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热采高温封堵剂研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晓义 肖武林 +3 位作者 王美成 康承满 张雷 王正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17,共5页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热采过程中容易发生蒸汽地下窜流和地表汽窜,严重影响产能水平,还会造成地面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稠油热采高温封堵剂研究。以苯酚、甲醛为主要原料,有机胺为催化剂,合成了油溶性酚醛树脂OSR,并与环氧树脂、有机...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热采过程中容易发生蒸汽地下窜流和地表汽窜,严重影响产能水平,还会造成地面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稠油热采高温封堵剂研究。以苯酚、甲醛为主要原料,有机胺为催化剂,合成了油溶性酚醛树脂OSR,并与环氧树脂、有机硅偶联剂、稀释剂等复配,研制了新型酚醛环氧树脂类高温封堵剂HTD。在实验室模拟稠油油藏条件,将HTD与一定粒径的石英砂混合充填、压实、高温养护,进行了高温成胶固化试验,评价了高温固化性能、耐温性能及高温封堵性能等,并在3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得出,HTD的抗温能力可达300℃以上,在温度高于180℃时与石英砂固结体的抗压强度高于12 MPa,在220~300℃条件下对高渗透率岩心的封堵率高于99.5%,突破压力梯度大于35 MPa/m;现场试验后,封堵了蒸汽窜流通道,试验区恢复了正常蒸汽吞吐生产,注汽压力3.5~5.5 MPa,试验两年后,产油水平提升至62.12 t/d,平均日增油22.7 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HTD具有优良的耐温性能和封堵性能,可有效封堵蒸汽地下窜流和地表汽窜通道,增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油井产能,且有效期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汽窜 高温封堵剂 酚醛环氧树脂 风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定量识别与表征--以克拉玛依油田X区克下组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窦琰 陈平 +3 位作者 庞艳君 黄亮 李志军 丁洋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8,共6页
砂砾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一般是在开发后期因长期注水开发而形成,其非均质性和储层性质已发生较大变化。为准确识别水流优势通道,并且建立可运用推广的标准化定量表征技术,文中以克拉玛依油田X区克下组为例,结合地质资料和开发动态数据,... 砂砾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一般是在开发后期因长期注水开发而形成,其非均质性和储层性质已发生较大变化。为准确识别水流优势通道,并且建立可运用推广的标准化定量表征技术,文中以克拉玛依油田X区克下组为例,结合地质资料和开发动态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系数、秩相关系数、井间阻力系数等参数和日注水量统计分析,根据累积概率分布规律及二八现金分流原则对水流优势通道等级进行划分。研究表明:砂砾岩油藏的孔隙体积、渗透率、注水强度、注水量、注采比是表征水流优势通道的重要动静态参数;渗透率大于950×10^(-3)μm^(2),渗透率的级差大于70,变异系数大于0.75,突进系数大于4.2等可作为水流优势通道的主要识别标准。该研究成果对于后期注聚方案调整及提高聚驱试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油藏 水流优势通道 参数表征 识别标准 克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城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启动阶段注采参数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霍进 桑林翔 +4 位作者 刘名 吕柏林 姜丹 杨浩哲 黄立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克拉玛依风城油田2012年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技术,为保证循环预热效果、增加水平段连通程度、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对启动阶段进行了注采参数优化研究。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确定了启动阶段的目标函数及注采参数,... 克拉玛依风城油田2012年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技术,为保证循环预热效果、增加水平段连通程度、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对启动阶段进行了注采参数优化研究。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确定了启动阶段的目标函数及注采参数,对"两目标、三因素、三因子"对比模拟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启动阶段高压增温、低汽降耗的调控思路。启动阶段注采参数优化的结果为:预热压力应控制在低于油藏破裂压力0.5~1.0 MPa,水平段温度均匀后1~3 d增压,注汽速度在保证水平段温度均衡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实例应用表明,该优化技术是实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风城油田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启动阶段 注采参数优化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城油田超稠油SAGD采出液高温密闭脱水技术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东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3,10-11,共7页
风城油田采用双水平井SAGD技术开发超稠油取得成功,但是SAGD采出液温度高,乳化程度高且复杂,油水分离困难.通过基本物性分析、显微照相和Zeta电位测定,分析SAGD采出液稳定机理,研究预脱水和热化学脱水、掺柴油降黏辅助脱水技术,研制耐... 风城油田采用双水平井SAGD技术开发超稠油取得成功,但是SAGD采出液温度高,乳化程度高且复杂,油水分离困难.通过基本物性分析、显微照相和Zeta电位测定,分析SAGD采出液稳定机理,研究预脱水和热化学脱水、掺柴油降黏辅助脱水技术,研制耐温预脱水剂SB-1和正相破乳剂KL-1,形成SAGD采出液高温密闭脱水工艺.结果表明,SAGD采出液掺入质量分数为10%的柴油,在140℃温度条件下进行预脱水和热化学脱水,净化油含水率小于2%,脱出污水含油质量浓度小于8.0g·L-1,投产年处理量为30×104 t原油的高温密闭脱水试验站,实现风城油田当前SAGD采出液的全部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SAGD 高温密闭 脱水 风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城油田超稠油污水旋流分离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樊玉新 魏新春 +2 位作者 胡新玉 欧阳建利 刘东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3-717,共5页
风城超稠油具有密度高、黏度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采出液泥砂含量高,以及存在多重乳液形态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采出液油水分离难度大,分离出的污水含油量高,污水处理药剂用量大,系统运行效率低,处理成本高。旋流分离是一种实现高温... 风城超稠油具有密度高、黏度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采出液泥砂含量高,以及存在多重乳液形态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采出液油水分离难度大,分离出的污水含油量高,污水处理药剂用量大,系统运行效率低,处理成本高。旋流分离是一种实现高温密闭处理,提高分离效率、污油回掺处理效果的经济、高效处理技术。通过风城超稠油污水旋流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超稠油污水旋流除油-化学反应处理技术,补充完善了新疆油田污水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法处理技术,为超稠油污水处理探索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风城油田 超稠油 含油污水 旋流除油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风城组页岩油成藏特征与“甜点”评价
6
