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层型页岩油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中部G119H井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贵安 唐青松 +6 位作者 蒋裕强 朱讯 方锐 周亚东 洪海涛 张连进 张新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基于G119H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资料,开展了凉高山组沉积地质背景、河道刻画、优质储层特征、富集模式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在多期湖盆迁移背景下,纵向发育多期叠置湖相页岩、三角洲前缘砂体;(2)公山庙西地区凉二段底部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砂体由西南向北东推进入湖;(3)凉二段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微相,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达6.3%,孔喉结构为小孔—微喉连通模式,可动油占比较高;(4)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分布广,具备烃源岩厚度大(超过10 m)、储层物性好、源储组合相邻匹配等有利条件;(5)该盆地内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有利地区面积约1.38×10^(4) km^(2),利用四川盆地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刻画凉二段分流河道分布面积为2 336 km^(2),估算石油资源量约15×10^(8) t。结论认为,G119H井的突破揭示了川中地区凉二段夹层型页岩油具有规模开发潜力,进一步展现了盆地侏罗系页岩油良好的资源基础,明确了川中地区凉二段夹层型页岩油是“十四五”及中长期增储上产重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夹层型 页岩油 侏罗系 凉高山组 公山庙 勘探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李凌 邓禹 +5 位作者 张新宇 罗文军 赵东方 曾建军 刘耘 谭秀成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9,共10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地质意义,通过岩心、薄片资料,结合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分析了其岩石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与稀土配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 为明确四川盆地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地质意义,通过岩心、薄片资料,结合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分析了其岩石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与稀土配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蓬莱—高磨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具有颗粒状泡沫体,其外壁为环边状胶结,揭示其原岩为颗粒白云岩。②研究区灯二段泡沫绵层白云岩按宏观分布形态可以分为蜂窝状与格架状,均发育在高频旋回上部或顶部,宏微观特征与地球化学分析均表明这2类泡沫绵层白云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大气淡水影响,揭示泡沫绵层白云岩的发育受早成岩期岩溶控制,且岩溶强度决定了形态类型,其中蜂窝状岩石所遭受的岩溶强度相对较小,格架状岩石所遭受的岩溶强度相对较大。③泡沫绵层白云岩经历了颗粒沉积—海底胶结—早期云化—早期大气淡水岩溶作用—后期胶结充填作用的成岩演化过程,其中早期大气淡水岩溶作用形成了粒内溶孔(铸模孔)及溶洞、溶缝、溶沟等储集空间。④泡沫绵层白云岩为颗粒原岩经溶蚀改造而成的成因机理揭示了研究区灯二段沉积以颗粒岩为主,沉积相以颗粒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绵层白云岩 早成岩期岩溶 环边胶结 高频暴露 颗粒滩 灯二段 震旦系 蓬莱—高磨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钻进中页岩小层结构元素录井智能实时识别
3
作者 夏国勇 彭仕轩 +5 位作者 陆林超 欧成华 权昊森 倪根生 邱前程 马韶光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3,共6页
当前,水平井钻进中页岩小层结构需要依靠导向师利用元素录井曲线特征人工识别,常因页岩小层厚度小、导向师经验不足,井底位置判断失误,造成水平井出靶。为此,建立了页岩小层结构元素录井智能实时识别技术。该技术输入元素录井数据,利用... 当前,水平井钻进中页岩小层结构需要依靠导向师利用元素录井曲线特征人工识别,常因页岩小层厚度小、导向师经验不足,井底位置判断失误,造成水平井出靶。为此,建立了页岩小层结构元素录井智能实时识别技术。该技术输入元素录井数据,利用残差多层感知机算法,采用“1+u”个算法模型,依靠从页岩小层到小层结构的二级识别策略,实施水平井钻进中页岩小层结构元素录井的智能实时识别。此外,设计了以当前井元素数据为核心、迭代式更新计算的“一次训练,一次预测”工作流程,以适应不同地域、同一页岩小层元素特征间的差异性。应用该技术完成了川南泸州页岩气区的水平井钻进导向,证实了技术的可靠性、适用性、实时性,以及相较于人工分析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地质导向 元素录井 小层识别 残差多层感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钻井地质信息测井拾取与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洋 赖锦 +5 位作者 别康 李栋 赵飞 陈康军 李红斌 王贵文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9,共15页
顺应国家深海、深地、深空和深蓝战略部署,陆地钻井不断向深层超深层进军,但深部极端环境测井资料获取困难,采集新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和阵列声波)测井少,导致测井资料多解性强,亟需利用有限的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挖掘深层超深层钻井... 顺应国家深海、深地、深空和深蓝战略部署,陆地钻井不断向深层超深层进军,但深部极端环境测井资料获取困难,采集新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和阵列声波)测井少,导致测井资料多解性强,亟需利用有限的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挖掘深层超深层钻井蕴含的地质信息。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论述了深层超深层测井评价的重点,通过对典型研究案例的分析,系统地梳理测井地质学在深层超深层领域的应用,包括利用测井资料实现对井旁构造地质现象解读、沉积学信息拾取、储集层评价与预测、储集层裂缝评价和对地应力评价。