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某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欣泽 邹炜杰 +7 位作者 孙晨 付璇 陈潜 袁亮 王梓丞 邢晓凯 熊小琴 郭良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23-2833,共11页
为得到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本文采用商业软件OLGA建立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管道安全停输时间计算模型。基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规划的超临界CO_(2)管道工程参数范围,开展了对输量、管径、管长、首站出站温度、土壤环境温度... 为得到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本文采用商业软件OLGA建立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管道安全停输时间计算模型。基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规划的超临界CO_(2)管道工程参数范围,开展了对输量、管径、管长、首站出站温度、土壤环境温度、总传热系数、末站进站压力等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影响因素研究,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得出了土壤环境温度、管长等为敏感因素。为预测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基于以上参数化分析得到的1728组安全停输时间计算结果,建立了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数据库,结合量纲分析方法,利用Python拟合得到了用于映射七大可变参数(自变量)与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因变量)的高度非线性回归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拟合公式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预测准确性良好,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安全停输时间 灰色关联 公式化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射孔技术在新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章敬 杜宗和 +3 位作者 聂洪力 江洪 刘会娟 李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6,共3页
针对新疆油田多种类型油气藏,在不同区块选用经过优化设计的复合射孔方案,对其生产效果与邻近采用常规射孔工艺的油气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中低渗油藏中的井中采用复合射孔工艺技术,增产增注效果显著,采液强度大幅度增高,有效提高... 针对新疆油田多种类型油气藏,在不同区块选用经过优化设计的复合射孔方案,对其生产效果与邻近采用常规射孔工艺的油气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中低渗油藏中的井中采用复合射孔工艺技术,增产增注效果显著,采液强度大幅度增高,有效提高了井筒与地层之间的渗流能力,使近井地带裂缝之间的沟通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但在物性较差和含油性差的油藏中,应用复合射孔技术,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射孔 常规射孔 优化设计 增产 采液强度 渗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SAGD鱼骨状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晶 王新 +2 位作者 于洋飞 张宝龙 胡新兴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为有效增加油层裸露面积,提高稠油油藏储层吸收蒸汽的效果,从而提高稠油井的产量及采收率,新疆油田将SAGD水平井与鱼骨状水平井技术相结合,以SAGD成对水平井为基础,利用SAGD磁定位导向技术与鱼骨状分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注汽井水平段... 为有效增加油层裸露面积,提高稠油油藏储层吸收蒸汽的效果,从而提高稠油井的产量及采收率,新疆油田将SAGD水平井与鱼骨状水平井技术相结合,以SAGD成对水平井为基础,利用SAGD磁定位导向技术与鱼骨状分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注汽井水平段钻若干鱼骨状分支井眼,形成了可有效增加储层裸露面积的SAGD鱼骨状水平井钻井技术,并钻成了SAGD鱼骨状水平井FHW3043井组。FHW3043井组的顺利钻成证明了SAGD鱼骨状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可行性,为该技术在稠油油田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水平井 鱼骨状水平井 井身结构 井眼轨迹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组合及产能差异
4
作者 鲍李银 庞雄奇 +8 位作者 崔新璇 陈宏飞 高军 邹亮 赵振丞 王琛茜 王雷 李闻东 刘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提出了对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火山岩具有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大类。爆发相以熔结火山碎屑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大于10%,为主要储层;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小于6%,火山沉积相物性差。②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以气孔、杏仁体内孔及溶蚀孔为主,原生粒间孔较少,爆发相与溢流相顶部溶蚀孔洞发育最为显著。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发育程度与到断裂距离紧密相关,中-酸性溢流相以斜交缝、网状缝为主,基性溢流相以高角度直劈缝为主。③研究区有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等4种岩相组合。产能最高的为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组合,其次为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组合、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组合,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组合组合日产量最低。④储层有效厚度与含油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孔隙度和地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差异 岩相组合 火山岩储层 佳木河组 金龙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Scope随钻测井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霍进 宋渝新 +3 位作者 张一军 崔新疆 李庆 杜洪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39,共2页
