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中深层稠油CO_(2)驱/吞吐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石彦 谢俊辉 +4 位作者 郭小婷 吴通 陈德全 孙琳 杜代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新疆油田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中等偏强—强”速敏伤害以及“强—极强”水敏伤害引起的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基于CO_(2)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借助高温高压PVT实验仪和长岩心驱替装置,开展CO_(2)-原油高压物性测定和CO_(2)驱/吞... 针对新疆油田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中等偏强—强”速敏伤害以及“强—极强”水敏伤害引起的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基于CO_(2)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借助高温高压PVT实验仪和长岩心驱替装置,开展CO_(2)-原油高压物性测定和CO_(2)驱/吞吐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结合气相色谱和高温高压流变仪表征产出油的组成及黏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57.345%摩尔分数的CO_(2)能将溶解气油比(GOR)从32 m^(3)/m^(3)增大至149.3 m^(3)/m^(3)、泡点压力(pb)从6.8 MPa增大至15.7 MPa,原油体积系数从1.06增大至1.27,原油密度从0.8965 g/cm^(3)降低至0.8548 g/cm^(3),原油黏度从419.3 mPa·s降低至253.4 mPa·s,因此CO_(2)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增大原油弹性能,减小渗流阻力。第一轮次0.95 PV(孔隙体积)的CO_(2)驱的原油采出程度为32.8%,焖井24 h后多孔介质中的流体重新分布,第二轮次0.5 PV的CO_(2)驱能提高原油采出程度17.9%。而5轮次CO_(2)吞吐的原油采出程度为63.5%。产出油的黏度呈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原油中的沥青质在多孔介质中发生沉积。实验结果明确了CO_(2)驱/吞吐在新疆油田中深层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CO_(2)吞吐 溶胀抽提 提高采收率 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储层成岩相划分与定量表征--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油田北10井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杜飞 姚宗全 +4 位作者 刘勇 向辉 姜涛 马迪娜·马吾提汗 杨凡凡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1-486,503,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三台油田北10井区侏罗系储层发育大面积连片疏松砂岩,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出砂、携砂等问题。为研究储层出砂机理,需划分并表征疏松砂岩储层成岩相。观察岩心及铸体薄片,结合野外露头等资料,根据储层岩相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三台油田北10井区侏罗系储层发育大面积连片疏松砂岩,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出砂、携砂等问题。为研究储层出砂机理,需划分并表征疏松砂岩储层成岩相。观察岩心及铸体薄片,结合野外露头等资料,根据储层岩相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将研究区疏松砂岩储层岩相划分为自生黏土矿物充填相、弱胶结不稳定组分溶蚀相、颗粒支撑砂砾岩相。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将变化范围较广、灵敏度较高的测井响应组合进行交会,以投点效果较好的密度-自然伽马交会组合建立定量决策模型,可为疏松砂岩储层成岩机制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常规测井交会 定量决策模型 三台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梧桐沟组岩性圈闭预测和油藏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熊婷 刘震 +2 位作者 黄志龙 熊小华 向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0,71,共4页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的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是储集层最发育位置。随着湖平面反复升降,尤其是湖侵体系域沉积泥岩的封盖作用,使得原水道沉积砂体被泥岩所包围,后又经过构造抬升,形成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结合测井约束反演综合识别出储集层和岩性圈闭的位置,利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联合优选法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结果表明含油气饱和度最优区位于研究区西部、西南部,其中以西南部储集层更好、含油气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梧桐沟组 层序 低位体系域 岩性圈闭 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属性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探区侏罗系齐古组与头屯河组的划分 被引量:6
4
作者 贺凯 韩军 +4 位作者 李培俊 庞瑶 曹新峰 徐怀宝 王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8-570,共3页
近年来的钻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侏罗系石树沟群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但是目前该套地层的层序划分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南北露头剖面划分标准不统一,南部井下与地面露头划分原则和依据不一致,北部地区井下未进行层组划分。分析了本... 近年来的钻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侏罗系石树沟群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但是目前该套地层的层序划分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南北露头剖面划分标准不统一,南部井下与地面露头划分原则和依据不一致,北部地区井下未进行层组划分。分析了本地区的构造演化、古环境、古气候的变化,确立了以岩石的颜色和沉积旋回作为石树沟群细分为齐古组与头屯河组的主要依据,并以此标准统一了准东探区井下及地面露头齐古组与头屯河组的划分问题,废除了将凝灰岩划分齐古组与头屯河组的划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齐古组 头屯河组 地层划分 凝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下三叠统高分辨层序地层与砂体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娟娟 魏东涛 +4 位作者 潘建国 许学龙 孔旭 王彦君 魏彩茹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在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结合钻、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西泉(XIQ)地区下三叠统韭菜园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储层分布。文中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和对比理论和方法,将研究区下三叠统韭菜园子组划分为3类基准面短期... 