最后探讨了深层超深层领域发展趋势:重视多角度数据的融合(岩心、实验资料和地震资料等数据),并根据深层超深层环境的差异,发展适应深层超深层环境因素的先进岩石物理模型。同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下,利用新技术测井的优势,推进深层超深层领域测井地质学突破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地球物理测井 地质信息 拾取与刻画 测井地质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页岩气“绿色”开发的配套工艺技术体系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强 朱冬昌 +5 位作者 夏国勇 曾光 李小斌 陈虎 魏莱 刘雨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在川渝地区页岩气产能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特别是含油岩屑)和噪声,并且还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如何防治上述环境风险源、确保页岩气的"绿色"开发,是一个重大难题。为此,总结了中国石油天然气... 在川渝地区页岩气产能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特别是含油岩屑)和噪声,并且还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如何防治上述环境风险源、确保页岩气的"绿色"开发,是一个重大难题。为此,总结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产业示范区开发实践中形成的系列环保技术体系:(1)采用井场清污分流系统、钻井液不落地技术、随钻实时处理工艺和岩屑资源化利用技术保障钻井清洁生产;(2)优选环保型压裂液、对压裂返排液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压裂环保管理;(3)配套平台化作业实现"井工厂化"、实施油改电降噪音、推行环保钻井工艺、制订全面的环境评价方案等措施,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实践证明,页岩气清洁生产工艺从废弃物产生源头入手,加强作业过程控制、末端污染治理,则可实现废弃物减量、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结论认为,采用上述污染防治和"绿色"开发配套技术,可以有效促进该区页岩气的可持续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开发 三废 压裂返排液 含油岩屑 井工厂 循环利用 环保管理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产业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二叠系热碎屑流火山岩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浩 尹成 +6 位作者 何青林 夏国勇 刘勇 马廷虎 陈康 刘冉 苏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7,共12页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分析,开展川西地区中上二叠统热碎屑流岩石学特征及储集层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中上二叠统“峨眉山火山岩”属于两个大的喷发旋回,发育的两套火成岩组合呈不整合接触。其下部旋回以溢流相火山岩为主,...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分析,开展川西地区中上二叠统热碎屑流岩石学特征及储集层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中上二叠统“峨眉山火山岩”属于两个大的喷发旋回,发育的两套火成岩组合呈不整合接触。其下部旋回以溢流相火山岩为主,上部旋回发育热碎屑流火山角砾岩和火山碎屑熔岩,为典型的爆发相堆积,是一套微细溶蚀孔、超微溶蚀孔组成的优质孔隙型储集层。根据热碎屑流火成岩非均质性强、与围岩岩性和物性差异大的特征,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方法,通过瞬时振幅与瞬时频率相干分析技术,对川西地区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进行了刻画和预测,结果显示,简阳区块热碎屑流火山岩大面积发育,以YT1、TF2、TF8井附近为中心,发育3个火山机构群,分布面积约500 km^(2),是火山岩油气勘探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火山岩 峨眉山火山岩 热碎屑流 地震属性分析 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全程各向异性地震成像新方法
7
作者 郑马嘉 周祺 +6 位作者 林杨 陆林超 彭浩 张洞君 邓绍强 梅杰 向大蔚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8,共10页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是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有利建产区,该区寒武系构造表现为由威远背斜向北东向下倾的单斜构造,且筇竹寺组发育多组系高角度走滑断层,断层纵横向断距小,加之筇竹寺组内小层非均质性强且各向异性差异大,常规网格层...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是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有利建产区,该区寒武系构造表现为由威远背斜向北东向下倾的单斜构造,且筇竹寺组发育多组系高角度走滑断层,断层纵横向断距小,加之筇竹寺组内小层非均质性强且各向异性差异大,常规网格层析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无法精细准确刻画构造展布特征,导致井震误差大,制约了该层系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效果。为了提升该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水平井靶体钻遇率,以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多信息融合为基础,以构造成像建模与网格层析成像为核心,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筇竹寺组页岩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技术流程,大幅提高了筇竹寺组页岩的成像精度,并在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页岩气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多信息融合建立了符合该区地质规律的各向异性初始速度模型;②在各向异性参数参与层析反演基础上,将基于构造的沿层层析反演、小尺度网格层析反演、全方位角度域网格层析反演三者相结合,有效提高了速度反演的精度,然后采用角度域成像技术提高了成像精度;③将该流程应用于筇竹寺组实际资料处理中,筇竹寺组反射特征横向保真性好,成像效果佳,纵向高角度断裂成像清楚,地震和钻井吻合程度明显提升。结论认为,全程各向异性地震资料成像技术可大幅提高速度建模精度和该区筇竹寺组页岩小断裂的成像品质,该技术为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资阳地区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全程各向异性 高精度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
