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毅辉 李勇 +1 位作者 蒋蓉 傅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3,共6页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针对其长输和集输天然气管道场站的特点,按照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针对其长输和集输天然气管道场站的特点,按照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在管道及场站管理系统、适用于不同介质工况的管道风险评价技术、管道完整性检测技术、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管道维修与维护技术、场站完整性管理配套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建立和完善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实施模式,显著提高了该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不但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管道场站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其他油气田公司推广应用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管道 完整性管理 风险评价 完整性检测技术 维修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高含硫天然气管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帅 文绍牧 +3 位作者 廖柯熹 秦林 林冬 高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157,共9页
四川盆地2/3的气田含有硫化氢等酸性气体,造成管道内部出现了氢鼓泡、氢致开裂、应力腐蚀开裂、硫化物应力开裂等腐蚀形貌,导致管道快速穿孔,增加管道事故的风险。为了及时掌握管道内壁的运行状况,保障管道本质安全,应定期对高含硫天然... 四川盆地2/3的气田含有硫化氢等酸性气体,造成管道内部出现了氢鼓泡、氢致开裂、应力腐蚀开裂、硫化物应力开裂等腐蚀形貌,导致管道快速穿孔,增加管道事故的风险。为了及时掌握管道内壁的运行状况,保障管道本质安全,应定期对高含硫天然气管道开展检测。本文介绍了漏磁、超声波、电磁超声、涡流、射线五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展示了其中三种方法的现场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高含硫天然气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最后基于高含硫天然气管道的特点,对管道材质的选择、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 腐蚀机理 无损检测 漏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开发安全评价技术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坤 何娜 +2 位作者 王尧 张毅 徐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随着国内高含硫气田的相继开发,这些气田的安全评价工作越来越得到国家和行业部门的重视,对于政府和公众所关心的安全距离问题,现有的安全评价技术只能从标准、规范的要求来进行评价,不能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提出相... 随着国内高含硫气田的相继开发,这些气田的安全评价工作越来越得到国家和行业部门的重视,对于政府和公众所关心的安全距离问题,现有的安全评价技术只能从标准、规范的要求来进行评价,不能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提出相应的措施。故针对高含硫气田开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的安全评价程序和方法,并就该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安全评价 定量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ESGR技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
4
作者 周军平 董志强 +5 位作者 鲜学福 旷年杰 徐程浩 彭毅凡 李森圣 薛元杰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在页岩气井开采后期,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SGR),但目前对于CO_(2)-ESGR技术减碳潜力尚缺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此,分别以重庆市双槐电厂、涪陵页岩气田作为CO_(2)源和... 在页岩气井开采后期,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SGR),但目前对于CO_(2)-ESGR技术减碳潜力尚缺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此,分别以重庆市双槐电厂、涪陵页岩气田作为CO_(2)源和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CO_(2)-ESGR技术全过程CO_(2)排放量核算模型,进而基于多场耦合作用下CO_(2)、CH_(4)渗流数学模型得到了CO_(2)封存量及页岩气产量,并系统核算了CO_(2)-ESGR全过程CO_(2)排放量,分析了CO_(2)注入压力、页岩中CO_(2)相对CH_(4)的吸附选择性系数(α_(CO_(2)/CH_(4)))等参数对CO_(2)净减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注入压力和α_(CO_(2)/CH_(4))对于CO_(2)净减排量具有重要影响,α_(CO_(2)/CH_(4))越大,CO_(2)净减排量越大,CO_(2)注入压力增加,CH_(4)累计产量、CO_(2)封存量、CO_(2)净减排量均越大,不同CO_(2)注入压力条件下CO_(2)净减排量为0.85~2.06 tCO_(2)/tCH_(4),而在不同α_(CO_(2)/CH_(4))条件下可达1.59~5.45 tCO_(2)/tCH_(4);②CO_(2)捕集、运输、注入环节是影响CO_(2)-ESGR技术全生命周期CO_(2)净减排量的关键因素,需要考虑不同行业组合、源汇匹配情况对CO_(2)净减排量的影响,进而对全流程CCUS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优化。结论认为:①该CO_(2)-ESGR工程CO_(2)封存量大于CO_(2)捕集、运输、注入及页岩气生产与利用环节的CO_(2)总排放量,可实现CO_(2)-ESGR全过程CO_(2)负排放,说明CO_(2)-ESGR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②下一步研究应综合考虑CO_(2)注入时机、压力、速率等工程参数以及页岩气储层条件等地质因素对于CO_(2)封存量和净减排量的影响,对CO_(2)-ESGR系统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CCUS CO_(2)封存潜力 碳中和 全生命周期评价 CO_(2)-ESGR CO_(2)净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漏磁数据处理和缺陷识别量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帅 秦林 +6 位作者 林冬 高健 刘畅 李潮浪 付凌迪 刘永良 付国华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5,共9页
