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北古中坳陷飞仙关组鲕粒灰岩沉积分布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
作者 都忠建 倪子尧 +4 位作者 殷楠 胡鳕茹 赵彦舟 梁斌 吴伟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7,共10页
四川盆地北部古中坳陷飞仙关组是天然气高产层位,其中,白云化鲕粒灰岩是优质储层,其发育受沉积相的控制。深入研究鲕粒灰岩的沉积特征、分布模式有助于指导该区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为区分飞仙关组具体的沉积相带,利用研究区Q1井岩石取... 四川盆地北部古中坳陷飞仙关组是天然气高产层位,其中,白云化鲕粒灰岩是优质储层,其发育受沉积相的控制。深入研究鲕粒灰岩的沉积特征、分布模式有助于指导该区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为区分飞仙关组具体的沉积相带,利用研究区Q1井岩石取芯资料,通过偏光显微镜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研究区包含6类鲕粒,主要以表鲕、方解石变晶鲕为主,其次为真鲕、负鲕、白云石变晶鲕以及少量的复鲕。各类鲕粒在不同深度段混杂沉积,主要富集于泥晶鲕粒灰岩、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中。鲕粒的产出特征及其镜下特征分析结果认为,鲕粒沉积于有障壁海岸的台地环境,其沉积微相包含鲕粒滩、鲕滩生物礁、潮汐通道、生屑滩、潟湖泥和静水泥共6类,其中,鲕粒见于鲕粒滩、鲕滩生物礁和潮汐通道这3类微相中。根据沉积相划分结果,白云石变晶鲕沉积在开阔台地相带内的浪基面附近,多富集在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中。亮晶鲕粒灰岩包含所有鲕粒类型;泥晶鲕粒灰岩仅含方解石变晶鲕和负鲕,可以指示潮汐通道微相,作为局限台地相的判断标志;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中的变晶鲕均呈白云石变晶特征,归属于开阔台地相。沉积相的确立有利于还原研究区的古地理环境,进而判断优质储层的位置,为测井解释评价和油气开采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灰岩 台地相带 古中坳陷 飞仙关组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横波波速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广照 谢元德 +2 位作者 陈庆 崔高军 王博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沁水盆地南部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其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分布广泛,气测异常极为普遍,多种非常规气共生共存,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的地质条件,是当前致密砂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由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紧临烃源岩分布、近距离运移... 沁水盆地南部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其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分布广泛,气测异常极为普遍,多种非常规气共生共存,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的地质条件,是当前致密砂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由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紧临烃源岩分布、近距离运移成藏的特点,选取具有可靠常规测井、偶极子声波测井及钻井岩心资料的单井,以包含3号煤烃源岩的山西组煤系地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经验法、多元回归法及基质模量法对研究区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横波波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质模量法的预测精度(相对误差2.83%)明显高于常规经验法(相对误差6.8%)及多元回归法(相对误差5.35%)。因此,优选基质模量法预测研究区煤系地层横波波速,利用基质模量法反演获得了煤系地层多个模量参数值,其代表了复杂构造演化背景条件下煤系地层致密碎屑岩及原生结构煤的岩石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海陆过渡相 煤系地层 横波波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测井裂缝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伟 王允诚 +2 位作者 徐静 伍国勇 冯雪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3,14,共3页
针对井下裂缝发育层段识别的难点,提出了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解声波时差信号,使井下的岩性与微观结构特征信号、流体性质信号、裂缝响应信号和随机干扰信号互相分离,直接重构出反映裂缝发育的声波高频信号,从而避免许多声波低频信号的影... 针对井下裂缝发育层段识别的难点,提出了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解声波时差信号,使井下的岩性与微观结构特征信号、流体性质信号、裂缝响应信号和随机干扰信号互相分离,直接重构出反映裂缝发育的声波高频信号,从而避免许多声波低频信号的影响,正确识别裂缝发育情况。用同样的方法分解双侧向电阻率信号,重构出电阻率测井各个层段的低频信号,直观地反映深、浅侧向的差异情况,有效地识别裂缝发育层位。最后结合高频声波信号和低频电阻率信号,识别出裂缝发育层段。应用表明,该方法与岩芯观察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裂缝识别 测井信号 信号分解 信息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态分布法判别青西复杂油藏的油水层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志文 马彩琴 +2 位作者 吴辉 郑应钊 刘子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1-723,共3页