PeriScope随钻测井具有独特的定向测量,对流体和地层边界非常敏感的特点,它能360°成像,显示最佳导向方位,由于探测深度大,并能提早发出警报,因而能及时对井下情况作出判断,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场应用6口井,油层钻遇率高达98.4%,开... PeriScope随钻测井具有独特的定向测量,对流体和地层边界非常敏感的特点,它能360°成像,显示最佳导向方位,由于探测深度大,并能提早发出警报,因而能及时对井下情况作出判断,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场应用6口井,油层钻遇率高达98.4%,开发效果显著,平均单井日产油25.4t,是设计产能的3.69倍。这项技术对于地质控制程度低、薄层、底水油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随钻测井 定向测量 油层钻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曼D油田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的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双 郭睿 +1 位作者 赵国良 黄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0-733,618,共4页
介绍了中国首次利用该技术成功开发高度衰竭后期的薄储高孔低渗的阿曼D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实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长水平段、小井距、跟趾反向部署、顶采底注的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的策略。首先开展先导试验,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 介绍了中国首次利用该技术成功开发高度衰竭后期的薄储高孔低渗的阿曼D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实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长水平段、小井距、跟趾反向部署、顶采底注的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的策略。首先开展先导试验,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以精细的地质模型为基础,以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技术为保障,推广完善了水平井整体注采开发井网。在水平井注采优化过程中,应用丰富的动静态资料了解注水动态,以流线模拟技术跟踪水驱油动态,从而调整注入和产出量,达到水驱均衡推进的目的。实践结果表明,水平井注采开发效果显著,以B块为例,截至2011年底注水增油量为220×104t,含水上升稳定,预计最终采收率可达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曼 水平井 碳酸盐岩油藏 地质建模 动态监测 流线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CO_(2)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开发——以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上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黄伟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上乌尔禾组油藏为低孔低渗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差,注水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保持程度低,后油井全面关停。近年来重新压裂复产,初期效果显著,但产量递减率高。为解决油井低产低效的问题,开展CO_(2)表面活性剂复合...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上乌尔禾组油藏为低孔低渗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差,注水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保持程度低,后油井全面关停。近年来重新压裂复产,初期效果显著,但产量递减率高。为解决油井低产低效的问题,开展CO_(2)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研究,并进行提产试验。在增油机理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多组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CO_(2)表面活性剂复合注入方式及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增产油量随不同吞吐周期注入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开采强度等参数变化的响应关系,确定了复合吞吐的最佳注入参数。矿场实施后,单井自喷达240 d,增产原油630 t,补充地层能量、改善流动性的效果显著,可供同类油藏开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上乌尔禾组 低渗稠油油藏 CO_(2) 表面活性剂 复合吞吐 数值模拟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油田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地质建模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瑞兰 王泽华 +2 位作者 孙友国 郭桂生 蔡贤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试井等方面的资料,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建立了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的岩相、裂缝发育带、裂缝密度、裂缝孔隙度模型;同时利用地震属性作宏观约束,在构造应力、成像测井、微地震波监测、试井等分析基础上,建...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试井等方面的资料,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建立了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的岩相、裂缝发育带、裂缝密度、裂缝孔隙度模型;同时利用地震属性作宏观约束,在构造应力、成像测井、微地震波监测、试井等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目的层不同尺度和规模的裂缝系统模型,求取了双重介质的水动力模型-渗透率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储量计算。通过对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建模的研究,为车排子油田火成岩双重介质油藏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油田 火成岩 双重介质储集层 三维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成因 被引量:7
