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进展与潜力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涛 郑民 +6 位作者 黄福喜 欧阳婧琳 李明鹏 曾繁迪 范晶晶 刘超 刘航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近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勘探领域不断获得多项重大油气发现并落实一批规模储量,展现出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基于勘探进展与取得的地质认识,结合我国陆上含油气盆地的特点,将深层-超深层碎屑岩领域划分为... 近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勘探领域不断获得多项重大油气发现并落实一批规模储量,展现出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基于勘探进展与取得的地质认识,结合我国陆上含油气盆地的特点,将深层-超深层碎屑岩领域划分为前陆盆地、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3种类型,揭示了深层具有有效烃源岩规模分布、富油更富气,以及4种成储机制控制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深层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好等特征。结合深层碎屑岩的基础地质认识、生烃及资源潜力认识、有效储层分布规律和控藏因素等新认识优选有利区带,提出未来四大攻关方向,并基于剩余资源分布特点和勘探认识,优选3类盆地的深层-超深层碎屑岩领域的十大重点区带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碎屑岩 重点领域 重点区带 油气勘探 中国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陆上高难度探区地震勘探突破与启示 被引量:8
2
作者 赵邦六 董世泰 +2 位作者 刘依谋 梁菁 马晓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4,共16页
目前,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开发由隆起区向盆地斜坡、湖盆中心、盆地周缘不断拓展,目的层由中浅层向深层-超深层、对象由常规向非常规油气不断扩展,勘探开发面临探区更复杂、目标更隐蔽、作业难度更高等难题。针对陆上高难度探区地震勘探,... 目前,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开发由隆起区向盆地斜坡、湖盆中心、盆地周缘不断拓展,目的层由中浅层向深层-超深层、对象由常规向非常规油气不断扩展,勘探开发面临探区更复杂、目标更隐蔽、作业难度更高等难题。针对陆上高难度探区地震勘探,中国石油强化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等技术攻关,形成了“两宽两高(宽方位、宽频、高密度、高覆盖)”采集、“双高(高分辨率、高保真)”处理、真地表成像处理、叠前储层定量预测等技术系列,支撑了高难度探区勘探持续突破和储量长期稳定增长,实现油气产量稳中有升。以上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物探技术理念的转变,提出了“油气在地质家的脑海里,更藏在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里”的找油找气新理念;得益于把握住了陆上地震勘探技术突破的牛鼻子,提出了“目标在深层,问题在浅层,关键是速度,核心是精细”的技术思路;得益于管理思路的创新与转变,建立了完整的物探技术管理体系,使各探区地震资料品质大幅度全面提升。这种认识上的突破和管理创新将指导下一步陆上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向全方位、高密度、全数字、多参数、自动化、智能化、全波形、全波场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 双复杂 地震勘探 智能化地震 全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国石油探矿权退减管理举措与评价体系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策 梁坤 +6 位作者 张颖 吴培红 冉启贵 孔凡志 余华琪 邢娅 孔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46,共10页
按照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要求,2020年5月起我国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探矿权退出机制,由按投入不足比例退减转变为到期延续时按比例强制性退减。为了适应退减政策的转折,中国石油及时调整管理理念,积极推出新举措,实现新政下首轮到期探... 按照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要求,2020年5月起我国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探矿权退出机制,由按投入不足比例退减转变为到期延续时按比例强制性退减。为了适应退减政策的转折,中国石油及时调整管理理念,积极推出新举措,实现新政下首轮到期探矿权的延续和有序退减。基于3年多来中国石油的有序退减实践,重点介绍了中国石油探矿权退减管理的主要举措及对国家退减制度优化设计的思考、支撑退减管理决策的矿权区块评价体系的设计思想。在探矿权退减管理方面,推行两大举措:一是多业务联动融合机制,加快探矿权到期前追求勘探发现的工作节奏;二是强化退减预案编制的组织管理和审查把关,全力保障勘探开发优质资源基础的稳定。积极思考国家退减制度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取得勘探新发现探矿权区块的定向激励,大幅降低甚至免除相关区块的应退减面积;二是在指定条件下,对承担国家保供任务的市场主体给予一定的制度性安排。在探矿权评价体系研究方面,探索提出矿权区块评价体系的设计,从可用性、资源条件、成藏条件、经济性、其他条件5个维度开展评价,可更加全面系统和精细化地认识探矿权区块的综合价值,支撑后续企业退减管理决策,也为国家研判和掌握矿权区块价值提供一定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矿权退减 管理举措 矿权区块评价 中国石油 退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矿权内部流转与优化配置改革创新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倪新锋 刘军平 +4 位作者 向峰云 吴培红 王晓星 孔凡志 邬燕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6,共9页
