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毅辉 李勇 +1 位作者 蒋蓉 傅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3,共6页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针对其长输和集输天然气管道场站的特点,按照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针对其长输和集输天然气管道场站的特点,按照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在管道及场站管理系统、适用于不同介质工况的管道风险评价技术、管道完整性检测技术、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管道维修与维护技术、场站完整性管理配套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建立和完善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实施模式,显著提高了该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不但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管道场站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其他油气田公司推广应用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管道 完整性管理 风险评价 完整性检测技术 维修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废弃处置技术现状及问题研究
2
作者 彭浩 刘畅 +2 位作者 钟琦 何沫 赵帅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1期6-14,共9页
目前国内油气管道废弃处置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备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文中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油气管道废弃处置相关标准法规与废弃判定依据,然后分析了残留物清理和洁净度评价、管线及附件设施拆除、管道注氮、注浆、分... 目前国内油气管道废弃处置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备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文中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油气管道废弃处置相关标准法规与废弃判定依据,然后分析了残留物清理和洁净度评价、管线及附件设施拆除、管道注氮、注浆、分段隔离以及废弃后的监测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对管道拆除废弃、就地废弃方式及其处置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介绍了管道废弃处置技术的适用场合和建议做法。文中综述内容为国内废弃油气管道的安全环保、高效低成本处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全生命周期管理 废弃处置 拆除废弃 就地废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开发安全评价技术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坤 何娜 +2 位作者 王尧 张毅 徐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随着国内高含硫气田的相继开发,这些气田的安全评价工作越来越得到国家和行业部门的重视,对于政府和公众所关心的安全距离问题,现有的安全评价技术只能从标准、规范的要求来进行评价,不能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提出相... 随着国内高含硫气田的相继开发,这些气田的安全评价工作越来越得到国家和行业部门的重视,对于政府和公众所关心的安全距离问题,现有的安全评价技术只能从标准、规范的要求来进行评价,不能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提出相应的措施。故针对高含硫气田开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的安全评价程序和方法,并就该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安全评价 定量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ESGR技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
4
作者 周军平 董志强 +5 位作者 鲜学福 旷年杰 徐程浩 彭毅凡 李森圣 薛元杰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在页岩气井开采后期,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SGR),但目前对于CO_(2)-ESGR技术减碳潜力尚缺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此,分别以重庆市双槐电厂、涪陵页岩气田作为CO_(2)源和... 在页岩气井开采后期,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SGR),但目前对于CO_(2)-ESGR技术减碳潜力尚缺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此,分别以重庆市双槐电厂、涪陵页岩气田作为CO_(2)源和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CO_(2)-ESGR技术全过程CO_(2)排放量核算模型,进而基于多场耦合作用下CO_(2)、CH_(4)渗流数学模型得到了CO_(2)封存量及页岩气产量,并系统核算了CO_(2)-ESGR全过程CO_(2)排放量,分析了CO_(2)注入压力、页岩中CO_(2)相对CH_(4)的吸附选择性系数(α_(CO_(2)/CH_(4)))等参数对CO_(2)净减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注入压力和α_(CO_(2)/CH_(4))对于CO_(2)净减排量具有重要影响,α_(CO_(2)/CH_(4))越大,CO_(2)净减排量越大,CO_(2)注入压力增加,CH_(4)累计产量、CO_(2)封存量、CO_(2)净减排量均越大,不同CO_(2)注入压力条件下CO_(2)净减排量为0.85~2.06 tCO_(2)/tCH_(4),而在不同α_(CO_(2)/CH_(4))条件下可达1.59~5.45 tCO_(2)/tCH_(4);②CO_(2)捕集、运输、注入环节是影响CO_(2)-ESGR技术全生命周期CO_(2)净减排量的关键因素,需要考虑不同行业组合、源汇匹配情况对CO_(2)净减排量的影响,进而对全流程CCUS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优化。结论认为:①该CO_(2)-ESGR工程CO_(2)封存量大于CO_(2)捕集、运输、注入及页岩气生产与利用环节的CO_(2)总排放量,可实现CO_(2)-ESGR全过程CO_(2)负排放,说明CO_(2)-ESGR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②下一步研究应综合考虑CO_(2)注入时机、压力、速率等工程参数以及页岩气储层条件等地质因素对于CO_(2)封存量和净减排量的影响,对CO_(2)-ESGR系统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CCUS CO_(2)封存潜力 碳中和 全生命周期评价 CO_(2)-ESGR CO_(2)净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温室气体排放测试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崔翔宇 邓皓 +2 位作者 刘光全 江丽 王文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0,134-135,共4页
