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稠油油藏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以新疆油田九_4区齐古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子强 张代燕 +2 位作者 杨军 寇根 杨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06,共5页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缚水饱和度下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速-压差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启动压力梯度、流速-压差曲线参数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流体粘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测试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稠油油藏的启动压力。原油粘度对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大于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及描述流速-压差曲线的参数和岩石气测渗透率与流体粘度比值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流 启动压力梯度 实验研究 稠油油藏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含油饱和度砂岩储层参数预测——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2
作者 刘军 钟洁 +4 位作者 倪振 王庆国 冯仁蔚 贾将 梁岳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3-1134,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用性差。通过对岩性、物性、含油性分析,明确了克下组储层岩性为砂砾岩、砂质砾岩,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储层为以原生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集层。通过建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确定了本区油藏属于低饱和度油藏,含油饱和度一般为36%~55%。砂砾岩储层物性和含油性优于中细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含油性,呈现低饱和度特征,电性受含油性和岩性双重影响。通过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形成低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敏感参数优选,基于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等资料,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BP神经网络技术,对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克下组油藏进行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及预测,储层参数预测精度均高于80%,相关结论及方法可为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参数预测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油饱和度 砂岩储层 测井解释 机器学习 下克拉玛依组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水平井分段完井注汽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易勇刚 张传新 +2 位作者 于会永 邬元月 赵慧龙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3,共5页
为改善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注汽开发效果,进行了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利用管外、管内热敏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设计了分段完井、注汽采油管柱,结合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完成了地层屏蔽有效性论证,优... 为改善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注汽开发效果,进行了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利用管外、管内热敏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设计了分段完井、注汽采油管柱,结合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完成了地层屏蔽有效性论证,优化了盲管段长度;实现了强制注汽,并有效防止2个注汽井段之间的汽窜,保证分段注汽效果。2011年,新疆油田9口稠油水平井采用高温热敏封隔器进行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试验,施工成功率100%,与常规双管笼统注汽的邻近水平井相比,分段完井的水平井首轮吞吐平均油汽比高0.44,吸汽剖面得到改善,分段注汽效果明显。这表明稠油热采水平井分段完井及注汽采油技术是可行且实用的先进技术,为新疆油田超稠油高效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分段完井 注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地球物理响应——以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涛 赵长永 +4 位作者 吴采西 苏艳丽 周作铭 张顺存 史基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4,共10页
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为例,综合利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砂岩体岩石学、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下乌尔禾组湖底扇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沉积结构... 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为例,综合利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砂岩体岩石学、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下乌尔禾组湖底扇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沉积结构上也具有典型浊流沉积的粒度分布特征。地震正演模拟结果证实湖底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通过平均瞬时相位属性、相位调谐体频率切片、层拉平切片等地震多属性的刻画与储层反演,精细刻画砂体空间分布特征。湖底扇砂岩体地震剖面上具有典型的楔状杂乱反射、斜交反射以及透镜状反射特征。平面上南北向成群展布,分布范围广,砂泥岩配置关系良好,空间上呈透镜状展布。湖底扇砂岩体毗邻烃源岩,储盖组合良好,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对岩性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马序列 浊流沉积 地球物理响应 湖底扇 下乌尔禾组 二叠系 克拉玛依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高自然伽马砂砾岩特征及其沉积微相研究——以乌36井区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俊林 王仲军 +3 位作者 丁超 王贵文 宋光建 苏长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4-743,共10页
