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克拉玛依油区油气勘探新思路 被引量:7
1
作者 林隆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2期76-81,共6页
根据2001年7月完成的“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综合工程探测”报告中“额敏—克拉玛依—奇台人工地震测深横剖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和深入探讨,提出克—乌油区油源不在传统观念的玛湖坳陷,而是在克拉玛依—扎依尔山地下28~38km深处的中、... 根据2001年7月完成的“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综合工程探测”报告中“额敏—克拉玛依—奇台人工地震测深横剖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和深入探讨,提出克—乌油区油源不在传统观念的玛湖坳陷,而是在克拉玛依—扎依尔山地下28~38km深处的中、下地壳内。油气是靠油源层东、西两侧超壳深大断裂和众多的推覆体逆掩断裂运移到克—乌油区上来的,油源中有海相和陆相沉积物中有机质参加和贡献。这已被乌尔禾沥青脉和油、气、水、岩心等分析资料所佐证;克—乌油区油气藏展布特征、地面油气苗分布特征也都显示应主要是垂直运移的结果。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勘探克拉玛依油田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思路 古俯冲消减碰撞带 幔流底辟构造 克拉玛依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相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乌夏地区三叠系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小军 陈钢花 +2 位作者 余杰 刘巍 喻春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1-443,共3页
测井资料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利用测井相分析技术重建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的基本原理及步骤。探讨了通过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预测和优选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区域... 测井资料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利用测井相分析技术重建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的基本原理及步骤。探讨了通过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预测和优选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区域,确定最佳勘探目标的基本思路。建立了乌夏地区三叠系岩性及沉积微相定量解释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相分析 岩性油气藏 岩性 沉积微相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识别断裂带圈闭可靠性的地震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克百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采西 潘立君 +1 位作者 戚艳平 王泽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4-546,共3页
复杂构造识别的可靠性,取决于地震资料的偏移归位成像精度,而可靠的归位成像取决于偏移速度场建立是否符合地质构造解释模型。求取高精度偏移速度,是约束地质构造模型做好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为此,针对研究区复杂构造的地质特征,建立... 复杂构造识别的可靠性,取决于地震资料的偏移归位成像精度,而可靠的归位成像取决于偏移速度场建立是否符合地质构造解释模型。求取高精度偏移速度,是约束地质构造模型做好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为此,针对研究区复杂构造的地质特征,建立了合理的地震地质构造解释模型及相应的偏移速度场;依据斯奈尔定律,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了较可靠的归位成像;共解释5个断层地层圈闭(其中1个地层圈闭),刻画了3个二叠系夏子街组扇体,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模型 偏移速度 可靠归位成像 圈闭识别 沉积相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值方差聚类法在测井分层取值中的应用——以莫北油田莫005井区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明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9-431,共3页
在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莫005井区地质导向钻井中,采用极值方差聚类分析法,实现了对数字化测井曲线的自动分层取值。该方法首先是在数字化测井曲线上找出层间方差最大、层内方差最小的点作为分层点,同时考虑到上下围岩对薄层的屏蔽影响和... 在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莫005井区地质导向钻井中,采用极值方差聚类分析法,实现了对数字化测井曲线的自动分层取值。该方法首先是在数字化测井曲线上找出层间方差最大、层内方差最小的点作为分层点,同时考虑到上下围岩对薄层的屏蔽影响和测井曲线的波动性,对所有分层点按照深度值排成一组有序数组,然后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并界处理。更加突出了层间非均质差异性和层内均一性,其结果与实际的岩性剖面分层十分吻合。而且,整个分层取值过程是基于上述理论方法采用VB(V6.0)语言编制的自动分层取值程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为砂泥岩剖面的自动测井相分析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分层取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方差聚类 数字测井曲线 自动分层取值 围岩 波动性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构造特征与油气前景 被引量:24