作者 宋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特征,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分析了风城组沉积及储集性能,并结合脆性与含油性特征,进行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研究表明:风城组形成于高盐度闭塞缺氧的还原环境,储集...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特征,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分析了风城组沉积及储集性能,并结合脆性与含油性特征,进行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研究表明:风城组形成于高盐度闭塞缺氧的还原环境,储集岩类型主要为咸水细粒混积岩,纵向变化复杂,非均质性强,有机质含量垂向差异大,混积岩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2%,干酪根类型以Ⅱ1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咸水条件下生烃潜力高;风城组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微裂缝为主,占比分别为40.00%与39.45%,具有细歪度、分选差、排驱压力变化大、中值压力高等特点,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储层,主要含油层岩性为纹层状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白云岩;一类“甜点”体具有高脆性、高含油面积、物性好、裂缝发育程度高等特点,集中分布于风城组二亚段及三亚段底部,二亚段中上部以二类“甜点”体发育为主。研究结果对准噶尔盆地风城组页岩油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页岩油 储层特征 “甜点”预测 风城组 乌尔禾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建模技术在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邹拓 左毅 +3 位作者 孟立新 刘云利 邢向荣 冯金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核心之一是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地质建模是定量表征储层新的认识体系的唯一手段。复杂断块老油田具有开发年限长、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剩余油局部富集等特点,针对二次开发要求,提出了相应地质建模对策与方法。... 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核心之一是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地质建模是定量表征储层新的认识体系的唯一手段。复杂断块老油田具有开发年限长、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剩余油局部富集等特点,针对二次开发要求,提出了相应地质建模对策与方法。结合复杂断块老油田断层数量多、相互切割关系复杂的构造特点,采取分步模拟—关键层控制—整体构造建模的思路,准确高效建立精细构造模型;为了逼近地质"真实"的微相模拟效果,应用垂向和平面双地质趋势约束法多次迭代微相建模技术,确保后续属性模型最大程度接近储层地质"真实"参数分布;同时,针对重点潜力油砂体,提出不同随机模拟方法嵌套使用、逐级模拟的构型精细建模技术对策,快速建立科学的地质模型。将以上技术对策与方法应用到港东油田二次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老油田二次开发地质建模提供一个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控制 双趋势约束 构型建模 复杂断块 二次开发 港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井网重组与二元驱复合增效——以南襄盆地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艾敬旭 周生友 +4 位作者 马艳 肖见 代亚竑 李洪生 惠冠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针对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面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难题,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为例,提出了井网重组与二元驱复合增效技术。鉴于研究区油砂体平面叠合情况、物性差异等地质特点,以及纵向单层动用程度差别大的状况,首先采... 针对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面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难题,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为例,提出了井网重组与二元驱复合增效技术。鉴于研究区油砂体平面叠合情况、物性差异等地质特点,以及纵向单层动用程度差别大的状况,首先采用相似性的原则,对层系井网细分重组;同时对原井网开展注采井网完善、充分利用水平井挖潜等方式,对研究区进行了井网三维立体重组加密调整。根据油藏特点,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主力油砂体采用二元复合驱,其他非主力油砂体进行水驱调整挖潜。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注入参数。研究表明,采用井网重组与二元驱复合增效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比"复合驱"与"井网调整"二者单独作用之和高出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网重组 二元驱 采收率 高含水油藏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属性群决策的油田承包商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兴 兰明菊 章玲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0-184,共5页
油田承包商安全风险评价问题已成为确保油田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承包商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是实现事前安全风险管控的先决条件。油田承包商安全风险综合评价属于多层次多目标多人决策问题,是多属性群决策模型的典型应用... 油田承包商安全风险评价问题已成为确保油田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承包商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是实现事前安全风险管控的先决条件。油田承包商安全风险综合评价属于多层次多目标多人决策问题,是多属性群决策模型的典型应用场景。针对当前多属性群决策理论研究中,主客观赋权法存在数学模型复杂、计算量大和反复调整参数等问题,首先使用熵权法,得到属性的客观权重;然后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调整主观权重;最后基于最小相对熵法准则反映不同权重之间的距离,建立优化模型,求解出集成权重。为多属性群决策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可行的权重集成方法,通过对油田承包商的风险评价的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油田生产安全风险事前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属性群决策 油田承包商 安全风险评价 熵权法 相对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31
10