9
作者 董同武 张廷山 +2 位作者 霍进 黄世伟 姜照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克拉玛依九区南齐古组稠油油藏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相变快,岩性复杂。利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分析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对该区低电阻率稠油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 克拉玛依九区南齐古组稠油油藏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相变快,岩性复杂。利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分析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对该区低电阻率稠油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裂缝的大量存在、粘土附加导电性、黄铁矿等骨架导电性、微幅度构造以及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都是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以成功地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低电阻率 成因分析 稠油油层 岩性 地质环境 测井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九_6区注蒸汽加烟道气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卓飞 霍进 +2 位作者 吴平 黄景龙 王力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33-435,共3页
利用先进的CMG的STARS模型热采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九6区注蒸汽加烟道气开采方式,优化了注采参数。结果表明:在蒸汽吞吐后期添加锅炉烟道气可大幅度地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烟道气辅助蒸汽吞吐可延长吞吐2~4周期,提... 利用先进的CMG的STARS模型热采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九6区注蒸汽加烟道气开采方式,优化了注采参数。结果表明:在蒸汽吞吐后期添加锅炉烟道气可大幅度地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烟道气辅助蒸汽吞吐可延长吞吐2~4周期,提高蒸汽吞吐采收率7.02个百分点;蒸汽驱中加烟道气可以提高蒸汽驱开发效果,提高汽驱采收率3.7个百分点;蒸汽烟道气吞吐4个周期转蒸汽烟道气段塞驱是九6区油藏最佳开采方式,最终采收率可达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稠油 数值模拟 蒸汽 烟道气 开发 预测 汽驱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混注加砂压裂工艺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章敬 李佳琦 +3 位作者 蔡贤平 纪拥军 谢寿昌 程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0-562,共3页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组油藏地质特征,优选了全程纤维混注加砂压裂工艺作为下一步增产措施。对XJ一碳纤维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了纤维横向固砂能力、纵向悬砂能力及混纤维支撑剂的裂缝长期导流能力,优选的纤维浓度(0.9%~1.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组油藏地质特征,优选了全程纤维混注加砂压裂工艺作为下一步增产措施。对XJ一碳纤维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了纤维横向固砂能力、纵向悬砂能力及混纤维支撑剂的裂缝长期导流能力,优选的纤维浓度(0.9%~1.2%)可完全满足施工携砂需要且对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影响甚微。施工时选用国内专用纤维泵及其连接模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精度,增加了效率。对现场25井层的应用结果表明,进行纤维压裂措施后比措施前平均日产液量增加了3.2倍,日产油量增加了4.4倍,平均单井累计增产325t,合计累计增产8130t,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纤维混注 加砂压裂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克尔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岩溶分带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冯海霞 李树新 +2 位作者 陈冬梅 和虎 周彩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5-1071,共7页
塔里木盆地岩溶缝洞型储层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备受关注,而目前预测此类型储层的方法较有限。在新疆伽什县西克尔野外露头区地表岩溶现象丰富,志留系地层以填平补齐的方式充填在一系列的溶沟和溶槽中,部分洼地中还有志留系地层残留,表明... 塔里木盆地岩溶缝洞型储层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备受关注,而目前预测此类型储层的方法较有限。在新疆伽什县西克尔野外露头区地表岩溶现象丰富,志留系地层以填平补齐的方式充填在一系列的溶沟和溶槽中,部分洼地中还有志留系地层残留,表明该区发育加里东中期岩溶。在本区岩溶古地貌的基础上,基于排泄基准面的分析,划分出3级岩溶台面并对应发育3期岩溶。据现代地貌学和岩溶学理论,按照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并结合本区岩溶发育特征,运用岩溶旋回的观点将第二期岩溶剖面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滤带和水平潜流带,认识到西克尔地区古岩溶地下水发育规律及洞穴发育程度。构造运动是垂向岩溶分带性的主控因素;因此,在大的构造背景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预测巴楚地区的缝洞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旋回 岩溶台面 垂向岩溶分带 西克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集层脆性特征及评价方法