在油气田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与减排潜力评估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与获取碳信用额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结合在多个油气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现场检测的部分结果,论述了在油气田... 在油气田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与减排潜力评估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与获取碳信用额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结合在多个油气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现场检测的部分结果,论述了在油气田开展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效率评估的程序和要点、使用的主要仪器与数据分析方法。场站检测与评估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包括:管线与设备的泄漏、火炬排放、甘醇脱水器排放、套管气排放、储罐挥发等,并对重点耗能设备(加热器、锅炉、压缩机)的排放与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储罐挥发、套管气放空与燃烧、压缩机排放等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具有最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并对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控制技术以及建议措施。该项工作有助于企业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寻找节能减排机会,评估减排潜力,制订适宜的、具有经济效益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甲烷 检测 减排 节能 潜力 温室气体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AR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厂甲烷减排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惠 李巩 +4 位作者 孙峰 江丽 徐炳科 刘斯琪 陈建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目的针对天然气净化厂的甲烷逸散排放问题,试点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以研究其甲烷减排效果。方法通过在天然气净化厂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对比修复前后的甲烷排放量,确定LDAR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厂甲烷减排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天然气净化厂的甲烷逸散排放问题,试点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以研究其甲烷减排效果。方法通过在天然气净化厂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对比修复前后的甲烷排放量,确定LDAR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厂甲烷减排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天然气净化厂装置进行泄漏检测,共发现甲烷泄漏密封点57个,全厂甲烷排放量11696 kg/a,进行泄漏点修复后,甲烷排放量减至531 kg/a,减排甲烷11165 kg/a,减排率达95.46%。结论针对天然气净化厂的甲烷逸散排放,通过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显著减少了甲烷排放量,为LDAR技术在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厂 甲烷减排 逸散排放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安全环境风险管理 被引量:22
7
作者 付建华 王毅辉 +2 位作者 李又绿 雷宇 蒋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143,共6页
在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安全、环境风险,有必要对应油气管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按照资产分类和风险分级管理的总体原则,研究建立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目录,以实现油气管道各阶段风险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为此,以管道... 在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安全、环境风险,有必要对应油气管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按照资产分类和风险分级管理的总体原则,研究建立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目录,以实现油气管道各阶段风险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为此,以管道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及相关生产作业活动、场所(区域)的划分为基础,提出了管道设计、施工、运行和停用报废等各阶段风险管理目录的框架,构建了安全、环境风险分级矩阵,按照风险识别、评价、控制、监控、更新的总体管理流程,建立风险登记册以实施日常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动态管理和监控,并综合考虑资产分类和风险等级,提出了风险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案构想。同时指出,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各种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准确识别和评价油气管道生命周期内的各类风险,建立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目录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各类风险得以有序地控制,有效跟踪监控风险,从而实现长输油气管道的风险受控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油气管道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全生命周期 安全风险 环境风险 管理方案 分级矩阵 风险登记册 动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天然气开发安全防控技术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7
