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制梯形螺纹在石油测井仪器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少威 黄晓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1,共4页
简要介绍了美制梯形螺纹(Acme)的种类、用途及标记。以55°英制螺纹为基础,将美制梯形螺纹与国标米制梯形螺纹相结合,研究了一种美制梯形螺纹"国产化"的设计方法和加工手段。Acme螺纹从设计到应用的"国产化"过... 简要介绍了美制梯形螺纹(Acme)的种类、用途及标记。以55°英制螺纹为基础,将美制梯形螺纹与国标米制梯形螺纹相结合,研究了一种美制梯形螺纹"国产化"的设计方法和加工手段。Acme螺纹从设计到应用的"国产化"过程拓宽了螺纹设计的范围,提高了螺纹设计的灵活性。将国标米制梯形螺纹联接与Acme螺纹联接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Acme螺纹联接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可解决带有美制梯形螺纹联接的测井仪器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工作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制梯形螺纹 螺纹联接 测井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在演武地区北部延安组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行军 刘克波 +1 位作者 李香玲 赵渝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演武地区延安组储层声电成像测井特征,查明该地区延安组油藏分布特征。方法在研究区砂岩层理的电成像测井特征基础之上,对该区砂体展布进行预测;利用电成像资料的泥岩倾角及倾向数据,对该区构造进行分析;利... 目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演武地区延安组储层声电成像测井特征,查明该地区延安组油藏分布特征。方法在研究区砂岩层理的电成像测井特征基础之上,对该区砂体展布进行预测;利用电成像资料的泥岩倾角及倾向数据,对该区构造进行分析;利用声电成像测井反映出的裂缝及井眼垮塌方位数据分析研究区的地应力特征。结果研究区延安组砂岩交错层理普遍发育,同一个井区,延安组砂体从底部到顶部古水流方向较为稳定;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在区域上有差异。结论演武地区北部延安组有工业油流的井区应同时具备储层发育和位于构造高点附近两个条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块应在演15井区附近沿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成像测井 地层倾角 古水流方向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古风化壳岩溶储层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司马立强 黄丹 +3 位作者 韩世峰 冯春珍 焦雨佳 宁治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5,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1-2)亚段白云岩储层由于风化岩溶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孔隙系统,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也增加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难度。通过钻井取心和录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曲线,...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1-2)亚段白云岩储层由于风化岩溶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孔隙系统,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也增加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难度。通过钻井取心和录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曲线,结合压汞、铸体薄片、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及试气资料,分别从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岩性、缝洞、物性、平面分布等方面对该层段进行了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地区储层的测井有效性评价标准,并建立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储层的测井识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岩性较纯的细粉晶云岩孔隙结构较好、缝洞配置良好、基质物性好,因而储层有效性好,产能相对较高;向东和东北倾斜的古地貌对储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西向东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储层,其有效性逐渐变差,产能逐渐降低。所得到的储层有效性评价指标在相同岩溶机理形成的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只需根据具体储层特征和试气结果进行标定,适当调整标准即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南部 碳酸盐岩 风化壳储集层 白云岩 孔隙结构 有效性评价 测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流体示踪:三叠系延长组高自然伽马砂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行军 柳益群 +3 位作者 周鼎武 李红 程新虎 南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9-165,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但对其相关研究却很薄弱。一般认为,该区长6段砂岩自然伽马异常高是与长石、黑云母、粘土含量及火山凝灰岩有关。文中通过对高伽马砂岩及邻近...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但对其相关研究却很薄弱。一般认为,该区长6段砂岩自然伽马异常高是与长石、黑云母、粘土含量及火山凝灰岩有关。文中通过对高伽马砂岩及邻近常规砂岩的显微镜薄片观察、X光衍射及粘土矿物分析、电子探针及质谱仪化学元素分析以及沉积与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与常规砂岩相比,高伽马砂岩具有以下特点:钾长石、绿泥石、铁泥质粘土杂基含量明显上升,石英含量明显减少,长石高岭石化强烈,岩屑含量较高,且岩屑假杂基化较为普遍。Th、U、K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其中Th元素含量上升最为显著,主要存在于独居石、金红石、铁泥质粘土、钾长石及部分锆石、磷灰石、黑云母、岩屑中;U元素主要存在于大多数的锆石、部分磷灰石、黑云母及含镁方解石中;K元素主要存在于钾长石、黑云母、金红石、铁泥质粘土、部分钠长石及岩屑中。高伽马砂岩不受沉积相的控制,火山凝灰岩与高伽马砂岩的形成无必然联系,高伽马砂岩与来自于盆地东北方向的物源有一定的亲缘性。