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特常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宽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美 赵海玲 +1 位作者 孙琦 赵德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SFEF)装置,将沙特中质原油常压渣油(SZAR)按照分子大小和极性强弱进行多级萃取分馏,得到四个宽馏分和一个萃余残渣。考察了四个宽馏分沸程分布、密度、残炭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硫和氮含量以及结构族组成等...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SFEF)装置,将沙特中质原油常压渣油(SZAR)按照分子大小和极性强弱进行多级萃取分馏,得到四个宽馏分和一个萃余残渣。考察了四个宽馏分沸程分布、密度、残炭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硫和氮含量以及结构族组成等基本性质均随萃取压力的变化趋势。采用甲基衍生化作用使含硫化合物转化为含有极性的甲基硫盐,结合正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ESI)电离源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各馏分中所包含的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分馏技术可以将馏分按照分子大小进行分离,且对于非烃类化合物具有富集作用。各个馏分中含量最高的均为包含一个硫原子的S1类化合物,且二苯并噻吩(DBE=6)类含量最高。馏分越重,S1、S2类化合物含量越高、种类越繁多、且缩合程度更高,包含的更多的大分子含硫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 甲基衍生化 电喷雾电离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