基于岩芯编录、测录井资料和薄片分析数据,对准噶尔盆地乌36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了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乌36井区百口泉组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扇体内部砂砾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高的特点,而泥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低的特点,其原因主要... 基于岩芯编录、测录井资料和薄片分析数据,对准噶尔盆地乌36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了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乌36井区百口泉组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扇体内部砂砾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高的特点,而泥岩具有自然伽马异常低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岩碎屑中富含凝灰岩等高放射性物质,同时沉积物的粒度变化、搬运距离和相带展布控制了砂砾岩自然伽马异常的空间变化,并依据伽马异常的空间变化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泥质含量计算公式,提出了高自然伽马砂砾岩沉积微相划分的一种新方法。区内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中辫流线微相、扇中辫流砂岛微相、扇中漫洪带微相和扇缘漫流带微相。精细刻画了各期扇体沉积微相的展布与垂向演化特征,百口泉组三段发育四期扇体,垂向上表现为一个快速水退背景和缓慢水进背景下的沉积演化序列;百口泉组二段发育三期扇体,垂向上表现为退积型演化序列;百口泉组一段则表现为冲积扇扇缘沉积。通过与实际生产对比,本次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区内生产井的生产状况,验证了利用高自然伽马砂砾岩自然伽马特征研究沉积微相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伽马异常砂砾岩 沉积微相 乌尔禾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驱改变井参数的重力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高倾角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姜艳艳 杨军 陈迪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8-943,共6页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油层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下倾方向底部。从而可得出3种调控方案:新井挖潜、重组井网和重力驱油。通过方案作业指标对比,仅通过调整注汽参数实现的重力驱油方案操作简单,无任何作业工作量。综合评价认为,重力驱油方案为最佳调控方案。该方案可在地层中产生一致的、向下的压力梯度,实现蒸汽向下移动。确定技术后对其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注汽井参数。预测结果表明,当上排井注汽干度为30%时,中排井注气量下降20%;下排井注汽量下降50%时,莲Ⅱ油层高倾角地区采出程度可达7.4%。经现场试验,此项技术可以使汽窜现象减缓,油汽比提高,在油田开发中为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窜现象 重力驱油 蒸汽驱 油田开发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以文东油田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寻 李中超 +4 位作者 刘广英 王瑞飞 李群星 刘云利 杨胜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29,共8页
针对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应力敏感性严重的特点,开展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应力敏感性对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 针对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应力敏感性严重的特点,开展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应力敏感性对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影响;建立渗透率、孔隙度、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应力敏感性模型,归纳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应力敏感性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采油指数、采液指数逐渐减小,且采油指数递减速率大于采液指数递减速率,吸水指数逐渐增大;影响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油水黏度比、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 应力敏感性评价模型 采油指数 采液指数 吸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S油田复合热载体驱油先导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翁小红 马哲斌 +2 位作者 肖见 刘江林 侯庆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4,共4页
HYS油田是国内最早进行热采的超浅层稠油区块,但是常规热采技术开发超浅层稠油难度大,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复合热载体试验。第一批试验井主要依靠复合热载体,辅以少量蒸汽,驱油效果差;第二批试验井综合应用了复合热载体、蒸汽和发泡... HYS油田是国内最早进行热采的超浅层稠油区块,但是常规热采技术开发超浅层稠油难度大,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复合热载体试验。第一批试验井主要依靠复合热载体,辅以少量蒸汽,驱油效果差;第二批试验井综合应用了复合热载体、蒸汽和发泡剂,驱油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主要为非凝结气体,本身焓值低,需要蒸汽辅助方能起作用。组合注汽可以防止汽窜、形成规模效应,是复合热载体的最佳注汽方式,并在HYS油田克上组油藏取得了比较好的驱油效果。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技术可以改善超浅层稠油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可进行现场应用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 稠油开采 复合热载体 先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油测试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技术作业——以川渝地区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光炼 刘飞 +3 位作者 潘登 张卫勤 刘海上 曾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62,共5页
