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规模优质储层分布与勘探方向
1
作者 范立勇 吴东旭 +6 位作者 任军峰 王永骁 魏柳斌 张豪 李维岭 鲁慧丽 朱文博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0-514,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但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主控因素复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综合应用最新勘探成果及区域格架剖面地震资料,从岩相古地理演化、储层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源...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但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主控因素复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综合应用最新勘探成果及区域格架剖面地震资料,从岩相古地理演化、储层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源储配置关系等基础地质问题入手,揭示了盆地海相碳酸盐岩规模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与勘探潜力。主要取得以下成果认识:(1)盆地早古生代沉积环境经历了混积陆棚→碳酸盐缓坡→镶边台地的完整演化序列,其中环古隆起及海盆周缘发育的内缓坡颗粒滩相带具有最优异的储集性能。(2)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准同生溶蚀、表生溶蚀及白云石化作用等多因素控制。寒武系—奥陶系发育颗粒滩型、藻丘型、生物扰动型、溶模孔型和溶蚀孔洞型5类储层,平面上主要沿古隆起周缘和海盆边缘及坡折带分布。(3)基于构造-沉积格局、源储配置关系及封盖条件综合分析,优选出3个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带:乌银海盆东侧有利区、宜铜海盆两侧有利区和神木—米脂台洼西侧有利区,总面积达10.5×10~4km^(2)。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储层分布 天然气成藏 勘探方向 寒武系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0
2
作者 倪新锋 张丽娟 +3 位作者 沈安江 韩利军 乔占峰 赵宽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474,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近期获得重大突破的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其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岩芯、薄片、阴极发光、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测试... 塔里木盆地近期获得重大突破的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其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岩芯、薄片、阴极发光、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测试分析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储层的基质孔渗极差,难以形成有利的储集空间,而次生孔隙(溶蚀孔洞、洞穴、裂缝等)构成了该区的主要储集空间。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储集层优势发育,是最有勘探价值的储集层。(准)同生岩溶作用、层间岩溶作用、顺层岩溶作用、潜山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是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的最主要成因,各种岩溶作用多期叠加、改造形成复合型优质岩溶储层。通过对岩溶作用过程的分析,认为储层的原生孔隙和沉积相带是次生孔隙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促进岩溶发育、控制储集体发育分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特征 成因 主控因素 奥陶系 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倪新锋 王招明 +5 位作者 杨海军 沈安江 张丽娟 乔占峰 郑兴平 赵宽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6,共6页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储层的岩溶作用类型及形成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量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地震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原始沉积作用...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储层的岩溶作用类型及形成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量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成像测井、地震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原始沉积作用、岩溶作用和构造断裂作用是形成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要机制。其中,储层的原生孔隙和沉积相带是次生孔隙形成的基础;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准)同生岩溶作用、层间岩溶作用、顺层岩溶作用、潜山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是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的最主要成因,各种岩溶作用多期叠加、改造形成复合型优质岩溶储层;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促进岩溶发育、控制储集体发育分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沉积作用 岩溶作用 构造作用 碳酸盐岩 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区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技术与应用——以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成岩演化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邵红梅 卢曦 +4 位作者 高波 洪淑新 潘会芳 许智禹 白雪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0-168,共9页
