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MDEA脱碳溶剂CT8-23在天然气提氦厂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彭修军 黄帆 +3 位作者 谢文静 刘泽军 朱雯钊 李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活化MDEA脱碳溶剂CT8-23与混合胺溶剂(MDEA+MEA)相比,具有吸收速率快、易于解吸、腐蚀性较低等性能优势。CT8-23在某天然气脱碳装置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提高CO2深度脱除效果的同时,CT8-23可进一步降低溶液循环量和蒸汽耗量,有效降低装... 活化MDEA脱碳溶剂CT8-23与混合胺溶剂(MDEA+MEA)相比,具有吸收速率快、易于解吸、腐蚀性较低等性能优势。CT8-23在某天然气脱碳装置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提高CO2深度脱除效果的同时,CT8-23可进一步降低溶液循环量和蒸汽耗量,有效降低装置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MDEA 脱碳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降维算法的天然气管网瞬态仿真新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郭乔 谢文昊 +3 位作者 聂子豪 卢鹏飞 奚茜 王寿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7,共10页
天然气管网瞬态仿真技术在天然气管网系统调度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日益大型化和复杂化的天然气管网对瞬态仿真计算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断裂降维算法的天然气管网瞬态仿真新方法,首先将管网模型抽象为站场模型、站... 天然气管网瞬态仿真技术在天然气管网系统调度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日益大型化和复杂化的天然气管网对瞬态仿真计算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断裂降维算法的天然气管网瞬态仿真新方法,首先将管网模型抽象为站场模型、站间管网模型以及连接点模型;然后以连接站场和站间管网的连接点压力为基础变量,求解连接点流量的通解,重构站间管网的仿真模型,降低站间管网模型的方程组维度;随后以重构的站间管网仿真模型为基础,构建天然气管网系统瞬态仿真模型;最后分别针对压缩机转速缓慢变化和压缩机快速停机2种工况,对比分析了新算法的计算精度及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降维新算法计算精度较高,压缩机出口压力和用户压力的相对误差均小于0.1%;②断裂降维新算法的计算效率高,与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相比,2种工况下的加速比最快达到了17.3与12.2;③断裂降维新算法的加速比与管网系统瞬态仿真模型的方程组维度呈线性关系,方程组维度越高,加速比越大,即管网模型越复杂,其计算加速效果越明显。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在不影响计算精度的条件下提高了计算速度,对于提高复杂天然气管网系统的瞬态仿真计算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站场模型 站间管网模型 瞬态仿真 计算效率 非线性方程组 断裂降维算法 方程组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氮气干燥置换工艺及实际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邓晓峰 何永春 +1 位作者 彭维茂 赵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25-328,222,共4页
天然气管道干燥技术常应用在天然气管道的施工中,主要是解决管道中积存水分的问题。天然气管道氮气置换中使用的高纯氮气水露点低,可以在氮气置换的同时,凭借低露点氮气对水分的吸附能力,达到对管道进行干燥的目的。探讨了在理想状态下... 天然气管道干燥技术常应用在天然气管道的施工中,主要是解决管道中积存水分的问题。天然气管道氮气置换中使用的高纯氮气水露点低,可以在氮气置换的同时,凭借低露点氮气对水分的吸附能力,达到对管道进行干燥的目的。探讨了在理想状态下,低露点高纯氮气吸附管道中的水分的干燥方法,并参考干燥置换管道实例,对取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关的试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干燥 氮气置换 高纯氮 低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天然气组分变化对LNG装置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均方 张瑞春 +3 位作者 夏功科 刘盛鹏 干卓凡 谢仲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介绍了广安LNG装置运行中,因原料天然气组分变化大而出现的重烃低温堵塞和乙烷适应性问题,阐述了现场现象,分析了问题原因,论述了解决方案和应用效果。现场采取调整工艺参数,增加活性炭吸附脱除重烃等措施后,装置运行正常。认为原料气... 介绍了广安LNG装置运行中,因原料天然气组分变化大而出现的重烃低温堵塞和乙烷适应性问题,阐述了现场现象,分析了问题原因,论述了解决方案和应用效果。现场采取调整工艺参数,增加活性炭吸附脱除重烃等措施后,装置运行正常。认为原料气组分对LNG装置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作好新建LNG装置原料天然气组分的检测和组分变化的分析预测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组分 重烃低温堵塞 乙烷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提取氦气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邢国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116,共3页
氦气是国防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稀有战略性物资之一。含氦天然气迄今仍是工业化生产氦气的唯一来源。我国氦气资源相当贫乏,含量很低,提取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在保护有限氦气资源的同时,研究开发先进的天然气提氦技术对于... 氦气是国防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稀有战略性物资之一。含氦天然气迄今仍是工业化生产氦气的唯一来源。我国氦气资源相当贫乏,含量很低,提取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在保护有限氦气资源的同时,研究开发先进的天然气提氦技术对于提高氦气生产的经济性、保障国家用氦安全和促进我国天然气提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提氦技术的分析介绍,低温冷凝法较为成熟,但能耗、成本较高;吸附法、吸收法和膜渗透法等其他提氦技术各具特点,但目前限于适用条件尚不能规模化工业应用。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天然气提氦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吸附法、膜渗透法等提氦工艺发展迅速,联产法、联合法工艺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些都为促进天然气提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天然气 方法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提氦技术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均方 何琳琳 柴露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共4页