试油测试作业是油气田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环保试油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为此,结合川渝地区油气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4种试油安全环保处理的技术方案:①采用移动式固定基墩替代传统的打水泥基墩坑来固定放喷测试管线,清洁环保... 试油测试作业是油气田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环保试油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为此,结合川渝地区油气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4种试油安全环保处理的技术方案:①采用移动式固定基墩替代传统的打水泥基墩坑来固定放喷测试管线,清洁环保,作业效率高;②使用密闭燃烧装置在井场内燃烧放喷天然气体,可大大减少征地修建燃烧池的费用以及对耕地的破坏;③优化非常规气井放喷排液回收流程,对返排液进行精细化过滤回收处理,处理后的液体可直接作为下层或下一口井的压裂基液,解决了废液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④运用井筒排出液自动实时除硫技术,在全密闭环境下实时除硫、消泡与中和残酸,实现含硫井排出液在污水池内的安全排放,保护了环境。上述系列技术已经在四川盆地高含硫气井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井中开展了广泛的应用,效果较佳,为常规的试油测试工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测试 安全环保试油技术 移动式固定基墩 密闭燃烧 返排液精细处理 自动实时除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波 王子天 +2 位作者 康莉 张顺存 史基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35,共13页
以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以及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砂砾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 以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以及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砂砾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埋藏较深,成岩作用复杂,成岩演化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B期,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为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减少的主要因素,储层原始孔隙因压实作用损失平均达19.5%;其次为胶结作用,造成孔隙度减少平均为7.2%;而易溶组分发生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研究区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约为5.2%,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成为研究区低孔低渗背景下发育的优质储层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北地区 三叠系 百口泉组 储层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成岩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靳军 向宝力 +3 位作者 王剑 张宝真 高崇龙 罗正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8,共8页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广泛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沉积,成岩作用复杂,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并结合岩心观察、物性数据和测井数据,对清水河组一段储层的成岩作...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广泛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沉积,成岩作用复杂,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并结合岩心观察、物性数据和测井数据,对清水河组一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砂岩和砂砾岩储层成岩特征的区别。研究认为,石南地区清一段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三大成岩作用,其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B期,局部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是清一段砂岩储层物性损失的主要因素;而砂砾岩因刚性砾石格架的支撑作用使得压实相对较弱,成岩流体得以大量流经其原生孔隙,并进行大面积胶结,胶结作用是影响其物性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砂岩储层主要因斜长石颗粒的溶蚀而产生粒内溶孔,砂砾岩储层则因方解石胶结物溶蚀而产生粒间溶孔和剩余粒间孔。溶蚀流体为二叠系烃源岩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石南地区清一段储层共划分出强压实相、强胶结相、中强压实中胶结相、中压实弱胶结相和中强压实弱溶蚀相5类成岩相类型,且以中强压实中胶结相为主。该地区地势高部位中压实弱胶结成岩相的河道砂岩(如夏盐8井区),以及断层发育区中强压实弱溶蚀成岩相的砂砾岩(如石西12、石南44、石南31井区)可形成较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南地区 清水河组 成岩作用 成岩相 油气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特征、成因及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江涛 杨森 +6 位作者 邹阳 赵毅 黄立良 牟立伟 何文军 赵辛楣 蔡金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9,共11页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发育火山岩、碎屑岩和云质岩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优质储层主要为高孔火山岩和碎屑岩,但是其储层特征及横向、纵向分布规律不清楚。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风...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发育火山岩、碎屑岩和云质岩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优质储层主要为高孔火山岩和碎屑岩,但是其储层特征及横向、纵向分布规律不清楚。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风城组一段自下而上发育粉—细砂岩+含砾砂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含砾砂岩+中—细砂岩+砾岩3套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以气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含油性好,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气孔为火山碎屑灰流重熔封隔形成,两套碎屑岩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与火山岩剥蚀物混积而成。