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特征及控水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43
1
作者 龚宁 李进 +2 位作者 陈娜 张启龙 徐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7-152,共6页
针对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特征认识不清和控水效果难以有效评价的问题,基于单井含水率曲线法,运用统计学、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等,对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规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建立了以等效增油量和平均增油速率为指... 针对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特征认识不清和控水效果难以有效评价的问题,基于单井含水率曲线法,运用统计学、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等,对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规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建立了以等效增油量和平均增油速率为指标的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渤海油田水平井出水规律主要归纳为S型、凹型、凸型、直线型等4种类型,以凸型为主,S型和凹型具有相对较长的无水采油期;影响水平井出水的主要因素包括避水高度、渗透率级差、采液强度、油水黏度比和水平段长度,其中,避水高度和水平段长度是影响凸型、S型水平井的主要因素,采液强度是影响凹型、直线型水平井的主要因素。实例应用表明,水平井出水规律主控因素分析可为控水方案优化提供方向,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可有效评价水平井控水效果,对解决渤海油田高含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控水 灰色关联度 水平井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储层成岩序列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筱敏 赵东娜 +4 位作者 姜淑贤 葛家旺 张守鹏 韩雪芳 刘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9,143,共9页
根据大量岩芯、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储层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阶段与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发育特征... 根据大量岩芯、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储层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阶段与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分析了低孔低渗储层中次生孔隙("甜点")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由岩屑质长石砂岩构成,在埋藏过程中,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等成岩作用,现今储层埋深2 000~3 800m,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总体上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 300~3 100m深度段的有机酸对长石颗粒的溶蚀以及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储层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25%,渗透率达到50×10-3μm2,为油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储集空间。总之,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沙河街组 陡坡带 低渗储层 孔隙类型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模板快速行进法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3
作者 陈信宇 孟晓波 +3 位作者 陈冠廷 陈欣星 郭明宇 李秋雨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随着微地震监测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微地震的定位精度和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井下微地震定位多采用基于走时的线性反演定位方法。然而传统射线追踪方法在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可能会存在阴影区、焦散等问题,导致定位结果存在... 随着微地震监测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微地震的定位精度和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井下微地震定位多采用基于走时的线性反演定位方法。然而传统射线追踪方法在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可能会存在阴影区、焦散等问题,导致定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模板快速行进法的微地震定位方法,利用球面波近似算法计算震源附近网格点走时,再利用多模板快速行进法(MSFM)求解程函方程计算其余网格点走时,最后,采用走时差目标函数全局搜索事件位置。理论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走时优于快速行进法(FMM)和MSFM,具有较小的走时误差,尤其是在震源附近误差很小;且该方法可以对层状以及更复杂速度模型实现射线追踪以及准确定位。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开发井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定位结果比Geiger方法更加准确、合理,更加清晰地刻画了裂缝以及断层的形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定位 程函方程 球面波近似算法 多模板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实验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自龙 钱萧 +3 位作者 刘超 管桐 王伟 廖锐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开展段塞流持液率实验,获取了不同黏度、不同倾角段塞流流型及持液率数据,研究了黏度对持液率和流型转变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液相黏度的增加,会增加液相与管壁之间的黏滞力,导致持液率增加;黏度对持液率的影响会改变段塞流与其他流型的转变界限。以Kora液塞区持液率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用混相黏度代替液相黏度的倾斜管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了验证,证实新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预测稠油井井筒压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持液率 气液两相流 倾斜管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膜反转的定向井临界携液模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于相东 石书强 +3 位作者 李国良 房金伟 段传丽 齐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8,共8页