漏磁法是最稳定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之一,用于评估油气管道的健康状况。从通道基线校正、异常值判别、数据缺口的恢复和滤波四个方面阐述了漏磁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漏磁数据缺陷的峰谷值等显性特征,总结了不同特征提取方法下缺... 漏磁法是最稳定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之一,用于评估油气管道的健康状况。从通道基线校正、异常值判别、数据缺口的恢复和滤波四个方面阐述了漏磁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漏磁数据缺陷的峰谷值等显性特征,总结了不同特征提取方法下缺陷信号的本质特征;介绍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图像处理和形态学等方法构建缺陷反演模型。最后,从数据预处理和缺陷识别量化两方面展望了漏磁信号处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漏磁检测 数据处理 缺陷识别 缺陷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温室气体排放测试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崔翔宇 邓皓 +2 位作者 刘光全 江丽 王文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0,134-135,共4页
在油气田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与减排潜力评估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与获取碳信用额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结合在多个油气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现场检测的部分结果,论述了在油气田... 在油气田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与减排潜力评估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与获取碳信用额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结合在多个油气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现场检测的部分结果,论述了在油气田开展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效率评估的程序和要点、使用的主要仪器与数据分析方法。场站检测与评估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包括:管线与设备的泄漏、火炬排放、甘醇脱水器排放、套管气排放、储罐挥发等,并对重点耗能设备(加热器、锅炉、压缩机)的排放与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储罐挥发、套管气放空与燃烧、压缩机排放等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具有最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并对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控制技术以及建议措施。该项工作有助于企业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寻找节能减排机会,评估减排潜力,制订适宜的、具有经济效益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甲烷 检测 减排 节能 潜力 温室气体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AR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厂甲烷减排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惠 李巩 +4 位作者 孙峰 江丽 徐炳科 刘斯琪 陈建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目的针对天然气净化厂的甲烷逸散排放问题,试点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以研究其甲烷减排效果。方法通过在天然气净化厂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对比修复前后的甲烷排放量,确定LDAR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厂甲烷减排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天然气净化厂的甲烷逸散排放问题,试点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以研究其甲烷减排效果。方法通过在天然气净化厂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对比修复前后的甲烷排放量,确定LDAR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厂甲烷减排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天然气净化厂装置进行泄漏检测,共发现甲烷泄漏密封点57个,全厂甲烷排放量11696 kg/a,进行泄漏点修复后,甲烷排放量减至531 kg/a,减排甲烷11165 kg/a,减排率达95.46%。结论针对天然气净化厂的甲烷逸散排放,通过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显著减少了甲烷排放量,为LDAR技术在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厂 甲烷减排 逸散排放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环境下X52管道氢损劣化性研究
8
作者 鲍明昱 高健 +5 位作者 曹辉祥 张健 刘畅 于操 帅健 梅苑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3-2611,共9页
在氢管道运行过程中,气态原子氢的渗入会诱发管材氢损,导致管道失效风险加剧。为了有效评估管道掺氢输送的安全性,搭建了满足氢渗透特性及氢脆劣化性的试验平台,以此开展X52管道的氢损劣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氢分压的提高会导致管材表面... 在氢管道运行过程中,气态原子氢的渗入会诱发管材氢损,导致管道失效风险加剧。为了有效评估管道掺氢输送的安全性,搭建了满足氢渗透特性及氢脆劣化性的试验平台,以此开展X52管道的氢损劣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氢分压的提高会导致管材表面下原子氢浓度累积并呈现非线性的提升,这会造成管材氢损加剧,氢损特征表征提前。与此同时,缺口效应也会进一步放大氢损特征的表征程度。此外,基于试验结果,构建了管材氢损损减与原子氢累积情况之间关系的预测公式,为未来管道掺氢后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从微观层面揭示了掺氢环境下管材断裂模式的转变关系,发现缺陷条件显著增加了管材基体原有的氢损程度及影响范围。研究结果可为X52管道掺氢运输的建设及防护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掺氢环境 X52管道 氢脆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安全环境风险管理 被引量:22
9
作者 付建华 王毅辉 +2 位作者 李又绿 雷宇 蒋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143,共6页