介绍了天然气提氦资源市场与技术现状,总结了天然气提氦工艺特点,综述公司天然气提氦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技术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深冷加工 天然气 提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掺氢输送环境下的腐蚀与氢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烘玮 赵杰 +4 位作者 李敬法 宇波 王嘉龙 吕冉 奚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8,共13页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零碳的能源载体,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线进行掺氢输送被视为实现氢气长距离、大规模、高效、经济输送的有效方式。然而,长输天然气掺氢输送环境为CH4、高压H2、少量H2S和CO_(2)等...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零碳的能源载体,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线进行掺氢输送被视为实现氢气长距离、大规模、高效、经济输送的有效方式。然而,长输天然气掺氢输送环境为CH4、高压H2、少量H2S和CO_(2)等杂质及游离水共存,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金属材料的腐蚀与氢脆。为此,系统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长输天然气掺氢输送环境下腐蚀与氢脆的研究进展,并对天然气掺氢输送技术中腐蚀与氢脆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气相充氢的实验研究方法更贴合天然气掺氢输送环境,但气相充氢技术未建立统一标准,而液相充氢法已经趋于成熟,但仍与工程实际偏差较大;②长输天然气掺氢输送环境下腐蚀与氢脆存在协同和竞争关系,但具体的失效机制和变化规律仍不明晰,还需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明确腐蚀与氢脆共存时的失效机理;③长输天然气掺氢输送环境下腐蚀氢脆的失效机制受H2S和CO_(2)分压比、掺氢比、材料强度等关键性因素影响,3种关键性因素的提高,均会使得管线材料腐蚀更严重、氢脆敏感性更高。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长输天然气掺氢输送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项目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将有助于推动天然气掺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氢方法 天然气掺氢 管线钢 腐蚀 氢脆 H2S/CO_(2)分压比 掺氢比 材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吸附在粗氦纯化工艺中的流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均方 张瑞春 何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5,共9页
目的针对需要生产液氦产品的粗氦纯化工艺,在调研国内外氦气纯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中压低温冷凝+常温中压变压吸附进行氦纯化的工艺路线。方法采用HYSYS模拟的方法,对3种工艺的特点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冷... 目的针对需要生产液氦产品的粗氦纯化工艺,在调研国内外氦气纯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中压低温冷凝+常温中压变压吸附进行氦纯化的工艺路线。方法采用HYSYS模拟的方法,对3种工艺的特点和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冷凝温度、冷凝压力、变压吸附的主组分收率变化、原料气组成变化等关键参数对流程性能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粗氦纯化工艺相比,该组合工艺在提高氦收率的同时,装置能耗及液氮消耗明显降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流程连续、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较好地适应生产液氦的工况。结论该工艺对国内天然气提氦装置建设的工艺选择及应用提供了指导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粗氦纯化 低温吸附 粗氦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合层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陈学忠 赵慧言 +4 位作者 陈满 徐华卿 杨建英 杨晓敏 唐慧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0,401,共10页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海陆过渡相页岩与海相页岩存在较大差异。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的特点,建立了纵向多岩性叠置储层水平井产能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岩性组合模式下的气井单段生产动态特征,研究了煤层渗透率、储层叠...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海陆过渡相页岩与海相页岩存在较大差异。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的特点,建立了纵向多岩性叠置储层水平井产能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岩性组合模式下的气井单段生产动态特征,研究了煤层渗透率、储层叠置关系等关键参数以及生产制度对生产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富煤型页岩储层合层开采初期气水同产,采出气主要来自砂岩和页岩储层的游离气,采出水主要来自压裂液及煤层水。煤层的渗透率越高,合层开采的累计产气量越大,累计产水量也随之提升。②含煤叠置组合类型进行合层开采最理想的空间叠置顺序为页—砂—煤,在该叠置顺序下,煤层产水对合层开采干扰最小。③煤层产气量受应力敏感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页岩 合层开采 数值模拟 叠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丙二胺核树枝状破乳剂的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红升 邓洪波 +2 位作者 彭传波 黄志宇 邓晓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28-330,共3页