8
作者 王泽宇 欧成华 +5 位作者 肖富润 李航 郭培培 权昊森 闫博 彭仕轩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实现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驱油量及埋存量表征与评价,在开发中后期油藏中充分考虑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机制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首先,开展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 为实现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驱油量及埋存量表征与评价,在开发中后期油藏中充分考虑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机制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首先,开展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分阶段分类研究,包括基于5因素法的CO_(2)驱油-物理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基于6因素法的CO_(2)驱油-物理化学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基于6因素法的CO_(2)化学埋存阶段适宜度分类。然后,实施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包括基于埋存系数法的CO_(2)驱油量可视化分级分类评价、基于埋存系数法的CO_(2)埋存量可视化分级分类评价。将提出的三阶段三类三维表征与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国东部某典型低孔、特低渗油藏,先后建立了适宜度三阶段三类标准、适宜度三阶段三类三维模型、每个阶段各类储集体的驱油量与埋存量三维模型,计算出实例区三阶段各类储集体CO_(2)驱油量648.24 t、埋存量2956.84 t,表征了各阶段各类储集体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下一步CO_(2)捕获、利用和存储(CO_(2)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项目精细化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及地质埋存 分阶段分类评价 三维表征 驱油量 埋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龙门气田石炭系气藏水体的动态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熊正录 周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85,共4页
龙门气田位于大天池构造带中段断下盘 ,其石炭系气藏探明储量 183 99× 10 8m3,气藏生产井 6口 ,日产能 15 1× 10 4 m3,年产能 5× 10 8m3。《龙门气田石炭系气藏初步开发方案》认为 ,气藏存在边水 ,且气水界面海拔 - 44 2... 龙门气田位于大天池构造带中段断下盘 ,其石炭系气藏探明储量 183 99× 10 8m3,气藏生产井 6口 ,日产能 15 1× 10 4 m3,年产能 5× 10 8m3。《龙门气田石炭系气藏初步开发方案》认为 ,气藏存在边水 ,且气水界面海拔 - 44 2 0m。 1997年 12月 7日气藏投入试采 ,动态资料表明 6口气井彼此相互连通为同一压力系统。以构造鞍部相连的任市高点与龙门高点气区相互连通为同一压力系统。气藏存在两个独立水体 ,天东 9井附近存在一个有限水体和气藏较大范围内的边水。气水同产的天东 9井多次加大气量提水的生产管理方式在川东气田开发史上属于首例。位于构造北端的水井动态资料表明与气区可能不连通。生产动态表明气藏的气水界面比原气水界面低 5 0m左右。试采对气藏水体的认识与气藏初步开发方案的结论有较大差异。文章结合气藏大量生产动态资料 ,对水体进行分析研究 ,为正在进行的气藏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气田 石炭纪 天然气藏 水体 气井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威远页岩气开发示范区生产废水管理 被引量:10
10
作者 魏云锦 王世彬 +3 位作者 马倩 伍葳 陆晓平 阎晓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19,共7页
在四川盆地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规模开发的过程中,钻井、压裂对水的需求量很大,而钻井废水、压裂返排液等产量大、处置难度大,生产用水的供需产不平衡,对水环境保护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现场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 在四川盆地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规模开发的过程中,钻井、压裂对水的需求量很大,而钻井废水、压裂返排液等产量大、处置难度大,生产用水的供需产不平衡,对水环境保护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现场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及管理提升,通过废水的源头控制、过程管控、合理处置及重复利用,积极促进生产废水的生态化管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对页岩气开发现场生产废水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并为进一步实现页岩气清洁生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提出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生产废水 水环境保护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槽-隆”控制下的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差异性成因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骁 郑马嘉 +8 位作者 刘勇 赵群 石学文 姜振学 吴伟 伍亚 宁诗坦 唐相路 刘达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39,共20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是继五峰组-龙马溪组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层位,目前在德阳-安岳裂陷槽中心和槽缘部署的Z201井和WY1井页岩气勘探取得良好效果,但裂陷槽内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仍不清楚。以槽内中心Z201井和槽缘WY1井...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是继五峰组-龙马溪组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层位,目前在德阳-安岳裂陷槽中心和槽缘部署的Z201井和WY1井页岩气勘探取得良好效果,但裂陷槽内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仍不清楚。