为了明确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成因、恢复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在精细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微区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针对不同期次、不同组构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产物,开展了微区稳定碳、氧、锶、硅同位素及常量、微量... 为了明确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成因、恢复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在精细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微区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针对不同期次、不同组构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产物,开展了微区稳定碳、氧、锶、硅同位素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并探讨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流体性质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期次成岩产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古城地区奥陶系储层经历了准同生期海源流体、浅埋藏期继承性海水、中深埋藏期地层卤水及外源热液流体的地质作用;流体性质直接影响储层孔隙演化,其中外源酸性流体产生的溶蚀孔洞可有效改善储集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规律研究提供实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成岩演化 元素地球化学 微区原位分析 古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成因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倪新锋 沈安江 +3 位作者 乔占峰 郑剑锋 郑兴平 杨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8,共15页
以岩心薄片、实验分析数据、钻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按照储层成因机理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储层的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岩... 以岩心薄片、实验分析数据、钻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按照储层成因机理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储层的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岩溶储层按成因可划分为5类,分别为(准)同生岩溶储层、层间岩溶储层、顺层岩溶储层、潜山(风化壳)岩溶储层和受断裂控制岩溶储层。(2)(准)同生岩溶储层分布于台缘或台内礁滩相,有效储层在台缘连片发育,在台内零星分布,由颗粒灰岩因海平面下降而短期暴露淋溶形成,基质孔和溶缝、溶洞均发育,通常叠加后期层间岩溶作用或潜山岩溶作用,从而形成复合型岩溶储层。(3)层间岩溶储层发育于内幕区,与碳酸盐岩层系内部中短期的平行或微角度不整合面相关,呈准层状分布,储集空间以洞穴型为主,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次之。(4)顺层岩溶储层与潜山周缘的斜坡背景、先存孔隙和裂缝有关,环潜山周缘呈环带状分布,以洞穴型和裂缝-孔洞型为主,90%以上的溶蚀孔洞及洞穴通过断裂及裂缝相连通。(5)潜山(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于潜山区,与中长期的角度不整合面相关,受断裂和裂缝影响大,准层状分布,峰丘地貌特征明显,根据围岩岩性分为灰岩潜山岩溶储层和白云岩风化壳岩溶储层,灰岩缝洞系统发育、基质孔不发育,白云岩缝洞欠发育,以白云岩晶间溶孔、裂缝为主。(6)受断裂控制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内幕断裂发育区,缝洞发育埋深大、规模大、跨度长,沿断裂呈栅状分布,以裂缝-孔洞型为主,断裂-洞穴型次之,断裂和裂缝越发育,溶蚀孔洞和洞穴也越发育,单井试油产能更高更稳定。(7)研究区岩溶储层在内幕区大量发育,主要为顺层岩溶储层和受断裂控制岩溶储层,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岩溶作用 潜山区 内幕区 断裂控储 鹰山组 一间房组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熊鹰 姚泾利 +5 位作者 李凌 侯云东 肖笛 聂万才 赵东方 谭秀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3-972,共10页
基于岩芯、薄片及物性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_(1+2)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储集意义。研究区发育有不同规模的由蓝细菌群落构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由叠层石、菌纹层白云岩、蓝细菌凝块岩以及菌黏结颗粒岩构成了藻... 基于岩芯、薄片及物性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_(1+2)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储集意义。研究区发育有不同规模的由蓝细菌群落构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由叠层石、菌纹层白云岩、蓝细菌凝块岩以及菌黏结颗粒岩构成了藻坪和微生物丘建造。微生物丘纵向上建造规模较小,单旋回厚度一般小于1 m,发育于潮下高能环境,并由花斑状砂屑云岩、蓝细菌凝块岩、菌黏结砂屑云岩、菌纹层白云岩构成了丘基—丘核—丘坪的向上变浅序列,也常与颗粒滩相伴生构成丘滩复合体。其中,发育于丘核部位的蓝细菌凝块岩和菌黏结砂屑云岩中窗格孔和粒间孔发育,表现为中孔低渗特征,可作为盆地东北部的储集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蓝细菌 微生物丘 马五1+2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方解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对成岩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韦东晓 沈安江 +2 位作者 王莹 乔占峰 朱永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对碳酸盐矿物和结构组分进行阴极发光分析可以直观、快捷地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成因。