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火驱区块采油井D级杆腐蚀失效分析
1
作者 李杰 李屹洋 +4 位作者 苏日古 余成秀 丁坤 陈登亚 曾德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2-998,共7页
新疆油田某火驱采油井抽油杆腐蚀严重,表面有多处腐蚀坑。为找出抽油杆腐蚀失效原因,对失效抽油杆进行金相组织和理化性能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腐蚀特征分析,结合抽油杆服役工况找出失效原因。结... 新疆油田某火驱采油井抽油杆腐蚀严重,表面有多处腐蚀坑。为找出抽油杆腐蚀失效原因,对失效抽油杆进行金相组织和理化性能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腐蚀特征分析,结合抽油杆服役工况找出失效原因。结果表明:D级抽油杆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等均符合抽油杆标准要求,抽油杆服役仅1年8个月直径从19 mm降为16 mm,平均腐蚀速率为1.796 mm/a,表面最大腐蚀坑深度为2.1 mm。抽油杆表面附着物主要为FeCO_(3)、FeS、CaCO_(3),判断抽油杆发生了CO_(2)/H_(2) S腐蚀、高矿化度采出水引起的垢下腐蚀,同时,采出液中大量的Cl-促进了点蚀坑的发展。建议对温度低于50℃、pH介于6~8、地层水属于高钙、高氯的采油井注入缓蚀阻垢剂对D级抽油杆进行防护,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抽油杆 腐蚀 结垢 失效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综合技术——以火烧山油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彦 谢建勇 +4 位作者 郑观友 陈新志 刘中军 梁成钢 余永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火烧山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高角度直劈裂缝广泛发育,油田开发过程中水窜、水淹严重,产量递减大。通过4期综合治理,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油田持续稳产。在治理过程中,以精细注水、精细采油、精细措施作为... 火烧山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高角度直劈裂缝广泛发育,油田开发过程中水窜、水淹严重,产量递减大。通过4期综合治理,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油田持续稳产。在治理过程中,以精细注水、精细采油、精细措施作为技术关键,开展了开采配套技术研究,如机械管柱与化学工艺结合,各化学工艺技术相结合等,形成了提高采收率的综合性开采技术,为火烧山油田的稳产奠定了技术基础,取得了良好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火烧山油田 裂缝性油藏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多级转向压裂技术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丹 熊旭东 +2 位作者 何军榜 董波 贺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9,共5页
低渗透储层采用常规压裂工艺改造后,存在压裂改造波及体积小、有效期短和改造效果差等问题。为了提高低渗透油气田增储上产水平,根据油藏地质特点和多级转向压裂起裂机理,研制了溶解度高、溶解速度快、残渣含量少和对储层渗透率伤害小... 低渗透储层采用常规压裂工艺改造后,存在压裂改造波及体积小、有效期短和改造效果差等问题。为了提高低渗透油气田增储上产水平,根据油藏地质特点和多级转向压裂起裂机理,研制了溶解度高、溶解速度快、残渣含量少和对储层渗透率伤害小的高性能水溶性暂堵剂,并形成了多级转向压裂技术。在地层压开裂缝后,实时向地层中加入该高性能水溶性暂堵剂形成瞬时暂堵,提高缝内净压力,通过暂堵转向产生微裂缝和分支缝,从而形成复杂的网络裂缝,实现体积改造的目的。多级转向压裂技术在新疆油田X区块应用后,产油量大幅提高,单井日增油量为常规压裂井的2.0倍;稳产时间长,有效期较常规压裂井延长50%。多级转向压裂技术解决了低渗透砾岩储层改造难题,为低渗透砾岩储层开发后期稳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暂堵剂 多级转向压裂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页岩油水平井大段多簇压裂技术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磊 盛志民 +3 位作者 赵忠祥 宋道海 王丽峰 王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原油流动性差,水平井精准改造优势储层的难度大,分段压裂方式增产效果有限,压裂投入高、产出低的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采用非均匀极限限流布孔技术改善段内各簇的压裂液进液分布,...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原油流动性差,水平井精准改造优势储层的难度大,分段压裂方式增产效果有限,压裂投入高、产出低的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采用非均匀极限限流布孔技术改善段内各簇的压裂液进液分布,通过缝口暂堵和缝内暂堵提高净压力以形成复杂缝网,优化压裂施工参数促进段内多簇裂缝均衡起裂,最终形成了适用于吉木萨尔页岩油藏的水平井大段多簇压裂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页岩油储层的改造程度和生产效果,为吉木萨尔页岩油经济有效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大段多簇 暂堵转向 限流射孔 均衡起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稠油热采井筒温度场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广海 刘章聪 +3 位作者 熊旭东 宋洵成 王军恒 翁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5,共6页
电加热稠油热采井筒温度场是热采作业参数设计的核心依据,基于传热学理论和气液两相流井筒温压场计算方法,考虑温度对稠油热物性影响,建立了连续电加热和电磁短节加热工艺井筒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以大港油田X井为例,计算了不同加热... 电加热稠油热采井筒温度场是热采作业参数设计的核心依据,基于传热学理论和气液两相流井筒温压场计算方法,考虑温度对稠油热物性影响,建立了连续电加热和电磁短节加热工艺井筒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以大港油田X井为例,计算了不同加热功率下连续电加热和电磁短节加热工艺的井筒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井口温度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仅为3.10%,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也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连续电加热工艺的井筒温度剖面平滑连续,而电磁短节加热工艺的井筒温度剖面呈锯齿形,且温度波动更大;连续电加热工艺的井口温度高于电磁短节加热,而连续电加热工艺的平均温度则低于电磁短节加热工艺。该研究结果可为电加热稠油热采工艺选择、作业参数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连续电加热 电磁短节加热 井筒 温度场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