在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安全、环境风险,有必要对应油气管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按照资产分类和风险分级管理的总体原则,研究建立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目录,以实现油气管道各阶段风险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为此,以管道... 在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安全、环境风险,有必要对应油气管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按照资产分类和风险分级管理的总体原则,研究建立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目录,以实现油气管道各阶段风险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为此,以管道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及相关生产作业活动、场所(区域)的划分为基础,提出了管道设计、施工、运行和停用报废等各阶段风险管理目录的框架,构建了安全、环境风险分级矩阵,按照风险识别、评价、控制、监控、更新的总体管理流程,建立风险登记册以实施日常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动态管理和监控,并综合考虑资产分类和风险等级,提出了风险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案构想。同时指出,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各种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准确识别和评价油气管道生命周期内的各类风险,建立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目录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各类风险得以有序地控制,有效跟踪监控风险,从而实现长输油气管道的风险受控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油气管道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全生命周期 安全风险 环境风险 管理方案 分级矩阵 风险登记册 动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天然气开发安全防控技术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7
10
作者 付建华 林冬 +3 位作者 银小兵 张林霞 申俊 蒋长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含硫天然气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的特点,而中国含硫天然气气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川渝地区,开发利用这种天然气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几何建模技术,通过环境风... 含硫天然气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的特点,而中国含硫天然气气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川渝地区,开发利用这种天然气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几何建模技术,通过环境风洞实验验证,事故后果模拟精度可提高50%;基于荷兰风险评价导则,自主研发了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中毒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QRA-AYY),首次把三维扩散模拟后果应用于定量风险计算。集成应用国外设备管线的失效数据库,结合企业事故数据库进行修正,建立了川渝地区高含硫天然气开发井喷、集输管道等地面设施事故概率确定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历年来我国人员意外死亡事故数据和采掘业亡人事故数据,首次提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风险可接受基准值。最后提出了采用管道内腐蚀预测、缺陷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材料适用性评价、场站完整性评价、HSE监督与教育培训等技术手段来保障含硫天然气的安全开发的具体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天然气 开发 安全防控 风险评价 完整性管理 HSE监督 安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开发安全防护距离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翁帮华 饶维 +2 位作者 陈辉 郭世月 何敬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在高含硫气田作业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可以在发生井喷、含硫天然气泄漏事故时减少火灾、爆炸、H2S中毒等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控制和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安全标准对含硫气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并以四川... 在高含硫气田作业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可以在发生井喷、含硫天然气泄漏事故时减少火灾、爆炸、H2S中毒等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控制和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安全标准对含硫气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并以四川盆地某高含硫气田为例,应用国内外相关标准或方法计算井场、集气管道及净化厂的安全防护距离,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的方法确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偏差较大,因此建议采用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作为确定搬迁距离的依据,采用EUB推荐的查图法及公式快速确定或依据计算的150 mg/m^3 H_2S包络线范围确定应急撤离距离。针对高含硫气田开发,建议采用以下措施降低风险:(1)设置紧急截断系统,减少含硫天然气潜在泄漏量;(2)提升装置本质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概率;(3)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减轻事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H2S泄漏扩散 毒害范围 安全防护距离 定量风险 个人风险等值线 搬迁范围 应急计划区 风险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气田水达标外排处理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杰 向启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131,共6页
