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南方煤层气勘探前景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覃军 张介辉 +1 位作者 徐克定 杨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煤矿资源密不可分,煤层气是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中国南方共发育9套煤系地层,煤层气勘探开发主要层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安源组。通过对南方25个形成煤层气条件较好区块进行远景评价,其... 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煤矿资源密不可分,煤层气是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中国南方共发育9套煤系地层,煤层气勘探开发主要层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安源组。通过对南方25个形成煤层气条件较好区块进行远景评价,其中Ⅰ类有7块,Ⅰ至Ⅱ类有1块,Ⅱ类有6块,Ⅱ至Ⅲ类有3块,Ⅲ类有8块。它们形成了淮南、徐淮、六盘水、织纳、黔北、富源恩洪、贵阳等7个大型聚煤层气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煤系地层 割理 勘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前白垩系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叶舟 支家生 +2 位作者 梁兴 张廷山 徐克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9,27,共7页
江汉盆地南部荆州—沔阳区地处中扬子区晚印支—中燕山期“南北对冲”的前缘干涉带,前白垩系经受中燕山期挤压冲断构造改造相对较弱, 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形成江汉断陷盆地。巨厚的白垩系—新近系区域盖层既构筑了盆地南部... 江汉盆地南部荆州—沔阳区地处中扬子区晚印支—中燕山期“南北对冲”的前缘干涉带,前白垩系经受中燕山期挤压冲断构造改造相对较弱, 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形成江汉断陷盆地。巨厚的白垩系—新近系区域盖层既构筑了盆地南部断陷区晚期沉积重建型整体封存体系,又使区域展布的前白垩系源岩具有晚期深埋生烃和运聚成藏的有利条件,是江汉盆地前白垩系勘探的首选区带。鉴于已发现了前白垩系烃源岩晚期生烃形成古生中储、古生新储型油气藏的重要苗头,建议加强勘探沔阳、江陵、潜江断陷中燕山期构造不整合面及其上下附近的局部构造带,以尽早突破前白垩系烃源的潜在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燕山期 江汉盆地 油气勘探 喜马拉雅期 冲断构造 烃源 生烃 断陷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远景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兴 叶舟 +3 位作者 徐克定 陈继贤 张廷山 刘家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65,共6页
思茅坳陷在晚古生代—三叠纪属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双岛弧后活动边缘海盆地,沉积了区域展布的P、T2+3和J2海相烃源岩系,“盆台相间”格局和由“东隆西坳”转到“走滑挤隆冲断与构造逸脱”演变史控制了海相烃源的运聚,被盆地相区包围的继... 思茅坳陷在晚古生代—三叠纪属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双岛弧后活动边缘海盆地,沉积了区域展布的P、T2+3和J2海相烃源岩系,“盆台相间”格局和由“东隆西坳”转到“走滑挤隆冲断与构造逸脱”演变史控制了海相烃源的运聚,被盆地相区包围的继承性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是油气聚集成藏最佳指向区。中燕山期以来由南向北的持续性挤压造山和走滑、构造逸脱作用使得思茅坳陷J—K区域盖层遭受肢解并和E+N走滑盆地叠置,最终形成封存体系各不尽同的五大持续—肢解型含油气保存单元。处于构造逸脱体系喇叭口的呵叻盆地发现气田和思茅坳陷见气水同喷、原油显示表明,思茅坳陷海相地层仍有油气勘探前景,以存在K3—N区域盖层、断裂改造较弱、源岩成熟度较低、构造发育的英德—景谷、勐腊—勐满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坳陷 油气 地质特征 烃源岩 圈闭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含油气超系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兴 叶舟 +3 位作者 徐克定 吴少华 张廷山 刘家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99,共5页
超越残留构造盆地的含油气超系统,是由共享相似烃源岩、既相互独立又有成因联系的若干个含油气系统构建的含油气成因地质单元,全球具有普遍性。近似的古地理沉积环境和相同时间的区域性烃源岩是确认含油气超系统的前提。中国南方海相独... 超越残留构造盆地的含油气超系统,是由共享相似烃源岩、既相互独立又有成因联系的若干个含油气系统构建的含油气成因地质单元,全球具有普遍性。近似的古地理沉积环境和相同时间的区域性烃源岩是确认含油气超系统的前提。中国南方海相独特的构造格局与演变史造就了区域展布的扬子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下古生界、扬子克拉通碳酸盐岩台地陆表海盆地上古生界、上扬子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和湘桂地块活动大陆边缘海盆地上古生界、三江古特提斯双弧后边缘海盆地上古生界—侏罗系等 5 个海相含油气超系统,晚燕山期—喜玛拉雅期构造运动差异性使之解体。根据含油气超系统内的已知含油气系统普遍规律,用地质类比法预测具类似源岩的其他低勘探程度盆地(或新区)未知含油气系统的展布特征,这在目前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早期阶段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海相 海盆 上古生界 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 上三叠统 下古生界 地质 侏罗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凹陷安源组的发现对油气勘探的启迪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华平 徐克定 +2 位作者 周松源 刘梦才 张廷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3,共4页