以丙二胺为核合成了树枝状大分子破乳剂,并对其破乳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代数树枝状大分子的破乳能力,重点研究了代数为3.0G的破乳剂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破乳能力。结果表明以丙二胺为核的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 以丙二胺为核合成了树枝状大分子破乳剂,并对其破乳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代数树枝状大分子的破乳能力,重点研究了代数为3.0G的破乳剂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破乳能力。结果表明以丙二胺为核的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胺 树枝状大分子 破乳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分子筛脱水装置在页岩气脱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均方 张瑞春 陈吉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8,共5页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多在集气站进行脱水处理,工艺多采用三甘醇(TEG)脱水,但边远页岩气单井的开发需脱水后再进入外输管网。针对这类单井产气量小、工况不稳定等特点,若采用三甘醇脱水工艺,存在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加、装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多在集气站进行脱水处理,工艺多采用三甘醇(TEG)脱水,但边远页岩气单井的开发需脱水后再进入外输管网。针对这类单井产气量小、工况不稳定等特点,若采用三甘醇脱水工艺,存在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加、装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对重庆页岩气公司足202井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了分子筛与三甘醇脱水装置的优缺点,并对工艺与设备进行了集成创新,提出了利用分子筛进行井口气脱水的新思路,研制出一套处理量为12×104 m^3/d的撬装分子筛脱水装置,并在现场进行了成功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装置满足脱水需求,节省了投资和能耗。另外,装置在针对性和适用性上有许多亮点,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可为类似天然气分子筛脱水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脱水 页岩气 等压顺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分离He/CH_4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均方 黄晶 +3 位作者 詹平 刑国海 谢仲海 柴露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0,共5页
国内现有的天然气气田中氦含量极低,有效回收低含氦天然气中的氦气对我国氦气资源的保护及利用非常重要。利用聚酰亚胺膜对He/CH4二组分混合气进行了分离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讨论了在膜分离中尾渗比、操作压力、操作温度等条件对氦气浓缩... 国内现有的天然气气田中氦含量极低,有效回收低含氦天然气中的氦气对我国氦气资源的保护及利用非常重要。利用聚酰亚胺膜对He/CH4二组分混合气进行了分离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讨论了在膜分离中尾渗比、操作压力、操作温度等条件对氦气浓缩倍数和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膜分离有利于低含氦天然气中氦气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天然气 膜分离 试验研究 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LNG预冷在大型常压LNG储罐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均方 李娇琳 +2 位作者 张瑞春 唐君其 王礼翔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69,共4页
针对传统LNG储罐预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液氮+LNG预冷的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广安LNG储罐预冷。结果表明,液氮+LNG预冷技术在保证储罐预冷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工程上的两相流和相平衡问题,并明显减少了材料费用,是一种安全性和... 针对传统LNG储罐预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液氮+LNG预冷的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广安LNG储罐预冷。结果表明,液氮+LNG预冷技术在保证储罐预冷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工程上的两相流和相平衡问题,并明显减少了材料费用,是一种安全性和经济性兼备的高效预冷方案。同时,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与传统计算方法相结合,研究了预冷过程中储罐的温度变化规律,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预冷 液氮 L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贵线乙烷回收工程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均方 何琳琳 贺晓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5,共5页
在国内大型凝析气田中,发现原料气中含有丰富的乙烷,为加强乙烷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天然气产业效益最大化,开展了中贵线乙烷回收工程可行性研究。该项目采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膨胀机制冷+尾气再循环脱甲烷塔双回流工艺进行研究,并... 在国内大型凝析气田中,发现原料气中含有丰富的乙烷,为加强乙烷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天然气产业效益最大化,开展了中贵线乙烷回收工程可行性研究。该项目采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膨胀机制冷+尾气再循环脱甲烷塔双回流工艺进行研究,并对该工艺的流程特性进行分析考察了膨胀后压力、低温分离器温度、膨胀气流比例、原料气组成中CO_2与C_2H_6含量及原料气压力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对装置性能包括收率、动力消耗、天然气消耗以及年收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回收 膨胀机制冷 双回流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安LNG装置冷箱积液处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盛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54-155,共2页