气田水普遍具有污染物组分复杂、矿化度高等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妥善有效的处置,一直是油气田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此,针对四川盆地某气藏采出气田水矿化度较高且含有较多硫化物等污染物的水质特征,以处理后达标外排为目的,通过实... 气田水普遍具有污染物组分复杂、矿化度高等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妥善有效的处置,一直是油气田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此,针对四川盆地某气藏采出气田水矿化度较高且含有较多硫化物等污染物的水质特征,以处理后达标外排为目的,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分析了混凝—脱硫复合处理工艺、化学氧化除氨氮工艺以及低温多效蒸馏工艺处理该气田水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1)采用聚合硫酸铁(PFS)作为混凝剂,同时配合使用TS-1脱硫剂,硫化物及石油类的去除率超过90%;(2)采用CA-1作为氧化剂,氨氮去除率超过96%;(3)经低温三效蒸馏工艺处理,蒸馏水中氯化物浓度低于150 mg/L,CODcr浓度低于60 mg/L。结论认为:经全流程工艺处理后,该气田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氯化物浓度满足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使用上述组合工艺能够对含硫气田水进行高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田水 混凝 脱硫 化学氧化 达标外排 氨氮 氯化物 低温多效蒸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藏压裂返排液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太亮 李泽锋 +2 位作者 徐俊 郭威 欧阳铖翼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8-81,共4页
对非常规油气藏压裂返排液的特点、物性及污染指标进行分析,提出采用破胶混凝技术对返排液进行预处理分离,其水相可再配制压裂液用于现场压裂施工。研究了破胶混凝剂及其优化工艺和压裂液再配制技术,评价了再配制压裂液的主要技术指标... 对非常规油气藏压裂返排液的特点、物性及污染指标进行分析,提出采用破胶混凝技术对返排液进行预处理分离,其水相可再配制压裂液用于现场压裂施工。研究了破胶混凝剂及其优化工艺和压裂液再配制技术,评价了再配制压裂液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并与清水配制压裂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再配制压裂液具有基液黏度高,抗温性能较强,易于破胶、返排,残渣量较低及防膨性好等特点。该技术能够实现废液资源化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压裂返排液 破胶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外排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静 陈天欣 +2 位作者 周微 赵靓 刘文士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0,共7页
考察了国内外不同页岩气区块中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征,并对比了川南两个区块压裂返排液有机物的组成类别,对各国压裂返排液开展达标排放的政策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川南地区开展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外排实践进行了重点介绍。四川作为国... 考察了国内外不同页岩气区块中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征,并对比了川南两个区块压裂返排液有机物的组成类别,对各国压裂返排液开展达标排放的政策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川南地区开展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外排实践进行了重点介绍。四川作为国内页岩气的重要产区,基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达标排放的水质要求。由此分析了国内外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外排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梳理出达标处理工艺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明确了技术路线和优化方向,以期为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处理外排 反渗透 MVR蒸发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场站火灾爆炸风险的神经支持决策树识别与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闵超 张乾 +3 位作者 黄鑫 龙梦舒 李柯江 刘凤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74-2584,共11页
为了有效防控油气场站火灾爆炸事故,从影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神经支持决策树(Neural-Backed Decision Tree,NBDT)算法构建油气火灾爆炸可解释预测模型。该方法利用词频逆向文件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 为了有效防控油气场站火灾爆炸事故,从影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神经支持决策树(Neural-Backed Decision Tree,NBDT)算法构建油气火灾爆炸可解释预测模型。该方法利用词频逆向文件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算法从风险描述信息中提取出关键词并计算权重,整合得到64个风险二级因素,构建了油气场站的火灾爆炸数据集;采用神经支持决策树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对油气场站火灾爆炸事故进行预测和可解释分析,可以基于数据可视化地分析油气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与诱因。结果表明,NBDT模型预测准确率为0.976,AUC为0.913,明显优于其他模型;模型可视化结果分别从单因素和多因素角度分析,确立7种二级风险主控因素和6种二级风险组合主控因素。13种风险主控因素的确立,可以为既有油气场站火灾爆炸预测和防控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油气爆炸 风险因素 关联规则 可解释性 神经支持决策树(NB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淀粉微球交联剂的低浓度羟丙基胍胶压裂液性能研究
16
