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中型气田断裂和砂体输导特征对比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广胜 彭仕宓 +2 位作者 张秀丽 王玉生 杨渔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3-657,共5页
中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输导通道分为6类:断裂、不整合、砂体、断裂-不整合、断裂-砂体、不整合-砂体。断裂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以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约占大中型气田总数的55.56%。为更好地对比以断裂和以砂体... 中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输导通道分为6类:断裂、不整合、砂体、断裂-不整合、断裂-砂体、不整合-砂体。断裂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以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约占大中型气田总数的55.56%。为更好地对比以断裂和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的不同输导特征,利用天然气沿输导层输导速度的大小来反映天然气输导能力的强弱。对中国53个以断裂(包括断裂-不整合)和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能力及天然气聚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远高于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二者相差约4个数量级;断裂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也大于砂体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气田 断裂 砂体 输导能力 天然气聚集效率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图尔盖盆地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4
2
作者 周海燕 胡见义 +1 位作者 郑俊章 黄先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7-558,共12页
储层储集性能普遍良好是南图尔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该盆地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类型演化分析研究发现,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在对大量薄片和岩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储层储集性能普遍良好是南图尔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该盆地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类型演化分析研究发现,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在对大量薄片和岩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粘土分析等手段,对南图尔盖盆地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机械压实和压溶作用、杂基充填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使砂岩孔隙度降低,不稳定矿物的溶蚀作用导致储层次生孔隙发育。根据有机质的演化及粘土矿物的变化序列,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随埋深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成岩阶段,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粒间孔为主;中成岩阶段,孔隙类型以原生、次生混合型为主;晚成岩阶段,孔隙类型以次生型为主。综合评价南图尔盖盆地储层发现,阿雷斯库姆组、阿克萨布拉克组和库姆科尔组为Ⅰ类储层,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粘土矿物 库姆科尔组 孔隙演化 南图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岩石微观结构性质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44
3
作者 姚军 赵秀才 +1 位作者 衣艳静 陶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6,共7页
介绍了用以分析储层岩石微观结构性质的若干函数,以模拟退火算法建立的数字岩心为基础,详细讨论了各个函数的应用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研究表明,连通孔隙体积比能够准确描述岩心中孔隙的整体连通性;孔隙尺寸分布函数可以... 介绍了用以分析储层岩石微观结构性质的若干函数,以模拟退火算法建立的数字岩心为基础,详细讨论了各个函数的应用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研究表明,连通孔隙体积比能够准确描述岩心中孔隙的整体连通性;孔隙尺寸分布函数可以定量表征岩心孔隙的分布;局部孔隙度分布函数不但可以对岩心中孔隙、岩石骨架的最大发育规模进行定量评价,而且能够对岩心均质性进行定性分析;测量单元标准差分布曲线可以为岩心均质性分析时测量单元边长的合理选取提供重要依据;借助局部渗流概率函数能够对岩心的连通性能及是否为各向同性作出合理的定性判断。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数字岩心渗透率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以作为评价数字岩心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岩石微观结构 孔隙尺寸 孔隙连通性 格子Boh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中部Bongor盆地与Lake Chad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差异性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蔡周荣 黄先雄 +2 位作者 万志峰 刘维亮 郭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Bongor盆地和Lake Chad盆地是位于非洲中部且地理位置较近的盆地,但两者在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Bongor盆地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湖相泥岩中,Lake Chad盆地的烃源岩则主要发育于上白垩统海岸—滨海相泥页岩中... Bongor盆地和Lake Chad盆地是位于非洲中部且地理位置较近的盆地,但两者在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Bongor盆地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湖相泥岩中,Lake Chad盆地的烃源岩则主要发育于上白垩统海岸—滨海相泥页岩中。