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新立油田泉三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君君 王志章 +1 位作者 张枝焕 程国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新立油田泉三段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松辽盆地南部泉三段沉积时期,盆地基底缓慢沉降,地形平缓,湿润与干旱气候交替出现背景下形成曲流河沉积。识别出了边滩、废弃河道、河漫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新立油田泉三段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松辽盆地南部泉三段沉积时期,盆地基底缓慢沉降,地形平缓,湿润与干旱气候交替出现背景下形成曲流河沉积。识别出了边滩、废弃河道、河漫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6种微相。绘制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为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新立油田 杨大城子油层 泉头组 曲流河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油气层——以克拉玛依石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渝新 张君劫 +2 位作者 杨宏 姬嘉琦 董彦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8,共3页
在论述测井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地质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定量评价油气层的方法。通过对阵列感应测井的应用效果分析,特别是结合泥浆滤液侵入分析,研究油、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 在论述测井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地质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定量评价油气层的方法。通过对阵列感应测井的应用效果分析,特别是结合泥浆滤液侵入分析,研究油、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测井资料快速、直观判断油层的方法;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建立的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在油藏精细评价和开发井测井解释中得到了应用,提供了精确的油层参数;在油藏的油水分布研究中,通过多口井的地层压力测试(MDT)资料,建立油藏压力剖面及确定储集层中流体密度参数,结合常规测井和试油资料等综合分析,准确地确定了油藏的油水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测井响应 阵列感应测井 定量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 被引量:5
3
作者 侯冰 刘庆 +1 位作者 耿智 盛世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9-483,共5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克80井区风城组裂缝性致密火成岩油藏为例,为提高单井产能,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技术。在有效识别储集层天然裂缝潜在发育区域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区域地应力和三维储集层岩石力学强度,建立区域可压裂性评价方法,优选... 以克拉玛依油田克80井区风城组裂缝性致密火成岩油藏为例,为提高单井产能,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技术。在有效识别储集层天然裂缝潜在发育区域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区域地应力和三维储集层岩石力学强度,建立区域可压裂性评价方法,优选压裂"甜点",在压裂"甜点"上对目标井位进行产能模拟和压裂方案优化,并最终确定工程方案。钻井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有效提高了储集层缝网沟通规模,增大了泄流面积,从而提高了增产效率,单井产量提高显著。同时,可对甜点区域进行二次工程改造,通过增加压裂液液量提高施工规模,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上述应用效果证明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技术的有效性和推广价值,对裂缝性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裂缝性致密储集层 单井产能 天然裂缝 压裂规模 泄流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组地质时代再认识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正江 师天明 +5 位作者 唐鹏 黄嫔 郑大燃 万明礼 王旭 殷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8-681,共14页
关于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组的地质时代和内部层系的划分,众说纷云,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地质研究和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表和井下生物地层综合研究。根据克拉玛依组下段S7砂层组晚三叠世标准植... 关于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组的地质时代和内部层系的划分,众说纷云,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地质研究和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表和井下生物地层综合研究。根据克拉玛依组下段S7砂层组晚三叠世标准植物多实拟丹尼蕨Danaeopsis fecunda的发现,提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组上段时代应为晚三叠世,下段时代应为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的界线位于井下克拉玛依组下段S7砂层组内部的地层划分意见,认为克拉玛依组与下伏百口泉组为不整合接触,缺失早三叠世晚期和中三叠世早—中期的沉积;早—中三叠世加依尔山前为剥蚀区,晚三叠世后开始接受沉积,经历了由洪积扇→辫状河→湖泊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至晚三叠世中晚期进入白碱滩组开阔湖盆沉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克拉玛依组 中三叠世:晚三叠世 生物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层非均质性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气窜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贾凯锋 王玉霞 +4 位作者 王世璐 计董超 刘斌 张瑞尧 高金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的原油采收率并最大限度地抑制CO_2气窜现象,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储集层非均质性(平面和纵向)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的影响,基于实验效果分析了不同模型产油量、最终驱油效率、见气时间、气窜时间及驱替压差等...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的原油采收率并最大限度地抑制CO_2气窜现象,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储集层非均质性(平面和纵向)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的影响,基于实验效果分析了不同模型产油量、最终驱油效率、见气时间、气窜时间及驱替压差等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纵向上,储集层渗透率级差越小,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时间越晚;在平面上,高注低采效果优于低注高采,即注入端渗透率较大时,CO_2气窜时间较晚,驱替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油 驱油效率 储集层非均质性 气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储层成因差异及其对储集物性的控制效应——以玛湖凹陷玛2井区下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庞德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9-154,共6页
根据岩心观察及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铸体薄片微观分析和物性测试等,对玛湖凹陷玛2井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及泥质砂岩等。其中,将砂砾岩按成因的不同可... 根据岩心观察及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铸体薄片微观分析和物性测试等,对玛湖凹陷玛2井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及泥质砂岩等。其中,将砂砾岩按成因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牵引流砂砾岩及重力流砂砾岩两类,它们在成熟度、泥质杂基含量、孔隙类型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异,继而造成储集物性的巨大差异。该区砂砾岩的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总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沉积环境(微相)对目的层砂砾岩储层的储集物性具有明显的控制效应;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的牵引流砂砾岩储集物性最好,扇面河道微相次之,泥石流及碎屑流微相内形成的重力流砂砾岩储集物性最差,甚至可形成物性隔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乌尔禾组 牵引流砂砾岩 重力流砂砾岩 玛2井区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玛2井区下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及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有平 盛世锋 高祥录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4-210,共7页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样品物性分析,对玛湖凹陷玛2井区下乌尔禾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再认识,并对其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乌尔禾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并非之前所认为的水下扇沉积;其...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样品物性分析,对玛湖凹陷玛2井区下乌尔禾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再认识,并对其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乌尔禾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并非之前所认为的水下扇沉积;其沉积物总体显示牵引流和重力流交替沉积作用过程;可进一步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漫流、扇面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流、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及滑塌等10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及碎屑流沉积非常发育;沉积微相类型对储层的储集物性和含油性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河道微相内发育的牵引流砂砾岩储层泥质杂基含量低,储集性能好,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各沉积时期内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河道砂砾岩体是研究区开展后续油气评价及开发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有利储层 玛2井区 下乌尔禾组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21井区夏子街组二段沉积物源方向及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有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综合运用重矿物组合、地震相、波阻抗反演、单井与联井相剖面分析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等手段,对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中二叠统夏子街组二段沉积物源及沉积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子街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主要物源方向为... 综合运用重矿物组合、地震相、波阻抗反演、单井与联井相剖面分析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等手段,对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中二叠统夏子街组二段沉积物源及沉积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子街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主要物源方向为北北西向。百21井区夏子街组二段发育5个沉积旋回,下部2个旋回以辫状水道沉积为主,上部3个旋回以辫流带侧缘及漫溢带沉积为主,反映扇体沉积范围缩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百21井区 二叠系 夏子街组 物源分析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