以槽内中心Z201井和槽缘WY1井为重点,结合其他页岩气勘探开发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各小层矿物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储层及储集空间特征、含气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筇竹寺组可划分为8个小层,页岩整体以脆性矿物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大于1%,为优质烃源岩,且槽内TOC高于槽缘,具备良好的生气条件。②筇竹寺组页岩有机孔与无机孔均发育,槽内孔隙发育更好,具有极高的含气量。1,3,5和7小层黑色页岩储层品质较好,5小层储层品质最优。③德阳-安岳裂陷槽控制了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槽内Z201井钻遇的筇竹寺组页岩储层优于槽缘WY1井。④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筇竹寺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古隆起内筇竹寺组有机质热演化成熟度普遍低于古隆起外,隆起区适中的热演化程度具备大规模富气的条件。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各项条件较好,是未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接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阳-安岳裂陷槽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储层特征 页岩气 筇竹寺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控型缝洞气藏酸压规模与无阻流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龙 万小勇 +3 位作者 林仁奎 李冬梅 徐燕东 朱苏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78,共7页
顺北二区发育典型的超深断控型缝洞储集体,由于钻井过程泥浆漏失量大,通常选择酸压或是酸洗完井作为解堵增产措施。为了研究酸液用量和酸压规模对无阻流量的影响,研究基于顺北二区地质特征,建立了钻遇裂缝(漏失井)和未钻遇裂缝两种情况... 顺北二区发育典型的超深断控型缝洞储集体,由于钻井过程泥浆漏失量大,通常选择酸压或是酸洗完井作为解堵增产措施。为了研究酸液用量和酸压规模对无阻流量的影响,研究基于顺北二区地质特征,建立了钻遇裂缝(漏失井)和未钻遇裂缝两种情况的数值模型,利用裂缝扩展—气藏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种情况井的酸压缝形态进行了模拟,进一步模拟了两种地质条件和不同酸压规模下的气井早期无阻流量,并用现场数据进行了反演验证。对比结果发现,当气井钻遇裂缝带时,酸压可以提高气井无阻流量,但幅度不大,酸压的规模不宜过大;当气井未钻遇裂缝带时,酸压则可以明确大幅度提高气井无阻流量和控制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型 气藏 漏失井 数值模拟 反演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井-震双控建模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成华 王泽宇 +6 位作者 闫博 张连进 彭仕轩 张飞 毛正林 徐睿 薛赛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030,共10页
针对我国湖相页岩油分布范围广,储层岩性复杂、单层厚度薄、储集物性差、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提出了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井-震双控建模技术系列:1)岩心标定测井。测井识别湖相页岩岩相并解释出孔隙度参数,采用层控方法建立岩相... 针对我国湖相页岩油分布范围广,储层岩性复杂、单层厚度薄、储集物性差、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提出了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井-震双控建模技术系列:1)岩心标定测井。测井识别湖相页岩岩相并解释出孔隙度参数,采用层控方法建立岩相三维模型,利用层控加岩相控制策略建立测井孔隙度三维模型。这虽保证了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模型的纵向预测精度,但横向预测精度不足。2)地震属性提取与优化。经过测井解释孔隙度粗化,采用遗传反演方法,结合时深转换,建立深度域地震孔隙度三维模型,完成对湖相页岩油层的横向非均质性精细刻画。此结果的纵向非均质性刻画精度有限。3)井-震双控孔隙度建模技术。依靠建模方法优选与参数优化,以测井孔隙度三维模型为主变量,地震孔隙度三维模型为次变量,完成井-震双控孔隙度建模及可靠性检验,实现对湖相页岩油层孔隙度的可靠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油 井-震双控 地质建模 岩相分析 遗传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超长侧链的疏水缔合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减阻性能评价
14
作者 张亚东 敬显武 +1 位作者 刘友权 戴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4-1610,共7页
采用曲拉通和丙烯酰氯醇解合成一种水溶性可聚合单体,仅使用水作为溶剂合成一种具有超长侧链的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HAPAM)作为减阻剂,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比了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合成的具有超长侧链的HAPAM与水的... 采用曲拉通和丙烯酰氯醇解合成一种水溶性可聚合单体,仅使用水作为溶剂合成一种具有超长侧链的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HAPAM)作为减阻剂,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比了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合成的具有超长侧链的HAPAM与水的相互作用,并分别以去离子水和盐水配液改变HAPAM含量,测量不同HAPAM含量的滑溜水在不同流速下的摩阻,并计算相应的减阻率。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超长侧链的HAPAM与水的相互作用最强;减阻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HAPAM含量越高,减阻率达到70%所需的流速越高,减阻率最高可达80%以上;盐对滑溜水的减阻率和黏度有显著负面影响,需提高HAPAM含量才能获得理想的减阻率;SEM表征结果显示,HAPAM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分布形态均为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溜水压裂液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 减阻剂 摩阻 减阻率 网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晓丽 王小娟 +5 位作者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8,共12页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孔渗、压汞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地震解释成果分析了储...