2017年以来,中国石油主动适应国家油气改革新形势,切实加强优质矿权内部勘探开发突破、资源探明和储量动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基于不同阶段的矿权政策,设定流转目标,制定流转原则和流转方案,创新实施了3批矿权内部流转与优... 2017年以来,中国石油主动适应国家油气改革新形势,切实加强优质矿权内部勘探开发突破、资源探明和储量动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基于不同阶段的矿权政策,设定流转目标,制定流转原则和流转方案,创新实施了3批矿权内部流转与优化配置,共35个区块,总面积达11.7×10^(4)km^(2)。取得了3项重大突破、3项重要发现和5项重要勘探新进展,有效动用了一批储量,建立并完善了矿权内部流转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勘探活力,盘活了矿权资源,为加快资源探明、缓解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扶持部分企业扭亏脱困、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表明,矿权内部流转与优化配置是实现勘探快速突破、加快资源探明、保护优质矿权的有效途径之一,4项成功经验与启示可复制推广:一是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是矿权流转工作的重要保障;二是积极转变勘探思路是勘探取得快速突破的关键;三是合理调配资源是缓解老油田资源接替困境和扭亏脱困的有效途径;四是落实“油公司管理模式”改革是配置区块高效勘探、效益开发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矿权 内部流转 优化配置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阳 郑兴范 +7 位作者 肖毓祥 雷征东 邢厚松 熊铁 刘明杨 刘书剑 侯鸣秋 张亚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3,共11页
页岩油是保障国家长期稳产和上产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等盆地均已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发现不同岩相组合类型的页岩油。为确保我国原油2×108t稳产、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中国石油加大页岩油勘... 页岩油是保障国家长期稳产和上产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等盆地均已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发现不同岩相组合类型的页岩油。为确保我国原油2×108t稳产、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中国石油加大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取得了4项进展:(1)规模开发陇东页岩油,建成陇东页岩油百万吨整装示范区;(2)推进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与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吉木萨尔页岩油产能跃上百万吨、古龙页岩油开启纯页岩型页岩油新篇章;(3)持续加大新区勘探力度,多个盆地勘探取得历史性突破;(4)理论、技术和管理持续创新,提质增效见到明显效果。总体来看,不同类型的页岩油还处于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但距离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目标还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中高成熟度 国家示范区 阶段认识 挑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深井、超深井和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53
6
作者 汪海阁 黄洪春 +5 位作者 纪国栋 陈畅畅 吕泽昊 陈伟峰 毕文欣 刘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十三五”以来,工程技术围绕“五油三气”六大盆地勘探开发重点和高温高压、窄密度窗口等钻井提速难点,通过持续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深井、超深井、非常规水平井... 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十三五”以来,工程技术围绕“五油三气”六大盆地勘探开发重点和高温高压、窄密度窗口等钻井提速难点,通过持续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深井、超深井、非常规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非常用井身结构优化、安全高效优快钻井、抗高温钻井液、精细控压钻完井、膨胀管等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成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超深井的钻探作业。研制了大功率顶驱、一体化地质导向系统、绿色经济储层改造等装备工具,研发了耐高温高性能井筒工作液、高效防漏堵漏材料等核心助剂,加快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低成本、规模效益开发。深井钻深能力突破9000m,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突破5000m,一趟钻进尺最长3700m,部分指标比肩北美,助推了塔里木富满、四川双鱼石、大庆古龙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与开发,为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和效益提供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推进,钻井面临的工程地质风险、新的挑战仍然不断出现,还需进一步开展地层压力精确预测、井身结构优化拓展、井眼轨迹控制、抗高温工作液体系、高效破岩与提速工具、地质工程一体化等攻关研究,以实现钻井关键技术与装备的不断迭代升级,支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深井 超深井 水平井 技术进展 挑战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全油气系统中天然气类型与煤岩气分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君峰 李国欣 +1 位作者 贾承造 赵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2-803,共12页