气井积液是苏里格区块大斜井开采中后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目前适用于定向井的临界携液模型研究较少,且常用携液模型忽略了管径、液体流速和角度的影响。借助多相管流实验开展了定向井携液机理实验,分析了管径、角度、液体流速等因素... 气井积液是苏里格区块大斜井开采中后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目前适用于定向井的临界携液模型研究较少,且常用携液模型忽略了管径、液体流速和角度的影响。借助多相管流实验开展了定向井携液机理实验,分析了管径、角度、液体流速等因素对气井积液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液膜反转机理,在BELFROID模型和WALLIS模型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了WALLIS模型中参数C和m的计算方法,并考虑管径、气体密度、液体密度、角度、液体表观流速、重力加速度等参数,建立了新的临界携液模型,新模型在预测VEEKEN文献中62口积液气井时结果显示,准确率为91.94%,新模型的建立不仅是液膜反转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定向井积液时机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积液 管径 携液模型 积液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复杂条件下固井水泥环的失效方式及其预防措施 被引量:33
6
作者 郭辛阳 步玉环 +1 位作者 李娟 李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91,共6页
固井水泥环是封固系统的薄弱环节,而了解井下复杂条件下水泥环的失效方式对于预防其失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考虑封固系统初始作用力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等方法研究了蠕变地应力、井下压力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对封固... 固井水泥环是封固系统的薄弱环节,而了解井下复杂条件下水泥环的失效方式对于预防其失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考虑封固系统初始作用力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等方法研究了蠕变地应力、井下压力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对封固系统应力状态及界面胶结强度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应的水泥环失效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①蠕变地应力作用下水泥环的失效方式为屈服破坏,建议使用高杨氏模量和高抗压强度的水泥环来预防失效;②套管内压力升高时水泥环的失效方式为切向拉伸破坏,套管内压力降低时水泥环的失效方式为界面挤压应力降低或界面剥离,建议使用低杨氏模量的水泥环或使用膨胀水泥来预防失效;③井下温度升高时水泥环的失效方式为屈服破坏,建议使用低杨氏模量的水泥环来预防失效;④井下温度降低时水泥环的失效方式为界面挤压应力降低或界面剥离,建议使用低杨氏模量的水泥环或使用膨胀水泥来预防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环 蠕变地应力 温度变化 压力变化 应力 界面胶结强度 失效方式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山及其两侧的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27
7
作者 苏文 刘景波 +5 位作者 陈能松 郭顺 巴金 张璐 刘新 施雨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73-1593,1847,共21页
本研究成果以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野外地质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采集为工作切入点,在现有和新增各种数据分析、解释、研究基础上,描述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变质岩石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组成、确定原岩的形成时间、主期变... 本研究成果以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野外地质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采集为工作切入点,在现有和新增各种数据分析、解释、研究基础上,描述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变质岩石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组成、确定原岩的形成时间、主期变质作用特征、形成时间,以及该区发育的各时代花岗岩类、主要的岩浆岩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进而建立新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及两侧的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格架;编制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地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大地构造 变质事件 岩浆事件 东秦岭-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赋存状态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孙斌 杨敏芳 +4 位作者 杨青 田文广 孙钦平 徐元岗 杨银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95-202,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家海凸起深部煤层气测试取得了较高产气量,通过分析该区煤层气试采情况,结合钻孔岩芯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试验及煤岩煤质分析化验数据,确定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次之,计算出游离气量占总气量的53.9...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家海凸起深部煤层气测试取得了较高产气量,通过分析该区煤层气试采情况,结合钻孔岩芯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试验及煤岩煤质分析化验数据,确定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次之,计算出游离气量占总气量的53.9%。并通过反推等温吸附曲线,发现解吸曲线平缓,排水降压12 MPa以上,仅解吸3~4 m3甲烷,解吸难度大,而游离气产气速度快,产量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勘探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次之,并且煤层气应与常规气有机结合的综合勘探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凸起 深部 煤层气 吸附气 游离气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岗盆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敏芳 孙斌 +3 位作者 张丽琳 田文广 陈刚 孙钦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29,共4页