作者 史基安 何周 +3 位作者 丁超 辜清 熊巧荣 张顺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2-968,共7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是重要的产油层和储集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对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砂砾岩既有水上冲积扇沉积环境沉积的,也有水下扇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是重要的产油层和储集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对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砂砾岩既有水上冲积扇沉积环境沉积的,也有水下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形成的。前者主要为棕褐色、泥质杂基含量高、分选和磨圆差,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后者经过了稳定水流的淘洗,杂基含量少,钙质或沸石类胶结发育,分选性和磨圆度也较高,其物性条件也明显较好。并据此建立了研究区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有机结合的沉积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湖岸线的重要性,同时模糊冲积扇与扇三角洲之间的界限。并对冲积扇与扇三角洲各亚相的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和沉积序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该区寻找二叠系优质储层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百地区 二叠系 砂砾岩储层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登娄库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占东 李阳 +3 位作者 刘云利 胡慧婷 马凤荣 张小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9,共9页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登娄库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风南地区百口泉组储层有利成岩相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青 刘洛夫 +4 位作者 万青青 汪洋 季焕成 宋光建 张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9,共9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乌尔禾—风南地区百口泉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根据岩心分析化验数据,确定百口泉组储层物性特征;根据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确定百口泉组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根据X线衍射结果,确定黏土矿物组分及体积分数;根据岩心...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乌尔禾—风南地区百口泉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根据岩心分析化验数据,确定百口泉组储层物性特征;根据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确定百口泉组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根据X线衍射结果,确定黏土矿物组分及体积分数;根据岩心薄片及其测井曲线特征,采用"物性加主控因素"分类方法,划分成岩相类型并建立各成岩相测井响应特征,确定成岩相分布规律,预测有利成岩相分布区。结果表明:百口泉组储层主要经历压实作用,碳酸盐、黏土矿物、黄铁矿、硅质胶结作用,以及长石、石英溶蚀作用。储层可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即特低孔渗杂基充填相、中孔渗弱压实强溶蚀相、低孔渗强压实强溶蚀相、特低孔渗方解石胶结相和特低孔渗强压实相,其中中孔渗弱压实强溶蚀相和低孔渗强压实强溶蚀相为有利成岩相。中孔渗弱压实强溶蚀相主要分布于乌009—风4井区,低孔渗强压实强溶蚀相主要分布于乌2—风南7—夏75井区。该分析结果可为研究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岩作用 百口泉组 乌尔禾—风南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燕山运动期断裂控藏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俊榜 李培俊 +1 位作者 胡智 刘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1,共7页
准东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它在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断裂系统。为查明该地区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洞悉断裂控藏机理,从研究区已知油气藏解剖入手,对控藏断裂特征进行... 准东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它在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断裂系统。为查明该地区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洞悉断裂控藏机理,从研究区已知油气藏解剖入手,对控藏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后指出,准东地区油气藏与断裂相伴而生、关系密切;在研究区众多断裂中,燕山运动期断裂对油气藏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地区成藏条件的空间配置以及成藏期次与构造演化的匹配关系决定了燕山运动期断裂作为油气输导通道的有效性,并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相对于燕山运动期断裂而言,先期(海西运动期、印支运动期)断裂形成过早,烃源岩尚未成熟,后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多造成原生油藏的调整和破坏,均与现今油气藏分布关系不明显,而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明显受燕山运动期断裂的控制。这一新认识对准东地区今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断裂期次 燕山运动 断裂控藏 输导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波 刘云利 +3 位作者 刘海上 陈朕 文革 史基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0,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主要为砂砾岩,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主要为砂砾岩,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存在部分原生孔隙和少量的微裂缝;储层孔隙结构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决定着砂体的原始孔隙度及储层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是决定砂体最终能否成为有效储集体的关键,较强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以及相对较弱的溶蚀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储层物性和孔喉参数等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5类,大部分集中于Ⅳ类和Ⅴ类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夏二段储层物性比夏一段略好,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相对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二叠系 夏子街组 乌尔禾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风地区风城组白云质岩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殷建国 丁超 +3 位作者 辜清 王仲军 王贵文 史基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5期83-88,106,共7页
通过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的粉砂岩、泥岩和凝灰岩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晶体以细晶和粉晶为主,呈团块状、星点... 通过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的粉砂岩、泥岩和凝灰岩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晶体以细晶和粉晶为主,呈团块状、星点状,顺层或顺微裂隙分布于凝灰质或泥质基质组分中。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晶间孔、溶孔和裂缝,其中溶孔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沉积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作用共同影响白云质岩类储层物性。沉积环境决定白云质岩类岩石的分布范围;白云石化作用增强岩石脆性;构造活动下发育大量裂缝,其作为储集空间及渗滤通道,使得溶孔在裂缝周边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质岩类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水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汉青 刘阳 +2 位作者 魏波 折文旭 杨若姣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储层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而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表征及分类评价是储层研究的重点。