综合分析认为,深部热液活动可能导致了高伽马砂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6段 高伽马砂岩 放射性元素 热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蒸发岩盆地中烃源岩的发育规律及其生排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小力 刘翰林 +5 位作者 李荣西 李得路 赵帮胜 程敬华 韦景林 朱倩萍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3-192,共10页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多学科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陆相蒸发岩与烃源岩的成因联系以及蒸发岩对烃源岩生排烃的影响,力求系统、深入地阐述蒸发岩盆地中烃源岩的发育规律及其生排烃特征。结果表明:在蒸发岩盆地中内源有机质和外源有机质的来...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多学科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陆相蒸发岩与烃源岩的成因联系以及蒸发岩对烃源岩生排烃的影响,力求系统、深入地阐述蒸发岩盆地中烃源岩的发育规律及其生排烃特征。结果表明:在蒸发岩盆地中内源有机质和外源有机质的来源都有一定的保障;盐湖中的水体分层为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机质富集的"生"、"运"、"聚"、"保"条件都具备。因此,蒸发岩盆地的半深湖-深湖区成为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区。蒸发岩盆地中烃源岩形成时为强还原环境,且盐类物质含量高,同时因为膏盐岩的高热导率和致密性等特征,使得蒸发岩盆地中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和产物都受到影响。在盐类催化作用下,烃源岩生排烃阶段提前,相同演化阶段油、气产率以及排烃率均较高。但目前,在蒸发岩盆地中烃源岩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对蒸发岩盆地沉积作用和有机质富集机理进行系统性研究,在盐类物质对烃源岩生排烃的催化机理、催化效应的定量化以及蒸发岩盆地中烃源岩评价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岩 烃源岩 蒸发岩盆地 有机质富集 生排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充盐盆下、中三叠统测井响应特征及成钾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科贵 李利 +4 位作者 王刚 王林 陈愿愿 林新 常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9-1072,I0002,1075-1080,共11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资料复查,探明了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顶、底界面特征。根据岩性组合、电性特征、旋回特征及地层厚度特征,对南充盐盆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地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南充盐盆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地层进行了重...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资料复查,探明了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顶、底界面特征。根据岩性组合、电性特征、旋回特征及地层厚度特征,对南充盐盆雷口坡组及嘉陵江组地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南充盐盆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地层进行了重新梳理,得到南充盐盆盐岩层位的空间展布,及3个主要成盐段:嘉四段、嘉五2—雷一1亚段和雷三2亚段。通过大量单井分析,统计各成盐段石盐岩的单层厚度,结合各段岩性组合特征及放射性测井分析各成盐段的成钾条件;绘制各段石盐岩等厚图,得出各段盐岩分布范围及成盐中心,从而确定有利的成钾区。在广安构造的雷三2亚段,首次发现了杂卤石,否定了以往认为的雷三2亚段原始沉积石盐岩的海水中钾含量异常偏低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盐岩 三叠系 地层对比 成钾条件 南充盐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常规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袁伟 张占松 +3 位作者 何小菊 崔云江 李兴丽 吕洪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7-11,共5页
准确计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是产能预测的关键。常规连续计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主要是以核磁资料和毛管资料为基础的,但在没有核磁资料的情况下,这一方法受到限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根据常规测井资料以及毛管压力... 准确计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是产能预测的关键。常规连续计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主要是以核磁资料和毛管资料为基础的,但在没有核磁资料的情况下,这一方法受到限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根据常规测井资料以及毛管压力资料连续计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在缺少核磁资料的情况下达到连续计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的目的,弥补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的不足。对L油田高孔、高渗储层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新方法得到的渗透率、孔喉半径均值、毛管压力中值与岩心分析资料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测井资料 毛管压力 Swanson参数 渗透率 孔喉半径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地层横波测井曲线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元中 周开金 +1 位作者 赵建斌 苗秀英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8-514,423-424,共7页
