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体系下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总有机碳含量异常成因及意义
1
作者 仓辉 陈治军 +4 位作者 杨东 陈义国 韩长春 李子梁 陈玲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5-1285,共11页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TOC异常变化成因,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与原油二次裂解有关。由于热模拟为封闭体系,早期生成的原油因无法排出而滞留在反应釜内,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增加,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原油转化成气态烃的同时产生焦沥青,“不可溶”的焦沥青附着在固体渣样上导致TOC增大。该研究还建立了一种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所生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的方法,即基于封闭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的TOC变化曲线来确定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因为焦沥青的大量生成会导致固体渣样TOC的增加,也是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生气的重要标志。这种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如在厘定主生气门限时存在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无法对混源油开展更为深入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焦沥青 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 总有机碳含量 热模拟固体渣样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大储层接触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卫东 李国栋 +1 位作者 袁文奎 李凤琴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116,共5页
随着最大储层接触技术(MRC)的成功应用,极大储层接触技术(ERC)又提上了研发日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通过与其他石油及服务公司合作,在ERC技术的研究方面进展顺利。ERC井是一种智能化多分支井,它不需要从井口到每个分支井眼或油气层的单... 随着最大储层接触技术(MRC)的成功应用,极大储层接触技术(ERC)又提上了研发日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通过与其他石油及服务公司合作,在ERC技术的研究方面进展顺利。ERC井是一种智能化多分支井,它不需要从井口到每个分支井眼或油气层的单独控制线缆,因此,从理论上讲,可以允许主井眼有无限多的智能分支井眼。通过跟踪沙特阿美公司ERC技术的研究进展,对ERC技术的提出、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做了介绍。ERC井中的许多关键模块,如新型传感器、连接器系统、电能产生器以及各种流动控制阀等,已经从概念描述进入到实验室测试阶段。目前研发的关键是井下电磁感应、井下能量生产、主井眼和分支井眼之间的无线通信等技术。ERC技术未来将向可回收式智能完井系统、多分支进入系统及仿生井等技术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储层接触技术 最大储层接触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灰岩致密油自转向酸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段贵府 沈华 +4 位作者 何春明 程晓东 余芳 穆海林 安岳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为解决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储层以往改造中面临施工压力高、改造距离短和导流能力低的难点,根据泥灰岩酸岩反应特征,优化了自转向酸体系配方,开展了转向酸体系黏度性能、流变性能及破胶性能评价。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研究了酸液对裂... 为解决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储层以往改造中面临施工压力高、改造距离短和导流能力低的难点,根据泥灰岩酸岩反应特征,优化了自转向酸体系配方,开展了转向酸体系黏度性能、流变性能及破胶性能评价。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研究了酸液对裂缝网络的沟通作用,明确酸液体系与施工参数对酸蚀裂缝网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转向酸具有低伤害、易破胶和易均匀布酸的优点,残酸浓度降低到5%时黏度可达到96 m Pa·s;酸液能够实现侧向对天然裂缝的大幅度沟通,满足泥灰岩储层改造的要求。对比不同改造工艺下裂缝导流能力,形成一套适合泥灰岩储层的转向酸压与加砂压裂复合的体积改造模式,该技术在ST1H井等3口井15段中综合应用,稳定日产量是以往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 自转向酸 天然裂缝 网络裂缝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用液力偶合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付亚荣 王鹏举 +4 位作者 于志铭 孙学峰 高博翔 王俊文 郭青群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1期98-100,共3页
采用液力偶合器传动箱动力机组,将调速电动机、偶合器及齿轮减速箱组合为一个动力单元可降低游梁式抽油机的系统能耗。在分析抽油机液力偶合传动原理的基础上,指出液力偶合传动装置采用双速电动机作为动力机,取消了胶带传动,偶合器使电... 采用液力偶合器传动箱动力机组,将调速电动机、偶合器及齿轮减速箱组合为一个动力单元可降低游梁式抽油机的系统能耗。在分析抽油机液力偶合传动原理的基础上,指出液力偶合传动装置采用双速电动机作为动力机,取消了胶带传动,偶合器使电动机的峰值电压降低,可降低冲击载荷30%-40%,同时对抽油机液力偶合传动装置进行了6口井的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抽油机液力偶合传动使电动机功率由37 k W降至30 k W,平均日耗电由234 k W·h降至191 k W·h,节电率达18.37%。所得结论对老油田抽油机节能改造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梁式抽油机 液力偶合器 动力传递 柔性连接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旋流冲壁工具的研制与应用
5
作者 唐佳 梁红梅 +1 位作者 李亚方 武宗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目前海上井下作业,尤其是深井替浆作业效率很低,在通井和刮削时为保证井下安全,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作业成本,基于对旋流冲壁工具结构、工作原理及相关设计计算的研究,并通过地面模拟试验及反复修正,最终研制出了一体化旋流冲壁工具。理... 目前海上井下作业,尤其是深井替浆作业效率很低,在通井和刮削时为保证井下安全,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作业成本,基于对旋流冲壁工具结构、工作原理及相关设计计算的研究,并通过地面模拟试验及反复修正,最终研制出了一体化旋流冲壁工具。理论分析认为,一体化旋流冲壁工具通过水力驱动方式,可实现一趟工艺管柱解决深井替浆及清理井底沉砂的功能。该工具在包括A油田C区块33号井和B区块7号井在内的多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起下钻均正常,未出现阻卡现象,施工安全可靠,且提高了生产时效,平均每口井创造的经济效益达4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冲壁工具 替泥浆 通井 清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