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WT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成因及流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枫凌
徐士鹏
+3 位作者
刘涛
卢志明
李想
艾尼·买买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成岩作用中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分布、成藏过程中油水分异等内因及钻探过程中测量方法精度等外因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区油层低阻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与高束缚水饱和度和矿化度引起的导电性,构造幅度低与油层厚度薄为次要因素。通过对储集层导电模型分析,基于地层水与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构建电性特征与流体饱和度对应关系,分层系建立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划分各流体类型下限标准,实现流体精确识别。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测井解释与实际生产匹配程度88.2%,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K油田
白垩系
低阻油层
成因机理
导电模型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拐凸起南斜坡八道湾组油层低阻成因及识别
2
作者
李枫凌
方鑫鑫
+2 位作者
张镇
马思洁
刘荣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1-551,共11页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南斜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低阻油层与一般低阻油层对比,储集层具有形成时期早、埋藏深度大、岩石粒度较大、泥质含量低等特点,低阻成因具有较强特殊性。在对国内外典型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该区钻井...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南斜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低阻油层与一般低阻油层对比,储集层具有形成时期早、埋藏深度大、岩石粒度较大、泥质含量低等特点,低阻成因具有较强特殊性。在对国内外典型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该区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从构造、沉积、成岩作用、储集层特征、成藏条件等多角度,开展八道湾组油藏低阻主控因素研究。该区油藏低阻的形成受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共同控制,低构造幅度、弱水动力沉积等宏观背景下,低油水分异程度、高地层水矿化度及低凝灰岩岩屑含量,是油藏低阻的主控因素;束缚水饱和度偏低,是油藏低阻的次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地层电阻率与油气指示系数关系图版,与该区试油和试采资料对比,符合率92.9%,为中拐凸起南斜坡八道湾组低阻油层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
八道湾组
低阻油层
成因机理
主控因素
油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玛2井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9
3
作者
崔雁虎
朱国涛
+3 位作者
朱杰
刘涛
高祥录
王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5,I0002,共13页
砂砾岩储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流体赋存规律复杂,制约单井产能及油藏开发效果。选取玛2井区百口泉组典型砂砾岩岩心,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储层可动流体离心实验,定量表征不同孔喉尺度的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分析可动流体主控因素。...
砂砾岩储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流体赋存规律复杂,制约单井产能及油藏开发效果。选取玛2井区百口泉组典型砂砾岩岩心,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储层可动流体离心实验,定量表征不同孔喉尺度的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分析可动流体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差异较小,其中T2截止值介于1.86~6.69 ms,平均为4.02 ms;可动流体饱和度为44.30%~54.88%,平均为48.38%;可动流体孔隙度为1.86%~6.69%,平均为3.95%。砂砾岩岩心实验的最佳离心力介于0.92~0.97 MPa,最佳离心状态下较大孔喉流体动用程度较高,束缚流体主要赋存于较小孔喉。孔隙度、渗透率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孔喉连通性越好,物性越好,可动流体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填充或遇水膨胀减小孔隙空间或堵塞喉道,造成束缚流体含量增加。该结果为认识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饱和度
流体赋存特征
主控因素
核磁共振技术
砂砾岩储层
百口泉组
玛2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T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成因及流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枫凌
徐士鹏
刘涛
卢志明
李想
艾尼·买买提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油田技术服务分公司
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
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1E-2506)
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科研基金研究项目(577108/2021/2)。
文摘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成岩作用中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分布、成藏过程中油水分异等内因及钻探过程中测量方法精度等外因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区油层低阻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与高束缚水饱和度和矿化度引起的导电性,构造幅度低与油层厚度薄为次要因素。通过对储集层导电模型分析,基于地层水与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构建电性特征与流体饱和度对应关系,分层系建立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划分各流体类型下限标准,实现流体精确识别。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测井解释与实际生产匹配程度88.2%,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WTK油田
白垩系
低阻油层
成因机理
导电模型
流体识别
Keywords
WTK oilfield
Cretaceous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
genetic mechanism
conductivity model
fluid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拐凸起南斜坡八道湾组油层低阻成因及识别
2
作者
李枫凌
方鑫鑫
张镇
马思洁
刘荣军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油田技术服务分公司
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
分公司
红山
油田
有限责任
公司
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
分公司
重油开发
公司
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
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1-55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03048)。
文摘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南斜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低阻油层与一般低阻油层对比,储集层具有形成时期早、埋藏深度大、岩石粒度较大、泥质含量低等特点,低阻成因具有较强特殊性。在对国内外典型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该区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从构造、沉积、成岩作用、储集层特征、成藏条件等多角度,开展八道湾组油藏低阻主控因素研究。该区油藏低阻的形成受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共同控制,低构造幅度、弱水动力沉积等宏观背景下,低油水分异程度、高地层水矿化度及低凝灰岩岩屑含量,是油藏低阻的主控因素;束缚水饱和度偏低,是油藏低阻的次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地层电阻率与油气指示系数关系图版,与该区试油和试采资料对比,符合率92.9%,为中拐凸起南斜坡八道湾组低阻油层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
八道湾组
低阻油层
成因机理
主控因素
油层识别
Keywords
Junggar basin
Zhongguai bulge
Badaowan formation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
genetic mechanism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il layer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TE1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玛2井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9
3
作者
崔雁虎
朱国涛
朱杰
刘涛
高祥录
王琛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油田技术服务分公司
西安
石油
大学
石油
工程学院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5,I0002,共13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2020D-5007-0205)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2JY054)
新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低效油田开发公司项目(2021-1941)。
文摘
砂砾岩储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流体赋存规律复杂,制约单井产能及油藏开发效果。选取玛2井区百口泉组典型砂砾岩岩心,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储层可动流体离心实验,定量表征不同孔喉尺度的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分析可动流体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差异较小,其中T2截止值介于1.86~6.69 ms,平均为4.02 ms;可动流体饱和度为44.30%~54.88%,平均为48.38%;可动流体孔隙度为1.86%~6.69%,平均为3.95%。砂砾岩岩心实验的最佳离心力介于0.92~0.97 MPa,最佳离心状态下较大孔喉流体动用程度较高,束缚流体主要赋存于较小孔喉。孔隙度、渗透率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孔喉连通性越好,物性越好,可动流体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填充或遇水膨胀减小孔隙空间或堵塞喉道,造成束缚流体含量增加。该结果为认识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提供支持。
关键词
可动流体饱和度
流体赋存特征
主控因素
核磁共振技术
砂砾岩储层
百口泉组
玛2井区
Keywords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fluid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glutenite reservoirs
Baikouquan Formation
Ma 2 Block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WT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成因及流体识别方法
李枫凌
徐士鹏
刘涛
卢志明
李想
艾尼·买买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拐凸起南斜坡八道湾组油层低阻成因及识别
李枫凌
方鑫鑫
张镇
马思洁
刘荣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玛2井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主控因素
崔雁虎
朱国涛
朱杰
刘涛
高祥录
王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