13
作者 翟勇 郭雅宁 +4 位作者 丁乙 李翼杉 崔一诺 李斌 刘向君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高效开采必须依赖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脆性是储集层改造的关键参数,也是明确工程甜点位置的核心指标。鉴于此,以东营凹陷页岩储集层为对象,综合单轴、三轴和高温高压岩石抗压实验,厘清了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性... 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高效开采必须依赖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脆性是储集层改造的关键参数,也是明确工程甜点位置的核心指标。鉴于此,以东营凹陷页岩储集层为对象,综合单轴、三轴和高温高压岩石抗压实验,厘清了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性质及脆性特征。结合岩石能量平衡理论与脆性特征,依据岩石破裂前与破裂后的能量演化特征,构建了一种新的脆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单轴环境下,页岩脆性破裂显著,呈现多裂缝破裂特征,有利于储集层改造;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温度与围压协同作用将抑制岩石脆性破裂,增强岩石延展性,页岩脆性明显降低。基于构建的脆性评价方法,明确了页岩脆性的主控因素。岩石物性参数(孔隙度、密度、声波时差)与脆性的相关性较差,矿物和弹性参数是判断脆性的有效依据,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成果有利于页岩储集层工程甜点识别,为储集层高效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集层 脆性评价 岩石能量 高温高压 力学性质 工程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沉积微相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铭赫 程璐 田继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8,113,共5页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单井相测井相泌123和泌124区块古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2井区致密油藏井间压窜识别及分析
15
作者 黄后传 曹晓璐 +3 位作者 李宁 加玉锋 吴国龙 巨世昌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7,共7页
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中拐凸起金龙2井区致密油藏采用水平井水力压裂缝网开采,受大规模加密井和储集层断裂带影响,井间压窜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生产效率。通过调研和探讨多段压裂水平井井间压窜监测识别方法的适用性,结合金龙2井区现场压... 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中拐凸起金龙2井区致密油藏采用水平井水力压裂缝网开采,受大规模加密井和储集层断裂带影响,井间压窜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生产效率。通过调研和探讨多段压裂水平井井间压窜监测识别方法的适用性,结合金龙2井区现场压裂施工监测和生产资料,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压裂施工和微地震特征的井间压窜识别流程,并对研究区井间压窜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金龙2井区井间压窜现象严重,不仅存在同层位和同断块压窜,也存在跨层位和跨断块压窜;金龙2井区水平井井距较小和储集层断层发育,会诱发井间压窜,应避免在大规模断裂区域加密布井,也应适当减小加密井压裂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部隆起 中拐凸起 上乌尔禾组 致密油藏 水平井 水力压裂 井间压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油气层——以克拉玛依石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渝新 张君劫 +2 位作者 杨宏 姬嘉琦 董彦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8,共3页
在论述测井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地质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定量评价油气层的方法。通过对阵列感应测井的应用效果分析,特别是结合泥浆滤液侵入分析,研究油、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 在论述测井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地质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定量评价油气层的方法。通过对阵列感应测井的应用效果分析,特别是结合泥浆滤液侵入分析,研究油、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测井资料快速、直观判断油层的方法;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建立的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在油藏精细评价和开发井测井解释中得到了应用,提供了精确的油层参数;在油藏的油水分布研究中,通过多口井的地层压力测试(MDT)资料,建立油藏压力剖面及确定储集层中流体密度参数,结合常规测井和试油资料等综合分析,准确地确定了油藏的油水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测井响应 阵列感应测井 定量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湖区块2000 m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17
17
作者 于洋飞 杨光 +3 位作者 陈涛 柯学 杨兆亮 王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0,共4页