鹤岗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有3口煤层气参数井,对该区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区域构造特征、含煤地层特征、储层特征(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岩特征、煤变质程度、煤层气含气量)3个方面入手,分... 鹤岗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有3口煤层气参数井,对该区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区域构造特征、含煤地层特征、储层特征(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岩特征、煤变质程度、煤层气含气量)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赋存特征。结果显示:主要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城子河组,含煤40余层,可采或局部可采36层,煤层累计厚度为30~70m,主力煤层为15#、18#煤层,单层厚度超过10m;煤质主要以气煤为主,受岩浆岩作用,煤变质程度由南往北逐渐增高。煤层气资源量预测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1500m以浅的范围内,煤炭储量有48.12×108t,煤层气资源量为496.4×108m3。其中南山—新一矿为鹤岗矿区的主要含气区,含气量介于7~16m3/t,煤层气资源量为352.4×108m3,占总资源量的70%,说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煤素质 资源量 瓦斯突出 变质程度 鹤岗矿区 勘探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天然裂缝形成期次的确定 被引量:24
10
作者 马旭杰 周文 +3 位作者 唐瑜 邓虎成 雷涛 王建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9,共5页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天然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往认识与实际生产出现了偏差。为此,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结果,从裂缝产状、规模、缝面特征、有效性等方面分析...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天然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往认识与实际生产出现了偏差。为此,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结果,从裂缝产状、规模、缝面特征、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裂缝纵向延伸受制于岩层厚度,一般不具穿层性,横向延伸长度一般不超过5m;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密度可达0.8条/m,发育程度为中—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构造演化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定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确定新场地区须二段气藏内天然裂缝形成期次有4期,分别对应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幕和喜马拉雅期四幕;早期裂缝以完全充填和半充填为主,喜马拉雅期三幕、四幕形成的晚期裂缝以未充填为主,其中喜马拉雅期四幕时期形成的裂缝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新场地区 晚三叠世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岩石声发射 稳定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水盆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敏芳 孙斌 +2 位作者 孙粉锦 陈刚 杨三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查明河西走廊北部潮水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从煤层分布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岩演化程度、煤层等温吸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潮水盆地煤岩演化程度低,处于低煤阶褐煤—气煤演化阶段;煤层... 为查明河西走廊北部潮水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从煤层分布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岩演化程度、煤层等温吸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潮水盆地煤岩演化程度低,处于低煤阶褐煤—气煤演化阶段;煤层兰氏压力高(5.95~6.90MPa),利于煤层气的解吸。通过进一步的现场解吸实验,测试了该区A1、A3井煤层的含气量(分别为0.25、0.56m3/t),并从生气条件、保存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导致其煤层含气量低的主要原因为:①盆地发育拉张性正断层,成为煤层气逸散的通道;②盆地西部缺少区域性盖层,直接盖层为砂岩,导致煤层气散失;③缺少生物气的补充。最后,综合评价了各构造单元的勘探潜力,认为红柳园坳陷生物气特征明显且顶板盖层封盖性好,可作为该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水盆地 侏罗纪 煤层气 低煤阶 生物气 含气量 勘探潜力 红柳园坳陷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底辟成因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尼日尔Termit盆地底辟区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芝尧 钱茂路 +3 位作者 苏俊青 刘志英 王瑀 汤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5,共7页
底辟多为受断层影响的次生底辟,而尼日尔Termit盆地早期断层不发育,同生底辟现象明显。通过实验模拟证实研究区泥岩底辟形成机理为:区域应力场压性分量为主动力,挤压塑性层上拱,再辅以不均匀负荷两侧挤压造成。根据受力类型及所处构造位... 底辟多为受断层影响的次生底辟,而尼日尔Termit盆地早期断层不发育,同生底辟现象明显。通过实验模拟证实研究区泥岩底辟形成机理为:区域应力场压性分量为主动力,挤压塑性层上拱,再辅以不均匀负荷两侧挤压造成。根据受力类型及所处构造位置,将研究区底辟分为坡折—挤压型、低凸—引张差异负荷型和凹陷—差异负荷型。泥岩底辟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为:1欠压实高压泥岩具有生烃潜力,在达到生烃门限后,可以生烃;2底辟上拱改善了油气垂向运移能力,产生的微裂缝利于高压流体排出;3泥岩底辟形成的圈闭主要为辟顶背斜和辟边岩性遮挡圈闭;4坡折带的中斜坡临近生烃凹陷,砂体条件优越,该部位底辟形成的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勘探实例表明:在底辟活动程度最强的东部坡折带,靠近Moul凹陷一侧的下组合探井,试油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成因机理 模型 油气成藏 Termit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北X井盐膏层尾管精细控压固井技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永衡 冯少波 +4 位作者 邓强 刘超 屈凌霄 张小建 田宝振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1-525,共5页