煤系是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天然气资源类型多样。针对煤系全油气系统和煤岩中天然气成藏演化的特殊性,通过系统梳理煤系全油气系统中的天然气主要类型和地质特征,揭示煤岩气的形成、富集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 煤系是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天然气资源类型多样。针对煤系全油气系统和煤岩中天然气成藏演化的特殊性,通过系统梳理煤系全油气系统中的天然气主要类型和地质特征,揭示煤岩气的形成、富集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1)将煤系全油气系统中天然气按赋存特征和成藏机理划分为2种基本类型(常规气和非常规气),再按天然气的源储关系和储层岩性划分为6种类型(远源碎屑岩气、特殊岩性类气,远源/近源致密砂岩气,源内致密砂岩气、泥页岩气和煤岩气等),将煤岩储层中赋存的天然气统一称为煤岩气。现有资料表明,同一地区煤岩气在勘探开发地质特征上存在浅层、深层显著差异性,转换深度界限一般在1 500~2 000 m。基于当前煤岩气认识并充分尊重煤层气术语的应用历史习惯,煤岩气按照埋藏深度可以划分为深层煤岩气和浅层煤层气。(2)按照煤系全油气系统理论“全过程成藏”的研究思想,基于典型煤岩气成藏演化剖析,煤岩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原生型煤岩气、再生型煤岩气、残留型煤岩气和生物型煤岩气4种主要类型,前两种主要属于深层煤岩气,后两种主要属于浅层煤层气。(3)煤岩气成藏演化研究表明,浅层煤层气主要是原生型煤岩气经地质改造后形成的残留型煤岩气或生物型煤岩气,埋藏较浅,具有“低地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吸附气为主、排水降压采气”等主要特征;深层煤岩气主要为原生型煤岩气和再生型煤岩气,埋藏较深,具有“高地层压力、高含气饱和度、富含游离气、气藏不含水或少水”等特征;原生型煤岩气分布广,资源量大,气藏品质好,是煤岩气中最为有利的勘探开发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全油气系统 煤系气 煤层气 煤岩气 煤岩气成藏演化 煤岩气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氦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刘成林 洪思婕 +7 位作者 王馨佩 范立勇 王海东 陈践发 朱玉新 丁振刚 张雪 胡浩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9,共13页
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 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非烃类气藏伴生,且富氦天然气藏具有多层、多类型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中国3大氦气富集盆地。(2)中国西部挤压型盆地以壳源氦气为主,少量为幔源氦气,与烃类和非烃类气藏伴生;中部盆地主要为壳源氦气,与烃类气藏伴生;东部拉张型盆地以壳-幔源氦气为主,主要与非烃类气藏伴生。(3)结合盆地构造背景,划分出7种氦气生运聚模式。(4)特殊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史使中国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氦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与分布特征。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氦气富集理论、对氦气资源潜力准确的认识和创新性的氦气勘探开发技术是中国氦气产量快速上升并稳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量 产量 勘探 资源潜力 氦气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岩气理论技术、勘探开发进展与前景展望
9
作者 李国欣 何新兴 +6 位作者 赵群 张君峰 张国生 张雷 徐旺林 张斌 杨智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共17页
煤岩气作为一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几年在我国取得了战略性突破,对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文章系统阐述煤岩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勘探开发现状,基于资源潜力分析结果展望未来发展前景。研究表明:(1)煤岩气内涵在业... 煤岩气作为一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几年在我国取得了战略性突破,对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文章系统阐述煤岩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勘探开发现状,基于资源潜力分析结果展望未来发展前景。研究表明:(1)煤岩气内涵在业界已形成普遍共识。煤岩是一种典型的双重介质储层,煤岩气藏富含游离气且组分复杂,存在运移聚集,有效成藏需良好的保存条件。(2)煤岩气成藏机理与煤系全油气系统理论框架已初步构建。形成了煤岩气“三场控藏”成藏机理认识,建立了“源储一体、箱式封存”和“多源共储、高点富集”两种类型的成藏富集模式,初步构建了煤系全油气系统理论。(3)初步形成了煤岩气资源评价、地质—工程甜点评价、实验测试、水平井多段压裂、产能评价与生产优化等技术系列,积极探索储层减水/无水改造、煤系多层多气立体开发等技术。支撑全国累计探明煤岩气地质储量5968×10^(8)m^(3),2024年产量为27×10^(8)m^(3)。(4)初步估算全国煤岩气地质资源量超38×10^(12)m^(3),具备2035年实现年产煤岩气300×10^(8)m^(3)的资源基础,将成为天然气产业新的增长极。(5)指出了煤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了未来六大理论技术攻关方向,以期推动煤岩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地质特征 成藏理论 煤系全油气系统 勘探开发 资源潜力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气成藏机理与煤系全油气系统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国欣 贾承造 +2 位作者 赵群 周天琪 高金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3,共15页