基于早期开发井普遍缺乏横波测井资料的现实,分别讨论了基于Greenberg-Castagna公式、近似Gas-smann方程和Xu-White模型等3种方法在砂泥岩地层预测横波测井曲线的基本思路,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流程。以某油田开发井横波时差测井曲线预测为... 基于早期开发井普遍缺乏横波测井资料的现实,分别讨论了基于Greenberg-Castagna公式、近似Gas-smann方程和Xu-White模型等3种方法在砂泥岩地层预测横波测井曲线的基本思路,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流程。以某油田开发井横波时差测井曲线预测为例,通过实测横波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在砂泥岩地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Greenberg-Castagna公式法简单实用,经过流体校正后在砂泥岩地层的应用效果较好;近似Gassmann方程法和Xu-White模型法相对复杂,对输入参数进行优化将有助于提高横波速度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地层 横波测井预测Greenberg-Castagna公式 Gassmann方程Xu-Whit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空间有效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25
9
作者 罗少成 成志刚 +4 位作者 林伟川 张海涛 杨小明 肖飞 唐冰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油气储层孔隙可分为毫米级孔隙、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孔隙3种类型,常规储层的孔喉直径一般大于1 μm,致密含气砂岩储层的孔喉直径为0.03~1 μm,纳米级孔隙是致密砂岩储层连通储集空间的主体,因此对其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难度较大.核磁共振T... 油气储层孔隙可分为毫米级孔隙、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孔隙3种类型,常规储层的孔喉直径一般大于1 μm,致密含气砂岩储层的孔喉直径为0.03~1 μm,纳米级孔隙是致密砂岩储层连通储集空间的主体,因此对其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难度较大.核磁共振T2谱与压汞曲线均能很好地反映储层的孔隙结构,利用核磁共振T2谱与压汞实验的相关性,将核磁共振T2谱转化为孔喉分布图谱.在此基础上对岩心核磁共振T2谱和压汞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处理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SLG油田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空间的有效性划分标准为:孔喉半径小于0.04 μm孔喉体系为粘土束缚水体积,孔喉半径为0.04~0.1 μm孔喉体系为非泥质微孔隙地层水体积,孔喉半径为0.1~0.2μm的孔喉体系为毛细管束缚水体积,孔喉半径大于0.2 μm的孔喉体系为可采出流体体积.实践证实,该方法可以对孔喉空间进行快速地定量计算,明确孔隙中的含水特征与赋存状态,实现了对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空间的有效性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核磁共振T2 谱压汞 孔喉空间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原油含水率测量传感器的模型优化与仿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国旺 李利品 +2 位作者 党瑞荣 贾伟 王红彬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7-1314,共8页
电导法原油含水率测量是基于阵列电极传感器的一种测量方法,电极系的结构与参数对传感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拟研究电极系传感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建立传感器电场分布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电极系传感器不同参数... 电导法原油含水率测量是基于阵列电极传感器的一种测量方法,电极系的结构与参数对传感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拟研究电极系传感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建立传感器电场分布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电极系传感器不同参数下的电场分布,分析电极环宽度、激励电极对间距、测量电极间距等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依据仿真结果,确定传感器的优化参数,并对传感器进行了灵敏度的模拟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传感器灵敏度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在高含水(大于85%)的油水两相流含水率测试精度可达3%。测试结果验证了传感器理论和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优化设计传感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含水率 电导法 电极系传感器 有限元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度磁异常化极的伪倾角方法改进 被引量:16
11
作者 石磊 郭良辉 +1 位作者 孟小红 王延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75-1783,共9页
基于改造化极因子的低磁纬度频率域化极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控制参数少、操作简单、化极稳定等优点.本文分析压制因子法和伪倾角法的化极因子特征及其控制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改进伪倾角法的化极因子,即在磁偏角垂直方向及附近采用... 基于改造化极因子的低磁纬度频率域化极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控制参数少、操作简单、化极稳定等优点.本文分析压制因子法和伪倾角法的化极因子特征及其控制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改进伪倾角法的化极因子,即在磁偏角垂直方向及附近采用伪倾角法化极因子,而在其他方向采用常规频率域化极因子.改进后的伪倾角法既能有效压制磁偏角垂直方向及附近化极因子的放大作用,使得化极稳定,又能减少其他方向有效信号的化极特征的损失,提高化极精度.理论模型数据试验表明本文改进方法有效.利用本文改进方法对南海海域磁总场异常数据进行了变磁倾角化极,得到南海海域化极磁异常,这为研究南海大地构造特征和岩浆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总场异常 化极 低纬度 伪倾角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VC的软件界面体系结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映辉 王英杰 +1 位作者 王彦君 樊宏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8-190,193,共4页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是目前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新一轮热潮,是对软件的更高层次抽象。在分析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MVC的软件界面体系结构及其工作机理。软件界面体系结构带来了软件设计的灵活性和高度重...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是目前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新一轮热潮,是对软件的更高层次抽象。在分析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MVC的软件界面体系结构及其工作机理。软件界面体系结构带来了软件设计的灵活性和高度重用性。最后,以软件界面体系结构为指导,分析了MFC(MicrosoftFunda mentClass)的文档视图结构,并给出了软件界面体系结构的具体设计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文档 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条件、研究方法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骥 刘晖 +6 位作者 姜在兴 刘圣乾 梅岩辉 毕彩芹 章轩玮 周春蕾 雷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148,共6页
