少于2.25 h;试片的埋设深度不低于0.30 m;试片与参比的水平间距宜为0.05~0.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地铁杂散电流 极化电位 极化时间 参比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口水合物预防工艺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伍坤一 闪从新 王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1,共6页
针对页岩气井排液生产期内的水含量很高,井口及下游管线可能出现堵塞现象,采用HYSYS软件对页岩气井口多工况进行水合物形成预测,发现在正常生产初期关井后重新开井和高气水比时,可能会出现水合物。并对目前页岩气田采用的注醇工艺和加... 针对页岩气井排液生产期内的水含量很高,井口及下游管线可能出现堵塞现象,采用HYSYS软件对页岩气井口多工况进行水合物形成预测,发现在正常生产初期关井后重新开井和高气水比时,可能会出现水合物。并对目前页岩气田采用的注醇工艺和加热工艺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结果发现,加热工艺的总投资成本略高于注醇工艺,但是加热工艺的处理量范围较大,并且预防效果较为显著。对生产期间关井后复产和高气水比时,可考虑水套加热炉和加注量为45 kg/d的移动注醇撬进行搭配使用。在生产后期,拆除水套加热炉撬后,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条件下,部分井口存在水合物形成风险,可在丛式井组撬装装置预留水合物抑制剂加注口。研究结果为页岩气井制定水合物预防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水合物 HYSYS软件 注醇工艺 加热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道池火灾事故后果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婧源 陈敬东 +1 位作者 王乾儒 陈华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65,共7页
输油管道发生池火灾事故存在突发性和随机性,为此,以液池直径、燃烧速率和风速3个对池火热辐射通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不确定性参数,建立了输油管道池火灾事故不确定性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例确定各不确定性参数的取值范围并采用拉丁超立... 输油管道发生池火灾事故存在突发性和随机性,为此,以液池直径、燃烧速率和风速3个对池火热辐射通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不确定性参数,建立了输油管道池火灾事故不确定性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例确定各不确定性参数的取值范围并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获取30000个随机组合样本,再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池火热辐射通量分布特征,得到与事故点不同距离处池火灾致死率统计规律。结果表明,热辐射通量均值和致死率随事故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根据致死区域的分布情况可为管道周边风险等级划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池火灾 拉丁超立方抽样 蒙特卡洛法 致死率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