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径1422 mm、X80高钢级输气管道的消磁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少柱 徐葱葱 +5 位作者 李景昌 齐健龙 张洪雷 于雷 王强 陈久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137,共7页
油气管道组对焊接过程中,管端管口处经常存在着剩磁,当剩磁较大时易发生磁偏吹,有可能影响焊接施工进度和焊接质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次采用外径1 422 mm大口径、X80高钢级管道,现有的消磁方法和消磁设备对其适用性难以确定。为... 油气管道组对焊接过程中,管端管口处经常存在着剩磁,当剩磁较大时易发生磁偏吹,有可能影响焊接施工进度和焊接质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次采用外径1 422 mm大口径、X80高钢级管道,现有的消磁方法和消磁设备对其适用性难以确定。为此,通过分析管道剩磁产生的机理,探讨了不同消磁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选取直流消磁技术开展现场试验,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直流消磁设备的消磁能力,进而开展了磁感应强度对焊接影响、经验判断方法和空间分布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现有的直流消磁设备消磁能力差异较大,试验所选用的A型号直流消磁设备针对外径1 422 mm、X80管道最大消磁能力可达490 mT,并且具有电压补偿功能,消磁能力和稳定性较高,而其余设备的消磁能力则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大口径、高钢级输气管道强磁力情况下的现场消磁需求;②直流焊机以及永磁铁等消磁方法的消磁能力较弱,可以作为在施工现场没有专用消磁设备时的一种备选消磁法,仅适用于磁感应强度较低、局部开展消磁的情况;③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实际作业过程中,当管口剩磁小于5 mT时方可进行焊接作业,此时剩磁对焊接影响可忽略;④剩磁在管端轴向和周向上分布不均匀,现场消磁时需局部调整。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大口径、高钢级输气管道消磁及焊接作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 外径1422 mm管道 X80钢级 大口径管道消磁技术 直流消磁 焊接 维抢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学力 冯庆善 +3 位作者 宋汉成 王春明 杨文明 唐婧 《上海煤气》 2009年第6期36-39,共4页
集中探讨了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定义,系统地描述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所采用的标准,以及所包含的内容,体现出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管道安全,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种主动预防和资源优化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完整性 完整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管道基材表面化学沉积Ni-P-TiN镀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砚葛 马春阳 +1 位作者 高媛媛 曹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9,共3页
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石油管道基材20钢表面制备Ni-P-Ti N镀层,研究温度、Ti N粒子浓度以及p H值对Ni-P-Ti N镀层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来观察3种不同分散方式所制备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Ti N粒子质量浓度为2 g/L、... 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石油管道基材20钢表面制备Ni-P-Ti N镀层,研究温度、Ti N粒子浓度以及p H值对Ni-P-Ti N镀层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来观察3种不同分散方式所制备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Ti N粒子质量浓度为2 g/L、p H值为4.8时,Ni-P-Ti N镀层的沉积速率最大,其最大值为8.7μm/h;采用机械搅拌+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工艺制备的Ni-P-Ti N镀层最为细密,仅有轻微团聚现象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沉积 Ni-P-Ti N 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输气站场阀门的维护与管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金鹏 刘月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28期148-148,共1页
阀门是油库日常工作中使用十分频繁的控制部件。针对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阀门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型号、种类,每个种类都有多个规格,在最大化满足油库生产的同时,也增大了油库设备维护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阀门使用频繁,工作期限... 阀门是油库日常工作中使用十分频繁的控制部件。针对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阀门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型号、种类,每个种类都有多个规格,在最大化满足油库生产的同时,也增大了油库设备维护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阀门使用频繁,工作期限长,故障发生率较高,如何做好阀门日常维护管理,保障油库运转正常,是油库管理者重视的问题。文章围绕油库阀门日常维护和管理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油库阀门日常维护和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阀门常见故障的形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站 阀门 事故 维护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力科 《轻工设计》 2011年第6期35-35,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的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本文从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的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本文从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等方面就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运 设备管理 维护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解决输油事故的措施
6
作者 欧阳力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1年第19期2-2,共1页
目前,输油事故负面效应十分严重。因此,消解输油事故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公司狠抓设备管理制度和方法创新,巡线管理制度和方法创新,输油难点技术改造、研发、创新,从根本上解决输油事故的再度发生。
关键词 输油事故 解决方法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强度对磁场-电沉积Ni-TiN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金东 赵岩 +3 位作者 朱砚葛 夏法锋 高媛媛 曹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85,共3页
采用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表面制备Ni-TiN镀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EDS能谱仪等仪器研究磁场强度对Ni-TiN镀层的显微硬度、表面形貌、TiN粒子复合量及镀液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9 T时,镀层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 采用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表面制备Ni-TiN镀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EDS能谱仪等仪器研究磁场强度对Ni-TiN镀层的显微硬度、表面形貌、TiN粒子复合量及镀液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9 T时,镀层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为730HV;TiN粒子复合量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为3.6%;电流效率达到最小值,为73%。SEM分析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5 T时,Ni-TiN镀层的晶粒尺寸较大,表面较粗糙;当磁场强度为0.9 T时,镀层表面较平整,晶粒显著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电沉积 显微硬度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沉积在制备纳米复合镀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峰 夏法锋 +1 位作者 高媛媛 曹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5-127,共3页