通过对2个盆地的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烃源岩发育的差异性是2个盆地所处的区域应力场不同所致。Bongor盆地位于中非裂谷系,其油气成藏特征受中非剪切带的影响;Lake Chad盆地属于西非裂谷系,油气成藏特征受西非张裂带的影响。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2大不同的区域地质背景,造就了2个盆地差异性较大的烃源岩发育特征,了解这种油气成藏的差异性特征对中国南海未来的油气勘探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发育特征 差异性 非洲中部 Bongor盆地 LAKE Chad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的平面网格划分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明生 袁士义 +2 位作者 许安著 别爱芳 赵丽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83,共3页
从数值模拟对高含水油田富集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出发,研究了平面网格对富集剩余油刻画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平面网格的划分原则,即整个数值模拟的模型最大平面网格尺寸不超过所关心最小富集剩余油面积的1/9。在这种网格尺寸下,有可能更好地... 从数值模拟对高含水油田富集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出发,研究了平面网格对富集剩余油刻画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平面网格的划分原则,即整个数值模拟的模型最大平面网格尺寸不超过所关心最小富集剩余油面积的1/9。在这种网格尺寸下,有可能更好地刻画剩余油分布面积大于所关心最小富集剩余油面积的富集剩余油,量化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中数值模拟所必须到达的平面网格尺寸精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平面网格 数值模拟 富集剩余油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的预测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剑良 程绪彬 +1 位作者 潘校华 费怀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0-42,共3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北非S油气田上白垩统Abiod组碳酸盐岩储层的缝洞分布情况,结合已有的钻井资料,综合运用FTEC和Ant-tracking技术对该区的缝洞及断裂体系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构造破裂作用是S油气田储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裂缝是储集... 为了更好地预测北非S油气田上白垩统Abiod组碳酸盐岩储层的缝洞分布情况,结合已有的钻井资料,综合运用FTEC和Ant-tracking技术对该区的缝洞及断裂体系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构造破裂作用是S油气田储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裂缝是储集层的主要渗流通道;同时得出,FTEC方法对构造起伏大、构造复杂的地区的储层缝洞预测能够取得很好的预测效果,并有效地克服了基于地震数据体的Ant-tracking断裂体系预测方法的局限性。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提高了碳酸盐岩储层缝洞预测的精度,为S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预测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岩石) 溶洞 预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分析方法在碳酸盐岩凝析气井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勇 李保柱 +3 位作者 胡永乐 施英 邓兴梁 丁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1,共3页
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其单井生产动态分析非常复杂。生产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流动压力与产量的关系,通过特征曲线等分析方法对单井生产动态进行诊断分析,并求取地层渗透率、表皮系数等相关参数及单井动态储量。以塔中Ⅰ号... 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其单井生产动态分析非常复杂。生产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流动压力与产量的关系,通过特征曲线等分析方法对单井生产动态进行诊断分析,并求取地层渗透率、表皮系数等相关参数及单井动态储量。以塔中Ⅰ号气田开发试验区为例,阐述了生产分析方法在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单井动态分析中的具体应用。由分析结果可知,生产分析方法对单井生产动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作用;该方法对储层参数评价准确,与后期井的实际生产动态吻合较好,对未有不稳定测试资料的碳酸盐岩凝析气井来说,可直接采用生产分析法对储层进行评价;该方法可以为单井后期开发及措施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分析 碳酸盐岩 凝析气藏 动态分析 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的老油区增储挖潜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明军 王西文 +2 位作者 韩乾凤 刘彩燕 袁克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3期272-276,共5页
板南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面临增储上产的难题。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储层薄而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测井资料的老油田增储挖潜技术,包括斜井校正与等时地层对比技术、老井资料复查技术、两步法真三维构造解释技术... 板南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面临增储上产的难题。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储层薄而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测井资料的老油田增储挖潜技术,包括斜井校正与等时地层对比技术、老井资料复查技术、两步法真三维构造解释技术、精细速度建模技术、岩性反演技术、圈闭评价技术。在板南油田利用这套技术发现了新的构造一岩性油气藏,部署钻探了一口井,获得产气7×10~4 m^3/d、产油17 t/d的高产油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南油田 老井复查 小构造 沉积微相 岩性反演 油气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基质酸化残酸返排预测模型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广胜 胡学军 +1 位作者 张秀丽 盛志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2,共3页
