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河油田欠注井注聚堵塞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付美龙 黄倩 刘传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87,共5页
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注聚井欠注和注入压力过高的状况,开展了聚合物注入特征的研究,其中包括聚驱过程中的注入速度、浓度、压力梯度、岩心渗透率和溶液黏度对注入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注聚浓度对注入性的影响最大,注入速度对注入... 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注聚井欠注和注入压力过高的状况,开展了聚合物注入特征的研究,其中包括聚驱过程中的注入速度、浓度、压力梯度、岩心渗透率和溶液黏度对注入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注聚浓度对注入性的影响最大,注入速度对注入性的影响最小。渗透率对聚合物的注入性以及在储层中的传播能力均会产生影响,当岩心渗透率<0.8μm^2时,机械捕集和吸附共同作用,岩心后部堵塞程度大于前部;当岩心渗透率>0.8μm^2,聚合物溶液会进入到岩心深部,只有吸附发生作用,导致孔喉轻微堵塞。同时在注聚实验中岩样后部的压力梯度达到了最大值,说明在后部产生了堵塞。在现场实施聚合物浓度调节后,发现油田现场欠注下降率最大达到35%,说明可以有效改善注聚井注入性,是实现提压增注的有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井 注入特征 注入参数 堵塞程度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35断块储层渗透率与KY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匹配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付美龙 龚波涛 +2 位作者 胡泽文 舒雪琴 刘传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681,共5页
为了筛选适合真35断块储层的KY系列聚合物,测定了岩心的气/液(汞)测渗透率、孔隙度及KY系列聚合-物在地层条件下的水动力学半径,建立了真35-6井岩心气测渗透率Kg、平均孔喉半径R及KY系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聚合物在江苏油田真35断... 为了筛选适合真35断块储层的KY系列聚合物,测定了岩心的气/液(汞)测渗透率、孔隙度及KY系列聚合-物在地层条件下的水动力学半径,建立了真35-6井岩心气测渗透率Kg、平均孔喉半径R及KY系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聚合物在江苏油田真35断块的地层水中分子水动力学半径Rh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根据1/3架桥-堵塞理论获得满足驱替要求的KY系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岩心气测渗透率Kg的关系R=0.026Kg+0.2071。研究结果表明,真35储层的气测渗透率与平均孔喉半径成线性相关的关系,KY系列聚合物的水动力学半径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存在对数相关关系(R=0.1212ln M0.6831)。真35断块实施KY聚合物驱时储层气测渗透率与KY-系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应满足的匹配关系为:M<615e0.01Kg。即KY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不超过此上限,从而可以避免因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过大的聚合物而导致的油层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储层渗透率 孔喉半径 分子水动力学半径 匹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西油田深井钻井提速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超 窦亮彬 +3 位作者 李振兴 康恺 周鑫 韩田兴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6-380,共5页
针对青西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倾角大、井斜难控制、可钻性差等难题,分开次、分地层制定了自上而下的钻井提速技术对策。上部推覆体地层倾角大,井斜难控制,采用预弯曲动力防斜打快技术;二开新近系牛胳套—胳塘沟组砾石层发... 针对青西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倾角大、井斜难控制、可钻性差等难题,分开次、分地层制定了自上而下的钻井提速技术对策。上部推覆体地层倾角大,井斜难控制,采用预弯曲动力防斜打快技术;二开新近系牛胳套—胳塘沟组砾石层发育,单只钻头进尺低,分段优选高效PDC钻头;三开白垩系岩性多变,研磨性强,采用New-Drill配合PDC钻头提速。对青西油田不同地层应用的提速技术试验效果进行评价,形成了提速技术模板,并在18口井上进行了现场推广应用。在平均井深增加239.7 m的情况下,平均机械钻速由1.98 m/h提高至2.44 m/h,平均钻井周期由184.4 d缩短至168.7d,提速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青西油田深井提速技术模板的建立有效解决了整体提速效果差的难题,同时可为其他油田类似地层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提速技术 防斜打快技术 New-Dri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油层点火室内实验分析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袁士宝 孙希勇 +3 位作者 蒋海岩 宁奎 张弘韬 张庆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5,114,共3页