基于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方解石阴极发光特征分析,结合Mn2+和Fe2+含量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深入研究其对成岩环境的指示作用。... 对碳酸盐矿物和结构组分进行阴极发光分析可以直观、快捷地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成因。基于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方解石阴极发光特征分析,结合Mn2+和Fe2+含量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深入研究其对成岩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Mn2+和Fe2+含量及发光特征可大致反映成岩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明亮发光(Mn2+含量高)表明成岩环境为还原条件,也可能是与不发光胶结作用相关的氧化水停滞有关;昏暗—不发光表明成岩环境为氧化条件,是Mn2+趋向于被氧化为高价态而不易置换Ca2+进入晶格所致;不同产状的缝洞充填方解石发光性、Mn2+和Fe2+含量及两者比值各异,指示不同的成岩环境及充填期次,反映研究区缝洞形成及充填的复杂性和多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发光 缝洞充填方解石 成岩环境 奥陶系 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埋藏溶蚀的热力学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天付 鲍征宇 +1 位作者 崔振昂 马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碳酸盐岩在地下的溶蚀作用本质上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水-岩反应。分析白云石和方解石溶解反应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ΔG)后指出,在25~200℃时,白云石和方解石溶解反应的ΔG随温度变化先减后增,溶解反应先易后难;115~140℃时,... 碳酸盐岩在地下的溶蚀作用本质上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水-岩反应。分析白云石和方解石溶解反应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ΔG)后指出,在25~200℃时,白云石和方解石溶解反应的ΔG随温度变化先减后增,溶解反应先易后难;115~140℃时,溶解最易发生;之后,可能由于沉淀反应加剧,溶解变难。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当压力大于15 MPa时,影响微弱。在相同埋深条件下,白云石较方解石更易溶解。随着埋深的增加,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反应的ΔG同样先减后增,并在4 300~5 000 m达最小值,即埋藏溶蚀最易发生。这为寻找良好的储集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埋藏溶蚀 热力学分析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微孔隙的分类、成因及对岩石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屈海洲 郭新宇 +6 位作者 徐伟 李文皓 唐松 邓雅霓 何仕鹏 张云峰 张兴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2-1117,共16页
碳酸盐岩微孔隙(简称微孔)是孔径小于50μm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目前有多种单因素和综合分类方案,以Kaczmarek的综合划分方案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案将泥晶形态和物性相结合。微孔的表征方法主要有流体侵入法、图像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法,并通... 碳酸盐岩微孔隙(简称微孔)是孔径小于50μm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目前有多种单因素和综合分类方案,以Kaczmarek的综合划分方案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案将泥晶形态和物性相结合。微孔的表征方法主要有流体侵入法、图像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法,并通过定性-定量组合实现对微孔的综合表征。微孔主要发育于泥晶-粉晶之间,原生沉积是微孔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是微孔形成的关键,重要的成岩作用包括矿物的转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以及重结晶作用等。而泥晶体形态和排列方式决定微孔的空间几何结构,从而影响岩石的物理性质。随着对碳酸盐岩微孔认识的不断加深,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实例进行理论完善(包括微孔的分类、成因等),同时应用更先进的高精度微区测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数字岩心模型等表征技术,建立和完善微孔碳酸盐岩储层岩评价标准,以对中国大量发育的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尤其是其微观特征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方法 成因机理 物性特征 成岩作用 沉积相 微孔 碳酸盐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介壳灰岩中方解石沉淀模式及致密储层成因——以川北下侏罗统东岳庙段为例
10
作者 冯明友 罗振宇 +6 位作者 刘小洪 祝海华 曾德铭 王兴志 张芮 曹娟 谢圣阳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13,共13页