以含油气系统为切入点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识别出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6个控制因素:稳定的温度-压力条件、气源、水源、气体运移、适宜的沉积物或储集岩和圈闭形成时间。针对这些特点,初步提出了工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特别提及轻... 以含油气系统为切入点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识别出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6个控制因素:稳定的温度-压力条件、气源、水源、气体运移、适宜的沉积物或储集岩和圈闭形成时间。针对这些特点,初步提出了工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特别提及轻烃气体浓度与同位素分析法、孔隙流体特定组分分析法和轻烃蚀变产物分析法3种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开心岭-乌丽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为例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为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有利区优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含油气系统 研究方法 开心岭-乌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长6段高自然伽马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行军 冯春珍 +1 位作者 柳益群 王宝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456,共12页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通过对高伽马砂岩及邻近常规砂岩的主元素、痕量及稀土元素、电子探针微区元素、能谱测井放射性元素分析认为,高伽马砂岩中Th、U、K放射性元素含量比常...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通过对高伽马砂岩及邻近常规砂岩的主元素、痕量及稀土元素、电子探针微区元素、能谱测井放射性元素分析认为,高伽马砂岩中Th、U、K放射性元素含量比常规砂岩都高。其中Th元素含量上升最为显著,主要存在于独居石、金红石、铁泥质黏土、钾长石、部分锆石、磷灰石、黑云母及岩屑中;U元素主要存在于大多数的锆石、部分磷灰石、黑云母及含镁方解石中;K元素主要存在于钾长石、黑云母、金红石、铁泥质黏土、部分钠长石及岩屑中。火山凝灰岩对高伽马砂岩的影响是次要的,高伽马砂岩与来自于盆地东北方向的物源有一定的亲缘性;但该方向上的物源不是高伽马砂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热液活动可能对高伽马砂岩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6段 高伽马砂岩 放射性元素 热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以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小力 李荣西 +6 位作者 李尚儒 何攀 邓金辉 乔博 王建广 韦景林 井阳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8,共9页
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是典型的下扬子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的发育层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等对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泥页岩的发育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等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是典型的下扬子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的发育层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等对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泥页岩的发育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等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页岩单层厚度小、累积厚度大,横向、纵向连续性差;有机质丰度较高,w(TOC)以1.0%~2.5%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Ro分布在0.6%~4.5%之间,以高成熟-过成熟为主。页岩矿物组成中黏土矿物较为富集,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微孔隙和微裂缝,储层物性较差;总含气量和最大吸附气含量都较小。在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的分析表明,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和保存条件。综合分析表明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一般,但在有机质丰度高、物性较好、埋藏适中的构造稳定地区仍然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海陆过渡相 下扬子地区 萍乐坳陷 二叠系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压差法进行低孔、低渗储层产能评价--以塔里木盆地大北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宁 王贵文 +4 位作者 赖锦 李鉴伦 赵彬 蒋其君 王志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7-273,共7页