针对目前无法预测基质酸化过程中的残酸返排的问题,不能表征如返排速度、返排压差、处理半径、工作液的粘度、表面张力、储层非均质性对返排率的影响。在分析其渗流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残酸反排过程中酸液及气体渗流模型,在对该数学模... 针对目前无法预测基质酸化过程中的残酸返排的问题,不能表征如返排速度、返排压差、处理半径、工作液的粘度、表面张力、储层非均质性对返排率的影响。在分析其渗流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残酸反排过程中酸液及气体渗流模型,在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求解和考虑了影响返排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气藏酸化返排过程模拟。其结果能够客观反映酸液返排过程中近井地带的动态变化,计算出地层压力和含水饱和度与距井口距离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此外,该模型还能够对不同因素对返排率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返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酸化 酸液返排 渗流模型 返排率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41
10
作者 张克鑫 漆家福 +1 位作者 赵衍彬 陈书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4-717,共4页
通过对东濮凹陷内部主要断裂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不同区域的构造特征。利用平衡剖面的基本原理对东濮凹陷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将东濮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为古近纪裂陷阶段和新近纪以来拗陷阶段。依据古近纪不同时期断裂... 通过对东濮凹陷内部主要断裂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不同区域的构造特征。利用平衡剖面的基本原理对东濮凹陷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将东濮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为古近纪裂陷阶段和新近纪以来拗陷阶段。依据古近纪不同时期断裂活动的特征,将古近纪进一步分为4个演化期次:初始裂陷期(沙四段沉积时期);主要裂陷期(沙三段沉积时期);继承发展期(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时期);裂陷消退期(东营组沉积时期)。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东濮凹陷最重要的构造定型时期,整个凹陷的"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于此时期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新生代 构造演化 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春国 付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27,共4页
受断陷盆地地质条件复杂性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使得人们至今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楚,从而妨碍了对该凹陷油气勘探的深入进行。为此,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衡剖面技术、源岩排烃史模拟、自生伊... 受断陷盆地地质条件复杂性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使得人们至今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楚,从而妨碍了对该凹陷油气勘探的深入进行。为此,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衡剖面技术、源岩排烃史模拟、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含氮化合物等地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和油气运聚的三维模拟等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构造传递带、源盖时空匹配、断裂和油气运聚特征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盖源质量空间匹配、断源匹配、断层封闭性、源岩条件和油气运聚形式的不同则是造成该凹陷南北油气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油气藏形成 构造传递带 烃源岩 盖层 断层 匹配 油气运聚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储集层渗透率变化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建平 唐跃刚 +1 位作者 范子菲 李云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9-600,共2页
从岩石力学原理出发,结合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研究了等温条件下疏松砂岩储集层渗透率随产油量与产砂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出砂冷采过程中储集层渗透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定量预测出砂冷采过程中储集层平均渗透率变化规律,从... 从岩石力学原理出发,结合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研究了等温条件下疏松砂岩储集层渗透率随产油量与产砂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出砂冷采过程中储集层渗透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定量预测出砂冷采过程中储集层平均渗透率变化规律,从而为出砂冷采过程中产量变化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出砂 冷采 储集层 渗透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陶军 姚军 +2 位作者 范子菲 吴向红 赵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628,共3页