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方法,对其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分析孔喉结构参数与宏观物性相关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储层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而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表征及分类评价是储层研究的重点。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方法,对其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分析孔喉结构参数与宏观物性相关关系,提出以"分选排驱压力"作为孔隙结构分类标准,用数据构形理论确定其分类下限。结果表明:长7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为主,其次是残余粒间孔,喉道以窄片状和管束状为主,小孔—微喉和微细喉道,"高孔低渗"为其主要特征;以"分选排驱压力"为标准,将孔隙结构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三类,不同孔隙结构代表不同储层类型;三类储层类型对应三种储层物性,其中Ⅰ型储层物性最好,应作为开发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孔隙结构 分类评价 长7储层 合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21
17
作者 潘涛 姜歌 孙王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在详细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将泥页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分为宏观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和岩石力学非均质性3个方面。泥页岩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主要体现在储层的横向展布、垂向上的岩性变化以及... 在详细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将泥页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分为宏观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和岩石力学非均质性3个方面。泥页岩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主要体现在储层的横向展布、垂向上的岩性变化以及裂缝的分布特征。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优质页岩的有效厚度普遍大于30 m,横向上厚度变化较小,均质性相对较好;垂向上泥页岩中普遍含砂质和灰质,部分层段几乎为粉砂岩,垂向非均质性非常明显;储层中裂缝主要发育在龙马溪组底部层段,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主要受矿物组分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其矿物组分、微孔隙和微裂缝的发育特征具有非常明显的非均质性。岩石力学非均质性主要包括泊松比、弹性模量、脆性和应力各向异性,是决定后期水力压裂措施和页岩气产量的关键。综合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龙马溪组页岩横向均质性较好,垂向非均质性、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微观非均质性以及岩石力学非均质性明显,对后期页岩气井的压裂和采收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储层 非均质性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北、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储集层对比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程 彭梦芸 +1 位作者 赵婷 王金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5,共8页
玛湖凹陷的玛北斜坡区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与之相邻的玛西斜坡区勘探效果甚微。为此,根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玛北与玛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对比分析,认为储集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存在明显... 玛湖凹陷的玛北斜坡区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与之相邻的玛西斜坡区勘探效果甚微。为此,根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玛北与玛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对比分析,认为储集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是造成储集层物性差异的根本原因。玛西斜坡区含油气远景优于玛北斜坡区,玛西斜坡区深层是有利储集层分布区,扇体两翼和玛中1井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玛北斜坡区 玛西斜坡区 百口泉组 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素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暂堵压井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神根 曹成龙 +2 位作者 朱建忠 庞喆群 尹太恒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0,共6页
暂堵压井技术在油气田修井作业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解决修井过程中压井液漏失、气侵、高压井压不住等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修井作业中暂堵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暂堵剂的研究成果进展与应用,并指出各类暂堵剂在不同地层条... 暂堵压井技术在油气田修井作业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解决修井过程中压井液漏失、气侵、高压井压不住等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修井作业中暂堵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暂堵剂的研究成果进展与应用,并指出各类暂堵剂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了不同类型暂堵剂的应用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暂堵压井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 压井 暂堵剂 凝胶暂堵剂 颗粒暂堵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先导试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霍进 桑林翔 +2 位作者 范赛华 单朝晖 许维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受构造、沉积微相、流体分布、注采井网和注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局部区域生产恶化。开展注采结构调整研究表明,对于油藏储量丰度低的区域调整为排式注采井网可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采收...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受构造、沉积微相、流体分布、注采井网和注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局部区域生产恶化。开展注采结构调整研究表明,对于油藏储量丰度低的区域调整为排式注采井网可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采收率从39.2%提高至42.9%;而油藏丰度高的区域则采用加密调整的方式可取得较好开发效果,采收率从37.2%提高至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南21井区 注采井网 井网调整 先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