5
作者 齐雪峰 吴晓智 +1 位作者 刘得光 唐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发育逆冲断裂体系和古隆起两类构造,北部埋藏较浅,呈现出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南部埋藏较深,为相对独立的古隆起构造。深层(C-P)油气源较为充足,储集层物性能够得到有效保存:下石炭统发育海陆过渡相暗色泥质烃源岩,资...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发育逆冲断裂体系和古隆起两类构造,北部埋藏较浅,呈现出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南部埋藏较深,为相对独立的古隆起构造。深层(C-P)油气源较为充足,储集层物性能够得到有效保存:下石炭统发育海陆过渡相暗色泥质烃源岩,资源量大,有利于自生自储;石炭系火山岩特殊储集层不受埋深限制,深部发育相对优质储集层,并经历了晚海西、晚印支、中燕山和晚燕山运动等4期成藏及其破坏与调整,深层目的层埋藏越深,离烃源岩越近,越易自生自储,围绕继承性古隆起可以形成深盆高温高压天然气藏成藏组合模式。石炭系火山岩厚度大,分布广,且发育一系列大型正向构造,是十分现实的勘探领域。莫索湾凸起莫深1井钻达7500m,钻揭石炭系700m,证实腹部深层石炭系发育火山岩特殊储集层,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腹部 深层 构造特征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组时代归属及层位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郝景宇 黄立良 +4 位作者 吴采西 潘立君 马辉树 杨万立 郑秀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5,共3页
多年来,克拉玛依中拐地区与玛湖西斜坡区的二叠系乌尔禾组时代归属及层位关系一直存有争议,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中拐地区的克79井和玛湖地区的玛2井相继在二叠系乌尔禾组获得中、高产工业油气流后,又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 多年来,克拉玛依中拐地区与玛湖西斜坡区的二叠系乌尔禾组时代归属及层位关系一直存有争议,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中拐地区的克79井和玛湖地区的玛2井相继在二叠系乌尔禾组获得中、高产工业油气流后,又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者对此问题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斜坡区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满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已连成片。利用钻井、古生物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和玛湖地区二叠系乌尔禾组的时代归属及层位关系,确认中拐地区乌尔禾组为上二叠统上乌禾组,玛湖斜坡区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地区 玛湖区 乌尔禾组 时代归属 层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区域构造演化与构造域划分 被引量:6
7
作者 商岳男 康永尚 +3 位作者 岳来群 魏彦志 齐雪峰 马素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3期211-222,共12页
东亚大陆不是简单地以一个巨型前寒武纪克拉通为主体而形成的单一大陆,而是由一些小板块和众多微陆块及其间的褶皱带或造山带组合、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大陆。在前人分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经系统分析和有机整... 东亚大陆不是简单地以一个巨型前寒武纪克拉通为主体而形成的单一大陆,而是由一些小板块和众多微陆块及其间的褶皱带或造山带组合、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大陆。在前人分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经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形成对整个东亚地区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的系统认识。研究表明,东亚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寒武纪稳定陆壳形成阶段、古生代陆洋分化对立阶段和中新生代盆山对峙发展阶段,尤其以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对东亚大陆具有重要意义。以燕山期以来东亚地区所受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在不同地区作用的差异为主要参考指标,可将东亚地区划分为7个构造域:西部挤压构造域、西部相对稳定构造域、青藏—羌塘构造域、中部克拉通构造域、俯冲边缘构造域、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域和兴安—蒙古构造域,构造域的划分对于研究区内沉积盆地的成盆演化历史、进行盆地类型划分和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类比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构造演化 构造域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断裂控油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义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断裂带是含油气盆地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构造类型,它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在以往的研究中缺乏断裂控油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两侧储集层流体活动的性质、成分、方式、期次和规模等... 断裂带是含油气盆地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构造类型,它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在以往的研究中缺乏断裂控油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两侧储集层流体活动的性质、成分、方式、期次和规模等方面的研究,查明了断裂带中大量含油气流体活动的历史踪迹。