在成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玛北地区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成因模式,同时为单独识别3套优质储层,对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解释,应用高分辨率反演手段有效预测了3套储层展布情况,其中风城组一段上部碎屑岩有利面积为70km^(2),主要分布于风南1井区和玛页1井区周边,中部火山岩有利面积为170km^(2),下部碎屑岩有利面积为127km^(2),均主要分布于风南14井—夏40井的广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风城组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碎屑岩 储层成因 有利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兆臣 卢迎波 +5 位作者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增能改造、扩散降黏、膨胀补能、释压成泡沫油流等特性,井底流压提高了2~4MPa,CO_(2)扩散至油藏的1/3,原油黏度降至500mPa·s以下,泡沫油流明显;②研究区最优压裂段间距为60m、裂缝半长为90m、裂缝导流能力为10t/m,CO_(2)最佳注入强度为1.5m3/m,注入速度为1.8m3/min,油井焖井时间为30d,油藏采收率提高了2%~3%;③通过与常规压裂生产效果进行对比,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可使产油量提高5.2t/d,预测CO_(2)换油率达2.45,开发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水平井 二氧化碳蓄能压裂 低碳采油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Muglad盆地晚白垩世海侵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14
作者 肖洪 李美俊 +3 位作者 程顶胜 刘计国 李晋 邢向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9,共8页
晚白垩世全球大规模海侵被认为仅淹没了非洲大陆北部地区,而位于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则未遭受海侵的影响,且盆地内仅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的烃源岩,即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本次研究采集了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和上白垩统Da... 晚白垩世全球大规模海侵被认为仅淹没了非洲大陆北部地区,而位于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则未遭受海侵的影响,且盆地内仅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的烃源岩,即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本次研究采集了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和上白垩统Darfur群泥岩样品,在上白垩统Darfur群泥岩中检测到完全不同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的甲藻甾烷和三环萜烷组成,主要表现为高丰度的甲藻甾烷异构体和C_(23)三环萜烷丰度优势,认为其是海侵作用的产物。依据分析结果,本文首次提出上白垩统Darfur群沉积期可能受到新特提斯洋海水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晚白垩世全球海侵在非洲大陆的海水淹没范围已抵达中非大陆Muglad盆地。此外,上白垩统Darfur群海相富有机质泥岩的存在,揭示研究区不仅发育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烃源岩,还发育一套潜在的海相烃源岩。而K-1井海相原油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上白垩统Darfur群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海相原油可能是研究区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 晚白垩世 分子标志化合物 甲藻甾烷 三环萜烷 海相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期走滑构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石 郭召杰 +1 位作者 漆家福 邢向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红浅-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以及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影响和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属性与时限仍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以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红浅-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以及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影响和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属性与时限仍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以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构造属性问题。研究发现,由于处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西准噶尔地区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以发育北东向展布的走滑构造为显著特征,主要存在3期:第一期是晚石炭世造成白碱滩和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就位的左行走滑断裂带;第二期是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之间,由于准噶尔地块和西准噶尔相对于成吉斯弧的反时针旋转,进而形成的克拉玛依-百口泉、乌尔禾-夏子街右行走滑逆冲带,它们伴生的构造圈闭,是油气成藏的关键;第三期是指形成于新生代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对盆地北缘有一定的改造,但是总体变形分布范围较窄,在实际分析中应当和中生代走滑构造注意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构造属性 走滑断裂 圈闭 油气成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集性能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颜雄 王璞珺 +3 位作者 边伟华 于淼 王鹏 王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7,264,共13页
