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低效油气藏勘探技术
1
作者 倪根生 朱北舜 +2 位作者 赵军 张琳 范世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4,148,共3页
四川盆地内具有较为丰富的低效天然气资源,但转化率很低。为提高四川盆地低效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功率,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勘探技术,积极开展了四川盆地低效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研究。应用地质、物探、测井、录井的新认识、新技术、新方... 四川盆地内具有较为丰富的低效天然气资源,但转化率很低。为提高四川盆地低效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功率,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勘探技术,积极开展了四川盆地低效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研究。应用地质、物探、测井、录井的新认识、新技术、新方法对各区域和构造的报废井和老井分门别类开展评层选井论证,利用裂缝储层综合描述、AVO烃类检测、砂体描述、缝洞预测等技术,结合录井、测井资料开展综合研究。在区块整体勘探方面,针对各区块均为浅层的特点,应用成熟勘探技术加强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运用研究成果及认识,已在花果山、苏码头、盐井沟、观音寺、白马庙、大塔场等构造和地区拟定了新钻井目标30个,截至目前勘探成功率达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低效油气藏 老井 报废井 整体勘探 综合描述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库勒凸起不整合结构类型与油气输导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坤 赵锡奎 +2 位作者 黄科 沈忠民 张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6,共5页
阿克库勒凸起受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形成了中—下奥陶统顶面、奥陶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三叠系底面等4期主要不整合面,按照地震反射终止方式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隆起区体现整一—削蚀特征,而斜坡区则呈现上超—削蚀特征。不... 阿克库勒凸起受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形成了中—下奥陶统顶面、奥陶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三叠系底面等4期主要不整合面,按照地震反射终止方式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隆起区体现整一—削蚀特征,而斜坡区则呈现上超—削蚀特征。不整合面的微观结构为典型的“三层结构”,其中底砾岩中连通孔隙和半风化岩石中的卸荷—风化裂缝系统是构成不整合面侧向油气输导的双重通道。根据不整合界面上下地层岩性、渗透性以及接触关系,识别出8种结构类型,并详细分析研究区不整合面平面展布特征和空间演化过程,明确不整合演化与油气输导模式、效率的关系,指出T47、T06、T05 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调整并最终成藏的重要输导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结构类型 展布特征 油气输导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那读组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威 徐国盛 +1 位作者 黄科 李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通过对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主力产层那读组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盆地内主力烃源层那读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低,且有机质的烃转化率较小,生烃潜力较低,油气远景较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储集空间有限;圈闭类型复杂多样且圈闭面积较... 通过对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主力产层那读组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盆地内主力烃源层那读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低,且有机质的烃转化率较小,生烃潜力较低,油气远景较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储集空间有限;圈闭类型复杂多样且圈闭面积较小;油气生成量少而运移和聚集方式繁多,油气呈散射状分布。百色盆地为典型的残留盆地,盆地形成后遭受了非常强烈的抬升剥蚀,破坏了盆内的油气盖层,并且由此引起的地层孔隙压力释放和油气的散失,断层更多充当油气运移通道的角色,大部分油气逸散到地表,保存条件差。百色盆地现今仅能存在少量而分散的残留油气藏,油气勘探前景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那读组 残留油气藏 东部坳陷 百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邛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钙质夹层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东 戴鸿鸣 +3 位作者 杨跃明 杜诚 王应容 李玖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2,45,共3页
在四川盆地邛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中,以胶结物形式存在的方解石相当普遍,其含量、分布及溶解程度直接影响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为此,根据实测岩心分析资料、薄片鉴定资料、测井资料等对该区须二段储层钙质夹层的特征和成因进... 在四川盆地邛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中,以胶结物形式存在的方解石相当普遍,其含量、分布及溶解程度直接影响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为此,根据实测岩心分析资料、薄片鉴定资料、测井资料等对该区须二段储层钙质夹层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钙质夹层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低伽马、低声波时差和刺刀状高电阻率值特征,钙质夹层主要集中在泥质层附近,在局部地区对天然气具有一定的渗流屏障作用;根据实测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泥质岩或煤系地层排烃时生成的有机酸是酸性水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邛西地区 晚三叠世 方解石 夹层 同位素法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低渗透气层渗透率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田鑫 毛志强 +2 位作者 肖亮 曾光 钱红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1,共3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大量低渗透气层,不同层位孔渗关系不同,常规建模方法得到的渗透率不能代表储层真实情况,这给储层评价带来了困难。为了建立适合低渗透气层的渗透率模型,从反映孔隙结构的毛细管压力资料出发,通过对Thomeer...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大量低渗透气层,不同层位孔渗关系不同,常规建模方法得到的渗透率不能代表储层真实情况,这给储层评价带来了困难。为了建立适合低渗透气层的渗透率模型,从反映孔隙结构的毛细管压力资料出发,通过对Thomeer模型的求解,找到了有效渗流孔隙与无效渗流孔隙分界点。该点反映了控制流体流动的主孔隙系统,代表了非润湿相完全占据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将岩心渗透率与该点交会,分层段建立了反映孔隙结构的渗透率模型。将新模型应用于实际储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模型精度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低渗透油气藏 晚三叠世 渗透率 毛细管压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