8
作者 付建华 林冬 +3 位作者 银小兵 张林霞 申俊 蒋长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含硫天然气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的特点,而中国含硫天然气气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川渝地区,开发利用这种天然气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几何建模技术,通过环境风... 含硫天然气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的特点,而中国含硫天然气气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川渝地区,开发利用这种天然气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几何建模技术,通过环境风洞实验验证,事故后果模拟精度可提高50%;基于荷兰风险评价导则,自主研发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QRA-AYY),首次把三维扩散模拟后果应用于定量风险计算。集成应用国外设备管线的失效数据库,结合企业事故数据库进行修正,建立了川渝地区高含硫天然气开发井喷、集输管道等地面设施事故概率确定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历年来我国人员意外死亡事故数据和采掘业亡人事故数据,首次提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风险可接受基准值。最后提出了采用管道内腐蚀预测、缺陷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材料适用性评价、场站完整性评价、HSE监督与教育培训等技术手段来保障含硫天然气的安全开发的具体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天然气 开发 安全防控 风险评价 完整性管理 HSE监督 安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气田水达标外排处理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杰 向启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131,共6页
气田水普遍具有污染物组分复杂、矿化度高等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妥善有效的处置,一直是油气田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此,针对四川盆地某气藏采出气田水矿化度较高且含有较多硫化物等污染物的水质特征,以处理后达标外排为目的,通过实... 气田水普遍具有污染物组分复杂、矿化度高等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妥善有效的处置,一直是油气田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此,针对四川盆地某气藏采出气田水矿化度较高且含有较多硫化物等污染物的水质特征,以处理后达标外排为目的,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分析了混凝—脱硫复合处理工艺、化学氧化除氨氮工艺以及低温多效蒸馏工艺处理该气田水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1)采用聚合硫酸铁(PFS)作为混凝剂,同时配合使用TS-1脱硫剂,硫化物及石油类的去除率超过90%;(2)采用CA-1作为氧化剂,氨氮去除率超过96%;(3)经低温三效蒸馏工艺处理,蒸馏水中氯化物浓度低于150 mg/L,CODcr浓度低于60 mg/L。结论认为:经全流程工艺处理后,该气田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氯化物浓度满足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使用上述组合工艺能够对含硫气田水进行高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田水 混凝 脱硫 化学氧化 达标外排 氨氮 氯化物 低温多效蒸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开发安全防护距离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翁帮华 饶维 +2 位作者 陈辉 郭世月 何敬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在高含硫气田作业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可以在发生井喷、含硫天然气泄漏事故时减少火灾、爆炸、H2S中毒等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控制和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安全标准对含硫气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并以四川... 在高含硫气田作业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可以在发生井喷、含硫天然气泄漏事故时减少火灾、爆炸、H2S中毒等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控制和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安全标准对含硫气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并以四川盆地某高含硫气田为例,应用国内外相关标准或方法计算井场、集气管道及净化厂的安全防护距离,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的方法确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偏差较大,因此建议采用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作为确定搬迁距离的依据,采用EUB推荐的查图法及公式快速确定或依据计算的150 mg/m^3 H_2S包络线范围确定应急撤离距离。针对高含硫气田开发,建议采用以下措施降低风险:(1)设置紧急截断系统,减少含硫天然气潜在泄漏量;(2)提升装置本质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概率;(3)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减轻事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H2S泄漏扩散 毒害范围 安全防护距离 定量风险 个人风险等值线 搬迁范围 应急计划区 风险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新技术实验研究展望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志恒 李晓 +2 位作者 张搏 甘冰 李关访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年第2期58-63,14,共6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密度接近于液体,而黏度接近于气体;它的表面张力很低,扩散系数高,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能渗透到岩石中的天然微裂缝,压裂中有利于复杂网络裂缝的形成,而且能置换被岩石吸附的烃类,使其变...