作者 陈馥 杜鹏 +4 位作者 张林 何坤忆 钟诚 贺杰 罗米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目的针对低渗透油藏,需要降低压裂液稠化剂用量,减少对储层的伤害,并确保压裂液具备延迟交联、携砂等性能和耐温耐剪切性能。方法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通过硅配体和硼羟基修饰淀粉微球表面,制备了一种交联性能优良、伤害性... 目的针对低渗透油藏,需要降低压裂液稠化剂用量,减少对储层的伤害,并确保压裂液具备延迟交联、携砂等性能和耐温耐剪切性能。方法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通过硅配体和硼羟基修饰淀粉微球表面,制备了一种交联性能优良、伤害性低的微球型硅硼交联剂(KBSM)。结果KBSM交联剂能够实现多活性位点交联,增强交联密度,从而降低羟丙基胍胶(HPG)的用量,具有延迟交联特性。其延迟交联时间在2~6 min内可调。质量分数为0.2%的HPG交联冻胶在120℃、170 s-1剪切120 min后的黏度为80 mPa·s。交联冻胶中砂质量分数(以下简称携砂比)为40%时,陶粒沉降速度为0.1167 cm/min。加入质量分数为0.25%的过硫酸铵破胶剂可使交联冻胶在90℃下、120 min内完全破胶,且残渣质量浓度为214 mg/L。同时,破胶液的岩心损害率为26.55%。结论基于淀粉微球交联剂的低含量羟丙基胍胶压裂液对于降低低渗储层伤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有机硅硼交联剂 羟丙基胍胶 低伤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凝析油气井泡沫排液用起泡剂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雅溪 王尧 +2 位作者 李小可 陈大钧 熊颖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4-547,共4页
针对高合凝析油气井泡沫排液困难,以长链烷基二甲基叔胺为主要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合成了一种长链烷基氧化胺OA,引入少量与其有协同增效作用的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形成抗凝析油起泡剂主剂zJ。再与多种稳定泡沫物质复配,得到一种... 针对高合凝析油气井泡沫排液困难,以长链烷基二甲基叔胺为主要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合成了一种长链烷基氧化胺OA,引入少量与其有协同增效作用的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形成抗凝析油起泡剂主剂zJ。再与多种稳定泡沫物质复配,得到一种高抗凝析油的复配起泡剂,配方为:2%ZJ+0.04%NaOH+0.03%瓜尔胶。zJ在高凝析油条件下(50%-70%)的泡沫排液性能明显优于常用起泡剂uT_11c。70℃下,凝析油含量为70%时,zJ的起泡能力(初始泡沫高度)为13.7cm,泡沫稳定性(3min后的泡沫高度)为9.8cm,携液能力为12mL/15rain。复配后的起泡能力为15.4cm,泡沫稳定性为11.8cnl,携液能力为60mL/15min。抗温可达90℃,抗盐可达8%。在川渝地区五宝场凝析气藏两口高含凝析油(大于50%)积液气井中成功运用,使两口间歇生产井恢复了连续生产,产气量提高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凝析油 气井 泡沫排液 起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岩屑化学清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蒋国斌 向启贵 +1 位作者 胡金燕 赵靓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206,共5页
在剖析油基岩屑化学清洗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微乳液、纳米乳液这3种清洗剂的应用效果,同时介绍了物理-化学清洗、化学清洗-生物处理、物理-化学清洗-生物处理这3种化学清洗复合处理技术处理油基岩屑的研究现状。指出... 在剖析油基岩屑化学清洗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微乳液、纳米乳液这3种清洗剂的应用效果,同时介绍了物理-化学清洗、化学清洗-生物处理、物理-化学清洗-生物处理这3种化学清洗复合处理技术处理油基岩屑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油基岩屑化学清洗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攻关方向,可为油基岩屑处理提供基础支撑及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岩屑 化学清洗 机理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法处理气田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陶莎 胡金燕 +2 位作者 王兴睿 刘文士 谢蕊蔓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气田水的产水量大,水质复杂,若直接排入水体,将造成环境污染。为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剖析了气田水的有机物组成,并单独采用臭氧(O3)氧化技术和紫外光(UV)/H2O2氧化技术对气田水进行了深度氧化处理,考察了各氧化工艺条件下的... 气田水的产水量大,水质复杂,若直接排入水体,将造成环境污染。为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剖析了气田水的有机物组成,并单独采用臭氧(O3)氧化技术和紫外光(UV)/H2O2氧化技术对气田水进行了深度氧化处理,考察了各氧化工艺条件下的影响因子对气田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了O3氧化后水中的有机物特点,最终提出了O3+UV/H2O2氧化技术。结果表明:气田水中的有机物种类复杂,含有各种难降解的含氮、含硫杂环有机化合物;当O3投加量为7.5 g/h、pH值为11、氧化时间为90 min时,气田水中的有机物矿化程度最高,约为20%;O3氧化后的有机物表征显示大部分物质被氧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酸类、醇类、酯类等简单化合物;UV/H2O2氧化过程中H2O2投加量为6 720 mg/L、pH值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时,可将TOC值由87.27 mg/L降到10 mg/L以下;最后,将两种氧化工艺联合使用,当H2O2投加量为4 880 mg/L、pH值为3、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可将TOC值由87.27 mg/L降到20 mg/L以下,适当增加时间,可降为10 mg/L左右。对比两种氧化工艺,O3+UV/H2O2氧化技术不仅减少了H2O2投加量,同时也缩短了UV/H2O2氧化的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高级氧化 O3氧化 UV/H2O2氧化 有机物组成 有机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油气钻井井场土地复垦技术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红娟 冯军 +1 位作者 张波 杜红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00-704,共5页
川渝地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主产区,油气资源丰富。在油气资源开采的同时,对该地区紧缺的耕地资源保护也不可忽视。因此,推进钻井井场土地复垦工作意义重大。分析了川渝地区钻井井场土地损毁特点,从工程、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论述了相应的... 川渝地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主产区,油气资源丰富。在油气资源开采的同时,对该地区紧缺的耕地资源保护也不可忽视。因此,推进钻井井场土地复垦工作意义重大。分析了川渝地区钻井井场土地损毁特点,从工程、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论述了相应的复垦措施与技术。并针对复垦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土地复垦 土地损毁 复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