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孔渗、压汞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地震解释成果分析了储层致密化原因以及优质储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具有较高的长石和岩屑含量,分选和磨圆一般,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孔隙度大多小于6%,渗透率大多小于1 mD,孔渗相关性及孔隙结构均较差,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储层。(2)研究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钙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局部致密化,埋藏压实作用和浊沸石胶结是导致沙溪庙组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油气在储层致密化前后持续充注。(3)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大气水的淋滤以及构造破裂作用是研究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次生溶孔的形成和提高储层渗透性具有重要意义。(4)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具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浊沸石弱胶结、长石溶蚀、裂缝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是相对优质砂岩储层的主要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水下分流河道 绿泥石环边胶结 压实作用 浊沸石胶结 构造破裂作用 沙溪庙组 侏罗系 五宝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浅层页岩气地质-工程“双甜点”测井评价方法:以桂中坳陷北部鹿寨组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敏 黄玉越 +8 位作者 覃英伦 陈康军 王贵文 卓色强 毕少琛 陆文师 康海晶 党文乐 赖锦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7,共15页
桂中坳陷北部鹿寨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滇黔桂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在勘探初期已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评价工作极为关键。利用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和常规、成像、核磁共振及阵列声波等... 桂中坳陷北部鹿寨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滇黔桂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在勘探初期已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评价工作极为关键。利用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和常规、成像、核磁共振及阵列声波等测井资料,在岩心刻度测井和小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地质和工程“甜点”要素测井表征研究。通过对烃源岩品质、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叠合,最终完成了地质-工程“双甜点”的耦合与优选。研究表明:鹿寨组一段页岩岩性以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和灰质页岩3种类型为主。孔渗物性偏低,w(TOC)介于1%~2%之间。生物硅含量低,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供给,页岩气主要赋存在黏土矿物相关孔隙和微裂缝中,且以吸附气为主而游离气较少。脆性指数介于20%~80%之间,且基本均大于40%。应力差异系数介于0.26~0.50,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NE-SSW方向。优选③小层底部页岩“甜点”层段作为水平井靶窗,水平段实钻气测结果显示良好。研究成果能够为页岩气单井“甜点”测井评价与水平井靶窗优选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页岩气 “甜点” 测井评价 地质-工程一体化 鹿寨组 桂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控压排气降密度技术在蓬莱气区的实践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弼文 江迎军 +4 位作者 买买提吐尔逊·塔里甫 唐贵 赵文彬 李赛 何贤增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蓬莱气区储层埋藏较深,极易出现“喷漏同存”的复杂情况,常规钻井技术条件下,井筒压力波动较大,处理复杂时间较长且在处理过程中易造成二次复杂,故现在多选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处理同井段存在多压力系统和窄安全密度窗口的问题。针对上... 蓬莱气区储层埋藏较深,极易出现“喷漏同存”的复杂情况,常规钻井技术条件下,井筒压力波动较大,处理复杂时间较长且在处理过程中易造成二次复杂,故现在多选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处理同井段存在多压力系统和窄安全密度窗口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介绍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控压排气降密度方法,通过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控制井底压力微小于地层压力,让地层流体有控制地进入井筒并释放,以重建安全密度窗口,并将其在该区块实际应用效果跟常规钻井技术进行了对比,不仅减少了复杂处理时间,提高了钻井作业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复杂处理过程中的井控风险,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其显著提升了钻井过程中控压排气降密度效率和安全性,建议后续在蓬莱气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气区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 控压排气 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超深层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高产井培育实践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马嘉 郭兴午 +4 位作者 伍亚 赵文韬 邓琪 谢维扬 欧志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8,共11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超深层页岩储层地层时代老、埋藏深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勘探开发难度大,国内外尚无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为此,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探索建立筇竹寺组“部—钻—压—采”一体化高产井培育关键技...