煤系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国内外许多大型天然气田、煤层气田就由煤系烃源岩供气或在煤岩内储集成藏。受页岩油气探索实践的启发,按照“将煤岩作为储层整体勘探”的思路,在保存条件较好的深部煤岩内实现了煤岩气勘探开发突... 煤系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国内外许多大型天然气田、煤层气田就由煤系烃源岩供气或在煤岩内储集成藏。受页岩油气探索实践的启发,按照“将煤岩作为储层整体勘探”的思路,在保存条件较好的深部煤岩内实现了煤岩气勘探开发突破,开辟了煤岩储层内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新领域。基于勘探开发实践资料,开展了煤岩气成藏机理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三场”控制成藏机理,明确了煤岩气与煤层气成藏作用的主要差异。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纪—二叠纪海陆过渡相煤系全油气系统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纪陆相煤系全油气系统的特征,指出了进一步构建煤系全油气系统理论的重点研究方向。研究表明:煤岩与泥页岩相比存在强生烃、强吸附能力、双重介质,具备部分或较弱的油气自封闭作用等特征;煤岩气与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相比具有更复杂成藏作用等特殊性,成藏需要一定的煤岩组合形成封闭和岩性、构造圈闭,又具有常规裂缝气藏的特征。与以碎屑岩层系为典型建立的全油气系统基本理论和模式相比,煤系在煤岩储层和源储耦合上,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差异。煤系全油气系统以煤系中煤岩(及暗色泥页岩)为烃源岩和储层,以及与其相邻的致密层为储层或盖层或输导层构成多种类型的煤系油气成藏组合,在源储耦合作用下,在保存条件较好的煤岩储层形成煤岩气,在致密层形成致密油气或在远源形成常规油气,在受后期地质作用破坏的煤岩储层形成煤层气,是一种新类型全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煤岩气 煤层气 致密气 煤岩组合 成藏机理 全油气系统 煤系全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重大理论、关键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完颜祺琪 李国欣 +7 位作者 朱华银 胥洪成 苏云河 李春 李康 邱小松 魏欢 宋丽娜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2019年中国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进入高速发展期,气藏储气库面临着部分在役库达产率低、低渗泛连通气藏建库设计难度大等难题;盐穴储气库面临造腔速度慢和储气空间利用率低等挑战;油藏储气库建库机理与相关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亟... 2019年中国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进入高速发展期,气藏储气库面临着部分在役库达产率低、低渗泛连通气藏建库设计难度大等难题;盐穴储气库面临造腔速度慢和储气空间利用率低等挑战;油藏储气库建库机理与相关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亟需攻关研究。为此,以破解气藏、盐穴、油藏不同类型储气库建库机理、储气空间优化设计等难题为目标,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的在役库提高上限压力优化、大型低渗泛连通气藏建库、储气库群协同调峰优化等技术,助力气藏储气库高效建设与扩容增产;(2)建立的大井眼与水平井造腔、残渣空隙空间利用预测技术,指导了盐穴储气库高效造腔与储气空间利用最大化;(3)创建了气液高速交互滚动排驱仿真模拟与周期注采油气体系相行为模拟实验技术和油藏,形成了油藏建库驱替—传质耦合库容量预测方法,形成了油藏建库协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模式;(4)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高效建设运行和地下空间多元综合利用是未来增强储气保供能力和实现“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中国储气库快速发展,近5年来气藏、盐穴、油藏储气库建库能力全面提升,保障了储气库工作气量由100×10^(8) m^(3)向200×10^(8) m^(3)翻番增长,对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提压扩容 滚动排驱 造腔设计 优化运行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CO_(2)-EGR先导试验新进展
12
作者 何新兴 甘笑非 +5 位作者 杨长城 金亦秋 赵梓寒 曹成 张烈辉 赵玉龙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32,I0001,共15页
CO_(2)-EGR技术对于高效开发天然气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但当前中国的CO_(2)-EGR工程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进行大量研究以支撑先导试验的开展。为此,系统梳理了国内外CO_(2)-EGR技术取得的认识与进展,结合四川盆... CO_(2)-EGR技术对于高效开发天然气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但当前中国的CO_(2)-EGR工程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进行大量研究以支撑先导试验的开展。