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密度接近于液体,而黏度接近于气体;它的表面张力很低,扩散系数高,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能渗透到岩石中的天然微裂缝,压裂中有利于复杂网络裂缝的形成,而且能置换被岩石吸附的烃类,使其变成游离态而有利于油气的增产与产出;超低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液体的返排,从而降低油气层的伤害。因此,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作为压裂液进行压裂改造,是二氧化碳干法压裂的一种发展方向,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具有返排率高,储层伤害小,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实验研究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的破裂压力比清水和液态二氧化碳压裂的破裂压力低,并且其分形维数和声发射源到平面(源到该平面距离平方和最小)的平均距离大,更容易产生波状的裂缝和裂缝分支,有利于形成复杂的网络裂缝,特别适合页岩气的增产改造和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超临界CO2压裂 实验研究 声发射 压裂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石油企业HSE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贤斌 成素凡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HSE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是是实现HSE方针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吸收杜邦公司HSE绩效管理的咨询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将HSE绩效管理有机融合到石油企业整体绩效管理中,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以"战略指标、指标流程、绩效能力"三位一体... HSE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是是实现HSE方针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吸收杜邦公司HSE绩效管理的咨询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将HSE绩效管理有机融合到石油企业整体绩效管理中,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以"战略指标、指标流程、绩效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和理念的HSE管理绩效考核方法体系,并就HSE管理战略指标的制定、关键KPI指标的提取与分解、指标权重赋值的方法、HSE管理绩效能力的诊断到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企业 HSE管理 绩效考核 指标流程 绩效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淀粉微球交联剂的低浓度羟丙基胍胶压裂液性能研究
13
作者 陈馥 杜鹏 +4 位作者 张林 何坤忆 钟诚 贺杰 罗米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目的针对低渗透油藏,需要降低压裂液稠化剂用量,减少对储层的伤害,并确保压裂液具备延迟交联、携砂等性能和耐温耐剪切性能。方法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通过硅配体和硼羟基修饰淀粉微球表面,制备了一种交联性能优良、伤害性... 目的针对低渗透油藏,需要降低压裂液稠化剂用量,减少对储层的伤害,并确保压裂液具备延迟交联、携砂等性能和耐温耐剪切性能。方法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通过硅配体和硼羟基修饰淀粉微球表面,制备了一种交联性能优良、伤害性低的微球型硅硼交联剂(KBSM)。结果KBSM交联剂能够实现多活性位点交联,增强交联密度,从而降低羟丙基胍胶(HPG)的用量,具有延迟交联特性。其延迟交联时间在2~6 min内可调。质量分数为0.2%的HPG交联冻胶在120℃、170 s-1剪切120 min后的黏度为80 mPa·s。交联冻胶中砂质量分数(以下简称携砂比)为40%时,陶粒沉降速度为0.1167 cm/min。加入质量分数为0.25%的过硫酸铵破胶剂可使交联冻胶在90℃下、120 min内完全破胶,且残渣质量浓度为214 mg/L。同时,破胶液的岩心损害率为26.55%。结论基于淀粉微球交联剂的低含量羟丙基胍胶压裂液对于降低低渗储层伤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有机硅硼交联剂 羟丙基胍胶 低伤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法处理气田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陶莎 胡金燕 +2 位作者 王兴睿 刘文士 谢蕊蔓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气田水的产水量大,水质复杂,若直接排入水体,将造成环境污染。为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剖析了气田水的有机物组成,并单独采用臭氧(O3)氧化技术和紫外光(UV)/H2O2氧化技术对气田水进行了深度氧化处理,考察了各氧化工艺条件下的... 气田水的产水量大,水质复杂,若直接排入水体,将造成环境污染。为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剖析了气田水的有机物组成,并单独采用臭氧(O3)氧化技术和紫外光(UV)/H2O2氧化技术对气田水进行了深度氧化处理,考察了各氧化工艺条件下的影响因子对气田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了O3氧化后水中的有机物特点,最终提出了O3+UV/H2O2氧化技术。结果表明:气田水中的有机物种类复杂,含有各种难降解的含氮、含硫杂环有机化合物;当O3投加量为7.5 g/h、pH值为11、氧化时间为90 min时,气田水中的有机物矿化程度最高,约为20%;O3氧化后的有机物表征显示大部分物质被氧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酸类、醇类、酯类等简单化合物;UV/H2O2氧化过程中H2O2投加量为6 720 mg/L、pH值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时,可将TOC值由87.27 mg/L降到10 mg/L以下;最后,将两种氧化工艺联合使用,当H2O2投加量为4 880 mg/L、pH值为3、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可将TOC值由87.27 mg/L降到20 mg/L以下,适当增加时间,可降为10 mg/L左右。对比两种氧化工艺,O3+UV/H2O2氧化技术不仅减少了H2O2投加量,同时也缩短了UV/H2O2氧化的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高级氧化 O3氧化 UV/H2O2氧化 有机物组成 有机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油气钻井井场土地复垦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红娟 冯军 +1 位作者 张波 杜红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00-704,共5页
