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裂缝型白云岩和灰岩储层酸蚀机理差异性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齐宁
苏徐航
+3 位作者
李雪松
张鹏
路依鑫
周顺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7,共10页
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施工时,其裂缝往往会改变酸蚀形态,影响酸化效果。基于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孔隙型和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酸蚀机理的研究众多,而关于裂缝型白云岩和灰岩储层中裂缝对酸蚀机理影响的差异性研...
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施工时,其裂缝往往会改变酸蚀形态,影响酸化效果。基于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孔隙型和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酸蚀机理的研究众多,而关于裂缝型白云岩和灰岩储层中裂缝对酸蚀机理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对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模拟的酸蚀模型,并结合拟裂缝模型进行酸蚀机理差异性研究。通过改变裂缝的位置、长度和倾角,计算得到白云岩和灰岩储层的酸蚀模拟结果。利用酸蚀模式和突破体积对酸化效果进行评价,明确了裂缝对白云岩和灰岩储层酸蚀机理的影响,为裂缝型白云岩和灰岩储层酸化改造方案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灰岩储层最佳酸液排量大于白云岩储层最佳酸液排量。当排量小于白云岩储层最佳酸液排量时,2种储层酸液突破体积相近;当排量大于白云岩储层最佳酸液排量时,白云岩储层的酸液突破体积始终大于灰岩储层。裂缝对突破体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裂缝长度,其次是裂缝倾角。随着裂缝长度的增大、倾角的减小,白云岩和灰岩储层的突破体积均减小,而裂缝位置对突破体积的影响不大。短裂缝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比灰岩储层高,而随着裂缝长度的增大,裂缝对白云岩和灰岩储层的影响趋于相似。白云岩和灰岩储层中,不同位置、长度和倾角的裂缝对酸液均具有吸引作用,蚓孔总是会沟通裂缝。与酸蚀蚓孔相比,裂缝壁面上的酸蚀量很小。裂缝的倾角对酸蚀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蚓孔的走向上,当裂缝倾角较小时,裂缝对酸液快速突破有促进作用,裂缝壁面上几乎不发育分支;随着白云岩和灰岩储层中裂缝倾角分别增大至75°和60°时,裂缝对酸液快速突破有阻碍作用,且裂缝壁面上发育众多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储层
白云岩储层
灰岩储层
酸化
裂缝长度
裂缝倾角
酸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井口流体温度的含水率计算模型
2
作者
陈德春
张文宣
+5 位作者
阳成
常峰
邴绍强
张鹏
王亮亮
马硕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521,共8页
油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完成后,抽油机井功图量油只能获得油井产液量,部分油田无法确定油井含水率,严重影响了产油量的计量、生产动态的分析,以及控制含水率上升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文中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热传导机理,并考虑地表环境温...
油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完成后,抽油机井功图量油只能获得油井产液量,部分油田无法确定油井含水率,严重影响了产油量的计量、生产动态的分析,以及控制含水率上升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文中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热传导机理,并考虑地表环境温度的影响,推导了油井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新模型,建立了油井含水率隐式计算模型。以某油田20口井100井次的实际数据为例,对含水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0口井100井次的含水率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为3.36%。该模型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求,为油井含水率软测量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预测模型
井口流体温度
地表环境温度
软测量
抽油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波处理对含蜡原油析蜡特性及其流动性的影响机理
3
作者
李家州
吕明月
+6 位作者
蔡朵
韩善鹏
王志业
杨笑乐
张玉明
张炜
陈哲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针对含蜡原油流动性差的难题,采用微波技术对含蜡原油开展微波降黏实验,结合凝点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微波处理对含蜡原油黏度、凝点及蜡晶析出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后,含蜡原油结晶...