首次在南昌凹陷钻探的鄱参1井揭露了上三叠统安源组烃源岩,否定了该区没有晚三叠世沉积的传统认识,预示了南昌凹陷存在上三叠统的勘探新领域。通过对鄱参 1 井区地质结构的分析和综合研究,提出南昌凹陷是从晚三叠世以来受层滑倾滑构造... 首次在南昌凹陷钻探的鄱参1井揭露了上三叠统安源组烃源岩,否定了该区没有晚三叠世沉积的传统认识,预示了南昌凹陷存在上三叠统的勘探新领域。通过对鄱参 1 井区地质结构的分析和综合研究,提出南昌凹陷是从晚三叠世以来受层滑倾滑构造控制的一个独立层块构造单元,构造较周边简单。上三叠统烃源岩具有多种母质类型和晚期生烃能力,和上覆白垩系共同构成重建型油气保存单元,有进一步勘探的价值,并以位于层块构造中带南部地区油气地质条件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安源组 烃源岩 油气勘探 构造控制 油气地质条件 晚三叠世 凹陷 油气保存单元 白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思路与选区评价建议 被引量:22
6
作者 梁兴 马力 +1 位作者 吴少华 雷广才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3期1-16,共16页
南方海相地层分布区具有优越的原始成油气地质条件,但经后期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原始海相含油气系统遭受强烈的“质”、“量”、“位”、“体”改造,其最终成藏与定位条件十分复杂,如何寻找海相油气保存单元和取得反映海相内幕构造的地... 南方海相地层分布区具有优越的原始成油气地质条件,但经后期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原始海相含油气系统遭受强烈的“质”、“量”、“位”、“体”改造,其最终成藏与定位条件十分复杂,如何寻找海相油气保存单元和取得反映海相内幕构造的地震资料已成为当前海相油气评价与勘探的首要任务。以近期油气勘探与评价的新进展为依据,从后期改造的复杂性与不均衡性分析出发,提出南方海相勘探要先易后难。首先从目前地震勘探可以清楚揭示构造面貌和圈闭条件的中生界入手,即在构造挤压盆地持续性保存单元和晚期伸展盆地重建型保存单元之中生界寻找晚期成藏的外生型海相烃源油气藏,并在其中取得海相油气藏重大突破后才逐步探索海相内幕构造油气藏,并提出把白垩系—下第三系区域盖层封闭的保存单元作为南方海相优选的油气勘探目标靶区,海相晚期、混源、次生油气藏可能是最易突破的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藏 类型 保存条件 油气勘探 勘探方针 远景评价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鄱阳凹陷油气系统分析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云俊 赵宗举 +1 位作者 周松源 吕福亮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2-16,共5页
综合分析了南鄱阳凹陷生、储、盖等基本油气地质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震解释剖面、钻井剖面,建立64个一维虚拟点,以盆地模拟为手段,按照动态、正演方式,进行油气系统研究.依据油气聚集区-主力烃源岩-主要储层-主要成藏期(可靠级别)的... 综合分析了南鄱阳凹陷生、储、盖等基本油气地质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震解释剖面、钻井剖面,建立64个一维虚拟点,以盆地模拟为手段,按照动态、正演方式,进行油气系统研究.依据油气聚集区-主力烃源岩-主要储层-主要成藏期(可靠级别)的系统命名原则,认为存在南鄱阳凹陷—P1,P2—P,K3—K3~E(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油气生成、运聚、保持、破坏过程进行了阐述,辅以相应的油气显示佐证,并分别计算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生烃量.在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钻探井失利原因分析,进行勘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鄱阳凹陷 油气系统 勘探前景 油气勘探 油气显示 生烃强度 生烃量 生储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鄱阳坳陷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松源 郑华平 +3 位作者 彭军 徐克定 蒋维三 刘家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8-622,共5页
南鄱阳坳陷为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与中-古生代海相-海陆过渡相盆地的叠合盆地,具有上张下压的结构特征。下构造层发育九岭推(滑)覆构造,自北向南推(滑)覆至南鄱阳坳陷中-南部,南侧的官帽山逆冲体系向北冲,其间的对冲前缘带为二叠系保存的... 南鄱阳坳陷为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与中-古生代海相-海陆过渡相盆地的叠合盆地,具有上张下压的结构特征。下构造层发育九岭推(滑)覆构造,自北向南推(滑)覆至南鄱阳坳陷中-南部,南侧的官帽山逆冲体系向北冲,其间的对冲前缘带为二叠系保存的有利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演化受燕山运动中期古构造格局和赣江断裂带活动的控制。烃源岩发育在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为本区富有特色的优质煤成油烃源岩;纵向上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具备以断块构造圈闭和砂岩岩性圈闭为主的多种圈闭类型;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龙潭组自生自储岩性-构造复合圈闭为最有利的成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鄱阳坳陷 构造演化 煤成油 生油层 生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断裂带对南鄱阳坳陷成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松源 张介辉 +3 位作者 徐克定 蒋维三 彭军 刘家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7,201,共4页