川渝地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主产区,油气资源丰富。在油气资源开采的同时,对该地区紧缺的耕地资源保护也不可忽视。因此,推进钻井井场土地复垦工作意义重大。分析了川渝地区钻井井场土地损毁特点,从工程、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论述了相应的... 川渝地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主产区,油气资源丰富。在油气资源开采的同时,对该地区紧缺的耕地资源保护也不可忽视。因此,推进钻井井场土地复垦工作意义重大。分析了川渝地区钻井井场土地损毁特点,从工程、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论述了相应的复垦措施与技术。并针对复垦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土地复垦 土地损毁 复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生产企业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为例
16
作者 胡俊坤 敬兴胜 +2 位作者 刘海峰 纪文 刘毅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世界能源体系正加速向低碳化演变。中国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双碳”目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遵循,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的能源行业正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但要实现“双碳”目标,需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 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世界能源体系正加速向低碳化演变。中国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双碳”目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遵循,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的能源行业正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但要实现“双碳”目标,需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并对碳排放量进行科学预测。选取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核算及预测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天然气生产企业作业链,系统性梳理出天然气勘探、开发、处理、输送各环节的碳排放特征,并归类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火炬系统燃烧排放、工艺放空排放、电力消耗隐含排放等四大碳排放源,建立起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通过选取四川盆地典型的常规气、页岩气、高含硫气藏进行实例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鉴于不同类型气藏生产的碳排放结构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核算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对于涉及到多种类型气藏开发的企业,在碳排放核算和预测时要分类进行,并加强基础数据的统计与监测;②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大趋势下,为促进油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建立碳排放双控指标时,应以碳排放强度指标为核心,以碳排放总量指标为辅,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藏、建立不同的碳排放强度动态标准;③天然气生产企业既是甲烷的主要生产供应者、也是甲烷排放者,应加强对甲烷减排控排措施的研究。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天然气行业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方法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天然气生产 常规气 页岩气 高含硫气 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110
17
作者 刘文士 廖仕孟 +2 位作者 向启贵 翟圣佳 翁帮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水力压裂技术是目前页岩气开发依靠的主要储层改造手段,但采用该技术开采页岩气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和压裂施工完成后返排液如何处置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为此,以美国Marcellus页岩区和Barnett页岩区为例,分析整理了其压裂返排液的... 水力压裂技术是目前页岩气开发依靠的主要储层改造手段,但采用该技术开采页岩气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和压裂施工完成后返排液如何处置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为此,以美国Marcellus页岩区和Barnett页岩区为例,分析整理了其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点与处置方式。在系统归纳美国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返排液管理路线的基础上,从处理回用和处理外排两个方面介绍了返排液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结论认为:从目前国外应用和研究现状来看,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的理论和技术是相对成熟的。进而结合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形势,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研究框架,明确了研究主题,提出了研究方向和目标建议:①完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深井灌注技术标准体系;②开展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回用技术研究,研发耐盐耐硬度压裂液体系及配方;③开展其他废水回用配制页岩气压裂液体系或无水压裂可行性研究;④探索压裂返排液外排技术应用的可能性。以期为上述热点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页岩气 压裂返排液 处理回用 处理外排 中国 技术框架 研究建议 技术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环评管理及建议 被引量:34