针对含蜡原油流动性差的难题,采用微波技术对含蜡原油开展微波降黏实验,结合凝点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微波处理对含蜡原油黏度、凝点及蜡晶析出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后,含蜡原油结晶点数量减少,结晶初始阶段蜡分子过饱和度增加,析蜡速率加快并生成大颗粒蜡晶,促使析蜡点降低;析蜡质量分数从1.83%增加到3.93%,构建“卡片房子”网络结构难度增大,导致凝点下降6℃。微波处理形成的大颗粒蜡晶结构紧凑,相对有效体积分数降低,造成含蜡原油黏度降低,其降黏率在输油温度18~22℃范围内可达57.6%~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微波处理
黏度
析蜡特性
蜡晶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裂缝型白云岩和灰岩储层酸蚀机理差异性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齐宁
苏徐航
李雪松
张鹏
路依鑫
周顺明
机构
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
石油
工程学院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
玉门
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艺
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7,共10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碳酸盐岩复合深度改造优化设计方法及配套技术研究”(2017ZX05030005-002-00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层碳酸盐岩酸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演化规律研究”(ZR2024ME1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缝洞型矿物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研究”(24CX04041A)。
文摘
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施工时,其裂缝往往会改变酸蚀形态,影响酸化效果。基于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孔隙型和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酸蚀机理的研究众多,而关于裂缝型白云岩和灰岩储层中裂缝对酸蚀机理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对双尺度连续介质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模拟的酸蚀模型,并结合拟裂缝模型进行酸蚀机理差异性研究。通过改变裂缝的位置、长度和倾角,计算得到白云岩和灰岩储层的酸蚀模拟结果。利用酸蚀模式和突破体积对酸化效果进行评价,明确了裂缝对白云岩和灰岩储层酸蚀机理的影响,为裂缝型白云岩和灰岩储层酸化改造方案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灰岩储层最佳酸液排量大于白云岩储层最佳酸液排量。当排量小于白云岩储层最佳酸液排量时,2种储层酸液突破体积相近;当排量大于白云岩储层最佳酸液排量时,白云岩储层的酸液突破体积始终大于灰岩储层。裂缝对突破体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裂缝长度,其次是裂缝倾角。随着裂缝长度的增大、倾角的减小,白云岩和灰岩储层的突破体积均减小,而裂缝位置对突破体积的影响不大。短裂缝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比灰岩储层高,而随着裂缝长度的增大,裂缝对白云岩和灰岩储层的影响趋于相似。白云岩和灰岩储层中,不同位置、长度和倾角的裂缝对酸液均具有吸引作用,蚓孔总是会沟通裂缝。与酸蚀蚓孔相比,裂缝壁面上的酸蚀量很小。裂缝的倾角对酸蚀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蚓孔的走向上,当裂缝倾角较小时,裂缝对酸液快速突破有促进作用,裂缝壁面上几乎不发育分支;随着白云岩和灰岩储层中裂缝倾角分别增大至75°和60°时,裂缝对酸液快速突破有阻碍作用,且裂缝壁面上发育众多分支。
关键词
裂缝型储层
白云岩储层
灰岩储层
酸化
裂缝长度
裂缝倾角
酸蚀模式
Keywords
fractured reservoir
dolomite reservoir
limestone reservoir
acid treatment
fracture length
fracture dip angle
acid dis‐solution patter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井口流体温度的含水率计算模型
2
作者
陈德春
张文宣
阳成
常峰
邴绍强
张鹏
王亮亮
马硕
机构
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
石油
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
青海
油田
公司
气田开发事业部
中国
石化胜利
油田
分
公司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521,共8页
基金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油井含水率变化趋势预测技术研究”(ZC0613-0117)。
文摘
油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完成后,抽油机井功图量油只能获得油井产液量,部分油田无法确定油井含水率,严重影响了产油量的计量、生产动态的分析,以及控制含水率上升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文中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热传导机理,并考虑地表环境温度的影响,推导了油井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新模型,建立了油井含水率隐式计算模型。以某油田20口井100井次的实际数据为例,对含水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0口井100井次的含水率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为3.36%。该模型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求,为油井含水率软测量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
含水率
预测模型
井口流体温度
地表环境温度
软测量
抽油机井
Keywords
water cut
prediction model
wellhead fluid temperature
surfac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soft measurement
pumping wells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波处理对含蜡原油析蜡特性及其流动性的影响机理
3
作者
李家州
吕明月
蔡朵
韩善鹏
王志业
杨笑乐
张玉明
张炜
陈哲文
机构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海洋
石油
工程股份有限
公司
中国石油
玉门
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艺
研究院
出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2784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2462021QNXZ007和2462023YJRC021)资助。
文摘
针对含蜡原油流动性差的难题,采用微波技术对含蜡原油开展微波降黏实验,结合凝点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微波处理对含蜡原油黏度、凝点及蜡晶析出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后,含蜡原油结晶点数量减少,结晶初始阶段蜡分子过饱和度增加,析蜡速率加快并生成大颗粒蜡晶,促使析蜡点降低;析蜡质量分数从1.83%增加到3.93%,构建“卡片房子”网络结构难度增大,导致凝点下降6℃。微波处理形成的大颗粒蜡晶结构紧凑,相对有效体积分数降低,造成含蜡原油黏度降低,其降黏率在输油温度18~22℃范围内可达57.6%~78.4%。
关键词
含蜡原油
微波处理
黏度
析蜡特性
蜡晶分布
Keywords
waxy crude oil
microwave treatment
viscosity
wax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
wax cryst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E6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裂缝型白云岩和灰岩储层酸蚀机理差异性数值模拟研究
齐宁
苏徐航
李雪松
张鹏
路依鑫
周顺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井口流体温度的含水率计算模型
陈德春
张文宣
阳成
常峰
邴绍强
张鹏
王亮亮
马硕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波处理对含蜡原油析蜡特性及其流动性的影响机理
李家州
吕明月
蔡朵
韩善鹏
王志业
杨笑乐
张玉明
张炜
陈哲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