火烧油层是一项重要的稠油开采方式,日益成为蒸汽吞吐后稠油开发的重点接替技术之一。点火是火烧油层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为了考察油藏条件对点火燃烧的影响,提高点火的热效率和成功率,利用燃烧管实验研究了不同预热温度(210,220,230,260... 火烧油层是一项重要的稠油开采方式,日益成为蒸汽吞吐后稠油开发的重点接替技术之一。点火是火烧油层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为了考察油藏条件对点火燃烧的影响,提高点火的热效率和成功率,利用燃烧管实验研究了不同预热温度(210,220,230,260和300 ℃)、不同注气速度(3和0.188 L/min) 以及助燃剂对原油点火及燃烧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一定通风强度的基础上,高预热温度有利于油层快速点燃,助燃剂可以改善原油燃烧状态。在辽河油区杜66北块火烧油层的矿场试验中,采用注蒸汽预热地层和助燃剂2种点火助燃技术,截至2011年底,该区块空气油比达到1696m3/m3,累积增油量超过1.3×104t,创经济效益超过1000×10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实验 火烧油层 预热 助燃剂 点火 热力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对渗透率变化的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源流 杨兆平 +2 位作者 潘多寿 岳世俊 刘雄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6,85,共6页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动态变化的常规地层系数(KH值)法相比,考虑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的产量劈分结果比KH值劈分的小层产量更加接近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劈分结果和实际生产吻合更好,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各小层的产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量劈分 砂岩油藏 油水相对渗透率 地层系数 注水开发 多层合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T_2分布的自生气可膨胀泡沫冻胶调堵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齐宁 陈国彬 +5 位作者 李柏杨 汪洋 梁冲 高梦斐 董长银 林远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39,共8页
边底水活跃油藏常采用大剂量多段塞调堵或打人工隔板抑制底水上升。为解决传统工艺堵剂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研制在地层可自发膨胀的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以成胶强度、成胶时间、成胶体积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选最优体系,分析自生... 边底水活跃油藏常采用大剂量多段塞调堵或打人工隔板抑制底水上升。为解决传统工艺堵剂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研制在地层可自发膨胀的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以成胶强度、成胶时间、成胶体积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选最优体系,分析自生气可膨胀泡沫冻胶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生气泡沫冻胶体系具有体膨倍数高、封堵性能好的优点,可以实现边底水水侵治理、封堵封窜的目的;在温度为60℃、pH值为6.5~7.4时体系性能最佳,此时成胶时间28 h,成胶强度G级,体膨倍数超过300%;注入的泡沫冻胶对岩心大孔隙进行了有效封堵,减少了岩心的非均质性差异,泡沫冻胶具有显著的体膨调堵性能;可通过调节pH值实现对自生气可膨胀泡沫冻胶性能的调控,以满足不同储层堵剂的差异性放置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冻胶 自生气 体膨型堵剂 调堵机制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裂监测的致密储层甜点识别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新发 李婷 +3 位作者 刘博峰 张峰 肖志明 王浩帆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甜点分布是影响致密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识别致密储层甜点区的位置和规模,通过在地面部署一定数量三分量检波器,使用微地震向量扫描监测技术,采集压裂期间微地震事件,经过向量扫描成像获取不同时刻的破裂能量分布,进行叠加后得... 甜点分布是影响致密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识别致密储层甜点区的位置和规模,通过在地面部署一定数量三分量检波器,使用微地震向量扫描监测技术,采集压裂期间微地震事件,经过向量扫描成像获取不同时刻的破裂能量分布,进行叠加后得到监测区的甜点分布图。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1口压裂水平井部署了33个检波器,采用微地震向量扫描技术,解释出3 km×3 km范围内甜点区分布位置和规模,与5口实钻井的气层钻遇情况以及测试情况均符合。同样,对另外3个井组的微地震监测结果与实际钻遇情况对比,综合符合率达到90%以上。这表明应用地面微地震向量扫描监测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致密储层的甜点分布,指导后期井位部署,且该技术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甜点识别 向量扫描 微地震 裂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西地区白垩系地层新型PDC钻头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超 寇明富 +4 位作者 王世永 秦宏宇 蔡东胜 白璐 马洪亮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3,共7页
酒西地区白垩系地层压实程度高,岩性变化频繁,非均质、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导致机械钻速慢,单只钻头进尺低,钻井周期长。鉴于此,在深入分析该地层岩性及岩石力学特性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尖圆齿和非平面齿新型高效PDC钻头的提速增效试... 酒西地区白垩系地层压实程度高,岩性变化频繁,非均质、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导致机械钻速慢,单只钻头进尺低,钻井周期长。鉴于此,在深入分析该地层岩性及岩石力学特性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尖圆齿和非平面齿新型高效PDC钻头的提速增效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尖圆齿PDC钻头在青2-81井白垩系上部白云质泥岩和砂岩地层平均机械钻速1. 82 m/h,比邻井同井段提高54%,单只钻头进尺317 m,比邻井同井段提高94%;非平面齿PDC钻头在窿17井白垩系下部含砾地层平均机械钻速1. 55 m/h,比邻井同井段提高49%,单只钻头进尺334 m,比邻井同井段提高234%。