为此,系统梳理了国内外CO_(2)-EGR技术取得的认识与进展,结合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CO_(2)-EGR先导试验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在该盆地开展CO_(2)-EGR技术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CO_(2)-EGR协同封存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EGG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增压补能与驱替作用、重力分异作用、黏度差异辅助驱替作用、优势吸附置换作用、溶蚀改造作用、抑制水侵作用等;②CO_(2)-水-岩反应促使碳酸盐岩中的方解石溶蚀,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发生变化;③CO_(2)具有一定的阻水效果且超临界CO_(2)阻水效果更强,较之于纯CO_(2),含杂质CO_(2)体系与CH_(4)之间的物性差异较小且杂质含量越多物性差异越小;④为获得更优的驱气效果,应使用纯CO_(2)作为注入介质,并确保CO_(2)处于超临界态。结论认为:①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CCUS-EGR先导试验方案设计具有精细化的气藏工程设计理念、“南北分区”的创新性试验布局、注入介质优化与相态控制3个特点,并形成了一套适应性工艺、注采设计与经济性论证相结合的CO_(2)-EGR实施方案;②后期需要攻关关键技术瓶颈、构建CO_(2)-EGR汇源网络、形成信息化全流程监管、落实风险识别管控措施,以推进CO_(2)-EGR现场试验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卧龙河气田 先导试验 CO_(2)-EGR 技术机理 碳达峰碳中和 CO_(2)封存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意义——以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为例
13
作者 张荣虎 金武弟 +6 位作者 智凤琴 曾庆鲁 余朝丰 王斌 王珂 李东 周世杰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9,共14页
库车坳陷东部迪北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油气增储上产的潜力地区。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特征与油气富集的耦合关系不明确,制约了油气藏的高效勘探与开发。基于储层微观表征、地质建模、断裂-裂缝刻画及油气藏解剖,... 库车坳陷东部迪北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油气增储上产的潜力地区。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特征与油气富集的耦合关系不明确,制约了油气藏的高效勘探与开发。基于储层微观表征、地质建模、断裂-裂缝刻画及油气藏解剖,探究了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分析了资源潜力。研究表明:阿合组储层致密层和低孔高渗带横向上间互分布,储层物性受断裂-裂缝改造后孔渗性明显增强,发育4级断裂控制的4级尺度的甜点区。Ⅰ级—Ⅱ级断裂控制的断裂-裂缝-孔隙体以东西向展布为主,规模大、孔渗性好;Ⅲ级断裂及Ⅳ级断裂控制的断裂-裂缝-孔隙体规模小,常常尖灭于致密砂岩之中。阿合组油气藏第1期烃类充注时间为18~12 Ma之间,储层孔隙度为15%~18%,主要为原油充注,在构造高部位聚集形成常规油藏,后期遭到严重破坏散逸殆尽;第2期烃类充注时间为5 Ma至今,储层迅速致密化,孔隙度为6%~8%,天然气沿断层及裂缝在储层甜点区高效充注。Ⅲ级和Ⅳ级断裂带沟通阿合组层内砂体,与侧向致密储层和上覆泥岩形成良好的配置条件,是圈闭有效性和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阿合组致密砂岩油气富集有利面积可达10^(6)km^(2),主要集中于迪北斜坡的中部平台区和南部平台区,岩性圈闭资源量天然气为1699×10^(8)m^(3)、石油为778×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断裂 储层甜点 侏罗系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特深油气井固井关键技术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靳建洲 魏风奇 +3 位作者 艾正青 马勇 张华 于永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深层超深层是油气增储上产重要接替领域,正向9000 m及以上特深层迈进。针对超深特深井上部大尺寸井眼固井面临的大尺寸套管安全下入及大排量施工等技术难题,下部深层井段固井面临的高温、高压、窄安全密度窗口、窄环空间隙等技术难题,... 深层超深层是油气增储上产重要接替领域,正向9000 m及以上特深层迈进。针对超深特深井上部大尺寸井眼固井面临的大尺寸套管安全下入及大排量施工等技术难题,下部深层井段固井面临的高温、高压、窄安全密度窗口、窄环空间隙等技术难题,经过持续技术攻关与实践,超深特深井固井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尤其在大尺寸大吨位套管安全下入技术、大排量固井施工技术、窄安全密度窗口精细控压固井工艺技术、抗高温固井水泥浆与前置液技术、高温高压固井配套工具、提高固井密封质量配套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该套固井技术在四川、塔里木、准噶尔、渤海湾、柴达木等盆地的超深、特深井固井中进行了应用,在亚洲最深直井PS6井、亚洲最深水平井GL3C井、国内首口“八开八完”HX1井、中国石油近年最高温度井JT1井等应用效果显著。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目标日趋复杂,超深特深井固井仍面临诸多新的挑战,需持续加强超深特深井固井基础理论、超高温固井关键材料及工作液体系、高温高压固井工具及配套固井工艺等研究,为超深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特深井 高温超高温 固井液 固井工具 固井工艺 固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特提斯域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彤飞 张光亚 +8 位作者 罗贝维 喻志骅 张磊 何治亮 白国平 尹继全 祝厚勤 殷进垠 姚健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对特提斯域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早白垩世(125 Ma±),新特提洋处于快速张开阶段,在特提斯域近劳亚大陆一侧的欧洲—北非段、中东—中亚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弧后盆地,在中国西部—印度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和弧后盆地,中国东部—东南亚段主要发育克拉通内盆地。在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广泛发育被动陆缘盆地。