通过介绍广安LNG装置(使用博莱克*威奇公司PRICO@混合制冷循环工艺)发生冷箱积液后的处理措施,提出了如何在保持部分生产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处理冷箱积液并恢复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 LNG MRC工艺 冷箱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移动式LNG橇装回收站防火间距探讨
16
作者 刘盛兵 刘坤 +4 位作者 唐春凌 赵松 孙明炬 王礼翔 谢仲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31,共7页
目的核实小型移动式LNG橇装回收站内集中控制室、装车区值班室与LNG设施遵循现有标准规定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生产实际要求。方法利用挪威船级社研制的PHAST软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泄漏工况,对LNG泄漏可能引发的池火热辐射、喷射火热辐射... 目的核实小型移动式LNG橇装回收站内集中控制室、装车区值班室与LNG设施遵循现有标准规定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生产实际要求。方法利用挪威船级社研制的PHAST软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泄漏工况,对LNG泄漏可能引发的池火热辐射、喷射火热辐射、蒸气云爆炸及蒸气云扩散影响距离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得出了LNG设施在不同泄漏孔径情况下引发不同事故后果的影响距离。结论基于工艺管道泄漏概率统计,给出了小型移动式LNG橇装回收站内集中控制室、装车区值班室与LNG设施防火间距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橇装回收站 防火间距 集中控制室 装车区值班室 事故后果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犍为LNG装置在管道压力能利用方面的实践
17
作者 李均方 谭敬明 +3 位作者 张瑞春 李娇琳 苟文雨 何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简要介绍了犍为LNG装置的工艺流程,详细阐述了该装置因管道压力能较高而具有的工艺技术特点。装置具有流程简单,制冷能耗低,液化率低等优点。探讨了影响天然气膨胀机制冷的主要因素,认为天然气膨胀机的级数、天然气中重烃的含量以及预... 简要介绍了犍为LNG装置的工艺流程,详细阐述了该装置因管道压力能较高而具有的工艺技术特点。装置具有流程简单,制冷能耗低,液化率低等优点。探讨了影响天然气膨胀机制冷的主要因素,认为天然气膨胀机的级数、天然气中重烃的含量以及预冷会对制冷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管道压力能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威远页岩气开发国家示范区油基岩屑处理实践分析 被引量:43
18
作者 朱冬昌 付永强 +4 位作者 马杰 张勇 刘盛鹏 赵昊 陈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6,共5页
页岩气井水平段钻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基岩屑,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长宁、威远页岩气开发国家示范区采用LRET技术和热解析技术开展油基岩屑处理实践,处理后的油含量小于1%(w),油回收率达到... 页岩气井水平段钻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基岩屑,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长宁、威远页岩气开发国家示范区采用LRET技术和热解析技术开展油基岩屑处理实践,处理后的油含量小于1%(w),油回收率达到95%以上。特别是采用LRET技术处理后,浸出液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急性毒性等指标均检测合格。这为油基岩屑的安全、环保、高效处理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岩屑 热解析 LRET 油含量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6-5B尾气加氢催化剂在镇海炼化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师彦俊 吴晓琴 邓晓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56-459,480,共5页
介绍了镇海炼化100kt/a硫磺回收装置的工艺特点以及CT6-5B在该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并将国产尾气加氢催化剂CT6-5B与该硫磺回收装置曾使用的某进口尾气加氢催化剂的主要物化特性、标定数据、长周期运行工况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数据表... 介绍了镇海炼化100kt/a硫磺回收装置的工艺特点以及CT6-5B在该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并将国产尾气加氢催化剂CT6-5B与该硫磺回收装置曾使用的某进口尾气加氢催化剂的主要物化特性、标定数据、长周期运行工况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数据表明,CT6-5B有较好的尾气加氢效果和抗干扰性,总体工业应用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6-5B 尾气加氢 催化剂 进口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加氢过程气中微量硫化物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茹 王治红 +2 位作者 涂陈媛 屈珊珊 唐君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8,共5页
建立了利用二维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技术与双检测器相结合,测定硫磺回收加氢过程气微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目标化合物经预柱分离进入热导检测器,同时通过辅助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压力变化设定阀切换时间,将目标化合物切入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 建立了利用二维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技术与双检测器相结合,测定硫磺回收加氢过程气微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目标化合物经预柱分离进入热导检测器,同时通过辅助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压力变化设定阀切换时间,将目标化合物切入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确定了加氢过程气中 H2S、SO2、COS、CH3SH、C2H5SH、CS2 在柱切换与不切换时的保留时间,建立了双柱、双检测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进行加氢过程气的分析,目标化合物相对标准偏差RSD< 1.0%,最低检出限<1×10-6(体积分数),线性相关系数R≥ 0.9999。该方法将常量硫化氢与微量硫化物完全分离,节省了 H2S预处理步骤,解决了 H2S与微量SO2、微量有机硫共存下硫形态的准确定量分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中心切割 气相色谱 加氢过程气 有机硫 尾气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