研究成果为酒西地区及其他油田复杂地层钻井提速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地区 PDC钻头 白垩系 砾石夹层 非平面齿 尖圆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形岩屑床清除工具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余万顺 汪海阁 +3 位作者 纪国栋 黄洪春 陈志学 兰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岩屑床清除工具能够防止岩屑床形成,破坏已形成的岩屑床,有效解决水平井井眼清洁问题。许多学者开展了水平井岩屑清除技术研究,研制出不同类型的岩屑床清除工具,但在工具结构参数优化方面缺少深入研究,缺乏高效的岩屑床清除工具,制约了... 岩屑床清除工具能够防止岩屑床形成,破坏已形成的岩屑床,有效解决水平井井眼清洁问题。许多学者开展了水平井岩屑清除技术研究,研制出不同类型的岩屑床清除工具,但在工具结构参数优化方面缺少深入研究,缺乏高效的岩屑床清除工具,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设计了不同结构参数螺旋形岩屑床清除工具,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式,从叶片前后压降、切向速度、岩屑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叶片长度、高度和叶片数对岩屑床清除工具作用效果的影响规律,为水平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床 水平井 螺旋形叶片 多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漏失封堵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雪龙 寇明富 +2 位作者 熊寿辉 贺志刚 徐开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套管漏失是套管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分析了套管漏失原因,介绍了目前套管漏失检测手段以及套管封堵方法,认为化学封堵方法是套管漏失封堵技术发展方向,并提出封堵材料的要求。介绍了T&TS热固性树脂并进行了性能评价,通过现场应... 套管漏失是套管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分析了套管漏失原因,介绍了目前套管漏失检测手段以及套管封堵方法,认为化学封堵方法是套管漏失封堵技术发展方向,并提出封堵材料的要求。介绍了T&TS热固性树脂并进行了性能评价,通过现场应用T&TS材料进行套管丝扣堵漏,验证了该材料是理想的套管漏失封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漏失 环空带压 漏失检测 T&TS热固性树脂 漏失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层内运移机理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长兵 张峰 +4 位作者 李顺平 杨震 张雪锐 胡泊 童守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752-6759,共8页
前人对页岩气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附-解吸附规律及其在微纳米孔喉中扩散流动的微观运移规律。页岩气的层内运移也会受到流体势的控制,介于页岩的孔渗特点,流体势的高低取决于孔隙流体压力。根据不同地质环境的孔隙流体压力差异,建立... 前人对页岩气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附-解吸附规律及其在微纳米孔喉中扩散流动的微观运移规律。页岩气的层内运移也会受到流体势的控制,介于页岩的孔渗特点,流体势的高低取决于孔隙流体压力。根据不同地质环境的孔隙流体压力差异,建立3种页岩气层内运移的理论模型:①褶皱中的层内运移模型;②差异剥蚀引起的层内运移模型;③有机质成熟度差异引起的层内运移模型。微观运移为层内运移提供必要的运移通道,层内运移进一步促进微观运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川东地区焦石坝断背斜开展页岩气层内运移机理研究。结果证明,川东地区焦石坝断背斜中,页岩气和孔隙压力分布情况与建立的层内运移模型相一致。通过页岩气的层内运移和微观运移规律研究,更有助于准确地找到油气勘探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运移机理 孔隙流体压力 流体势 焦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助排剂YMZP-3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陶育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7-611,共5页
为了尽量降低产品成本,研究了助排剂YMZP-2的四种调配成分——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OP-10)、氯化钙、甲醇对表(界)面张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助排剂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新助排剂YMZP-3,... 为了尽量降低产品成本,研究了助排剂YMZP-2的四种调配成分——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OP-10)、氯化钙、甲醇对表(界)面张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助排剂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新助排剂YMZP-3,考察了该助排剂的表界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BS是影响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OP-10是影响界面张力的主要因素。OBS和OP-10在水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浓度100 mg/L的OBS溶液和OP-10溶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7.4和32.9 m N/m,与煤油间的界面张力分别为5.6和5.1 m N/m,浓度均为50 mg/L的OBS和OP-10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为21.4 m N/m,与煤油间的界面张力为2.3 m N/m。组成为OBS 1.2%、OP-10 1.2%、氯化钙1.8%、甲醇25%的YMZP-3可以满足助排剂表(界)面张力指标要求,成本较YMZP-2降低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 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 氯化钙 协同效应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