大北X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带的一口预探井,该井五开φ177.8+182 mm尾管固井存在纯盐层易发生蠕变、高低压互存,裸眼段长、环空间隙小、套管下入深、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只有0.03 g/cm^(3),极易出现上喷下漏、上漏... 大北X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带的一口预探井,该井五开φ177.8+182 mm尾管固井存在纯盐层易发生蠕变、高低压互存,裸眼段长、环空间隙小、套管下入深、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只有0.03 g/cm^(3),极易出现上喷下漏、上漏下喷、漏涌交替发生等复杂,为了解决该井固井施工存在的技术难题,尝试实践了精细控压固井技术,通过精确控制井口压力,防止溢流、井漏的发生,采取正注精细控压固井+反挤平推水泥浆的方案,配套防窜压稳和防漏等固井技术措施,安全顺利完成了大北X井固井施工,经CBL/VDL测井,重叠段和裸眼段封固质量合格,管鞋以上200 m封固质量优质,六开降钻井液密度后钻进正常。该技术为窄密度窗口井段安全固井施工积累了经验,并对该区块类似复杂井固井施工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控压 尾管固井 井漏 溢流 盐膏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水盆地红沙岗地区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斌 孙粉锦 +3 位作者 陈刚 谭修中 陈永康 周元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1,共5页
潮水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北侧,地跨甘肃、内蒙古两省区,蕴藏一定的煤炭和油气资源,红沙岗地区是其中重要的煤炭富集区,煤炭资源量约12×108t。为弄清楚该区的煤层气勘探前景,详细研究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结果认为:该区煤层以低煤... 潮水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北侧,地跨甘肃、内蒙古两省区,蕴藏一定的煤炭和油气资源,红沙岗地区是其中重要的煤炭富集区,煤炭资源量约12×108t。为弄清楚该区的煤层气勘探前景,详细研究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结果认为:该区煤层以低煤阶长焰煤为主,厚3~35m,分布稳定,顶部煤层直接盖层为油页岩,煤层气保存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部分地区煤层含气量低,关键原因在于煤层缺少后期生物气的补充。进而指出了该区煤层气勘探的方向:古地温异常、煤阶较高、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是该区的煤层气富集区;其中红沙岗北部具有缺氧、低矿化度和低温环境,大量微生物细菌可能存活,并代谢甲烷、正烷烃和其他有机物,煤层的含气量能得到补充,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潮水盆地 红沙岗地区 煤层气 低煤阶 长焰煤 含气量 生物气 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波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承文 王贵清 +2 位作者 吴兴能 文得进 汪德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3,共5页
为了有效地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测井评价,针对其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大、裂缝发育、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研发了基于远探测声波反射波的成像测井技术。该技术借鉴了物探的采集技术,用测井的方法实现... 为了有效地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测井评价,针对其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大、裂缝发育、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研发了基于远探测声波反射波的成像测井技术。该技术借鉴了物探的采集技术,用测井的方法实现了对反射波的测量。在简述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基本原理、仪器特点及采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用参数估计法对所采集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能有效地分离反射波和模式波,压制噪音,并进一步把反射波分离为上、下行反射波;还设计了典型的地质体的模拟实验,确定了不同地质体的上、下行反射波的响应特征,从而达到以实验响应特征为依据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解释的目的,可发现常规测井探测不到的储集层。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弥补了以往测井探测深度不足的缺陷,探测深度由原来的3m提升到10m,可以为试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因常规测井探测深度不足而漏失油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反射波 响应特征 上行反射波 下行反射波 井旁裂缝 溶蚀孔洞 同相轴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膏盐岩分布及其对盐下礁滩成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田雨 张兴阳 +5 位作者 朱国维 张良杰 郭同翠 尉晓玮 张宏伟 杨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0-227,共8页
近年来,含盐盆地油气勘探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以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为例,自中石油2007年进入以来,在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内部相继探明和发现了一系列的礁滩气藏,其上直接为上侏罗统基末利阶巨厚的膏盐岩覆盖,天然气地... 近年来,含盐盆地油气勘探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以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为例,自中石油2007年进入以来,在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内部相继探明和发现了一系列的礁滩气藏,其上直接为上侏罗统基末利阶巨厚的膏盐岩覆盖,天然气地质储量丰富,展示了盐下碳酸盐岩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以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上侏罗统膏盐岩为主要研究目标,重点分析了膏盐岩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对盐下礁滩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基末利阶膏盐岩纵向上为"3膏+2盐"的地层组合,自西向东厚度呈先增大再减小的特征。