在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结合钻、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西泉(XIQ)地区下三叠统韭菜园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储层分布。文中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和对比理论和方法,将研究区下三叠统韭菜园子组划分为3类基准面短期旋回、5个基准面中期旋回、2个基准面长期旋回,并运用钻井约束下的地球物理分频反演技术,对目标层序内储集砂体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提出基准面的变化控制了研究区韭菜园子组砂体的空间展布和有利的砂体发育带,指明了下一步勘探和评价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反演 储集砂体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南—北三台地区油气输导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俊榜 刘震 +1 位作者 景晓凤 李培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随着准噶尔盆地勘探实践和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对盆地东部沙南—北三台地区油气输导模式的认识受到挑战,原输导模式的认识已无法满足现今油气勘探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对研究区烃源岩展布和输导通道这两个油气输导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 随着准噶尔盆地勘探实践和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对盆地东部沙南—北三台地区油气输导模式的认识受到挑战,原输导模式的认识已无法满足现今油气勘探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对研究区烃源岩展布和输导通道这两个油气输导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沙南—北三台地区2个油田19个油藏进行了深入解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东地区油气短距离垂向运移为主的T型输导新模式,并指出了T型输导模式对油气勘探的意义,为准噶尔盆地东部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南 北三台地区 输导模式 T型输导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地区温压场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菁 贺凯 +2 位作者 职文栋 王震 王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研究油气藏必须涉及到油气藏最重要的2个物理参数:温度和压力,油气藏就是有机质在这2个物理场中演化的最终结果。如果把地下温度和地层压力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含油气盆地的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基本上属于一种封闭系统,地下温度与压力在一... 研究油气藏必须涉及到油气藏最重要的2个物理参数:温度和压力,油气藏就是有机质在这2个物理场中演化的最终结果。如果把地下温度和地层压力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含油气盆地的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基本上属于一种封闭系统,地下温度与压力在一个系统内呈线性关系。准东探区不同地区温压场特征不同:北部地区为低压高温,中部地区为常温常压,南部地区为高压低温。这些温压场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所形成的。研究温压场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地区 温度 压力场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火14井北断块速度分析及正演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平 刘继山 +3 位作者 石新璞 曹思远 徐怀保 文钢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火14井北断块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卡拉麦里山前二叠纪平地泉期前陆盆地的深凹陷,现今主体处于石炭系火山岩逆掩推覆体之下。由于断块上覆火山岩高速层呈北厚南薄的楔状展布,复杂的速度变化制约了断块内构造形态的认识。运用正演模型技术... 火14井北断块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卡拉麦里山前二叠纪平地泉期前陆盆地的深凹陷,现今主体处于石炭系火山岩逆掩推覆体之下。由于断块上覆火山岩高速层呈北厚南薄的楔状展布,复杂的速度变化制约了断块内构造形态的认识。运用正演模型技术,验证了火14井北断裂的可靠性,同时也证实该断块圈闭的可靠性。为了准确刻划断块内部形态,进行了速度谱精细解释,建立了主要目的层平均速度场。通过异常速度分析,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落实了断块内构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速度分析 平均速度 速度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吉7井区注水井酸化预处理防膨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建勇 石彦 +2 位作者 罗鸿成 李文波 谢俊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6-469,共4页
水敏性油藏在注水开发中,黏土矿物膨胀是导致储集层渗透率下降、注水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对于低渗透储集层而言,即使加入防膨剂来抑制黏土矿物膨胀,减轻对渗透率的伤害,仍会发生注水压力上升,出现欠注甚至无法注水的现象。为实现长期... 水敏性油藏在注水开发中,黏土矿物膨胀是导致储集层渗透率下降、注水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对于低渗透储集层而言,即使加入防膨剂来抑制黏土矿物膨胀,减轻对渗透率的伤害,仍会发生注水压力上升,出现欠注甚至无法注水的现象。为实现长期有效注水,以吉7井区为例,开展了水敏储集层酸化预处理防膨技术研究。与无机和有机2类防膨剂相比,采用酸化预处理,渗透率损失率最小,防膨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最好。选取了储集层类似的2组注水井进行对比试验,与未酸化预处理井相比,投注前酸化预处理的注水井,井口启动压力低,注水压力上升速度慢,满足低渗水敏储集层长期注水的需求。在后续开发中应用22井次,有效抑制了注水压力上升速度,达到预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地区 水敏油藏 注水油藏 黏土膨胀 酸化预处理 防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井距优化研究——以新疆吉木萨尔油田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成钢 陈昊枢 +4 位作者 徐田录 石璐铭 周其勇 滕志辉 何永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87-93,共7页