②晚白垩世(90 Ma±),新特提洋处于萎缩早期阶段,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被动陆缘盆地及近劳亚大陆一侧裂谷盆地与弧后盆地继承发展。③特提斯域北缘与南缘在早、晚白垩世均广泛发育厚层以砂岩+泥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相组合,纵向上形成多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北非、中东及澳大利亚板块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④中东波斯湾地区白垩纪在相对稳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发育了被动陆缘原型盆地及滨浅海-半深海沉积,加之阿拉伯板块持续位于低纬度环境,由此形成和保存了白垩系富有机质烃源岩和多套优质储-盖组合,为大规模油气富集提供了优越的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岩相古地理 古构造格局 白垩纪 原型盆地 特提斯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锐锋 何海清 +8 位作者 朱庆忠 陈树光 刘喜恒 淡伟宁 胡延旭 师玉雷 张宇飞 于海军 张晰蒙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5-705,共11页
基于古地貌、钻井和地震资料,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制、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套盆地主要历经“弱伸展断拗期、强伸展断陷期和走滑改造期”3期成盆演化过程,发... 基于古地貌、钻井和地震资料,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制、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套盆地主要历经“弱伸展断拗期、强伸展断陷期和走滑改造期”3期成盆演化过程,发育吉兰泰、沙布、纳林湖、兴隆等4大环洼正向构造带,为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区带;②发育下白垩统固阳组、渐新统临河组两套主力咸化湖相烃源岩,具有高含硫富藻、早熟早排、生油窗口宽的特征;③河套盆地周缘山间大型构造转换带控制形成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具有石英含量高(50%~76%)、长期浅埋弱压实、胶结物含量低、储集层物性好的特点,预测古近系有效储集层埋深达8000 m;④构建邻洼鼻隆、环洼潜山、近源断鼻3种油气成藏模式,临河坳陷油气富集规律为“环洼近源是基础、优质厚储集层是前提、良好的构造背景和圈闭条件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临河坳陷 白垩系固阳组 古近系临河组 吉兰泰油田 巴彦油田 油气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改革与油气企业创新实践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倪新锋 刘军平 +4 位作者 向峰云 张颖 郭沫贞 王晓星 王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6,共12页
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竞争性出让已成为获取新探矿权的主要方式。《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自然资规〔2019〕7号)实施4年以来,国家共挂牌出让14轮66个油气探矿权,面积为4.19&... 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竞争性出让已成为获取新探矿权的主要方式。《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自然资规〔2019〕7号)实施4年以来,国家共挂牌出让14轮66个油气探矿权,面积为4.19×10^(4)km^(2),总成交价达93.16亿元。在系统梳理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进程的基础上,对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不同阶段特征、油气企业积极参与改革的创新举措及出让区块勘探实践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可划分为油气改革试点、出让政策落地、竞争性出让全面实施3个阶段,各具特点。(2)为积极应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石油等企业创新管理举措,建立了竞争性出让快速响应机制及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区块价值评估方法和技术流程。(3)出让区块勘探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除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温宿区块建产外,总体油气发现较少,大部分区块已退减。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在促进企业勘查投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元化油气市场已具雏形;为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真正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效培植油气矿业权市场良性竞争的双赢局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出让管理体系、建立国家能源保障基地、开展出让区块后评估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探矿权 油气企业 竞争性出让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区块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沫贞 刘军平 +5 位作者 倪新锋 王玉山 张颖 王晓星 吴培红 周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6,共13页