【目的】川北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为典型湖相致密页岩油储层,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多套薄层介壳灰岩夹层,其间发育多期裂缝、方解石胶结以及溶蚀作用,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富集规律不清。亟需进一步揭示介壳灰岩夹层历经的埋藏—成岩序... 【目的】川北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为典型湖相致密页岩油储层,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多套薄层介壳灰岩夹层,其间发育多期裂缝、方解石胶结以及溶蚀作用,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富集规律不清。亟需进一步揭示介壳灰岩夹层历经的埋藏—成岩序列,探讨方解石形成与页岩油气关系。【方法】结合详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埋藏史—热演化史等,针对方解石矿物产状、主/微量元素及共生矿物特征开展深入分析。【结果】川北地区东岳庙段介壳灰岩夹层中发育细—中粒介壳重结晶方解石、脉状—透镜状纤维方解石、交代—溶蚀状微—亮晶方解石、含介壳泥岩中纤维状方解石、泥质介壳灰岩及含泥介壳灰岩中微晶粒状方解石、介壳灰岩孔缝中充填亮晶方解石等六种类型方解石,并对应于(1)早成岩A期沉积物重结晶成因、(2)早成岩B期与富有机质页岩生排烃有关的纤维状方解石、(3)中成岩A期溶蚀—再沉淀方解石及(4)中成岩B期方解石共四期胶结作用,方解石中Fe、Mn、Sr等元素含量与其形成时间及期次关系密切。【结论】多期方解石胶结是导致东岳庙段介壳灰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流体超压形成的纤维状方解石既引起储层致密化亦为后期溶蚀作用奠定一定基础,成岩中期的方解石沉淀则进一步降低孔隙度。方解石沉淀导致的储层致密化约束了页岩油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地区 侏罗系 东岳庙段 页岩油 方解石胶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北碚和平水库剖面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0
11
作者 施开兰 陈芳文 +5 位作者 段卓 罗思聪 苏成鹏 马腾 唐浩 谭秀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12,共15页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一直是四川盆地致密油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针对该层位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但岩石类型分类粗略、沉积环境及储集岩类型认识不清等问题是导致该层段致密油勘探未获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鉴于此,笔者等开...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一直是四川盆地致密油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针对该层位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但岩石类型分类粗略、沉积环境及储集岩类型认识不清等问题是导致该层段致密油勘探未获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鉴于此,笔者等开展了对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北碚和平水库剖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的研究。研究发现,该剖面大安寨段为湖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由5大类岩石组成,可细分为14种岩石类型。碳酸盐岩厚度占剖面总厚度的60%以上,以泥晶灰岩为主,介壳灰岩和介屑灰岩次之;在纵向上形成了4个较为典型的向上变浅沉积序列。根据各岩石类型宏观、微观沉积特征及岩石纵向组合形式,进一步分析了各岩石类型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北碚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沉积时期为滨、浅湖环境,以低能碳酸盐沉积为主;高能与较低能环境成因的介壳滩并非碳酸盐沉积的主体。湖泊进入碳酸盐沉积阶段和钙质骨壳生物的大量繁育是大安寨期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晶介屑灰岩和泥晶白云岩可能是川东地区致密油的储集岩类,在今后的勘探中,应提高对滨浅湖环境、易受大气淡水改造的岩石类型的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安寨段 湖相碳酸盐岩 岩石类型 沉积序列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泯星 屈海洲 +5 位作者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0-825,共16页
火山作用是熔岩(岩浆)、火山碎屑和火山气体通过火山口喷出到地球表面的现象。火山爆发带来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和气体进入到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系统中,这将对其中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相序及沉积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火山作用是熔岩(岩浆)、火山碎屑和火山气体通过火山口喷出到地球表面的现象。火山爆发带来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和气体进入到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系统中,这将对其中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相序及沉积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火山物质含量的增加不仅会干扰碳酸盐沉积,还能够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等,火山沉积物在空间上也遵循粒度分异的规律。在组合方式上往往出现狭义和广义的混合沉积,记录了火山活动的演化。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海洋、湖泊等环境,火山作用可以通过控制基底形态、热液喷涌、不同性质火山碎屑的输入和分布、台地的差异沉降/隆起等,影响生物、沉积水体性质等古环境参数。然而就生物而言,这种影响通常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作用。例如火山灰的埋藏及释放有毒物质会导致生物死亡,而后期火山灰溶解又会释放PO3-、Fe3+、Mn2+等营养离子利于生物生长。就成岩作用及流体性质而言,不同类型的火山物质含不同元素、矿物等,导致流体性质的变化,进而影响成岩作用类型等,如火山灰可以提供Mg2+促进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孔隙的形成,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的影响,对油气地质勘探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作用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生物演化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早期差异成储路径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以滨里海盆地N油田石炭系KT-Ⅰ与KT-Ⅱ层系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家希 谭秀成 +4 位作者 金值民 陈烨菲 王淑琴 赵文琪 李长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6-244,共19页