原油中的表面活性组分在多孔介质的孔道壁面上吸附形成了边界层,从而使得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远大于中高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首先分析了边界层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一个孔隙网络模型来进行渗流模拟。通过在孔道中引入边界... 原油中的表面活性组分在多孔介质的孔道壁面上吸附形成了边界层,从而使得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远大于中高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首先分析了边界层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一个孔隙网络模型来进行渗流模拟。通过在孔道中引入边界层,可以利用孔隙级网络模型作出压力梯度与渗流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即渗流曲线。由渗流曲线便可进一步确定启动压力梯度。该方法首次在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时直接考虑了边界层的影响,而且将孔隙级网络模型的应用进一步扩展到了低渗透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模型 渗流 低渗透油气藏 启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集层孔隙度评价的热解失重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伦 吴欣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0,27,共4页
充分发挥录井资料的优势进行储层物性、含油性的现场快速评价,无论是对于探井的油气发现还是开发井的水淹层评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入分析影响岩石热失质量的主要因素、充分考虑目前岩石热解仪的升温程序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储... 充分发挥录井资料的优势进行储层物性、含油性的现场快速评价,无论是对于探井的油气发现还是开发井的水淹层评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入分析影响岩石热失质量的主要因素、充分考虑目前岩石热解仪的升温程序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储层岩石骨架质量的泥质和碳酸盐含量校正方法,建立了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储层孔隙度热失重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对黄骅坳陷北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港5-26-2井明化镇组和王官屯油田官50-4-4井枣V油组进行了实际孔隙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岩心实验室分析和测井解释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的储层有效孔隙度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集层 岩石热解 储层评价 热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样品重质组分劈分优化规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超斌 夏朝晖 郭春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69,共3页
相态拟合为组分模型提供了所需的各组分状态参数,拟合的好坏决定其提供的状态参数能否准确表征实际流体性质。因此,以印尼项目凝析气田凝析气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重质组分劈分,分析露点压力、分离器气油比及最大反凝析液量的拟合情况,优... 相态拟合为组分模型提供了所需的各组分状态参数,拟合的好坏决定其提供的状态参数能否准确表征实际流体性质。因此,以印尼项目凝析气田凝析气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重质组分劈分,分析露点压力、分离器气油比及最大反凝析液量的拟合情况,优选重质组分劈分点。在多个样品劈分优选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重质组分(C7+)摩尔含量介于0.96%-29%的重质组分劈分优化规律,从而提高相态拟合精度并节省相态拟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相态拟合 重质组分劈分 拟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M、N凝析气田产能描述
16
作者 赵超斌 夏朝辉 +2 位作者 王晖 郭春秋 史立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7-90,共4页
结合M与N凝析气田的地质特征与流体特点,分析二项式产能方程异常的原因,并进行校正,有效建立了24次产能测试中的21个产能方程,计算无阻流量介于(3~192)×104m3/d,大部分气井为中、高产气井。建立了测井解释渗透率与试井解释渗透率... 结合M与N凝析气田的地质特征与流体特点,分析二项式产能方程异常的原因,并进行校正,有效建立了24次产能测试中的21个产能方程,计算无阻流量介于(3~192)×104m3/d,大部分气井为中、高产气井。建立了测井解释渗透率与试井解释渗透率之间、试井地层系数与无阻流量之间、合理产能与无阻流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最小携液量图版,确定技术上合理的产能。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调整合理产量,为方案设计、生产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描述 试井 产能方程 合理产能 最小携液量 印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PSC-2井复杂条件下双级固井工艺
17
作者 程存志 董本京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2,共4页
缅甸PSC-2井地层压力当量密度"窗口"很窄,地层对钻井液密度和排量非常敏感,给固井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该井在下完套管后,发生了钻井液漏失,一级固井封隔器失效后油气上窜,使固井工作无法按正常设计程序施工。随后采取了一系... 缅甸PSC-2井地层压力当量密度"窗口"很窄,地层对钻井液密度和排量非常敏感,给固井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该井在下完套管后,发生了钻井液漏失,一级固井封隔器失效后油气上窜,使固井工作无法按正常设计程序施工。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如借助地层能量,利用"U"形管原理重新建立循环;控制回压,保持进、出口流量一致,实现"平衡法"固井等,完成了该井的二级固井以及对一级固井的补救施工,初步形成了又涌又漏条件下高压气井的固井施工方案。重点介绍了PSC-2井244.5 mm技术套管在复杂井眼条件下的固井施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井 双级固井 水泥浆 固井质量 PSC-2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