18
作者 梁睿 童莉 +2 位作者 向启贵 庄思源 周学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40,共6页
开发页岩气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调整能源结构。但其开发建设过程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传统的油气井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已难以适应页岩气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需要,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此,结... 开发页岩气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调整能源结构。但其开发建设过程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传统的油气井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已难以适应页岩气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需要,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此,结合四川省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分析了页岩气开发不同阶段(钻井、水力压裂、产气)对环境的影响,并梳理出我国现阶段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针对性不强,环评介入时机不明确,环评分类分级管理要求不适宜,评价内容和深度不够等,进而有针对性提出了4个方面的环评管理对策建议:①组织开展战略环评或规划环评;②规范页岩气开发项目环评管理;③加快制定环评导则和标准规范;④推进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专题研究论证与监测。该成果可以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环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管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四川省 页岩气 开发 环境影响评价 水力压裂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国寺储气库注采气井的安全风险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坤 何娜 +2 位作者 张毅 徐峰 王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135,共5页
四川盆地相国寺地下储气库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储气库,其安全平稳运行关系到整个西南地区的用气需求和经济发展。国内外地下储气库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注采气井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目前相国寺储气库地层运行压力为11.7~28.0... 四川盆地相国寺地下储气库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储气库,其安全平稳运行关系到整个西南地区的用气需求和经济发展。国内外地下储气库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注采气井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目前相国寺储气库地层运行压力为11.7~28.0MPa,CO2分压为O.53MPa,加之生产前期天然气中还含有钻井液、盐酸、凝析水以及少量H2S等物质,腐蚀环境也较为复杂。为此,根据相国寺注采气井油、套管的材质、固井水泥体系、井下安全阀和封隔器的类型,结合相关文献和实验资料,开展了注采气井的安全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注采气井的油管和套管主要因腐蚀、冲蚀和应力变化的影响导致失效;水泥胶结质量和测井方法的影响将导致固井质量存在缺陷;井下安全阀主要因液压系统和控制线路故障、冲蚀和人为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失灵;封隔器主要因应力变化、腐蚀及密封元件变形等原因导致封隔失效。根据存在的这些安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可为相国寺及类似地下储气库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国寺枯竭型气藏 地下储气库 注采气井 安全风险 对策措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积液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烈辉 罗程程 +4 位作者 刘永辉 赵玉龙 谢春雨 张琦 艾先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3,共7页
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间并及时采取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对于维持低产气井稳定生产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对国内外气井积液预测方法及积液气井数值模拟方法的广泛调研和总结,综合分析了目前解释气井积液的液滴反转模型、液膜反转模型和气井稳... 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间并及时采取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对于维持低产气井稳定生产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对国内外气井积液预测方法及积液气井数值模拟方法的广泛调研和总结,综合分析了目前解释气井积液的液滴反转模型、液膜反转模型和气井稳定性分析方法,阐述了积液气井瞬态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积液预测模型计算值之间及不同类型气藏气井携液临界气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引起气井积液的机理不仅仅由单一液体反转现象造成,而是地层与井筒共同作用的结果 ;(2)液体反转理论在解释气井出现动液面上有悖于气液两相管流的基本规律,气井动液面的产生与气井受到瞬态扰动相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气井积液机理研究的发展方向:结合地层数值模拟,建立合理井筒压力波动模型并将其考虑为内边界条件,开展地层—井筒耦合实验及理论研究,揭示不同类型气藏积液的控制机理并建立相应积液预测模型,以期为气井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液滴反转模型 液膜反转模型 气井稳定性分析 地层-井筒耦合 数值模拟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