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方案设计和井距优化是其复杂缝网压裂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藏,利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多段压裂水平井多井数值模型,基于井间干扰小、储量动用充分的原则,确定典型多段压裂水平井合理井距.... 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方案设计和井距优化是其复杂缝网压裂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藏,利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多段压裂水平井多井数值模型,基于井间干扰小、储量动用充分的原则,确定典型多段压裂水平井合理井距.结果发现,当井距大于260 m后,单井累计产油量增量趋于平缓.综合累计产油量变化曲线和压力分布图,可确定吉木萨尔多段压裂水平井合理井距范围在260~280 m左右.在两井井距为260 m的条件下进行产量预测,得到生产5年累计产油量为52526 m 3,可看出页岩油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前两年生产,后续三年生产影响较小,主要由于控制半径较小所致,可为同类页岩油藏的开发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压裂水平井 数值模拟 井距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春勇 汪冲 +5 位作者 罗静兰 何贤英 马尚伟 许学龙 代静静 刘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6-1156,共21页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钻井岩心获得的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及部分火山碎屑岩组成。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为低TiO2、高Na2O的钙碱性系列,具低到中度轻、重稀土分馏的谱型,相对富集大...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钻井岩心获得的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及部分火山碎屑岩组成。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为低TiO2、高Na2O的钙碱性系列,具低到中度轻、重稀土分馏的谱型,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Nb和Ta、富集Pb;由基性到中酸性火山岩。Sr、Ti和P的亏损逐渐增大,证明是与大洋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安山岩和英安岩325-321Ma和310Ma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同层位获得基性火山岩300Ma的形成年龄认为,准噶尔洋在盆地东部的俯冲作用一直延续至晚石炭世,大洋闭合可能发生在晚石炭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U—Ph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阜康断裂带—北三台地区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文钢锋 林承焰 +4 位作者 田福春 王林虎 李君 李雪松 马晓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前人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断裂带—北三台地区的异常高压形成机制主要与泥岩压实作用和黏土矿物膨胀作用有关,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异常高压形成原因的分析,结合构造活动和异常高压分布特征,认为持续不断的水平挤压作用造成北三台地区五... 前人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断裂带—北三台地区的异常高压形成机制主要与泥岩压实作用和黏土矿物膨胀作用有关,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异常高压形成原因的分析,结合构造活动和异常高压分布特征,认为持续不断的水平挤压作用造成北三台地区五梁山断层南斜坡区形成压力封存箱,沿断裂持续不断的高压流体供给和异常压力封存箱是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地区 阜康断裂带 北三台 异常高压 构造活动 压力封存箱 水平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二段沉积微相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泽德 李胜利 +5 位作者 张容基 姚宗全 闫永超 章彤 刘勇 许文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9-718,共10页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基于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探究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其展布规律,对该区今后油气滚动勘探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岩性以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组合为主,总体表现出“泥包...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基于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探究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其展布规律,对该区今后油气滚动勘探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岩性以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组合为主,总体表现出“泥包砂”的特点;其中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具有近物源特征;粒度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为跳跃悬浮式,水动力类型为牵引流;测井曲线可分为钟形、箱形和线形3类。综合岩性、粒度、测井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可识别出曲流河道、点坝、泛滥平原和废弃河道4种沉积微相。研究区沉积物源来自东北方向,曲流河展布特征主要受地形坡度、物源远近及粒度特征影响。曲流河由北东向南西延伸,且西南部的河道弯曲度有增大的特征,河道逐渐呈现网状分布特征,点坝砂体也更加发育;同时,西北部也出现了连片分布的曲流河沉积。因此,后续油气勘探优质储层的找寻应重点考虑西北部与西南部的点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东斜坡 头二段 曲流河 点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水平井压裂后油压特征及压裂效果分析——以昌吉油田3口水平井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梁成钢 唐伏平 +4 位作者 谢建勇 石彦 刘进军 吴承美 郭智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
致密油藏需要大规模体积压裂才能有效动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价尤为重要。压裂后开井油压值及变化特征与缝网体的体积和单个破碎块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是评价压裂效果的实用参数。油压折算到油层的压力越接近平衡压力,说明压裂形成的缝网... 致密油藏需要大规模体积压裂才能有效动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价尤为重要。压裂后开井油压值及变化特征与缝网体的体积和单个破碎块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是评价压裂效果的实用参数。油压折算到油层的压力越接近平衡压力,说明压裂形成的缝网体破碎块半径小,同样累计产液百分数下压力变化百分数小,相同压裂液体积形成的缝网体积大,压裂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水平井 缝网体 油压 压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吉油田吉7井区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原油黏度界限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建勇 石彦 +3 位作者 梁成钢 吴承美 罗鸿成 武建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限制,深层稠油不适宜热采开发。国内一些稠油油藏采取常规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如果原油黏度过大,水驱效果变差,当注水开发采收率低于经济极限时,就不再适合注水开发,因此原油黏度是决定能否进行注水开发... 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限制,深层稠油不适宜热采开发。国内一些稠油油藏采取常规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如果原油黏度过大,水驱效果变差,当注水开发采收率低于经济极限时,就不再适合注水开发,因此原油黏度是决定能否进行注水开发的关键。