以滨里海盆地N油田石炭系KT-Ⅰ与KT-Ⅱ层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综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物性分析以及各类测试资料,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以及早期成储路径展开系统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成储路径与储集层孔喉结构和质量的... 以滨里海盆地N油田石炭系KT-Ⅰ与KT-Ⅱ层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综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物性分析以及各类测试资料,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以及早期成储路径展开系统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成储路径与储集层孔喉结构和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KT-Ⅰ层系以云岩类储集层为主,颗粒灰岩次之,其中云岩类储集层以晶间(溶)孔、小型溶洞为主,孔喉连通性好,为高孔—高渗的孔洞型储集层,而颗粒灰岩类储集层以粒内溶孔、铸模孔及生物体腔孔发育为特征,孔喉连通性差,属中孔—低渗的孔隙型储集层。KT-Ⅱ层系以粒间(溶)孔和生物体腔孔发育的颗粒灰岩为特征,为中高孔—高渗的孔隙型储集层。进一步分析表明,KT-Ⅰ层系云岩与灰岩储集层单旋回厚度小,皆受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的控制,而KT-Ⅱ层系单旋回厚度大,颗粒滩未经历早期岩溶的改造。3类储集层的成储路径分别为:(1)KT-Ⅰ云岩类储集层,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导致矿物相转变并使得部分矿物更易遭受溶蚀→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形成→云岩抗压溶岩石骨架有利于储集层的保护;(2)KT-Ⅰ颗粒灰岩储集层,早成岩期岩溶作用优化储集层→初期压实控制胶结流体通道进而控制胶结作用—粒间孔与粒内孔差异胶结控制储集层的保护;(3)KT-Ⅱ颗粒灰岩储集层,原始沉积环境控制储集层的形成→初期压实与早期胶结作用控制储集层的保护。成储路径差异控制了不同的孔渗特征与孔喉结构,而孔喉结构进一步控制了早期岩溶型云岩、早期岩溶型颗粒灰岩、原生孔保存型颗粒灰岩3种储集层的质量。研究结果将为具类似特征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因分析提供参考,也因发现了云岩较灰岩更易早期溶蚀的现象而具有较为重要的岩溶地质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集性能 成储路径 早成岩期岩溶 石炭系 滨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克拉通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研究新进展述要
14
作者 赵文智 罗冰 +5 位作者 周进高 李文正 常少英 朱可丹 徐哲航 郑剑锋 《天然气工业》 2025年第10期1-13,I0001,共14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油气勘探揭示了克拉通台缘弱云化滩储层、石灰岩滩储层、断裂破碎体(断碎体)储层及微生物岩储层等新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以往对此研究十分薄弱。为此,采用露头和岩...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油气勘探揭示了克拉通台缘弱云化滩储层、石灰岩滩储层、断裂破碎体(断碎体)储层及微生物岩储层等新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以往对此研究十分薄弱。为此,采用露头和岩心观察结合微区定年、微区多参数实验方法,对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新类型开展了系统研究,重点讨论了弱云化滩储层、石灰岩滩储层、断碎体储层和微生物岩储层的形成与保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进一步完善了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分类方案,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4类14种;②明确了弱云化滩储层的成储机制,指出了准同生、埋藏和热液等多类型、多期次白云石化作用叠加改造是弱云化滩储层形成的关键;③提出了早期弱胶结、早期烃类充注和稳定的高压封闭体系是深层—超深层石灰岩滩储层得以保持的关键;④明确了断碎体储层主要发育于脆性的能干层,几何形态为垂向的带状结构,内部发育“单一滑动面核带”“压隆核带”“张扭空腔核带”“栅状缝网核带”4类核带结构模式,地球物理响应为串珠反射等特征,并建立了断碎体储层的机械成储机制;⑤微生物岩储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差异成岩作用和构造改造,其保存机制总结为“原生孔隙是基础,溶蚀作用增孔渗,弱胶结减少孔隙损失,烃类充注及封闭系统保持”的协同演化过程。结论认为,研究成果已成功指导了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克拉通盆地油气的勘探突破和增储上产,为深化中国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盆地 深层—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弱云化滩储层 石灰岩滩储层 微生物岩储层 断控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克拉通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新进展
15
作者 周进高 李文正 +2 位作者 朱永进 吴东旭 徐哲航 《天然气工业》 2025年第10期42-60,I0001,共20页