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超深层页岩储层地层时代老、埋藏深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勘探开发难度大,国内外尚无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为此,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探索建立筇竹寺组“部—钻—压—采”一体化高产井培育关键技术体系:(1)一体化井位部署,深化筇竹寺组“裂陷槽控藏”认识,明确优质储层分布模式,明确高产井实施技术界限,支撑井位优化部署;(2)一体化钻录定导,基于地质工程参数综合评价,优中选优确定靶体,优化井轨迹,强化地质钻井一体化精细管理,保障优质储层钻遇率;(3)一体化压裂增产,基于一体化压裂模型优化压裂设计,形成“促复杂+扩体积+强支撑+防套变”压裂工艺,有效实现裂缝均匀开启、高效扩展、全域支撑及储层改造体积最大化;(4)一体化精细返排,形成“四因子”返排增产技术,结合精细排采分析平台,实现降低储层伤害与气井增产“双突破”。基于上述技术体系,资201井首次在国内寒武系4500m以深的页岩储层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威页1H井成功实现高产井复制,初步落实埋深5000m以浅有利区面积近3000km^(2),资源量近2×10^(12)m^(3)。所形成的高产井培育技术和方法,为破解寒武系超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 筇竹寺组 超深层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高产井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井压窜特征与产能维护对策——以四川盆地泸203井区北部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马嘉 欧志鹏 +4 位作者 伍亚 赵文韬 张皓虔 谭晓华 何荣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6,共12页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的新阶段,随着页岩气钻井平台井部署数量的逐步增多,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规模的逐步增大,压裂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新井压裂时压裂液窜入老井的问题。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的新阶段,随着页岩气钻井平台井部署数量的逐步增多,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规模的逐步增大,压裂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新井压裂时压裂液窜入老井的问题。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高,压窜频率显著高于一般页岩气区块,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为实现该地区页岩气压窜井的有效治理,总结了泸203井区页岩气井压窜特征,建立了考虑压窜的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及压裂液侵入量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压窜井排液复产与产能维护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泸203井区具有压窜距离复杂、压窜路径复杂、压力变化复杂三大特征;②压裂液侵入量可反映压窜严重程度,侵入量越大,页岩气井复产越困难;③提出了“包围歼灭,近排远采”的区域整体排液复产对策,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复产后区域产气量总体恢复至压窜前水平。结论认为,建立的压裂液侵入量计算方法和整体排液复产对策可为深层页岩气压窜井有效治理提供指导,并为同类型页岩气藏的产能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 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压窜 物质平衡 侵入压裂液量 产能维护 排液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撤离状态井下管柱纵横向耦合动力学特性分析
20
作者 曾松 毛良杰 +2 位作者 陈雪峰 杨森 张林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93,共12页
建立悬挂撤离状态井下管柱纵、横向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模型,同时考虑平台横向撤离以及纵向升沉运动,给出软、硬悬挂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离散,结合Newmark-β法求解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南中国海深... 建立悬挂撤离状态井下管柱纵、横向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模型,同时考虑平台横向撤离以及纵向升沉运动,给出软、硬悬挂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离散,结合Newmark-β法求解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南中国海深水井,分析了悬挂状态的井下管柱纵、横向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纵、横向耦合条件下,井下管柱悬挂撤离时在横向呈现出波浪状位移形态,纵向呈现周期性振动;硬悬挂与软悬挂状态下最大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都出现在管柱最底端;硬悬挂状态下管柱顶端位移较小、弯矩出现极大值;软悬挂状态下管柱顶端位移急剧增加,弯矩在水面附近出现极大值;悬挂撤离状态下管柱纵向位移包络线范围从顶部向底端逐渐增大,而轴向张力包络线范围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大;另外,硬悬挂状态下管柱在顶端附近出现轴向压缩,存在发生屈曲失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管柱 硬悬挂 软悬挂 纵横向耦合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