近年来,为应对低油价形势下的规模效益开发,新疆油田玛湖区块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加水平段长度,以提高水平井单井产量。因此,新疆油田在玛湖区块Ma HW1325水平井上开展了2 000 m长水平段的钻井试验。针对该井超长水平段钻井所面临的钻压传... 近年来,为应对低油价形势下的规模效益开发,新疆油田玛湖区块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加水平段长度,以提高水平井单井产量。因此,新疆油田在玛湖区块Ma HW1325水平井上开展了2 000 m长水平段的钻井试验。针对该井超长水平段钻井所面临的钻压传递困难、井眼清洁困难、井壁稳定难度大、钻井提速难度大、固井完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通过优化井眼剖面、加装旋转导向工具、优选钻头、采用类油基钻井液体系和韧性水泥浆体系等多项技术对策,有效实现了水平段的顺利延伸和钻井提速目标。Ma HW1325水平井完钻时水平段长达2 000 m,创下了新疆油田水平井钻井水平段长度的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水平段 摩阻 扭矩 旋转导向工具 类油基钻井液 固井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基亚克盐上油田白垩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的证据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阳 汪孝敬 +5 位作者 李维锋 韦盼云 高立群 杨卓伟 杨远峰 李大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114-120,共7页
为理清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上油田白垩系砂体成因特征,指导油气田开发。在高密度井网条件下,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分析化验、古生物、测井等综合资料,研究储层砂体的粒度、结构、成分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白垩系下统巴列姆组... 为理清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上油田白垩系砂体成因特征,指导油气田开发。在高密度井网条件下,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分析化验、古生物、测井等综合资料,研究储层砂体的粒度、结构、成分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白垩系下统巴列姆组储层主要是细砂岩及粉-细砂岩;具有小型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高。西北部三角洲平原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及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砂体整体呈朵状展布,具有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4种亚相以及水上分支河道、水下分支河道、浅湖砂坝等10个微相,并分析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形态;其中巴列姆二段时期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分布在工区中西部,巴列姆一段时期工区整体演变为前三角洲——浅湖亚相,为一典型的退积式三角洲;该研究结果为肯基亚克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基亚克盐上油田 白垩系 巴列姆组 沉积特征 曲流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移微重力监测技术的SAGD蒸汽腔扩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爱萍 刘欢 +4 位作者 黄后传 赵婧含 杨登杰 马建强 李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6,共7页
为揭示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扩展规律,利用时移微重力监测技术,对新疆重油油田H井区侏罗系齐古组稠油油藏的蒸汽腔扩展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时移微重力监测获取了反映油藏剩余密度的剩余重力异常数据,利用该数据进行三维... 为揭示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扩展规律,利用时移微重力监测技术,对新疆重油油田H井区侏罗系齐古组稠油油藏的蒸汽腔扩展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时移微重力监测获取了反映油藏剩余密度的剩余重力异常数据,利用该数据进行三维最小二乘反演,确定了蒸汽腔的纵向分布,并提出了解释蒸汽腔扩展规律与剩余重力异常关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解释H井区5个井组蒸汽腔的扩展规律,把蒸汽腔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上升阶段、横向扩展阶段及向下扩展阶段,并利用井温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该方法揭示了SAGD蒸汽腔在油藏中的扩展规律,为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优化稠油油藏的生产调控措施,也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时移微重力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蒸汽腔 扩展规律 重力异常 剩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2井区含蜡原油结蜡微观机理及预测模型
20
作者 甘磊 林铁军 +3 位作者 李建 陈昆 杨洪 尼戈热·居拉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4-1450,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含蜡原油结蜡的微观机理,通过实例优选了结蜡预测模型,根据含水率对结蜡量的影响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并提出考虑原有结蜡厚度对后续结蜡影响的计算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蜡分子先在原油中分散,后在非晶细胞...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含蜡原油结蜡的微观机理,通过实例优选了结蜡预测模型,根据含水率对结蜡量的影响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并提出考虑原有结蜡厚度对后续结蜡影响的计算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蜡分子先在原油中分散,后在非晶细胞盒子中聚集形成蜡晶,随着温度升高径向分布函数峰值降低,蜡分子分布从紧密聚集向分散转变;修正后的结蜡预测模型计算误差仅为4%,随着含水率的增高结蜡厚度减小,随生产时间的延长结蜡厚度增加缓慢。修正后的结蜡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金龙2井区清蜡周期,可为现场清防蜡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油井 结蜡 分子动力学 微观机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