准噶尔盆地昌吉油田吉7井区属于深层大型稠油油藏,埋藏深度大,原油黏度区间大。为确定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原油黏度的界限,开展了现场注水开发试验和室内实验,确定了地层原油黏度小于2 470 m Pa·s的油藏均可实施注水开发,为吉7井区深层稠油油藏较大规模地投入注水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昌吉油田 吉7井区 深层稠油油藏 注水开发 原油黏度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焕通 吴永强 +2 位作者 高奇 罗勇 王林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588,共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形复杂,低降速带变化大,地下构造高陡,断裂发育,波场极其复杂,地震成像困难,制约了南缘油气勘探的进程。近几年随着物探技术的进步和对复杂地震勘探攻关力度的加大,地震成像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改进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形复杂,低降速带变化大,地下构造高陡,断裂发育,波场极其复杂,地震成像困难,制约了南缘油气勘探的进程。近几年随着物探技术的进步和对复杂地震勘探攻关力度的加大,地震成像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改进地震资料采集技术,改善观测方式,优化采集参数,得到了高陡构造的反射信息;物探成像新技术的发展,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建立以及定量化的过程质量控制,建立了更为准确的近地表模型。基于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建模指导偏移速度场的建立,利用声波测井、VSP速度资料的综合标定,使原本难以成像的断褶带、掩伏带构造地震波场聚焦,得到良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南缘 下组合 观测系统 静校正 速度模型建立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近破裂压力注水的可行性——以北三台油田北十六油藏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成钢 刘卫东 +4 位作者 石彦 王国先 谢建勇 蔡军 王慧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决定了注水启动压差大,注入压力高,欠注问题严重。压裂、酸化、超声波等增注措施均存在增注水量少、有效期短的问题。当注水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在注水井附近易形成微裂缝,提高近井地带地层渗透率,而注入水沿裂... 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决定了注水启动压差大,注入压力高,欠注问题严重。压裂、酸化、超声波等增注措施均存在增注水量少、有效期短的问题。当注水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在注水井附近易形成微裂缝,提高近井地带地层渗透率,而注入水沿裂缝壁快速滤失,裂缝延伸压力下降,致使裂缝延伸的长度与高度有限,对隔层、套管的影响较小。北16低渗透油气藏通过近破裂压力注水,注水量增加,地层压力回升,注水波及体积增大,油井见效明显,预测采收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低渗透油气藏 破裂压力 注水 微裂缝 隔层 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态概率模型预测油田含水率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楠 杜军社 +4 位作者 王国先 富玉芳 邹民 乔跃华 蔡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9-611,共3页
应用正态概率模型可以方便地确定水驱动态变化、描述水驱特征参数,这就使得预测油田含水率、采收率、评价开发措施变得比较简便而实用。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当油田进入中含水期后,不论是S型、凸型,还是凹型水驱特征曲线都可以应用正态概... 应用正态概率模型可以方便地确定水驱动态变化、描述水驱特征参数,这就使得预测油田含水率、采收率、评价开发措施变得比较简便而实用。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当油田进入中含水期后,不论是S型、凸型,还是凹型水驱特征曲线都可以应用正态概率模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采出程度 预测 正态概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裂缝性油藏分阶段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预测——以火烧山油田H_4~1层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志章 韩海英 +3 位作者 刘月田 徐学成 王国先 吴承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4-606,共3页
复杂裂缝性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经多次措施,使其各类属性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双重介质、开发阶段分明等特点。以火烧山复杂裂缝性油藏为例,利用分阶段双重介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复杂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较准确地预测了复杂... 复杂裂缝性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经多次措施,使其各类属性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双重介质、开发阶段分明等特点。以火烧山复杂裂缝性油藏为例,利用分阶段双重介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复杂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较准确地预测了复杂裂缝性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并在生产实际中获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火烧山油田 裂缝性油藏 双重介质 分阶段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三台凸起东南缘梧桐沟组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玲 德勒恰提 +2 位作者 陈春勇 谭强 冯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9-414,共6页
二叠系梧桐沟组是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已发现典型的岩性-地层油藏。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梧桐沟组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二叠系梧桐沟组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作用... 二叠系梧桐沟组是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已发现典型的岩性-地层油藏。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梧桐沟组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二叠系梧桐沟组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作用,目前正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黏土矿物以自生高岭石和伊蒙混层为主,酸性水介质及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产生大量酸和CO2,为长石碎屑高岭石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富含火山碎屑和地温梯度低、蒙皂石伊利石化速度慢是研究区黏土矿物富含伊蒙混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北三台凸起 梧桐沟组 成岩演化 储集层 黏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