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球物理和钻井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南昌凹陷为例,解剖赣江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赣江断裂带是 NNE向构造带,控制了一系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提... 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球物理和钻井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南昌凹陷为例,解剖赣江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赣江断裂带是 NNE向构造带,控制了一系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提出了南鄱阳坳陷的形成和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早期(冷水坞期)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中期(周家店期—南雄早期)为左行走滑—伸展盆地,晚期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南雄中晚期)和新生断陷盆地(清江期)。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以二叠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晚期成藏为特色,具备上、下(构造层)两套成藏组合,其成藏条件与赣江断裂带的构造控制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断裂带 坳陷 左行走滑 伸展盆地 构造控制 伸展 右行走滑 晚期成藏 油气成藏条件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平煤系树皮煤生油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松源 徐克定 +3 位作者 杨斌 蒋维三 彭军 刘家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13,i0020,共5页
江西省东北乐平地区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因富含树皮体而称之树皮煤,为了明确龙潭组煤成油的机理和勘探前景,文章用有机岩石学方法获得树皮煤显微组分以树皮体为主,同时富含基质镜质体、小孢子体等富氢组分;用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得到树皮... 江西省东北乐平地区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因富含树皮体而称之树皮煤,为了明确龙潭组煤成油的机理和勘探前景,文章用有机岩石学方法获得树皮煤显微组分以树皮体为主,同时富含基质镜质体、小孢子体等富氢组分;用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得到树皮煤的产烃率很高,是迄今已知的最好的煤成油烃源岩;通过单组分生烃模拟实验证实树皮体最有利于生成液态烃;树皮煤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部分潮上带)泥炭坪,成煤物质来自于红树林—半红树林植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东北 乐平煤系 晚二叠世 树皮煤 煤成油 烃源岩 煤显微组分 生油 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予含油气系统内涵的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及其类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兴 叶舟 吴少华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3期81-88,共8页
南方海相勘探新区地质构造复杂,盖层剥蚀严重,水文开启程度高。油气保存条件是油气勘探与综合评价的关键.通过最近十年的南方海相勘探实践,建议在海相盆地(区块)优选过程中引入赋予具备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含油气系统新内涵的“含油... 南方海相勘探新区地质构造复杂,盖层剥蚀严重,水文开启程度高。油气保存条件是油气勘探与综合评价的关键.通过最近十年的南方海相勘探实践,建议在海相盆地(区块)优选过程中引入赋予具备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含油气系统新内涵的“含油气保存单元”概念。整体封闭体系、圈闭、含油气目的层系是构成含油气保存单元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赋存油气藏目的层系之上的区域盖层覆盖程度、遮挡条件和封闭保存体系的顶界等三个方面入手圈定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分布范围。以整体封闭保存体系的有效区域盖层与含油气系统存在的成生关系为基础,可将含油气保存单元划分出持续型、重建型、保持型、残留型等四种基本类型,提出了以现今含油气系统能否得以形成和保存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为核心进行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的新思路,强调在勘探初期阶段只能以整体保存条件作为南方海相盆地(区块)评价优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海相勘探 地质构造 保存单元 勘探评价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VO技术检测杭州湾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华平 蒋维三 张廷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21-24,142-144,共4页
