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单砂体划分——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50
1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3 位作者 单启铜 孙萌思 于世岩 段宏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系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头组四段发育大面积连片状、条带状的多成因复合分流河道砂体。... 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系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头组四段发育大面积连片状、条带状的多成因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在单砂体精细解剖的基础上,发现该区单砂体主要包括多层式、叠加式、多边式、单边式、对接式、孤立式六种叠置关系,识别出单砂体垂向分期、横向分界的8种测井相标志。采用研究区密井网小井距资料建立了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以此为指导,在研究区泉头组四段5—10小层内共识别出44个低弯度曲流型单砂体。这些单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呈西南-东北方向条带状展布,宽度介于150~500 m,厚度介于2~8 m,宽/厚比介于40~100。最后,通过多组示踪剂分析测试资料,验证了单砂体划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分流河道 废弃河道 三角洲平原 泉头组 扶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格罗斯盆地新生界Asmari-Gachsaran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震 李浩武 +2 位作者 段宏臻 徐祥恺 蒋思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Asmari-Gachsran成藏组合是扎格罗斯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新近纪至第四纪的扎格罗斯褶皱作用使白垩系Kazhdumi组烃源岩埋深加大,大面积进入生烃高峰;同时,... Asmari-Gachsran成藏组合是扎格罗斯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新近纪至第四纪的扎格罗斯褶皱作用使白垩系Kazhdumi组烃源岩埋深加大,大面积进入生烃高峰;同时,构造作用形成了贯穿新生界Asmari组灰岩、Pebdeh组泥岩和白垩系Sarvark组灰岩的开放性裂缝网络,构成油气自烃源岩向储层运移的垂向通道。在大部分地区,Asmari组成藏组合内的油气都是Kazhdumi组烃源岩直接一次充注,而不属于由Sarvark组圈闭中纵向调整而来的次生油气藏。由于裂缝的沟通,Asmari组合Sarvark组储层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在浮力的作用下,浅部的Asmari组储层要比深部的Sarvark组储层更早地充注油气,油气充满度也更高。优质烃源岩、沟通烃源岩与储层的大量开放性垂直裂缝、厚度大的蒸发岩盖层及烃源岩生烃期与构造和裂缝形成期的良好配合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Kazhdumi组烃源岩 Gachsaran组蒸发岩 成藏模式 Asmari-Gachsaran成藏组合 扎格罗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主要含气层系粘土矿物分布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明瑞 张清 +1 位作者 段宏臻 邓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3-750,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主要含气层下石盒子组盒8段及山西组山1段储层中广泛分布粘土矿物,研究不同类型粘土矿物的含量变化及其主控因素对于低渗透储层的改造与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砂岩薄片、铸体薄片...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主要含气层下石盒子组盒8段及山西组山1段储层中广泛分布粘土矿物,研究不同类型粘土矿物的含量变化及其主控因素对于低渗透储层的改造与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砂岩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山1段、盒8下亚段、盒8上亚段的粘土矿物类型主要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及伊蒙混层,并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主要粘土矿物的纵向及平面分布特征,同时对粘土矿物分布差异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3个不同物源区的母岩类型决定了粘土矿物的原始成分,温暖潮湿到干旱气候条件的转化影响粘土矿物的风化或蚀变程度,河流沉积环境的强水动力条件、pH值及弱还原环境等为粘土矿物的沉积、转换及保存提供了条件;经历晚成岩阶段B期后长石蚀变导致伊利石增加,储层物性变得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含气层 上古生界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热成因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6
4
作者 谭彦虎 徐彩辉 +4 位作者 任冰 赵明君 宋兵 杨刚 张冰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2-304,共3页
随着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逐步深化,三湖地区热成因气正在成为新的勘探方向。阐述了热成因气的发现过程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指出三湖地区存在一个新的含气系统——新近系含气系统,对其主要地质条件开展研究后认为,勘探潜力巨大,其天然... 随着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逐步深化,三湖地区热成因气正在成为新的勘探方向。阐述了热成因气的发现过程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指出三湖地区存在一个新的含气系统——新近系含气系统,对其主要地质条件开展研究后认为,勘探潜力巨大,其天然气资源量约1.5×1012m3,碱山—鄂博山—落雁山以西是下步浅层勘探的有利区带,鸭湖—台南构造以东是下步中深层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三湖地区 热成因气 勘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关键参数确定方法——以吐哈盆地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伟明 赵旭 +5 位作者 孙计文 段胜强 王洋 王贵磊 闫旭 田伟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8-265,共8页
致密砂岩气资源评价方法的选取与参数的确定对客观认识致密气的资源潜力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各种资源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选取容积法,结合致密储层特征确定了致密界线和含气饱和度两个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容积法是评价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 致密砂岩气资源评价方法的选取与参数的确定对客观认识致密气的资源潜力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各种资源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选取容积法,结合致密储层特征确定了致密界线和含气饱和度两个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容积法是评价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可信度较高的方法,但参数的准确求取需结合致密储层的特征;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喉道细小、亲水性强和束缚水含量高等特点,而且渗流能力由喉道大小控制,亲水性受具体粘土矿物成分与含量控制,但不受粘土总量控制;伊利石含量越高,岩石的润湿角越小,亲水性就越强,而绿泥石刚好相反;天然气的浮力与毛管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可确定致密储层物性界线,该界线受地层倾角影响明显,从盆地中心到边缘临界致密界线逐渐变小;伊利石表面强吸附水形成的双电层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使传统的阿尔奇公式不适合致密砂岩含气饱和度的解释。而印尼公式充分考虑了泥质含量的影响,更适合于致密储层含气饱和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法 资源潜力 致密砂岩气 非常规油气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石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于川淇 宋晓蛟 +2 位作者 李景景 蒋双泽 张连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5-770,共6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含量丰富,而且长石溶蚀现象普遍,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及其溶蚀产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含量丰富,而且长石溶蚀现象普遍,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及其溶蚀产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长石含量存在差异,凹陷北部长石含量最高,其次是南部,最低的是中部地区;在层位上,沙河街组一段长石含量最高,其次为沙河街组二段和沙河街组四段,含量最低的是沙河街组三段;在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主要的溶蚀产物为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由于高岭石向伊利石和绿泥石转化,导致高岭石含量逐渐降低,浅部的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伊/蒙混层转化而来,而深部的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高岭石蚀变形成。砂岩储层中的伊/蒙混层矿物在浅层含量高,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 溶蚀作用 粘土矿物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