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是油气企业获取探矿权的重要途径。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具有研究资料有限、研究程度低和评价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制定竞价方案的难点在于如何在短期内对出让区块的勘探潜力、资源规模和经济性作出全面快速准确的评价,... 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是油气企业获取探矿权的重要途径。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具有研究资料有限、研究程度低和评价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制定竞价方案的难点在于如何在短期内对出让区块的勘探潜力、资源规模和经济性作出全面快速准确的评价,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法。前期研究表明,优选合理的评价参数、建立合理的参数赋值标准是出让区块快速评价的关键,综合定量评价的结果是出让区块快速评价的核心。基于已出让区块资料条件和竞价规则,提出资料条件、地质条件(区带勘探潜力、烃源岩、储层、保存、圈闭、成藏配置)、资源量可靠性及工程技术等9类评价因素、18个评价参数及其赋值标准,建立了竞争性出让区块快速评价的参数体系。同时提出对竞争性出让区块勘探潜力、勘探风险和工程技术开展综合定量评价的油气勘探成功概率法,以及经济性评价的折现现金流法和类比法,从而为出让区块的竞价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将上述方法应用于部分已出让区块,所得出的竞价方案与实际竞价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探矿权 竞争性出让 快速评价 勘探潜力评价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探矿权出让区块价值评估技术及其应用——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法
19
作者 倪新锋 刘军平 +3 位作者 郭沫贞 王晓星 吴培红 杨钊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针对油气矿产资源在勘探开发中存在地质条件、勘探开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经济评价方法来评估油气探矿权价值。该方法可在油气探矿权内预期的资源量、勘探开发投入、操作成本及油气销售收... 针对油气矿产资源在勘探开发中存在地质条件、勘探开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经济评价方法来评估油气探矿权价值。该方法可在油气探矿权内预期的资源量、勘探开发投入、操作成本及油气销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获得不同概率的油气探矿权估值,进而为竞价方案编制提供依据。该方法应用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某油气探矿权出让区块的价值评估,获得该区块多个竞争报价,对应企业内部收益率发生的概率,评估得出以报价4.85亿元竞得该区块探矿权时,企业内部收益率大于8%发生的概率为75.4%。最终该区块的探矿权以4.853 2亿元成交,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经济评价方法可为企业适应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这对企业公开竞争获取油气探矿权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探矿权 价值评估 蒙特卡罗摸拟 折现现金流法 竞争性出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临河组超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锐锋 陈树光 +12 位作者 冯广业 师玉雷 胡延旭 孙瑞娜 万照飞 武函 田思思 张宇飞 汪关妹 周然然 罗玉财 王孝超 张晰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近年来,通过加大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晚期油气成藏地质认识研究,在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实现了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基于对临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热模拟、钻录试井资料及成储成藏演化分析,主要形成3点地质认识:(1)临河坳陷北部古... 近年来,通过加大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晚期油气成藏地质认识研究,在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实现了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基于对临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热模拟、钻录试井资料及成储成藏演化分析,主要形成3点地质认识:(1)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发育富含树脂体(陆源)和藻类体(水生)的优质烃源岩,该烃源岩在低演化阶段开始大量生排烃,具有生烃强度大、生烃窗口宽的特点,淖西洼槽带超深层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油气资源潜力大;(2)发育远源水浅坡缓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广覆式分布,受低地温、晚深埋、高石英含量、弱压实、弱胶结等弱成岩因素影响,形成了以弱成岩保孔主导、叠加后生超高压改造扩缝的成储新机制,储层物性好,极大拓展了超深层油气勘探空间;(3)生烃期早充注、持续沉降深埋热演化、加速生排烃和持续充注形成过饱和与超高压油气藏,而超高压一旦超过储源交互体破裂压力,形成缝孔连通、源储同聚、连续型大面积展布的常规油气成藏新认识,有力提高了超深层常规油气藏勘探潜力。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临河组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利勘探区规模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超深层碎屑岩晚期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对类似盆地尤其是万米超深层的源内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河坳陷 古近系 超深层 超高压 千吨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