杭州湾地区第四系覆盖区蕴藏着丰富的浅层生物气资源,气藏最大特点是埋藏浅、分布广、丰度低、规模小。文中对埋深大于60m的浅层气藏进行了浅层二维高分辨率地震AVO分析,AVO分析的实质就是分析地震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为了提高AVO... 杭州湾地区第四系覆盖区蕴藏着丰富的浅层生物气资源,气藏最大特点是埋藏浅、分布广、丰度低、规模小。文中对埋深大于60m的浅层气藏进行了浅层二维高分辨率地震AVO分析,AVO分析的实质就是分析地震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为了提高AVO分析的勘探效果,针对工区的地理、地震地质条件,在野外采集和资料处理中采用了以下措施:①采用改变观测系统的办法以减少跳炮现象。②资料处理中采取了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进行了细致的速度分析和真振幅恢复(TAR)处理;针对地层较平缓的特点,采用差分偏移。③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真振幅、地表一致性和去噪等处理手段。通过对工区7条新测线的角道集剖面进行细致的对比解释,并结合AVO属性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发现了多处AVO异常,其与非地震物化探资料(如静电α法、遥感资料解释、微生物勘探资料)所反映的含气情况一致,证明文中所提方法是检测第四系浅层生物气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 浅层生物气 AVO 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三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斌 廖健德 +3 位作者 韩军 覃军 任江玲 康素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3-498,共6页
根据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地区(含北三台南段和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南缘)原油的轻烃对比星图,原油饱和烃m(Pr)/m(Ph)值、β-胡萝卜烷含量特征,三类规则甾烷的组成、妊甾烷的含量特征及其成熟度指标,三、四环萜烷和γ-蜡烷的组成特征,以及应... 根据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地区(含北三台南段和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南缘)原油的轻烃对比星图,原油饱和烃m(Pr)/m(Ph)值、β-胡萝卜烷含量特征,三类规则甾烷的组成、妊甾烷的含量特征及其成熟度指标,三、四环萜烷和γ-蜡烷的组成特征,以及应用原油二环倍半萜的重排补身烷与8β(H)-补身烷的比值及4,4,8,8,9-五甲基+氢化萘(PMDHN)与4,4,8,9,9-PMDHN的比值和C_(30)藿烷及菲、甲基菲化合物等的组成可将本区原油从成因上分为3类,第1类源于中二叠统平地泉组-芦草沟组烃源岩,为本区的主体原油;第2类则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第3类源于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源于二叠系的原油其油源区从东到西分别为吉木萨尔凹陷、天山山前凹陷和阜康凹陷,侏罗系原油则主要源于阜康凹陷的侏罗系烃源岩,而源于石炭系的原油其油源区在工区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台地区 原油 地球化学特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鄱阳坳陷海相烃源岩晚期生烃论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兴 叶舟 +4 位作者 郑华平 杨斌 徐克定 张廷山 周松源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3期7-18,共12页
南鄱阳坳陷为一“上张下压”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存在海相—海陆过渡相的上二叠统茅口组和龙潭组以及上三叠统安源组三套烃源岩。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随上覆白垩纪—古近纪区域盖层厚度成正比增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不存在Ro值“上低... 南鄱阳坳陷为一“上张下压”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存在海相—海陆过渡相的上二叠统茅口组和龙潭组以及上三叠统安源组三套烃源岩。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随上覆白垩纪—古近纪区域盖层厚度成正比增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不存在Ro值“上低下高”的跳跃式变化,白垩系沉积期末,二叠系、上三叠统烃源岩达到了地质历史上的最大埋藏深度,表明晚期叠置的白垩纪—古近纪伸展沉积盖层是导致这些烃源岩达到现今热演化程度并出现晚期生烃的根本原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存在活跃的油气显示,这些原油从地化特征上可分为两大类型。产自LT1井周家店组底部的原油是由龙潭组树皮煤(Ⅱ型干酪根)形成的典型煤成油,且以轻质油为主,未遭受过地表水氧化与生物降解改造,从而证明中燕山期以后确实存在海相烃源岩的晚期生烃。盆地模拟分析表明,坳陷内海相烃源岩晚期生烃现象普遍,生烃强度可达油(150~280)×104t/km2,气(35.5~52.4)×108m3/km2,预示着该叠合盆地晚期成藏具备烃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中生代 晚古生代 海相地层 晚期生烃 烃源岩评价 南鄱阳坳陷 海相烃源岩 晚期成藏 生烃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鄱阳坳陷乐探1井原油树皮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斌 马孝祥 +2 位作者 周松源 覃军 唐协华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3期31-35,共5页
南鄱阳坳陷二甲村凹陷乐探1井在上白垩统周家店组发现油气显示。其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新疆非树皮煤成因的煤成油对比表明,它既具有煤成油的一般特征(如原油物性、族组分、姥植比、碳同位素特征),又有树皮煤的特殊性(如轻烃甲基环己烷... 南鄱阳坳陷二甲村凹陷乐探1井在上白垩统周家店组发现油气显示。其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新疆非树皮煤成因的煤成油对比表明,它既具有煤成油的一般特征(如原油物性、族组分、姥植比、碳同位素特征),又有树皮煤的特殊性(如轻烃甲基环己烷指标、规则甾烷和萜烷的组成特征等),由此认为该井原油主要是由树皮煤形成的煤成油,它与本区广泛分布的海相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有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鄱阳坳陷 晚白垩世 烃源岩 树皮煤成油 油源对比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物性 树皮煤 煤成油 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