膏盐岩对礁滩成藏具有重要影响,中东部地区下盐段发育的盐丘与礁滩体具有较好的空间配置关系,盐丘之间下伏卡洛夫-牛津阶往往有礁滩体发育,为右岸地区最重要的钻探目标;膏盐岩引起的硫酸盐热还原反应(TSR)所形成的次生溶蚀孔洞是礁滩体重要的储集空间;膏盐岩对油气的运移及富集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西部地区受牛津阶上部多层石膏限制,形成层状台内滩气藏,纵向上发育多套气水系统。中东部地区受盐丘侧向封堵,形成各自独立的构造-岩性复合礁滩气藏,气水特征复杂,具有"一礁(滩)一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 分布特征 礁滩体 储层 成藏影响 基末利阶 阿姆河右岸 阿姆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一点法产能公式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钟家峻 唐海 +2 位作者 吕栋梁 张宗达 李东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水平井产能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油(气)井配产的重要依据。对于低(特低)渗透油气藏油(气)井产能的确定,一点法产能试井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只需一个稳定点测试资料即可完成,较其他常规回压试井和修正等时试井方法简单... 水平井产能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油(气)井配产的重要依据。对于低(特低)渗透油气藏油(气)井产能的确定,一点法产能试井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只需一个稳定点测试资料即可完成,较其他常规回压试井和修正等时试井方法简单、省时、经济。一点法产能公式的得出,对于苏里格低(特低)渗透气藏的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气藏数值模拟方法,选择苏里格气田典型井建立气藏单井模型,结合二项式产能方程,得到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一点法产能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一点法产能公式应用于苏里格气田的水平井产能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一点法产能公式 适用性验证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废弃盐水泥浆无害化脱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谭蔚 于真真 +1 位作者 高晓冲 霍仰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只有降低油田废弃钻井泥浆的水分含量,才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利用废弃泥浆制备建筑砖材市场化成为可能。本文以大港油田滨深3×1井的废弃盐水泥浆为实验对象,采用化学固液分离的方法,通过加入不同的絮凝剂、表面活性剂强化脱水效... 只有降低油田废弃钻井泥浆的水分含量,才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利用废弃泥浆制备建筑砖材市场化成为可能。本文以大港油田滨深3×1井的废弃盐水泥浆为实验对象,采用化学固液分离的方法,通过加入不同的絮凝剂、表面活性剂强化脱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废弃盐水泥浆经稀释后才能实现固液分离,加入絮凝剂、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降低泥浆含水量。表面活性剂有强化脱水效果,可使固相含水量降低到40%左右。加入0.63%的阳离子PAM处理后固相含水量最低降至35.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废弃泥浆脱水工艺,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泥浆 盐水泥浆 脱水 混凝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O检测方法在广安气田须六段气层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包世海 范文芳 +2 位作者 党领群 陈胜 李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41,共3页
为了搞清楚储层含流体性质、指导四川盆地广安气田开发井位的部署,在已钻井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和模型正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近、远道叠加剖面振幅变化特征的对比和叠前道集分析,结合AVO属性反演剖面,总结出了广安气田上三... 为了搞清楚储层含流体性质、指导四川盆地广安气田开发井位的部署,在已钻井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和模型正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近、远道叠加剖面振幅变化特征的对比和叠前道集分析,结合AVO属性反演剖面,总结出了广安气田上三叠统须六段储层含气的典型特征:①低密度和低泊松比;②在共中心点道集上反射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强;③远道叠加剖面上的振幅明显比近道振幅强;④AVO属性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并预测出上述地区的气水分布关系,指出了该区的天然气富集区带,经多批开发井钻探结果证实,该方法对须六段气层及气水层分布的预测符合率在80%以上,为指导下一步开发井(特别是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安气田 晚三叠世 储集层 AVO 正演 模型 检测 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流式双入口气液旋流分离器内的流动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振波 张世林 +2 位作者 马艺 尹燕尼 金有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0,19,共6页
针对切流式双入口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内部流动特征,利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分析,重点对分离器内部流动状态及湍流度进行分析,并考察入口流速对主要分离空间流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切流式气液分离器内主要分离空间呈明显的组合涡分布,... 针对切流式双入口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内部流动特征,利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分析,重点对分离器内部流动状态及湍流度进行分析,并考察入口流速对主要分离空间流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切流式气液分离器内主要分离空间呈明显的组合涡分布,并且轴向零速包络面呈明显柱形,但分离器入口处能耗较大,排气管入口附近紊流现象严重,当入口流速增大时尤为明显。计算结果对气液旋流分离器的结构优化与性能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流动 数值模拟 旋流分离器 能量损失 轴向零速包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