松辽盆地深层发育多种类型的火山岩,勘探实践表明,在不同类型的火山岩中均有油气显示。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区有利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利用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开展了对比性研究。分析结果表... 松辽盆地深层发育多种类型的火山岩,勘探实践表明,在不同类型的火山岩中均有油气显示。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区有利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利用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开展了对比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生气孔在不同类型火山岩中的分布极不均匀,次生孔缝次之,原生微孔和原生裂缝分布较均匀;火山岩孔隙结构可分粗孔喉、中-粗孔喉、偏粗孔喉、细孔喉和极细孔喉5种类型;火山岩储层孔隙度分布特征分单峰高孔、双峰高孔、中孔、中-低孔、偏低孔和低孔6种类型;火山岩储层渗透率分布特征可以概括为高渗、中-高渗、中渗、中-低渗和低渗5种。综合以上4种参数,认为气孔流纹岩、流纹构造流纹岩、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角砾熔岩和火山角砾岩是有利储层发育带,凝灰岩、块状玄武岩、沉凝灰火山角砾岩和沉凝灰岩相对而言储集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孔隙结构 储层物性 火山岩储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田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以四川盆地广安气田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史集建 李丽丽 +2 位作者 吕延防 杨军 李寿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其成藏保存条件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与盖层封闭能力密切相关的评价参数,如盖层厚度、排替压力、气藏压力系数、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及... 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其成藏保存条件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与盖层封闭能力密切相关的评价参数,如盖层厚度、排替压力、气藏压力系数、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及垂向封堵性,并结合盖层封闭能力有效性概念,建立了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致密砂岩大气田储量丰度及盖层属性数据进行了统计,厘定了高储量丰度大气田形成所需的各盖层评价参数下限作为其各自均一化标准值。以四川盆地广安气田须家河组五段区域盖层为例,研究发现盖层厚度为30~200 m,排替压力为5.5~9.5 MPa,气藏压力系数为1.05~1.50,断裂活动性较强,断层垂向封闭能力较弱,但盖层封气有效性好;最后,利用综合评价公式计算后得到须五段盖层能够封盖特低储量丰度的气田,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为0.04~0.24,在工区内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展布特征。该方法预测保存有利区与目前须四段气藏的勘探现状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能力 盖层 致密砂岩气田 须家河组 广安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剂辅助判断多井组火驱燃烧前缘位置 被引量:14
18
作者 袁士宝 蒋海岩 +2 位作者 李秀明 种新明 王科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4,65,共4页
考虑到目前还没有较为简单成熟的火驱燃烧前缘分析计算方法,根据火驱特点,选用适宜的示踪剂对气窜方向进行监测,依据物质平衡基本思想,建立了判断多井组火驱燃烧前缘位置的新方法,即以示踪剂监测结果为依据来分析注气井和产气井之间的... 考虑到目前还没有较为简单成熟的火驱燃烧前缘分析计算方法,根据火驱特点,选用适宜的示踪剂对气窜方向进行监测,依据物质平衡基本思想,建立了判断多井组火驱燃烧前缘位置的新方法,即以示踪剂监测结果为依据来分析注气井和产气井之间的连通关系,进而计算燃烧前缘的距离。以辽河油区火驱矿场试验区为例,对6井组进行计算,并结合工程和地质因素分析了燃烧前缘不均匀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平均劈分注气量的估算方法进行对比,示踪剂辅助判定火驱燃烧前缘方法能较准确地指示井组间的气体流动方向和不同方向的流量,该结论通过结合目的层沉积相分析得到了验证。示踪剂辅助方法避免了盲目劈分产气量所造成的计算误差,计算方法简便可行,计算结果准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气窜 示踪剂 燃烧前缘 影响因素 多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克氏渗透率影响因素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章星 杨胜来 +2 位作者 章玲 李芳芳 王一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6,117,共3页
含有二氧化碳的低渗透气藏的岩石物性及流体物性具有特殊性,无法准确分析气体滑动效应对克氏渗透率和渗流能力的影响。为此,采用室内单相气体渗流实验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气体在岩心渗流过程中存在克氏效应,岩心类型、围压、气体... 含有二氧化碳的低渗透气藏的岩石物性及流体物性具有特殊性,无法准确分析气体滑动效应对克氏渗透率和渗流能力的影响。为此,采用室内单相气体渗流实验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气体在岩心渗流过程中存在克氏效应,岩心类型、围压、气体类别和温度是影响其克氏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孔隙型岩心的克氏渗透率远大于微裂缝—孔隙型岩心的克氏渗透率。随着实验围压的增大,气测渗透率与气体平均压力倒数关系曲线的斜率不变,但是克氏渗透率及其变化幅度逐渐减小。由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二氧化碳的克氏渗透率大于天然气和氮气的克氏渗透率。在相同的实验围压和实验岩心条件下,实验温度越高,其对气体渗流的影响越小,即20℃时岩心的克氏渗透率大于50,80和140℃下岩心的克氏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克氏渗透率气体滑动效应 影响因素 克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扇三角洲优质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桑林翔 刘军 +3 位作者 王贵文 王苏天 李全 张云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3-1064,共12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砂岩物性空间变化大、优质储集层(孔隙度大于7.4%,渗透率大于0.05×10-3μm2)预测难的问题,在沉积岩石学、地震沉积学以及地震反演和解释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测井、岩...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砂岩物性空间变化大、优质储集层(孔隙度大于7.4%,渗透率大于0.05×10-3μm2)预测难的问题,在沉积岩石学、地震沉积学以及地震反演和解释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沉积微相描述和优质储集层地震反演研究。建立了风南井区四级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扇三角洲多期水进水退的充填过程,指出SSQ3和SSQ5是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层系;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道间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水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指出扇三角洲平原是优质储集层发育相带;通过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纵向边界和沉积相横向边界约束,进行分层相控叠后地震波阻抗反演,提升储集层预测精度,在SSQ3和SSQ5预测5个优质储集层发育区,提出3口井的井位建议,钻探均获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扇三角洲 地震沉积学 优质储集层反演 百口泉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