介绍了超声波在纳米复合电沉积技术中的应用,阐述了超声波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磨损量、耐腐蚀性能等的影响,并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超声波在电沉积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纳米粒子在镀液中存在的问题,细化金属晶粒,增加纳米粒... 介绍了超声波在纳米复合电沉积技术中的应用,阐述了超声波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磨损量、耐腐蚀性能等的影响,并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超声波在电沉积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纳米粒子在镀液中存在的问题,细化金属晶粒,增加纳米粒子在复合镀层中的复合量,改善纳米复合镀层性能,因此在纳米复合镀层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纳米复合镀层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深2-1区块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实验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树人 彭朋 彭元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在天然气开采及储运过程中,对水合物有效防治的难点在于对其形成临界条件的准确预测。对现有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与修正,重点考虑了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时水合物相与气相及富水相的平衡,建立了更加合理的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模型,对其形成的临... 在天然气开采及储运过程中,对水合物有效防治的难点在于对其形成临界条件的准确预测。对现有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与修正,重点考虑了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时水合物相与气相及富水相的平衡,建立了更加合理的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模型,对其形成的临界条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组分的天然气,在给定压力下,就有一个对应的水合物形成温度的临界点,且天然气温度越低、压力越高,相对密度越大,越易形成水合物,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最大误差为0.385%,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从而为现场水合物防治工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水合物 条件 热力学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10~4m^3钢制储油罐浮顶安装焊接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文杰 向连和 梁云龙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0年第10期39-41,共3页
介绍了10×104m3钢制储油罐浮顶的结构特点、焊接工艺、安装方案及检测手段的应用,尤其是针对浮顶结构的焊接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检查方法和控制措施,为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的质量保证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钢制储罐 浮顶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Ni-SiC镀层组织结构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娄兰亭 朱砚葛 +2 位作者 马春阳 高媛媛 曹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8,共3页
在T8钢表面脉冲电沉积Ni-SiC镀层,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电流密度对Ni-SiC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内应力、显微硬度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6 A/dm^2时,Ni-SiC镀层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值(0.66μ... 在T8钢表面脉冲电沉积Ni-SiC镀层,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电流密度对Ni-SiC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内应力、显微硬度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6 A/dm^2时,Ni-SiC镀层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值(0.66μm),内应力达到最小值(120 MPa),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828HV);电流密度为6 A/dm^2时,Ni-SiC镀层表面颗粒尺寸较小,粗糙度较低,镀层致密性较好;Ni-SiC镀层为面心立方结构,且电流密度为6 A/dm^2时,镀层(111)晶面衍射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镀层 表面粗糙度 内应力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空比对脉冲电沉积Ni-AlN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晨浩 朱砚葛 +2 位作者 马春阳 高媛媛 曹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Al N镀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及摩擦因数测定仪研究Ni-Al N镀层显微硬度、磨损量及摩擦因数,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Ni-Al N镀层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脉冲占空比为50%,Ni-Al N...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Al N镀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及摩擦因数测定仪研究Ni-Al N镀层显微硬度、磨损量及摩擦因数,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Ni-Al N镀层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脉冲占空比为50%,Ni-Al N镀层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808HV,磨损率达到最小值0.104%,摩擦因数达到最小值0.33。镀层表面划痕较浅,且黏着磨损现象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N镀层 显微硬度 磨损率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B对原油乳化降黏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梦轲 吴玉国 +3 位作者 常显扬 吕文怡 王桐宇 张博南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7-32,共6页
利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丙二醇嵌段聚醚(L61)两种乳化剂配置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混合乳化剂,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二区稠油进行降黏实验,以探明该稠油最适宜乳化剂的HLB。同时,采用聚... 利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丙二醇嵌段聚醚(L61)两种乳化剂配置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混合乳化剂,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二区稠油进行降黏实验,以探明该稠油最适宜乳化剂的HLB。同时,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ocused Beam Reflectance Measurement,FBRM)对稠油乳状液进行微观实时测量,分析液滴数量及粒径对原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混合乳化剂的HLB为9.0时,降黏效果最好,小液滴数量趋于稳定,小液滴数量与HLB不等于9.0的乳化剂相比明显偏低,液滴分布均匀,乳状液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辽河油田 FBRM 降黏 H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热蒸汽干度测量及装置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惠文彬 刘艳军 +1 位作者 马廷霞 李宝罗 《石油机械》 2017年第5期95-98,102,共5页
为实现注热蒸汽采油过程中干度的测量,根据热力学换热过程能量守恒原理设计了蒸汽干度测试装置。装置结构设计参数依据目前稠油开采所注蒸汽的主要参数,饱和蒸汽进口温度353.25℃,进口蒸汽质量流量50 kg/h,采用2层冷凝盘管,里层盘管直径... 为实现注热蒸汽采油过程中干度的测量,根据热力学换热过程能量守恒原理设计了蒸汽干度测试装置。装置结构设计参数依据目前稠油开采所注蒸汽的主要参数,饱和蒸汽进口温度353.25℃,进口蒸汽质量流量50 kg/h,采用2层冷凝盘管,里层盘管直径D_(c1)=100 mm,管间距0.02 m,盘管绕层18圈。选择压力分别为1.8、2.6和3.4 MPa 3个测点,对现场注热蒸汽干度进行测试,并进行误差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由理论计算得到的蒸汽干度值大于油田现场试验得到的蒸汽干度值,但误差控制在10%以内,满足实际稠油开采对注热蒸汽干度测试要求。所得结论可为稠油开采过程中注热蒸汽的干度测量方法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干度 测试原理 冷凝器 结构设计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