中国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处于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其构造-沉积分异、原型盆地和台地演化恢复一直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基于地面露头、钻井资料与地震相结合的综合解释方法,以中国西部三大典型克拉通盆地:四川盆地、... 中国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处于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其构造-沉积分异、原型盆地和台地演化恢复一直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基于地面露头、钻井资料与地震相结合的综合解释方法,以中国西部三大典型克拉通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对克拉通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它们构造-沉积演化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三者之间的共性与特殊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克拉通海相碳酸盐岩发育在震旦纪—中三叠世,经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两期裂-坳-隆构造-沉积分异和两期缓坡-镶边-蒸发台地演化特征;②塔里木克拉通海相碳酸盐岩发育在震旦纪—奥陶纪,经历原特提斯期裂-坳-隆构造-沉积分异和缓坡-镶边-淹没碳酸盐岩台地演化特点;③华北克拉通海相碳酸盐岩发育在蓟县纪、寒武纪—奥陶纪和二叠纪,经历哥伦比亚、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三期裂-坳-隆构造-沉积分异和两期缓坡-镶边碳酸盐岩台地及一期陆表海台地演化过程。结论认为:①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克拉通构造-沉积演化具有3方面共性和特性,表现为三大克拉通均经历裂-坳-隆构造-沉积分异,但经历的旋回和期次不同;三大克拉通碳酸盐岩台地均经历缓坡-镶边台地/蒸发台地-淹没或隆升演化,但不同克拉通的古地理背景和岩相展布差异明显;三大克拉通均发育多旋回成藏组合,但不同克拉通主成藏组合和油气藏类型不同。②克拉通基底结构及其所处全球板块位置差异可能是造成上述共性和特殊性的内在因素,研究结果对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盆地 深层—超深层 碳酸盐岩 构造-沉积分异 演化规律 共性 特殊性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合川地区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微观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代坤 郑剑锋 白雪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003-12015,共13页
近年来,合川地区栖霞组-茅口组钻获多口高产工业气流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该地区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储层特征及成因仍不明确,导致储层评价、预测难。基于潼深4井、合深6井等8口钻井的资料,开展岩芯、薄片、成像测井及孔渗... 近年来,合川地区栖霞组-茅口组钻获多口高产工业气流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该地区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储层特征及成因仍不明确,导致储层评价、预测难。基于潼深4井、合深6井等8口钻井的资料,开展岩芯、薄片、成像测井及孔渗数据的储层特征分析,并优选样品开展基于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及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储层孔喉结构微观表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合川地区栖霞组-茅口组主要发育晶粒白云岩、含灰白云岩和灰质云岩,晶粒白云岩为主要的储层岩性,也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载体。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以相对均匀发育的基质孔为主,整体具有中高孔、中渗的特征;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主要以非均质分布的溶蚀孔洞和溶缝为主,也存在一定量的基质孔,整体具有中高孔、中高渗特征。基于工业CT的储层微观表征揭示栖霞组晶间(溶)孔分布相对均匀,而茅口组白云岩则非均质性强,晶间(溶)孔分布与裂缝无关,反映这些孔隙为早期孔隙的继承;基于扫描电镜的储层微观表征揭示栖霞组-茅口组都存在与晶体缺陷相关的微孔隙,表明除溶蚀孔洞外,晶间(溶)孔与微孔隙对储层物性同样具有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对合川地区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合川地区 栖霞组-茅口组 白云岩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微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北部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地震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坤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梁锋 王立恩 马梓珂 刘博文 杨孟祥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沉积期,蓬莱地区整体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丘滩复合体、丘滩间海、台坪、局限潟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通过地震-岩性精细标定,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带间的良好对应关系,其中高能丘滩相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幅丘状外形、内部杂乱或断续—弱断续反射、内幕核部亮点反射特征。基于地震相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PCA)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丘滩复合体识别精度。③灯二段丘滩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磨溪地区SQ1沉积期丘滩较蓬莱地区发育,至SQ2沉积期,蓬莱地区丘滩发育规模变大,滩核微相发育范围广,而磨溪地区以台坪沉积为主,丘滩仅在局部零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分析 低幅丘状 杂乱反射 亮点反射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甯濛 罗靖茹 +2 位作者 陈家乐 钟怡江 文华国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108,共24页