根据断裂带中有机包裹体的光学性质、成分及均一温度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断裂是含油气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含油气流体运移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断裂带 油气盆地 构造类型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成藏 红车断裂带 流体地球化学 显微岩石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波相位对比及地震多属性识别非构造圈闭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采西 刘萍 +3 位作者 赵长永 潘立君 马辉树 周作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在地震反射波的解释中,利用强相位对比法识别层序界面及非构造型圈闭是极不可靠的。因此,提出了波相位对比解释方法和波的振幅同相性对比原则以及波的对比解释合理性检查。针对层序地层对比及非构造圈闭的识别,应采用波相位对比法及地... 在地震反射波的解释中,利用强相位对比法识别层序界面及非构造型圈闭是极不可靠的。因此,提出了波相位对比解释方法和波的振幅同相性对比原则以及波的对比解释合理性检查。针对层序地层对比及非构造圈闭的识别,应采用波相位对比法及地震多属性综合地质解释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刻画地层岩性圈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对比 地震多属性 层序界面 地层(岩性)圈闭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带 被引量:20
10
作者 林隆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9-501,528,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腹部、东部,现已出现3条北东-南西向(或近南北向)展布的油气富集带;在胸部、南缘,可能还会出现2条近东西向展布的油气富集带。这些油气富集带的出现与分布,是与盆地基底存在着具有网格状深大断裂带紧密相连的,特别是...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腹部、东部,现已出现3条北东-南西向(或近南北向)展布的油气富集带;在胸部、南缘,可能还会出现2条近东西向展布的油气富集带。这些油气富集带的出现与分布,是与盆地基底存在着具有网格状深大断裂带紧密相连的,特别是近南北向的深大断裂具有拉张和走滑性质,是盆地下“地震活动带”,构成了油气和深部热物质由南向北运移的“高速公路”,盆地盖层在这些地带也正是断裂发育带。已知的原油和地层水分析资料,从不同侧面都支持这个观点。根据这种思路,提出了今后的勘探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断裂带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水岩反应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义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2-484,共3页
水岩反应发生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水岩反应产物是储集层成岩作用的历史见证。它不仅可以研究成岩作用,而且可以研究流体活动历史、成分和性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石南、莫北油气田储集层及西北缘红车断裂带样品中成岩碳酸盐的... 水岩反应发生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水岩反应产物是储集层成岩作用的历史见证。它不仅可以研究成岩作用,而且可以研究流体活动历史、成分和性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石南、莫北油气田储集层及西北缘红车断裂带样品中成岩碳酸盐的微区微束分析,探讨了成岩碳酸盐与含油气流体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岩石 反应产物 成岩作用 电子显微探针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清水河组成藏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靖 宋永 +3 位作者 谢安 王仕莉 王峰 费李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3,共7页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位于中央坳陷莫索湾凸起上,紧邻盆地的主要生排烃凹陷,成藏条件优越。白垩系清水河组具有良好油气显示,盆参2井试油荻油流,该区为清水河组高效油藏勘探新领域。运用地质、工程、地震一体化研究技术,对莫索湾地区清...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位于中央坳陷莫索湾凸起上,紧邻盆地的主要生排烃凹陷,成藏条件优越。白垩系清水河组具有良好油气显示,盆参2井试油荻油流,该区为清水河组高效油藏勘探新领域。运用地质、工程、地震一体化研究技术,对莫索湾地区清水河组油藏类型、主控因素、成藏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莫索湾地区构造位置有利,深层油源断裂和浅层运移断裂发育且匹配良好,油藏类型为"泥包砂"型高效岩性油藏;同时,广泛发育水进型滨浅湖退积滩坝砂体,储层质量优良,物性随埋深增加变好。油气藏符合烃源灶+断裂泵+岩性体的"三位一体"成藏总模式,烃源灶是起点和油源,断裂泵是动力和通道,岩性体是载体和圈闭,三者共同控制了清水河组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以及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地区 清水河组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地层水电阻率与埋深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祖彬 曾军 +3 位作者 王洪亮 邱长霞 林革 路培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51年来的地层水资料,分区块、分层系建立了81个地层水电阻率与相应埋深之间的关系式,为确定不同区块、任意深度的地层水电阻率提供了依据,确保了含油气饱和度的准确计算。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层水 矿化度 电阻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