如今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储层识别评价技术。但是利用这套技术对复杂岩 性裂缝型油气藏的流体性质判别仍感力不从心,例如由于岩性和裂缝的影响,地层流体在电性上的反映难以区 分。尤其是青西油田储集层测井响... 如今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储层识别评价技术。但是利用这套技术对复杂岩 性裂缝型油气藏的流体性质判别仍感力不从心,例如由于岩性和裂缝的影响,地层流体在电性上的反映难以区 分。尤其是青西油田储集层测井响应复杂,利用测井资料判断油水层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利用正态 分布法在青西油田较为准确地判断出了相应储层段的流体性质,较好地识别出油水层,在油田应用中取得了较 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西油田 流体性质 正态分布 视地层水电阻率 油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数据五维信息的薄互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立恒 楚文静 +3 位作者 马浩楠 星占龙 张鹏 李红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1,共9页
针对油田薄互储层砂体描述难题,开展基于叠前地震五维信息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提高不同类型河道砂体识别精度。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据研究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将地震记录划分为80个有效OVT单元,并进行噪音压制、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针对油田薄互储层砂体描述难题,开展基于叠前地震五维信息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提高不同类型河道砂体识别精度。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据研究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将地震记录划分为80个有效OVT单元,并进行噪音压制、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及反褶积处理,频宽提高至8~109 Hz;其次,分析不同方位及不同偏移距的叠前地震道集特征,确定地震振幅随不同方位和偏移距呈似正弦曲线关系,揭示OVT地震信息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并以方位角20°为间隔,建立“方位九分”的道集部分叠加方案;最后,对研究区目的层不同部位的大量地震切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复合砂体来说,与砂体展布方向呈一定夹角或垂直的方位切片更加匹配;对于窄小河道砂体来说,与砂体展布方向一致的方位切片更加匹配。利用叠前地震五维信息能够实现储层精准表征,能指导典型区块剩余油措施方案编制,对废弃河道发育部位进行压裂、对新发现的窄小河道进行补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五维信息 薄互储层 河道 方位角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库车坳陷的异常高压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传亮 靳海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2-593,共2页
通过岩石力学的分析和计算,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异常高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对于库车坳陷异常高压的存在,尤其是克拉2气田的异常高压,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这是由于构造抬升和水平挤压作用造成的。但是,根据计算结果,地层异常高压现... 通过岩石力学的分析和计算,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异常高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对于库车坳陷异常高压的存在,尤其是克拉2气田的异常高压,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这是由于构造抬升和水平挤压作用造成的。但是,根据计算结果,地层异常高压现象并不是因为地应力的挤压作用所致,而应该是油气运移和聚集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异常压力 构造应力 应变 压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底水油藏最佳射孔井段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传亮 靳海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5,共2页
气顶底水油藏油井射孔时既要考虑避水,又要考虑避气,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射开位置的问题。由于油井的临界产量随射开程度的增大而减小,油井的产量随射开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射开程度的问题。根据理论分析,给出了气顶底水油... 气顶底水油藏油井射孔时既要考虑避水,又要考虑避气,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射开位置的问题。由于油井的临界产量随射开程度的增大而减小,油井的产量随射开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射开程度的问题。根据理论分析,给出了气顶底水油藏最佳打开程度的确定方法。从纯技术上考虑,临界产量与油井产量相等时的射开程度即为油井的最佳射开程度。通过实例计算,在无隔板的情况下,油井的打开程度都较小,产量也较小。因此,气顶底水油藏油井射孔时,应考虑隔板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 底水 油藏 油井 射孔井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7井复杂地层优快钻井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丁红 陈杰 +2 位作者 王恩合 寇明富 李国兴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长7井是玉门油田在酒东区块长沙岭构造上部署的一口预探井,该地区钻井存在一系列技术难点:上部第三系地层黏土含量高,易水化膨胀,缩径严重;白垩系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井下事故和复杂情况多,下沟组紫红色泥岩地层坍塌压力高,微裂缝发育,岩... 长7井是玉门油田在酒东区块长沙岭构造上部署的一口预探井,该地区钻井存在一系列技术难点:上部第三系地层黏土含量高,易水化膨胀,缩径严重;白垩系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井下事故和复杂情况多,下沟组紫红色泥岩地层坍塌压力高,微裂缝发育,岩性硬脆,长时间裸露后易发生应力破裂,使井壁坍塌严重,造成井下频发阻卡等复杂情况;白垩系下部地层岩石可钻性差,胶结致密,机械钻速低。为此,长7井在钻井过程中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用钻头和优选钻井参数、优选钻井液体系和水泥浆体系等。长7井实钻效果表明,与邻井同井深相比,该井平均机械钻速大幅度提高,钻井周期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钻井 提升速度:玉门油田 长7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