海相白云石胶结物在前寒武纪广泛发育,因其多样的形态、复杂的成因及其对前寒武纪海水性质的指示意义,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对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矿物学特征分析进行成因探讨,二是探索其... 海相白云石胶结物在前寒武纪广泛发育,因其多样的形态、复杂的成因及其对前寒武纪海水性质的指示意义,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对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矿物学特征分析进行成因探讨,二是探索其反映的前寒武纪海水性质。前人对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的认识包括原生沉淀与次生交代2种观点,但因缺乏可靠的地球化学证据支撑而存在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原生沉淀成因白云石胶结物的具体沉淀机理及其相应的海水化学条件仍不清楚,对次生交代成因白云石胶结物的前驱矿物类型也存在较大分歧。为进一步推动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研究,文中首先系统总结了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原生沉淀、次生交代、生长组合形态3个方面全面回顾和评述了关于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展望:(1)基于矿物成核与生长原理,结合微区或原位地球化学分析,开展不同类型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研究;(2)评估微生物在海相白云石胶结物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3)以前寒武系白云石胶结物为载体探索前寒武纪古海洋海水性质的演化,需建立在厘清其成因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系 海相白云石胶结物 拟晶白云石化作用 原生沉淀白云石 文石-白云石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及云质硅岩储层特征与发育规律 被引量:32
19
作者 唐雪松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宏 马腾 苏成鹏 程雪莹 陈虹宇 曹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1-743,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了独具特色的白云岩及云质硅岩类储层,主流观点是"断控热液"成因,但勘探多有落空,说明需要重新认识。通过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和盆内钻孔资料的系统对比分析,研究了储层特征与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了独具特色的白云岩及云质硅岩类储层,主流观点是"断控热液"成因,但勘探多有落空,说明需要重新认识。通过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和盆内钻孔资料的系统对比分析,研究了储层特征与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晶粒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和云质硅岩,它们的分布与岩溶系统有关,在纵横向上展布不稳定。其中,晶粒白云岩主要位于岩溶系统周缘,储集性能差,相比而言,硅质云岩及云质硅岩主要位于岩溶系统内部,储集性能好。储层发育遵循"相控岩溶"的规律,颗粒滩相为储层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早成岩期层控型风化壳岩溶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热液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储层的保存,硅质热液活动与后期的方解石胶结充填了部分孔隙,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硅质白云岩和云质硅岩储层。据此建议在前期注重"断控热液"型储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相控岩溶"的分析,找准目标。研究认识加深了对四川盆地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的理解,也可供相似地质背景地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云岩 云质硅岩 热液白云石 相控岩溶 碳酸盐岩储层 茅口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3
20
作者 熊鹰 李凌 +6 位作者 文彩霞 侯云东 肖笛 钟原 聂万才 曹剑 谭秀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1-701,共11页
基于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2)亚段具有多样性的储集岩类和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类包括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砂糖状中-粗晶白云岩... 基于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2)亚段具有多样性的储集岩类和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类包括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砂糖状中-粗晶白云岩、微生物碳酸盐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相应的储集空间有膏模孔、渗流物间微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窗格孔和砾间残余孔洞。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孔隙型。其中,储集性能以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最佳,但发育频率及规模一般;而颗粒云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储、渗性能略低于前者,但分布频率及发育规模更大。储层成因分析发现,研究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多期叠合型岩溶的控制,为典型的相控岩溶型储层。砂屑滩和膏云坪是储层发育和后期岩溶叠加改造的物质基础,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对膏质团块的溶蚀以及岩溶水沿早期砂屑滩孔渗层顺层流动溶蚀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而成熟期表生岩溶叠加改造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及其混合充填作用则使得先期储集层遭到破坏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岩溶 储层特征 储层成因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