塔里木盆地大北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典型的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基岩与裂缝形成的双孔隙结构造成储层内部气、水关系复杂。针对此类储层,利用传统的地质和测井方法进行产能评价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基于高等渗流力学理论,... 塔里木盆地大北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典型的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基岩与裂缝形成的双孔隙结构造成储层内部气、水关系复杂。针对此类储层,利用传统的地质和测井方法进行产能评价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基于高等渗流力学理论,本次研究认为决定流体产能的参数是地层压差和孔隙毛管压力,只有当地层压差克服了储层中各相流体产生的毛管压力的阻碍,才能从孔隙介质中产出。在分析大量的岩心压汞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建立利用孔隙度、渗透率计算平均孔隙喉道半径的模型,基于孔隙介质中各相流体分布形态,转化得到各相毛管压力及等效压差,建立了利用"压差法"进行产能及流体性质判别的模型。选择大北气田3口井5个测试层段,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在裂缝层段及非裂缝层段,评价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吻合,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半径 等效压差 压差法 致密砂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梁油田长4+5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之的 杨双定 +3 位作者 刘有霞 韩燕华 王现良 王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9 7,7,共6页
基于现有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电阻率、密度-中子测井泥质含量计算方法,给出不仅适用于高伽马储层,而且对常规低伽马储层亦有较好适用性的泥质含量最小值融合法。利用该法对南梁油田长4+5高、低伽马交互储层的泥质含量进行测井处理与... 基于现有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电阻率、密度-中子测井泥质含量计算方法,给出不仅适用于高伽马储层,而且对常规低伽马储层亦有较好适用性的泥质含量最小值融合法。利用该法对南梁油田长4+5高、低伽马交互储层的泥质含量进行测井处理与解释,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室分析化验的泥质含量较为吻合。该法能够较准确地对研究区高、低伽马交互储层泥质含量进行计算的同时,降低了高伽马储层识别的难度,而且对相邻区块高、低伽马交互储层泥质含量计算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梁油田 高伽马储层 泥质含量 测井处理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分析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阳 王春贤 +3 位作者 冯西会 汶小刚 聂爱兰 王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地震相分析技术日渐成为煤田岩性地震勘探的一门新技术。阐述了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地震相检测技术对不同的波形进行分类,达到区分不同目标体的目的。以圈定火成岩发育范围、预测煤层冲刷变薄带和识别断层、... 地震相分析技术日渐成为煤田岩性地震勘探的一门新技术。阐述了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地震相检测技术对不同的波形进行分类,达到区分不同目标体的目的。以圈定火成岩发育范围、预测煤层冲刷变薄带和识别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为例,讨论了地震相分析技术在煤田岩性地震勘探方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勘探 地震相 波形分类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贵溪盆地周田组膏盐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行军 巫建华 董业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92-300 330,330,共10页
对江西贵溪盆地周田组膏盐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膏盐主要由纹层状泥质石膏、薄层泥质石膏、薄层含泥硬石膏以及石膏脉组成,沿盆地基底断裂带上涌的地层深部卤水是膏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 对江西贵溪盆地周田组膏盐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膏盐主要由纹层状泥质石膏、薄层泥质石膏、薄层含泥硬石膏以及石膏脉组成,沿盆地基底断裂带上涌的地层深部卤水是膏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纹层状泥质石膏形成于水体较深的环境;薄层泥质石膏形成于浅水环境;含泥硬石膏的形成主要受高盐度流体的控制。周田组湖相地层成岩以后,由于盆地边缘断裂的活动使地层产生了裂缝,溶解了早先沉积膏盐的地表水或表层地下水进入裂缝,形成了贵溪盆地的石膏脉。石膏脉的产状、形态表明,石膏脉是在区域张应力并伴随有不同程度剪切应力环境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溪盆地 膏盐成因 周田组 深部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家铺油田孔一段枣Ⅴ油组储集层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军昌 尹伟 +1 位作者 王卓 郭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6,共3页
在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毛管压力参数等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岩石类型、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及非均质性等方面对沈家铺油田孔一段枣Ⅴ油组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孔一段枣Ⅴ油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 在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毛管压力参数等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岩石类型、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及非均质性等方面对沈家铺油田孔一段枣Ⅴ油组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孔一段枣Ⅴ油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杂砂岩;孔一段枣Ⅴ油组为中孔、中渗储集层,其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粒度中值及泥质含量等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孔一段枣Ⅴ油组具有较强的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并可划分为四类,以Ⅱ类和Ⅲ类储集层为主,Ⅱ类储集层最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储集层评价 岩屑 储集层物性 毛管压力 砂岩 层内非均质性 岩石类型 长石 粒度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